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多采用标本兼治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中的标本兼治概念如何应用

中医内科学中的标本兼治概念如何应用

中医内科学中的标本兼治概念如何应用在中医内科学的领域中,标本兼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治疗理念。

它不仅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要理解标本兼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标”,什么是“本”。

简单来说,“标”就像是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疼痛等;而“本”则是导致这些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

比如,感冒时出现的发热、流涕、咳嗽是“标”,而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就是“本”。

标本兼治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以常见的高血压为例,患者血压升高、头晕头痛是“标”,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是“本”。

在治疗时,不能仅仅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这一“标”,还需要通过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等方法来调理“本”。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再比如,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是“标”,而脾胃虚弱、肾阴亏虚是“本”。

治疗时,一方面要通过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缓解症状;另一方面要调理脾胃、滋补肾阴,增强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那么,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如何做到标本兼治呢?这需要医生准确地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标本主次。

比如,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经常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嗳气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诊断,发现其病因是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这是“本”;而胃脘疼痛、胀满等症状则是“标”。

治疗时,应以健脾和胃为本,采用如六君子汤等方剂进行调理;同时,针对胃脘疼痛等症状,可适当使用一些理气止痛的药物,如木香、延胡索等,以治其标。

在标本兼治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有时候,标证紧急,如急性大出血、高热惊厥等,需要先治标,缓解紧急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待标证缓解后,再转而治本,以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另外,标本兼治也并非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对标本进行同等力度的治疗。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中医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原则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因病制宜、标本兼治、调整阴阳平衡等。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病位、病机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辩证施治。

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因病制宜:中医治疗强调因病制宜,即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3. 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同时调理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失调导致的,因此治疗应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治疗强调调整阴阳平衡,即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人体内阴阳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治疗大法中医治疗大法是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汤剂等。

1.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常常使用草药、矿物、动物药材等制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治疗的另一种手段,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疗法温和、舒适,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病人。

4. 中药汤剂:中医治疗中常常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通过服用中药汤剂,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原则中医护理原则中医护理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人体进行调节和治疗,以达到保健、防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原则是指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护理的原则。

一、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因此,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必须采取整体观念,全面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察看其舌质、脉象等信息,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二、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辨证就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表现,确定其所患的具体证候类型。

施治就是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虚寒体质者可以采取温补益气的方法进行调养;对于湿热证候者可以采取清热解毒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因人而异中医护理强调因人而异,即在进行护理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进行调养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四、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即通过调整身体机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进行预防。

五、标本兼治中医护理强调标本兼治,即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并同时针对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相应调节。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可以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并同时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式调节身体机能。

六、平衡调节中医护理强调平衡调节,即通过平衡身体内部各种机能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健康状态。

例如,在治疗失眠时,可以采取安神助眠的方法,同时通过调节饮食、锻炼等方面来平衡身体机能。

七、以药为辅中医护理强调以药为辅,即通过药物治疗来辅助调节身体机能。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注意剂量和用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补充和锻炼等方面的调节。

结语:中医护理原则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行中医护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必须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平衡调节和以药为辅等原则,从而达到保健、防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着一套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在中医的世界里,疾病被视为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的结果,而治疗的目标则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达到疾病康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以使读者对中医的治疗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医基本治疗原则1.扶正祛邪: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种自愈能力,当身体失去平衡导致疾病发生时,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平衡来恢复正常的功能。

这种调整包括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扶正祛邪,恢复阴阳平衡。

2.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的体质、脉象、舌苔等信息,进而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根据辨证结果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即处理病因和病机的关系。

中医认为,疾病往往既有标志扰人的症状,也有深层次的病因。

只有针对深层病因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疾病复发。

二、中医常见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煎煮等制成药剂,提供给患者进行口服。

中药具有治愈病症、调整人体平衡的作用,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等。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独特技术,通过插入针具到特定穴位来刺激机体以达到治疗效果。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改善机体功能,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失眠、焦虑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推、拿、捏、揉等技术,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和经络,以疏通经脉、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按摩适用于各种疼痛、肌肉劳损、运动损伤等情况。

4.中医养生:中医强调修身养性,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按摩保健等多种方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温病的治证原则

温病的治证原则

温病的治证原则
温病是指由暑邪侵袭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中医中,治疗温病的关键是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治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不同症状的温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2. 热证清热,寒证温中:温病的病因病机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热毒邪热盛,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果是寒邪内伤,可以采用温中散寒的方法。

3. 以解表为主,辅以解毒:温病初期多表现为感冒症状,需要先解表散寒,使病邪排出体外。

同时,根据病情可以辅以清热解毒。

4. 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对于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温病患者,需要在治疗症状的同时,也要兼顾调理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

5. 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中医治疗温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但也可以辅以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治病的最佳效果。

总之,治疗温病的关键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病的最佳效果。

- 1 -。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些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辨证施治的准则,本文将探讨这些原则。

一、辩证分型:先辩明病位辨证分型是中医辨证的重要环节。

在接诊患者后,医生首先需要准确辨明患者疾病的位置。

这包括辨别疾病的上下部位,病变的性质,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

只有明确了病位,医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辨证施治:辩证用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虚证用补药,实证用泄药等。

在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用药,同时还需要考虑用药的剂量和疗程。

三、辩证施治:平衡阴阳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支撑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阴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阴与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消长。

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判断患者体内阴阳的平衡状态,通过药物和调理手段来达到阴阳的平衡。

例如,在火热之病中用寒凉药物来降火,或者阳亢证中用温补药物来调节阴阳平衡。

四、辨证施治:治未病中医注重预防和保健,辨证施治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包括对未病的调理和预防。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治未病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调理措施,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辩证施治:标本兼治中医认为,辨证施治不能只看到疾病的表面症状,还要追求治疗的根本原因。

所谓"标本兼治"即治疗的过程既要解决表面症状,也要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

在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发展过程,对症下药,既针对病因,又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辨证施治时,医生需准确辨明病位,辨证用药,平衡阴阳,治未病,标本兼治。

这些原则的遵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与和谐。

中医的治疗原则

中医的治疗原则

中医的治疗原则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采用相应的医疗方法和药物,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的基本规范。

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内容,指的是通过对疾病病因、病机和病情的辨别,确定疾病的证型,进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将疾病分为虚实、寒热、表里等不同的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扶正祛邪:中医治疗强调“扶正祛邪”,即在治疗疾病时,既要对病因和病机进行调整,使体内的正气增强,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也要对病邪进行驱除,消除或减轻疾病的症状和病变。

扶正是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方式,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祛邪则是指通过药物和其他疗法,将病邪侵袭的因素从体内排除。

三、辨病辨证:中医治疗注重“辨病辨证”,即通过病情的分析和治疗的辨证,确定疾病的性质、发展趋势和治疗方案。

辨病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辨证是指根据病情仔细辨别证型,如虚实、寒热等,以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四、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即在针对具体病症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整体状况,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标本是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兼治是指针对病症进行治疗,缓解病症相关的症状,如发热、头痛等。

五、因势利导:中医治疗强调因势利导,即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因势是指根据病情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利导是指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取适合的药物和疗法,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辨病辨证、标本兼治和因势利导等基本原则,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保障患者健康的目的。

中医用药规律

中医用药规律

中医用药规律中医用药规律是指中医药理论总结的关于药物使用的规律和原则。

中医用药的理念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用药的一些基本规律:1.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论治,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治未病先防:•中医强调治未病的观念,通过调整饮食、起居、锻炼等生活方式,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3.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原因,用药时要根据患者体质的阴阳虚实来调整阴阳平衡。

4.扶正祛邪:•中医治疗强调扶正祛邪,即通过调整人体机能,增强体质,驱散病邪,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5.辨别病因病机:•中医用药注重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即病变的原因和发展机制,从而确定用药的目的和方法。

6.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既要治疗症状,又要调整病因,达到根治的目的。

7.辨证分型:•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症状,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8.药物组方:•中医用药常采用药物组方,即多种药物组合使用,相互协调,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9.因人制宜:•中医用药强调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疗法。

10.药食同源:•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认为一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11.时序用药:•中医认为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用药时要考虑时序因素。

总体而言,中医用药的规律强调个性化、整体化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因素,通过辨证施治,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使机体自愈的目的。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中医药在调节体质方面的作用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认为,通过合理饮食、锻炼、起居等方面的调节,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例如,根据中医的理论,适当地采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二、中医药在减轻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中医药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包括身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甚至引发疾病。

中医药强调“志合者神宁”,即调整好情绪对于预防疾病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中医药的理疗、针灸、按摩等手段,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平衡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作用慢性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标本兼治”,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改善体质,从而减轻慢性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等疗法来降低血压、调节心血管功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中医药在季节性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季节性疾病是指与季节变化有关的某些特定疾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中医药在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互关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中药和按摩、食疗等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夏季天气炎热潮湿,易引发湿疹、中暑等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解毒的中药来调节机体,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病原则

中医治病原则

中医治病原则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根据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症、体质、年龄等综合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原则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

一、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核心原则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引起的,内因主要是体质、脏腑功能等的失调,外因则包括季节变化、环境、感染等。

辨证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脉象等信息,判断出病情所处的阶段和病机,并对病理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扶正祛邪中医治病强调扶正祛邪这一基本原则。

扶正指的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祛邪则是消除病理因素,包括寒、热、湿、燥等。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病理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机体的阴阳失衡或遭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时,就会出现疾病。

扶正祛邪的原则就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因人而异中医治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环境等都存在差异,同样的病症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病理机制。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四、标本兼治中医治病的原则还包括标本兼治。

标本即指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兼治则是治疗过程中同时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疾病的症状只是表面现象,其发生和发展通常是由于机体内某种异常状态引起的。

因此,仅仅通过治疗症状往往难以根本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兼治病因,调整机体的内部环境,才能达到持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因人而异和标本兼治。

这些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医独特的治疗思想和方法。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原则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原则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原则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情,还在于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标本兼治是一个核心原则,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标本”。

在中医理论中,“标”和“本”是相对的概念。

“本”通常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内在本质,或是原发的、主要的方面;“标”则多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或是继发的、次要的方面。

例如,对于感冒患者,感受外邪是“本”,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是“标”;对于慢性病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由此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是“标”。

那么,中医诊断学如何准确地辨别标本呢?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手段。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的外在表现;闻诊听声音、嗅气味,能获取有关病情的更多信息;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按压胸腹等,进一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判断哪些是“本”,哪些是“标”。

比如,一位患者长期胃脘疼痛,伴有嗳气、反酸,同时伴有情绪抑郁、烦躁易怒。

经过详细诊断,发现其肝气郁结是“本”,胃脘疼痛等症状是“标”。

又比如,一个患有水肿的病人,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不起,同时伴有乏力、气短、自汗。

通过诊断,认为脾肾阳气亏虚是“本”,水肿是“标”。

明确了标本之后,如何在治疗中贯彻标本兼治的原则呢?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急则治其标。

当病情危急,标病急于本病时,应先治标。

例如,大出血的病人,出血是标,导致出血的原因是本。

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首先要止血以挽救生命,待病情稳定后,再进一步查找出血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又如,剧烈的疼痛、高热、抽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此时应先缓解这些紧急症状,然后再治疗根本病因。

中医标本兼治的意思

中医标本兼治的意思

中医标本兼治的意思中医里常说标本兼治,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理念呀!咱就打个比方吧,身体出了毛病就像是家里的水管漏水了。

如果只是看到地上有水,就赶紧拿拖把把水拖干,这就只是治了个“标”,水暂时没了,可水管还在漏呀,过会儿又有水了。

但要是能找到漏水的地方,把它修好,这才是真正的治本呢!中医看待咱们的身体就像看待一个复杂又奇妙的小宇宙。

它不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会全面地去考虑问题。

比如说,你最近老是失眠,中医可能不会直接就给你开个助眠的药,而是会问问你的生活习惯呀,心情咋样啊,吃饭规律不规律呀。

这就像是一个侦探在找线索呢!也许最后发现,是你最近压力太大了,或者是晚饭吃得太晚太油腻了,这才导致失眠。

那调理的方法可能就是让你放松心情,调整饮食,再配合一些合适的中药或者疗法,这就是标本兼治呀!你想想看,咱身体里的各种器官、经络,那可都是相互关联的呀。

就像一个大家庭,一个人生病了,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呢。

中医就是要找到那个根源,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掉。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中医的智慧就在这里呀!比如说,有些人老是容易感冒,吃了好多药,这次好了下次又来。

但中医可能就会发现,这人是身体太虚了,抵抗力不行。

那怎么办呢?不是光给你治感冒,而是要帮你把身体调理好,让你的抵抗力变强,以后就不那么容易感冒啦。

这多厉害呀!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智慧,那可真是宝贝呀!它就像是一位贴心的老朋友,知道咱身体的各种小秘密,能从根本上帮咱把身体照顾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你再想想,现在好多人生活节奏那么快,压力那么大,身体不出问题才怪呢。

这个时候,中医的标本兼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不能只图一时的舒服,吃个药把症状压下去就不管了。

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呀!咱得跟着中医的思路,慢慢把身体调理好,让自己真正健康起来。

中医的标本兼治,真的就像是给咱的身体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和大保养。

让咱的身体这个大机器能顺畅地运转起来,这不就是我们都想要的吗?咱可得好好重视中医,把这宝贝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给弄丢了呀!。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标本兼治的方法治疗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疾病时,标本兼治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治疗原则。

所谓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疾病而言,标是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和体征,本则是指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

标本兼治,就是既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又要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以防止疾病复发。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有时候,标症较为突出,如发热、咳嗽、疼痛等;有时候,本因较为隐匿,如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

因此,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标本关系,是运用标本兼治方法的关键。

比如,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这些都是标症。

而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外感风邪,或者是体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在治疗时,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退烧药来缓解发热症状,而不祛除风邪、扶助正气,那么感冒很容易反复发作。

这时候,就需要标本兼治。

可以选用一些既能解表散寒、缓解症状,又能扶正祛邪、增强体质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

再以咳嗽为例,咳嗽可能是由于外感风寒、风热,也可能是由于肺热、肺燥,或者是由于肺气不足、肾不纳气等原因引起。

如果是外感引起的咳嗽,初期应以祛邪止咳为主,这是治其标;当外邪已去,咳嗽仍不止时,就需要考虑调理肺气、滋养肺阴等治本的方法。

如果是肺气不足或肾不纳气导致的咳嗽,就更要注重治本,通过补肺气、补肾气来达到止咳的目的。

又如,对于胃脘痛的患者,其标症可能是胃痛、胃胀、反酸等,而本因可能是脾胃虚寒、肝郁气滞、饮食积滞等。

在治疗时,一方面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药、制酸药来缓解症状,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病因,采用温中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方法从根本上治疗。

比如,对于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可以使用理中丸等方剂温中散寒;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来疏肝理气。

在中医内科学中,标本兼治的方法还体现在慢性病的治疗上。

慢性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往往既有本虚的一面,又有标实的表现。

中医标本学说如何标本兼治

中医标本学说如何标本兼治

中医标本学说如何标本兼治中医标本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指导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标本学说?它又是如何实现标本兼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标本,在中医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从病因与症状的关系来看,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的新旧、原发与继发的角度来说,旧病、原发疾病为本,新病、继发疾病为标;从疾病的部位来讲,内脏的病变为本,体表的病症为标。

中医标本学说认为,治病必须分清标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治疗策略。

标本兼治,就是在治疗疾病时,既要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又要对疾病的表象症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比如说,一个人因为长期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导致脾胃虚弱,出现了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在这个例子中,脾胃虚弱是本,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是标。

治疗时,一方面要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如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来调理脾胃功能,这是治本;另一方面,针对腹胀的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行气消胀的药物,如陈皮、厚朴等,这是治标的措施。

通过标本兼治,才能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各种症状也随之消失。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感冒后咳嗽不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咳嗽仍未痊愈,反而出现了气喘、胸闷等症状。

此时,感冒是原发病,为本;咳嗽、气喘、胸闷是继发症状,为标。

治疗时,不仅要疏散外邪,解决感冒的问题,还要止咳平喘、宽胸理气,缓解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中医标本兼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食疗等。

在中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和药物。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常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以治本,同时对于头晕目眩等症状,加用天麻、钩藤等平肝熄风的药物以治标。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标本兼治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病位学说如何指导标本兼治

中医病位学说如何指导标本兼治

中医病位学说如何指导标本兼治中医的病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病位学说来实现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病位,简单来说,就是疾病发生的部位。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疾病发生时,其病变部位可能在脏腑、在经络、在皮肉筋骨,也可能在气血津液等不同层次。

准确判断病位,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

以常见的感冒为例,如果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中医认为病位主要在肌表,属于表证。

此时治疗的重点在于解表散寒,通过使用麻黄、桂枝等药物来驱散体表的邪气,使病情得到缓解。

这就是针对病位进行的治标之法。

然而,如果感冒反复发作,或者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单纯解表可能效果不佳。

这时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病位是否已经深入,比如是否影响到了肺气的宣降功能,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

如果是这样,治疗时就不仅要解表,还要兼顾调理肺气,这就是所谓的标本兼治。

再比如,胃脘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如果疼痛发作较急,伴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等症状,中医认为病位主要在胃,且多为饮食积滞所致。

此时治疗应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主,这是治其标。

但如果胃脘疼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那么病位可能不仅仅在胃,还涉及到脾。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从而影响胃的功能。

这时治疗就需要健脾和胃,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的病位学说不仅关注病变的具体部位,还注重病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当心经有热时,可能会下移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症状;而大肠实热,也可能上扰肺脏,导致咳嗽、气喘等。

在治疗时,就要考虑这种表里关系,通过清泻小肠之热来治疗心经的火热,或者通过通腑泻热来缓解肺热。

此外,病位的判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标本兼治意思是什么

标本兼治意思是什么

标本兼治意思是什么标本兼治,中医学术语。

是指医者在医治的治疗中采取治标兼治本的手段。

标,是指表面的病征;本,是指引发病征的源头。

病征的要缓解,病原也要根除,这是医者的天职。

【解释】动词查处问题和防止问题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既要解决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名词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事例】这个~的方法值得推广标本兼治是一个中医的名词,意思是指不但消除了表面的病征,而且根除了引发疾病的原因。

一种病可能有多种表征,不同的病可能有相通的表征,同一个人可能有一种以上的病,要从表征上准确判断病的本质,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是学医者诊断病情的精湛所在。

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

[1]“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启示和经验,明确提出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继续推进标本兼治,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不断书写反腐倡廉的优异答卷。

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就是从治标入手,治本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

我们强调的不敢腐,侧重于惩治和威慑,让意欲腐败者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强调的不能腐,侧重于制约和监督,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中无机可乘;强调的不想腐,侧重于教育和引导,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就是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在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的同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不断开创管党治党新境界。

中医的治标与治本

中医的治标与治本

中医的治标与治本
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标本治法的临床运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

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

1.标与本的含义: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主要说明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

如正气与邪气,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与症状,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先病与后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表病与里病,里病为本,表病为标等。

因而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不同,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之分。

2.急则治其标:当标病甚急,成为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时,若不及时解决就要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故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先治其标。

属于标急的情况如大出血,腹水、腹大如箕、不能平卧,二便不利,严重吐泻,虚脱,高热,神昏谵语等证。

3.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是在病情处于比较缓和的情况下,应该针对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

因而缓则治其本对慢性病和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肺痨咳嗽,其本多为肺肾阴虚,故不应用一般的止咳法治其标,而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病。

又如急性热病中,后期伤阴,应养胃滋肾。

4.标本兼治:在病情标本同时急剧时,或标本均不大急的情况下,宜采用标病与本病同时治疗的法则。

如气虚病人外感,气虚为本,外感为标,若外感不甚重,可以解表与益气合用。

中医标本兼治理念如何指导全人医疗

中医标本兼治理念如何指导全人医疗

中医标本兼治理念如何指导全人医疗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全人医疗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全人医疗强调不仅要治疗疾病的症状,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个层面。

而中医的标本兼治理念,与全人医疗有着天然的契合点,为现代医疗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中医标本兼治理念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标”通常指疾病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是外在的、明显的表现;“本”则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内在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

标本兼治,就是既要消除症状,又要调理根本,以达到彻底治愈疾病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从全人医疗的角度来看,患者的疾病症状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一个长期失眠的患者,其表面的症状是难以入睡、多梦易醒,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焦虑、饮食不规律、生活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

如果仅仅依靠镇静催眠的药物来改善睡眠,可能短期内有效,但一旦停药,症状很容易反复。

而中医则会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找出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心脾两虚,就会采用健脾养心的方法;如果是肝郁化火,就会采用疏肝泻火的治法。

同时,还会给予患者生活起居和情志调节方面的建议,如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从多个方面来解决失眠问题。

中医标本兼治的理念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现代医学主要通过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而且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肾阴不足、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时,不仅会使用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来控制血糖,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会给予健脾益气的药物;对于肾阴不足的患者,会使用滋阴补肾的方剂。

同时,中医还会强调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在肿瘤治疗中,中医标本兼治的理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临床疗效情况汇报材料

中医临床疗效情况汇报材料

中医临床疗效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中医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本文将对中医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医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采用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长期治疗中,中医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其次,中医在疼痛症状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各类疼痛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

例如,针灸治疗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药贴敷、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在疼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医药在调理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常见病症中有着独特的疗效。

中医药的温补、活血、调经等特色疗法,能够有效调理女性身体,改善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医在慢性病康复期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标本兼治”,能够有效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促进康复。

在中风、脑卒中、心脏病等慢性病康复期治疗中,中医的针灸、推拿、康复按摩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中医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康复如何应用中药配伍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康复如何应用中药配伍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康复如何应用中药配伍达到标本兼治中医康复啊,这可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问!尤其是在应用中药配伍来实现标本兼治这方面,那更是有很多讲究。

咱先来说说啥是中药配伍。

简单讲,就是把不同的中药放在一块儿,让它们相互配合,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就好比一支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每个位置的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职责,配合好了才能赢得比赛。

中药也一样,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合理搭配就能治病救人。

我给您举个例子啊。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大姐,她因为工作劳累,总是感到腰酸背痛,晚上还睡不好觉。

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啥大毛病,就是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后来她找到我,我给她开了一个中药方子,里面有杜仲、牛膝、桑寄生这些药。

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牛膝能活血通经、引血下行,桑寄生能祛风湿、补肝肾。

这几味药配伍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协同作战的小分队,杜仲在前面冲锋陷阵,补肝肾强筋骨;牛膝在中间疏通经络,让气血运行更顺畅;桑寄生在后面巩固防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大姐按照我开的方子吃了一段时间,腰酸背痛的症状明显减轻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再比如说,治疗感冒。

如果是风寒感冒,我们可能会用麻黄、桂枝、生姜这些药配伍。

麻黄能发汗解表,桂枝能温通经脉,生姜能散寒止呕。

它们一起作用,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驱寒大战”,把寒气从身体里赶出去,感冒自然就好了。

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

君药就像是皇帝,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是大臣,辅助君药增强疗效;佐药呢,就像是军师,能制约君药的毒性或者副作用,还能调和诸药;使药则像是使者,能引药到达病变部位。

比如说,在治疗咳嗽的方子里,杏仁可能是君药,止咳平喘;贝母可能是臣药,增强杏仁的止咳作用;桔梗可能是佐药,宣肺利咽,还能防止杏仁过于收敛;甘草可能就是使药,调和诸药。

中药配伍还得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同样是治疗失眠,年轻人和老年人用的药可能就不一样。

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心火旺盛,用点黄连、栀子就能清心泻火;老年人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就得用当归、熟地来补气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多采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随症加减,阻止骨质破坏,阻断病情进展,部分逆转病理改变。

大补阴丸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创立的著名方剂,全方有龟板、熟地、知母、黄柏、猪脊髓组成,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的功用。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体会类风湿关节炎病位在肝肾,表现在筋骨,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证候由起初的阳虚风寒湿外侵肌肤,转为邪气入里化热,深伏血脉,留连筋骨,耗伤阴精,出现阴虚内热、寒热错杂的病机,证候表现有肌肉、筋骨消瘦,盗汗、咽干、苔滑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

方中龟板为至阴之品,益肾健骨、填精壮髓为君药,且龟板可以引诸药直达病所,取其以骨补骨之义;黄柏、知母坚阴退虚热,熟地、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黄芪、淫羊藿、杜仲、桑寄生、肉桂益气温阳、祛风除湿。

全方凉而不寒、补而不腻,共奏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舒筋之功用,从而阻止RA引起的骨质侵蚀,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部分逆转关节畸形。

对于关节肿痛明显的患者,中药熏洗具有促进局部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渗透作用,使药物有效地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肿胀,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4。

外洗方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等祛邪药为主,内服大补阴丸加味汤以扶正固本缓图之。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00~901
2 瑞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协作组.瑞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中心双盲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2;31(7)∶394
3 刘卫华,王玉丽,许素琴.痛风利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3;15(10)∶594 4 彭可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7例[J.陕西中医,1996;17(1)∶19
(收稿2005202211;修回2005203207)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西药治疗骨性关节炎160例
张慧玲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中医科(050051)
摘 要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离子导入与西药配合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川草药、威灵仙、鸡血藤、乳没、川牛膝、
杜仲、透骨草等)与西药(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12等)局部封闭治疗本病160
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复发率为37.77%;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70.63%,复发率为75.34%。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通
络,强筋健骨,温经止痛的功效。

主题词 骨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祛风胜湿剂 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温经散寒剂 治疗应用
1990~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性关节炎160例,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2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为1990~2002年门诊就诊患者,均经X线检查诊断为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

治疗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30~50岁62例, 50~70岁以上98例,其中颈椎增生58例,腰椎增生70例,膝关节增生32例(伴滑膜炎27例),病程2~40年。

对照组男86例,女74例,年龄30~50岁59例,50~70岁以上101例,其中颈椎增生52例,腰椎增生74例,膝关节增生34例(伴滑膜炎29例),病程1~43年。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方:狗脊40g,鸡血藤、杜仲、川断、川牛膝、川草乌各30g,当归尾25g,威灵仙、补骨脂、透骨草、乳香、没药各20g,红花、桑枝、白芷各15g。

将上述中药煎成药液备用,使用时,首先将药液加温,将药垫用药液浸透后敷于患处,用保温袋包扎好,放置极板,加压沙袋;另一极用同样的方法置于另一患处(两极板不相连即可,不能横贯脊柱。

)按下开关,
选择低、中、高档按扭,以患者感觉皮肤温度显著升高,且有麻木感或针刺感为宜,每次治疗20~30m 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30d)。

对照组用盐酸普鲁卡因、醋酸法炎舒松—A,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匀,根据增生范围选择适当的药量,进行局部封闭,7d注射1次,4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28d)。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随访2年无复发;有效: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及阴雨天时出现轻度症状,尚能坚持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

治疗结果 治疗组160例:显效85例,有效6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25%。

对照组160例:显效39例,有效74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70.63%。

随访比较,治疗组随访45例,17例复发,复发率为37.77%;对照组随访44例,33例复发,复发率为75.34%。

讨 论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化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或者增生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直、活动受限,属于中医的“骨痹”范畴。

大多数患者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方法。

而中药导入法与西医局部封闭法均属于局部保守疗法。

其中中药离子导入法采用中药当归尾、川芎、红花、鸡血藤、威灵仙、桑枝等活血温经通络。

狗脊、补骨脂、川断、杜仲、川牛膝等利腰脊强筋骨。

川草乌、乳香、没药、透骨草、白芷等温经止痛。

再加上离子导入渗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吸收,使受压迫的神经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消肿的目的。

所以,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本病,具有作用直接,疗效确切,经济简便等优点。

但个别患者除发现局部皮肤瘙痒或变厚变粗糙外,尚无其他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2005203210;修回2005204220)
痛痹饮治疗痛痹86例
胡迎春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中医院(746000)
摘 要 目的:观察祛风湿、止痹痛类中药治疗痛痹的疗效。

方法:采用痛痹饮(桂枝、白芍、黄芪、制附子、熟地、五加皮、千年健、羌活、细辛、制马钱子等)治疗痛痹86
例。

结果:总有率为99.99%。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经祛寒,通痹止痛的功
效。

主题词 痹证 中医药疗法 祛风湿药剂 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药剂 治疗应用 痛痹饮 治疗应用 医案
1989年我院成立了痹证专科,笔者随之被指定为本院攻克痹证学术领头人。

现将近几年来运用自拟痛痹饮治疗痛痹86例,疗效理想,总结于后,供同道参考。

临床资料 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病例中经过辨证符合痹证之风寒分型标准,经过化验A SO>500<800者26例,>800<1000者20例,>1000者11例,R F(+)者18例,A SO和R F均异常6例,两项指标正常者4例;未化验者1例。

治疗方法 凡辨证为痛痹的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自拟痛痹饮为主方,稍施随证加减。

自拟痛痹饮组成:黄芪、制附子(先煎)各30g,桂枝、白芍、熟地各20g,五加皮、威灵仙、千年健、羌活各15g,细辛4g,制马钱子(打碎)1g,甘草6g。

加减:痛甚加玄胡(捣碎)10g,气虚加人参10g,重用黄芪,阳虚寒甚者重用附子、黄芪;血虚者重用熟地加鸡血藤;有瘀者加片姜黄;痛痹日久,痛位不定者,可考虑蜈蚣、 虫、乌梢蛇及藤类中药。

本方每日1剂,先泡后煎,3煎兑匀,合约600m l;分早中晚3次饮服。

每次必须趁热服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和葱蒜萝卜,注意保暖,并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配合拍打按摩等保健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