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
IL-6
1、在炎症反应中,IL-6的升高早于其他细胞因子,也早于CRP和 PCT,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2、细菌感染后 IL-6 水平迅速升高,可在2h达高峰,其升高水平与 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但 IL-6用来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特异 性不如PCT和CRP。
THANK YOU
呼吸系统 感染
细菌性心 内膜炎
细菌性腹 膜炎
1、不是所有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水平都增高,约50 %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0.5 ng/ml。28%PCT<0.1 ng/ml,因此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 炎。 2、PCT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监测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 估手段。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主讲人: 刘浩
感染性指标
白细胞
临床初步鉴别感染与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
感
血沉
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染
性
C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一个敏感的炎症指标
指
标
降钙素原
疫系统对损伤和感染最初反应所表达的 重要细胞因子
CRP
1、CRP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 白,IL-6是CRP生成的主要刺激剂,常于疾病初发的6~8h开始升高, 24~48h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细菌感染时,血清 CRP可呈中等至较高程度升高 病毒感染时,CRP的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CRP的特异性并不高,在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外伤、手术、心肌 梗死、恶性肿瘤,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可显著升高
抗生素疗效判 断的标准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
案例四
总结词
通过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血液感染性标志物 ,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败血症。
详细描述
通过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血液感染性标志物 。该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败血症。这对于及 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败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肠道感染 性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肠道感染性疾 病。
详细描述
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对肠道感染患者的血液、尿 液等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型肠道 感染性标志物。该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这对于早期 诊断和精准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新型感染性标志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感染性标 志物被发掘和研究,如微小RNA、细胞因 子等,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 的视角。
感染性标志物鉴定的可靠 性
对于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鉴定,需要建立可 靠的实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其准检测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指导治疗
通过对感染性标志物的监 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 选择抗菌药物,调整治疗 方案,降低耐药风险。
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历史与发展趋势
研究历史
自20世纪以来,感染性标志物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感染性标志物被发现和研究。
发展趋势
未来,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的物质种类更加丰富,检测方法更 加灵敏、快速、便捷。同时,感染性标志物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其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价值,以更好地服务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太工讲课教学课件ppt
hs-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在细菌感染后升高,病毒感染时保持低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 测感染。
新病毒感染标志物
细胞因子谱
细胞因子谱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病毒 感染后细胞因子谱中某些细胞因子会发生 变化,如IL-1、IL-6、IFN-γ等,有助于早 期诊断和评估病毒感染严重程度。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大数 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感染性 标志物的检测和数据分析也更加 准确和高效。
同时,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不断 发现和鉴定,也为临床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
02
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介绍
新型细菌感染标志物
降钙素原(PCT)
PCT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在细菌感染后会明显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时保持低水平,有助于 鉴别感染类型。
通过检测感染性标志物,可以了解机体是否感染 了某种病原体,以及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感染性标志物还可以反映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 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警与防控
通过检测感染性标志物,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和防控。 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可以有效地遏制疾病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早期预警和防控,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社会医疗负担。
评估预后
通过检测新的感染性标志物,可以评 估感染性疾病的预后情况,预测患者 的康复时间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感染性标志物的挑战与应用局限
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
目前许多感染性标志物在灵敏度和特 异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存在一定比例 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病程和病情变化反映不 准确
部分感染性标志物在病程早期或病情 变化时,其表达水平可能没有明显变 化,影响其作为病情监测指标的应用 价值。
C 反应蛋白升高的 8 种临床意义解读
C 反应蛋白升高的8 种临床意义解读C 反应蛋白(CRP)是肝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质,其正常参考值<5 mg/L。
检验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检测CRP 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现有检验仪器可测出样本血清中极低浓度的CRP,即为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CRP 在血浆中急剧上升,通过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发挥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因此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CRP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记物,其升高不能简单地断定细菌感染。
除感染外,组织损伤、炎症和应激也能使CRP 在6 h后开始升高,且在1~2 d达到高峰。
CRP 在炎症反应中的病理机制较复杂。
如图 1 所示,在外周系统中,炎症触发因子诱导细胞因子(如IL-1β或IL-6)的释放,肝脏合成CRP。
CRP 激活补体系统和单核细胞FcγR 受体,促使巨噬细胞活化、运输并诱导炎症信号级联。
该级联反应亦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内皮细胞FcγR 受体活化,小胶质细胞上调CRP 表达。
图 1 CRP 在外周和 CNS 炎症反应中的病理机制[1]CRP 与补体C1q 及FcTR 的相互作用使其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包括宿主对感染的防御反应、对炎症反应的吞噬和调节作用等。
因此,CRP 与受损细胞、凋亡细胞及核抗原的结合,使其在自身免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RP 作为临床常用的感染或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其数值对临床评估感染病原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鉴别感染或非感染疾病等具有重要价值。
当病因明确后,CRP 的升降与治疗措施是否得当、疾病转归的判断密切相关。
CRP 用于感染病原体的判断病毒感染者的CRP 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感染者的CRP 数值上升更明显;80% 细菌感染者的CRP >100 mg/L [2]。
另有研究指出,CRP <10 mg/L 基本可排除细菌感染。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
流感病毒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异常,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一些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细胞因子等 ,可能有助于评估流感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THANK YOU
通过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以 预测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监测
通过动态监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 变化,可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治 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02
常见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
C反应蛋白(CRP)
总结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 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时其血浓度急剧 增高。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基因测序等,检测生物标志物中 的核酸或基因表达。
代谢组学检测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中的代谢产 物,了解感染状态下机体的代谢 变化。常见的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 析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场景
诊断
预防
通过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 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确定病原体 类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白细胞介素-6(IL-6)
总结词
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感染时其血浓度会 显著升高。
详细描述
IL-6在感染发生后快速升高,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情 变化。IL-6水平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因 此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疗效的指标。监测IL-6水平有助于早 期识别感染并指导抗生素治疗。
分类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微生物 标志物和宿主反应标志物。微生物标 志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等, 宿主反应标志物包括炎症因子、免疫 细胞活性物质等。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
与传统的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手段相比,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对复杂和混合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检测时间等方面均显现出优势。
然而,该技术在检测规范、成本、报告解读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规范下,测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其应用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国内外微生物专家努力推动相关共识及标准的形成,医院也在提高实验室测序相关仪器以及人员和知识储备,以促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充分利用其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
本文主要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政策体系支持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对临床病情的诊断以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积极意义,是各级医疗机构控制感染不可或缺的检测项目。
传统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炎性标志物和细菌分离培养在解决临床问题方面尚存在局限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直接获取样本中的物种基因信息,实现微生物的鉴定,已经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
01、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1. 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实验室诊断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最直接、最客观的证据之一。
常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可分为感染相关标志物检测和病原体检测两大类。
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由于免疫系统应答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继而产生与感染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改变。
通过检测感染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指导药物使用、评估病程进展和判断预后。
感染相关生物标记物临床意义 ppt课件
25
可能有临床应用价值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 肾上腺髓质素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sCD14亚型(Presepsin) 脂多糖结合蛋白
ppt课件
26
其他指标
血糖:
血清皮质醇:
以皮质醇>795nmol/L为界,预测 30d病死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0%和71%。
DIC、肝功不全、严重创伤、脓毒症时升高, 多提示预后较差。
ppt课件
23
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6、血小板: 2007年,IDSA/ATS将PLT<100×109/L作为
CAP患者入住ICU的标准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PLT> 400×109/L是CAP患 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生理性升高如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情
绪变化等
ppt课件
4
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下降。
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长期升高,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
终末期肾病 PCT升高与清 除下降有关!
甲状腺髓样癌
ppt课件
19
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PCT在局灶性感染中往往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 仅用 PCT来鉴别感染与否并不可靠。
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也可 根据其动态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 果、评估预后并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的启动及停 用。
ppt课件
13
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
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朱美英 曹鄂洪*(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 210002)摘要检测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判断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感染相关重要生物标志物。
本文就该共识中有关降钙素原检测和应用的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解读。
关键词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12; 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1-0014-05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 interpretation for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ZHU Meiying, CAO Eho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Jiangsu 210002, China)ABSTRACT Detec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can assist physicians to diagnose disease,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infection type and patient’s prognosis and guiding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Recently,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terpretation of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was issu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which the important infection-related biomarkers were introduced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the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in this expert consensus were further interpret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rocalcitonin; infectious disease; detection methods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于人体任一部位,可能会导致患者多个器官的炎症和并发症如肺炎、脓毒症等,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检测在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检测在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摘要:通过对两组(重症组与轻症组)人员的检测数据(病程开始时、病程中期、病程后期)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讨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程预测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找出数据变化的原因,并研究治疗方式,更好的帮助临床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及措施提出指导,尽可以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患者的损伤及死亡率。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较长,传染性极强,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容易被漏诊,一旦感染发生,病情会迅速恶化,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病死率极高[1]。
为了防止病情恶化,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白介素-6、CRP和降钙素原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广泛损伤,从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
炎症反应是临床危重症候的重要指标。
重症肺炎的预后可能会受到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导致系统炎症反应。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是临床上常用的炎性指标,在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具有重要意义[3]。
C-反应蛋白在重症患者病程初始阶段有明显升高,其与血清IL-6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早期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研究表明[4,5],C-反应蛋白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界定值为50mg/L,>50mg/L可以识别为重症/危重症,>75mg/L可以识别出高死亡风险患者。
在肺炎病程中,通过检测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对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效果,以及判断肺炎的病情进程和评估预后的了解有重要帮助,及时干预重症转化[4]。
【共识解读】mNGS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解读】mNGS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一、共识制定过程第一轮评议专家共34位,其中临床专业(包括感染、呼吸、重症)6位,微生物学专业28位。
初稿推荐共识条目共38 条。
对争议比较大的共识条目,不再推荐。
细节建议讨论后纳入。
第二轮评议专家共38位,其中临床专业(包括感染、呼吸、重症等)20位,微生物学专业18位。
评议选项明确包括:同意、不同意、弃权。
规则:90%以上一致同意,则该共识描述为“建议”。
70%~90%同意,则该共识描述为“考虑”。
70%以下则不纳入共识推荐。
二、分类和术语(一)分类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通过对临床样本的DNA 或RNA 进行鸟枪法测序,可以无偏倚地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二代和三代测序平台均可用于该项技术。
按从临床样本中提取的核酸类型可以分为宏基因组测序和宏转录组测序。
按照测序模式可以分为单端测序和双端测序。
(二)术语和定义NGS:也称高通量测序,是一种可以同时对数十万到数百万条DNA分子序列进行读取的测序技术。
mNGS:m 指宏基因组,也称元基因组,是标本中全部生物(人、微生物)基因组的总称。
mNGS指对标本中的全部生物基因组进行NGS 分析。
在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中,侧重于微生物基因组的识别和分析。
诊断宏基因组学:指用于临床诊断目的的宏基因组学。
该词字面含义仅指诊断,但实际上包括临床治疗、感染控制等。
临床宏基因组学:含义与诊断宏基因组学类似,但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二者比较,专家建议用“临床宏基因组学”,因为“诊断”一词无法包括治疗、感控、流行病学等信息。
微生物组:指某一个系统、生态环境或特定区域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和。
生物医学领域常常是特指存在于人体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例如,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肠道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
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
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多见,而且发病率也比较高,可发生于身体的每一器官中,导致炎症性疾病,甚则导致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上大多数感染只要明确诊断就可以对症用药,使患者的到有效的治疗,但是部分感染在临床表现上不具有特异性,凭借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判断,此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确定疾病的现状,并指导临床用药,现就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做如下报告。
1.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包括传统的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如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内毒素水平等,还有目前在临床上医用范围较广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疾病的发展及恢复进程,使临床医务人员提高警惕,在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前预防性地用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也可通过生物标志物的表现判断患者的预后。
2.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分期及药物的使用指导,跟甚于在新药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有效性判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上鉴别感染、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常用工具,如炎性反应细胞类的白细胞、炎性反应介质类的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炎性反应蛋白类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专家解读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媒体专访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施毅教授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周永列教授从不同角度对《共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共识》指出,罗氏诊断Elecsys BRAHMS PCT 是国内外常用的PCT检测之一,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技术,使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且具有可溯源性,仅需18μl样本量,可在18分钟内实现0.02-100 ng/ml 的检测范围。同时,该检测方法拥有良好的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可适用于所有罗氏诊断免疫分析平台,实现一致性较高的检测结果。Elecsys BRAHMS PCT 联合Elecsys IL-6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感染,实现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进而优化治疗决策,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提升生物标志物临床价值
好的生物标志物要有好的检测方法来实现临床价值,PCT与IL-6的临床运用需要以精准的检验结果作为有力支撑。此次《共识》反映了临床需求,为检验科在感染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周永列教授表示,在选择检测系统时,控制总误差及校准品溯源性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同时要重视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做好质量控制。
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作为敏感的炎症指标,CPR检测快速、便捷,其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P检测还可辅助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此外,更多优秀生物标志物如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近年也逐步在临床上开始应用。施毅教授指出,PCT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参考意义较大;IL-6检测的相对优势则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要点尽管近年来医学科技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直到今天医生们所面临的多数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即使最常见的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也往往需要终生不间断治疗。
感染性疾病与上述疾病截然不同,其中大多数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恰当,都可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彻底治愈。
感染可发生在临床各科,人体任一部位,因此,与感染有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均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只靠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某些老年性肺炎,可以无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也可缺少呼吸道症状,可能只表现为意识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没有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的帮助就可能发生误诊。
某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有一些酷似感染的临床表现,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等,此时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鉴别诊断的参考意义更大。
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外,某些生物标志物对判定患者的预后与确定抗感染疗程也有较大帮助,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细菌、真菌、结核、病毒)。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决定编写此共识,争取尽量系统、客观、全面地向临床医生介绍常用的和即将在临床推广的与感染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白细胞总数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长期持续升高,需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进行鉴别。
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变态反应、肿瘤及药物等原因。
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及某些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可致白细胞减少,在细菌感染中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沙门菌感染、结核和布鲁菌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下降常提示沙门菌感染。
应当注意的是,除上述情况外,某些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脓毒症)时,白细胞总数也可显著减少,常提示病情危重。
2. 红细胞沉降率(ESR):ESR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对鉴别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均不大,且会受感染之外的多种因素影响,如风湿热、恶性肿瘤、妊娠及贫血等。
ESR升高对诊断风湿性疾病的价值远高于感染性疾病,且常用于观察疾病的活动性。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临床上常用NAP积分来鉴别白细胞异常增高的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前者减低,后者升高)。
NAP积分也可以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在细菌感染时NAP积分增高明显,而病毒及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变化不明显或稍增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目前在临床应用已不广泛,但仍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
4. C反应蛋白(CRP):CRP检测快速、便捷,不受年龄、性别、贫血与否等因素的影响,且较白细胞计数变化更具特异性。
近年来,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检测低浓度的CRP,提高了试验本身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称为超敏CRP。
5. 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殊组分——脂多糖,由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脂类A(lipid A)三部分组成。
虽然内毒素检测有助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高内毒素血症也常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病情较重,预后不良,但因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用。
二、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1. 降钙素原(PCT):对全身与局部感染的诊断价值:P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判断脓毒症的重要工具。
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
对判定脓毒症预后及决定抗感染疗程的意义:动态监测PCT有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脓毒症患者24h后循环中PCT水平可降低50%。
PCT降低的程度和存活率升高正相关,PCT水平持续增高或居高不下者提示预后不良。
除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外,PCT也可用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其他:PCT对鉴别发热患者的病因及病原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PCT是目前临床常用且参考意义较大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但仅用PCT来鉴别感染与否并不可靠。
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也可根据其动态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并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的启动及停用。
PCT在局灶性感染中往往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因此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唯一判断标准。
但PCT在一些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中往往不会增高,因此可以作为发热的病原学及病因学判断的辅助指标。
2. IL-6:IL-6是固有免疫系统对损伤和感染最初反应所表达的重要细胞因子,可促进肝脏产生急性阶段反应物如CRP,同时也可刺激和改变骨髓细胞,产生更多的多形核白细胞。
动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但其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
3. 肺炎链球菌尿抗原:用体外快速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测定患者尿液肺炎链球菌抗原,可作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辅助诊断。
该方法的缺陷是感染肺炎链球菌后该抗原持续存在,3个月后浓缩尿检测仍为性,最长可维持1年以上,既往发生过肺炎链球菌感染者可能出现假阳性,因此不适用于复发病例的检测,也较难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4. 嗜肺军团菌尿抗原:可通过测定尿抗原来实现军团菌感染的快速、早期诊断。
尿抗原检测法的缺点在于目前仅限于诊断LP1型军团菌。
部分患者抗原转阴时间过长,不能确定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三、可能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1. 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TREM-1是与感染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成员之一,sTREM-1是其可溶性形式。
其增高可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胸腔积液、慢阻肺合并感染和脓毒血症等患者;而在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中很少或者不表达,提示其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较特异的指标。
总之,sTREM-1在感染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但仍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2.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Christ- Crain等报道pro-ADM可作为脓毒症的预测标志物,危重患者从无感染发展到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体内pro-ADM会逐渐升高;以3.9μg/L作为临界值,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7.8%,诊断准确性优于CRP和PCT。
此外,pro-ADM也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风险评估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之一。
3. suPAR:suPAR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可溶形式。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提示,suPAR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之,suPAR作为单一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并不优于其他传统的指标,但其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是明确的。
4. sCD14亚型:CD14是脂多糖- 脂多糖结合蛋白复合体的受体。
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重度脓毒症患者显著高于普通脓毒症患者。
因发现sCD14亚型与脓毒症相关,故命名为Presepsin。
Presepsin不仅在脓毒症早期诊断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还可用来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Presepsin作为一种新的脓毒症生物学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5. LBP:LBP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糖蛋白。
LBP在健康人血中水平较低,当有微生物感染及炎症发生时,血清LBP浓度会迅速升高。
上述各种生物标志物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应用价值见表2,在脓毒症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见表3。
如表所示并没有任何一个新的单一的指标具备很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尚需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CRP和PCT等相结合。
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判断价值。
四、真菌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1. (1,3)-β-D-葡聚糖(BG):BG检测也称为G试验。
G试验是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有效的无创检测手段之一。
在诊断IFI时,G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阴性结果可较好排除肺部真菌感染,但部分研究的阳性预测值较低,2. 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GM检测也称为GM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深部曲霉感染的患者,血清GM试验增高可比影像学诊断提前7d 左右出现。
在重症感染患者,动态监测GM试验水平,可有助于判断真菌播散程度、治疗反应和预后。
3.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通过检测血清和脑脊液等中的荚膜多糖抗原含量可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感染。
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LA)、酶联免疫法(EIA)和侧向层析法(LFA)等,其中以LFA法最快速,而临床实践中LA法最为常用。
LA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存在着非特异性干扰。
EI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LA法类似,但其结果不受类风湿因子等的干扰,可以实现自动化结果分析。
五、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与传统的PPD试验相比,该方法较少受到接种卡介苗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干扰,对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与MTB潜伏感染(LTBI)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前较成熟应用在临床的IGRAs有两种,一种是采用ELISA,检测全血中致敏T细胞再次受到MTB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水平,称为全血检测或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QFT-GIT)。
另一种是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能释放γ-干扰素的效应T细胞数量,称为细胞检测或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 SPOT.TB),目前在我国各地医院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后一种检测方法。
仅凭IGRAs阳性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病与LTBI,也不能预测LTBI是否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但IGRAs阴性对排除MTB感染有一定帮助。
与PPD 试验相比,IGRAs不受卡介苗接种与否的影响,也较少受NTM感染的影响,如用于HIV感染人群中筛查LTBI,其敏感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