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考核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标准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标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b6677302768e9951e738be.png)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交流毫伏表、低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主要技术性能和面板开关、旋钮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上述仪器的正确使用。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测量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电子电路测试和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有交流毫伏表,低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以及其它仪器,它们与被测(实验)电路的关系,如图2-1.1所示。
图2-1.1 常用电子仪器接线框图在电子测量中,应特别注意各仪器的“共地”问题,即各台仪器与被测电路的“地”应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合理的接地是抑制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否则,可能引入外来干扰,导致参数不稳定,测量误差增大。
模电实验室的常用仪器:YJ—44型直流稳压电源;SX2172型交流毫伏表;XD1B型低频信号发生器;SS-5702型双踪示波器;*BS1A型失真度测量仪。
三、实验内容1、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衰减)电压。
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在1KHz。
电压“输出衰减”开关分别置于不同的衰减db位置上,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使电表指示在4V,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其输出电压值。
12、用双踪示波器Y轴任一输入通道探头,测量示波器“校正电压”读出荧屏显示波形的U P-P 值和频率ƒ。
3、用交流毫伏表及双踪示波器测量低频信号发生器或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及周期的数值。
记入表2-1.2。
四、思考题:1、示波器荧光屏上的波形不断移动不能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调节哪些旋钮才能使波形稳定不变。
答: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只有当示波器内部的触发信号与所测信号同步时,才能在荧光屏上观察到稳定的波形。
若荧光屏上的波形不断移动不能稳定,说明触发信号与所测信号不同步,即扫描信号(X轴)频率和被测信号(Y轴)频率不成整数倍的关系(ƒx≠nƒy),从而使每一周期的X、Y轴信号的起扫时间不能固定,因而会使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不断的移动。
此时,应首先检查“触发源”开关(SOURCE)是否与Y轴方式同步(与信号输入通道保持一致);然后调节“触发电平”(LEVEL),直至荧光屏上的信号稳定。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ee11fd910ef12d2af9e775.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
一、课程的性质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内学时5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占40%(考勤10%,测验18%,作业10%,课堂表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从题库抽卷,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未达到及格要求的,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三、试题题型:1、选择题(20分)2、填空题(10分)4、分析题(12分)5、计算题(68分)。
分数根据抽取试题有所微调。
四、考核内容和知识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2063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2.png)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二、评分标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评分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报告(50分)•实验目的与原理(10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清晰明了地阐述相关概念和原理。
•实验步骤与装置(10分):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步骤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使用的仪器、元器件和电路图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20分):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数据。
同时,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思考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实验操作(30分)•实验设备使用(10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例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仪器调试(10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准确调试实验装置,保证实验得到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10分):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遵循相应的记录格式和单位。
3. 实验结果和分析(20分)•实验结果准确性(10分):学生能够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并能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求证和解释。
•问题分析能力(10分):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建议。
三、评分细则1. 分数划分根据上述评分标准,将每个方面的分数划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0-59分)。
2. 评分要求评分时应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分应准确无误,不偏袒个人情感,确保公正性和客观性。
同时,评分要求符合实验要求和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学术道德和诚信原则。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7afa6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基本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1. 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滤波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调试方法。
(4) 稳压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内容(1) 验证放大电路的原理,测量放大倍数。
(2) 设计并搭建滤波电路,测试滤波效果。
(3) 搭建振荡电路,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
(4) 设计并调试稳压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1) 模拟电子实验板。
(2) 各种模拟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3) 测试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2.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
(3) 调试电路,使各参数达到预期值。
(4) 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2. 正确使用测试仪器,避免损坏。
3.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教师。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1) 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概述。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图表。
(3)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现象和原理的验证。
(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报告格式(1) 文字表述清晰,条理分明。
(2) 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 页面整洁,格式规范。
3. 报告提交时间(1) 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六、实验评价与考核1. 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ac3464233687e21af45a997.png)
实验规则为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1. 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预习,完成任课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计算和估算。
(2) 完成实验指导书“预习要求”中的指定内容。
(3) 熟悉实验内容。
(4) 复习实验中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未完成预习任务者不能进入实验室作实验。
2. 使用仪器、仪表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实验时接线要认真,连接实验电路电路时关断电源,检查线路时要仔细,确信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
初学者或没有把握时应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接通电源。
4.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器件冒烟、发烫或者有异味等),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
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继续实验。
如果发生事故(例如元器件或设备损坏),要主动填写实验事故报告单,服从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事故的处理决定(包括经济赔偿),并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数据、波形及其它现象)。
所记录的结果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拆除线路。
6. 实验过程中要改接线路时,必须先关断电源后才能进行。
7.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并将仪器、仪表、导线、工具等按要求整理好以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8. 在实验室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进行任课教师指定内容以外的实验,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
9. 遵守纪律,不乱拿其他组的仪器、设备、导线、工具等。
10.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爱护一切公共财物,不允许在仪器、仪表以及实验桌、凳上乱划乱写。
11.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做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画出实验电路,简述所做实验内容及结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8c6f8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9.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合作开发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符合通信电子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通信电子产品装接和辅助设计人员,让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和《电子工艺实训》,后续课程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顶岗实习》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培养课程能力目标。
在教学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单元设计、过程引导、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结合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将“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融入到典型模拟电路的制作、调试工作任务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学、做、用”一体化,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目标1.掌握电子产品电路组成及元器件作用;2.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3.会估算电子产品电路特性参数;4.能读懂电路原理图。
5.会查阅相关资料;6.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7.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449f06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3.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专业课程编码:C2—3开设时间:第2学期课时数:56一、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是针对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人员、电子工程师、电气维修与工艺员、工业信号检测与处理工、生产管理与技术支持员等所从事的测试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线路板、检测电子产品参数、工业信号检测与处理、维修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元件测试、焊接、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二极管、三极管、运放等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掌握放大电路等常用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直流稳压电源制作与调试、音频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集成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4个项目的实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电子基本技能、电路分析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二、课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
(5)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有关技术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6)具备基本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3.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常见仪表的使用方法;(2)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3)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把英语作为分析技术资料的辅助工具;(4)模拟电子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5)电路安装与焊接能力;(6)电路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和测试数据分析能力;(7)电路故障排除能力;(8)简单电路设计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电工技术与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实验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实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c790ca0912a2161579299d.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02203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单独设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议教材: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达到具有初步分析、设计实际电子线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绪论(2学时)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安排;信号的频谱;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放大电路的模型与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重点:放大电路的模型与主要性能指标。
难点: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意义。
3.教学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与内容主线,理解本课程对先修课程的要求,掌握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及其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了解教学安排,本课程各章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要求;(2)正确理解模拟信号、数字信号;(3)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意义。
(二)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6学时)1. 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本知识;PN结的形成及特性(1学时);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基本电路与分析方法(3学时);特殊二极管(2学时)。
2.重点、难点重点: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基本电路与分析方法;稳压管的特性、主要参数、电路分析方法。
难点:二极管基本电路的分析;稳压管特性及电路的分析。
3.教学要求(1)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2)理解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3)掌握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能根据主要参数正确选用二极管;(4)熟练掌握二极管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熟练分析、计算简单的二极管电路;(5)理解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性与主要参数,能根据主要参数正确选用,能够分析、计算简单的稳压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9d4eb61d4d8d15abf234eb2.png)
(技术规范标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评分标准(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2、3题图(单管交流放大电路)1.按图接线,调节电位器RP ,使VC=左右。
输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 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分别测量不接负载时和负载电阻为Ω时的Vi 和V,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得出负载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电路连接得20分。
漏接电源、地线扣5分,其他接错一处扣3分。
能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毫伏表得10分。
用错一个扣3分。
调出不失真输出波形得8分,测出不接负载时的Vi 和V,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得5分,测出接负载电阻Ω时的Vi 和V,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得5分,写出负载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得2分。
2.按图接线。
(1)调节电位器RP ,使VC=左右。
测量静态工作时的VC、VB、VE以及其它需要的数值,计算静态工作点。
(2)负载电阻取RL=Ω,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 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测量Vi 和V,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电路连接得20分。
漏接电源、地线扣5分,其他接错一处扣3分。
能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毫伏表得10分。
用错一个扣3分。
测量并计算出静态工作点得10分,调出不失真输出波形得5分,测出Vi 和V,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得5分。
3.按图接线,调节电位器RP ,使VC=左右。
负载电阻取RL=Ω,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 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测量Vi 和V。
然后把RC改成2KΩ,再测量Vi和V,分别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得出RC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电路连接得20分。
漏接电源、地线扣5分,其他接错一处扣3分。
能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毫伏表得10分。
用错一个扣3分。
调出不失真输出波形得8分,测出Vi 和V,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得5分,测出RC改成2KΩ时的Vi 和V,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得5分,写出RC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得2分。
模拟电子技术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1-4
![模拟电子技术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1-4](https://img.taocdn.com/s3/m/e5f0a9bff121dd36a32d82d1.png)
w.
ibm
14mV 2 18 A 1.16 K I B 18 A 10 A, 选30 A。
I E I C I B 65 30A 2mA
ju
选管 3DG6C,测量其=65。 为求r be ,设I E 2mA,则
st
26mV 1.16k 2mA
I bm 是U i 产生I B 的最大值。为避免产生截止失真,不应使输入信号工作在输入特性的弯 曲部分。故在设置基极电流时最少加 10A的起始电流。
ibm
rbe 300 1 65
ww
核算I E 与初选值是否吻合:
3)选择偏置电阻R b1 和R b2 欲使I B 稳定应使 I 1 I B ,硅管的 I 1 5 10 I B,I B 30 A , 则I 1 150 300 A . 选 I 1 220 A 。 考虑到设计任务对放大器未提出温度等特殊要求,故设计中可作常温(0--45C)处理。 基极电压可选择低一些,使V B =3V,
ww
w.
四、思考题: 1、示波器荧光屏上的波形不断移动不能稳定,试分析其原因。调节哪些旋钮才能使波形稳 定不变。 答: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只有当示波器内部的触发信号与所测信号同步时,才能在荧光 屏上观察到稳定的波形。 若荧光屏上的波形不断移动不能稳定, 说明触发信号与所测信号不 同步,即扫描信号(X轴)频率和被测信号(Y轴)频率不成整数倍的关系( x n y ),从而使 每一周期的X、Y轴信号的起扫时间不能固定,因而会使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不断的移动。 此时,应首先检查“触发源”开关(SOURCE)是否与Y轴方式同步(与信号输入通道保持 一致) ;然后调节“触发电平” (LEVEL) ,直至荧光屏上的信号稳定。 2、在测量中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荧光屏测同一输入电压时,为什么数据不同?测量直流电压 可否用交流毫伏表,为什么? 答: 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荧光屏测同一输入电压时数据不同是因为交流毫伏表的读数为正弦 信号的有效值,而示波器荧光屏所显示的是信号的峰峰值。 不能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直流电压。 因为交流毫伏表的检波方式是交流有效值检波, 刻度 值是以正弦信号有效值进行标度的,所以不能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直流电压。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8904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6.png)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5、查找三极管9013 资料,在下图中标出9013 的三个引脚(E、B、C),并写出3~5 项你认为重要的参数?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 测量导线、信号线、电源线好坏。
注意事项:使用台式万用表蜂鸣器档测量导线,不测量将可能导致实验失败!2.检查实验所用的A1 电路板上三极管所在位置的背面是否焊接有三极管。
注意事项:若有则第3、4 步可跳过不做,在表2 中β记为100。
3. 测量三极管9013 的直流放大系数β记录在表2 中。
注意事项:使用UT8803N 台式数字万用表HFE 档位,将三极管插到NPN 一边。
4.将已经测过值的三极管插入A1 电路板对应的三极管插孔中。
注意事项:三极管必须按照正确顺序插入A1 电路板中,不插入或插错将导致实验测量数据全错!5. 连接电路,接通12V 直流电源,但不接入信号源!注意事项:(1)单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暂时不能接入信号源。
(2)检查电路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
(3)所用的12V 要用万用表测量校准。
6. 设置静态工作点。
注意事项:(1)用台式万用表DCV(直流电压)档位监测UEQ电压变化(电路中三极管发射极与“地” 之间的电压,万用表黑表笔接“地”)。
(2)调节电位器RP 的大小,使得UEQ调到约为1.9V,不用非常精确。
7.测量静态工作点注意事项:UBQ、UEQ、UCQ分别表示电路中三极管基极、发射极、集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压,而“ Q”表示的是“静态”而不是“地”,UBEQ= UBQ- UEQ,UCEQ= UCQ- UEQ。
8.测量RP的阻值。
注意事项:测量RP的阻值时,应把RP与电路断开,测完RP后再接回!9.电路输入端接入信号源,输出端将5.1KΩ 负载接上,用示波器双通道同时测量输入输出波形,观察ui、uoL的相位关系,并在一个坐标系上画出波形图。
注意事项:(1)信号源和示波器必须共地,即黑夹子要接地。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df615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c.png)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原理以及实践操作技能等内容,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了解新型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具备独立设计、制作和调试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能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和方法,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反馈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电源电路等。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分析、设计方法、实验操作、电路调试与测试等。
2. 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够撰写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内容应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等,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和实践,拓展知识面和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程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比30%。
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总结等,占比30%。
模拟电子技术试验
![模拟电子技术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83eb5d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c.png)
V0 RF
AVf= =G
Vi R1
当 RF =R1 时,运算电路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负值,称为反相器.
由于反相输入端具有 “虚地”的特点,故其共模输入电压等于零.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
电压传输特性如图 2
G2
G
2 所示.其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峰G峰值为
VoPGP=2VoM
式中,VoM 为受电源电压限制的运放最大输出电压,通常 VoM 比电源电压 VCC 小 1~2V.
各控制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1)电源的使用 (
DF1731S 型)
① 将二路可调电源独立稳压输出,调节一路输出电压为 10V,另一路为 15V.
② 将稳压电源输出接为如 图 2
G
1
G
1 所 示 的 正 负 电 源 形 式. 输 出 直 流
电压为 ±15V.
③ 将两路可调电源串联使用,调节输出稳压值为 48V.
运放本身失调的影响,保证在集成运放闭环工作后,输入为零时输出为零,必须考虑调零问
题;为了消除输入偏置电流的影响,通常让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对地直流电阻相等,以确保
其处于平衡对称的工作状态.
1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 2
G2
G
1 所示.信号 Vi 由反相端输入,所以 Vo 与 Vi 相位相反.输出电压经 RF
方面的应用.
(
2)掌握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单电源交流放大等
电路的设计方法.
(
3)学会测试上述各运算电路的工作波形及电压传输特性.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高增益的直流放大器.在其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接入不同的反馈网络,就
模拟电子电路考核说明
![模拟电子电路考核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0b8416067ec102de3bd893c.png)
模拟电子电路考核说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第一部分考核说明《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现将有关考核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1.考核对象: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
2.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3.考核依据:本课程所用教学大纲为2003年5月修订的、适用于2002级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模拟电子电路教学大纲》;所用文字教材为杨素行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模拟电子电路》。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4.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20%,终结性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80%。
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60分为合格。
5.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和形式: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有平时作业和课程实验。
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和课程实验者方可得满分。
6.终结性考试的要求和形式:(1)考试要求:考核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具体考核要求分为几个层次:✧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相应内容,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2)组卷原则:✧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目的、要求和内容范围之内命题。
在教学内容范围之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试题,不属于超纲。
✧试题的考察要求覆盖面广,并适当突出重点。
✧试题兼顾各个能力层次,掌握内容占60%,理解内容占30%,了解内容占10%。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59e0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1.png)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模拟电路分析基础 •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 实验与课程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模 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
电路性能指标
了解并掌握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如增益、带宽、失真度等。
电路性能评估方法
运用仿真软件或实际测试,对电 路性能进行评估。
电路优化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通过调整电路参 数、改进电路结构等方法,优化
电路性能。
04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放大电路原理及应用
放大电路基本原理
01
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为较强的输出
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01
02
03
电子技术
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 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技术 ,主要研究对模拟信号进 行放大、变换、处理、传 输和测量等。
数字电子技术
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技术 ,主要研究对数字信号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滤波电路应用
电源滤波、信号调理、通信系统中的频带选择等 。
振荡电路原理及应用
振荡电路基本原理
利用正反馈原理,使电路在某一频率下产生持续的振荡输出。
振荡电路类型
LC振荡器、R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振荡电路应用
信号源、时钟发生器、调制与解调等。
05
实验与课程设计
实验目的与要求
01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2ba1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c.png)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见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
4. 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静态工作点、动态范围等。
2. 滤波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振荡电路: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掌握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控制方法。
4. 调制解调电路:理解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和功能,掌握调制解调电路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5. 非线性电路:了解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万用表4.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5. 实验板6.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放大电路(1)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反馈电阻等。
(2)调整静态工作点,使放大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测量并记录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2. 实验二:滤波电路(1)设计并搭建一个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噪声。
(2)调整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3)使用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实验三:振荡电路(1)搭建一个L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信号。
(2)调整LC振荡电路的频率,观察振荡信号的稳定性。
(3)分析并测量振荡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4. 实验四:调制解调电路(1)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实现模拟信号的调幅。
(2)搭建一个解调电路,恢复调幅信号。
(3)调整调制解调电路的参数,分析信号的调制解调效果。
5. 实验五:非线性电路(1)搭建一个非线性电路,如二极管限幅电路。
(2)观察并测量非线性电路的输出特性。
(3)分析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实验要求与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备、内容、步骤、结果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考核标准
2、凡有指标要求部分均需有详细基本参数计算及分析过程,指标计算应在题目发出三天内完成,凭分析结果领取电路板及元器件;
3、所使用阻容元件原则上应在实验室提供的阻容元件值范围内,对发挥部分的特殊要求可另行处理;
4、实验室提供电阻100~100K E24系列5%精度;电容0.01uF~1uF E6系列20%精度独石电容,1uF~10uF/25V E6 系列20%精度铝电解电容;
5、电路原理图中所涉及到的元器件数据手册由同学自行上网查找,实验室不予提供;
6、必做部分为必须完成的实验内容,选做部分至少选择两项;
7、其他问题请向实验室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