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护理

合集下载

骨牵引的护理总结

骨牵引的护理总结

骨牵引的护理总结引言骨牵引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来纠正骨折、脱位或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骨牵引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操作步骤、观察与记录、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骨牵引的护理质量。

术前准备骨牵引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相关疾病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方面,以评估患者的适宜性和风险因素。

此外,还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安排好骨牵引所需的器具和设备,并进行消毒和检查。

2.为骨牵引做好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准备,如准备好止血药品、一次性敷料等。

3.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骨牵引的原因、过程和风险,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

操作步骤1.准备好牵引器具,如骨钩、重力滑车等。

保证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骨折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在牵引部位涂抹适量的无菌润滑剂,以减少摩擦和皮肤损伤。

4.将骨钩或其他牵引器具固定在骨折部位,注意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对骨折部位的正确牵引。

5.设置重力滑车或其他牵引装置,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角度,使之达到医生要求的牵引效果。

6.固定牵引装置,以避免偏移或松动。

7.定期检查患者的牵引情况,注意托举和固定方法是否正确,避免产生牵引失效或副作用。

观察与记录在骨牵引过程中,需要进行观察与记录,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与记录的内容包括:1.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及时采取止痛措施。

2.注意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扭动或碰撞。

3.观察牵引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如颜色、温度等。

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4.定期检查牵引器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松动或移位。

5.记录牵引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牵引反应情况,便于医生评估疗效。

并发症预防骨牵引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骨牵引的护理

骨牵引的护理
骨牵引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介绍
01
02
03
04
牵引部位感染
由于牵引装置的存在,容易引 起牵引部位的皮肤感染。
神经损伤
牵引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神经造 成压迫或损伤。
血管损伤
牵引过程中可能对周围血管造 成压迫或损伤,导致血液循环
障碍。
牵引失效
由于各种原因(如牵引重量不 当、牵引装置松动等)导致牵
引效果减弱或消失。
骨牵引的种类
01
02
03
皮肤牵引
通过粘贴在皮肤上的胶布 或绷带对骨骼进行牵引, 适用于轻度骨骼移位。
骨骼牵引
通过在骨骼上钻孔、穿针 等方式直接对骨骼进行牵 引,适用于较严重的骨骼 移位。
颅骨牵引
专门针对颅骨骨折或脱位 的牵引方式,需严格掌握 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骨牵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骨折、脱位、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骨骼疾病。
检查牵引装置和牵引参数,调整至合适状 态。若多次调整仍无效,需重新评估患者 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骨牵引患者的心理关怀
患者的心理变化
焦虑和恐惧
由于疼痛和行动不便,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 惧,担心恢复情况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
长期的卧床和康复过程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 绪,对生活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知情同意书。
03
骨牵引术后护理
术后即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伤口护理
检查手术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防止感染。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医嘱给 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减轻患者术后 疼痛。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修复和复位。

以下是骨牵引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
1.保持牵引力:确保牵引力的稳定和准确,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检查牵引装置的固定和调整,确保牵引力不会过大或过小。

2.皮肤护理:每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关注牵引点和周围皮肤。

保持牵引区域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和感染。

定期更换牵引带或泡沫垫,以减少压力和摩擦。

3.姿势调整: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减少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造成的不适和压力。

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血液循环。

4.检查循环情况:定期观察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是否有肿胀、发红、感觉异常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疼痛管理: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取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或热敷。

6.睡眠管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提供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

7.日常活动: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如洗漱、进食等。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或承受过大的负荷。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解释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护理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一、凡做牵引的病人,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情况,术后三天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活动功能,如有循环和运动障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二、保证牵引作用的完全发挥,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特别防止过度牵引以避免骨不连,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卧位,根据治疗需要抬高床头或床尾约25~30cm。

三、对皮牵引的病人,应经常注意有否胶布脱落及绷带松散,及时处理,有胶布过敏者应更换牵引方法。

四、防止克氏针针眼感染,每天用75%酒精点滴针眼1~
2 次,并盖无菌纱布,嘱病人不能用手触摸针眼处。

五、预防压疮:床褥要平整、柔软,骨突起处垫以橡皮圈或海绵垫。

与牵引架有接触处垫棉垫,以减少摩擦;指导病人每日2次用温水擦洗全身,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起处,1~2次/日,勤翻身。

六、预防泌尿和呼吸道并发症: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全身营养,鼓励病人定时抬起上身或坐起,每日多次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咳痰,增加肺活量。

七、指导功能锻炼:从牵引24小时后,开始做肌肉舒缩活动,再做关节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避免垂足、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八、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骨牵引护理查房

骨牵引护理查房

骨牵引护理查房•骨牵引护理概述•骨牵引护理操作流程•骨牵引患者的日常护理•骨牵引护理的注意事项•骨牵引护理案例分享01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骨牵引的定义者的正常生理功能。

骨牵引的目的骨牵引的定义与目的骨牵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骨牵引的护理原则02患者情况了解身体状况检查术前评估牵引装置的准备与安装牵引装置的选择安装前的准备牵引护理操作要点牵引力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医嘱,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以确保牵引效果。

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牵引效果,及时记录相关情况,如牵引力、牵引时间等。

牵引装置的维护与清洁日常维护清洁与消毒03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以便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疼痛评估药物管理物理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并观察其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030201疼痛管理预防感染预防压疮节僵硬。

预防肌肉萎缩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康复指导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的照顾。

家庭支持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04定期检查牵引装置定期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固注意牵引重锤的重量保持牵引装置清洁干燥1 2 3监测体温、血压和心率等指标注意患者的疼痛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检查牵引部位骨牵引部位可能因为牵引装置的压迫导致皮肤受损,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牵引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牵引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以有效预防褥疮和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擦拭皮肤,更换床单和衣物。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帮助排痰。

预防感染与褥疮05案例一:股骨骨折患者的骨牵引护理患者情况护理措施注意事项案例二:颈椎损伤患者的骨牵引护理患者情况01患者中年女性,因车祸致颈椎损伤,行颈椎牵引治疗。

骨骼牵引护理记录范文

骨骼牵引护理记录范文

骨骼牵引护理记录范文
病人姓名:
年龄:岁
性别:
住院日期:--至--
主诉:肩部软组织损伤2周。

体格检查:肩关节活动度限制,抬臂时产生疼痛。

护理诊断:1.肩关节运动受限。

2.疼痛影响日常活动。

护理目标:1周内,肩关节活动度可增加30%以上,日常自理能力基本恢复。

护理计划:
1. 每日进行骨骼牵引2次,每次10-15分钟。

采用开放式技巧,先让病人自然伸直四肢,然后轻轻拉伸肩关节到止痛度。

2. 辅以表浅热敷10-15分钟,改善软组织肿胀。

3. 引导病人进行肩关节活动训练,如温和内外旋和上举等。

4. 咨询医师选择止痛药丸口服,控制疼痛程度在可控范围内。

5. 评估肩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执行效果:
第1次护理后,肩关节活动度提高10%。

疼痛程度下降1度。

第2次护理后,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基本恢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

第3次护理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

疼痛症状消失。

护理目标基本达成。

预后:预计2周后伤情将基本痊愈。

需注意防止肩关节过度运动导致伤情加重。

继续运动锻炼将有利于完全康复。

主治护士签名:
日期:。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骨折、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骨牵引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1. 定期检查: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索、固定器具等,确保其牵引力度适当、固定牢靠,避免误牵引或者脱落。

2. 保持清洁:保持骨牵引部位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护士应定期清洗患者的骨牵引部位,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整洁干燥。

3. 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骨牵引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和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皮肤颜色和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定期翻身:长时间的骨牵引容易导致患者体位不变,增加压疮的风险,护士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身体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5. 注意疼痛管理: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或者调整牵引力度。

6. 保持心理安慰:骨牵引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长时间的困扰,容易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7. 饮食调理:骨牵引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8. 防止并发症: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血栓形成等,护士需要提醒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换位、按摩、穿戴弹力袜等。

9. 康复指导:骨牵引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

10. 注意安全保护: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跌倒、滑倒等。

总结起来,骨牵引的护理要点是定期检查、保持清洁、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定期翻身、疼痛管理、心理安慰、饮食调理、防止并发症、康复指导和注意安全保护。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持续存在,防止随意增减影响牵引的效果。

2. 保持针眼处的干净清洁,每天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 注意保暖,长时间卧床时保持整洁,同时防止表现出皮肤压疮。

4. 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5. 改善生活方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忌烟忌酒,避免熬夜。

6. 加强身体护理,严格做好个人的卫生清洁工作以及皮肤清洁工作,密切观察四肢末梢的血运情况,避免发生褥疮和便秘。

7. 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具有补钙效果的食物来促进病情的改善,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8. 调整好心态,避免心情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到医院做好复查。

骨牵引是一种治疗方式,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具体护理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并发症。

2、护理人员职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护理规范。

3、病人配合事项:遵循医嘱,保持正确体位。

4、护理评估频率:定期进行。

5、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

1、引言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和骨骼疾病的方法,通过对骨骼施加牵引力来达到复位、固定和治疗的目的。

为了确保骨牵引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协议。

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所有接受骨牵引治疗的病人的护理过程。

12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范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病人的配合事项,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2、护理人员职责21 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骨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骨牵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11 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212 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包括牵引装置的安装、调整和维护。

221 确保牵引重量准确,牵引方向符合治疗要求。

222 定期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神经和血管情况,防止受压和损伤。

2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等。

231 记录病人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

232 观察牵引部位的伤口有无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

24 心理护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41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解答病人的疑问,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242 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骨牵引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51 指导病人正确的体位摆放和功能锻炼方法。

252 告知病人饮食、休息和活动的注意事项。

3、病人配合事项3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不得擅自改变牵引重量、体位或停止治疗。

311 按时服药,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一、骨牵引的护理原则1.保持牵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保持牵引装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移位或脱落,影响治疗效果。

2.正确调整牵引力的大小。

根据骨折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一般来说,骨折部位的牵引力应该小于骨折部位的重量,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

定期观察骨折部位的血管和神经的状态,及时发现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以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预防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防止压疮的产生。

二、骨牵引的护理操作要点1.正确的用药护理。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使用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2.有效的疼痛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如冷敷、按摩、按摩等方法。

3.合理的营养护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骨折的愈合,护理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4.良好的心理护理。

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骨牵引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牵引带和垫料。

2.尿潴留和便秘的预防。

骨折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排尿和排便姿势,及时排尿和排便,预防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3.肢体功能障碍的预防。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进行 passsive 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情绪问题的处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骨牵引的护理

骨牵引的护理
改善居住环境
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床铺要平整、舒适,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保持床铺平整
为避免意外伤害,患者家中应增加防滑垫、扶手等安全设施。
增加家居安全
关节活动训练
在医生建议下,患者可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减轻疼痛。
肌肉收缩训练
骨牵引期间,患者可以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平衡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自信心。
康复训练指导
骨牵引患者在家庭护理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得到及时的随访和治疗。
随时随访
定期复查与随访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牵引时间与频率
皮肤刺激
骨牵引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应注意保持牵引部位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疼痛
骨牵引过程中可能引起疼痛,可使用药物或冰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神经损伤
骨牵引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与应对
老年患者往往存在骨质疏松和其他慢性疾病,骨牵引时应特别注意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牵引部位的准备
熟练掌握骨牵引技术
卫生与防护
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准备
设备和用具准备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骨牵引床,并进行消毒处理。
骨牵引床
牵引器材
用具准备
电源和照明
准备牵引架、牵引绳、牵引砣、滑车等牵引器材,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准备牵引带、棉垫、绷带、胶带等辅助用具,以及消毒液、无菌敷料、药品等医疗用品。
常见类型与特点

《骨科牵引技术的护理》

《骨科牵引技术的护理》

《骨科牵引技术的护理》骨科牵引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骨折、骨关节疾病等疾病。

牵引技术的实施不仅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也需要护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牵引技术的种类、护理前准备、牵引后的护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牵引技术的种类常用的骨科牵引技术包括骨直牵引、皮牵引及骨内牵引。

骨直牵引是通过外固定架将患肢用吊带固定,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实现牵拉效果。

皮牵引是通过绷带或短兜将患肢固定在固定架上,使之发生牵引。

骨内牵引是通过骨内钉或骨内器械将患骨分段固定,实现牵引效果。

二、牵引前的护理准备1.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牵引技术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特别是引起不适的牵引感。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牵引的需求和重要性,增加他们的配合度。

2.皮肤准备:在进行牵引前,需要对患肢的皮肤进行准备。

首先,清洁患肢皮肤,并保持干燥。

其次,为了减少牵引时的摩擦,可以在患肢据牵引位置处垫以防滑面料。

最后,对于使用皮牵引的患者,需要使用无菌纱布或胶布进行保护。

三、牵引后的护理1.体位保持:牵引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患肢保持固定,避免剧烈运动和弯折,以防牵引力丧失或牵引方向改变。

2.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肢的皮肤情况,特别是牵引带和固定带的位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受压损伤。

如发现红肿、水泡、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如适当更换牵引带和固定带,及时处理皮肤问题。

3.疼痛控制:牵引过程中,患者常会感到各种不适和疼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并与医生协商给予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采用药物镇痛、冰敷等。

4.活动护理:牵引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肢体活动,以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对被牵引的膝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活动。

此外,在牵引期间适当进行肢体护理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四、牵引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皮肤损伤:由于牵引力的作用,患肢皮肤可能会产生压力或摩擦损伤,导致红肿、水泡和甚至溃疡的发生。

骨牵引的护理评分标准

骨牵引的护理评分标准

骨牵引的护理评分标准骨牵引的护理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从骨牵引装置的选择、安装、护理观察等方面评估护理质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1. 骨牵引装置选择评分:- 选择适合的骨牵引装置,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骨牵引装置。

评分标准:符合医嘱和患者需求(1分)。

- 安装骨牵引装置前,对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并清洁。

评分标准:骨牵引装置完好、清洁(1分)。

-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安全且符合卫生标准。

评分标准: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严谨(2分)。

3. 护理观察评分:- 观察患者骨牵引装置的固定和张力状态,确保固定牢固且张力适中。

评分标准:骨牵引装置固定牢固、张力适中(2分)。

- 定期观察患者皮肤情况,特别注意压力点和红肿出现。

评分标准:皮肤完整无损、无压力点(2分)。

-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疼痛评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分)。

- 定期更换骨牵引装置上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评分标准:敷料干净、无污染(2分)。

- 定期检查骨牵引装置上的螺钉和支架,确保其完整且运作正常。

评分标准:螺钉和支架完整、运作正常(2分)。

- 护理过程中及时记录护理观察结果、疼痛评分、骨牵引装置更换情况等,确保信息完整可靠。

评分标准:护理记录完整、清晰(1分)。

评分等级统计:总分10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9-10分:优秀- 7-8分:良好- 5-6分:合格评分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骨牵引护理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护理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护理。

正确的骨牵引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一、骨牵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骨牵引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如牵引架、重物、牵引带等。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以保证骨牵引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适当的牵引力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确定适当的牵引力度。

牵引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患者的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牵引力度。

三、定期检查牵引状态在进行骨牵引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牵引的状态,包括牵引带的松紧程度、牵引点的固定情况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牵引带松脱、滑脱等问题,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注意牵引部位的护理牵引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牵引带,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对于牵引点的固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避免牵引带对皮肤造成损伤。

五、注意患者的活动和卧位在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活动和卧位。

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卧位要求患者保持平躺,避免牵引部位受到外力的干扰。

六、定期进行牵引带的松紧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牵引带的松紧程度会发生变化,需要定期进行调整。

过紧的牵引带会造成患者的不适,过松则会影响牵引的效果。

因此,要定期检查牵引带的松紧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注意患者的精神护理骨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安抚,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八、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患者,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九、合理饮食和营养支持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护理
一、概念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即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得坚硬部位,使牵引力量直接通过骨骼而达损伤部位,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得关节或错位得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得位置;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随承受得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二、骨牵引得适应症
(1)适用于成年人下肢不稳定骨折、石膏固定有困难者,如股骨干骨折、胫腓骨粉碎性、开放性骨折。

(2)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复位前行骨牵引可解除软能组织挛缩。

(3)骨折部得皮肤损伤、擦伤,软组织缺损有伤口时。

开放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伤员合并胸、腹或骨盆损伤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而肢体不宜做其它固定者、
(5)肢体合并血循环障碍暂不宜其它固定者
三、骨牵引得种类
(1)股骨下端牵引
适应于有移位得股骨骨折、有移位得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与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等;也可用于胫骨结节牵引过久,牵引钉松动或感染,必须换钉继续牵引时、
(2)股骨结节牵引
适应于适用有移位股骨及骨盆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胫腓骨远端牵引适应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胫骨结节牵引者,或用于骨外固定,进行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得治疗。

(3)跟骨牵引
适应症于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髋关节与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得早期治疗、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得心态反应及时疏导与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二)常见护理问题
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得可能
⑴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得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得感觉等。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趾引起剧痛,病人
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就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⑵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皮牵引得胶布及缠绕于其上得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可能导致膝部得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得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就是否牵引所致、2、有牵引无效得可能理。

⑴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

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颅骨牵引者应注意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⑵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⑶滑动牵引得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得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得平衡
3、有牵引不正确得可能
⑴牵引时患肢放置得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

⑵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

⑶牵引得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当牵引病人
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
⑷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防止发生并发症
⑴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⑵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⑶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⑷防止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得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⑸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得活动,如肌肉得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得被动活动。

⑹过牵综合征: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得血管、神经损伤。

易伤及得神经、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经、臂丛神经、脊髓、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出相应得受损症状。

如舌下神经过牵表现为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臂丛神经过牵表现为一侧上肢麻木。

⑺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

针眼处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

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
痂下积脓。

牵引针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与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⑻防止皮肤溃疡:皮牵引时应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

如病人对胶布过敏或胶布粘贴不当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处理。

⑼其她:颌枕带牵引时应防止带下滑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进食时应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床边应放置吸引器备用、如发生异物吸人性窒息,吸引器无法奏效时,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缺乏功能锻炼得知识
⑴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得重要性,取得合作、
⑵早期主要进行肌肉得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⑶肌肉瘫痪得肢体应作关节得被动活动,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

⑷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
抬起上身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6、保持有效牵引
(1)每天检查牵引装置及效果、包扎得松紧度、有无滑脱或松动。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

(3)嘱咐病人家属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不能随便增减牵引重量。

(4)肢体牵引时应每日测量两恻肢体得长度,避免发生过度牵引、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度、
(5)避免过度牵引:对骨折或脱位病人,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得长度,以免牵引过度。

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

如股骨骨折时,为体重得1∕10~1∕7;小腿骨折为体重得1∕15~1∕10。

7、骨牵引就是一种手术操作对每一个需要牵引得患者,在其相应得部位按正规手术要求备皮,做好牵引后如敷料有渗血及时更换并在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滴注2次,持续1周以保持无菌,同时应保持针眼周围皮肤得清洁与局部不受触碰,不受潮湿,如牵引针发生偏移,应检查其原因,切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严密消毒后送回,以防发生骨髓炎。

8、牵引术后第一周得护理
术后1周患者存在体位,饮食及大小便得不适应,应注意生活上进行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多吃含粗纤维食物,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术后1周还应嘱患者不要着凉,指导其每天早晨做深呼吸、咳嗽,轻轻排背以防坠积性肺炎、同时在医生得指导下,帮助患者活动固定得肢体及患肢关节,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
位受易发生褥疮,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齐整、干燥,每隔1~2 h翻身1次,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与关节僵硬,再者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得腓总神经位置表浅受压易致重足畸形,因此常检查。

9、牵引拆除后得护理
牵引拆除后患者多会出现膝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我们采用指导患者被动与主动活动相结合得锻炼方法,同时采用理疗中药外敷等方法使患肢早日恢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