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成长变化(二)名师制作优质教案苏少版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成长变化(二)》教学设计

《成长变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在成长变化中各个年龄段的外貌、体态变化特征,并能运用泥工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地塑造,表现自己或他人在成长变化过程中的体貌特征及心理变化,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人的不同时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进行赏析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的成长轨迹、了解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并通过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和自己成长历程的照片,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相貌特点,运用泥工“手捏塑形法”等多种技能技巧的综合练习,想象、创作、塑造未来自己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人在成长历程中的规律和艰辛,激发起关爱生命、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借助照片或图片,观察、了解自己及他人在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
②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成长过程中要保持生理、心理双重健康的重要性。
难点:用泥工的表现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成长变化以及各年龄段人的相貌特征,注意相貌的延续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范作、示范用具、泥工工具、学生作业展柜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常用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猜猜他是谁?出示同一个人物在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未来想象的几张照片,让学生猜测:照片上是同一个人吗?你是怎样感觉出来的?2、学生猜测照片上的人物——篮球巨星:姚明。
3、教师陈述:这是一组姚明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向大家展示姚明的成长变化之后,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成长变化。
设计意图:在“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中,用学生熟悉的姚明的成长照片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动:取出镜子,观看镜子中的自己,再拿出小时候的照片进行对比并发言,交流感受。
(1)师让学生说说自己脸部最大的特征。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无论人的成长变化有多大,但自己最基本的相貌特征是不会变的。
六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成长变化(二)-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掌握表现成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成长变化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环境变化等。
2. 表现成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绘画、摄影、剪纸、手工等。
3. 成长变化的主题创作: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表现成长变化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成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成长变化的主题,突破表现形式的局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成长照片、绘画本、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组成长变化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如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环境变化等。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成长变化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
4. 实践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长变化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新精神。
5.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环境变化2. 表现成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绘画摄影剪纸手工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表现成长变化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成长变化的感悟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变化,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一、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1. 身体变化: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形态、功能和生理特征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小学美术《成长的变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成长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成长变化是自然界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反映了时间流逝和生命发展的过程。了解成长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成长变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美术语言表现这一过程。
-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缺乏有效的评价语言。
-解决方法:建立评价标准,如创意、技巧、表达等,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些标准去评价和欣赏作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成长的变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身边事物的变化?”比如,春天树叶发芽,夏天花儿盛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成长变化的奥秘。
1.了解成长的变化,观察并讨论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瞬间。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成长变化(二)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 成长变化(二)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己或他人的成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成长变化的概念,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人物的成长变化,形成有故事性的画面。
4.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长的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自己或他人的成长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成长过程。
教学内容包括:1. 讲解成长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
2. 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
3. 讲解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人物的成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成长变化画作,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 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人物的成长变化,形成有故事性的画面。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将这些观察和思考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人物的成长变化,使画作具有故事性和感染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成长变化的图片和画作)。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成长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
2. 教师讲解成长变化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第二阶段: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人物的成长变化,形成有故事性的画面。
第三阶段:学生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开始自己的成长变化画作。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成长变化(二)教案1

教案(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成长变化(二)教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成长过程中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成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成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
2. 成长过程中的美。
3. 观察和分析成长变化的方法。
4. 表现成长变化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成长过程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成长变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成长变化中的美,如何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成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成长变化相关的艺术品。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长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成长变化的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分析成长过程中的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成长变化。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运用艺术手法表现成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2. 成长过程中的美3. 观察和分析成长变化的方法4. 表现成长变化的艺术手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绘一幅表现成长变化的画作。
2. 写一篇关于成长变化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2. 学生对成长变化的理解和表现是否到位,作品展示与评价是否充分。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4.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高涨,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分析、表现成长变化,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
在本教案中,教学内容涉及成长变化的基本概念、成长过程中的美、观察和分析成长变化的方法,以及表现成长变化的艺术手法。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成长变化(二)|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4成长变化(二)|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这些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需要观察自己的外貌、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变化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难点: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达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教学PPT、成长变化的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长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成长过程的思考。
2.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3.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板书设计1. 成长变化(二)2.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观察与讨论创作与表达分享与评价作业设计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这些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教案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符合您的要求。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成长变化的图片,如婴儿到成人的照片,或者一些动植物的成长变化视频,来引发学生对成长过程的思考。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成长变化|苏少版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成长变化|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成长的经历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成长变化作品。
3.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变化,包括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
2. 学习运用绘画和雕塑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成长变化作品。
3. 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运用绘画和雕塑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成长变化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成长变化主题图片、绘画和雕塑材料。
学具:成长变化主题图片、绘画和雕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变化,提问:“你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和现在有什么变化?”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展示成长变化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的成长变化,提问:“这些图片中的成长变化有什么特点?”2. 教师讲解成长变化的表现手法,如绘画和雕塑,并展示相关作品。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绘画和雕塑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提问:“你们想通过绘画和雕塑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吗?”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现手法(绘画或雕塑)来创作成长变化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成长变化感受。
板书设计:成长变化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表现自己成长变化的绘画或雕塑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变化的短文,内容包括:变化过程、感受和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变化,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雕塑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成长变化(二)|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学生能够了解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成长变化画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独立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过程,珍视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将成长变化的主题融入绘画作品中,使之富有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成长照片、笔记本、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成长变化的主题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成长变化的思考。
3.绘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基本的绘画技巧,并现场演示。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身的成长变化,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5.独立创作:学生根据讨论确定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长变化的表现形式,另一部分是绘画技巧。
七、作业设计: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回家后创作一幅成长变化的画作,要求画面中有明显的成长变化表现,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身的成长变化,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这个环节。
对于这个环节的补充和说明如下:一、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自身的成长变化,并从中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创意性的主题进行创作。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交流对成长变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二、小组讨论的实施步骤:2. 学生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左右,以便于讨论和合作。
3. 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协调组内意见。
4. 教师提出讨论要求,如讨论时间、讨论主题等,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成长变化(二)苏少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成长的经历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记录和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变化,包括身体、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变化。
2.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美术手段,如绘画、雕塑等,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成长变化,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成长变化,并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成长照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成长照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享自己的成长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成长的经历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变化,包括身体、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变化。
二、教授(15分钟)1.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美术手段,如绘画、雕塑等,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如绘画、雕塑等,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2. 引导学生观看示范过程,并给予反馈。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美术手段,如绘画、雕塑等,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五、分享与评价(5分钟)1.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学生的成长变化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和表现,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注意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的困难。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示范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下次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示范的完整性。
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3)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8)第3课《能干的脚》 (13)第4课《漂亮的鞋(一)》 (18)第5课《漂亮的鞋(二)》 (23)第6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29)第7课《美丽的园林》 (32)第8课《水墨园林》 (36)第9课《我造的花园》 (40)第10课《头饰和帽子》 (46)第11课《迁想妙得》 (51)第12课《看新闻画新闻》 (55)第13课《成长变化(一)》 (58)第14课《成长变化(二)》 (63)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 (68)第16课《奇妙的图形》 (74)第17课《画汗衫》 (83)第18课《玩偶》 (87)第19课《偶戏(一)》 (93)第20课《偶戏(二)》 (99)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回忆自己周边熟悉的人的职业,以及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基本的职业种类,掌握职业特点,并能用绘画的方式予以艺术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回忆,加以多次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塑造生动有趣的动态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职业”“行当”这一话题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各种职业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在认知方面,高年段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不同职业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加之其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帮助;在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经过多年美术学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态造型能力,这也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职业,准确把握职业的特点与特征,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典型特征。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人物的体态、表情、动态等展现其职业特征;2. 如何通过哪些专业的物化用品凸显人物的职业特征。
六年级苏少版艺术美术《成长变化(二)》教学设计

六年级苏少版艺术美术《成长变化(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成长变化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多样性。
掌握更复杂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成长变化,包括不同艺术风格(写实、抽象、象征等)的运用,以及多种材料(如新型材料、混合材料)在创作中的融合技巧,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学会通过对比、隐喻等艺术手段深化对成长变化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成长故事、案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在创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艺术风格和材料,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包容精神。
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深度思考,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成长中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剖析成长变化在社会文化层面的体现。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成长的特点,如古代社会成长受传统礼教、家族观念的影响,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较为单一;现代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体发展,成长有更多的可能性。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差异,例如西方文化中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强调独立和自我探索,而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意识和家庭责任在成长中的作用。
掌握复杂的“成长变化”艺术表现技巧。
在艺术风格上,写实风格可用于精准描绘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下的成长场景,如画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少年在艺术氛围浓厚环境中的成长画面;抽象风格能通过色彩、形状的组合传达成长中的复杂情感和抽象概念,如用扭曲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成长中的困惑;象征手法可借助特定的符号(如白鸽象征和平与成长中的希望)深化作品内涵。
在材料运用方面,除了传统材料,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如利用3D打印材料制作代表现代科技环境下成长的元素,或混合不同质感材料(如金属与木材结合表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成长环境)。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第一周:三百六十行(一)(二)第二周:纸柱造型第三周:现代建筑第四周:我造的未来建筑第五周:听音乐、画感受第六周:奇怪的图形第七周:画汗衫第八周:水墨园林第九周:美丽的园林第十周:我造的花园第十一周:小玩偶第十二周:偶戏(一)(二)第十三周:成长变化(一)(二)1第十四周:头饰和帽子(一)(二) 第十五周:现代雕塑第十六周:陶艺(一)(二)第十七周:复习考试2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
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2.学生想,小组讨论。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成长变化|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成长变化|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运用学习内容中的不同线条与形状,表现一个人的成长变化。
2.通过学习比较、分析、造型等艺术造型手段,在绘画作品中表现一个人的成长。
3.培养学生感受成长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分析、造型等艺术造型手段,在绘画作品中表现一个人的成长。
2. 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美术作品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人物成长的过程,并分析人物的变化。
2.利用PPT展示人物成长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人物变化的因素,例如身体发育等。
3.引导学生用不同线条、形状表现人物成长的变化。
4.实地观察、绘制并评价同学的作品,以此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1.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熟悉的人物形象,通过轮廓线、线条等不同造型方式来表现一个人的成长变化。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父母亲友等人物。
2. 示范教学,讲解知识点(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ppt板书的方式,呈现不同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人物的变化因素。
如利用人物身高、体型、五官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的处理定义不同的人物阶段,若是孩子,则可以在儿童特有的小细节上着手,如皮肤、眼睛、手指等。
3. 绘画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体对比,形态细节的刻画等技巧进行表达。
4. 讲解如何对作品进行评价(10分钟)教师可以在纸上作标记或口头描述,表达对同学们绘画作品的评价,并鼓励同学们相互评价。
5. 总结分享(5分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感受上述绘画技法和造型方法的运用及不同人物的成长阶段的呈现。
四、教学环节和评估方法1. 教学环节1.了解人物成长的过程。
2.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分析该人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因素。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成长变化(二) 导学案 1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成长变化(二)导学案 1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
2.掌握皮影、剪纸、泥塑等流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
3.了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学习重点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
2.皮影、剪纸、泥塑等流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1.通过手工制作,了解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的需求。
2.了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
四、学习资源1.《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2.纸张、颜料、剪刀、泥土、模具等制作材料。
五、学习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让同学们对中华传统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2.1 皮影1.翻阅教材,了解皮影的历史和现状。
2.分组练习皮影制作,通过手工制作了解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的需求。
2.2 剪纸1.翻阅教材,了解剪纸的历史和现状。
2.分组练习剪纸制作,体验用剪刀一张纸,就能剪出各种形状的技能,了解剪纸对于审美、策略性规划、耐心等方面的要求。
2.3 泥塑1.翻阅教材,了解泥塑的历史和现状。
2.分组练习泥塑制作,了解泥塑对于想象力、手部技能、表现力等方面的挑战。
2.4 佛教艺术1.翻阅教材,了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
2.分组赏析佛教艺术作品,认识佛教文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
3. 总结1.小组展示所制作的皮影、剪纸和泥塑作品。
2.交流和分享对于传统技艺的感悟,以及佛教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六、学习评价1.完成皮影、剪纸和泥塑的制作作品,制作过程记录。
2.小组展示过程及收获,形式不限。
3.对佛教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以书写的形式呈现。
4.参观博物馆等展览,或者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体验研究历史时代中对传统工艺美术和佛教艺术的贡献,以书写的形式呈现。
七、拓展延伸1.分别让学生自行搜集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传承下的传统工艺美术,以小组形式进行成果输出,包括收集资料、实践体验、成果展示等。
2.编写教材、制作视频、举行讲座等形式,向社会传播和推广更多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