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4876d2aeaad1f346933fd2.png)
新锐私立学校快乐五环大课堂化学学道九年级班姓名日期月日编号3001课题§3.1 分子和原子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设计者:九年级化学组一、学习主题:1、通过实验认知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2、学会用微观角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展示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微观看世界春天走在花园中,你会闻到花香,夏天,湿衣服很快就会变干,在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分子、原子,你想进一步更深的了解他们吗,那就请快进入今天的自研自探吧!【模块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自我研读P48-49页相关内容1、实验演示一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实验3-1,明晰仪器名称并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演示二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结论: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分子总算在不断。
3、研读课本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完成在右边交流与分享两人对子学:(对学展示)①就自研和随堂笔记相关内容交换意见,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②攻关话题:就“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交换认知(3min )冲刺与挑战五人互助组:(互助展示)A、就“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两个涵义进行分享交流。
B、就P51面的【讨论】中的变量和不变量进行意见交流和补充。
(7min )准备与预演十人共同体:(共同展示)A、获得任务后,3人在组长带领下进行预展规划;B、另一小组在组长带领下熟悉三个展示主题并交流意见;③十人共同体进行主题展示小预展(5min)展示主题一:微观世界结合我们今天的演示实验,揭示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要求:①分子、原子基本特征讲解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方案提示:A、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展示;(板书浓氨水实验图形)B、可以结合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例进行拓展展示,细致讲解展示主题二:分子、原子的再度认知要求:①揭示分子、原子的关系;(板书课本P50面图3-5)②两句话的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设计:3.1分子和原子(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设计:3.1分子和原子(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5e37d5daef5ef7ba0d3cf6.png)
遮放镇户拉中学导学案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名: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执行时间: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
二、自研自探(3分钟)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等。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温度越高,间隔。
【疑惑】三、展示交流(25分钟)(一)阅读课本P491.苯由构成。
硅由构成。
2.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分子聚集而成的。
例如:一滴水由大量聚集而成的。
但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如由大量聚集构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探究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说明。
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P49)(1)实验一现象:1号无色的小花变。
说明: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实验二现象:2号无色的小花变。
说明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
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
3.P48实验3–1:品红的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现象。
(观看演示实验)现象:品红在静止的水中逐渐,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的扩散速度。
整个烧杯的水变红。
说明:品红分子在不停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4.分子间有间隔(1)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会小于200ml。
说明:分子间有。
(2)热胀冷缩的现象的原因: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温度越低,分子间的间隔越。
(3)体积变化和状态的改变,说明分子间的改变。
(三)学以致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8b27734b73f242326c5f54.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表示氢原子,“
H2+Cl2
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如下图所示,在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
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
液
10.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冰受热变为水,水
毫升水和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酒香不怕巷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bbf16b102de2bd97058813.png)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现有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水,一瓶是酒精,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把二者鉴别开来?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回答下列问题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或特点)?试举出实例证明。
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分子的基本特征探究。
实验操作指导:(1)节约药品;(2)注意安全;(3)规范操作;(4)将废液倒入废液缸。
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二)知识点二:微粒。
在湿衣服在晒干过程中,温度越高,晒干越快,此现象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微粒的特征(性质):(1)微粒很_____,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微粒总是在_____地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3)微粒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变大。
气态物质微粒间的间隔较大,液态、固态物质微粒间的间隔较小)三、新知学习(一)目标导学一:分子的基本特征探究。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66b2d5b52acfc788ebc973.png)
《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从教材上的图片3-2、3-3可知:苯是由构成的,硅是由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这都充分证明了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受热情况下,能量增大,运动速度。
(P49探究)(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体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的缘故。
注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思考:物质的气态、液态、固态的分子间隔是怎样变化的?所有物质都这样吗?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已知:水通电→氢气+氧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填“有”、“没有”)改变,水的化学性质(填“有”、“没有”)改变;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水分子变成了和,不再保持水的性质。
可见分子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画出水电解的示意图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
3、物质的构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4、应用(1)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2)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是纯净物;是混合物课堂检测1、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后,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子原子相同点不同点联系2.“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间有间隙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a7f5043323968011c928b.png)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2、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原子的性质。
(2)难点:利用微观粒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实验一探究水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色①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探究氨水能否使酚酞溶液变色①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三铁树开花①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2、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3、香水、汽油、酒精为什么要密封保存?4、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0.024m3的钢瓶中。
5、说出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6、分子具有以下性质: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④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0910310975f46526d3e17f.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现象。
2.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子、原子、微观模型学法指导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从微粒角度认识混合物、纯净物。
学习导航前置作业《学法大视野》P28课前预习学习活动一感悟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1.观察演示实验3—1.2.欣赏苯分子的照片和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照片。
3.感悟:微观粒子虽然用肉眼看不见,但是它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学习活动二感悟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1.一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个数为1。
67×1021,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将实验现象填入教材p49表格中,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株洲大桥或者其它大桥是否成一整体?我们的水泥路为什么要修成一块一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一定的间隙,这之间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4.归纳总结: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有①②③。
学习活动三探究分子和原子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2.由氧化汞的分解过程,分析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aec97f18583d048645926.png)
【课 题】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学习重点】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预 习 案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解释现象:根据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可解释物质的扩散如 、 、 等。
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可解释 、 、 等现象。
3、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探 究 案1、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实验 ①品红在水中扩散;②氨分子扩散使酚酞变红;③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1+1<2”。
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思考。
1、2、这三个实验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思考: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①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____改变。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改变,即分子可分。
分子分解成___,但原子不能_____,只是又重新______成新分子。
③分子分解为原子,所以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训练案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元素D.两个氧原子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6、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c8faa33687e21ae45a924.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第 2 页第 3 页【自助学习】1、游戏:看谁连的快现象解释要点(1)墙内开花墙外香 A.分子在不断运动(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2、你能填出以下的空白吗?(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1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第 4 页(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是;(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4)液化气容易压缩,而水和泥难以压缩,原因是;(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互助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酒精滴在桌面上教室里的同学都能闻到味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演示】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求助交流】。
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观察实验】完成P49中的探究。
结论:分子和原子的特性: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讨论] 水如何变成水蒸气,氧化汞是如何变成汞和氧气(下图:)○○●→→○○●(○氢原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点拨]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第 5 页的[归纳]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在物理变化中在化学变化中[讲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是原来的原子,只是这些原子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
[思考] 根据氧化汞分解示意图,同学们能得出哪些信息呢?[归纳] 化学变化的本质。
[补助练兵]分子原子不同点概念主要区别相同点联系【共助反馈】:1、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2)、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3)、铁路上的铁轨为什么过一段要留一定的空隙?(4)、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器0.024m3的钢瓶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509eb69a5e9856a56126080.png)
3. 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一、课前导学部分:【课前知识积累】1. 分子有那些性质?2.试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比较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0~51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 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 构成的。
分子的概念: 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在运动;有间隔。
二、以学定教部分(由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完成)三、展示激学与拓展提升部分【交流讨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 构成。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 ,变成了 。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氢气+氧气; (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课堂小结】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定义特征区别联系2、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四、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3. 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与原子导学案(无答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与原子导学案(无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06a341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3.png)
将栓塞缓慢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④分子、原子之间有一定的。
同一物质的状态不同,分子的间隔也不同,一般来说,分子间隔最大,分子间隔较小,分子间隔最小。
(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小结:分子的特性: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原子也有类似的性质)自我检测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2.碘酒和固态碘中都含有碘分子,它们都能使切开的马铃薯变蓝(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3.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兴趣小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3_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_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2f87252cc58bd63086bd22.png)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明白分子、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看、分析进程中慢慢培育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课前知识积存】1.一杯水假设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如此继续分下去最终会如何?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慢慢减少,若是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明白是什么缘故吗?【情境导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缘故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 【阅读】教材第48页至49页,图3-二、3 完成实验3-1 归纳★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 、 和 等组成的,它们都是 ,微粒间 。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一、通常分子的 和 都很小。
你能用数字来讲明吗?【实验探讨】二、组成物质的分子会可不能运动(P49页探讨实验作适当修改)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一现象: 说明烧杯A 烧杯B现象 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浓氨水 酚酞溶液 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浓氨水 酚酞溶液实验二解释因此,分子老是在。
【试探】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速,这是什么缘故呢?3、[补充演示]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因此,分子间是有的。
【交流讨论】1.试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样检查装置气密性方式的微观明白得。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利历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说明。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成了什么?【我的收成】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试探)1.以下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距离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数变成红色。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整体积小于200mL。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路后,总量少于2体积D.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2f1d2cd15abe23492f4da1.png)
化学激智砺行学案课题:§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根本性质,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够用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自学内容学习指导从本课题开场,将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进展本课题学习时,要结合日常现象认真思考、加强想像、深入分析,并结合教材直观的现代科技图片资料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可分性。
从本课题开场,今后学习进程中应有意识地把物质所呈现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知识联系起来进展学习。
如用手在空气中扇动感到有风,要想像到这时空气中大量的氧分子、氮分子正在不断运动碰撞皮肤。
认真阅读书本内容48-49页,试着完成以下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微观粒子〕的三个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___。
〔2〕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_______。
〔3〕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
气体在受压的情况下液化,分子的间隔______。
在一样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三种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他们分子间的______________;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么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_,遇冷时________缘故。
〔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始终_______〕补充内容:1.物质由微粒构成,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微粒是不一样的,有的由分子构成,有的由原子构成,具体总结如下:由原子金属:Fe、Al、Cu、Hg、Mg等构成的稀有气体:He、Ne、Ar等物质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气体、常见液体、固体例如:CO2、H2、O2、N2、CO、H2O、酒精〔C2H5OH)、氨水、蔗糖、淀粉等2.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1)物质可以有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可以理解为大量聚集而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 (无答案)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 (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ed6d870975f46527d3e1e6.png)
现象
结论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3.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结论:
【探究二】实验:取少量等量的品红分别放入 100ml 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其扩散快慢。
现象:
结论:
【学生探究四】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物质
空气
液体
压缩前体积
压缩后体积
结论: 1/3
2019 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 (无答案)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⑵分子总是在不断
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
⑶分子之间有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
注意:温度改变,物质的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环节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探究一】向盛有 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液体变红,说明
.烧杯 C 的作用是
.
5.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
变化
2/3
2019 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学案设计 (无答案) 3/3
(2)60mL 水与 6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 120mL。
3.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C.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 用带刻度的长玻管做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时小于 100mL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f9c64f02020740bf1e9b2f.png)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复习回顾识记】:1、默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2、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都属于分解反应吗?二、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三、精心设疑,演绎目标阅读教材P48-49,勾画课本上的关键字句,填写下列空白,并理解识记: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阅读教材P50,勾画课本上的关键字句,填写下列空白,并理解识记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四、点拨导向,组内交流1.情景体验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2.同步学习(一)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研究成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二)性质探究: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阅读书P49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观察实验,填写表格)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成果二:分子具有特点。
【本特点的典型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分子和原子(1)
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打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什么呢?湿衣服为什么晾在阳光下啊容易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吗?
一、自学课本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的基本特征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
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d、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
e、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CO2、NO2、SO2、P2O5;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__。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二、检验自学
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
2、“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课堂探究1
请按照课本49页探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_____颜色,浓氨水有__________气味, 表明氨分子的运动比较___ _,比酚酞更容易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试液,震荡,观察溶液为_____颜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为_______颜色。
因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课本49页图3-4,设计烧杯B与A作为_______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小组讨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课堂探究2】1+1一定等于2吗?
请学生分别取25mL水与25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
50mL?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__,一种物质的分子穿插到另一种物质分子空隙里去了。
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微观
混合物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
1.判断以下现象主要是由分子的哪条性质解释?(填序号)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1)闻到花香(2)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3)品红扩散(4)100克水的体积比100克水蒸气体积小很多
(5)衣服晒干(6)糖溶于水(7)热胀冷缩(8)氨水挥发
(9)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 (10)干冰升华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因此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
()
(4)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共同保持。
()
3.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苯分子照片图,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A.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用肉眼是看得见的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是静止的,不运动的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
事实解释
A 电解水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的运动
C 温度计中汞柱受热上升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D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
6.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1 分子和原子(2)
一、复习回顾
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二、自学课本
1、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2、原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a 、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 ;
b 、原子在不断的
,
c 、原子间有 ,受热时间隔 ,遇冷时间隔
d 、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种原子性质 ;
e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同时有些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 ,比如 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分子原子有什么联系? 三、指导学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组合
例: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
HgO 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无数个汞原子直接汇聚成汞单质(因为汞单质是由
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无数个氧分子汇聚成氧气。
讨论: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四、课堂小结
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反应物的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为 重新组为汇聚为
直接汇聚为
5、分子和原子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化学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2.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水银
C.二氧化碳
D.氧气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4.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其中
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因此,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氢气、氧气一经混合,其化学性质均已改变
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液氧 D.过氧化氢(H2O2)
7.下图为水分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