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艺术(精)
《钧瓷》幻灯片PPT
此花盆形似渣斗,敞口,斜颈,鼓腹,圈 足外撇,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釉色紫蓝, 上浅下深,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那么 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是 由于釉层在枯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 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局部流入空隙填补 裂罅所产生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 釉前先经素烧,因而促使裂纹和缩釉等现象 出现。然而,蚯蚓走泥纹的出现给钧瓷平添 了一种自然的美感。
花盆通体呈十二瓣菱花式。折沿,深 腹壁,盆身外侧凸起十二条直线纹,矮 圈足。盆里满施天蓝釉,外施玫瑰紫色 釉,底有五个圆形渗水孔,刻数目字 “三〞。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北宋,高18.3cm,口径 26cm,足径13cm。
此种花盆一般与盆托配套使用 ,是宫中最常用的陈设瓷。此 盆为菱花式,以近于直的微曲 廓线构成丰润端正的形体,以 凹凸变化的曲线勾勒出菱花形 的盆沿和足边,腹部的棱线与 菱花式口沿、足边相照应,和 谐美观,是造型设计中实用与 美观融合一体的典例。
果,长期以来被视为仿钧佳作。
窑变釉弦纹撇口瓶,清雍正, 高20.1cm,口径8.1cm,足径9.5cm。
宋代钧瓷的艺术特征
• 在造型方面: • 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
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 炉等。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有圆形、海棠形多种。
• 钧瓷以宋徽宗时期的产品最好。这与北宋宫 廷大量培植奇花异草、盆景花卉有关。花盆 的形状有仰钟式大花盆、菱花口花盆、长方 花盆、海棠式水仙盆、葵花式盆托等,另有 出戟尊、三足炉、鼓钉洗、单把洗、莲花式 大碗、海棠式花碗、长方枕等品种。这些珍 品造型仿古铜器,于古朴厚拙中显现凝重脱 俗的皇家气派。
•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现已发 现窑址100多处,其中钧台八卦洞窑是 北宋末年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宫廷陈 设的花盆、洗、尊等瓷器。
写意之美——刘福安先生的钧瓷艺术
创造大 件。而在 现代 ,这些 都不 再是难 题 ,17 9 7年刘 福安
就做 出了 10 m的大件 花瓶 。但 .评 判陶 瓷艺术作品 的价 5c
宋钧首先用铜 为着色剂 ,创造出红 紫的效 果 ,就此 打
展示
f文 化 世 界
值标 准 ,关 键 并不在 于规 模 尺寸’一 味 求大并不 足取 ,反 而是小 家子 路 数。所 以,刘福安 留下 的作 品 ,大都还 属于 传 统规 格范 围。以有 限的体 量做 出宏 大 的气势 ,有似 中国 画咫尺干里 ,这 才更见艺术功 力。
安先 生 的钧瓷作 品 ,色彩 不花 、不 杂、不飘 、不俗,正 暗 合此 意。钧 瓷的窑 变 基本色 是 红、蓝 、紫 、灰 、白。刘福 安的作 品在法度 之中尝试 突破 , 到了釉 具五色 、 做 釉彩交 融 , 既古又 新,把钧 瓷的釉 彩优长发 挥到 了极 致 。欣 赏刘 福安
瓷美术也是 如此 ,而是 陶瓷艺术 的百花园 里,钧 瓷最符 合 中国传统造 型艺术 的精神,而刘福安 先生 的作 品正是极 好
中, “ 窑变”也 就是在烧 制过程 中发 生的器型 或釉色的 变化 。
窑变 分为两大类 , 一是 无意或 意外的 “ 变” 所谓 “ 工” 窑 , 天 ;
二是 人 为故 意追 求制 造 的 “ 变 ” 窑 ,所 谓 “ 人巧 ” 。在窑 变 成 为钧瓷 标 志性特 色后 ,渐渐 地如 饮流 斋所 言 “ 本偶然 盖
中,图饰几乎都 是非 物象化 的,在质 朴典雅 的器型 上 ,只 的 ,而是要端 坐,要稳要 正,所以造型 无外乎汉字的 “ 、 由” 有釉色 演变 幻化 出来的 图案,简约大 气,虽有人力,宛若 “ 、“ ”三大 类,舍 此就 不 平稳 。过去 有 “ 甲” 申 钧不 盈尺 ” 天 工,有着 任何具象 的画面所不能表达 的绚烂华丽。 的说 法。因为窑炉及其他 技 术设 备 的条件 限制,一 般 无法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
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
宋瓷: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宋瓷之美,美在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
宋瓷那种朴实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博物馆。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国和美国居多,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
日本对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僧人对于建阳窑天目釉茶碗的迷恋。
今天日本博物馆里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数量,在中国之外可能是最多的,并且涵盖了众多窑口。
日本博物馆尤其热衷于建阳窑、吉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定窑和磁州窑器的收藏。
东京文化厅、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有上等的建阳窑和吉州窑茶碗,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救世热海美术馆则有定窑藏品。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陶瓷馆占据了整个二楼的开放式回廊,展品涵盖了从汉代至清末的中国陶瓷。
陶瓷馆另外增设了一个当代部分,收藏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意在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进行比照,既突显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位置,又体现了陶瓷艺术在当今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延续性。
说到宋瓷,就会让人想到与之谐音的宋词。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
钧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以钧窑出产的钧瓷则是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
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
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宋钧瓷的历史传承】钧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但是它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有着与众不同地位。
东汉开始出现的瓷器,至唐代时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
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例外。
钧瓷则不同,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
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钧瓷始于唐代。
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
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形成了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挥洒自然、有烟云变化之美盛,莹润典雅,耐人寻味。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钧瓷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
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
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
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
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瓷汝窑粉青釉盖盒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
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代表之一,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征,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文将从钧瓷的历史背景、生产工艺、装饰技法、器形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种珍贵的古代瓷器。
一、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钧瓷的兴起也与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代初年,中原地区经历了战乱和动荡,不少陶工、瓷工离开家乡,南下至江南等地寻求生计。
他们在这里接受了当地的陶瓷制作技艺,同时也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当地人。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发展。
而钧瓷的诞生,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二、生产工艺钧瓷的制作工艺十分繁复,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
首先,要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精心的处理和筛选,制成坯料。
然后,将坯料放入窑中进行烧制,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以及温度的升降和维持。
烧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釉料的涂抹和再次烧制,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钧瓷的釉料是一种独特的铁釉,它可以使瓷器呈现出深邃的蓝色和紫色,同时还能赋予瓷器一种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三、装饰技法钧瓷的装饰技法也十分独特,它采用的是“随变釉色”和“铁线描绘”两种技法。
所谓“随变釉色”,是指釉色会随着釉料的流动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形成独特的纹理和色彩。
而“铁线描绘”则是指在釉面上用铁线描绘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然后再进行釉料涂抹和烧制,这样就可以在釉面上形成清晰的图案和线条。
这些装饰技法使得钧瓷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四、器形特点钧瓷的器形特点也十分显著,它通常采用的是圆形或半球形的造型,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厚重感和稳重感。
钧瓷的器形还非常注重比例和对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
这些器形特点使得钧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结语总的来说,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通过对钧瓷的历史背景、生产工艺、装饰技法、器形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珍贵的古代瓷器,也能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它的艺术价值。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作者:贺树龙来源:《商业文化》2016年第11期钧瓷之源钧瓷是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近年来,钧瓷珍品除用于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及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会议赠品和收藏外,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远销日、美、英、法、意等国,年创汇200多万美元。
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
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
古人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的多样和窑变的微妙之美。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
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
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
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
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与汝、官、哥、定诸窑齐名。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四十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推荐文章中国古代陶艺的代表作介绍热度:中国古代陶艺热度:中国古代的陶艺介绍热度:陶艺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热度:陶艺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态势热度:瓷器有许多分类,各有各的特色。
那么,你了解钧瓷吗?小编以钧瓷为例,带你看看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钧瓷?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
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的鉴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
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
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
钧瓷简介
“五大名瓷”之首—钧瓷一概述钧瓷,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
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
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二、艺术特色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
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
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
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发展有个性钧瓷艺术
发展有个性的钧瓷艺术摘要: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到了21世纪,钧瓷艺术却出现了缺乏个性风格的问题。
而孔家钧瓷不仅在造型上对传统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还加强了钧瓷的文化内涵,为钧瓷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钧瓷个性化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3-0063-02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器型古朴而内涵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因官窑的极高地位让钧瓷成为了北宋皇室的独享御器,并且这些作品被历代皇族视为至宝而收藏。
明代皇室对钧瓷是极为珍视。
而清朝初年特别是到了雍正时期,对钧瓷更是宠爱有加,雍正帝不仅珍藏、把玩欣赏宋代的官钧,还下令景德镇的御窑厂竭力仿造钧瓷。
历代皇室的宠爱让钧瓷一直处于极高的地位,使钧瓷多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所以民间就流传着“纵有家才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
拥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钧瓷为什么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显得有些“冷”?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钩瓷缺乏个性风格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黑格尔说:“独特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
它把艺术表现里的主体和对象的两方面融会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对立”。
而孔家钧瓷在这方面非常下工夫。
创造出许多造型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作品,走在了别家的前面,成了钧瓷界的领头羊。
孔家钧窑推出的伟人尊就是一个非常给力的证明。
伟人尊采用立柱尊式器型,上半部使用黄金镀层加以装饰,这种方法在钧瓷的制作上是尚属首例。
而尊体装饰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来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天下太平的寓意;中间以4列乳钉为分界点,则代表着地支。
尊器上部则独具匠心地采用了虚拟空间的设计方法,屏弃了传统只单纯采用伟人头像浮雕、照片等呆板的形式,借鉴著名的鲁宾之瓶(运用视觉转换)的手法,将器型的外轮廓线是毛泽东主席侧面微笑剪影轮廓,观者面对着尊器,注视尊器上部两边空白处,人们熟悉的毛泽东微笑的模样就会映入眼底。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它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钧瓷的特点是采用青花釉下彩绘制,色泽深沉,釉面细腻,质地坚硬,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而钧瓷的底足也是其独特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有一圈小凸起,称为“足沿”。
足沿的高度一般为1-2毫米,可以起到稳定瓷器的作用。
唐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是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宋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和唐代钧瓷的底穿一样,都是为了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元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底穿的作用和唐代、宋代钧瓷的底穿一样,都是为了让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排出水分,防止瓷器炸裂。
但是元代钧瓷的底穿比唐代、宋代的底穿要小,这是因为元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太多的水分。
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明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没有小孔。
这是因为明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水分。
此外,明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钧足”。
钧足是指底部凸起的一圈,它的作用是让瓷器更加稳定。
清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清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是底足平整,圆形或方形,底部没有足沿。
清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没有小孔。
这是因为清代钧瓷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不需要排出水分。
此外,清代钧瓷的底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钧足”。
钧足的高度比明代钧瓷的钧足要高,这是为了让瓷器更加稳定。
总结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底部有一个小孔,称为“底穿”。
国宝国瓷国礼--中国钧瓷
力 , 金 色 的 色 彩 , 不 仅 完
矫 健 和 俊 美 , 富 有 艺 术 的
豹 子 的 凌 岩 一 跃 展 现 其 身
该 作 品 以 大 地 熔 岩 为 母 体
现 锋 作 品 《 回 报 》
的不技叹示美感姿,
2019.01
282
总 第
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协会
期
河南省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
华盈国际拍卖 ( 深圳 ) 有限公司
MONEY
国宝 国瓷 国礼
——中国钧瓷
理
财收藏ຫໍສະໝຸດ 是仅艺为着展染的用王
一 种 精 美 艺 术 品 的 永 生 。
仅 是 迷 人 的 风 彩 , 更 炼 化
1300℃
,
的 高 温 , 幻 化 的
观 止 的 是 其 高 超 的 烧 制
美 好 的 锦 绣 前 程 , 更 让 人
现 了 其 本 身 的 色 彩 , 还 寓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钧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名贵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底足特征也是研究钧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下将分别介绍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唐代钧瓷底足特征: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主要表现为:圆形底足、平鸟足和草鞋底足。
圆形底足是唐代钧瓷的主流底足,整体呈现出圆形鼓起的形状;平鸟足是指底足呈现出扁平而有弧度的形态,形如鸟脚;草鞋底足则是唐代钧瓷的一种特殊底足形式,类似于传统鞋子的鞋底的形状。
宋代钧瓷底足特征: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主要表现为:青釉底足和白釉底足。
青釉底足是指底足上有一层以青瓷釉作为底色的釉彩,整体颜色呈现出青绿色;白釉底足则是指底足采用白色釉彩,整体呈现出洁白的色泽。
元代钧瓷底足特征: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主要表现为:带铁足和青铜足。
带铁足是指底足上有一圈黑色物质的斑点,这是由于元代钧瓷使用的瓷土中含有一定的铁质所导致的;青铜足则是指底足采用青铜材质制成,整体呈现出铜色的色泽。
明代钧瓷底足特征: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主要表现为:小圈足和立足。
小圈足是指底足上有一圈细小而规则的弧形凸起,整体形态较为柔和;立足则是指底足以支撑瓷器的主体部分,整体形态较为稳固。
清代钧瓷底足特征:清代钧瓷的底足特征主要表现为:鲤鱼足和低托底足。
鲤鱼足是指底足呈现出鱼鳞状的形态,整体呈现出灵动的风格;低托底足则是指底足高度相对较低,整体显得稳定。
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的钧瓷在底足特征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些底足特征的不同反映了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色,也为研究钧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每一种底足特征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得钧瓷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瑰宝。
孔家钧窑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名瓷汇·名作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孔家均窑201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共赢尊》
100
101
名瓷汇·名作
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丰尊》《四海升平》联合国总部收藏
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盛德四方》
200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珠联璧合》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管理办公室
河南省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协会 河南省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
ERUDITE 博识
102
薛泽,1997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青年画家,全国美育教育
推动者。
曾在全国多地举办《人生》个人美术画展。
擅长素描教学大纲及油
画创
作
,作
品被
多个
美
术教
案
收集
,现
今创
立
了『泽
泽个
人工
作室
』。
《色彩空间》。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钧瓷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在各个朝代中,钧瓷的制作工艺和风格都有所不同,但其底足特征却是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各朝代钧瓷的底足特征。
唐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唐代是钧瓷的起源时期,当时的钧瓷以温润细腻、釉色深沉、纹饰简单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唐代钧瓷的底足多为直圆足或圆足,较为厚实,底部有一定的凸起,也称为“圆台足”。
这种圆台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唐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一分二合法”,即将器物的底足分成两半,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牢固。
宋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宋代是钧瓷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浓艳、纹饰繁复、造型精美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宋代钧瓷的底足多为圆足或突足,较为细长,底部较为平整,也称为“平底足”。
这种平底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轻盈,更加符合宋代时期的审美趋向。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宋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切足法”,即将器物的底足切成多个小块,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平稳。
元代钧瓷的底足特征元代是钧瓷的转折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淡雅、纹饰简单、造型朴素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元代钧瓷的底足多为直圆足或圆足,较为厚实,底部有一定的凸起,也称为“圆台足”。
这种圆台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元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拼足法”,即将器物的底足拼成多个小块,再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牢固。
明代钧瓷的底足特征明代是钧瓷的复兴时期,当时的钧瓷以釉色深沉、纹饰繁复、造型精美为主要特点。
在底足方面,明代钧瓷的底足多为圆足或突足,较为细长,底部较为平整,也称为“平底足”。
这种平底足的造型,可以使器物更加轻盈,更加符合明代时期的审美趋向。
此外,在底足的处理上,明代钧瓷还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砂足法”,即在器物底部涂上一层砂粉,使其更加稳定。
钧瓷的工艺技术
钧瓷的工艺技术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钧瓷以其绚丽多彩、色彩浑厚、釉色温润、瓷质细腻等特点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瓷器工艺中的瑰宝。
钧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选择瓷土,钧瓷选用的瓷土主要为赤色或灰黄色的壶山土,这种土质坚硬,不含杂质,烧制后成熟度好,故被广泛应用于钧瓷的制作中。
接下来是制作胎体。
首先将选好的瓷土经过搅拌、过筛等工序,使其粒径均匀。
然后按照需要制作的瓷器的形状,将瓷土放入模具中,经过压制成型。
此时的瓷器虽然已经有了基本的形状,但还需要经过修整、打磨等工序,使其形状更加精确、光滑。
胎体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上釉。
钧瓷的釉料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釉料混合而成,通过不同的配方和加工工艺,制作出不同的釉料,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上釉时需要注意均匀、一致的涂抹在瓷器的表面,以及掌握好釉料的浓度和厚度,才能确保瓷器烧制后的色彩艳丽、釉面光泽。
在进行下一步的烧制之前,还需要对上釉的瓷器进行修整。
修整一般包括修割、挖眉等工序,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修正釉面的不均匀、瑕疵等问题,使瓷器的质量更加完美。
最后是烧制环节。
钧瓷的烧制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叫做胎烧,采用低温烧制,主要是将瓷器体内的水分和有机物烧掉,使其更加稳定。
第二次烧制是釉烧,温度相对较高,可以使釉料充分熔化,形成釉面的光泽和色彩效果。
钧瓷的烧制温度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掌握好烧制的时间和温度,才能保证瓷器的质地、釉面的光泽和色彩的效果。
烧制完成后,瓷器冷却,即可取出,经过润色等处理,最终成品问世。
钧瓷作为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工艺技术非常独特和复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细心操作,制作出来的钧瓷才能真正的展现出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
钧瓷以其美丽的釉色和精致的瓷质,成为了瓷器中的瑰宝,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钧瓷造型设计理念
钧瓷造型设计理念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艺术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绘画风格而闻名。
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首先,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以自然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是一切创作的源泉。
钧瓷的设计师们常常取材于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如植物、花鸟等,使钧瓷的造型具有自然的流动和生机。
同时,钧瓷的纹饰和绘画也充满了自然的元素,如云雾、水波等,使整个作品更加具有生气和动感。
而通过锻造得到的钧纹纹饰则更加富有自然的姿态和变化。
其次,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在钧瓷的造型设计中,审美观念强调内外兼修,注重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和谐统一。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注重容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形与神的一致性。
在形态上,钧瓷遵循身、口、底三件的构造,追求外形曲线优美、线条流畅。
而在内在结构上,钧瓷的设计注重稳定性和平衡感,以确保瓷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第三,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追求简约与典雅。
在钧瓷的造型设计中,注重简约、淡雅的审美观念,追求简洁的线条和纹饰,以及素雅的釉色。
钧瓷作品以色泽鲜明、层次丰富的釉色为特点,釉色的变化和渲染在整个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淡雅的气氛。
而在纹饰的设计上,钧瓷注重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追求大道至简的美学理念。
最后,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在钧瓷的设计中,往往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和哲学思考。
一些作品借鉴了古代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将文人情怀和瓷器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而在纹饰和绘画中,钧瓷作品多以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为主题,如祥云、龙凤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祥瑞和吉祥寓意的追求。
总的来说,钧瓷的造型设计理念融入了自然之美、内外结合、简约典雅和传统文化精神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钧瓷风格。
通过对形态、线条和纹饰的设计,钧瓷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审美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钧瓷制作流程
钧瓷制作流程钧瓷是中国传统的名贵瓷器之一,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历经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钧瓷制作的流程。
一、选料钧瓷的原材料主要是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其中高岭土是最主要的原料。
在选用高岭土时,需要考虑其质地和含量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选择含铁量较低、粘度适中、颜色较白的高岭土为制作钧瓷的原材料。
二、制泥将选好的高岭土经过筛网过滤后,加入适量水分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变成均匀细腻的泥浆。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控制水分和搅拌时间,以保证泥浆质地均匀。
三、成型将制好的泥浆倒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这个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并且需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等因素。
成型完成后,在模具中停留一段时间以便泥坯固化。
四、修整将固化后的泥坯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修整。
这个步骤主要是用刀具对泥坯进行修整和打磨,以便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五、晾干修整完毕后,将泥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免泥坯出现开裂等问题。
六、装饰在泥坯完全干燥后,进行装饰。
钧瓷通常采用釉上彩和刻花等工艺进行装饰。
其中釉上彩是钧瓷的重要特色之一,其色彩绚丽多样,需要经过多次施釉和烧制才能完成。
七、烘干装饰完成后,将钧瓷放入窑中进行烘干。
这个过程需要逐步升高温度,并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八、烧制经过预先处理的钧窑中进行高温下的还原焰气氛下(约1300℃-1400℃)长时间的缓慢升温、高温保持和缓慢降温等复杂工艺流程后出窑成品。
九、检验钧瓷出窑后需要经过检验。
主要检查钧瓷的质地、色泽、釉面光滑度等方面,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十、包装经过检验合格的钧瓷进行包装。
通常采用木箱或纸盒等方式进行包装,以保证其安全运输和保存。
以上就是钧瓷制作的全面详细流程。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耐心地操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钧瓷作品。
钧瓷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完美结合
钧瓷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完美结合钧瓷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趣的交汇点。
钧瓷是我国传统陶瓷工艺的重要分支,而篆刻则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
这两种艺术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传统与技艺,但当融合在一起时,它们互相增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钧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五大名陶之一,远在唐代就有“天下第一瓷”的美誉。
它的特点是表面釉色青翠,具有独特的混合釉色效果,如碧玉般的晶莹、淡雅的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钧瓷制作精细,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
尤其是在釉色控制方面,做到多色釉的均匀分布就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丰富的经验。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刻写篆书为主要内容。
篆书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字体,具有一定的象形性质和古朴的韵味。
篆刻作品常常用作印章,它是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篆刻需要刀法娴熟、用笔准确,并且要有对篆书的深入理解和修养。
钧瓷艺术与篆刻艺术的结合,首先体现在刻字上。
钧瓷器的器身一般较为精致玲珑,比较适合刻写篆书的字体。
而篆书的字体独特,符合钧瓷器的整体风格,两者在艺术形式上相得益彰。
在钧瓷器上刻上篆书字体,可以增加器物的审美意义,增强了器物的文化内涵。
刻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在釉色方面,篆刻艺术也可以为钧瓷艺术增添独特的韵味。
篆刻作品常常以象形字为主题,可以通过刻划不同的图案和纹样,使钧瓷器的釉色更具艺术魅力。
可以在钧瓷器的外墙镶嵌篆刻作品,形成一种纹样的衬托效果。
或者,可以在钧瓷器的底部或侧面刻上吉祥的篆刻图案,使整个器物更加吉祥美好。
在造型上,钧瓷器与篆刻艺术的结合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篆刻图案可以融入瓷器的造型设计中,例如在钧瓷器的把手或盖子上刻上篆刻图案,使整个器物更加独特。
篆刻艺术的图案也可以为钧瓷器提供更多的装饰性设计,让器物更加美观大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
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
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
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
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
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
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
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
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
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
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
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
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
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
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