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

合集下载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2 课程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 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 16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有机化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医学及护理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与药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达到为学生在今后课程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上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一般光学仪器胶头滴管、移液管、量筒、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明确并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实验内容:胶头滴管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移液管与吸量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粗盐提纯的结果;写出常用化学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练习台秤和量筒的使用;掌握溶液的配置与稀释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 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 课程大纲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课程大纲(Chemical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4 实践)【学分数】 4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面向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3年级本科生开设。

也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方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化学海洋学实验》、《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海洋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海洋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研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其它海洋分支学科的联系,了解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了解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为学习其它海洋化学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修读要求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与海洋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是化学(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应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上)和海水分析化学、海洋学II的理论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上)和海水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先修课程海洋学II。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 化学海洋学的内容和特点1.2 化学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1.3 化学海洋学的研究意义和作用2.教学要求理解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海洋化学的历史与发展,及其研究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海洋的形成和海水的组成1.主要内容2.1 海洋的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2.2 海洋中元素的平衡和元素逗留时间2.3 海洋中元素的分布2.教学要求了解地球起源、海洋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理解海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平衡,掌握元素逗留时间的概念,掌握海洋中元素保守性与非保守性以及混合过程中元素的行为,掌握海洋中元素分布类型和描述方法。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目标本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4. 分析和解释化学实验结果。

教学大纲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1.1 化学实验的定义和意义1.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3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第二章: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1 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介绍2.2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3.1 酸碱中和实验3.2 气体收集实验3.3 沉淀反应实验3.4 燃烧反应实验3.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第四章:分析和解释化学实验结果4.1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4.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教授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演示化学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掌握实验技巧;4. 讨论和解析: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评估方式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2.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措施的掌握情况;3.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的表现。

参考资料1. 《化学实验指导书》2. 《化学实验技术手册》3. 《化学实验安全手册》以上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实际文档。

《分析化学实验(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107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二)英文名称: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I)授课时数:72 学分: 2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实验(二)的主要内容是仪器分析化学实验部分,它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现代的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手段与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若干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了解有关仪器的结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一些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位分析法等)原理的理解,了解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有关的定律、公式。

2.了解有关仪器的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3.掌握有关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步骤及初步具有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了解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哪些实验条件和参数,它们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教学方式:实验课堂讲授、实验演示、课堂指导。

教学手段:讲授与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成绩 = 实验报告成绩(70%) + 基本操作成绩(30%)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6学时)内容:了解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掌握绘有色溶液的吸收曲线的方法及用工作曲线法测定有色物质的含量。

实验二、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铬(6学时)内容:巩固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学习用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测定水样中的铬及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菲那西丁(6学时)内容:了解并掌握UV–12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原理和要点。

2.实践目标(1)学习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2)掌握溶液制备、分离和测定的基本操作;(3)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1)分析化学概述(2)分析化学基本方程式(3)分析化学的误差和精密度2.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1)酸碱滴定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3)浊度法(4)物质定量法(5)光度法(6)原子吸收光谱法(7)色谱法3.实验操作技巧(1)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2)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3)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分析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实验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常见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2.实验室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试剂和样品提供各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样品,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分离与富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分离与富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_、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面向化学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复杂物质分析中各种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分离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其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化学专业学生通过掌握各种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基本原理与方法来探讨和理解山实际问题所驱动的复杂物料的处理过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沉淀与共沉淀、液一液萃取、离子交换分离、物质的挥发、气浮分离、色谱法、膜分离、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以及分离方法的选择。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分析化学I、分析化学实验I;后置课程:仪器分析I、仪器分析实验I、海水分析化学。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LI标是引导化学专业学生掌握車要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性,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系统地掌握分离科学中常用分离富集方法的基本理论与适用性,熟悉常用分离富集方法的特点,了解分离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其趋势;(2)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复杂物料的分离富集实验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主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附: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1.掌握分离富集的分类和评价指标;2.了解分离科学的任务、作用和意义;3.了解分离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沉淀与共沉淀教学目标:1.掌握常量组分沉淀分离法的分离原理和应用特点;2.掌握痕量组分共沉淀分离富集法的分类和特点,共沉淀剂的性质和特点。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说课材料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说课材料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 课程描述: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全部为定量分析实验。

本课程针对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若干基本内容:称量与滴定基本技能练习,各类滴定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光度法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概念。

2. 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分析过程中的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称量与滴定练习、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光度法分析。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

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 个环节。

称量与滴定练习是分析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课程包括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技能主要包括:(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

(2)玻璃量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3)玻璃量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

(4)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6)滴定终点的控制。

酸碱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酸碱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酸碱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和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

络合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络合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络合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计划学时为48学时。

本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它不仅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是后续化学课及其它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科学实验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大致可分为:制备、测试、性质、分析化学及综合设计性实验五大部分,各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设计思路:(1)学时安排:本课程选取11个实验,其中5个无机化学实验,5个分析化学实验,每个实验4学时;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8学时,共计48学时。

(2)实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实验内容时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适合大一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如: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分分析这一实验,除了让学生制备出产品,还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自己制备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产品中草酸根和铁的含量。

通过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学生安排:实验1人1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每- 4 -个实验。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并行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后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本课程学习效果对并行课程及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1.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2.学生经过严格的实验训练, 能够规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类相关化学仪器,掌握无机物的一般制备、分离、提纯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4.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学会获得可靠而必要的实验数据,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方法,提高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并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化-0301-基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专业一、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总学时为196,其中化学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课56学时,自学2学时;仪器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44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8.5。

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实验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课程是药学(理科基地)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化学分析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的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

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分析化学理论书籍;手册;杂志)。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4学时)[基本内容]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化学海洋学实验

化学海洋学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化学海洋学实验”是“化学海洋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结合“海水分析化学”、和“海洋物理化学”等理论课程,对海洋中的各种理论和现象,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手段,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和探索。

该实验课可以依托理论课存在,又能作为独立的课程设置。

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学海洋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初步掌握海洋中化学成分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以及海洋中有关化学平衡、化学过程和化学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并对化学海洋学实验研究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局限性有直接认识和亲身体验。

2.设计思路:化学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海水的组成、海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迁移变化规律,水体和大气的作用,海洋沉积物和间隙水的化学,河口化学,海洋中各种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环境因子与海洋化学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对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海洋中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和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形态等内容是研究海洋化学- 5 -的基础,如何研究这些内容是海洋化学工作者需要首先考虑的。

化学海洋学实验就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围绕海洋化学普遍关心的问题,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仪器分析I、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等。

其中,该课程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化学海洋学”,是该课程理论内容的验证和探索,但其他先修课程是该实验课程的基础。

化学海洋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跟以上所有课程一起,组成了海洋化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构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海洋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一些复杂的理论和过程进行验证和探索,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海洋化学的科研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兼顾独立工作能力,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和动力过程,增强对海洋化学体系的立体化了解。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4
6
间接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1.样品制备
2.沉淀分离
3.间接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钙含量
4
预期取得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如需要,请附页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
24
课程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不可分。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与深化,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测定方法,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并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最终使其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节安排:(教学日历)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计划
学时
1
混合碱的测定
1.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混合碱的测定
4
2
水总硬度的测定
1.EDTA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2.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4
3
铜盐的测定
氧化还原滴定测定试剂中的铜含量44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工业废水中微量铁的测定
4
5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全部为定量分析实验。

本课程针对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若干基本内容:称量与滴定基本技能练习,各类滴定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光度法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建立“量”的概念。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分析过程中的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称量与滴定练习、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
- 1 -
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光度法分析。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

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

称量与滴定练习是分析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课程包括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技能主要包括:(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

(2)玻璃量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3)玻璃量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

(4)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6)滴定终点的控制。

酸碱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酸碱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酸碱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和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

络合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络合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络合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设计了一个技能训练——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沉淀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沉淀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沉淀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设计了一个技能训练——海水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光度法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分光光度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光度法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一个技能训练——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和一个设计实验——可溶性磷含量的测定。

- 2 -
此外,为了增加同学们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每个实验中强调安全问题,并进行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的测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并行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I-1、有机
化学实验I-1等;后置课程:有机化学I-2、有机化学实验I-2、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实验。

本课程作为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不仅是
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药学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而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基础
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为药学类专业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窗口,引导并培养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
(1)掌握电子天平、称量瓶和称量纸的使用,能熟练地运用直接称量、递减称量
等称量方法;
(2)掌握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的使用方法;能准确地制备和移取溶液;掌握常用指示剂的终点颜色变化,能熟练地进行滴定操作及滴定终点控制;掌握
各类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和间接配制及标定;掌握典型样品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和误差的运用、记录及计算方法等。

三、学习要求
在修读本课程期间,学生必须:
(1)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进入实验室时要了解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
- 3 -
置;在实验室内要注意安全,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厉行节约,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害有毒试剂以及洗液)的消耗。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

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实验过程中,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

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方可重做实验。

(5)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并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并在记录本上签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6)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它地方,不得随意涂改。

常量分析中的典型实验,如无特别说明,一般要求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3%。

(7)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测试、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8)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题目、目的、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处理(表格式)、问题讨论。

延期提交实验报告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实验报告也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9)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分析事例和方案设计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 4 -
1、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1月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 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严拯宇,范国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2]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五、进度安排
- 5 -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D: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 6 -
2)课堂检测、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