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法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章第41条案例评析
(1)案例摘要
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接到消费者陈某的起诉,状告上海某一化妆品不合格,造成她脸部皮肤严重损伤,要求该化妆品厂赔偿她30000元损失。

在法庭上,化妆品厂承认陈某使用的化妆品确为该厂生产,但该产品是正在研制过程中的实验品,并没有投入市场,不清楚陈某是从那里得到该化妆品的。

陈某向法庭陈述:她使用的化妆品是其男朋友刘某送的,刘某是这家化妆品厂的产品检验员,并告诉她该化妆品下月将在市场上出售。

法庭传讯了刘某,刘某向法庭证实:一、他是该化妆品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员,产品是从成品车间偷来送给女朋友的。

二、该化妆品不是实验品,是下月将在市场出售的正式产品。

刘某当庭出示了产品检验合格证书和该厂在下季度出售该产品的广告宣传。

法院立即委托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该化妆品进行技术检验。

检验结果为,该厂生产的化妆品不存在有对人体皮肤损害的缺陷,是合格产品。

法院又请皮肤专家对受害人陈某进行皮肤测试,皮肤专家的结论是陈某皮肤属特殊的过敏性皮肤,对某些化妆品的使用具有严重过敏性。

法院再次开庭,经法庭辩论,法院判决化妆品厂不承担赔偿责任。

(2)点评
这是一起案情复杂,又经过两次审判才终结的案件。

如何理解化工厂对陈某使用该化妆品造成脸部皮肤受损而不承担赔偿责任呢?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化妆品厂职工刘某承认陈某使用的化妆品是其从成品车间偷来的,所以不存在化妆品已出厂销售的事实。

受害人陈某虽使用了该厂合格产品造成皮肤损害,但刘某的行为证明化妆品厂在这一侵权损害行为中具有免责条件,陈某的损害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应该由其男友刘某负责。

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化妆品厂仍然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陈某指控其使用的化妆品是不合格产品就意味着产品存有危害人身健康的缺陷,事实上化妆品也确实危害了陈某的脸部皮肤。

但法庭委托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该厂化妆品进行了检验。

结果证明该化妆品为合格产品,不存在缺陷。

皮肤专家对陈某皮肤测试后得出的结论是:陈某皮肤属特殊过敏性皮肤,所以法庭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三款的规定认定该化妆品属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产品,所以法院判决化妆品厂免除对受害者陈某的赔偿责任。

案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章第27条案例评析
(1)案例摘要
某机电设备供应公司与某电机厂签订了总经销该厂某牌号新型电机的合同。

该电机厂是军工企业,生产技术力量雄厚,这种新电机是刚开发的产品,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

然而,当首批100台电机送到机电设备供应公司的仓库时,仓库的保管员却拒收。

为此,电机厂派员与供应公司领导交涉。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电机厂遂以机电设备供应公司违约起诉至法院。

电机厂诉称,这种电机经过部级鉴定,并领取了生产许可证。

电机厂已经按照双方的合同交了货,供应公司的拒收行为违反了合同,要求供应公司履行合同义务,收受货物并依约支付货款。

供应公司辩称,争执的焦点不在电机的质量,而在于电机上的铭牌。

该铭牌上打着“中国制造”字样,却未标明电机厂的厂名和厂址,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在厂方整改以前,供应公司不能收货并支付货款。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进行了调解,在调解中双方达成了一致,于是,电机厂撤诉。

此后,电机厂立即制造了符合标准的铭牌安装在电机上。

铭牌换好后,供应公司收货并支付了货款。

(2)点评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生产者的产品标识义务。

《产品质量法》第27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通常采取合格证书、检验合格印章和检验工序编号印章、印鉴的方式。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只能使用于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上;未经检验的产品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产品名称一般能反映出产品的用途、特点和所含主要成份等。

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是指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名称及其主要住所的具体地址。

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有利于消费者和用户对生产者的监督,也能促使生产者依法承担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产品质量责任。

在本案中,生产者电机厂在其产品铭牌上只标明“中国制造”字样,而没有以中文标注的该厂厂名和厂址,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27条关于生产者产品标识义务的规定。

这表明电机厂没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构成了违约。

对方当事人即供应公司有权拒绝收货并不支付价款,而且可以追究电机厂的违约责任。

案例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章第13条、第3章第26条,第5章第44、49条案例评析
(1)案例摘要
2001年12月,北京海淀区一位老人过70大寿时,儿孙们给他买了一条安徽省桐城某家电厂生产的电热毯,送给老人祝寿。

正巧当晚大雪纷飞,气温骤然降至零下。

晚11时,大儿子为老人铺好电热毯,安顿老人安然入梦。

第二天,大儿子起床后闻到老人屋里传出刺鼻的焦味,他急忙叫醒众人,撞开门,只见满屋浓烟滚滚,老人躺在床上已死去,全身烧焦,屋内物品均化为灰烬。

案发后,海淀区技术监督部门对电热毯进行了质量监督检验。

检验发现电热毯有7项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属劣质品。

老人的后辈多次找家电厂协商未果,一纸诉状把家电厂告上法院,当地人民法院根据该检验结论,作出判决:责令桐城某家电厂和商场停止生产、销售该类电热毯、赔偿受害人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财产损失等共计15万多元:没收违法生产、销售该电热毯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2)点评
本案涉及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以及损害赔偿责任等问题。

《产品质量法》第13条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

”第26条规定:“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负责。


电热毯属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我国对其有专门的国家标准。

在本案中,桐城某家电厂生产的电热毯有7项技术指标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违反了强制性产品标准,属于有缺陷的劣质品。

《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应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须的生活费等费用。

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本案中法院作出让家电厂和商场赔偿损失的判决是正确的。

另外按照《产品质量法》第49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
币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责令桐城某家电厂和商场停止生产、销售该类电热毯、没收违法生产、销售该电热毯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处罚的法律适用是正确的,但处罚显得有点轻,应该吊销电热毯厂的营业执照。

案例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一章第二条案例评析
(1)案例摘要
2000年9月,某市技术监督局根据群众举报,对该市某土产品采购供应站的50吨蜂蜜进行监督抽查。

结果查明,该批蜂蜜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被认定为劣质品。

2001年3月,市技术监督局发出2号处罚决定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土产品采购供应站作出“没收全部蜂蜜,直接责任者罚款2000元”的处罚。

行政相对人不服。

同年7月,市技术监督局又发出6号处罚决定书,撤销2号处罚决定书中对直接责任者进行罚款的决定,没收全部蜂蜜的处罚仍予保留。

相对人接到6号处罚决定书后,即向当地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市技术监督局撤销6号处罚决定书,解除已扣压10个多月的50吨蜂蜜,并要求市技术监督局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法院受理该案后,在案件审理期间产生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虽然蜂蜜在产品分类中为农副产品,但如果食用,就是食品;如果作药用,又成为了药品;进入到市场它就成为了商品,所以市技术监督局适用《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罚,并无不当。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根据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划分标准,蜂蜜为农副产品,不是《产品质量法》所指的产品,当然也就不应该适用《产品质量法》,因此市技术监督局的处罚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应支持土产品采购供应站的请求,至于该蜂蜜含有硫酸铵的问题,技术监督局可以依照其他规定进行处罚。

(2)点评
本案争论的焦点是,蜂蜜是否属于《产品质量法》所调整的产品范围。

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是对《产品质量法》适用范围的认识模糊导致的。

《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售销的产品。

”所谓“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经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物品。

本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指出,原矿、原煤、石油、天然气等是未经加工的天然形成的产品。

初级农产品,如家畜、林、牧、渔等产品,不适用本法规定。

蜂蜜在《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与代码》划分中,属于初级农产品,所以它不在《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

法院最后采纳了第二种意见。

认为蜂蜜不是《产品质量法》所指的产品,本案不适用《产品质量法》,支持了土产品供应站的请求,判决市技术监督局败诉。

事后,原被告均没有提出上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