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赛课教学设计_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
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
【重点、难点】一、重点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了几篇课文,了解了几种动物,有活泼可爱的猫,视死如归的斑羚,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等,它们都令我们喜爱或敬佩。
但自然界也有令我们讨厌憎恶的动物,比如说狼,一说起它,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
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作者简介学生简介,教师适当补充。
(PPT)三、诵读(检查预习)1、请一位学生背诵。
2、请学生读下列字音(PPT)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3、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PPT)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全体学生诵读一遍。
四、疏通文意1、请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词句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优质课导学案_1

《狼》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
教师既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更要遵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字词句的解决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2.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一组狼的图片。
2.请你说出与“狼”字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3、介绍作家作品。
二、说描叙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老师或已掌握的学生帮助解决。
3、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三、说评析文,把握形象:(一)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估计学生在找体现狼“黠”的性情时,会出现一些偏差,如“缀行甚远”“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狼》教案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狼的生态作用和人类与狼关系这部分内容理解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与实际案例的结合,用生动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的问题?”(如城市中出现的野生动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的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举例:
-在探讨狼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狼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作用等;
-针对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象,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其思辨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沟通和协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5.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狼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适时引入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后,我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表示满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提出了课程难度较大、部分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生文学素养,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狼》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理解并感悟作者对狼形象的多维度刻画,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狼》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20课,它是一篇文言文。
二、设计思路本设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和分组展示自学成果,使学生能读好课文并借助注释翻译全文,积累重点词语,理解作者蒲松龄的写作意图。
本文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
全文仅二百余字,有叙有议。
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全文有五个层次。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高潮部分是重点,写两只狼相互配合,企图用假相来欺骗屠户达到“攻其后”的目的。
屠户没有上当,利用第一只狼的假寐的时机,杀死了第一只狼。
又“转视积薪后”,发现第二只狼正打洞,又杀了第二只狼。
这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让故事在两只狼全被击毙的高潮中结束。
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
本文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第14篇文言文,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所以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当堂检测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顺畅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学会翻译,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小组分工合作自学和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懂得保护狼,保护其他动物。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
五、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能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1、了解作者作品,完成填空题。
《狼》选自,作者蒲松龄,字,又字,别号,世称,《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的意思,“异”指。
2、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注意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及文中的多音字,可注上拼音。
缀行甚远(zhuì)少时(shaǒ)意将隧入(suì)(2)、指导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3、翻译课文:(1)注意以下重点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狼》一文,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2.语言表达:学习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交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狼的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语表达的流畅性: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可能因为词汇量不足或语法掌握不牢,导致表达不清晰、不连贯。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词汇学习:在课文中找到描述狼的词汇,并解释它们的具体含义,如“狡猾”表示狼具有机智和诡计多端的特点。
-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讲解“一种”作为定语从句的作用,以及“狡猾的”作为宾语从句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狼》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动物相关的情况。但在时间把握上,我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确保导入环节紧凑而不拖沓,为后续的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判断他人真正意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出发,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及故事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课文《狼》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狼与东郭先生的故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
-举例:狼的聪明、狡猾、贪婪等性格特点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2)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举例:黠、假、猜等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狼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形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狼的聪明和狡猾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3)分析狼的形象,提炼故事寓意:通过分析狼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并运用相关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从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与狼有关的文章、成语、故事等,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等)。
熟悉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和问题。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
搜集与狼有关的成语、故事等,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流程一、作者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里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柘。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申影申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词汇。
2、品味简洁、生动却刻画细腻的语言。
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狼蒲松龄)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出身于书香门第,勤学、聪敏,从小热衷于功名。
但一生考场不利,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做了贡生。
后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20.《狼》(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懂得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作者,补充学生预习中的不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工诗文,善作俚曲。
尤其以集毕生精力写成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成就最高。
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
(2)作品介绍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聊斋志异》,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0课 狼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狼》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屠户最终胜利原因。
3.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故事寓意。
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志怪小说《狼》(板书:狼)。
《狼》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中,塑造了哪两个形象?嗯,屠户,狼讲的是屠户与狼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最终屠户战胜了狼。
然而屠户与狼的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个回合。
请大家回忆一下:他们的斗争可以分为几个回合?请你。
对,四个回合。
第一回合在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在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在第三、四自然段。
活动一:孰强孰弱那么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每个回合中,屠户与狼孰强孰弱呢?下面就请4个大组依次选择其中一个回合结合具体词句进行探究分析。
给大家5分钟时间,开始一一【第一回合】狼强屠户弱。
(1)数量对比:一屠与两狼。
“一屠晚归”。
屠户晚上回去,夜间行走在荒林之中,说明此时几乎不可能有同伴的帮助,处于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孤立无助的处境之中。
而狼呢,结伴而行,团队协作能力还非常强。
屠户在数量上就处于劣势地位。
(2)力量对比:屠户,经过一天的辛苦劳动,拖着沉重的步伐,懒懒散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形影相吊,很可能又困又饿。
而狼呢,刚刚离了窝,结伴外出觅食,正是精力充沛、欲望饱满的时候。
而且“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他的担子里没有什么肉了,只有一些剩下的骨头,狼吃完了骨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吃掉屠户。
(3)心理对比:故事设置的时间背景是晚上,我们人类对于夜晚,对于狼,有着天然的恐惧感。
在古代,社会形态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先民敬畏天地、鬼神、猛兽,一切怪力乱神,都足以使其敬而远之。
有个成语:日暮途穷就很好地表达出我们人类的恐惧感。
更何况屠户在晚上遇见的还是狼,狼的眼睛在夜晚会发出绿光,令人瘆得慌,而此时两只狼,四只眼睛,散发出四道绿光,而且屠户此时还是形单影只独自面对这四道绿光,更使人不寒而栗。
然而作者还不仅于此,他还通过两狼的动作:“缀行甚远”将屠户的恐惧烘托到了极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短文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能够阅读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辅助学生撰写自己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师课件、寓言故事《狼》的彩页。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黑板、彩页。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1.在黑板上出示寓言故事《狼》的彩页,引起学生的关注。
2.通过提问学生对狼的认知,了解学生对狼的基本了解。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lves?(学生将其知识点答在黑板上)T: Very good! Do you think wolves are good or bad animals? Why?(T诱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狼的讨论,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外表与内心的区别)Step 2 预习导航(5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翻阅课文《狼》,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T: Now let’s turn to page 20 and preview the text. Please read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Then predict what the story will be about. (学生对标题和图片进行预测)T: Good. What do you expec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 Take a guess.(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2.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
T: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be about?(学生加深对寓言故事的认识)Step 3 阅读理解(30分钟)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发现关键词和重要细节。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狼【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语言建构与运用)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
(难点)【教学安排】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有一位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吸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覆辙了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字音字形缀(zhuì)大窘(jiǒng)目似瞑(míng)苫蔽(shànbì)眈眈(dān)隧(suì)尻尾(kāo)黠(xiá)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2.一词多义(1)意①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企图(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3)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②狼不敢前向前(4)之①又数刀毙之代词“它"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5)以①投以骨介词,把②以刀劈狼首介词,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3.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4.重点实词与虚词(1)止有剩骨仅,只(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追随、追赶(4)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5)顾野有麦场看,视(6)苫蔽成丘覆盖、遮盖(7)弛担持刀解除,卸下(8)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9)一狼径去径直(10)目似瞑,意暇甚瞑,闭上眼睛;暇,从容、悠闲(11)止露尻尾屁股(12)狼亦黠矣狡猾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人教版(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0课狼教案 (1)

《狼》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蒲松龄的主要成就。
3、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思考人们对狼的态度。
课中探究:一、导入新课:看完这几幅图片,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残忍凶暴狡诈等)师: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写过《狼三则》,在文中就把狼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致,下面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看看文中的人和狼有哪些较量?(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本篇文章节选自《聊斋志异》,它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艺术成就很高。
)二、听读思考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学好它吗?(学生思考)我们先从古人那里看看有什么启示,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读”。
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要读,就要读的“响亮”(教师板书)要求是:“字正腔圆”,(教师板书)吐字清楚,速度放慢,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
课前已经让大家认读了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注意缀、窘、薪、苫、眈、瞑、暇、隧、寐、黠、尻的读音)师:接下来请大家来齐读一遍文章,注意刚才强调的字音)三、自主学习师:同学们声音洪亮,能够达到我们第一步的要求了。
“字正腔圆”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初步要求,要读的再好一些呢?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义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译读。
通(其)义,解(其)惑(教师板书),首先请大家快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释来翻译文章,同时用笔勾画出不懂得字词和句子。
(开始独立自读翻译文章……)师:下面我们分四人一组,在小组中讨论刚才大家在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组重点解决一二段的疑点,二组第三段,三组第四段,五组第五段。
)(讨论,教师巡回察看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师:现在大家可以把讨论后仍有疑问的字词句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文中“顾、犬坐、洞、隧、意、弛”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2.顺畅诵读。
过程与方法: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1. 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2. 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四个句子的读法。
5.译文指导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
《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
①读出轻重。
②读出快慢。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赛课教学设计_1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领悟文章的寓意。
3.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学习记录、归纳本课重要知识点。
过程、方法
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3检查预习情况:
(1)猜一猜我是谁?
(2)猜一猜我的家住那儿?
(3)这句话的解释是什么?
学生一起答“狼”1.学生一起领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并做记录。
3.学生利用字卡,检查预习的情况。(内容:字到句到句子的翻译)
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展示能力。
探
索
新
知
a屠夫对狼的心态,迁就退让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1学生交流讨论夫的心理活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心理变化的三个词。
2.学生小组活动并推荐一位同学荐讲。
3.从课文中找出屠夫勇斗二狼的句子。并讨论屠夫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导入:.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对,狼字,看到狼字,让老师想起了,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作业布置
1完成导学案的巩固训练。
2.归结本课中的一词多议
2)“缀行甚远”描写的是谁?表现了什么?
(二)惧狼:
请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读到这,你对狼产生了什么样的看法?
3)、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四、能力的提升
小组合作,每个成员都动手操作,发挥各小组独特的风彩。
通过质疑问难,说描课文,既可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如此说评析文,可通过品析课文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活动既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屠夫这一人物形象,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领悟文章的寓意。
3.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学习记录、归纳本课重要知识点。
过程、方法
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1.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领悟文章的寓意。
(3)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学习记录、归纳本课重要知识点。
2.同学们,还记得浦松龄吗?介绍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他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同志称赞这部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屠夫对狼的心态,迁就退让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1学生交流讨论夫的心理活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心理变化的三个词。
2.学生小组活动并推荐一位同学荐讲。
3.从课文中找出屠夫勇斗二狼的句子。并讨论屠夫的品质。
屠夫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感悟主旨
1.说话训练,体味屠夫的智和勇。
四、知识盘点
用学生准备的图形,根据图形大小,形状,把自己归结的知识粘贴上去,并用美得语言描述出来
五、狼的词语归结
六、教师总结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
2.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
二、把握形象
1点明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缀行甚远、仍从──→贪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
黠、贪、凶
(三)御狼、杀狼
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御狼、杀狼
段落,提出疑问。
2.归结狼、屠夫身上的品质。
.3.小练笔
选择你倾述的对象,说说悄悄话。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1.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课文最后一段话,思考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并以“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30《狼》教学设计
设
想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教师既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更要遵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字词句的解决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3检查预习情况:
(1)猜一猜我是谁?
(2)猜一猜我的家住那儿?
(3)这句话的解释是什么?
学生一起答“狼”1.学生一起领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并做记录。
3.学生利用字卡,检查预习的情况。(内容:字到句到句子的翻译)
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展示能力。
探
索
新
知
设计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设计此环节目
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归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课
堂
小
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ຫໍສະໝຸດ 课导一、说描叙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用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一)遇狼:
抽生展背、展读:
在这一段中,大家通过聆听,你听到那些信息。
1)点明了什么?
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如: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又如: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又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