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2.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组织课堂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2.图表: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3.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业地理和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5.结合现实生活,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和技术条件(如种植技术、农业机械)。
3.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展示丰富的农业区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互动,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6.实践操作,提升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系统认识尚显不足。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不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农业区位选择的现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3)把握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学会地理区域比较分析方法。

(2)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把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预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形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成效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好,导入到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新闻资料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12汶川大地震震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们期望天佑中华,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灾情。

同学们,你们知不明白目前灾区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对!专门是吃的,中央为解决灾区人民吃饭问题,从国家粮食储备库调集大批稻米运往灾区,伊利集团也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牛奶,那个地点我想请同学们摸索一下,刚才我们那个地点提到的稻米产自哪个地点?(南方地区),那牛奶又出自我国哪个地区?(内蒙古草原)。

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是专门熟悉的了,那大伙儿想过没有,什么缘故我国南方地区进展的是水稻种植业,而畜牧业却布置在内蒙古草原呢?这确实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引导】本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农业,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41页的序言内容,摸索一下什么是农业?【板书】一、农业1、概念【提问】想必大伙儿都差不多看完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大伙儿课本上是如何为我们定义农业的。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
2.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时,我还会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将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主体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3.假设你是一位农业规划师,请为某贫困山区设计一个农业发展计划。考虑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提出合适的农业类型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求:计划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围绕“农业区位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组撰写一篇讨论报告,总结小组观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字数不少于1000字)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练习题目包括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判断农业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观察力。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拍摄一段介绍家乡农业区位选择优势的短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时长不超过5分钟。
1.作业提交时,请确保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切勿抄袭。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
3.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三晚自习前。请按时提交,逾期不予受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进行种植?”、“如何改进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为案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种植这种作物?”、“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等。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突出体现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引导性、合作探究性、案例分析性和反思评价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亮点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第1(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图片: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水稻田、内蒙古三河牛、东北的大豆生产等图片,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2、讲授新课(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 一.区位的含义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样的农业生产活动问题:农业是不是只有种植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副业、渔业、牧业请同学们看P42的图3.1和图3.2,观察两地农业景观的差异,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思考什么是“区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位置(即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分布(相对区位)。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及相关课文,分析: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③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旨在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我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设定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业区位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节课将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提出改进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b.请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c.结合家乡实际,谈谈你对农业区位选择优化的看法和建议。
3.情感态度:学生对农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可能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2.地图分析作业:提供一份含有农业区域及相关信息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具,识别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同时,简要说明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作业:选取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区位因素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启示。
3.互动讨论:用时约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学生观点。
4.技能训练与实践操作:用时约25分钟,让学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农业区位选择问题,提高操作技能。
5.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用时约20分钟,小组合作探讨家乡或身边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分享成果。
6.课堂小结:用时约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
3.各个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4.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案例学习,关于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这是用实例说明新疆地区是如何根据区位条件,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的。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学习,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出对不利自然条件如何改造。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难点:运用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西湖龙井视频为导入。

【目的】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课本,直奔主题,引出农业的区位条件。

【过渡】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我们再来答疑解惑。

板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思维发散】通过引导,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会泽大洋芋种植因素有哪些,从而得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具和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地图和图片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具体情况;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些资源和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用自我评价法和教师评价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并撰写一篇短文。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时,我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分析案例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总结知识点时,我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这些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不同?(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课堂讲解1.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b.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

(4)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a.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b.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为主,受气候、水源等因素影响。

c.西南地区:以茶叶、水果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2.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a.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业用地?b.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结合教材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6)课堂小结2.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2.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讲解是否清晰、生动?4.学生参与度如何?5.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够将这些因素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系统的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无论阐释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居住在城市,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都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统的认识。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六个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素》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a)如何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b)在农业发展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c)针对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讨论结束后,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不少于500字。
5.观察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实地考察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观察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民、农村等问题关注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区位问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选择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3.提出问题:什么是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GIS软件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和管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改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讲授新知
1.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者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地点进行农业生产。
2.区位选择的原则:讲授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水源、光照、气候、市场、交通等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具体农业区的区位选择实例,如水稻种植区、苹果栽培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对区位选择的适应情况。
2.能够分析不同农作物对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适应情况,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建议。
3.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区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差异。
2.设计虚拟农业区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农业专家的角色,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生产决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2.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现状,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等工具,为家乡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此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注重实践教学,结合学校周边的农业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针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a.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学习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在分析实际案例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分析不深入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农村振兴等现实问题关注不足,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2.分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以下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
案例一:某地农民在山区种植小麦,产量较低,收益不佳。
案例二:某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渔业,提高了农业产值。
提交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限。
3.实践作业:运用GIS技术,为自己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水田、旱地、梯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农业景观有所不同?这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盛产水稻?哪些地区盛产小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案例介绍,如:“某地区原本种植小麦,后来改为种植苹果,结果农业产值大幅提高。”让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4.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农业特色,探讨家乡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
2.以某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案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操作: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或调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act as a facilitator,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等,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和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如看谁能够更好地分析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不同地区会选择不同的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学会地理区域比较分析方法。

(2)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掌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况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效果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到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新闻资料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12汶川大地震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渴望天佑中华,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灾情。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目前灾区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对!尤其是吃的,中央为解决灾区人民吃饭问题,从国家粮食储备库调集大批稻米运往灾区,伊利集团也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牛奶,这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我们这里提到的稻米产自哪个地方?(南方地区),那牛奶又出自我国哪个地区?(内蒙古草原)。

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是很熟悉的了,那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的是水稻种植业,而畜牧业却布置在内蒙古草原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引导】本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农业,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41页的序言内容,思考一下什么是农业?【板书】一、农业1、概念【提问】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完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大家课本上是如何为我们定义农业的。

【学生回答】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农产品的活动。

【讲解】回答得非常正确,我们怎么来理解农业的概念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农业是一种生产活动,既然是活动,就有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地点、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目的。

请同学们看到黑板,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农业的活动主体是什么?【学生回答】人类【板书】主体-----人类【讲解】对,农业生产是我们人类进行的。

那农业生产活动的地点在哪儿呢?【学生回答】土地【板书】地点-----土地【讲解】非常好,从概念中我们就知道,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既然利用的是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是不是说明活动地点是在土地上。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在土地上进行的活动内容是什么喃?【学生回答】栽培植物、饲养动物【板书】内容-----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讲解】从农业的活动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这里提到的农业并不单单只是指种植业,因为它还包括饲养动物。

请同学们注意了,在这一章中我们提到的农业是包括农、林、牧、渔、副五个部门的大农业。

农业活动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喃?是不是获得所需农产品喃?【板书】目的-----获得所需农产品【总结】相信这样我们把整个概念分成5个部分,同学们应该很容易理解了。

【引导过渡】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农业,在生活中我们也知道农业活动的类型有多种多样,课前我们提到的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属于农业,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同样属于农业。

在这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我们内江地区,水稻种植业一般是在哪个季节播种?哪个季节收获?【学生回答】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讲解】对,水稻种植在我们内江地区呈现“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规律。

同学们,从这个规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季节,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不同的,但是每年的同一季节人们所做的农业活动却几乎是相同的。

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呈现出一个什么特性【学生回答】季节性、周期性【总结】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就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从时间上看:具有季节性、周期性。

【板书】2.特点①季节性、周期性。

【引导】这是我们从时间上看,那从空间上看,农业又具有什么特点呢?《晏子使楚》中有句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同样是桔,为什么在淮南淮北两大地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是不是说明桔树适宜分布在淮南地区,进一步说明特定的农业生产适宜分布在特定的地区,这反应出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回答】地域性【板书】②地域性【承转过渡】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那么在不同地区就进行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

比如我国的农业生产就形成了西牧、东耕、北麦、南稻的四大农业地域类型,那这些农业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呢?实际上就是因为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选择的农业区位不同,请同学们注意了,我们这里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农业区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2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图3.1、3.2思考一下什么是农业区们。

【板书】二、农业区位【讲解】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上是这样为我们定义的。

农业区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概念呢?它的第一层含义实质上就是指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所分布的位置,比如图 3.1中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泰国湄南河平原,图 3.2中的畜牧业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这是绝对区位;第二层含义指农业生产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各种因素的关系,图 3.1中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泰国涓南河平原,必然会与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生相互影响。

【板书】1、农业生产分布的地理位置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关系【引导】相信通过这样分析,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教材第42页第一自然段还为我们提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利用呢?这就需要对各地的区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农业的区位选择,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3.3思考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板书】三、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从图 3.3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因素中哪些属于自然区位因素,哪些属于社会区位因素。

【板书】1、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区位因素气候市场地形交通土壤政策水源劳动力技术【引导】从概念中,我们知道农业生产是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自然环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自然区位因素,首先我们来看气候,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必修一中我们学过,气候具有三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热量、光照、水份【总结】回答得非常正确,热量、光照、水份是农作物生长的必备要求,它的多寡及配合是否良好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在活动一中就为我们提到水稻种植业广泛分布于三大季风气候区,而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是气候因素的影响的结果,那到底是如何影响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稻具有什么习性。

【学生回答】喜温喜湿,耐热周期。

【启发思考】那这四种气候区中哪些气候类型符合水稻生长的需要。

【学生回答】三大季风气候区【总结】对,它们都是雨热同期,而且夏季高温多雨,虽然地中海气候区热量、光照、水份都很充足,但雨热不同期。

如果要发展水稻种植业就需要改变水源条件,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水源条件。

【设疑】刚才我们分析气候时就提到了在气候干燥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那为什么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平原却被称为“塞上江南”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粮仓呢?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思考一下,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可以引水灌溉。

【总结】对,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黄河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灌溉水源,满足种植业对水份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在干旱区发展种植业一定要考虑灌溉水源。

课前我们提到水稻分布在南方地区,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南方所有地方都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活动二中就为我们提到江西千烟洲地区发展的就是丘上林草丘间溏,缓坡沟谷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受地形限制【总结】对,江千烟洲属于丘陵地区,在丘陵的坡地进行水稻种植粮食生产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发展在平坦地区。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山地、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引导】在概念中我们知道,农业生产的地点是在土地上,具体一点是在土壤中,那土壤的性质是不是会影响农业生产呢?所以,我们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还需要考虑土壤条件,喜酸作物选择在酸性土壤中,比如茶树就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我国东南丘陵的土壤类型是什么?【学生回答】亚热带红壤【总结】非常好,红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因此适宜茶树的生长。

【过渡】刚才我们谈到的都是自然区位因素,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又不单单是自然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越来越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社会因素。

【讲解】市场因素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假如在我们涪陵地区就自然因素来说,鲜花、水稻都适宜生长,目前市场上粮食大量积压,市场十分饱和,而对鲜花则是需求旺盛,假如你是农民,你会选择种什么?【学生回答】鲜花【总结】对种植鲜花可以迅使实现经济价值。

而水稻种植则不能,因此,我们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一定考虑当地的市场条件,看市场的需求性如何,需要什么,发展什么。

【引导】刚才我们提到的是涪陵市场上需要鲜花,假如这个市场不在涪陵,在成都或重庆,我们是不是还像古代一样用马车拉、用人扛,当然不能,这样运往市场时,鲜花都枯萎了,同样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还需考虑什么?【学生回答】交通运输【总结】对,尤其像花卉业、牲畜业,保鲜性较弱的农业生产,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一定要有便捷的交通,接近交通主干线。

【引导】大家都还对98年长江特大洪水记忆犹新吧!在这之后,国家提出了一个什么政策。

【学生回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总结】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在以前的坡耕地还原为了林地、草地,农业从种植业变为了林业,这是不是体现了政策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导】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学生回答】劳动力【总结】尤其是水稻种植等精耕细作的种植业尤其要布局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比种水稻种植业分布的我国南方地区,泰国湄南河平原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引导】但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在第一章中我们就知道我国人口占21%,而土地只占世界7%。

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21%的人,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袁隆平,它的什么最出名?【学生回答】杂交水稻【总结】杂交水稻,是不是体现了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这说明技术也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