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3

合集下载

《琵琶行》3ppt

《琵琶行》3ppt

思考 • 朗读第二段诗文,思考作者 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 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 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 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 节奏感
第二次演奏:
1、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朗读第二段
急切 琵琶声停欲语迟。 欣喜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yōu
叠 词
韵的 使 律悦 诗 更 美耳 歌 加 。动 语 形 听言 象 ,有 生 即音 动 为乐 ,
叠韵 双声 联绵词
guān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 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 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 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 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 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 人物共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读出感情。
提示:诵读诗句要注意诗句的叙事脉络 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 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 能深入诗句的意境,读出感情。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对比、 反衬
纵情欢乐
谪居浔阳处境艰
昔日 如今
才高位显居京城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琵琶女(明) 白居易(暗) 京官

京娼

商妇
琵琶声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

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原文篇1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3

琵琶行3

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 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 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 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 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 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 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 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分析 少年得意
妙用比喻的作用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 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 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 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 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象的音 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 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 想和想象。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1《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
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⑴表现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大珠小珠落玉盘 。 ⑵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 间关莺语花底滑 。 ⑶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铁骑突出刀枪鸣 。 ⑷ 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句子是: 嘈嘈切切错杂弹 。 “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⑸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 弦凝指咽声 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节诗句的化用。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老年失意
年长色衰 独守空船
昔日欢笑
今日辛酸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 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人为什么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 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体会。

《琵琶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琵琶行》第三课时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理解其中的意象手法和修辞手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琵琶行》第三课时的内容,使学生领悟爱国、爱民、爱美之情,体会诗词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渊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形成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弘扬正义、友善、包容、温情的情感与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琵琶行》第三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领悟诗词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渊源。

2. 教学难点(1)解读《长恨歌》中的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寓意。

(2)领悟爱国、爱民、爱美之情,并体会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渊源。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阅读、赏析、解读、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领悟,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阅读和细读《琵琶行》第三课中《长恨歌》部分的诗句,并让学生尝试理解和回答问题:(1)什么是“长恨歌”?(2)为什么这首歌是唐朝女性李白一生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3)《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4)《长恨歌》通过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什么文化意义?等等。

2.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总结出文本的意境及其文化内涵,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出文本使用的具有历史渊源的文化符号,如唐朝帝王、宫殿、后宫等。

3. 教师进行讲解,给出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并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和点拨。

4. 自由问答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就如《长恨歌》中的文化符号和意象,和历史和人物的知识作为主题等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任意提问。

琵琶行3

琵琶行3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 奏技艺及其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 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诗 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从而 揭露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致使人才 埋没的黑暗现实。
《李凭箜篌引》(白话译文)
• • • • • • • • • • • • • •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的唐代著名诗人[1]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等名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琵琶行》_3

《琵琶行》_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感情,把握诗歌 主旨。
(2)领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培养联想和想 象的能力。
(3)把握琵琶女的人物形象,领会白居易 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 神。
(二)诵读:
注意以下字音
湓口( ) 浔阳( ) 幽咽( ) 裂帛( ) 钿头云篦( 呕哑嘲哳(
贾人( 荻花( 铁骑( 红绡(
3、诗中运用比喻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 描写可谓绝唱。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 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 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 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永远记 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 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 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 ,沾湿了历史的脸庞,随时间沉入记忆。
(1)“寻”、“暗问”……这一系列 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急切、欣喜——侧面描写琵琶女琴声优美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矜持、含羞、矛盾
2、琵琶女弹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序曲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总写
两位主人公相似的遭遇—— 昨盛今非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六)拓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3)意思-全诗赏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3)意思-全诗赏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3)意思|全诗赏析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

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

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

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

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高一语文《琵琶行》3

高一语文《琵琶行》3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
明线:歌女身世——从具体的现象反映主题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
明线:歌女身世——从具体的现象反映主题
暗线:诗人的感受——从事物本质揭示主题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出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出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出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城女艺人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出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序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序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总写: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序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总写: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第一乐段: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

琵琶行3

琵琶行3

白居易作品2(感傷)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 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弗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弖五處同。
白居易作品3(閒適)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弖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日里胥方到門,弙持敕牒牓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元稹詩作

《遣悲懷》三首之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无衣搜藎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內容:皆針對時弊而發
二、吟賞風景,笑傲詩酒 【 四十四歲 名篇:琵琶行 五十六歲 】
三、吟風弄月,怡情適性 【 五十六歲 去世 】
人生態度:隱居洛陽,坐吃俸祿。 信佛、煉丹, 不問世事,以詩酒自娛。
弔白居易詩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路, 一度思卿一愴然。
唐宣宗
進階研究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弙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新豐折臂翁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
為民喉舌


《賣花》:“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 赋!”
《輕肥》: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 人”! 《賣炭翁》宫中黄衣使者剥奪百姓 《杜陵叟》百姓典桑賣地來抵官租 《新豐折臂翁》老人偷將大石捶折臂, 才留得残命。雖然“痛不眠,终不悔,

琵琶行3

琵琶行3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 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末》
讨论精讲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
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 人物共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沦落”的具体情况 :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板书设计
琵 琶 行(并序)
琵琶女Βιβλιοθήκη 白居易京倡京官商妇 音乐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二语文设计:陈孝蓉审定:李平 2009-8-13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文意;
2、疏通文意(序——2段),掌握重点词语。

3、背诵第2段。

4、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学习重点】
背诵第2段。

【学习难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梳理层次,逐段背诵。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原籍太原。

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

自幼聪慧,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29岁中进士,37岁时任左拾遗,作谏官。

他抱着“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与此同时,他又于“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与元九书》),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

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

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击刺官江州司马次年的作品。

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

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

诗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

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写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直到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诵不衰,其中有关琵琶弹奏技巧的描写,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本篇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行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诵读全诗。

1.读准字音。

第一段:铮铮
..然()贾.人()
悯.然()憔悴
..()
恬.然()
第二段:荻.花()瑟.瑟()
第三段:捻.()嘈.嘈()舫.()
第四段:蛤蟆
..()钿.头()银篦.()
第五段:呕哑
..()
..()啁哳
二、通读全文,读准字音、句读。

先自读,后由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本组诵读的“诵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三、疏通序的文意。

1、重点词语。

①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
②明年
..
..秋③遂命酒
④委身
..妇⑤本长安倡女
..
..为贾人
⑥铮铮
..然有京都声⑦使快.弹数曲
⑧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⑨因为.长句
2、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还有哪些作用?
四、结合第一段诗句,揣摩诗人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五、诵读第二段。

1.重点词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③似诉平生
..④低眉信手
..续续弹
..不得志
⑤大弦嘈嘈
..如急语⑥银瓶乍.破水浆迸
2.掌握名句。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小弦切切如私语。

③,大珠小珠落玉盘。

④转轴拨弦三两声,。

⑤,此时无声胜有声。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
3局部探究。

①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何作用?
②.作者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
之所在。

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当堂背诵第一、二段。

【反思与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