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拥军秧歌_课件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5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拥军秧歌》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
2、通过学唱《拥军秧歌》,让学生认识民歌中的歌舞曲,运用简单的舞蹈“十字步”对学生渗透舞蹈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歌舞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难点:能够体验并能唱出陕北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绸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
(学生边听边观察老师的表演)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好,大家对这首歌曲熟不熟悉?歌名叫?是谁演唱的?同学们知识面很广!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谁来谁说说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什么?(音调高、声音高亢、嘹亮···旋律粗犷激昂)那为什么阿宝的声音如此高亢嘹亮,(用到了方言,)为什么他唱的这首民歌如此自由、奔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去寻找答案吧。
陕北是我国西部陕西省北部的革命老区。
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它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黄河从其腹地流过。
这里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在这样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着勇敢、淳朴、善良、个性刚毅的陕北人。
他们的生活是以农耕、游牧生活为主,极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是: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拥军秧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地、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
3.通过学唱《拥军秧歌》,让学生认识民歌中的歌舞曲,运用简单的舞蹈“十字步”对学生渗透舞蹈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歌舞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红绸缎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谈话。
2.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3.大家对这首歌曲熟悉吗?谁来谁说说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什么?歌名叫?
4.为什么这首民歌如此自由、奔放?
5.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陕北民歌。
二、初步感受
1.初听(1)听录音。
(2)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
(3)你从歌曲中你还听出了什么?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1.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学习。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带唱旋律,唱准音(5降7)。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全曲由放整形结构构成,共六句。
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第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
《拥军秧歌》曲调亲切优美,六度下行跳进的运用增添了歌曲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的表现了欢腾雀跃的秧歌舞蹈以及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热烈场面。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自信、完整、有感情(对八路军的热爱、敬佩之情)的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 集体积极参与秧歌基本舞步的学习,能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3. 初步认识降记号并唱准降7。
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信、完整、有感情的(对八路军的热爱、敬佩之情)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教学难点:
集体参与秧歌舞步的学习,能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秧歌红绸子、电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陕北秧歌视频并提问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民间舞蹈视频,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你见过这种舞蹈形式吗?
2.这种舞蹈形式的名称是什么?(秧歌)。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
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填词而成的新民歌。
全曲为2/4拍,徵调式,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用欢快、热烈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
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式——老师载歌载舞拉开序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出示一系列扭秧歌的图片,让学生融入到陕北秧歌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歌词,为学歌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试唱旋律、试唱歌曲,尝试先学后教,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舞的特点,学一学,跳一跳,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
整个教学片段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亮点:
1、以舞导歌,情境鲜活,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教学中,大胆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歌。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拥军秧歌_课件1
刚才的那些就是陕北民歌的特点,再加 上歌曲中方言的演唱,使歌曲更加自由、奔 放。接下来,还有一首陕北民歌要带给同学
们欣赏,一起去听一听吧!
CONTENTS
感受歌曲 歌曲学唱
感受歌曲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
的情感、旋律、内容
范唱
伴奏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从歌曲中 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干什么呢?
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民为
了表达对革命领袖、八路军的热爱拥戴,纷纷
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出现了
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人民
慰劳抗日英雄的歌曲《拥军秧歌》。
歌曲学唱
学唱歌曲,掌握 歌曲的演唱
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中的哪 一句最能体现陕北民歌的特色?
什么作用? 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增添生活气息,更能 表现出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使歌曲更好听。
歌曲中八路军抗战胜利了,从此老百 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接下来就让 我们带着豪迈,欢快地心情,完整的学习
歌曲吧!
范唱
伴奏Biblioteka 欢快的歌声如果配上陕北的秧歌,一 定会更有氛围,你可以表演出几种陕北的 秧歌动作吗?
这个符号 你认识吗?
“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这
句歌词中前两个词的两个音跨度大,起
伏大、是陕北民歌的特色。
认识降记号
(点击图片欣赏视频讲解)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这句 歌词同学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这一句的歌词叫衬词,它没有实际意义,
是给这首歌曲作陪衬的。衬词唱法也是陕北
民歌的演唱方法,要唱的轻巧。加上衬词有
拥军秧歌
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 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0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拥军秧歌》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歌曲《拥军秧歌》
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红绸缎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用音乐的方式问好
二、歌舞引入:
播放一段《拥军秧歌》秧歌舞。
舞蹈好看吗?这首歌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吧!
三、教唱歌曲:
1、整体感知。
揭示课题:《拥军秧歌》
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师点拨: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
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2、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两个问题。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
2
1
3
4
学跳秧歌基本步法
十字步:
(1)第一步左脚踩在1的位置上;第二步右脚踩在2 的位置上;第 三步左脚踩在3 的位置上;第四步右脚踩在4 的位置上。
(2)反复练习。
(3)十字步走好后,练习双摆手(左一次,右一次),一直在 身体旁边摆双手,达到全身各部位协调扭动起来。
拥军秧歌
五年级上册
观看视频,思考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特点
风格粗旷洒脱、率直真诚、 热情大方,音域宽广、旋律跳 动较大,多采用陕北地区的方 言演唱。
观看老师舞蹈
老师跳的是什么舞蹈?
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 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 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 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 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 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 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 “地秧歌”。
拥军秧歌
湘文艺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教案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
这首歌曲以秧歌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尊敬和爱戴。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充满活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对军人的敬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演唱技巧,他们喜欢参与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民间艺术的尊重。
2.学会演唱《拥军秧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军人的敬意。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演唱《拥军秧歌》的旋律和节奏。
2.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秧歌的韵味。
2.讲解法:介绍秧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法:引导学生探索民间艺术的其他形式,提高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文字等资料。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秧歌音乐。
3.教学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分组标志:方便分组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秧歌图片,让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播放秧歌音乐,让学生感受秧歌的韵味。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拥军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接着,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带领组员共同练习歌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秧歌,以欢快的节奏和热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尊敬和爱戴。
歌曲由三个部分组成,旋律简洁明了,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拥军优属政策,增强对军人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秧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秧歌文化。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拥军秧歌》,使学生了解秧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拥军秧歌》,掌握秧歌的节奏和演唱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秧歌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军人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拥军秧歌》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感受秧歌的热情氛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秧歌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秧歌的起源、特点,示范演唱《拥军秧歌》,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3.练习巩固:分组练习,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提高演唱效果。
4.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秧歌文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秧歌。
5.情感教育: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秧歌的热情氛围,增强对军人的敬意。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欢快、热情《拥军秧歌》节奏:XX X XX X旋律:简洁明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检查学生对歌曲《拥军秧歌》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拥军秧歌-扭秧歌说课稿1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拥军秧歌-扭秧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扭秧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敬意和祝福。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秧歌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秧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秧歌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学会演唱《拥军秧歌》,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增强学生对军人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拥军秧歌》,掌握基本的秧歌舞蹈动作。
2.难点:理解和感受秧歌的艺术特点,熟练运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秧歌的魅力。
2.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课堂互动性。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秧歌表演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秧歌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介绍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让学生对秧歌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教授《拥军秧歌》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讲解歌曲中的难点。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歌曲的韵律。
4.学习秧歌舞蹈动作:教授基本的秧歌舞蹈动作,如秧歌步、扭腰等。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提高舞蹈表现力。
5.实践演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表演一段秧歌舞蹈。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演效果。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拥军秧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属于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弘扬爱国主义的歌曲,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我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便于学生学唱和表演。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他们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秧歌这种表演形式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拥军秧歌》的背景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演唱《拥军秧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掌握秧歌的基本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秧歌的节奏和步伐。
2.学会演唱《拥军秧歌》中的高难度音程。
3.理解歌曲的背景及意义,深入体会歌曲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演唱和表演,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3.秧歌道具:准备秧歌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4.教学视频:播放秧歌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秧歌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拥军秧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拥军秧歌》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秧歌调,以欢快的节奏和热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尊敬和爱戴。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结构简单,旋律易记,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秧歌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
但是,对于这首富有民族特色的秧歌调,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特点,体验音乐的魅力。
此外,学生对于军队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插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拥军秧歌》,了解秧歌的特点,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拥军秧歌》,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把握,以及对秧歌调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学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秧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秧歌表演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播放《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秧歌的热情、欢快。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4.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让学生了解秧歌调。
5.演练:分组进行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6.拓展:介绍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秧歌的魅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拥军秧歌-扭秧歌教案1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拥军秧歌-扭秧歌教案1一. 教材分析《拥军秧歌》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间舞蹈音乐。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本节课选用的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拥军秧歌》的背景、特点及意义,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拥军秧歌》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3.感受民间舞蹈的韵味,增强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拥军秧歌》的旋律和节奏。
2.学会秧歌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理解秧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欣赏《拥军秧歌》,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韵味。
2.讲解法:讲解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背景。
3.示范法:教师示范秧歌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学生跟着学。
4.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秧歌的演唱技巧和舞步。
5.合作法: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拥军秧歌》的音频、视频资料,秧歌图片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舞蹈房地、秧歌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拥军秧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背景。
展示秧歌图片,让学生对秧歌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秧歌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学生跟着学。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秧歌的演唱技巧和舞步。
最新湘艺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拥军秧歌》课件(1)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陕北民歌
歌曲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安波先生填词而成的陕北民 歌《拥军秧歌》。 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是革命 圣地,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 区的广大群众,春节快要到了,陕北人民 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出于对八路军的 拥戴,为了表达自己拥军的热情,纷纷赶 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 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动人情景。欢腾跳跃、 锣鼓震天鞭炮声声,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
学学“秧歌的十字步”
• (1)脚的动作 前进 一、二、三、四
•
后退 一、二、三、四
• (2)手的动作 左右 一 这就是十字步,大家学会了吗?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 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感受到了陕北人民那种 热情向上的情绪,以及 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 和勇气的精神面貌。
陕西民歌,泛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 乐。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 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 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 的。一般可以根据地域及艺术特点将陕西 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 各种地区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转柔美, 构成了陕西丰富的民间艺术。陕西民歌的 代表,紫阳民歌、镇巴民歌均被列入中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 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8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拥军秧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了解民歌中的歌舞曲。
3、通过学跳扭秧歌及基本舞步“十字步”,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歌舞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学扭秧歌,并大胆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课件、红绸缎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电影片段引入: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跟我一起走进美妙的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观看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段,然后思考: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人们在干什么呢?(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陕北根据地的广大群众,春节快要到了,整个是一幅欢腾跳跃、锣鼓震天,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
二、学扭秧歌
1、现在,老师也想要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跟着他们一起去欢迎解放军咯,请同学们为我打节奏,鼓鼓劲儿(师随《拥军秧歌》伴奏音乐一边唱一边扭秧歌,生恒拍节奏。
)
2、同学们刚刚老师跳了一段什么舞?(秧歌舞,又称扭秧歌,舞步轻盈欢快,场面喜庆热闹。
像我刚刚那样一边唱一边跳,民歌中带有舞蹈的歌曲叫“歌舞小调”或“舞蹈歌曲”,简称“舞歌”。
)。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拥军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拥军秧歌》
教学目标:
1、认识降记号,唱准降记号。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4、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跳一跳,演一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教学准备:钢琴、课件、红绸缎、红扇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请同学欣赏完告诉我老师表演的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拥军秧歌》音频,
(生:老师在跳舞,扭秧歌,让人觉得很快乐,很喜庆,情绪激昂)
2、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表演形式吗?
这是陕北民歌和陕北秧歌
陕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唱风格和表演形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去寻找答案吧:(播PPT)
①陕北在我国陕西省北部,是中国的革命圣地。
②它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活以农耕、游牧为主。
③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才的那些就是陕北民歌的特点,再加 上歌曲中方言的演唱,使歌曲更加自由、奔 放。接下来,还有一首陕北民歌要带给同学
们欣赏,一起去听一听吧!
CONTENTS
感受歌曲 歌曲学唱
感受歌曲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
的情感、旋律、内容
范唱
伴奏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从歌曲中 想象出一幅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干什么呢?
拥军秧歌
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独具 地方特色的民歌,请同学们认真听。
大家对这首歌曲熟悉吗?你知道歌名
是什么吗?它又是谁演唱的?
同学们知识面很广!刚才同学们欣赏 的是由歌手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 开花红艳艳》,谁来谁说说这首歌曲给你 印象最深的什么? 音调高、声音高亢、嘹亮,旋律粗犷 激昂……
什么作用? 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增添生活气息,更能 表现出人们拥军的热烈场面,使歌曲更好听。
歌曲中八路军抗战胜利了,从此老百 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接下来就让 我们带着豪迈,欢快地心情,完整的学习
歌曲吧!
范唱
伴奏
欢快的歌声如果配上陕北的秧歌,一 定会更有氛围,你可以表演出几种陕北的 秧歌动作吗?
歌曲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民为
了表达对革命领袖、八路军的热爱拥戴,纷纷
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出现了
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人民
慰劳抗日英雄的歌曲《拥军秧歌》。
歌曲学唱
学唱歌曲,掌握 歌曲的演唱
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中的哪 一句最能体现陕北民歌的特色?
这个符号 你认识吗?
“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这
句歌词中前两个词的两个音跨度大,起
伏大、是陕北民歌的特色。
认识降记号
(点击图片欣赏视频讲解)
“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这句 歌词同学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这一句的歌词叫衬词,它没有实际意义,
是给这首歌曲作陪衬的。衬词唱法也是陕北
民歌的演唱方法,要唱的轻巧。加上衬词有
小提示:教师使用白板右 侧【互动工具栏】选人功能选出 部分同学进行表演。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学习歌曲秧 歌舞步。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陕北民歌《拥军秧 歌》,感受到了陕北人民那种热情向上的情绪,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