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 临床诊治 - 王付经方

合集下载

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经方案例

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经方案例

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经方案例
展开全文
朱某,女,21岁,信阳人,在校学生。

主诉在4年前发现左右耳垂下方至颈部有扁平丘疹,轻度瘙痒,当时未引起重视。

半年后丘疹演变为苔藓样病变,经当地医院皮肤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近因瘙痒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鳞屑,瘙痒,口苦口腻,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弱。

辨为湿热血虚证,治当清热燥湿,补血养血,给予牡蛎泽泻散与四物汤合方,牡蛎10g,泽泻10g,常山3g,葶苈子10g,商陆根10g,海藻10g,天花粉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口腻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口苦止,以前方6剂。

五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

六诊:苔藓样变好转,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苔藓样变较前有好转,为了服药方便,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5个月。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苦口腻、苔黄腻辨为湿热,再根据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脉细弱辨为血虚,以此辨为湿热血虚证。

方以牡蛎泽泻散(因药房无蜀漆,故以常山代替)清热利湿,软软散结;以四物汤补血养血,兼以行气理血,加炙甘草益气解毒,兼防利湿药伤气。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王付教授活用经方辨治杂病举隅

王付教授活用经方辨治杂病举隅

热 , 湿 消痞 ; 草 芍 药 汤 以 益 气 养 血 , 急 止 痛 。复 诊 时 , 除 甘 缓 随 证加减 , 以甘 草 芍 药 汤 改 为 茯 苓 甘 草 汤 温 胃通 阳 , 气 利 水 。 化 师 认 为 用 好 经 方 , 不 能 死 板 教 条 , 在 掌 握 方 方 合 用 的组 方 绝 贵
光明中医 2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 GMC J M Mac 0 0. l 5 3 rh 2 1 Vo . 2
・39 3・
肢 体 关节 重 着 , 肿胀 , 有 定 处 , 腻 。 涩 不 畅 。 治 宜 化 湿 、 痛 苔 脉 利 湿 为 主 , 以疏 风 散 寒 。 故 方 用 麻 黄 杏 仁 薏 苡 甘 草 汤 , 在 祛 辅 重
风 除 湿 。麻 黄 发 汗 散 寒 , 杏仁 健 脾 利 湿 , 苡 仁 舒 筋 除 痹 , 草 薏 甘
进 7剂 而 愈 。
按 : 素 灵微 蕴 》: 肺 与 大 肠 表 里 同 气 , 气化 精 , 灌 大 《 “ 肺 滋
肠, 则肠 , ” 燥 肺 宣
甘 温 助 脾 。 四 药 相 配 , 奏 疏 风 散 寒 止 痛 , 脾 利 湿 之 效 。 患 共 健 者关节疼痛 、 活动 后 减 轻 、 涩 不 畅 等 为 经络 郁 滞 之 证 候 . 合 脉 故 用 疏 利 之 法 , 加 木 防 己、 银 花 藤 , 草 、 血 藤 、 碎 补 、 选 全 通 鸡 骨 桑 枝 等 以疏 通 经 络 , 风 湿俱 去 , 络 得 通 , 证 自消 。 使 经 痹
4 秋 燥 便 秘
腑 气 不 通 可 导 致便 秘 。 本 案 患 者 入秋 则 便 秘 发 作 , 季燥 邪 当 秋 令 , 喜 润 恶 燥 , 邪犯 肺 , 伤 肺 津 , 肺 宣发 肃 降 功 能 失 常 , 肺 燥 耗 则 肺 与 大肠 相表 里 , 气郁 闭 , 肺 则肠 腑之 气 亦不 通 , 之 燥 邪 伤 津 加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三)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血、润燥、祛风法治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病案:吴某,男,64岁。

初诊:1989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近四年皮肤瘙痒逐年加重,痒无定时,始发于左颈部,渐波及背部,瘙痒无度,经久不愈。

近一个月因工作紧张劳累,睡眠不好,皮损渐扩大泛发全身,瘙痒难忍甚至彻夜难眠。

诊查:左颈侧有8cm×4cm大片状肥厚皮损,表面粗糙,皮脊皮沟著明,局部色较深并可见散在抓痕血痂。

躯干及四肢伸侧多片同样皮损,抓痕血痂明显。

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

辨证:老年患者,素体虚弱,心脾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处方:当归10g 川芎10g 二芍各10g 首乌藤30g 鸡血藤15g 刺蒺藜30g 红花10g 苦参15g 防风10g 浮萍10g 白鲜皮30g 全蝎6g外用雄黄解毒散与百部酒混匀外搽。

二诊:服上方药7剂,瘙痒明显减轻,惟睡眠仍差。

诊查见1抓痕明显减少。

前方去防风、浮萍,加珍珠母30g、炒枣仁15g。

三诊:继服上方药7剂,基本不痒,睡眠明显改善。

诊查皮肤已无明显抓痕。

继服药14剂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风癣、干癣、摄领疮、牛皮癣等,意指此病干燥不流水,厚者犹如牛项之皮,厚而又坚,因常发于颈侧受衣领摩擦有关,故而得名。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而用当归、川芎、赤白芍养血润肤;以首乌藤、珍珠母、炒枣仁养血益心安神而止痒;再以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润燥;防风、白鲜皮、浮萍、全蝎驱风润肤止痒。

以上诸药共奏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故而收到良好效果,使四年不愈之顽疾不足一个月即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613-614,张志礼医案。

张志礼,1930年生,山西原平人,主任医师、研究员。

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临床应诊,做其助手二十余年,学术思想上深得赵氏真传。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效方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效方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效方
方1 外用:水蛭、硫磺各30克,研细用甘油调成糊,外敷患处,每日换一次,1--2天治愈。

方2 外用:艾叶20克,花椒5克,韭菜20克,一起煮10分钟,洗患处,每天洗二次,3--5天治愈。

方3 敷脐:红花、桃仁、杏仁、栀子各10克,研细加冰片3克混匀,用甘油调成糊状,脐洗净,将药适量敷在脐中,外部固定,每日换一次,3--10天治愈。

方4 外用:肉桂200克研细,取适量用醋调糊,敷在患处,外部固定,2小时后去掉,若不愈一周后再治一次,重者2--3次治愈。

方5 外用:天南星100克,研碎,浸在煤油200毫升中一周,涂擦患处,每日三次,三天见效,半个月治愈。

方6 外用:斑蝥2个,半夏10克研细浸在醋50毫升中二天,涂擦患处,每日二次,3--5天治愈。

方7 外用:皮炎平、清凉油(5:1)混匀,涂患处,每日涂4--6次,3--8天治愈。

经方临症答疑王付

经方临症答疑王付

经方临证答疑(一)点击:30评论0 2008-06-04 06:47发布者:王付经方访谈经方临证答疑王付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提要撰写此书而结合临床运用经方治病体会,感悟到学习经方,以提问的形式能增强学习效果,以问答的形式能开拓学习视野,以答题的形式能强化学习记忆。

提问答疑能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点拨科学的思路方法、能激发灵活的思辨能力,能促进更好地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设经方临证思路、经方运用答疑、方方合用医案3章,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学习、应用经方中的难题,通过问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问题而将学习引向深入;通过答以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因难题而深入分析、研究与解决。

第3章重点突出理论学习能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构思新颖,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问有所用,答有所学,开拓思维,启发灵感。

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在校师生学习与应用经方的重要参考用书。

前言学习经方,何种思维方式能使学习进步最快?哪些思路方法能使学习记忆最深?什么思辨能力能使学习收效最佳?何种诊治技巧能使运用能力提升?只有在学习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在思索中开拓认识,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经方而科学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发现问题:学习经方首要的问题就是会发现问题,欲发现问题就必须对所学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能在为什么之中不断发现问题,更能在问题之中再发现问题。

如学习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方,可发现病证不是太阳中风证而为何要用桂枝汤,为何又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如温经汤是温经散寒的有效方,而为何配伍寒凉药如丹皮、麦冬,而不用丹皮、麦冬而为何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等等。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为学习经方开辟新的思路与新的境界。

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是发现问题的深化,是凝聚集合问题的核心步骤,而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而权衡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本质与变化又有何种关系,在认识问题中再认识。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二)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地黄饮子加减治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病案:顾某,男,51岁。

初诊:1981年2月17日。

主诉及病史:去年2月初,颈部皮肤突然感觉剧痒,抓后出现皮疹一片,因痒时抓,致颈周皮损日益增厚,后扩及胸、背、腰、腹及四肢等处,瘙痒夜甚。

曾去某医院诊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经治多次不效。

诊查:颈两侧、胸、背、腰、腹、骶部及四肢伸侧有十多处杏大至桃大皮肤肥厚、干燥呈浅褐色的苔藓化斑片,伴咽干口燥,便干溲黄。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阴虚火旺,血燥生风,郁抟肌肤。

治法:养阴清热,润燥熄风。

处方: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30g 北沙参30g 天麦冬各15g 元参15g 生槐花30g 草河车30g 当归15g 桃仁12g 苦参12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全蝎6g 海桐皮15g每日1剂,水煎两次,饭后分服。

嘱将药渣煎汤外洗,每晚1次。

另用止痒药膏合黄连膏混合外擦,日两三次。

1二诊:3月12日。

服上方药20剂后,部分斑片消失,余者明显变薄,瘙痒显减,咽干口燥见轻。

上方去北沙参、全蝎,加鸡血藤30g、灵仙15g,后稍予加减又服药三十余剂,全身皮损全部消退而获愈。

随访两年未复发。

按语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相当于中医学的播散性牛皮癣,临床比较少见。

因皮损似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牛皮癣。

播散性牛皮癣临床分为湿热偏盛者、湿毒风胜者、阴虚血燥者三型,本例属于后者。

故方用生地黄、北沙参、天麦冬养阴牛津润燥;元参、生槐花、草河车凉血清热解毒;当归、桃仁活血润燥;白鲜皮、苦参、地肤子消风泄湿止痒;全蝎、海桐皮熄风止痒。

同时配合止痒药膏、黄连膏混合外擦,取以燥湿清热、化斑除痒。

药服20剂,部分皮损消失,瘙痒、咽干、口燥均显减。

又按前方稍予加减又服药三十余剂,全身斑片全部消退而臻愈。

附方1.止痒药膏(经验方)松香、铅粉、枯矾、制炉甘石各30g,乳香60g,轻粉、密陀僧各15g,冰片6g。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和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病情缠绵顽固,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发现各医家在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上虽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皆强调祛风清热,重镇安神,滋阴润燥,活血通络,并告诫要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保护,以气血生化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标签:神经性皮炎,摄领疮;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1]。

中医称之为“牛皮癣”、“摄领疮”,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缠绵顽固,亦称顽癣[2],如明代《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3]。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则为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濡而成,《诸病源候论》亦有记载:“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4]。

此外情志内伤,肝火郁滞及紧张劳累,心火上炎是此病重要诱因,并致病情反复。

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治疗此病的经验及用药心得,以期能够为临床中医生治疗此病节省时间,增加疗效。

1陈彤云从心、肝、脾胃论治,尤为重视胃气的调理陈彤云教授认为神经性皮炎多因情志因素导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

陈老师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遵李中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主张内调与外治并重,从心、肝、脾胃论治,并注意活血养血,使祛邪的同时不伤正气。

治疗上自立一方,主方药物组成为:龙骨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白芍15g,丹参15g,茵陈30g,茯苓15g。

其中龙骨、石决明、珍珠母为君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夜交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茵陈、茯苓清湿热,健脾胃,以扶正祛邪,强健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肌肤、心神得养,谨防复发。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经方中医刘卫红08.09 07:03阅读1077由于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类似性,又因临床工作者掌握的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局限性以及片面性,所以在临床中可能遇到诸多疾病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

每一位临床医生都会面临疑难杂病的挑战。

如能准确辨证、合理运用经典方剂进行治疗,常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基本原则:从病证表现中辨清病变属性,从疾病演变规律中寻找内在关系,从复杂多变的症状表现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病变证机中确立相应的治疗方药。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法:1运用基础方所谓基础方就是方的基本作用点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非局限在病变部位,如四逆汤是辨治所有阳虚的基础方,百合地黄汤是辨治所有脏腑阴虚的基础方,以此把经方基础方归纳为阴虚基础方、热证基础方、寒证基础方、气郁证基础方、瘀血证基础方、痰热证基础方、寒痰证基础方等。

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证型以选用基础方。

2运用代表方所谓代表方就是方的主要作用点是针对病变部位,如泽漆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是辨治脾胃寒热挟虚证的代表方,风引汤是辨治肝热生风证的代表方,非此则不能取得辨治肺热证或脾胃寒热挟虚证或肝热生风证的最佳效果。

以此把经方代表方归纳为肺热证代表方、肺寒证代表方、肺虚证代表方等,又如心阳虚证代表方、心气郁证代表方、心阴阳俱虚证代表方,以及肾病证代表方、肝病证代表方、大肠病证代表方等。

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脏腑病变以选用代表方,又如口腔病证可从心脾辨治、耳眼病证可从肝肾辨治、鼻腔病证可从肺卫辨治等。

3运用衍生方所谓衍生方就是基于所学经方固定性而达到运用衍生变化经方,切合辨治诸多疑难病证并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达到融会贯通并能随机应变。

【经方医案】王付:神经衰弱医案2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神经衰弱医案2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神经衰弱医案2则(同病异治)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又称精神疲劳综合征)属于神经症,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导读】辨治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故选用百合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虚热内扰,故与黄连阿胶汤合方治之。

徐某,女,19岁。

有4年多神经衰弱病史。

在多家医院诊治,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病情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失眠(易醒难入睡),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盗汗,面部潮热,皮肤干燥,月经紊乱,大便干结,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为心肾虚热证,治当滋补心肾、生津润燥。

给予百合地黄汤与黄连阿胶汤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黄连12g,黄芩6g,白芍6g,鸡子黄(待药液稍凉时兑入)2枚,阿胶(烊化、冲服)10g,麦门冬15g,五味子12g,酸枣仁45g,柏子仁10g。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心悸止,大便通畅,以前方12剂。

三诊:盗汗减轻,皮肤干燥好转,前方减生地黄为25g,12剂。

四诊:失眠、耳鸣好转,以前方12剂。

五诊:口干咽燥、盗汗基本解除。

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辨为心阴亏虚,再根据耳鸣,腰膝酸痛辨为肾虚,因盗汗辨为虚热迫津外泄,又因皮肤干燥辨为阴虚不滋、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征,以此辨为心肾虚热证。

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以莲连阿胶汤清心热、育肾阴;加麦门冬滋补阴津,五味子益阴敛阴安神。

酸枣仁、柏子仁养心益阴安神。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心阳虚,治当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四逆散合方疏肝解郁。

许某,女,52岁。

有多年神经衰弱病史,服用中西药即改善症状表现,可停药则诸症复发,近因失眠(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烦急躁,情绪低落,汗出,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夹黄,脉沉弱。

王付教授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王付教授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王付教授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王付(又名王福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4部,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经方,此指《伤寒杂病论》方剂,为张仲景所创。

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表明,经方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若能恰到好处地学好与用活经方,则其治疗效果可非同一般。

但有诸多临床工作者用经方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也有一些医者应用经方根本就没有取得任何治疗效果,并以此来贬低经方临床治疗效果。

究其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学好用活经方主治病证?怎样才能扩大经方主治范围?笔者试将肤浅认识略述于次。

01学好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学好用活经方,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更应掌握思路和方法,其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对此若能有全面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即可为用活经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以代表方为突破口学好经方应以重点代表方为突破口,由此来展开研究某一类方,对此必须做到有重点、有目标、有目的地学习与研究,并加以掌握。

学习重点代表方,如治疗表证代表方: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证,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太阳伤寒轻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主治太阳中风轻证;治疗表里兼证代表方: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小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桂枝人参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厚朴七物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结证相兼;又如治疗心证、肺证、肾证、脾胃证、胆证、大肠证、妇科病证等重点代表方。

研究经方只有从某一类方中探讨方药配伍关系,才能揭示方药配伍精旨,集中探讨与研究经方组方思路。

学习经方贵在学习经方组方特点、应用要点、配伍关系与方法技巧,揭示经方功用主治病证的核心与灵魂。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

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名中医诊治神经性皮炎效验方名老中医陈彤云经验方方药组成:龙骨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白芍15g,丹参15g,茵陈30g,茯苓15g。

本方为陈老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自拟经验方,一方为主,辨证论治。

加减: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者,远志10g,酸枣仁30g,茯神12g,牡蛎20g,百合15g;皮损肥厚者,加用连翘20g,夏枯草20g,皂角刺5g,浙贝母10g;热证明显者,加用黄芩10g,栀子10g,金银花10g,黄连4~10g,大青叶15g;瘙痒明显者,加刺蒺藜10g,地肤子15g;肝郁气结,情绪郁闷不舒者,加用柴胡6g,菊花20g;便秘者,加龙胆15g;脾虚湿盛者,加冬瓜皮15g,茯苓皮15g,炒白术15g;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胀痛者,加吴茱萸3g,木香10g,厚朴6g;胃痛反酸者,加海螵蛸10g;饮食积滞者,加神曲10g,炒麦芽10g;阴虚血热者,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0g;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加用地骨皮15g,青蒿15g;夏季湿热并重且舌苔厚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

原始病历记录TCM Management for Neuro DermatitisSurename:K*Sex:FemaleBirth of date:1962.12th June 2009 attended TCM clinic of Muhimbili National Hospital for the first time.Chief complaint:Recurrent attacks of red skin patches for 40 years.She complained that the red skin patches were recurrent since birth.These patches are on both elbow joints,both kneejoints and neck.These are found over the skin folds of the body.The skin is very itchy and worsens on scratch.It is usually worse in the morning and night.The rashes appear every year and disturb for one to two months.She is in Dar es Salaam for two years now and the skin is still having problems like in UK.She feels anxious and talks very fast.She was received Cortisone for the treatment.It was better for skin if use the hormonal therapy but she refuse to use more chemicals.She noted fatigue and wake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At night if waken up takes a long time to fall asleep again.Her appetite,urine and stool were normal.She was attacked by kidney stone before,now already cured.The patches do not distain when touched.The patches are slightly elevated not flat on the skin.Laboratory examination:Low red blood cellsShe will show me the concrete number next time!Low haemoglobin.Pyruvate kinase Low?TCM examination:Tongue:red with white coating tongue.Pulse:Xi Huan (infrequent pulse)Diagnosis:NeurodermatitisHave a skin disease that is presumed to be caused by prolonged vigorous scratching,rubbing,or pinching to relieve intense pruritus.It varies in intensity,severity,course,and morphologic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Neuro dermatitis is believed by some to be psychogenic.The circumscribed or localized form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chronic lichen simplex.TCM diagnosis:Stagnation of liver-QI,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stagnation of blood,disharmony of nutrient QI with defensive QI.Therapy:disperse the depressed liver-energy,benefiting vital energy,promoting blood flow,keep ying and weiqi in balance.Prescription:(1)Carefree powder and Decoction of Four Drugs。

神经性皮炎 中药(新版)

神经性皮炎 中药(新版)

用法: 饮服,每日 1 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 30 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 2 次。 【荷叶粥】 配方:鲜荷叶 20 克,粳米 200 克. 制法:将荷叶先煮 20 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 功效:清热泄浊. 用法:早晚随量服食.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 10::鲜丝瓜叶适量 制用法:洗净捣烂。搽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隔天 1 次,7 次为 1 疗程。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 中药 食疗偏方
【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 90 克,赤小豆、红枣各 60 克;大蒜 30 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 30 克,金针皮炎 中药
中药偏方:中药偏方 方剂 1: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 30 克。
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2:樟脑、冰片各等份。 用法:碾为细粉,以 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 后再涂 1 次。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3:荆芥、防风、艾叶、蛇床子各 6 克,苦参 12 克,川椒 15 克。 用法:水煎,温洗患处,每日 1-2 次。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4:斑蝥 3 克,3%碘酒 100 毫升。 用法:将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 7 天,用时先以 1:5000 高锰酸钾溶 液洗净患处,再用上药涂搽,每天 3-4 次。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5:蓖麻子仁 15 克,冰片 1.5 克,紫皮蒜 21 克,葱白 7 寸, 白糖少许。 用法:共捣如泥,涂于患处。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6:鲜核桃皮适量。 用法:搽患处,每日 2-3 次。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7:鸡蛋 3 个,米醋 1 斤。 用法:用鸡蛋置瓶内,加米醋浸没,浸 7-10 天后取出,去蛋壳, 将鸡蛋与米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中,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 2-3 次,坚持 一段时间,有良效。 适用症状:神经性皮炎。 方剂 8::何首乌 18 克,当归、荆芥各 5 克 胡麻、苦参、生地各 15 克,白芍 12 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连用 10 剂。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 9::生韭菜、大蒜各 30 克 制用法:共捣成糊状,微热。用力搽患处,每日 2-3 次,连用 1 周。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
导语:皮炎是一种让人觉得很头疼的疾病,并且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发生在我们的皮肤上,对于一些爱美的人士来说,患有了皮炎简直就是
皮炎是一种让人觉得很头疼的疾病,并且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发生在我们的皮肤上,对于一些爱美的人士来说,患有了皮炎简直就是活受罪。

并且皮炎发生之后还会让自己觉得很难受,中医是很多人都非常信赖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今天我们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带来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吧。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热证患者表现为丘疹成片,局部皮肤肥厚、伴皮肤潮红、糜烂、血痂、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以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表现为病程较长,局部皮肤干燥肥厚、脱屑者选用当归饮子加减。

成药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乌梢蛇片或地龙片等。

中药治疗方法方剂:
方剂1
何首乌18克,当归、荆芥各5克,胡麻、苦参、生地各15克,白芍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方剂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捣成糊状,微热。

用力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1周。

方剂3
鲜丝瓜叶适量
制用法:洗净捣烂。

搽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法治愈风癣病案:秦某,男,29岁。

初诊:1968年10月3日。

主诉及病史:1年前左颈、双肘、两膝窝等处先后出现皮癣,瘙痒,用过多种癣药膏、皮炎硬膏,曾见效于一时,日后又见反复。

一次酒后,胸前、后背、两臂、两腿泛发大片皮癣,瘙痒剧烈,彻夜难寐。

曾多方治疗,未见效果。

诊查:自颈以下,胸前、后背、四肢可见大片苔癣样损害,搔痕累累。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风癣。

证属心经火盛,血热生风生燥。

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处方: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10g 黄芩10g 丹参15g 地肤子10g 苍耳子10g 苦参10g 5剂二诊:10月8日。

药后皮癣减薄,瘙痒显轻,夜能入寐。

舌红苔薄黄,脉滑。

宗前方加白鲜皮10g,5剂。

三诊:10月13日。

皮癣大致消退,瘙痒不甚,部分脱屑如麸。

治宗效方,7剂。

1按语本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属于中医风癣的范畴,亦有称为刀癣者类似本病。

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心主火,心主血,由于心情烦扰,心经有火,血热生风,因此重用凉血清热、消风止痒而收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320-321,朱仁康医案。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中医研究员,主任中医师。

早年从其长兄学医,实为当年驰誉江南的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的再传弟子,深得章氏真传。

先悬壶江南,颇负时誉。

抗战前夕,迁居上海行医。

1956年调京工作,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外科主任、皮科主任等职。

朱氏在学术上主张衷中参西,既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又吸收西医辨病之长,外科疾病着重内治,故取效更著。

他创制滋阴除湿法治疗顽固性湿疹有特效;治疮疡大症时,如消之不应,即用消托兼施、寓消于托法,亦每获良效。

朱氏的临床经验,已输入电脑系统储存推广。

朱氏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主编《国医导报》,并著有《中西医学汇综》;以后又有《家庭食物疗病法》、《中医外科中药治疗学》、《中医痔瘘疗法》等书问世。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叫湿毒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叫湿毒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叫湿毒神经性皮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常被称为“湿毒”。

中医认为,湿毒是导致神经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机主要与湿热、血热、血瘀等因素有关。

在治疗上,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调和阴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首先,湿毒的形成与体内湿热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导致多种皮肤疾病的常见因素,它可能由于饮食不当、居住环境潮湿、情绪波动等原因导致体内湿热内蕴。

当湿热郁结于皮肤,就可能引发神经性皮炎。

因此,中医在治疗时会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化湿等方法,以减少体内湿热,减轻皮肤症状。

其次,血热也是神经性皮炎的重要病机之一。

血热可能由内热或外感热邪引起,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中医治疗血热型神经性皮炎,会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方药,如金银花、连翘、地黄等,以降低血热,缓解皮肤症状。

再者,血瘀也是导致神经性皮炎的原因之一。

血瘀可能由外伤、情绪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导致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形成瘀斑、疼痛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皮肤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加重病情。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重要的,它们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湿毒的形成。

总之,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湿毒)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通过内服药物、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目的,从而有效缓解神经性皮炎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性疾病_苗小玲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性疾病_苗小玲
按 根 据 疼 痛、麻 木 因 劳 加 重、脉虚弱辨为气虚; 口苦、心胸烦 热辨为气虚夹热; 因舌质红、苔黄 腻辨为湿热。故辨为气虚湿热证。 方以黄芪补益中气,固护营卫; 白 芍补血柔筋缓急; 桂枝、生姜温阳 通经止痛; 黄柏清热燥湿; 薏苡仁 健脾清热利湿; 苍术醒脾燥湿; 怀 牛膝活血强筋止痛; 秦艽清热通络 止痛; 大 枣 健 脾 益 气,缓 急 止 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证、痿证,辨为气虚湿热证,治当益 气通脉,清热燥湿。给予黄芪桂枝 五物汤 与 四 妙 丸 合 方 加 味: 黄 芪 24g,白芍 10g,桂枝 10g,生姜 18g, 大枣 12 枚,黄柏 24g,薏苡仁 24g, 苍术 12g,怀牛膝 12g,秦艽 12g。6 剂,水 煎 服,每 天 1 剂,每 日 分 3 服。二诊: 下肢疼痛略有减轻,以 前方 6 剂。三诊: 麻木较前好转, 以前方 6 剂。四诊: 口苦、心胸烦 热除,下 肢 疼 痛 明 显 减 轻,以 前 方 6 剂。五诊: 疼痛基本得到控制, 以前方 6 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 方治疗 20 余剂,之后将前方变汤 剂为丸剂,每次 6g,每日分 3 服,治 疗 3 个月。随访 1 年,一切尚好。
4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中医药通报·临床研究
为臂丛神经痛; 中医诊为痹证,辨 为寒 瘀 夹 热 证,治 当 温 阳 散 寒,化 瘀止痛,兼以清热。给予麻黄附子 细辛汤、生 化 汤 与 白 虎 汤 合 方 加 味: 麻黄 6g,细辛 6g,炮附子 5g,当 归 24g,川芎 10g,桃仁 5g,炮干姜 3g,石膏 48g,知母 18g,粳米 15g, 炙甘草 6g,乳香 12g,没药 12g。6 剂,水 煎 服,每 天 1 剂,每 日 分 3 服。二诊: 疼痛如针刺烧灼样略有 减轻,以前方 6 剂。三诊: 手足较 前温和,以前方 6 剂。四诊: 疼痛 较前 又 有 好 转,以 前 方 6 剂。五 诊: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 疗效,以 前 方 加 减 治 疗 40 余 剂。 随访 1 年,一切尚好。

神经性皮炎中医理解

神经性皮炎中医理解

分类
• 1.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 90%以上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肘、骶、眼睑、
腘窝等处,首先感觉局部瘙痒,后出现集 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 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泽,覆盖少 量秕糠状鳞屑,进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 因痒常搔抓刺激皮肤渐增厚,形成苔藓样 变,境界清楚,患处皮损周围常见抓痕, 有血痂形成。
状。涂抹患处,每天可轻涂1次,涂抹后发 疱即止,以防过度损伤。水疱应使用。
中医辨证治疗
• 方剂5

斑蝥克,硫黄、雄黄、樟脑各10克,
乌梅肉5克,地塞米松片1.5毫克,扑尔敏片
40毫克,二甲基亚砜10毫升,凡士林适量。
• 制用法:先将斑蝥、乌梅肉、雄黄、 硫黄、地塞米松、扑尔敏分别研末过100目 筛,共置乳体中充分研磨混合备用。
中医辨证
• 1.风湿热型 • 症状:皮肤瘙痒剧烈,局部皮肤肥厚及成片状扁平丘疹,
出现皮肤潮红可见糜烂或结痂,兼见口苦,口渴、舌质 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 方药:消风散加减。 • 处方:荆芥,防风,蝉蜕各10克,牛蒡子15克,苦参15克,苍 术10克,生石膏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胡麻 仁15克,白藓皮30克,生甘草6克。 •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情志抑郁,脉弦者加柴胡 10克,珍珠母30克,生牡蛎30克;烦躁瘙痒加僵蚕10克,白 蒺藜15克;皮损色红,口于舌红者加丹皮10克,赤芍15克, 地骨皮15克。
• 方剂8

苍耳子15-24克,防风9-12克,乌梢蛇、
当归、赤芍、白蒺藜各9-15克,丹皮9克,
鸡血藤15-30克,生地、地肤子、白鲜皮各
18-30克,蝉衣6-8克。
• 制用法:水煎服

治神经性皮炎秘方中医治疗药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神经性皮炎秘方中医治疗药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神经性皮炎秘方(方3首)治神经性皮炎秘方5.1首乌饮【来源】孙迅,《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首乌15克,丹皮8克,生地12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红花3克,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玄参、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方解】方中以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祛风止痒;首乌、丹皮、生地、当归、熟地、红花凉血活血;玄参、甘草健脾利湿,合用共奏祛风凉血、健脾利湿之功。

本方适用于神经性皮炎、尤适用播散型损害病例,效果较好;枫银膏外治有肯定治疗效果,内外兼治,效果尤佳。

但枫银膏中含有水银,不适宜大面积应用。

【主治】神经性皮炎。

【加减】瘙痒剧烈、病变扩散、食欲不振者,加苍术或焦术;四肢倦怠、消化不良,脉浮虚者、加白术;瘙痒过甚、烦躁、睡眠不佳者,加蛇床子、地骨皮。

外搽枫银膏:将大枫子仁与水银按3∶1制成硬膏,外搽患处。

【疗效】治疗54例,结果痊愈49例(占90.7%),有效5例。

总有效率达100%。

治愈后继续服用本方,可巩固疗效。

5.2搜风除湿汤【来源】赵炳南,《赵炳南医疗经验集》【组成】全虫6~12克,蜈蚣3~5条、海风藤、川槿皮、炒黄柏、炒白术、炒枳壳各9~15克,炒薏米15~30克,白鲜皮、威灵仙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搜内外风、除湿止痒。

【方解】方中全虫、蜈蚣搜剔深入内外风邪而止痒;白鲜皮、川槿皮、海风藤、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痒;炒枳壳、炒黄柏、炒白术、炒薏米健脾燥湿止痛。

本方各药均为炒用,适用于风湿之邪深入肌腠的慢性瘙痒类皮肤病。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顽固性神经性皮炎(顽癣)、年久而致色素暗淡沉着及皮肤粗糙、而显著瘙痒感的皮肤瘙痒症(隐疹),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有明显痒感者、结节性痒疹(顽湿聚结)。

【疗效】笔者临床反复验证多年,用于治疗以瘙痒为主症的上述各病症的慢性期,确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临床实践观察,有效率达98%以上。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性疾病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性疾病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性疾病
苗小玲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1(010)001
【摘要】@@ 王付教授不仅在教学方面被评为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名师"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而且在临床中善于合用经方时方,用药精益求精,治病疗效显著,深受病人好评.笔者在本科期间即随从王付教授门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神经痛的经验介绍于次.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苗小玲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王付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慢性鼻炎 [J], 李亮;关芳芳;王付
2.王付教授运用经方辨治高血压 [J], 苗小玲
3.王付教授运用经方时方辨治经前期综合征 [J], 苗小玲
4.王付教授灵活运用经方辨治顽固性失眠经验 [J], 任西娟;王付
5.王付运用经方合方辨治神经疾病举隅 [J], 关芳芳;李亮;王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临床诊治- 王付经方
神经性皮炎辨治选用经方
田某,女,39岁。

在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过敏性皮炎,几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颜面疹痒,红肿疼痛,眼睑水肿,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无变化。

辨为风水夹热证,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g,连翘24g,杏仁9g,赤小豆24g,大枣12枚,丹皮15g,生姜6g,炙甘草6g,花椒6g,地肤子12g,赤芍15g,生地24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颜面疹痒、红肿疼痛减轻,又以前治疗12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颜面疹痒红肿疼痛,舌红辨为热,再根据眼睑水肿辨为风水上壅,以此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发汗散水,清热利湿,加丹皮、生地、赤芍清热凉血散瘀,地肤子清热止痒,花椒温化止痒。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桑菊白虎汤辨治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中比较顽固而又难治的皮肤病。

引起神经性皮炎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某些疾病等有关。

因神经性皮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预防神经性皮炎复发亦非常重要,即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限制酒类,少食海鲜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辣椒)等。

目前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常用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扑尔敏、以及地塞米松等,外用药如0.25%氟氢可的松、二甲亚砜等,这些药虽然见效比较快,但易于复发;而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虽然见效比较慢,但远期治疗效果则比较理想。

笔者根据多年治疗体会,认为神经性皮炎若属于风热营卫证者,可用桑菊白虎汤,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如刘某,男,40岁。

有神经性皮炎1年余,近因皮肤瘙痒明显而前来诊治。

根据病变部位在关节附近,尤其是疹痒具有对称性,恶风,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以此而辨为风热营卫证,遂给予桑菊白虎汤6剂,瘙痒有缓解,又以前方治疗30剂,诸证悉除。

至今已2年,未再复发。

【临床表现】风热营卫证:局部皮损呈鲜红或玫瑰红色,中心黄褐色,边缘微隆起,或瘙痒,恶风,或身热,口渴,舌红,苔薄或黄,脉浮或数。

病变证机是风热侵袭肌肤营卫,灼损脉络,壅滞气血,以此而变生为风热营卫病
理病证。

【治疗方药】疏风清热,凉血愈疮。

【方药组成】桑叶15g 菊花15g 升麻12g 连翘24g 银花24g 石膏48g 知母18g 粳米15g 生甘草6g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

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600ml 左右,浸泡药约30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

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6~9g,每日分3次服。

【用药要点】桑菊白虎汤是以白虎汤为基础方加味而成的经验方。

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

升麻透热解毒。

连翘、银花清热解毒。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兼益阴生津。

粳米补益中气。

生甘草益气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功。

【加减用药】若风热甚者,加薄荷,柴胡,以疏散风热;若瘙痒甚者,加地肤子,防风,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若血热甚者,加赤芍,玄参,丹皮,以清热凉血;若溃烂甚者,加当归,黄芪,以益气固表,补血活血;若脓多者,加王不留行,天花粉,以活血逐瘀,排脓愈疮等。

【注意事项】寒湿证,气血虚证,慎用本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