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_杨阳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热门话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以“适应性”为核心。
适应性是指城市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考虑建筑物、道路、绿地等城市组成部分的适应性设计。
在建筑物设计上,可以采用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并减少城市暴雨过程中的排水压力。
在道路设计上,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水量,减少雨洪的发生。
在绿地设计上,可以增加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的保持能力和净化能力。
通过这些适应性设计,城市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以“综合性”为原则。
综合性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避免单一性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整合和协同各种措施,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能力。
在城市规划上,可以将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与自然水体相结合,形成多功能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价值。
在水资源管理上,可以整合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在水污染治理上,可以将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用于水体净化,减少水污染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思路,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以“参与性”为原则。
参与性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在城市规划上,可以组织市民参与公民咨询会议和公众听证会,征求市民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其中城市内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破坏力更是人们倍感担忧。
针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依托自然生态系统的机制,采用具有水文环境综合调节功能的城市设计策略,以应对城市内部洪涝、城市化对环境的改变和生态环境危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优化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结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如何实现呢?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为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营造提供美丽的风景,还能以生态系统自身的特性来增强城市的防洪能力,并对城市水质、生态环境和城市气候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努力创造储水土壤、湿地、绿地、树林等自然工程设施,以及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非水性衬垫,减少人工硬化面积,鼓励使用自然材料、合理植被、防护技术等更加生物多样的方案。
其次,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措施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一系列“滞蓄渗透、减排增绿、维护蓝绿生态、利用先进技术等”措施的综合实施。
其中,通过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推广城市生态建设、改进建筑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使城市的排水解决方案更加完善化和综合化,从而实现有效减少城市洪涝、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等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
而在保护环境方面,需要加大对不同人工开发区的植物、水生生物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力度,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生态健康的空间环境。
最后,我们需要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在政策引导方面,应当制定适合海绵城市形象及建设的有关标准规范,加强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推广。
并在社会各界方面积极推广、开展相应的示范项目,扩大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和宣传覆盖范围,加速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进程。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
然而,过度的城市化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这一术语最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清池提出。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想转变为围绕“自然、节约和可持续”三大原则,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环境和地质条件,并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解决城市内涝等环境问题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如洪水调节、自然排水、空气净化、温度调节等,以及人工控制设施的并行构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1、实现城市自然排水城市排水系统的失控、垃圾和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源,都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水污染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因此,从城市排水出发,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是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海绵城市将自然排水系统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布局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的特点,实现城市降雨水的充分利用、收集和利用,通过设计宜水退水区域和降雨花园,使城市的降雨水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
2、实现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是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其水质也至关重要。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最大程度地修复城市地下水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源的侵入,维持地下水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通过利用生态修复的方法,采取地下水保护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地表下渗系统等步骤,逐步实现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实现城市空气质量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有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黑色素沉积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源不断增加,使得城市逐渐失去了新鲜的空气。
建设海绵城市实现美丽中国梦

建设海绵城市实现美丽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海绵城市,即具有高效的雨水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存储和利用雨水资源,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需求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建立起高效的雨水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抗洪能力,强化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可以解决城市在强降雨时频繁发生的水logging问题,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降低城市用水成本。
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面临的多种挑战。
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用水需求增加,而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水资源需求。
其次,城市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得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logging和洪水灾害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海绵城市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措施,如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收集池等,来实现雨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修复,从而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韧性和抗灾能力。
三、海绵城市的实现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的工程和措施。
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确保城市的建设与水资源的利用相协调。
其次,需要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设置雨水收集井、蓄水池等设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此外,通过建设河道疏浚、湖泊修复等工程,可以增加城市对水资源的蓄存和调节能力。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概念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和推动力度不断增强,各地纷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本文将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指将自然的生态系统融入城市,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设施和灵活的城市用地管理手段,实现雨洪调蓄、污染物截留和净化、城市绿地增加等功能,从而减缓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要求城市在发展的兼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倡生态修复、节水减排、绿色建筑等理念,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推动城市绿地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打造绿色空间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3. 强化城市雨洪管理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城市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雨洪灾害的发生。
4. 建立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倡导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即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引入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区。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一些地区设立了海绵城市试点和示范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建设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利用自然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其整体思路和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生态,构建可持续性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在城市建设中实现雨水自然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复原和增强,从而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和水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在城市内部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来模仿自然的水循环。
这样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纳,降低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的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来减少城市的人工硬化地面,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从而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生态交通的优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优化城市内的生态交通,降低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的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实现雨水自然收集和高效利用来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城市的自给水率,从而降低城市的水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案来实现:1、雨水花园和雨水广场的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广场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和利用,使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降低城市的人工硬化地面,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的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可以为城市内涵水系统提供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使城市内部的雨水能够得到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排水问题。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是以排水为主导,通过铺设排水管道和建设蓄水池等设施来解决雨水排放问题。
随着城市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排水系统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雨水流量。
由于城市化所带来的大规模土地覆盖,城市地表的自然透水能力大大降低,也导致了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能够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减少洪水灾害、增加城市透水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以城市自然水循环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从而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防洪排涝的目标。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主要的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从城市规划的层面入手,合理规划城市土地的使用,减少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水体的比例,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根据城市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合理划定城市的防洪区和蓄水区,确保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能够有效排除雨水。
改善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注重改善城市的建设方式和建筑设计。
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铺装材料,使地面更具透水性。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等措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和城市景观的建设。
还可以采用雨水渗透井和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提高城市的自然透水能力。
推广水资源合理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地下蓄水设施,合理利用城市的雨水资源,供给城市的绿地、景观和生活用水。
并且,要提倡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科技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城市的水文模拟和泥沙运移的研究。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智慧型城市,其核心理念是利用自然系统模仿净化污染物的过程,将城市的功能与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水循环的优化管理,达到调节城市水文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城市开发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建设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在城市的综合规划中采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化思路,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以自然为师,依据景观”,其核心思想是用生态系统代替传统的土木工程,实现城市的自然化和智慧化。
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如河流、湿地、植被等结构体系,将自然界和城市交相辉映,促进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互动和平衡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全国一盘棋,总部坐北山”,即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发掘城市生态潜力,打造自然生态系统,集中建设海绵城市总部,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城市的优势,以“生活控制圈”为基础,在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水循环管理,包括:城市雨水管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水资源和生态水污染处理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降低城市的水灾风险。
3.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4.重视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实现城市水环境自净。
5.采用多元化的治污措施,建立健康的海绵城市环境。
今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海绵城市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命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政策跟踪、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环境。
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定义、政策及技术介绍一、海绵城市定义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
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在城市排水上,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
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2014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实践案例。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发布,明确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分档确定。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明确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
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思路是在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及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的背景下形成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源于荷兰,主要解决城市雨水的超量入渗和雨水污染的问题。
发展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改变城市的排水制度和城市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抗洪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由“排水”转向“蓄、调、渗、净”。
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注重排水功能的实现,导致大量的雨水迅速排入排水管网,形成了城市内部排水体系和城市外部水体之间的割裂。
而海绵城市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考虑雨水的蓄存、调节、渗透和净化,使城市内部的雨水能够充分利用,满足城市绿化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并通过雨水的渗透方式补充地下水。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实现雨水的多渠道引入、能量转换和多元利用,形成多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通过构建“海绵网络”实现雨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海绵网络包括雨水收集、贮存、净化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将各种水资源元素进行垂直、水平的整合,形成一个蓄、调、渗、净的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湿地净化系统等,实现雨水的分散收集和污水的净化,同时将净化后的水资源用于城市的绿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通过海绵网络的建设,实现雨水资源在城市内循环利用,减少对外界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生态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和修复,同时要建设生态景观和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品质。
海绵城市的建设还要注重低碳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问题,如城市内涝、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以更好地应对城市的水环境挑战。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海绵城市强调可持续发展。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水域,以确保城市水资源的持续供给。
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建设湿地公园、河岸绿带等绿色空间,增加自然水体的储水能力,提高城市自然排水系统的弹性。
优化城市布局和规划,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降低城市自来水的使用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海绵城市还注重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倡导绿色建筑。
在传统城市中,大量的硬质建筑物和道路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地下,从而造成水logging现象,增加了城市的内涝风险。
而海绵城市则注重通过绿色建筑来解决这一问题。
绿色建筑通过使用透水、透气、保温、降噪等材料和技术,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绿色建筑还能够吸收雨水并减少雨水径流,有效地减轻城市的内涝风险。
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绿色建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绵城市注重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绿地、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增加,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和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注重保护城市的湿地和自然河道,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水体净化能力。
注重生态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强调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共同参与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政府也需要发挥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推动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力。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绿色建筑、保护景观和生态环境、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来解决城市的水环境挑战。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与城市发展相关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又该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是硬化地面过多,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和存储,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走。
这不仅容易导致内涝,还使得宝贵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减少对人工排水系统的依赖。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纳和存储能力,减少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造成的积水和洪涝灾害,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
其次,能够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
雨水的自然渗透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状况,维持水资源的平衡。
再者,海绵城市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增加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它也能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规划引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合理布局城市的绿地、水系、道路等基础设施,预留足够的雨水吸纳和存储空间。
比如,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园、湿地和雨水花园,让城市有更多的“海绵体”。
加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水体,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这些自然水体本身就是重要的雨水调蓄设施,能够有效地减轻城市的排水压力。
推广绿色建筑也是重要的举措。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中,采用绿色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让建筑物能够吸纳和利用雨水。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
传统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自然界类似功能的生态系统,能够在防洪、蓄水、自净、补给等方面发挥与自然界类似的功能,并通过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适应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挑战。
它与传统城市相比,更加注重综合、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整体性。
海绵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水资源管理等等。
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才能够实现海绵城市的综合效益。
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水的收集、利用和回收。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生态水域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还要注重绿地的建设和保护。
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造公园和广场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绿地可以起到吸收雨水、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要加强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
防洪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建设护堤、拓宽河道、建设防洪水库等方式来加强城市的防洪能力。
还要建立健全海绵城市的管理体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可以减缓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是以“透水、透气、积水、慢排放”为主要特点的建设模式,以及“低影响开发、绿色开发、生态配置、平衡管理”的建设思路。
这种建设模式依靠自然保护与人为干预的相结合,让城市具备一定的海绵能力,可以有效减缓城市的洪涝灾害、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海绵设计。
对城市进行评估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海绵设计。
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地形、环境和自然等因素,合理布局各项城市设施,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然过程。
同时需要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利用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进行控制,使城市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其次,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加强植被绿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建立绿色走廊和生态红线,通过植被的采用和配置等措施,增强海绵城市的生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通过垂直绿化、覆土绿化等措施,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绿色景观宽度,有效降低光热、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第三,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城市管理应加强的制度建设,注重水资源管理和河道治理,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城市更新建设的水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需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等,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事件。
最后,需要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
从技术方面来说,可以采用下垫面技术,提高城市的渗透能力。
通过无土种植、雨水存储利用等技术手段,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探索更加可持续、高效的建设方式。
综合来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生态适应、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
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需要更加具体的执行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的建设与生态治理,实现近在眼前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作 者 简 介 博 士研 究 生 ; 副 教 授 &通 讯 作 者 , 电子 邮箱 :a s i l i n @l 2 6 c o m ;恺 华 南理 工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 亚 热 带 建 筑 科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
近 年 我 国城 市 “ 看 海 ” 窘 况 频 现 ,引 发 了 对 城 市 水 危 机 2 0 1 2年 北 京 “ 7・ 2 1 , ’特 大 暴 雨 事 件 。 今 年 4月 7日 , 的 新 一 轮 关注 和 对 传 统 城 市 排 水 系 统 建 设 反 思 的 热 潮 。在 相 长沙 再现 暴雨 袭城 ,湘府 变泽 国,重启 “ 看海 ”模 式。
s t o r m wa t e r ma n a g e me n t i n Ch i n a a n d t o pr o t e c t t he u r b a n a q u a— s y s t e m
K EY W ORDS s p on g e ci t y ; l o w i mp a c t de v el op me n t ; s t o r m wa t e r ma n ag e me n t ; r e s i l i e n t ci t y ; e c o— ci t y
杨 阳 ’ 林 广 思
Yang Yang Li n G uangs i
摘要
海绵城市是 当下我 国力推以解决城市 雨洪管理难题 的新建设 模式。通过梳理 海绵城市概念 提出 的背 景和源起 ,指
出弹性城市 、低影 响开发和可持 续资源管理 是海绵城市理 念的核心 思想 ,认为海绵城市 比雨洪管 理更加准确体 现城市雨 洪 管理可持续 发展 要求 的完 整内涵 ,海绵城市 与生态城市 、低 碳城市存 在理论递进 的紧密联 系,相辅 相成。海 绵城 市的 概念 与思 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推动我 国城市 雨洪 管理模式 的转 变和发展 ,保 障城市水 生态安全 。 关键词 海绵城市 ; 低影响开发 ; 雨洪管理 ; 弹性城市 ; 生态城市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内涝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已经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绵城市,即以海绵为灵感源头,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吸水、保水、排水、减灾等功能的生态城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一、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就是以生态为导向,通过地面转变、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设施建设等综合手段,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使其具有运输、排水和蓄水等多种功能。
它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雨水的应用通过雨水资源开发,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被收集和存储在灌溉池、水生态系统中,并利用自然过程进行净化和回收,再利用雨水水资源来满足城市绿化、景观和家庭环境用水等需求。
2、城市地面转变海绵城市的地面通常是由高效透水材料构成,可以增加下雨天地面的渗透性,减少了水的积聚。
而且,透水材料也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使城市更加宜居。
3、景观和绿色空间设计为了保持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在规划设计时,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通过绿色设计和生态景观的引入,可以增加城市容积率,让城市在美观的同时也能发挥出海绵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二、建设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系统设计、人文设计和科技创新。
1、系统设计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对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生态流线进行系统性设计。
应当强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生态连续带,科学规范城市建设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的海绵化提供支撑。
2、人文设计建设海绵城市时需关注人居、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注重车辆人行流线的规划,结合交通规划,合理提升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的建设,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一部分城市通过降低建筑物和地面的污染,构造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来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优化城市布局。
传统城市发展往往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强调土地的利用效率。
而海绵城市建设应该以生态优先原则为导向,尽量保持土地的自然状态,充分发挥自然的生态功能。
在城市布局中,应该重视绿地的规划建设,增加城市的湿地、池塘等水体,增加城市的自然吸收能力,减少洪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通过规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公共绿地、池塘等场所进行蓄存与渗透,以减少城市的径流量。
可以采用雨水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马路、补充城市景观用水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建筑与景观的生态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建筑的屋面、墙面、地面的渗透性,采用多孔材料、透水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物对雨水的接纳能力。
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引导雨水渗透,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湿地的设置,促进雨水的净化和蓄存,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科学管理与技术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指导体系,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
需要加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创新,以提高城市海绵化建设的技术水平。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是建立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基础上,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生态设计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城市的水环境改善和抗灾能力提升。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地理优势和科技优势,在城市建设中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思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旨在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城市具备水的滞留、渗透、净化和利用功能,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海绵城市通过优化城市水系统,实现降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使城市具备更好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2)水文水环境的改善:通过引入植被、湿地、河道等自然水景,改善城市的水文水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通过构筑湿地、雨水花园、屋顶绿化和透水铺装等,改变传统的排水系统,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4)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海绵城市将水景、水系和绿地融入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使城市空间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2. 设计原则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是指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设计原则:(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应具备水治理、生态保护、景观营造等多种功能,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变化和需求。
(2)灵活性:海绵城市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3)可持续性:海绵城市应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社区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实现社区参与和共享。
3. 关键技术(1)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通过构建雨水花园、雨水储存池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用于绿化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2)透水铺装技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改变传统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能,增加地表的渗水量。
(3)湿地建设技术:通过修建人工湿地,改善城市的水文水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对于海绵城市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海绵城市的思考和建议
一、海绵城市的思考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利用城市的水系统、绿化系统、气象系统、地表形态等自然资源,实现城市因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根据城市的污水回收、减少洪水、增加城市绿化等要求,海绵城市理念用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设计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概念。
2、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的理念基于对环境的关怀,强调城市内依靠大自然的资源,通过森林、植被和绿化营造出一种循环调节的机制,让城市不仅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更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态系统。
二、海绵城市的建议
1、规划
对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地质、地理环境及其影响,设计出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分布的绿地系统和有利于减少洪水的洪水管理系统。
2、科技
应该采用新技术,例如雨水利用技术、绿色屋顶等,来改善城市气候状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还可以引入流域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对城市水质实施定期监测,为城市水质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教育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城市民众的环保意识,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倡导大众从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的行动,例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化学肥料、种植绿色植物等。
同时,可以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报纸、宣传单、网络等渠道,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内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 周扬洋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周扬洋发表时间:2018-06-19T16:33:56.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周扬洋[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形态,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的暴雨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城市损害,还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效果,从而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宁波市斯正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形态,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的暴雨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城市损害,还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效果,从而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得以普及,并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1.1、继承和创新并重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健全所导致的水害问题,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就需要尽可能进行人工排水措施以及自然排水途径的有机融合,来最大限度的进行雨水的有效渗透,并借此来减少水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城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2、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城市的水文情况以及建设水平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立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联系城市的实际,并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管理现状来采取针对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并对该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通过针对性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得城市的建设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充分满足该城市居民的生存需求。
2、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2.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进行其详细化的设计,对于修建性规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环保理念和比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等进行落实,同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坚持首先进行规划,随后进行建设的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布局需要给予重视,从而防止项目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A Review on Sponge City杨 阳1 林广思2Yang Yang Lin Guangsi摘要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关键词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ABSTRACT Sponge city is a new national strategy of urban planning to solve urban flooding. Started from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the paper addressed the key issues of the sponge city, including the resilient city,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It argues that sponge city offers a more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urban flooding problem than storm water management, and more close to the eco-city and low-carbon city theory. The idea of sponge city is original and effective in 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urban storm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to protect the urban aqua-system.KEY WORDS sponge city;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 water management; resilient city; eco-city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5.03.059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5)03-0059-06作者简介 1博士研究生;2副教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asilin@;1&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近年我国城市“看海”窘况频现,引发了对城市水危机的新一轮关注和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反思的热潮。
在相关行业和学术领域对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利用方面先进理念的呼吁和中央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态思想指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发布相关指南,全国各省市纷纷响应出台相关建设计划;这是我国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理念后出现的新概念。
本文致力于海绵城市的深层内涵的剖析,明确该理念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切实引导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决我国城市建设的困境。
1 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1.1我国城市水生态危机现况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迈入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大国[1]。
快速城镇化引发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则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生态危机尤为突出。
近些年,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屡遭暴雨而频现内涝灾害,如2010年广州“5・7”暴雨,2011年的南京“ 7・18 ”暴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
今年4月7日,长沙再现暴雨袭城,湘府变泽国,重启“看海”模式。
内城“看海”的景象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众多遇难的生命和惨重的经济损失,雨洪问题已被推到了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面前,发人深思。
然而,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远不止洪涝灾害,还有水资源短缺和水安全问题与之并存。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而人均水资源严重贫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呈“南多北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而水资源量仅占19%,[2]可见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水土组合极不平衡。
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缺水约500 多亿m3,2/3 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00 亿元[3]。
与此同时,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生态环境,向有限的水资源环境任意排放污染物,导致我国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间,我国城市水污染事件多不胜数,贵州都匀矿渣水污染、三门峡水库泄出“一库污水”、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松花江重大水污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他们开始反思城市雨洪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急切呼吁转变防洪减灾思路,与洪水为友,变废为宝,从过去单一控制转向综合管理洪水的生态型控制方法[8]。
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挥城市水生态服务功能,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被专业领域学者提出和推广,并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2 海绵城市概念内涵剖析2.1 概念发展海绵城市(sponge city),顾名思义是借海绵的物理特性来形容城市的某种功能。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多有学者运用该概念来形象比喻城市吐纳雨水的能力。
通过国外文献研究发现,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被澳大利亚研究学者用来隐喻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应[9-10]。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形容城市与水文关系的研究。
Ignacio F. Bunster-Ossa 用海绵城市来形容城市像海绵一样处理雨洪自然事件问题的弹性能力,并以三个案例说明了从规划到设计不同尺度的具体雨洪管理设计方法,包含雨洪滞留和过滤等景观手法的应用[11]。
台湾学者Chung-Ming Liu 等提出建设海绵生态城市以适应水文气候灾害,而台湾环保团体也积极宣传“打造海绵台湾计划”[12]。
今年1月,美国《晨报》(Morning Edition)也展开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讨论[13]。
国内关于海绵城市讨论的源起和发展脉络如图1所示,大致可分为概念雏形、实践探索、概念发展和概念形成四个阶段。
根据相关资料,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俞孔坚和李迪华教授共同出版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14]一书中最早将“海绵”的概念比喻自然湿地、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员开始在实践中探寻解决城市雨水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染、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等重大化工水污染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其次,兰州市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超标、甘肃徽县血镉超标事件等水质问题,以及2009年以来多地频频曝出居民(儿童为主)血铅超标事件[4],映射着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岌岌可危。
我国严峻的水环境污染形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透过这些数据和事件,凸显了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亟需有效的解决之道。
1.2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不足反观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在应对内涝洪灾和水安全问题的能力却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有效缓解和改善城市水生态问题,呈日趋恶化之态。
这主要归咎于传统城市工程管道式灰色排水基础设施、防洪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的落后及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意识的薄弱。
我国传统城市排水基础设施采取的是工程式管道方式,依赖钢筋水泥现代技术建立起的保护模式,体现的是西方工业时期人力战胜自然的思维方式。
然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忽略自然力量的思想,导致了滞后的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城市暴雨灾况,暴露了我国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建设之初的标准过低,改建成本巨大,以及对雨污混合污染问题的忽视等不足,内涝、污染、水环境等问题接踵而至。
从相关规划编制来看,我国城市普遍缺少雨洪控制利用相关专项规划,仅在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中有所涉及[5];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时,[6]也没有确立雨水是资源以及要先合理利用再排放的指导思想。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意识薄弱,对天然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不到10%[7],大量雨水资源被直接排走,白白浪费,与我国水资源紧缺形成突出的矛盾面。
城市水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问题,对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人民生存、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国城市水生态危机和城市建设模式的落后,正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存问题, 1图1 我国海绵城市概念形成时间轴工的紧密联系,最终在国家政策层面确定了海绵城市概念的统一和完善。
2.2 概念内涵我国《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1]。
该简单概念背后隐含的深层内涵[22-23],笔者认为可以具体分解为:一是,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二是,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LID)的开发思想和相关技术实现;三是,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2.2.1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弹性(resilience)作为学术名词,最早由生态学家C. S. Holling 于1973年提出,指一个系统吸收克服干扰,保持其自身功能和结构稳定的能力。
弹性城市(resilient city)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吸收干扰,在被改变和重组之后仍能保持自身特征,同时从干扰中总结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能力[24]。
对比传统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等外界干扰时呈现无法应对风险的脆弱性,弹性城市在灾害防愈、气候变化适应和风险管理方面更具综合性和前瞻性。
其中,建立具有适应性和弹性的城市水系统设施是弹性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25],我国哈尔滨两处城市公园——文化中心湿地公园和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是土人景观设计团队将水弹性与景观相结合应用到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成功探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