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海绵城市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水生态系统修复
系统的生态修复
e、人工湿地-重建城市之肾
西溪湿地
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
顶层设计、明确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自然水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提出LID理念及要求
专项规划: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 防涝)、绿线、蓝线等
绿色建筑:纳入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各类绿地及周边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水文保护、红线内外LID系统布置
四
34
35
36
37
38
39
建设实施 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 建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
明确目标,层层落实
区域类型 一般区域 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 80%~85% ≥50%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特殊区域 (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及受土地 利用布局等条件制约的区域)
径流流量控制目标
共同达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设计标准LID转输与 排放设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重现期要求 通过径流总量控制来实现,控制指标SS、COD等
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目标: 透水性地面≥75% 绿地率≥30%(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45
延时滞留池
下沉式绿地广场
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
绿色系统对比
22
园林绿化LID设计 目标: 人均≥20m2 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50% 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15
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
1.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而且不危及其 中长期发展。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 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 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
2.海绵城市(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
7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 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 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小 结
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的有效措施 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
9
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
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
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a、重要生态斑块识别
b、生态廊道的构建
c、划定全市域蓝线与绿线
生态保护线
路 公 光 侨 路
蓝绿交融 规划拼合生态绿地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生态保护线调整优化的基础上(83.44平 方公里,超过全区面积的50%),划定全区的河道蓝线,全 面保护山体、水体、低洼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区及各地块LID控制目标,统筹协调、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责任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
低 影 响 开 发 雨 水 系 统 构 建 途 径 示 意 图
规划
排水
道路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规划
总体规划 理念 实施 实施 纳入 目标 策略 指标 控制
专项 (专业) 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径流 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对 集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滞留塘
下凹式绿地
雨水景观滞水
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建筑LID设计与改造 目标: 绿色屋顶普及;透水停车场普及; 雨水收集普及 中水回用率≥30%
绿色屋顶
透水地面
雨水利用
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城市分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综合管网系统
26
26
总结
功能 单项设施 集蓄 利用 雨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4
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降雨 蒸发(腾)
传统模式: “快排”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80%
排放
下渗 降雨 蒸发(腾)
海绵城市:
“渗、滞、蓄、 净、用、排
• 地表径流量大 增
• 人与自然和谐
海绵 • 保护原有生态 城市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 变
3
2.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污染物 去除率
透水砖铺装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沥青混凝土 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塘 渗井 湿塘 雨水湿地 蓄水池 雨水罐 调节塘 调节池 转输型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 渗管/渠 植被缓冲带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人工土壤渗滤
27 75-95
注:●——强 ◎——较强 ○——弱或很小;
传承历史文化、由下而上再设计
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人工湿地(自然净化)
雨水篦净化装置 雨水处理装置
30
雨水管理的低扰动管理技术: 3. 引入碳排放测算
被动雨水处理 :
•
利用自然系统处理雨水径流,可以提高水质、减轻集中式处理系统的负担
影响 在南加州和旧金山湾地区的城市化区域施行低扰动技术可能达到的效果:
控制目标 净化 雨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置方式 径流 污染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性 建造 费用
低 高 高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高 高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低 高
250, 500 379, 000 535, 500
PervLeabharlann Baiduous pavement at Portland, OR
生物滞留池
可渗透路面
绿色屋顶
1
4.分区测评、以奖代拨、奖优惩劣
我国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5.LID智慧化
重点:公益、生态、灾害应对
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网堵塞在线监测实时反应 智慧水循环利用 城市地表水污染实时监测(遥感) 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分路段积水、径流量监测和快速反应)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治理 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排名公布 ……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
1
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
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
四、海绵城市技术适用与哪里?
2
1.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 改造自然
• 顺应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传统 • 改变原有生态 城市 • 粗放式建设
Source: NRDC, A Clear Blue Future, 2009
节水 ( 英亩 - 英尺 / 年 )
节能 ( 百万瓦时 / 年 )
CO2 减排 ( 百万吨 CO2- 等 价)
低 中 高
229, 000 314, 500 405, 000
573, 000 867, 000 1, 225, 500
景观 维护 (以SS 效果 费用 计,%)
低 中 中 中 低 低 低 中 低 中 中 中 低 中 中 低 低 低 中 低 中 中 80-90 80-90 80-90 70-80 — — 70-95 70-80 — 50-80 50-80 80-90 80-90 — — 35-90 35-90 — 35-70 50-75 40-60 — — — 好 一般 好 好 一般 — 好 好 — — 一般 — 一般 好 好 — 一般 — 好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其他 实施 要求 建筑与小区 用地/竖向/ 绿地/道路/ 排水/水系等 系统协调 政策:实 施办法、 导则、奖 励办法等
详细规划 布局 控制
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 原则 技术 要求 指标 落实 设施 布局
设 计 设施 设计 工程 预算
道路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其他 审查监督
补充 地下 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削减 峰值 流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输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径流 总量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40%
排放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等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 塘、雨水湿地等
5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 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初期雨水污染总量削减≥40%
17
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 目标: 蓄水量增加率≥20% 蒸发量变化≤10%
发挥自然水体作用
利用天然水系调蓄
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
改造城市道路、广场 目标: 透水性地面≥70%(其中下凹式绿地≥25%) 径流系数≤0.5
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
地下雨水调蓄池
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