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 DDT 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合集下载

农药环境毒理专题

农药环境毒理专题

王银善等分离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 P3-2,该菌具有广泛的 底物适应能力,可降解对硫磷、杀螟松、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性 能稳定
s
P OH
s
(OC2H5)2
C2H5O P O
NO2
OC2H5
HO
NO2
H2O, CO2
土壤中对硫磷可能的降解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
2.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农药施入土壤后,杀死有害的靶标生物的同时,也对非靶
标生物,包括多种有益昆虫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农药
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外,从7O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 特别是对蚯蚓的影响。Fred Heimbach的研究发现,农药 对蚯蚓有很强的毒性,低剂量农药即可引起蚯蚓数量的减 少。Tarrant K.A.等研究表明大量施用农药的农田中, 土壤动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并且90%以上的蚯蚓细胞超微 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性变化。
(5)轭合:脂溶性农药在生物体内经过氧化、还原或水解 而形成的羟基、羧基、胺基、巯基等极性基团后,能与生 物体内的糖类、氨基酸等结合成轭合物。在植物体内最常 见的是与葡萄糖轭合。在动物体内通常是与葡萄糖醛酸轭 合。
主要类型农药在环境和动植体内的代谢特点:
有机汞农药:有机汞农药是含有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 有机汞杀菌剂由于杀菌力高、杀菌谱广,过去多年来一直 被农业上应用,如赛力散、西力生、富民隆等。有机汞农 药经微生物代谢为甲基汞,引起严重残留问题。
有机氮农药:杀虫脒的代谢产物4-氯邻甲苯胺的致癌作用 比杀虫脒高10倍,杀虫脒致癌作用的无作用剂量为20 mg/kg,4-氯邻甲苯胺则为2mg/kg。
农药对害虫群落的影响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复习题

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水日”,提醒人们注意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B 3.28C 3.22D 6.22 ()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环境日”,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A 4.22B 6.25C 3.22D 6.05 ()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A ROB R自由基C H2OD HO2酸雨是指pH___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B <7.0C <5.6D <5.0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A.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B.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C.NO2的光解D.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2、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A.NO3-、SO42-B.SO42-、Cl-C.SO42-、NH4+D.SO42-、Na+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 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B NO2C 碳氢化合物D SO2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 ___。

A 寒冷的夜间B 多云的冬季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A风B湍流C天气形势D地理地势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A ROB R自由基C H2OD HO2大气中最主要的自由基是________。

A. HO ·B. HOO ·C. CH3 ·D. RO ·6、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表征物是:________。

A..NOXB.CO与烃类C. NOX与SOXD. O3和PAN气溶胶中粒径________u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B <5C >15D <10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B 0.1C 1D 29、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2024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备考试题库下(填空、简答题)

2024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备考试题库下(填空、简答题)

2024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备考试题库-下(填空、简答题:匚总)填空题1 .土壤的监测项目分为常规项目、()和选测项目.答案:特定项目2 .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要求,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是()或具有()的标准物质。

答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I有证标准物质I溯源性3 .《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HJ962-2018)中规定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值为()个pH单位.答案:0.34 .实睑室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前,应从()、()()等条件具备方面予以睑证或确认,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答案:仪器设备I环境条件I人员技术5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为()灯,用的棱腕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为()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必须是(). 答案:铝I玻璃或石英I氢或气I石英6.ICP-OES法测定时,()法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校正干扰的数学法,多数ICP光谱仪软件中采用这种方法.15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测试或采样的场所环境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和环境条件等。

答案:电力供应I安全防护设施I场地条件16 .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在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h内.答案:117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答案:红色18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是要建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答案:独立I权威I高效19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纳氏试剂是用K1.()和()试剂配制而成,且两者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较大.答案:HgCIZ(或Hg1.2)∣KOH2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O-2O11)规定,通常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用()表示。

环境化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化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化学》(A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还原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环境归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环境归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黑碳 1 还原脱溴 1 迁移 1 苯并(a)芘 1 生物有效性 1 生态风险 1 环境行为 1 污染物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 手性农药 1 归趋模型 1 归趋 1 对映体 1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1 大气 1 多溴联苯醚 1 多介质逸度模型 1 壬基酚 1 吸附 1 合成 1 内分泌干扰物 1 兰州地区 1 光解 1 偏远地区 1 传输机制 1 α -季碳原子 1 p-np异构体 1
科研热词 多环芳烃 环境归趋 马氏链 马尔柯夫链 除草剂 降解 逸度模型 选择性 转移概率矩阵 转移概率 赤铁矿 菲 荧光淬灭 臭氧(o3) 聚集 老化 结构-活性关系 结合常数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离子强度 矿化 生态风险 生态毒性 溶解性有机质 沉积物 氯代多环芳烃 来源 抗性基因 手性 对映异构体 多介质环境 垂向分布 土壤碳库 土壤污染 再分散 兽用抗生素 全球变化 儿茶酚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在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分子量为64)的浓度为40mg/Nm3,也即是______ppm。

2、水样消解的目的是______,消解后的水样应该______;干灰化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______组分的水样。

3、常用的生物样品浓缩方法有______法、______法和蒸发法等。

4、测量噪声时,要求的气象条件为______、______,风速______。

5、遥感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接收、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等过程。

6、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

8、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测定过程______,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测定______,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试验______。

二、判断题9、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10、测量烟气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球部放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读数时将温度计抽出烟道外。

()11、根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大气中NO 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大气中NO x的测定主要是指NO2,不包括NO。

()12、5天培养法能测定BOD的最大值为6000mg/L。

()13、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14、纳氏试剂比色法对废水中氨氮的测定,加入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为了显色。

()15、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16、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执行时应首先考虑国家标准。

()17、根据《环境监测报告制度》,为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简本、详本、领导版三种。

()18、空白实验值的大小只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

南京地区DDTs跨界面迁移与归趋的研究

南京地区DDTs跨界面迁移与归趋的研究
摘要 :以 DD s , D ,, D ,, D ) T( P DT DP DTpP 一 DD 为研 究对象 , 了南 京地 区 DD s的四级逸 度模 型, 计算 了 D T 研 究区 域环 境大 p 建立 T 模拟 D s 气 、水体 、土壤 、沉积 物和 植物相 中的浓度 及相 问迁移 通量 . 结果表 明, , — D 以P P DT为例, 、土 壤 、沉积物 、植物 相 中的模 拟输 出浓 在水
1 l 0 mo/ 在数 量 级上吻 合较 好, 了模 型在 南京地 区 的适 用性 , m 验证 并预测 了2 0- 00 间 DD s 各相 中浓度 的动 态变化 情况 . 了各 00 2 5 年 T在 比较 城 市 间多介 质环境 迁移 特征, 结果显 示, 京地 区的 D s 间迁移 过程 与杭 州地 区近似 , 南 DT 相 主要迁 移过 程依 次为 : 一 气 土沉 降, 沉积 物相 沉降 水一 气一 水沉 降, 水流 失( 壤侵 蚀) 气扩 散. 不同于 我 国北方地 区 的以气 一 沉 降, 一 土 土 , 水一 但 土 气 水沉 降或 水一 扩 散为主 . 气 南京地 区早 期的 农药 施用 是 D s的 主要 来 源 , DT 占总 输 入 量 的 9 . %, 气 和 土 壤 中 的 降解 则 是 D s的 主 要 消 失途 径 , 79 大 6 DT 占总 降 解 量 的 9 . %-59%, 余 5 4  ̄ .6 其 4 9 40%一 . %通过 水、沉 积物 、植物 降解 和气/ . 4 45 6 水平 流输 出而消 失. 后几 十年 中, 今 土壤和 沉积物 成 为 DD s的主 要储 库, T 占总量 的 9.8 9 %左 2
Smuaigte r nfr n t f DT nig F NG L-ag, I i, I agy n , A n 。C l g i lt a s df e snNa j . A ii L UM n L n -ag G O Ho g ( ol e n ht ea a oD i n jn Xi e

农药DDT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

农药DDT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

农药DDT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摘要:农药给农业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物质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环境友好农药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课题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农药DDT在土壤的污染以及转移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该研究成果引导政府和农药生产商高度重视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发与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药DDT 土壤迁移DDT(2,2-二氯苯基-1,1,1-三氯乙烷)是由欧特马·勤德勒于1874年首次合成,米勒1939年发现了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的效果。

该产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通过消灭蚊子实现对疟疾、痢疾等疾病的预防方面大显身手,挽救了很多生命,而且还通过杀灭害虫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图1)。

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尽管已经禁止使用,但是还是有一些领域一直在使用该农药。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因此,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土壤对有毒化学农药的净化能力,对于预测其变化趋势,控制土壤和环境农药污染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弄清DDT在使用后,残余在土壤中如何被迁移和转化,我们开展了系列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多介质环境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多介质环境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2 循环过程与模拟 2 城市lucc 2 不透水面 2 gis 2 逸度模型 1 跨界面迁移 1 表面活性剂. 1 硫丹 1 灵敏度分析 1 流溪河 1 河谷盆地 1 沉积物 1 毒性效应 1 有机污染物 1 影响度评价 1 多环芳烃 1 多介质逸度模型 1 多介质归趋 1 吸附 1 半干旱兰州地区 1 十溴联苯醚 1 兰州 1 不确定性分析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科研热词 黄浦江水源地 镉 铅 铂族元素 量子化学计算 重金属 道路环境 迁移 轨迹计算 蛤仔 蚯蚓 胶州湾 累积规律 界面化学 生物有效性 环境科学 热力学 源汇分析 浮尘 沉积物 概率模型 松针 有机氯农药 归趋 底层水 富集特征 孔隙水 大气模型 多介质逸度模型 多介质环境 多介质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 土壤 吸附理论 同步辐射 兰州地区 zn pb ddt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2014年 科研热词 灵敏度分析 广州 多溴联苯醚(pbdes) 多介质环境模型 不确定性分析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逸度模型 3 多氯联苯 2 多介质归趋 2 高阶边界元 1 风险评估 1 长江口 1 镉 1 迁移通量 1 质量平衡 1 菲 1 致癌 1 线状地图符号 1 符号绘制效率 1 符号数据结构 1 空间分异模型 1 穆斯堡尔谱 1 相间分布 1 相浓度 1 界面化学 1 生物积累 1 环境多介质模型 1 灵敏度分析 1 灵敏度 1 湿地自然保护区 1 水-底泥分布 1 核磁共振波谱 1 有机氯农药 1 无机离子 1 拉曼光谱 1 快速多极子 1 工频电场 1 天津大黄堡 1 大气传输 1 多环芳烃 1 多介质输出 1 多介质四级逸度模型 1 多介质 1 土壤 1 吸附 1 吉林省 1 变电站 1 农作物 1 全氟化合物 1 光谱 1 傅里叶红外光谱 1 不确定性分析 1 上海 1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1 postscript成像模型 1 ddts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迁移通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迁移通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2011年 科研热词 长江口 逸度模型 盐度 生物地球化学 物理扰动 沉积物 多介质归趋 再悬浮 风蚀 颗粒动力学 长江三角洲 重金属 迁移通量 辐射成像探测 西藏 营养元素 菲 移动泥 磷酸盐扩散通量 磷形态 碲锌镉 硝酸银显色法 相浓度 盐尘暴 生物扰动 生态效应 特征参数 热脉冲技术 热传输 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 灌溉 灌水技术 潮滩 潜热通量 溶解活性磷 混凝土 海洋环流 海水混合 河口 沉积速率 沉积物-水界面 水流通量 氯离子渗透 氮通量 氮肥利用效率 氮素损失 氨氮扩散通量 朗久 有机质质量分数 智利 施肥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大气环境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存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各种化学物质和颗粒物。

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为题,探讨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各种迁移和转化过程。

一、迁移过程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涉及大气动力学、地理环境以及化学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迁移过程:1.对流传输大气中存在的对流层主要由对流所驱动的近地面边界层和大尺度辐合/辐散驱动的自由大气层构成。

对流传输是指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带动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过程。

对流层顶部的污染物可通过垂直对流传输到较高层,而对流层底部的污染物则可能向地面附近传输。

此过程主要受到地表温度、风速、湍流等因素的影响。

2.扩散扩散是指气体、颗粒物在空气中沿着浓度梯度向相对浓度较低的方向传播的过程。

扩散是大气污染物迁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迁移速率与风速、大气稳定度、地形地貌等相关。

3.沉降大气污染物沉降是指污染物由气态或颗粒态转变为地表附近的沉积物的过程。

沉降可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方式进行。

干沉降是指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直接沉降到地表,而湿沉降则是指大气污染物在降水过程中与雨滴结合形成降水颗粒从而沉降到地表。

二、转化过程转化是指大气环境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转化过程:1.化学反应大气环境污染物可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这些化学反应会使污染物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毒性和环境归趋。

2.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和附着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这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净化大气的作用,但过量的吸附还可能导致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3.解离和复合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解离和复合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从而对大气质量产生影响。

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11 模 型框 架 .
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 其中苯并( 芘( ez( pr e a B noa ye ) ) ) n 是 美 国环保 局 (P 公 布 的优先 检测 1种 多环 芳烃 E A) 6 (A ) P Hs中危 害最 大的一种 。化石 燃料 的不完 全燃烧 是环境中多环芳烃( H ) P s的主要来源,因此多环芳 A 烃( H ) P s A 成为大量使用煤炭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兰 州地 区的多环芳烃( H ) P s A 污染主要是 由生活燃煤 供 暖 、石 油化 工炼制 、汽车运 行等 排放 导致 ,而 这 几 个 方 面 正 好 是 多环 芳 烃 (A ) 生 的 几种 主要 P Hs产 途径 。特殊的河谷盆地地形 、复杂的气象条件等进 步 加剧 了多环 芳烃(A ) 兰州地 区的污染 。 P Hs 在 在 研究 污染 物 的归 宿方 面Maky 出 的逸 度 ca提 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逸度模型的使用为定量研究 污染 物归趋 提供 了重要 工具 。许 多研 究者 已尝试 用 该模型对有机物在 区域尺度上 的归宿进行了研究 ,  ̄ Maky 应用 多 介 质 逸度 模 型 对 多 环芳 烃 类 化 ca 等
董继元 ,王式功 ,高宏 ,姚焕炬
1 兰 州大学 西部 环境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甘 肃 兰州 7 00 ;2 30 0 .兰州大 学大气 科学 学院 ,甘 肃 兰州 70 0 30 0
摘要 :利用L v lI ee I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 态假设下苯并() I a芘在兰州地 区大气 、水体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相 间迁移通量 、浓 度分布。结果表明 :大气的平 流输 入和化石燃料燃烧是该 区域苯并() 的主要来源 ,土壤是其最大的储库 ,占总残留量的 a芘 9. 96 %;在大气 、水体 、土壤和沉积物 中的浓度分别 为1 1 l0 . x O 。mo・ 、93 x 0 mo・ 6 l m一 . 1一 l 9 m~、71x 0 l 和91x 0 . 10mo・ 3 m .7 1 mo・ ,模型计算浓度与 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并通过灵敏度分析 ,确定 了模型的关键参 数。 l m~ 关键词 :兰州地 区;苯并()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a芘

3农药的降解和环境归趋

3农药的降解和环境归趋
• 农药在作物上的原始沉积量与作物种类 有关。在牧草,茶叶,蔬菜等 叶用植物 上农药原始沉积量较黄瓜,茄子,苹果 等果菜类大得多,如40%乐果乳油800倍 液喷施于茶叶上,原始沉积量103158mg/Kg,而黄瓜上为0.38-0.85mg/Kg 。 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都是亲脂性的,沉积 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很快溶入蜡质层,不 再以物理方式消失,大多数存于果皮, 糠和麸皮中,因此除去农产品的外皮, 可以去除大部分残留。
A /B
0.38 0.96 1.0 1.2 5.2 8.7
• 哺乳类动物代谢的重要部位是肝,肝中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最强。
• 不同结构的农药、不同种属的动物、不 同的酶系产生不同的代谢物,性别也有 影响。反刍动物与其它动物的代谢就不 同。还原代谢NO2→→→NH2
3、农药在其它动物体内的代谢
• 水生动物----鱼类:水中摄取、食物链摄取、 表面吸附等。有些可以富集。鱼体内
• 以原形排出体外 • 与生物体内的物质糖、蛋白质、氨基酸、
硫化物结合起来形成大分子,称为轭合 反应。
三、农药的光分解
• 消光作用和消光物质 • 光敏作用和光敏物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农药的生物富集
• 生物从生活环境与食物中不断吸收低剂 量的农药,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过程, 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富集。是处于生物 链高位的动物受农药污染和危害的原因 之一,是评价农药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主 要指标。
4、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 农药的对土壤的污染
• 在田间喷洒农药时,药剂的微粒在空气中飘浮 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有机CI中,DDT、六六六、
荻氏剂等大部分能被漂浮的粒子所吸附。大气
的污染也可能由于农药厂废气污染。日本使用

兰州地区HCHs的跨界面迁移与归趋

兰州地区HCHs的跨界面迁移与归趋

中图 分类 号:X52 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0 - 932 0 )50 0- 5 00 6 2(0 80 —47 0
T a se d ft f Hs nL n h u rgo . AO H n DO -u n WU n na ( e a o a r f s r r n fr n eo a a HC a z o in G o g , NG J y a , i e i J -in K yL b r t yo t n u o We e C iaS n i n na y t o ns y o d c t n a z o iv ri ,L n h u 3 0 0C ia .C ia hn ’ E vr me t S s ms f Mii r f E u ai ,L n h u Un e s y a z o 7 0 0 , h ) hn o l e t o t n
He a ho o y lh x e( Hs i mes n fu n i n na c mp r ns s i a , ae d sd me t n L n h u x c lr c e a HC ) s r i o r vr me tl o at t: o l i w tr i n a z o c o n o e o me , r n a e i
维普资讯
中 国环境科学
2 0 ,85:4 7 l 0 8 () 0 l 2
C ia n i n na S i c hn E vr me t o l ce e n
兰州地 区 HC s H 的跨界面迁移 与归趋
高 宏 董继 元, 年 ( , 吴军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00) 300
En io me tl ce c , 0 8 2 () 0 - vrn na in e 2 0 , 8 5 :4 7 41 S l

全球航运污染每年导致6万人早死

全球航运污染每年导致6万人早死

民, 丁瑞 强, 式功, . 市 大气 气溶 胶的特 征 及其对 呼 王 等 兰州
吸 道疾 病 的影响 叨.干 早气 象。0 52() 45 . 20 ,31: — 7 5
【1 1】孙 慧超 . 市 区 部分 多环 芳烃 (A ) 大连 P Hs的来 源和 多 介质环 境 行 为 【 】 大 连 : 连 理工 大学 。05 D. 大 20 .
o e sse t o g n c p l tn s i o l a d g a s s ao n t f p r itn r a i o l a t s i n r s e r u d m . u n
【 宋 兴 中. 州 市 市志 , 境保 护 志 【 .兰 州 : 州 大学 出版社 , 3 】 兰 环 M】 兰
水体 . 壤和 水 体 中的 HC 土 Hs可 能在 水生 生物 和 【2 晓军, 英. 市 蔬菜 中有 机 氯农药 和有 机磷 农药 残 留量 1】郭 王率 兰州
的检 测研 究 【】 J .甘肃 环境 研究 与监3 曹红英, 涛。 澍 . 5 年 以来 B C在杭州环境 中积 累 、 1】 梁 陶 10 9 H 迁移 与残留动态 的模 拟研究 叨 . 环境科学学报,05 54:7-8. 20, () 542 2 4
1 9 : 3 2 n 9 85 — 7
【5 王 连 生 . 机 污 染 化 学 【 .北 京 : 等 教 育 出版 社 ,20 : 1】 有 M】 高 04
8 7 80 . O — 8
【6 1 】Wa gX a ig a a o g o gZ i u ne a. i r uin n ioPn , oT nD n , n h Y a , 1D s i t Y C t tb o
1 9 : 5 2 0 9 96 — 7 .

基于逸度模型的一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逸度模型的一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39979.9(22)申请日 2016.07.09(71)申请人 常州大学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常州大学(72)发明人 杨彦 李晓芳 于云江 查建华 冯昊瑜 (51)Int.Cl.G06F 19/00(2011.01)(54)发明名称基于逸度模型的一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环境科学和健康风险评价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逸度模型的化学污染物在多环境介质中浓度的预测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1)采用Level Ⅲ逸度模型,考虑选取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四个主相;在假定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况下,结合研究区的环境特点,建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2)逸度模型的过程和参数:所述过程包括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输入和输出;通过Level Ⅲ逸度模型对研究区的污染化合物的迁移和归趋进行预测;本发明方法具有先进性、全面性;根据区域环境特征设定模型参数,可提高模型敏感度,使区域污染物归宿的模拟结果更准确。

同时该方法环境采样及检测周期短、节省成本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CN 106202925 A 2016.12.07C N 106202925A1.一种基于逸度模型的一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Level Ⅲ逸度模型,考虑选取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四个主相;在假定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况下,结合研究区的环境特点,建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2)逸度模型的过程和参数:所述过程包括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输入和输出,输入过程为:化合物直接进入主相及气/水平流输入;输出过程为:在各介质间的降解和大气/水的平流输出;通过Level Ⅲ逸度模型对研究区的污染化合物的迁移和归趋进行预测;(3)在步骤(2)得出化学污染物在各环境介质中浓度后,利用四步法对研究区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所述四步法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暴露评价、风险表征。

甘肃省兰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种群的相对密度可用公式表示为D=n/a·t,则t为()A.个体数目B.地区面积C.种群生物量D.时间2. 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3.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 )。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4. 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5.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

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6. 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7. 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8.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9.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10. 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兰交大环境化学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

兰交大环境化学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期末试题(三)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一.填空(每空1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 排放、 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 和 协调发展。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离解。

7.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 机制分为 、 、 、 。

8.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

9.伦敦烟雾也称为 。

10.当降水的pH 值 时,称为酸雨。

11.可吸入粒子是指 的颗粒物。

12.PAN 是指大气中的 污染物。

13.平流层中的 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14.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

15.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

16.腐殖质分子中含有 结构,其上联接有 等官能团。

17.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可通过作用分配到土壤中。

18.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及清洁区19.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20.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

21.次生矿物由分化和分化而成。

22.次生铝硅酸盐由层和层构成,它们是石、石和石。

二.试述DDT的主要特性和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10分)三.请叙述腐殖质的分类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10分)四.写出S-P模型的两个微分方程,并说明每一个变量的意义(10分)五.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最短波长为290nm,问大气中NO2分子在吸收该波长光量子后,能否引起分子中N-O键断裂?已知N-O的键能为3.01×105J/mol,Planck常数为6.626×10-34J.s,光速为3.0×108m/s。

(10分)六.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值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的CH 4和35%的CO 2,已知 e C H O +++281 O C H H 244181+, pE 0=2.87,请计算pE 和E h (10分)七.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 =8.4,T =25℃的水体中,90%的有毒化合物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a=0,碱性水解速率常数K b =4.9×10-7L/(d.mol), 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n =1.6d -1.请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
模拟值 实测值
-2
-3
-4 o,p'-DDT
p,p'-DDT
图 1 土壤中 DDT 模拟计算浓度值与实测浓度值比较 Fig.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he observed concentra-
tions of DDT isomers in soil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2): 519-52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兰州地区 DDT 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董继元 1,王式功 2,高宏 1,尚可政 2,姚焕炬 1,成刚 1
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关键词:兰州地区;DDT;多介质逸度模型;迁移;归趋
中图分类号:X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2-0519-04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83年间,兰州地区曾大量 施用有机氯农药DDT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统计资料表明[1-3],兰州地区有机氯农药 HCHs和DDTs占总农药使用量的比例最高达到50% 以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且由于其在环境 中的持久残留,在有机氯农药禁用20多年后,兰州 地区土壤和农产品中仍检出DDT残留[4-5]。兰州是典 型的半干旱地区,虽然DDT在兰州地区使用量低于 我国其他地区,但兰州地区农药污染源和气象水文 条件等和中国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有机氯农药 DDT在兰州地区的环境行为和残留有待揭示。
对数浓度/(mol•m-3) 迁移通量对数的绝对值/(mol•a-1)
从沉积相到水相 从土相到水相 从土相到气相
从水相到沉积相 从气相到土相 从气相到水相 从水相到气相
水相的平农流业输施出用 气相的平流输出
520
的环境参数[2,9,11-13](表1)等。用于模型验证的数据为 1983年土壤中DDT实测浓度值。农药施用量根据兰 州地区总用药量计算得到[2-3,14],按20%进入大气、 80% 进 入 土 壤 计 算 [7] 得 到 DDT 各 异 构 体 进 入 大 气 (E1)、土壤(E3)的量;1983年前的气/水平流输入等 因缺乏实测资料,故在模型中忽略。
大 气 相 : E1+GA1CB1+f2D21+f3D31=f1D12+f1D13+ f1DR1+ f1DA1
水 体 相 : E2+GA2CB2+f1D12+f3D32+f4D42= f2D21+f2D24+f2DR2+ f2DA2
土壤相:E3+ f1D13=f3D31+f3D32+f3DR3 沉积物相:E4+ f2D24=f4D42+f4DR4+ f4DA4 其中:Ei为表示污染物向环境相i中的排放速率 (mol·h-1);GAi表示向环境相i流入的污染物平流速率 (m3·h-1) ; CBi 为 平 流 流 入 环 境 相 i 的 污 染 物 浓 度 (mol·m-3);fi、fj分别为污染物在环境相i和j逸度(Pa); Dij为相间迁移速率(mol·h-1·Pa-1);DRi为污染物在环 境相i中的降解速率(mol·h-1·Pa-1);DAi为污染物从环 境相i中平流输出的速率(mol·h-1·Pa-1)。具体符号意 义见文献[9]。 1.2 过程和参数的识别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利用Level 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
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
生态环境学报 第 18 卷第 2 期(2009 年 3 月)
mol·m-3。通过对比发现:DDT 在兰州地区大气气 溶胶和黄河兰州段鱼体中模拟计算浓度值远高于 大气气相和水体中计算浓度值,说明兰州地区的 DDT 在大气气溶胶中分布和向鱼体富集的倾向是 非常明显的。当系统达到稳态假设时,DDT 在研究 区域各环境相中的总量为 2.72×105 mol,在大气、 水、土壤、沉积物和鱼体内的总残留量比例分别为: 0.012 3%、0.032 9%、99.83%、0.115 9%、0.000 132%, 土壤是 DDT 最主要的储库,占据了总残留量的 99.83%。大气中 98.74%的 DDT 都吸附在气溶胶上, 由于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大气中 TSP 和 PM10 浓度在冬季及春季沙尘暴季节时偏高,且 p,p'-DDT 具有可能的致癌性,这对于人体健康的潜 在风险不可忽视。 2.2 相间迁移通量和主要迁移过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5077);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03A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C40B04-6) 作者简介:董继元(1982 年生),男(满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干旱区环境有机污染机制。E-mail: yuiopdongjiyuan@ 收稿日期:2009-01-06
表 2 不同地区迁移过程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transfer processes in various regions
地区 兰州 沉降、土壤侵蚀、水-沉积相沉降 气-土沉降、水-气扩散、水-沉积相沉降、土壤侵蚀 气-土沉降、水-沉积相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
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各相间迁移通量分析可 知(图 2),兰州地区 DDT 主要来源是研究区域内的 农药施用。而 DDT 最重要的输出途径是其随大气 平流输出和在土壤中降解。相间迁移通量中占优势 地位的是从大气向土壤中迁移、其迁移通量占相间 总迁移通量的 80%以上,以下依次为从气相向水 相,从土相到水相,从水相到沉积相等。
根据模型的输出结果,DDT 在气相、水相、土 壤相、沉积物相的模拟计算浓度值分别为: 2.80×10-11 mol·m-3 、 2.72×10-7 mol·m-3 、 2.47×10-3 mol·m-3、3.16×10-5 mol·m-3;在大气气溶胶和鱼体中 模拟计算浓度值分别为 6.14×10-2 mol·m-3、1.09×10-3
6
5
4
3
2
1
0
迁移过程
图 2 兰州地区不同迁移过程中 DDT 的迁移通量 Fig. 2 Transfer flux of DDT in different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Lanzhou region
与用同样方法模拟的天津、杭州地区 DDT 归 趋结果比较[7-8],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中 DDT 计算浓度值显著高于天津、杭州地区,沉积物相中 DDT 计算浓度值则低于天津、杭州地区。由于兰州 地区的 TSP 颗粒物浓度、降水量、干沉降速率、风 速、地表水平流交换量和侵蚀速率等区域环境参数 数值与天津、杭州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故导致上述 地区各环境相中 DDT 浓度分布不完全相同。例如, 兰州、天津和杭州年均 TSP 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别为 667 μg·m-3、300 μg·m-3 和 141 μg·m-3,兰州地区的
DDT 在研究区域的输入过程包括农药施用、气 /水平流输入和当地污水排放。各环境介质间的交换 过程包括气-土界面交换(干湿沉降和扩散)、地表径 流侵蚀、灌溉、水中颗粒物沉降/再悬浮、水体与沉 积物间扩散、生物富集等。输出过程包括农药在各 环境相中的降解和大气、水的平流输出。
收集的数据包括用于模型输入和模型验证的2 套数据。模型输入参数为62个参数数据,包括DDT 排放速率、化合物性质参数[10]以及与研究区域有关
董继元等:兰州地区 DDT 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年降水量约 328 mm,远远低于天津和杭州的年降 水量,天津、杭州地区的干沉降速率分别为 68.1 m·h-1、112 m·h-1,而兰州地区干沉降速率的值为 10.8 m·h-1,三地的干沉降速率数值相差较大。
兰州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貌等参数与天津、 杭州地区的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由于黄河自西向东 贯穿全市,构成典型的哑铃状东西两块盆地,特殊 的地形形成了兰州市特有的污染气象条件:风速 小、大气温度层结稳定、逆温层发生频率高且逆温 层厚度厚,干湿沉降过程缓慢,由此气-土沉降迁移 量与天津、杭州地区相比较低。而兰州地区地处黄 土高原西段,植被覆盖率较低,夏秋季节阵性降水 较多,且一次降水量可以达到相当的数值,正是这 种偶然的不常见的暴雨,成为兰州地区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兰州地区 DDT 土壤侵蚀通 量过高与上述现象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见表 2。
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这是DDT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DDT占总残留量的99.83%。在大气、水体、土
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80×10-11 mol·m-3,2.72×10-7 mol·m-3,2.47×10-3 mol·m-3和3.16×10-5 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
数值 1.20×109 1.00×108 1.10×109 1.00×108 1.0×103
3.3 1.20×1012 3.30×108 1.10×108 1.00×107
0.1
0.1
2 结果与讨论
2.1 模型验证及浓度分布 由于缺乏兰州地区大气、水体、沉积物中 DDT
的实测浓度数据,因此模型验证仅对土壤中 DDT 的模拟计算浓度值与实测浓度值进行了比较:土壤 中 DDT 模拟计算浓度值为 2.47×10-3 mol·m-3,实测 值为 2.24×10-3 mol·m-3 [14],土壤中 DDT 模拟计算浓 度值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实测数据非常吻合,差别在 一个数量级范围之内(见图 1)。所以 LevelⅢ模型可 以用于兰州地区 DDT 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模 拟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