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
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蜿蜒矗立脍炙人口抑扬顿错
B. 剽悍蓦然戛然而止纷至踏来
C. 嗔视羁绊顾名思义融会贯通
D. 恣睢惘然迫不急待恪尽职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选项A,“抑扬顿错”中的”错”应为”挫”,“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故A项错误;
选项B,“纷至踏来”中的”踏”应为”沓”,“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故B项错误;
选项C,全部正确;
选项D,“迫不急待”中的”急”应为”及”,“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故D项错误。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老师严肃地说。
B. 挫折与磨难,锻炼着多少人物?经历多少次失败?
C.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犯错。
D.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选项A,问号使用错误,当问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问号应改为逗号,且“同学们”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故A项错误;
选项B,该句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陈述语气,所以两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故B项错误;
选项C,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选项D,分号使用错误,前后两个句子并非并列关系,而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将分号改为“可是”或“但”,故D项错误。
3、选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幕之心。
”
错别字:_____;改正:_____
(2)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板上。
错别字:_____;改正:_____
答案:(1)幕;慕;(2)板;版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爱幕”中的“幕”使用错误,应改为“慕”,意思是
敬仰,羡慕;“爱慕”的意思是喜爱仰慕。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心板”中的“板”使用错误,应改为“版”,意思是“心上”。
“心版”指心里,心中。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胆怯(qiè)蜷缩(quán)挨近(āi)拮据(jū)
B. 憎恶(zèng)祈祷(qí)魁梧(wú)黧黑(lí)
C. 模样(mú)瞥见(piē)捻绳(liǎn)奚落(xī)
D. 弓弦(xián)客栈(zhàn)蹒跚(pán)恐吓(h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加点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选项A,“挨近”的“挨”读音错误,应读“ái”,表示靠近、紧接着的意思,而非“āi”,故A项错误。
选项B,“憎恶”的“憎”读音错误,应读“zēng”,表示厌恶、痛恨的意思,而非“zèng”;“魁梧”的“梧”读音错误,应读“wú”,此处为“魁梧”的“梧”,指身材高大、强壮挺拔的意思,而非“wú”,故B项错误。
选项C,所有加点字的读音均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C项正确。
选项D,“客栈”的“栈”读音错误,应读“zhàn”,指古代供商人堆货、存货、寓宿之用的商业建筑,此处为“客栈”的“栈”,指接待旅客的商业机构,而非“zhàn”,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5、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 zhé zhē shé
(1)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_____)
(2)这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干却弯弯曲曲,很不规则。
(_____)
(3)一不小心,他折(_____)断了树枝。
答案:A;A;A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1)“折”读“zhē”时,有翻转、倒腾的意思;读“zhé”时,有断、弄断或弯转、屈曲等意思;读“shé”时,多用于“折本”“折耗”“折秤”等。
在“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这句话中,“折”应读“zhē”,指小船翻转、摇曳的样子。
(2)“折”在“弯弯曲曲”中应读“zhé”,指树干不直,有弯曲。
(3)“折”在“折断了树枝”中应读“zhé”,指弄断了树枝。
6、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B.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C. 《开国大典》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D. 《竹节人》一文写了“我”和同桌因为玩竹节人耽误了学习,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选项A,《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故A正确。
选项B,《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故B正确。
选项C,《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
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最后作者写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故C正确。
选项D,《竹节人》一文主要讲述了“我”和同桌因为玩竹节人耽误了学习,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但老师却在下课后与我们一起玩竹节人的故事,表现了老师温柔的一面,以及我们对竹节人这种玩具的喜爱和对老师做法的感激之情。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7、选择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箭银装素裹(_____)
B. 风卷残云神清气爽各抒己见独出心载(_____)
答案:A. 箭——剑 B. 载——裁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中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A项中,“风刀霜箭”存在错别字,应为“风刀霜剑”。
这里的“剑”用来形容气候的寒冷,如同锋利的刀剑一般。
而“箭”通常指射出的细长尖锐的兵器,与形容气候寒冷的语境不符。
B项中,“独出心载”存在错别字,应为“独出心裁”。
这里的“裁”表示设计、筹划的意思,形容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而“载”则多用于表示承载、记录等意义,与“独出心”搭配不当。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B. 我们班的李明同学真是神通广大,什么事他都能办成。
C. 班长提出的学习方案合理又高效,大家都拍手称快。
D. 爷爷是个老党员,他常常告诫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在语境中恰当使用的能力。
A项中,“大义凛然”形容为了公理正义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在句中形容他在敌人面前的表现,使用恰当。
B项中,“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事有超凡的能力,无所不能。
但在此句中用来形容李明同学什么事都能办成,显然过于夸大其词,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C项中,“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在句中形容大家对班长提出的学习方案的认可,使用恰当。
D项中,“戒骄戒躁”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在句中作为爷爷的告诫,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使用恰当。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受到很大启发。
B.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
C. 爷爷说:“你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
D. 秋天,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梨子、葡萄、桃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选项A,错误。
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书籍的名称,应使用书名号“《》”来标示,而非引号“”。
所以,正确的句子应为:“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受到很大启发。
”
选项B,正确。
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逗号用于分隔句子内部的成分,句号用于结束句子。
选项C,正确。
句子中引用了爷爷的话,使用了引号,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也符合句子的语境和语法规则。
选项D,正确。
句子中列举了果园里的多种水果,使用了顿号和省略号来标示列举的停顿和未列举的更多内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阅读文章:《秋日的收获》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大地换装的时刻。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人们正忙碌地收割着金黄色的稻谷。
小明和他的家人也不例外,他们全家出动,一同在田间劳作。
太阳高挂,阳光洒满田野,每个人的脸颊都被晒得红彤彤的,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因为这是他们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忽然,一阵风吹过,吹散了小明额头上的汗珠,也带来了远处树林的清香。
小明抬头望去,只见一片片树叶从树上缓缓飘落,犹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景象让小明不禁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
他的父亲见状,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对他说:“孩子,这就是秋天的魅力啊!”
经过一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收割。
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享受着凉爽的晚风,分享着今天的故事。
小明的母亲拿出刚做好的南瓜饼,那是用自家田里种的南瓜做成的,香甜可口,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这时,小明提议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树林里捡落叶吧,可以用来做书签,也可以装饰我们的家。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就这样,第二天,小明一家开始了他们的秋日探险。
树林里的景色更加迷人,五彩斑斓的落叶铺满了小路,踩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走在了彩色的地毯上。
他们一边捡拾着落叶,一边欢声笑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
题目:
1、文中描述了小明一家在秋天做了哪些活动?
答案:小明一家在秋天进行了收割稻谷的劳动,并且在完成收割后的一天,全家一
起去了树林里捡落叶。
2、小明为什么在劳作时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答案:小明停下手中的活儿是因为他被一阵风吹来的树叶缓缓飘落的美丽景象所吸引。
3、小明的母亲用什么材料制作了美味的食物?
答案:小明的母亲用了自家田里种的南瓜来制作了香甜可口的南瓜饼。
上述阅读理解题目的正确答案如下:
1、文中描述了小明一家在秋天进行了收割稻谷的劳动,并且在完成收割后的一天,全家一起去了树林里捡落叶。
2、小明停下手中的活儿是因为他被一阵风吹来的树叶缓缓飘落的美丽景象所吸引。
3、小明的母亲用了自家田里种的南瓜来制作了香甜可口的南瓜饼。
这些答案紧扣文章内容,体现了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第二题
【阅读材料】
题目背景:下面的文章节选自一位小学生关于家乡四季变化的描述。
请仔细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家乡的四季】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样轻盈,仿佛生怕打扰了冬天的沉睡。
当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时,万物开始复苏。
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花儿争先恐后地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小河里的冰开始融化,潺潺流水声像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
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衣,在田野里追逐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
夏日炎炎,太阳高挂在蓝天之上,毫不吝啬地洒下金色的光芒。
田间的麦穗被晒得
金黄,随风摇曳,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树荫下成了最好的避暑胜地,蝉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
傍晚时分,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美不胜收。
夜晚,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宛如星星落到了人间。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果园里苹果红了脸,梨子挂满枝头,葡萄架下一串串紫水晶般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稻田一片金黄,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凉爽的秋风吹过,带走夏日的炎热,带来阵阵果香与谷香。
冬天,大地披上了银装,雪花如鹅毛般飘落下来,覆盖了整个世界。
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享受着冰雪带来的乐趣。
屋檐下的冰凌晶莹剔透,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艺术品。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家中的炉火却格外温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问题】
1、文章中描述了哪几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来描绘夏天的美好?
3、冬天虽然寒冷,但也有其独特的美,请问文中提到冬天有哪些乐趣?
【答案】
1、文章描述了四个季节:春天的特点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夏天炎热烈日,充满活力;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喜悦;冬天则是银装素裹,宁静而美丽。
2、作者通过田间金黄的麦穗、树荫下避暑的人们、蝉鸣声以及傍晚美丽的晚霞和夜晚闪烁的萤火虫等细节来描绘夏天的美好。
3、尽管冬天寒冷,但文中提到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等活动,以及屋檐下晶莹剔透的冰凌都是冬天的乐趣所在。
此外,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共享天伦之乐也是冬季的一大特色。
三、写作题(34分)
题目:
假设你是学校的小记者,请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文章中要包括你在学校的日常活动、最喜欢的一门课及其原因、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以及你对校园生活的感受。
语言要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快乐与成长。
写作示例:
我的校园生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的操场上,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我穿着整洁的校服,带着满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踏上了前往学校的路途。
每天早晨,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那一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学校里,我最喜欢的课程是科学课。
科学老师总能用有趣的方式向我们解释复杂的知识,比如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或者为什么月球会有不同的形状。
每次上课,我都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通过学习科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激发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提到最难忘的经历,我想起了去年运动会那天。
那是一场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比赛。
尽管我不是体育健将,但我还是勇敢地报名参加了接力赛。
当接力棒传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肩负着重任。
尽管最终我们队没有赢得比赛,但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努力比胜利更重要。
我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等待着我。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每当放学铃声响起,虽然有些疲惫,但我心里总是满满的成就感。
因为我知道,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刻
都是值得珍惜的记忆。
解析:
这篇作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开头部分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营造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校园之中;接着详细介绍了作者最喜欢的科目——科学课,并说明了喜欢这门课的理由,体现了作者对学习的热情;再通过回忆运动会的经历,展现了团队精神和个人成长的过程;最后总结了校园生活的意义,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感激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情感真挚,符合题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