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蒽醌类在大承气汤复方配伍中的量变规律研究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https://img.taocdn.com/s3/m/06e7c7255901020207409c29.png)
大承气汤近五年实验研究进展学号:11311059 姓名:葛芹大承气汤来源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它是一首泻下剂,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半斤(去皮炙)(24g)、枳实五枚(炙)(12g)、芒硝三合(9g)。
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泄热通便,以除燥坚,用以为臣。
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
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起除满,枳实行气消痞。
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下面我就根据近五年来有关学者对该方的研究综述如下。
1.药理研究1.1抑制血清内毒素万幸等[1]选用酵母多糖诱导小鼠SIRS(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
结果SIRS状态下模型小鼠血清内毒素、TNF-α、IL-6均升高。
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6h、12h时点可以明显抑制血清内毒素的升高(P<0.05或P<0.01);大承气汤6h组TNF-α水平降低(与造模后6h组比P<0.05);血清IL-6水平方面,大承气汤组比正常组升高的幅度均较模型组低,在24h时点大承气汤组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说明大承气汤在SIRS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内毒素的转移和TNF-α、IL-6等炎症反应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为降低继发性腹膜炎死亡率和并发症,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红[2]用大白鼠为实验对象,制成模型,用加味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灭滴灵、生理盐水,分别对四组大鼠进行治疗并检测24h、72h、给药后6d血清中ET及TNF含量。
结果,清、下、益、活四法并用的加味大承气汤组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中ET及ENF的浓度。
经方中大黄的应用与承气汤类方串解
![经方中大黄的应用与承气汤类方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1f893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7.png)
经方中大黄的应用与承气汤类方串解吕志杰1 经方对大黄的应用大黄在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论之甚详,医圣张仲景用之最精。
《本经》曰:“大黄一名黄良。
味苦,寒,无毒。
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这说明大黄具有多种功效。
大黄色正黄,其性寒凉,味虽苦而带清香之气,入血分而兼入气分,善治一切里实热证,“除邪气而不伤正气”(《本草正义》)为其特点。
经方有31首方剂中用大黄,另有1方在加味法中用及。
这32方(《金匮》第23-25篇不计)对《本经》所述大黄的主治功效运用的丰富多彩。
1.1 荡涤肠胃仲景创制的著名的大、小、调胃三承气汤是对《本经》所谓大黄“荡涤肠胃”的绝妙运用,主治邪热属阳明与肠间糟粕互结所形成的“胃家实”证,后人称为阳明腑实证。
三方皆以大黄“荡涤肠胃”为主。
其中大承气汤配伍枳实、厚朴疏通气机,并用芒硝,软坚泻下,四药相合.其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功最为迅猛。
主治大便燥结,甚者热结旁流,脐腹胀痛,潮热谵浯,手足?然汗出等阳明腑实重证。
若大承气汤减去芒硝,名曰小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中气滞较甚者。
若大承气汤减去枳、朴,加上甘草,名曰调胃承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中燥结较甚者。
另外,,以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并变方剂为蜜丸,名曰麻子仁丸,变攻下之方为润下之剂,适用于胃热律亏所致的大硬结,小便数之脾约证;对于邪热蕴结少阳胆腑证,仲景以大柴胡汤主之,该方用大黄者,使胆腑邪热假道阳明泻之可也。
上述可见,仲景对于大黄“荡涤肠胃”的灵活运用可谓高妙!1.2 通利水道大黄通谷之功已如上述,而利水道为何?《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张景岳释曰:“决,通也;渎,水道也。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用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张仲景以大黄利水道有下列4方:①大陷胸汤,方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三药共奏破结逐水之功。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配伍规律的探析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配伍规律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22b1c63186bceb19e8bbf2.png)
得 病情 得 到 了控 制 。在祛 腐 清 创 术 的具 体 操 作 方 面 ,
结 合 中医 “ 鲸吞法 ”, 将所 能探 查 到 的 坏死 组 织 进行 一 次 性 的彻底 清 除 , 并保 持 开放创 面 , 避免 了因残端 血运
《 伤寒 杂病论》 中大黄配伍 规律 的探 析
杨 鸽
( 1 .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 广东 摘 广州 5 1 0 4 0 5 ; 2 . 广 州 中 医药 大学 针灸 康 复临床 医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4 0 5 )
C o l l e g e o f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o x i b u s t i o n ,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4 0 5, C h i n a )
s i o n s o f r h u b a r b , c l a s s i i f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 a j o r f u n c t i o n s o f d r u g s c o mb i n e d w i t h r h u b a r b, 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们会 继续 研究 和挖 掘祛 腐 清创法 在 治疗各 种类 型 坏疽 的治 疗 价值 , 使之 不断 成熟 , 从 而提 高坏 疽 的治愈 率 。
部 的肌 肉 、 肌腱 和骨 骼 , 若 仍 然保 守治 疗 , 必将 导 致 病
情的加重和恶化 , 丧失手术机会 。所 以, 我们在完善初
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_孙玉琦
![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_孙玉琦](https://img.taocdn.com/s3/m/d2e1e2e05ef7ba0d4a733b84.png)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02医院 全军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039;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北京 100850)
摘 要 :目的 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 UV 2V is分光光度法 ,测定大黄不同煎 煮时间样品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并为煎煮时间和含量变化建立联系 。结果 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不断升高 ;大黄结合蒽醌含 量在煎煮 15m in时达到最大值 ,其后逐渐变小 ;大黄总蒽醌含量持续增加 ,在 15m in处接近最大值后增速趋缓 。结论 大黄煎 煮 15m in时结合蒽醌占总蒽醌的比率最大 ,可以作为大黄用于泻下作用煎煮的最佳时间 。 关键词 :大黄 ;煎煮时间 ;蒽醌类成分
ABSTRACT: A im To study the dynam ic relation between the decocting tim e and the contents of anthraquinones of R ad ix et R h irom a R hei. M ethods A UV 2V is spectropho tometer was used to determ ine the contents of anthraquino2 nes at different decocting time, while the time2content rel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free and total anthraquinones increased uninterrup ted. The content of conjugated anthraquinones reached the peak value at the end of 15 m inutes and then decreased. Conclusion A t the end of 15 m inutes, the ratio of the conjugated form was at the highest in the to tal anthraquiones. Therefore, 15 m inute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op timum decocting time when R ad ix et R h irom a R hei is used as cathartic.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fe37101ff7ec4afe05a1df42.png)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作者:陈丽文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发展的宝贵结晶,但由于其药物组成较复杂、药效作用机制较难测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鉴定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也就成了一道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医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色谱检测、血清成分分析等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神秘面纱得以揭露,也使得中医药向着科学化、微观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中医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而稳健的基础。
关键词: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鉴定方法中药复方是指处方中含有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中药材,一般来讲中药复方均有固定的搭配方法和治疗方向,甚至连如何制药和服药都有相关要求。
一直一来中药复方都以其显著的药效、稳健的治疗机制、低伤害性的治疗手段受到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但由于中药复方一般均为经验用药,药材中含数几种甚至十几种有效成分,为了确切地掌握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科学、合理、有效地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要。
本文就以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的药用机制和检测方法为论点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并非都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一些药物是含量较高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而一些药物则是含量较低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
所以明确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可以优化中药复方的组药结构,减少非必要成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炼、制药、使用指明了方向。
单体药材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基础,所以了解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是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基础。
如根据梁鑫淼[1]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四逆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四逆汤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心急缺血,有强心、止休、回阳的功效,主要因为其中所含有的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附子生物碱。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的作用效果附子生物碱强于干姜挥发油强于甘草酸粗品,三种成分的最佳用药比例为1:1:1。
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0015fa0242a8956bece434.png)
生片
酒片
醋片Leabharlann 熟片01193 6 11138 5 11332 1 5188 1100 1100 1100
01187 6 11137 2 11324 8 6106 0197 1100 0199
01202 0 11147 0 11349 0 5168 1104 1101 1101
01083 9 01591 1 01674 9 7105 0143 0152 0151
精密称定已知含量的大黄样品粉末适量 ,共 6 份 ,分别精密加入各对照品适量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 及测定法操作 ,进行色谱分析 ,结果见表 1。 2. 10 大黄不同饮片含量测定
取大黄不同饮片 ,依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 。精 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 10 μL ,注入液 相色谱仪分析测定 ,结果见表 2。
烟 )时 ,喷少许清水灭去火星 ,快速出锅 ,摊开 ,晾 凉 ,筛 去 碎 屑 , 包 装 即 得 。以 生 片 计 , 得 率 约 为 7010 % 。 2. 2 色谱条件
A gilent TC2C18 ( 2 ) 柱 ( 416 mm ×250 mm , 5 μm ) ;流动相乙腈 21%冰醋酸溶液 ( 20 ∶80) ;检测波 长 410 nm;流速 110 mL ·m in- 1 ;柱温 35 ℃。在此 条件下大黄样品中 a, b对照品与其他组分均能达到 基线分离 ,见图 1。 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l注入液相色谱仪分析测定结果见表34卷第22期2009年11月vol34issue22november20091大黄饮片加样回收率对照品样品中量mg加入量mg测得量mg回收率951309718221296140971871152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比例关系518861065168710551961100019711040143010411001100110101520104总量110001991101015101043结果与讨论本研究中以hplc法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的含量经对提取溶剂以及超声回流和冷浸等提取方法比较分析样品以甲醇回流提取h含量最高
大黄总蒽醌综述
![大黄总蒽醌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628054011ca300a6c39088.png)
关于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研究的综述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摘要】主要介绍了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中总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工艺、总蒽醌类的检识鉴定及质量评价等内容的相关研究,并比较了大黄总蒽醌的各种提取分离工艺。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大黄为常用中药之一,系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
现代化学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乙醇提法等。
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大黄有效成分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应用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当中,其中包括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
我们知道,中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又以其在有效部位含量最多。
因此对大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对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有借鉴意义。
现介绍如下:1、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化学结构已被阐明的至少已有136种,但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在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只占1/10~1/5,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为大黄的主要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即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等)和双蒽酮苷类,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等。
番泻苷A与番泻苷B互为异构体;番泻苷C与番泻苷D互为异构体。
此外尚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双葡萄糖苷。
此外大黄亦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约5%,其中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及大黄四聚素等,为收敛止血有效成分。
2、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2.1 煎煮法(水提法):煎煮法为大黄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由于游离蒽醌类的极性小,故用煎煮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而其结合蒽醌苷类极性较其苷元较大,故可用水提取。
大承气汤煎煮过程去厚朴、枳实药渣与否其汤剂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研究
![大承气汤煎煮过程去厚朴、枳实药渣与否其汤剂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5d5993e518964bce847c98.png)
大承气汤煎煮过程去厚朴、枳实药渣与否其汤剂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研究目的:《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的煎煮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厚朴、枳实),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其中厚朴、枳实先煎后需去渣,该文旨在研究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以考察去厚朴、枳实二物药渣的科学性。
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方法煎煮大承气汤,A汤剂(原法)去厚朴、枳实药渣,B汤剂不去厚朴、枳实药渣,采用HPLC测定2份汤剂及药渣中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
结果:A汤剂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均较B汤剂含量高,A药渣总蒽醌含量低于B药渣。
结论:大承气汤古法煎煮方式去厚朴、枳实药渣的科学性,就在于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为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大承气汤;药渣;结合蒽醌;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测定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1],为泻法的代表方剂之一[2]。
大承气汤煎煮古法为“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其中需滤去厚朴、枳实药渣后再加大黄。
大黄作为中药中的重要泻下药,作用确切,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的重要药效成分,是大黄及其制剂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成分[3]。
课题组前期对“大黄后下”的科学性进行了研究[4],本文以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含量为指标,探讨去厚朴、枳实二物药渣科学内涵的化学机制。
1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5分离单元,Waters 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Millipore-Q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KDM 型2 000 mL调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饮片购于北京市双桥燕京饮片厂,经江西中医学院付晓梅教授鉴定;甲醇为色谱纯,氯仿、硫酸、磷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5449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a.png)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着清热泻火,通利肠胃的功效。
不同的炮制方式会影响大黄的药效,同时也会影响大黄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一、引言大承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引起的便秘、腹胀等症状。
大承气汤主要由大黄、芒硝、甘草、生姜组成。
而其中的大黄是药方的主要成分,起到泻下通便的作用。
不同的炮制方式会影响大黄的药效,因此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来比较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大黄:采用不同炮制方式的大黄制品。
- 芒硝、甘草、生姜:均选用优质中药材。
- 实验小鼠:健康雄性小白鼠,体重20-25g。
2. 炮制品制备:- 原大黄:直接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大黄。
- 蜜炙大黄:将大黄加工成蜜炙大黄。
- 醋制大黄:将大黄与醋进行加工炮制。
3. 实验小鼠分组:- 小鼠随机分为原大黄组、蜜炙大黄组、醋制大黄组、对照组。
- 每组10只小鼠。
4. 实验方法:- 实验前,确定小鼠健康状态,并禁食24小时。
- 实验过程中,按照不同组别分别给予大承气汤剂量,观察小鼠的排便情况和时间。
- 记录小鼠排便情况,比较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
三、结果经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 原大黄组:排便次数较少,排便时间较长。
- 蜜炙大黄组:排便次数适中,排便时间适中。
- 醋制大黄组:排便次数较多,排便时间较短。
- 对照组:未给予大承气汤,未出现排便情况。
四、讨论大黄经过醋制处理后,其性味会发生改变,使其泻下作用更为明显。
而蜜炙大黄在泻下作用方面表现中等,说明其炮制方法对大黄的药效也有一定影响。
这与中医药的理论相符,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药物的性味和药效。
五、结论进一步研究可以考虑探讨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的其他药效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炮制品的配伍效果等,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况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况](https://img.taocdn.com/s3/m/6d728cc376eeaeaad1f3309a.png)
关键词 :大黄;蒽醌;药代动力学
中 图分 类 号 :R 9 1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4 ) 0 1 0 — 0 0 1 8 — 0 2
Ad v a n c e s i n t he Pha r ma c o ki ne t i c S t ud i e s o f t he
大黄始载于 《 神农本草 经》 ,为多年 生草 本植 物 ,性味 苦 寒 ,具有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功能… 。大黄是 临床 最常用 的中药之一 ,常和其他 中药配伍组 成功效各 异的 中药 复 方 ,例如栀子大黄汤 ,大承气汤 ,小 承气汤 ,柴芩承气 汤 ,桃 核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泻心汤等 。大黄 由于其用 途广泛 而倍 受古今 医药学 家 的推崇 。医学 研究 表明 ,大 黄含 有多种 成分 , 包括蒽醌类 ,蒽酮类 ,二苯 乙烯 类 ,多糖类 ,鞣 质类等 。 目前 对大黄有效成分 的药理作用研究 主要 集中在蒽 醌类化合 物 ,包 括大黄酸 、大黄素 、大 黄酚 、芦 荟大 黄 索 、大黄 素 甲醚 等 J 。 研究证实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广泛 的药理作用 ,因此被认 为是大 黄 中的主要药效成分 。近些年来 ,中药药代动力学 研究作 为 中 药作用机 理研究不 可或缺 的环节 得 以迅速 发展。其 中药 物浓度 法是 经典 的研 究 方 法 ,主 要 适 用 于 药 效 成 分 明 确 的 中药 研 究 。近年来 ,众多学者开展 了针对 蒽醌类成分单体 ,单 味大 黄 ,含大黄的复方及复方制剂 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 ,现将 其综述 如下 ,以期 为蒽醌类化合物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意 义 。而 药 动 学 研 究 的J l  ̄ , g l 开 展 有 赖 于 选 取 恰 当 的样 本 前 处 理 方 法 ,建 立 合 适 的 分 析 方 法 。分 类 介 绍 了大 黄 中 葸 醌 类 成 分 的 体 内 分 析 方 法 ,并 探 讨 其 药 代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因素 。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b3ae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b.png)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组合会对总蒽醌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剂量的增加,总蒽醌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组合中总蒽醌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部分探讨了这些结果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
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强调了总蒽醌含量与剂量配伍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三黄泻心汤的药效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剂量配伍、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讨论、结论、综合评价、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黄泻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配方,由三味药物组成:黄芩、黄连和大黄。
这种药物组合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心脏病症,具有清热解毒、泄火安神的功效。
而蒽醌类化合物是三黄泻心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对心脏病症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报道。
总蒽醌含量是评价三黄泻心汤药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三黄泻心汤的药效效果。
深入研究不同剂量配伍下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为该药物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探讨这种中药配方的药效特性。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对总蒽醌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配方的药理机制和优化配伍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对中药药效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实践参考,同时也为研究者在今后的中药配伍研究中提供经验和启示。
《2024年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范文
![《2024年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744a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4.png)
《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然而,大黄的化学成分复杂,且部分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对大黄进行炮制处理,不仅可以改变其药性,还能降低其毒副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在减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大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多糖、黄酮类等。
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泻下、利胆、抗炎等作用。
然而,长期或大量使用大黄可能导致胃肠道刺激、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三、大黄的炮制方法及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大黄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蒸制、炒制、酒制等。
这些炮制方法能够改变大黄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一)蒸制法蒸制法是常用的大黄炮制方法之一。
蒸制过程中,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会有所降低,同时会增加一些新的化学成分。
这些新的化学成分可能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同时降低大黄的毒副作用。
(二)炒制法炒制法能够使大黄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发生降解或转化,从而改变其药理作用。
例如,炒制后的大黄中某些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泻下作用减弱,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增强。
四、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一)蒽醌类化合物经过炮制后,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蒽醌类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可能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二)其他化学成分除了蒽醌类化合物外,大黄中还含有多种其他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在炮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黄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例如,多糖、黄酮类等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降解或转化,产生更多的活性成分。
五、减毒研究通过对大黄进行炮制处理,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减毒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药效学研究通过药效学研究,了解大黄炮制前后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同时,通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找出最佳的炮制方法,以降低毒副作用并提高药效。
含大黄的中成药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多组分定性定量研究
![含大黄的中成药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多组分定性定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bf6e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d.png)
含大黄的中成药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多组分定性定量研究
洪筱坤;王智华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1996(018)004
【摘要】本文采用反相-HPLC方法对含大黄的中成药之四种不同剂型共九大样品进行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多组分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本文所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和色谱实验条件下,20min左右即能完成一次色谱分析,大黄中的五个蒽酯甙元均能获得满意的定性定量,广泛简便易行,相对标准误和加样回收率均【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洪筱坤;王智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植物大黄提取物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 [J], 曾梦;王建明
2.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对大鼠肠平滑肌条收缩作用影响的研究 [J], 叶冬梅;刘青妍
3.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J], 杨敏;许伯慧;汪冬庚;陈广通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及含大黄中成药中番泻甙A的含量 [J], 马鹏;罗丽
5.基于UPC^2-DAD对大黄药材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J], 李晓蓉;蔡伟;张淼;周小平;黄铮;徐美蓉;李婷;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煎煮方法对大承气汤蒽醌含量的影响
![不同煎煮方法对大承气汤蒽醌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d7ea9a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a.png)
不同煎煮方法对大承气汤蒽醌含量的影响魏惠珍;胡景婷;饶毅;金浩鑫;刘玲;王跃生【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4)001【摘要】目的:考察四种不同煎煮方法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变化,为大承气汤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不同煎煮方法所得大承气汤在40-80min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加入时间、煎煮时间对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有影响.结论:其他饮片煎煮20min 后加入大黄的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的含量在四种方法中较高,为其致泻作用提供物质基础.【总页数】4页(P27-30)【作者】魏惠珍;胡景婷;饶毅;金浩鑫;刘玲;王跃生【作者单位】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330006;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1【相关文献】1.十种煎煮方法对大黄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1.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J], 王跃生;陈馥馨2.不同煎煮方法对大黄汤剂中蒽醌类的影响 [J], 杨雄;吴佳新;马丽娟3.不同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对大黄煎液中蒽醌与鞣质含量的影响 [J], 解亚华;杨维霞;等4.不同煎法对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J], 顾维彰;白音夫;李增晞;张玉平;田力;田凤居;杨玉梅;石山5.不同煎煮器具、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J], 雷凯君;李子鸿;蓝义琨;梁盛;严慕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40cbaf14431b90d6c85c7f3.png)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关键词】大黄蒽醌摘要:按照国内外文献检索,综述对大黄蒽醌类成份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结果证明,大黄蒽醌类成份除具有泻下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进程等作用。
这些研究对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大黄蒽醌;药理活性;作用机理大黄为传统中药,药理作用普遍,临床用于医治多种疾病。
大黄主要有效成份为蒽醌类,本文就最近几年来大黄蒽醌类成份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份据研究,现已从大黄中分离取得蒽醌、二蒽酮、芪、苯丁酮、单宁、萘色酮等不同种类的80多种化合物,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
蒽醌类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
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 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 acid D)等[1]。
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酮苷。
双蒽醌酮苷中有番泻苷A,B,C,D,E,F [2]。
2 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大黄为我国传统中药,以泻下、健胃著称于世,公认其有效成份为大黄蒽醌类。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大黄研究的深切,发觉大黄蒽醌还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等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G+和G- 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淋双球菌最敏感。
对无芽苞厌氧菌的作用以对脆弱类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对产黑素普雷沃氏的抗菌活性较强。
对多种真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大黄不仅本身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对其它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的抗菌成份为: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以芦荟大黄素最强,有效抑菌浓度为~25μg /ml。
不同煎药法对汤剂中大黄总蒽醌影响的实验改进
![不同煎药法对汤剂中大黄总蒽醌影响的实验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240afee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d.png)
不同煎药法对汤剂中大黄总蒽醌影响的实验改进
王琼珺;柳港生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02(033)004
【摘要】@@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1].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最主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其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为游离羟基蒽醌,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蒽醌甙即结合性蒽醌.结合状态的蒽醌甙是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2,3].我们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安排了"不同煎药法对汤剂中大黄总蒽醌的影响"实验[4],让学生通过751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煎药法所得汤液中大黄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初步判断大黄入汤剂时合理的煎药法,并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试验研究方法.
【总页数】1页(P38)
【作者】王琼珺;柳港生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漳州卫生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比较
2.大黄生品及不同炭品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
3.不同煎煮方法对大黄汤剂中蒽醌类的影响
4.不同浓度乙醇对唐古特大黄(<i>Rheum tanguticum</i>)中总蒽醌沉淀的影响
5.丹皮-大黄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黄总蒽醌溶出率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黄配伍肉桂前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变化研究
![大黄配伍肉桂前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68fc0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7.png)
大黄配伍肉桂前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变化研究
严优芍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0(22)8
【摘要】目的考察大黄与肉桂配伍前后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黄单煎剂及大黄与肉挂以不同比例配伍的煎剂中总蒽醌、游离蒽醌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黄与肉桂以不同比例配伍后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该结果与中医关于两者配伍关系的论述相符.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严优芍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大黄配伍前后水解型鞣质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 [J], 柴宝娟;李祥;陈建伟
2.大黄甘草汤单煎液与合煎液中蒽醌类化合物和甘草酸煎出量的变化 [J], 王彬;韩刚;张学俊;翟冠玉;范颖
3.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蒽醌类成分变化研究 [J], 邹佳丽;谢智勇;姜晓飞;陈欣霞;姚美村
4.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黄连药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及最优配伍研究 [J], 王有森;王智亮
5.大黄与肉桂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J], 贺文娟;闫畅;徐子迪;王清华;郭华;刁全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煎法对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不同煎法对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b7264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3.png)
不同煎法对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的影响顾维彰;白音夫;李增晞;张玉平;田力;田凤居;杨玉梅;石山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85(0)1
【摘要】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
煎煮法有经典法、后下法及混煎法。
本文对三种煎煮法对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认为,经典法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理作用强。
【总页数】4页(P8-11)
【关键词】大承气汤;煎煮方法;大黄蒽醌;药理作用
【作者】顾维彰;白音夫;李增晞;张玉平;田力;田凤居;杨玉梅;石山
【作者单位】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包头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R285
【相关文献】
1.大黄提取液对脱矿釉质中钙溶出量的影响 [J], 孙昊亮;秦喜;李慧
2.不同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和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J], 宋平顺;晋小军;赵建邦;何禄仁;丁永辉;韩康;鲁静;林瑞超
3.不同煎煮方法对大黄汤剂中蒽醌类的影响 [J], 杨雄;吴佳新;马丽娟
4.大黄附子汤中诸药的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 [J], 徐建东;王洪泉;张文英;吴美珍
5.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J], 杨敏;许伯慧;汪冬庚;陈广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2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2](https://img.taocdn.com/s3/m/55a079c37f1922791688e8d0.png)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杨航(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大理 671000)摘要:大黄主要成分有蒽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鞣质类等,本文主要对大黄中蒽醌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前景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Chinese rhubarbYang Hang(Dali University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 671000) Abstrac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rhubarb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nthrone and glycosides, two styrene, polysaccharides and tann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inrhubarb hemicalstructure,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rospect prospect.K ey words: Rhubarb; chemical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引言: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等。
天然存在的蒽醌成分在蒽醌母核上常被羟基、羧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
以游离形式及与糖结合成苷两种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羟基蒽醌衍生物有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大黄中蒽醌成分多属大黄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 荟 大 黄 素 溶 液 1 0 , 黄 酸 溶 液 4 5 芦 . 0 mL 大 .0
mL, 黄 酚 溶 液 0 5 大 0 mL, 1 置 OmL 的 容 量 瓶 中 , 加
多 , 小 鼠 的 致 泻 作 用 最 好 。 本 文 利 用 高 效 液 相 色 对 谱 法 分 别 测 定 汤 液 中 游 离 与 结 合 蒽 醌 类 ( 荟 大 黄 芦 素 、 黄 素 、 黄 酸 、 黄 酚 ) 量 , 统 考 察 研 究 芒 大 大 大 含 系
[ 键 词 ] 大 承气 汤 ; 关 配伍 ; 醌 ; 葸 高教 蔽 相 色 谱法 [ 围分 类 号 ]R 2 9 1 [ 献标 识 码 ] 中 8 文 B [ 章 编 号 ]10 —3 2 20 ) 1 0 00 文 0 150 (0 2 0 6 3 0
大 承气汤 为《 寒论》 伤 名方 , 为泻 法 的代表 方 剂 ,
纯 . 余试 剂均 为分析 纯。 其 掌 叶 大 黄 Rh u a ra u L 干 燥 根 及 根 茎 , e m p l t m n 产 自陕 西 省 宝 鸡 市 。 凹 叶 厚 朴 . a n l f ii a i  ̄ g oi ofcn l  ̄ I a s Re d e w i .v r btb h .e l h t l a . i a Re d tw s o s干 燥 干 皮 , 产 自江 西 省 宁 岗 县 。 枳 实 为 酸 橙 Ci u u a tu t sa r n i m r l_ 燥 幼 果 , 自 江 西 省 新 干 县 。 芒 硝 购 于 广 东 干 产
维普资讯 http://wΒιβλιοθήκη
第2 7巷第 【 期
20 0 2年 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 h n o r Io i a J u na fChl e e M a e i e c n s t ra M dia Jn .0 2 2 0
大 黄 蒽 醌 类 在 大 承 气 汤 复 方 配 伍 中 的 量 变 规 律 研 究
曾元 儿 ,陈丰 连 ,喻 良文
( 州中医药 大学 中药学 院 , 州 5 0 0 ) 广 广 1 4 7
[ 要 ] 目的 : 究 太 承气 汤 传 统 煎 法 “ 煎 槐 、 , 下 太 黄 , 芒 硝 , 化 服 ” 摘 研 先 朴 后 纳 溶 的科 学 内涵 方 法 : 效 蔽 相 色 高
硝 、 朴 、 实 分 别 与 君 药 大 黄 配 伍 以 及 不 同 煎 法 对 厚 枳
甲 醇 稀 释 至 刻 度 , 匀 , 混 合 对 照 品 溶 液 摇 为
2 3 供 试 品液 的 制 备 .
2 3 1 游 离 蒽 醌 .
煎煮 液 置 冷 , 氯 仿 4 加 0mL, 浴 加 热 回 流 2 水 O mi , 出 , 却 , 分 液 漏 斗 中 , 氯 仿 液 , 层 加 氯 n取 冷 置 取 水 仿 萃 取 2次 (0 1 1 ,0mL) 合 并 氯 仿 液 , 干 , 渣 加 , 蒸 残 甲 醇 5mL使 溶 解 , 匀 。 摇 2 3 2 结 合 葸 醌 . 游 离 蒽 醌 试 液 水 层 加 盐 酸 5 m 摇 匀 , 氯 仿 L, 加
谱 法 测 定 各 煎 煮液 中 的游 离 和结 台 蒽 醒 类成 分 ( 黄 素 、 黄 酸 、 太 太 太黄 酚 、 萎 太黄 素 ) 芦 。结 果 : 硝 、 朴 、 实 与 太 芒 厚 枳 黄 配 伍 时 . 黄 各 蒽 醌 类成 分含 量 均 发 生 规 律 性 变 化 结论 : 承气 汤 传 统 煎法 的 科 学 性 就 在 于 有 效 地提 高 r主 要 太 太 有 效 成 丹 的 溶 存量 . 其 药 效 作用 提 供 物质 基 础 。 为
下 药 煎 1 ~2 n含 量 最 高 ; 淑 清 等 亦 研 究 了 5 0 mi 郝 大 黄 煎 煮 法 对 有 效 成 分 的 影 响 ; 维 章 等 一 究 了 顾 研 不 同 煎 法 ( 典 法 、 下 法 及 混 煎 法 ) 大 承 气 汤 中 经 后 对
2 1 药 味 配 伍 方 法 见 表 1 . 。 2 2 对 照 品 溶 液 制 备 大黄 素 、 荟 大黄 素 、 黄 酸 、 黄酚 对 照品 ( 芦 大 大 干 燥 恒 重 ) 加 甲 醇 , 别 制 成 每 毫 升 含 大 黄 素 0 1 , 分 .4
素 以疗 效 卓 著 , 味 精 简 , 伍 严 谨 著 称 。 原 方 由 大 药 配
黄 、 硝 、 朴 、 实 组 成 , 中大 黄 苦 寒 , 热 通 便 , 芒 厚 枳 其 泻
省 药 材 公 司 各 药 材 经 陈 建 南 副 研 究 员 鉴 定 。 药 材 打 粉 过 6 目筛 。 0
2 实 验 方 法
荡 涤 肠 胃 , 君 药 ; 统 煎 法 要 求 “ 煎 枳 、 , 下 为 传 先 朴 后 大 黄 . 芒 硝 , 化 服 ” 喻 伟 文 等 … 研 究 了 大 黄 煎 纳 溶 药 时 间 对 其 有 效 成 分 总 蒽 醮 类 的 影 响 , 现 水 沸 后 发
ng, 荟 大 黄 素 0 2 mg, 黄 酸 0 1 a 芦 1 大 . 0 mg, 黄 酚 大 0 2 . 1 mg的 4 种 溶 液 。 精 密 量 取 大 黄 素 溶 液 l 0 5
的大 黄 葸 醌 类 溶 出 量 及 药 理 作 用 的 影 响 , 现 经 典 发
法 煎 制 的大 承 气 汤 中大 黄 酸 及 其 总 蒽 醌 的 溶 出量 最
4 0mL, 浴 加 热 回 流 l 取 出 , 却 , 分 液 漏 水 5 h, 冷 置
汤 液 中溶 存 葸 醌 类 含 量 变 化 的 影 响 . 讨 大 承 气 汤 探
复方配伍科 学 内涵 的化学机理 。
1 仪 器 与 试 药 岛 津 L 一O T 系 列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 C1A 芦荟 大黄 素 、 黄 酸 、 黄 素 、 黄 酚对 照 品( 大 大 大 中 国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检 定 所 提 供 ) 洗 脱 剂 用 甲 醇 为 色 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