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与担保机构风险防范与管理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金融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创业者以及其他需要获得融资支持的个人和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
但与此融资担保机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浅谈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一、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1. 信用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服务时,面临着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
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融资担保机构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这将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不小的损失。
2. 市场风险融资担保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市场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资产负债管理的不稳定,从而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损失。
而汇率风险则是指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稳定,从而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损失。
3. 操作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业务运营中存在着各种操作风险,如人为疏忽、系统故障等,这些风险都可能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不小的损失。
4. 法规风险融资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法规,将会面临相应的法规风险。
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
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严格的风险控制指标等,从而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
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科学确定担保额度,并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3. 做好市场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控制资产负债匹配风险,防范市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4.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进行细致而严格的管理,预防各种操作风险的发生。
浅析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浅析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国有担保公司是国家的金融机构,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担保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
国有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中需要对法律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本文将从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浅析。
一、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法律风险国有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与被担保企业或个人签订担保合同,合同的有效性、合规性和履行情况都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担保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担保期限及金额是否明确、担保责任的承担范围等都是可能引发风险的关键点。
2. 法律法规遵从风险国有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中需遵守一系列金融、担保和合同法规,但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国有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对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改变可能对担保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国有担保公司需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自身业务运作,以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
3. 不当担保行为法律风险国有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业务时,可能存在不当担保行为,如超过法定担保比例、提供虚假担保资料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国有担保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
4. 资金监管风险国有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中涉及资金监管,因此资金监管风险也是国有担保公司需要警惕的重要法律风险之一。
资金监管风险包括资金挪用、违规投资、资金流失等,这些行为都将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国有担保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国有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机制,包括完善的合规制度、明确的合规岗位职责、专业的合规团队等,以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国有担保公司还应定期开展内部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 深入分析风险合同国有担保公司在与被担保企业或个人签订担保合同前,应对合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合规性和履行情况。
融资担保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目前,国内担保机构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主 要包括:
(1)“四全”风险管理体系 (2)“审、保、偿”分离制度 (3)项目经理A、B角制度 (4)保后检查制度 (5)代偿责任追究制度
全面的风险意识 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 全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
“审、保、偿”分离制度是为增强担保业务
非财务状况调查评价应把握好四点
关于核查的基本要求
断判析
分 还 款 能 力 还 款 意 愿
关于调查的主要内容
关于管理水平调查评价 关于经营状况调查评价
第三、财务状况调查评价
1、审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它应收款 2、审核存货 3、审核对应收票据总账余额与报表数是否相符 4、审核长期投资报表数与其总账余额是否相符 5、审核固定资产 6、审核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7、审核流动负债 8、审核长期负债 9、审核实收资本 10、审核销售收入 11、审核销售成本 12、审核费用 13、审核投资收益 14、审核营业外收入 15、在确认数据真实的情况下,计算有关财务指标
争对手(有机硅项目);2、银行(与银行客户经理交流)、会计师 事务所等;3、政府机关,例如人民银行、工商(企业信息表等)、 税务、国土等。4、其他: 特聘专家、公开刊物、Internet等。
第二、非财务状况调查评价:对企业展开非
财务方面调查评价,应当核查企业的基本情 况、企业管理水平、产品及技术状况、行业 及市场情况、产品制造及生产管理能力、企 业资信状况、风险性、反担保措施等企业的 非财务因素。
担保公司从2009年确立担保主业以来,始终 坚持“依法合规、从严治司、强化管理、防 范风险”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内控机制,
严加防范风险,两年多来,累计代偿余额和 代偿率都为0,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围绕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风险管理的关键性。
接着探讨了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范围,以及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支持。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对策建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技术支持,机制流程,监测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性,关键性.1. 引言1.1 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融资担保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信用水平,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
融资担保机构还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散,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融资担保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 风险管理的关键性风险管理在融资担保机构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
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承担着重要的风险管理职责。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机构保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机构自身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客户资金损失、信誉受损,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威胁。
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
担保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谈谈担保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担保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
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搞好经营管理,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是我们最大的任务和责任。
担保行业的风险是人所共知的,时时处处充满着风险,相应地,也时时处处需要我们防控风险。
担保行业如何面对危机,认识和判断担保业务中的风险,及时加以防范和规避,更好地使企业健康稳定的生存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担保业务风险担保公司与风险相伴而生,做业务就要有风险。
所以,不仅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更要具有高超的防控风险的水平和能力,把风险防范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既要开拓和发展好业务,又防控好风险。
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伴随着担保行业的时时处处。
实际上人类社会是在与各种风险的抗争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担保行业自从社会经济需要其存在的时候开始,就在与风险的周旋中生存、发展、壮大,发挥着它服务社会,担责任、保生存、保发展的使命。
但是因为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的可以防控,才更好地体现了担保行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风险是可以防范和规避的。
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总结出的防范风险、“有备无患”的办法。
正是因为担保风险也是可以防范和规避的,才使得担保行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变得如此重要。
“办法总比困难多。
” 不仅担保行业自身有着一整套风险防控的办法和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支撑着担保行业共同防控和化解风险。
3、与一般行业相比,担保行业风险更大。
企业和社会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企业的生存和目标的实现会面临各种风险。
从筹集资金设立企业,到场所的选择建设、机器设备采购、原材料采购,再到组织人员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最后到收回成本,实现利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而担保业务发生时,是企业不确定因素相对积聚的时候,因而风险更大、工作更难、任务更重。
二、担保业务风险的界定和认识1、担保业务前端风险的界定我这里说的担保业务前端风险是指按照担保业务程序,在到达担保评审之前的担保业务行为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是从事担保业务的前期风险。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摘要】融资担保机构在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风险管理是其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融资担保机构的概念,并阐述了风险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给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提升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并有助于提升机构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问题、对策建议、监管、风险控制、提升水平。
1. 引言1.1 融资担保机构的概念融资担保机构是一种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融资担保机构通常包括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基金、担保协会等形式,通过对企业贷款进行担保,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融资担保机构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的问题,帮助了更多的企业实现了融资需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融资担保机构在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企业可以获得更多银行信贷,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融资进入门槛,并降低融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推动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融资担保机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作用,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评估和监控,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风险,并不断改进其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及整个经济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风险管理在融资担保机构中的重要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以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合作风险及防控
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合作风险及防控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侍苏盼摘要: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在贷款担保方面的合作,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除了担保公司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金或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导致担保公司将担保风险转嫁到银行外,银行自身认识和管理的不到位也是导致银行贷款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与担保公司合作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担保模式。
客户向银行申请借款,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并向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但随着担保业务合作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从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防范意见。
一、贷款担保业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1. 部分担保公司存在实收资本不实以及股东抽逃出资和虚假出资的问题。
实收资本是担保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目前一些担保公司存在注册资本没有足额到位,关联企业大量占用担保公司资金,甚至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现象。
在出资方式中也存在货币出资占比不高或出资物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甚至难以变现的问题,对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 担保公司在银行交存的保证金部分或全部是由被担保人交纳,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掩盖了担保风险。
按照规定,担保公司交存银行的担保保证金应该由担保公司交纳,但实际上,很多担保公司要求被担保人按担保金额的5%—20%交纳保证金。
有的担保公司收取客户的综合费用加上银行贷款利息,再加上向担保公司交纳的违约保证金、咨询费、公证费等其他费用,企业实际承担的费率水平是直接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多,超出了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这种现象不但虚增了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增加被担保人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3. 部分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计提不充分。
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
浅谈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融资担保机构是一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融资担保机构自身的特殊性,它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对于融资担保机构来说,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进行浅谈。
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是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在提供担保服务的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对融资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偿债能力。
由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评估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困难。
融资担保机构应加强对融资申请人的尽职调查,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并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以提高对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判断能力。
市场风险是指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当经济景气度下降或行业竞争加剧时,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就会增加。
在面对市场风险时,融资担保机构需要积极应对,建立灵活的业务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
对于融资担保机构来说,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规避风险。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加强内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加强外部风险管理。
融资担保机构应与相关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措施。
要加强对融资申请人的尽职调查,及时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担保额度和贷款条件。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融资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风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决策。
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融资担保机构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员工能够适应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和风险防控的几点建议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和风险防控的几点建议综合公司已开展的业务,同时结合公司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并针对前当的经济形式下行的形式和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对公司的业务和风险防控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以备领导参考。
一、树立“有效、有用、有度”的反担保理念反担保措施是融资担保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调查、评审、追偿阶段中,反担保方案都是重要的关注点。
长期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了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的担保体系,而担保机构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需要面对抵押物不足的客户现状。
如何在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设计既控制风险又适应市场的反担保方案,成为很多担保从业者的难题。
故此,我们在依据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有效、有用、有度”的角度去思考就能作出更加适效的反担保措施。
首先,反担保方案的合法“有效性”,也是降低担保机构业务风险的重要保证。
有效性,简单来说,即反担保方案合法合规,这是反担保人承担反担保责任的法律基础。
反担保一旦无效,意味着反担保人将无需按照法律规定和反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反担保责任,特定情况下只需要承担担保无效的过错赔偿责任。
而反担保人按照法定和约定来承担反担保责任,是担保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法律选择。
一旦反担保责任变成担保无效的法律责任,意味着法律上担保机构已经难以向反担保人全额主张代偿损失。
故,选择合法有效的反担保方案,是担保机构的首选方案。
其次,“有用”,本质上就是以反担保分险原理为主线,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反担保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地方做法、生活常理、交易规则),构建反担保方案,实现担保机构利益最大化。
然后,反担保方案的设计,是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一个手段。
既然是风控手段,就要遵循风控的一些基本规律。
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存在对立的一面。
风控尺度过松,无法进行风险控制,最终也会伤害业务;风控尺度过严,会阻碍业务发展;故,反担保方案设计,还需要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之中做出博弈和平衡,把握适当的“度”。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确保公司稳健经营,维护客户和股东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所有分支机构、子公司。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明确风险控制职责,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确保担保业务安全、合规、高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控制组织架构第四条本公司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和制度,对担保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指导各部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条风险控制委员会下设风险控制部,负责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工作,包括风险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等。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风险控制岗位,负责本部门风险控制工作,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对担保业务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二)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进行风险评估。
(三)前瞻性:关注潜在风险,提前预警。
第八条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对象评估: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估。
(二)担保业务评估: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程度、风险敞口等进行评估。
(三)担保担保物评估:对担保担保物的价值、变现能力等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预警第九条风险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实时性: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二)准确性: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有效性: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化解。
第十条风险监控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对象监控:对担保对象的信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持续监控。
(二)担保业务监控: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程度、风险敞口等进行持续监控。
(三)担保担保物监控:对担保担保物的价值、变现能力等进行持续监控。
第十一条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在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
(二)准确性:预警信息准确无误。
(三)有效性:预警措施有效。
第五章风险处置第十二条风险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迅速性:在风险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处置。
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一、引言在金融行业中,担保业务作为一种常见的业务形式,具有其特定的风险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以提高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1.信息不对称风险在担保业务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担保人与被担保方对交易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
这可能导致担保人无法全面了解被担保方的真实信用状况,从而增加了业务风险。
2.贷款款项流向风险由于担保业务涉及贷款款项的流向,存在被担保方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法用途的风险。
例如,被担保方可能将资金用于自身经营亏损的企业,或者将资金用于虚假投资项目等,这将对担保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风险。
3.评估标准不一致风险不同机构在对担保资格和价值评估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了评估标准的不一致性。
这可能会使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难以把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担保品价值风险担保业务通常涉及担保品的抵押或质押,担保品的价值波动将对担保业务带来风险。
例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动,担保品的价值可能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使得担保风险加大。
三、应对措施1.信息共享与合作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担保业务环境。
2.严格尽职调查在担保业务中,加强对被担保方的尽职调查,确保真实了解其信用状况。
这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信息获取、信用报告、财务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实现。
只有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3.建立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测机制等。
同时,定期组织风险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4.多元化担保品组合在担保业务中,应充分考虑多元化的担保品组合,降低单一担保品价值波动对业务的风险影响。
例如,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担保品进行组合,使得整体风险得以分散。
5.加强监管与整治加强对担保业务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严禁出现违规行为,并对违规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担保公司风险防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担保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担保贷款、担保合同、担保票据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合规,审慎经营;3. 明确责任,强化监督;4.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
第五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2. 担保业务的合规性、风险程度;3. 担保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4. 担保财产的权属、价值、变现能力等。
第六条公司应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三章风险防控措施第七条公司应采取以下风险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担保业务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担保额度;2. 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调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3. 严格审查担保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理;4. 对担保财产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其权属清晰、价值真实;5. 建立担保财产监管制度,确保担保财产安全;6. 加强担保业务的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隐患;7. 建立健全担保业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
第四章风险处置与责任追究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第九条风险处置措施包括:1. 对担保合同进行修改或解除;2. 对被担保人采取追偿措施;3. 对担保财产进行处置;4. 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第十条公司应明确风险处置责任,对未按规定处置风险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信息披露与报告第十一条公司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担保业务信息。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担保业务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董事会报告担保业务风险情况。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1. 引言担保业务是担保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通过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履约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由于担保业务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担保公司需要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2. 担保业务风险的分类担保业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市场风险担保业务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波动对担保公司和借款人的影响。
市场波动可能导致借款人违约或者担保物价值下降,从而增加担保公司承担风险的可能性。
2.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或完全偿还借款的风险。
借款人的信用问题可能导致担保公司无法获得资金回报,造成经济损失。
2.3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政策的改变或者借款合同无效等原因而引起的风险。
担保公司需要时刻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并确保自身合规运营。
3.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为了有效降低担保业务风险,担保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加强尽调与审查在担保业务前,担保公司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尽调与审查。
通过充分了解借款人的风险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2 多元化风险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项目和借款人身上。
这样即使某个项目或借款人出现问题,也能够减少整体风险的影响。
3.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可以提高风险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4 加强内部控制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风险管理、业务操作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减少内部风险的发生。
3.5 持续监测与及时响应担保公司需要持续监测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担保的风险与防范
担保的风险与防范担保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借贷、投资等领域。
虽然担保可以增加企业、个人获得贷款或融资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担保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担保的风险担保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担保方的信用质量是担保业务中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之一。
若担保方的信用状况不稳定或信用评级较低,可能导致担保责任无法履行,增加贷款违约的风险。
2. 信息不对称风险:贷款人与担保方在信息获取方面可能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即贷款人缺乏足够全面、准确的信息来评估担保方的可靠性。
这种不对称可能导致贷款人在决策中存在盲点,增加贷款违约的风险。
3. 资产质量风险:担保的资产质量直接影响到担保的有效性。
如果担保的资产价值下降或遭受损坏,贷款人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4. 法律风险:担保合同的法律适用和保障规定存在风险。
如果合同条款不完善或无法有效执行,可能导致担保无效,贷款人权益受损。
5.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担保方的资产质量和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如经济大环境下行或特定行业不景气,可能导致担保资产贬值,增加贷款违约的概率。
二、担保风险的防范为了有效防范担保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 严格评估担保方的信用状况:贷款人需要充分了解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包括信用评级、还款记录等信息。
通过对担保方的信用评估,可以减少担保责任无法履行的风险。
2. 确保信息对称:贷款人应积极获取和核实担保方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对称。
担保方应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以便贷款人准确评估风险和决策。
3. 合理抵押物评估:担保的资产应进行合理的评估,确保其价值足以覆盖贷款本金和利息。
贷款人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减少因资产质量下降而导致的风险。
4. 完善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应合法有效,条款清晰明确。
贷款人应及时与法律专业人士咨询,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5. 关注市场环境:贷款人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形势、行业风险等。
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服务,承担起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和风险控制,担保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审慎选择担保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探讨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
1. 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担保公司在承接担保业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
通过借款人的信用报告、经营状况及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担保公司可以初步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在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担保公司需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考虑借款人的信用历史和未来发展潜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担保额度和费用。
2. 审慎选择担保业务为了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担保公司在选择担保业务时应审慎考虑各种因素,并遵循风险分散的原则。
担保公司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担保物的价值、贷款的期限等因素,对不同的担保业务进行评估,并根据借款人及贷款对象的情况合理分散风险,避免集中在某个行业或某个客户上。
3.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业务的规范运作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该制度应包括担保业务的审批程序、风险管控流程、内部报告制度等方面内容。
通过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担保公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和内部不端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风险。
4. 积极应对市场风险担保公司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市场信息的跟踪和分析,以及与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
同时,担保公司还可以适时调整担保策略,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从而降低机构自身的风险。
综上所述,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是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稳健运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评估、审慎选择担保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措施,担保公司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保障自身和借款人的利益。
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在商业活动中,公司对外担保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并非毫无风险,如果不加以谨慎管理和防范,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诸多潜在的问题和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司对外担保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公司对外担保可能面临的风险1、财务风险当被担保方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担保公司需要承担代偿责任,这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可能导致公司资金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2、法律风险如果担保合同的签订存在法律瑕疵,或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可能会面临法律纠纷和诉讼,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会损害公司的声誉。
3、经营风险对外担保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增加融资成本,限制公司的融资能力。
同时,也可能分散公司管理层的精力,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
4、关联交易风险如果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从而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和处罚。
二、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担保管理制度公司应制定明确的担保政策和流程,包括担保的审批权限、担保额度、担保对象的选择标准等。
同时,设立专门的担保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担保业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严格审查被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在决定提供担保之前,公司应对被担保方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
包括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信用记录等。
可以通过查阅财务报表、实地考察、咨询第三方机构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合理确定担保额度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担保额度。
避免担保额度过高,超出公司的承受范围。
同时,要考虑被担保方的还款能力和担保期限,确保担保风险可控。
4、签订规范的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保障公司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
合同条款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签订合同前,应由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审核,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要求被担保方提供反担保为了降低担保风险,公司可以要求被担保方提供反担保。
担保业务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担保业务涉及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1. 信用风险:即担保人还款能力不足或违约的风险。
评估时需要对担保人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2.市场风险:即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波动对担保业务的影响。
评估时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
3.流动性风险:即企业或个人无法按时或足额偿还债务的风险。
评估时需要考虑企业或个人的现金流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
4.操作风险:即担保业务操作中存在的失误、疏忽或不当行为造成的风险。
评估时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素质、规范性管理等因素。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将担保业务按照风险大小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风险分类:1.高风险类:包括信用风险较高、市场风险较大、流动性风险较高的担保业务。
对于高风险类的担保业务,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谨慎的管理措施,例如要求担保人提供更多的担保物,加强对担保人的跟踪监控等。
2.中风险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的担保业务。
对于中风险类的担保业务,可以采取适度的管理措施,例如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对担保人的关注等。
3.低风险类:包括信用风险较低、市场风险较小、流动性风险较低的担保业务。
对于低风险类的担保业务,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措施,例如简化审批流程、减少担保要求等。
同时,公司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管理的工作,及时跟踪和监控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
㈣业务操作和项目管理风险 主要是来自担保机构内部因业务操作和项目管理不善
而引起的风险。 担保业务的整体运作过程一般包括项目评审、反担保
措施的设置和落实、项目评审和决策、合同起草和签订、 在保项目动态跟踪和管理、代偿后项目的追偿等,无论是 评估不充分、操作不规范还是决策不科学,哪个程序管理 不善或采取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给担保项目带来风险。
假报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方式骗取担保机构的担保,或 者是债务人缺乏诚信,恶意拖欠银行债务而导致担保机构 代偿等。
内部道德风险主要是担保机构内部员工责任心不强、 收受贿赂、以权谋私或者是为“人情”项目开“绿灯”,人为 地放宽项目的评审和审批条件等。
20
四、但存在的。当担保机构 为债务人的还款出具了保证合同,只要债务人没 有全部清偿债务,担保风险就会存在。担保机构 不可能完全消除担保风险,但担保机构可以通过 自身的管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 险,尽可能地把担保风险控制在担保机构可以接 受的水平。
15
㈡反担保措施风险 担保机构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设置
反担保,比如:固定资产抵押或有价证券质押。 但由于银行本身也可以接受抵押或质押而直接发放贷
款,现实中往往就产生这样相悖的现象:能够提供反担保 措施的项目不需要担保机构担保,不能提供反担保措施的 项目担保机构不敢担保。
如果担保机构没有过硬的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单纯为了承揽业务而放宽反担保的条件,或者不充分考 虑反担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变现性,就可能为日后埋下 风险的隐患。
13
三、担保机构风险的种类
从原理上讲,担保业务(尤其是融资类的担 保业务)应该是一种金融中介业务,担保机构所 面临的风险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面临的风险 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担保机构业务性质的特 殊性和业务品种的单一性,其经营担保业务可能 发生的风险远大于可能获取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三) 风险集中度与在保项目质量
1、行业、客户、区域、品种、额度、期限和银行的分布 2、在保项目的风险分级、分类 3、历史和未来代偿及代偿率分析判断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四)资本实力与代偿能力
1、收入、成本、利润 2、代偿补偿与代偿回收 3、有效净资本评价及预期代偿能力分析判断
五、做好农业担保的思考
(二)开展农业担保存在的障碍 1、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承包、流转与经营等过程中确权问题) 2、市场化程度较低、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3、借款主体经营规模与融资规模均较小、投入产出不经济 4、借款主体素质、能力与信用意识较弱 5、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尚有局限,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6、有效抵质押物不足
六、对融资担保的再认识
1、属于普惠金融的一种业态,自身难以获取高额回报,否则直 面而来的就是巨大风险
2、风险管理高于一切,是担保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风 险管理能力、没有充足资本金前提下的随意增加杠杆,等于 是在玩儿火 3、认识市场、认识服务的群体,主动设计开发适用于那些讲信 用、有信用客户群体的产品,是规避风险、良性发展的前提 条件
4、选人、用人不当 目前看,我国担保机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人 和用人上,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二)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
1、风险管理体系 (1)风险管理政策:行业及客户准入条件、业务品种、 放大倍数上限、单笔额度、项目管 理跨度等 (2)业务流程与制度规范:重在制衡机制的设立与有效执行 (3)人员素质与能力:经验、素质、能力、品行、情怀 2、客户服务体系 (1)拥有客户营销、审核、审批与保后管理全过程主导权; (2)在效率、服务质量及收费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 (3)信用、信誉、服务质量与效率等得到金融机构认可; (4)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具备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
净资本 = 净资产-投资风险调整系数-应收科目风险调整系数其他流动资产科目调整系数-长期资产风险调整系数或有负债风险调整系数(未来三个月代偿)+风险准 备金及风险调整系数(扣除代偿余额)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五)担保机构的操作风险
1、客户准入条件把握不到位 2、产品设计开发存在严重漏洞 3、忽视对企业总体债务规模的总量控制 4、忽视第一还款能力的分析判断,“典当”心理过重
5、缺乏对企业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合理性、逻辑性) 以及对人的准确分析判断能力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6、重业务开拓、轻保后管理
未来不确定性是融资担保的最大风险之所在,因为企业变化瞬息万 变,特别是贷款后企业和担保机构之间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保 后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 (1)放款后的资金用途了解; (2)资产负债项下变化(包括反担保物的变化); (3)损益项下变化; (4)管理层变化; (5)经营方面变化; (6)融资行为变化。
二、融资担保体系架构及业务品种
(一)融资担保体系架构 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应该由原担保(直接担保)和分保(再担保) 构成,前者直接面对市场承接业务,后者通过提供增信、分险、规范、 引领等服务,最大限度发挥行业放大器与稳定器作用。 (二)融资担保主要业务品种 1、间接融资担保:为债务人取得银行或合法放贷人资金而提供的担 保,包括贷款担保和承兑汇票担保等 2、直接融资担保:为债务人通过合法机构以公募或私募方式取得社 会资金而提供的担保,包括债券担保、中票短融 担保、信托担保、融资租赁担保以及网贷担保等
担保业务与担保机构风险防范与管理
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8日
一、融资担保业概述
(一)什么是融资担保 以自身的资金实力、信誉以及识别、判断与控制风险能力做基础, 为债务人取得债权人信任并获得融资而提供的信用保证。
(二)融资担保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1、属于风险较大的政策性融资工具,解决的是“市场失灵”问题; 2、主要为具备潜在偿还能力、但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的目标客户融资 提供担保服务,因此需要具备很强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3、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公信力,以取信于债权人; 4、必须具有一定的放大杠杆能力,以有别于其他形式担保; 5、必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扩大规模、降低风险、适当提高效益; 6、必须拥有一定的外部补偿机制,以有效分散风险。
五、做好农业担保的思考
(三)做好农业担保的思路 1、设计构造以信用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以融资为手段,利益 共享、责任共担,可满足于不同区域、不同业态和不同融资需 要的综合性农业融资服务平台,做“三农”融资的主渠道 2、以融资担保为基础,结合“三农”特点,借助社会力量,延伸产 品和服务供给链,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业务板块,打 造可主导的、可持续的、可增值的涉农融资生态圈 3、建立总部管理下的分区域、分业态、分品种、分权限的业务板 块,将业务与管理触角向业务最前沿延伸,创新操作与管理模 式,实现业务的真正属地化管理
4、做好融资担保,要具备远见、激情、行动和谨慎四要素
增信、分险、规范、引领
再担保联系方式:
谢谢!
三、融资担保机构分类
(一)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1、按照“政府出资、政策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 的担保机构,以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及自身可 持续性为主要考核目标; 2、按照行政事业编制及运作方式设立的担保机构,没有硬性考核指 标、更没有激励机制。
(二)国有பைடு நூலகம்含混合所有制)融资担保机构 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兼顾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 主要以利润或收益率为主要考核目标。
五、做好农业担保的思考
(一)开展农业担保的有利条件 1、“扶贫开发”、扶持“三农”已经上升到国家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发展目标的高度加以推动,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以往 2、未来“三农”走向更有利于融资供给的规模化发展 — 种植业和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在多种经营方面,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促发剩余劳动力的重新安置,为特 色小镇建设和离开土地农民创业融资提供了广泛市场空间 3、涉农担保尚属于未充分开垦的“处女地”,市场竞争尚不充分, 应该有较大可作为的市场空间
(三)社会资本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 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唯一目标。
四、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一)治理结构
第一部分 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第
1、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不清 — 或是所有者直接操控、干预; — 或是所有者疏于管理制衡,形成“内部人控制” 2、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与绩效考核偏离融资担保本质属性
3、出资不实、挪用或抽逃资本金问题严重,信用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