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界面化学
无机化学课件 第八章 表面化学

( 注意膜有正、反两面。)
W = △A (1)
表面功即系统表面自由能的增加,即等温等 压下: W = Wf = △A (2) 比较(1),(2)两式: 表面张力 与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在数值
上是相等的。 结论:可以用同一符号 “ ” 来表示比表面吉
布斯函数或表面张力。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的异同点
三、表面现象与表面吉布斯函数
同一质量的物质,分散度(比表面积A0=A/V) 越大,表面吉布斯函数越大,系统总吉布斯函数 越大。
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自发地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1.缩小表面积 2.降低表面张力—吸附现象 3.同时变化—润湿现象
8.3 表面活性物质
一、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
定义:以很低的浓度显著降 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乳化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主要稳定原因: • 降低界面张力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后,煤油与水间的界面张力可 由35-40mN/m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下。油 水分散就容易得多。
•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使用足量且分子结构适宜的乳化剂有助于得到高强 度的界面膜。
• 界面电荷密度大 • 适当的表面粘度
介质黏度大,乳液液滴运动速度减慢,有助于乳状 液的稳定。高分子物质可作增稠剂,还能形成坚固 的界面膜。
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的应用
例:乳化食品和医药用乳剂
牛乳和豆浆是天然O/W型乳状液,其中的脂肪以细滴 分散在水中,乳化剂均是蛋白质,故它们易被人体消 化吸收。
日常生活中的冰激凌、人造奶油以及营养豆奶等大多 是W/O或O/W型乳剂。这些食品中所用的乳化剂多为 甘油-硬脂酸酯、蔗糖酯等。
② 乳化作用
乳化: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 只与其不混溶的液体中。
物理化学(第三版)第8章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F
2l
只适用于液体
三、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物质的本性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讲,物质分子 间相互作用力愈大,表面张力也愈大。
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2.接触相的性质
3.温度
L
液体分子受力情况示意图
表面层的分子恒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
在恒温、恒压、系统的组成不变条件下,可逆地扩展系统表面 积所需的功,与系统表面积的增量dA成正比:
W dA
恒温恒压下,系统的表面功应等于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dG W
dG dA
G A
T
,
p
,n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单位为J·m-2
解:(1) 球体体积 V 4 r3
3
大水滴半径 r 3 3V 6.2 103 m
4
分散后的液滴总数
n
4 r 3
3
4 3
r13
r r1
3
6.2 10 109
3
3
2.4 1020
(2)半径为r的球形液滴:
A 4 r2 4 (6.2103)2 4.8104 m2
AV
A V
4 4
r2 r3
r1 r2
为什么两块玻璃板之间有水时不易拉开? 由于表面张力和附加压力的作用。
二、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不仅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有关, 而且还与液面曲率半径有关。
物理化学
第8章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张坤玲)
多相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密切接触的交界部分称为界面 物质的存在状态: 界面类型气—液界面固—气界面源自气液—液界面液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现象及胶体

(1)过饱和蒸气 P473
压力超过通常液体的饱和 p 蒸气压的蒸气为过饱和蒸气. 过饱和蒸气的压力尚未达 到该液体微小液滴的饱和蒸 P’ p0 气压(见图示). 减轻过饱和程度的方法 是引入凝结中心, 使液滴核 心易于生成(如人工降雨).
O
液相区
B A
气相区
T0
T
• 过饱和蒸气的产生
(2)过热液体 温度高于沸点的液体为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是因为液体内微小气泡难以生成 而不能在正常沸点沸腾所造成的(见图示).
/(10-3
N· - 1) m 2900 2150 1880 485 227 110 1200 450 0.308 18.6
润湿与铺展
8.2 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P332
物质相变时, 由于最初生成的新相体积 极小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表面吉布斯函 数, 因而新相难以形成而引起各种过饱和 现象, 此时系统处于亚稳状态.
• 单分子层吸附: 固体表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气体分子只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 •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表面上各个晶格位臵的吸附能力相同; •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吸附或脱附的难易与 邻近有无吸附分子无关;
• 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达吸附平衡时, 吸附和脱附过程同
Tf Tf
T
• 过冷液体的产生
在过冷液体中投入小晶体作为新相 的种子, 能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4)过饱和溶液
浓度超过饱和浓度的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产生的原因是微小晶粒具有 比普通晶体更大的溶解度.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 气压大于普通晶体, 而 蒸气压与溶解度有密切 的关系.
p
c3 c2 c1
B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现象

见右图,液体内部分子受到的 力彼此抵销,但表面分子受到指 向液体内部的力,所以表面分子 有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使 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表面吸附、 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等。
二、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二、毛细管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如果液体润湿管壁,则液 面成凹液面,液体将在管内升高;如果液体不润湿 管壁,液面成凸液面,液体将在管内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h
h
二、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可 用下式求算:
2 gh p r
2 cos h gR
θ称为接触角。
2、在凸面上 显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球心, 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表面分子。 ΔP = Pin - Pex >0 3、在凹面上 表面张力的合力仍然指向球心, 但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表面分 子。 ΔP = Pin - Pex <0 ΔP ΔP
一、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
1805年Young-Laplace导出了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 之间的关系式:杨-拉普拉斯公式
pex
h
2 2 1.250 7 5 10 (pa) 8 r 5 10
d
压力如此之大,气泡难以存在,但炉壁为多孔砖, 已有半径较大气泡存在,实际附加压力并不很大。
二、毛细管现象
润湿和不润湿: 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称该液体对该固体 能够润湿(后面还要讲到)。
润湿
不润湿
一、微小液滴的蒸汽压与人工降雨 二、纯液体的凝固点和过冷现象 三、微小晶粒的溶解度与过饱和溶液 四、过热液体与爆沸现象 五、亚稳状态与金属热处理
第八章 表面、相界和晶界

d0 d0
图5.1.5 重构表面示意图
26
4)结构重排与双电层
表面力的作用: 液体: 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 固体: 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因为固体不
能流动), 只能借助于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 畸变来降低表面能,其结果使固体表面层与内部结构存 在差异。
威尔(Weyl)等人基于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晶体 表面结构,认为晶体质点间的相互作用,键强是影响表 面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模型,如 图5.1.6、5.1.7所示。
这种理想表面作为半无限的晶体,体内的原子的位置及 其结构的周期性,与原来无限的晶体完全一样。 (图5.1.1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
20
图5.1.1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21
2. 动态表面原子状态
(1)定义: 动态表面原子状态:是指在0K以上时,表面原子由于 热运动而构成多种缺陷存在的非光滑表面。
第八章 表面、相界与界面
第一节 总述
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相界、晶界:
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或与本身蒸气接触的界面。 2)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相界面有三类,
如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S);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 界面(s/V);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s/L)。 3)晶界:相同材料相同结构的两个晶粒之间的边界。 界面:两个独立体系的相交处,包括表面、相界和晶界。 本章主要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对有关固体界面及其一些问 题作简要介绍。
多数情况下吸附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在固体吸附剂 和吸附物之间共有电子,并且经常是不对称的。
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
②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lls)力
界面化学

有表面功的过程:
dGT , p 自发 dAs 0 平衡
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所以液 滴、气泡总是呈球状。
6.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为什么雨滴总是球形?(如下图)
பைடு நூலகம்.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6.1.2 表面张力 1. 表面张力 现象一
现象二
(a)
(b)
6.1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1)若
d 0 , c , , dc
0
正吸附 负吸附
d 0 , c , , (2)若 dc
0
6.3 界面吸附现象(液-气界面)
3.分子在两相界面的定向排列 经验公式:
kc 1 kc
∞------饱和吸附量
(1)当浓度很小时,kc<<1
kc Kc
2 PS ' R
6.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汽压 小结
(1)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与表面张力成正比。
(2)凸液面:R’ >0,Ps >0,Ps 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水平液面:R’→∞,其Ps→0,即无附加压力。
凹液面:R’ <0,Ps < 0,Ps 方向指向液体外部。
4 (3)肥皂泡内外的压力差为 p s R
375 357 45.0 8.1 33.6 40.6 35.0 1.8
6.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2. 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异同点 符号相同: 或 相同点 比表 面能和 表面张力 不同点 数值相同 量纲相同:J· m-2 =
N· m-1
概念不同 物理意义不同
6.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吸附等温线
(2)当浓度足够大时,kc>>1
(完整版)8第八章晶体界面的行为与物理化学诸现象

对所有的{111}面,φ角是
相同的,为54.7°。
对[101]、[101]、[011] 和[011]方向, 角也是相 同的,为45°。
锥体底面上的两个<110> 方向和[001]垂直。
因此,锥体上有4×2个滑 移系具有相同的施密特因 子,当达到临界切应力时 可同时开动。
图 fcc晶体中复滑移
25
26
4. 滑移时的晶体转动
图 滑移时的晶体转动 制示意图
28
5.多滑移
由于很多晶系具有多组滑移系,决定滑移系能否开动的前提条 件是其分切应力能否达到其临界值,当某组滑移系开动后,由于 不断发生晶面的转动,结果可能使得另一组滑移系的分切应力逐 渐增加,并最终达到其临界值,进而使得滑移过程能够沿两个以 上滑移系同时或交替进行,这种滑移过程就称为称多滑移。
晶粒长大并不是小晶粒的相互黏结,而是晶界移动的结果。
在晶界两边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是使界面向曲率中心移动的 驱动力。
晶界移动的速率是与晶界曲率以及系统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和 曲率半径越小,晶界向其曲率中心移动的速率也越快, 气孔在晶 界上是随晶界移动还是阻止晶界移动,这与晶界曲率有关,也与气 孔直径、数量、气孔作为空位源向晶界扩散的速率、气孔内气体压 力大小、包围气孔的晶粒数等因素有关。
约束晶粒生长的另一个因素是有少量液相出现在晶界上。少量液 相使晶界上形成两个新的固-液界面,从而界面移动的推动力降低 和扩散距离增加。因此少量液相可以起到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
3
根据由许多颗粒组成的多晶体界面移动情况得到以下几条规则: 1.晶界上有界面能的作用,因此晶粒形成一个在几何学上与肥
皂泡相似的三维阵列。 2.晶粒边界如果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表面张力,晶粒呈正六边 形。 3.在晶界上的第二类夹杂物(杂质或气泡),如果它们在烧结温度 下不与主晶相形成液相,则将阻碍晶界移动。 在烧结体内晶界移动有以下七种方式: 气孔靠晶格扩散移动; 气 孔靠表面扩散移动; 气孔靠气相传递; 气孔靠晶格扩散聚合; 气 孔靠晶界扩散聚合; 单相晶界本征迁移; 存在杂质牵制晶界移动。
界面化学ppt课件

序言
1. 界面、界面现象
界面 ─ 物体表面与非本物体的另一个相的表面相接触的交界面 表面 ─ 物体对真空或与本体蒸气相接触的面
界面现象 ─ 处于界面上的物质由于具有与本体相内部不同的结
等温、等压条件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可逆地浸入液体中所作的最大功称为浸湿功,它 是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
终态
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取代了单位面积的气固界面并产生了单位面积的气液 界面,这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称为铺展系数,用S表示。
2. 接触角与润湿作用
平衡时 γs-g=γs-l+γl-g cosθ
构和性质而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 ?
2.
研究界面现象
X=X体
(表面积小)
X=X体+X表
(表面积大)
3. 分散程度的表示方法
形状规则微粒:
直径;
多孔物质:
比表面
A0∕m-1=
A s
VA
A0∕m2 ·kg-1 =
s
m
1kg SiO2
A=0.26 m2
E表=0.27J
A=2.6×106 m2
E表=2.7 ×106 J
cosθ=
sg sl lg
Young方程
① 180 ≥θ≥90时 -1≤cosθ≤0, γs-g<γs-l
液体难润湿固体表面,当θ=180时,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表面
② 0 ≤ θ<90时, 0<cosθ≤1 γs-g>γs-l 液体能润湿固体表面,当θ=0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 ③ 当 γl-g<(γs-g-γs-l)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
物理化学 第八章 界面张力复习

pr =3.10×103 Pa< 3.15×103 Pa(实际),
所以夜间水蒸气能在土壤毛细管中凝结。
例5 一个带有毛细管颈的漏斗,其底部装有半透膜, 内盛浓度为1×10-3mol L-1的稀硬酯酸钠水溶液。若溶 液的表面张力 = *-bc, 其中 * = 0.07288 Nm-1,b= 19.62 (N m-1 mol L-1), 298.2 K 时将此漏斗缓慢地插 入盛水的烧杯中,测得毛细管颈内液柱超出水面 30.71cm 时达成平衡, 1) 求毛细管的半径; 2) 若将此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多少?
• 6.喷洒农药时,为什么要在农药中加表面 活性剂? • 答:植物有自身保护功能,在叶子表面有 蜡质物,不被雨水润湿,可以防止茎叶折 断。如果农药是普通水溶液,接触角大于 90°,喷在植物上不能润湿叶子,成水滴 淌下,达不到杀虫效果;加了表面活性剂 以后,使农药表面张力下降,接触角小于 90°,能润湿叶子,提高杀虫效果。现在, 有的农药在制备时就加了表面活性剂,制 成乳剂等。
解: Wr’ = A = (A2 – A1) A2 = n 4r2 而 1kg = n × ( 4/3r3 ) n = 2.4 1023个
Wr’ =310-3 /r =218 kJ
而 218 kJ 的能量相当于1 kg水升温 50℃ 所需的能 .对于1 kg水(0.0485m2),表面能约为 3.510-3J。
2 0.07288 2σ cosθ 2σ 0.074 m h -4 ρ gr' 1000 9.8 2.008 10 ρ gr'
液面上升7.4 cm
例6 0℃时,CO在2.964g木炭上吸附的平衡压力p与 吸附气体标准状况体积V有下列数据 p/104Pa 0.97 V/cm3 7.5 2.40 16.5 4.12 25.1 7.20 38.1 11.76 52.3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张力复习

• 7.用同一支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水、NaCl 稀溶液和乙醇溶液,滴数是否相同? • 答:不相同。因为在密度相差不大的情况 下,液滴的大小与表面张力有关。一般表 面张力越大,在管端能悬挂的液滴体积也 越大。所以,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表 面张力最大的NaCl稀溶液液滴最大,滴数 最少。水居中,乙醇溶液液滴最小,滴数 最多。若液体密度相差大,还要考虑密度 的影响。
1/Vm =8.78 ×10-3 cm-3, 1/(bVm) =1.24×103 Pa ·cm-3 故Vm =114 cm3, b= 7.08×10-6 Pa-1
p
(2) 求CO压力为5.33×104 Pa时,1g木炭吸附的 CO标准状况体积。 从图上查出, 当pCO = 5.33×104 Pa时,p/V=1707Pa ·cm-3 2.964g木炭吸附的CO标准状况体积为: V= 5.33×104 /1707=31.22cm3 1g木炭吸附的CO标准状况体积为: V/m=31.22/2.964=10.5cm3
(G)T , p dA
S dA T A, p
U H G TS
三、Young-Laplace 公式 : p=2/r
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球心
四、Kelvin eq.
注意: 凹(液中气泡):r取负值,pr < p 凸(小液滴): r取正值,pr > p
解: (1)将题目给定关系式对浓度c求导,得 σ AB c 1 Bc c σ ABc 代入吉布斯吸附公式,得 RT c RT (1 Bc) (2) 将A=0.0131Nm-1, B=19.62dm3mol-1, T=292K, c= 0.20mol dm-3代入上式,计算得: =4.30×10-6 mol ·m-2
界面化学

界面化学1前言界面就是任何两个互不相溶物体(两个相)的接触区域。
物质界面上的性质往往与物质内部的性质不同,特别是在分散体系界面很大的情况下,这种界面性质或现象,就表现得愈为突出。
改变界面结构,不一定涉及到物质内部的性质,也往往能使物质产生截然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因此,研究界面已成为当前科学发展和生产需要的重要课题。
界面化学就是处于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在早期胶体化学的基础上,由物理化学派生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相界面或多相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通过改造界面性质解决各方面有关的实际技术问题。
所以,界面化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2界面化学2.1界面化学的内容界面化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气—固、气—液、液—液、液—固等各相之间的界面性质,如界面能、界面结构和界面电性质等;多分散系统的稳定理论、动力学、光散射现象;吸附理论、湿润、起泡、乳化以及表面活性剂等问题。
这些内容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渗透到各个兄弟学科,如各种化学工业、建筑科学、选矿、环境保护、石油工业、微电子学、医药工业、日用化工、冶铸、航天、原子能、农业科学、海洋科学等等。
近年来各种界面化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报导剧增,已由各类化学文献总数的第二十多位上升到第三、四位,可见其发展之迅速。
近年来,界面化学的主要发展集中在:由表面能理论研究发展起来的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的稳定理论,吸附理论及它们的应用。
这些研究成就已在各学科及工农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技术改造和革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2.2表界面化学在无机材料中的应用表界面化学可概括许多表面或界面现象,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本文首先研究表界面在单一无机材料中的应用[2]。
(1)金属材料的腐蚀:将Cr镀在不锈钢表面,由于Cr对空气或氧以及酸类有很大的惰性,可使钢材防腐蚀。
(2)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人们熟悉的如肥皂、洗表界面化学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涤剂、清洁剂等,都是表面有活性的物质。
大学物理化学--第八章

返回
2020/8/23
1、弯曲液面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以p内表示,凸面一侧压力 以p外表示,弯曲液面内外压力差△p称为附加压力。
p p内 p外 pl pg 0 p p内 p外 pg pl 0
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弯曲液面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本 原因,附加压力是表面张力存在的必然结果。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8.1 界面张力
1.液体表面张力、比表面功、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2.界面热力学方程 3.界面张力影响因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表面张力,比表面功与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液体表面分子受力情况分析: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 彼此抵消,合力为零。故内部分子 可无规则运动而不消耗功。 液体表面:分子恒受指向液体 内部的拉力,处于不对称力场。故 表面分子趋向液体内部移动,宏观 表现为液体表面力图缩小到最小。
Va V m
(m 3 kg 1 )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0 C ,101.325kP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2、等温吸附
吸附量 f (T , p,吸附剂,吸附质) 吸附剂、吸附质定:V a f (T , p)
吸附等温线:()T:V a f ( p) V a — p线
第八章 界面现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基本概念
1.界面和界面现象 2.表面和比表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界面和界面现象
界面(Interface)
第8章 界面现象

3、比表面
对于一定量的物质而言,分 散程度越高,其表面积就越大, 表面效应就越突出。 • 常用物质的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来表示物 质的分散度(dispersion degree): A ① 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表面积:a S S(m 2 kg 1 ) m ② 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表面积:a AS(m 1 ) V V
•实例分析:沸石止沸
3、亚稳状态及新相的生成
③ 过冷液体
•定义: 按照相平衡条件应该凝固而未凝固的液体。
•产生原因:
ps
O' O 微小晶体 T0
gl
普通晶体
T
•实例分析:
Tr
纯净的水有时冷却到-40℃仍不结冰。若加入 小晶体做新相种子,则过冷液体可迅速凝固。
3、亚稳状态及新相的生成
④ 过饱和溶液 按相平衡条件应该析出晶体而未析晶的溶液。 •定义: •产生原因:
Wr dGT , P dAs
G A s
T , P
即为恒温恒压下使液体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增加 的吉布斯函数,称为表面吉布斯函数 ,单位J.m-2。
1、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
F / 2l
相同点
Wr / dAs
G A s T , P
2 l
g —l
o
s —l
l
s
1、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
讨论
表面张力的方向如何判断?
你能解释下面的实验现象吗?
(a)
(b)
1、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数
从能量角度分析
若将体相中分子移到表面以扩大液 体表面积,则必须由环境对系统做功:
物理化学第八章1

2.界面 的类型
气—液 气—固 液—液 固—液 固—固
表面
严格讲表面应是液体和固体与其 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但习惯上 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界面称为 液体或固体的表面。
界面现象的本质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所处的环境不同 体相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 是对称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销;
G ( )T , p , nB A
2 .物理意义
(1) 从能量的角度
G ( )T , p , nB A
保持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 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Gibbs自由能 的增量。σ称为“比表面Gibbs自由 能” ,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也可用γ表示,单位为J· m-2。
2
表面张力的实验观察2
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 一线圈,一起浸入肥皂液中, 然后取出,上面形成一液膜。 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 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线圈成任意形状可在液 膜上移动。 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 线圈内侧张力消失,外侧表 面张力立即将线圈绷成一个 圆形。
表面张力的实验观察3
σVm2/3 =k(Tc-T)
(4) 压力的影响 表面张力一般随压力的增加而下降。 因为压力增加,气相密度增加,表 面分子受力不均匀性略有好转。另 外,若是气相中有别的物质,则压 力增加,促使表面吸附增加,气体 溶解度增加,也使表面张力下降。
§ 8.1
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一.表面功 二.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1.定义 2.物理意义 (1). 从能量的角度(表面自由能) (2). 从力的角度(表面张力) 3.影响因素(物质的本性、温度、共存相 和压力、分散度以及运动情况)
昆虫利用表面张力 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界面化学第8章

直线型 复合吸附等温线
1)U型复合吸附等温线 这类复合吸附等温线反映了体相溶液中某一组分 在整个浓度范围都是优先吸附,则另一组分表现 为完全的负吸附。
1)U型复合吸附等温线
X1苯
X1氯仿
水软铝石自苯-环己烷中 吸附苯
木炭自氯仿-四氯化碳中吸 附氯仿
苯表现为完全正吸附
氯仿表现为完全负吸附
2)S型复合吸附等温线
lg(x/m)
c/co a.单分子层吸附等温线,可用 Langmuir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lgc b.指数型吸附等温线,可用 Freundlich吸附方程来描述
x/m c.多分子层吸附等温线是S型, 可用BET公式来描述 c/c0
四、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影响因素 ① 温度——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是放热过程, 一般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但还要考虑溶解 度与温度的关系。 ② 溶解度——溶解度越小的溶质越易被吸附。 但要考虑溶剂对吸附剂的亲和力。 ③ 吸附剂、溶质和溶剂三者的性质——极性的 吸附剂易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的溶质; 非极性的吸附剂易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 性的溶质。
m kc 1 kc
6.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应用
Ω 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Ω 对金属表面腐蚀的抑制作用 Ω 抗静电作用
Ω 吸附增溶作用
界面化学
柳建设 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8章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简称固液吸附。 最早的应用实例是用活性炭脱色制取白 糖。 另外在纺织品染色、涂料工业、环境工 程中污水处理等都有重要应用,也是色 谱分离分析技术的基础。
非电解质溶液的吸附 电解质溶液的吸附
一、吸附量 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吸附量
第八章+界面化学

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与
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 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
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σ 表示,
单位是N· -1。 m
表面张力 σ的方向是和液面相切的,并和两部分的 分界线垂直,也可以这样理解,是促使其表面积缩小的
方向。
如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平面上;如果
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呢?
• 我们前面知道, 对于浸润液体,它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 形的,也就是说附加压力向上(指向曲率中心),相当于 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向上的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 上的附加压力跟上升液柱产生的静压力相等时,管内的液 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 同样的道理,对于不浸润液体, 它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凸形的,也就是说附加压力向下 (指向曲率中心),相当于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向下的压
12
液体内部分子对它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液面上蒸气分子对于它的 吸引力。使表面层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 因而液体表面的分子总是趋向移往液体内部,力图缩小表面积。
如图: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 一起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出,上面形 成一液膜。 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面张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线圈成任 意形状可在液膜上移动,见(a)图。 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内
5.固-固界面
界面并不是两相接触的几何面, 它有一定的厚度,一般约几个分子厚, 故有时又将界面称为“界面相”。 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与相邻两侧的 体相都不相同。
界面相示意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并没有提到界面和考虑界面的
因素,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界面的质量和性质与体相 相比可忽略不计。但当物质被高度分散时,界面的作用会
第八章 界面化学

第八章 界面现象
学习要求:
理解界面张力的定义、物理意义; 掌握Laplace方程和Kelvin方程及其应用; 固体表面的吸附重点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等 温式; 掌握接触角与润湿作用; 掌握界面吸附、表面过剩及其应用。
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contact angle),通常用q 表示。
若接触角大于 90°,说明液体不 能润湿固体,如汞 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 90°,液体能润湿 固体,如水在洁净 的玻璃表面。
杨氏(YoungT)方程
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测量,也可以用 公式计算:
cosq g s-g g l-s g l-g
p p内 p外
对球面: p 2g
r
附加压力总是指向球面的球心。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开尔文公式
pl
pl0
ps
2g
r
RT
ln(
pr p
)g
2g
Vm (l) r
2g M r
这就是Kelvin公式,式中ρ为密度,M 为摩尔质量。
§10.3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表面层 分子受力是不对称的,而且不同于液体表面分子即 固体表面分子几乎是不可以移动的。
2.等温吸附
吸附量的大小,一般用单位质量吸附剂所 吸附气体的物理的量来表示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V a V / m 单位:m3 g-1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
物理化学-界面化学1

• γ=γ0(1-T/Tc)n 10.1.13
第一节:界面张力
• 一些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4)压力的影响。
a.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的程度 ↓
P↑
b.气体分子可被表面吸附,改变, ↓
↓
c.气体分子溶于液相
h
2 r g
28
当接触角0 < < 90o
r r1
cos
h
2 cos r g
90o , h 0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 90o , h 0 液体在毛细管中下降
29
第二节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 例10.2.1 用最大泡压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装置如 图10.2.4所示,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其深度为h。 由上端通入气体,在毛细管下端呈小气泡放出,小气泡 内的最大压力可由U形管压力计测出(也可用电子压力 计 测 出 ) 。 已 知 300K 时 , 某 液 体 的 密 度 为 ρ=1.6×103Kg·m-3 , 毛 细 管 的 半 径 r=1mm 毛 细 管 插 入的深度h=0.01m,小气泡的最大表压(气泡内气体 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P最大=207Pa,该液体在300K 时的表面张力为多少?
因cos = r1/ r ,球缺底面面积为r12 ,
故弯曲液面对于单位水平面上的附加压力 p
2r1 r1 /r r12
整理后得:
p
2
r
——Laplace方程
26
p
2
r
——Laplace方程
分析:① 该形式的Laplace公式只适用于球形液面。
②曲面内(凹)的压力大于曲面外(凸)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表面吸附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时,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以范 德华引力相互作用;而化学吸附时,吸附 剂与吸附质分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化学键 相结合。
物理吸附
1.吸附力是范德华引力,一般比较弱。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杨氏(YoungT)方程
2.润湿现象
润湿是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润湿的分类 :沾湿;浸湿;铺展。
习惯上人们更常用接触角来判断液体对固 体的润湿:
把θ<90°的情形称为润湿; θ>90°时称为不润湿; θ=0°或不存在时称为完全润湿。
典型题:
1..若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
则相应的接触角θ( >)90°。(选填 >,= 或 <)
V a f (T , p)
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
(1)T=常数,Va = f (p),得吸附等温线。 (2)p=常数,Va = f (T),得吸附等压线。
4.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要点: (1)单分子层吸附; (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3)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之 间无作用力; (4)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contact angle),通常用q 表示。
若接触角大于 90°,说明液体不 能润湿固体,如汞 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 90°,液体能润湿 固体,如水在洁净 的玻璃表面。
杨氏(YoungT)方程
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测量,也可以用 公式计算:
cosq g s-g g l-s g l-g
式中γ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p及组
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 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表面自由能:
g
(
G As
)T
,
p
保持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加单位表
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增加值称为表面Gibbs自
由能,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用符号 g
表示,单位为J·m-2。
表面张力、单位面积的表面功、单位面积的表面吉
(3)压力及其他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一般是使表面 张力下降。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拉普拉斯方程
把弯曲液面内外的压力差称为附加压力。
p p内 p外
对球面: p 2g
r
附加压力总是指向球面的球心。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开尔文公式
pl
pl0
ps
2g
r
RT
ln(
pr p
)g
2g
Vm (l) r
2.等温吸附
吸附量的大小,一般用单位质量吸附剂所 吸附气体的物理的量来表示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V a V / m 单位:m3 g-1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
na n / m 单位:mol g-1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 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
2.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γ=58.85mN·m-1,
则100℃水中半径为0.2μm的小气泡的附加压力Δp=( )。
3.溶液表面层对溶质B发生吸附,
固体表面会自发地将气体富集到其表面,使气 体在固体表面的浓度(或密度)不同于气相中的浓 度(或密度)。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 现象称为吸附(adsorbance)。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 质称为吸附剂(adsorbent),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 质(adsorbate)。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2g M r
这就是Kelvin公式,式中ρ为密度,M 为摩尔质量。
§10.3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表面层 分子受力是不对称的,而且不同于液体表面分子即 固体表面分子几乎是不可以移动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 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但固体可以从表面的外部空间吸引气体分子到 表面,以减小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的程度,降低表 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张力,
用g 表示,单位是N·m-1。
gF
2l
l是滑动边的长度,因膜有两个面,所以边界总长度
为2l,g 就是作用于单位边界上的表面张力。
表面功:
在温度、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为使液体增加
单位表面时环境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可逆功,称为 表面功。用公式表示为:
δW ' g dAs
布斯函数的数值和量纲是等同的。
界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
(1)界面张力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不同的物质,分子之 间的作用力不同,对界面上的分子影响不同。
(2)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的界面张力 因温度不同而异,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体积膨胀,分 子间的距离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所以界 面张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 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 排等。
化学吸附
1.吸附力是化学键力,一般较强。 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 40kJ/mol 以上。 3.吸附有选择性。 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 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 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 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讨论:q bp
1 bp
这公式称为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式中b称为吸附系数, 它的大小代表了固体表面吸附气体能力的强弱程度。
1.当p很小,或吸附很弱时,bp<<1,q = bp,q
与 p成线性关系。
2.当p很大,或吸附很强时,bp>>1,q =1,q
与 p无关,吸附已铺满单分子层。
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液-固界面张力
第八章 界面现象
学习要求:
理解界面张力的定义、物理意义; 掌握Laplace方程和Kelvin方程及其应用; 固体表面的吸附重点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等 温式; 掌握接触角与润湿作用; 掌握界面吸附、表面过剩及其应用。
表面张力: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 张力,它可看成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 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