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经方医案(优选材料)
王付经方研究院??帕金森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院帕金森案例
李某,男,67岁,新郑人,有多年帕金森病病史,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手足颤抖抽动,右侧甚于左侧,活动加重,身体沉重,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痰风内扰夹阳虚证,治当祛痰息风,益气温阳,给予藜芦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理中丸与赤丸合方加味,藜芦6g,白芍24g,细辛3g,茯苓12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红参10g,干姜10g,白术10g,炙甘草24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手足颤动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因食辛辣食物出现牙齿肿痛,以前方加黄连10g,石膏45g,6剂;五诊:牙齿肿痛消除,以前方去黄连、石膏,6剂;六诊:手足颤动抽动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手足仅有颤动未有抽动,又以前方治疗30剂。
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5g,分早中晚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手足颤动辨为风,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辨为寒,因身体沉重辨为痰湿,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风内扰夹痰证,方以藜芦甘草汤涤痰息风止痉;以芍药甘草汤益气补血缓急;以赤丸温阳化痰涤饮,加红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阳散寒。
又,芍药甘草汤加大用量旨在缓急柔筋,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王付经方研究;痛经 经方案例
1 当归四逆汤主血虚寒凝证刘××,女, 18 岁,学生, 1995 年 12 月 8 日诊。
主诉:自 13岁初潮至今,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疼痛,大约 2 天至 4 天,屡屡经中西医治疗,可均未收到远期治疗效果。
刻诊: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少而色深红,经期延后,喜温怕冷,手足不温,时有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舌淡,苔白,脉沉。
辨证:寒凝血虚,胞脉不通。
治当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处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 12g ,桂枝 9g,白芍 9g ,细辛 6g ,通草 6g ,大枣 25 枚,乌药 10g ,小茴香 10g ,甘草 6g 。
5剂,每日 1 剂,水煎服,分早中晚服。
药用 1 剂,少腹怕冷缓解,继服 2剂,手足转温, 5剂服完,经至一切正常。
又,女子血虚寒凝痛经,其治疗应在经来之前 7天左右服药,连服 5 剂为 1 个疗程,大约用药 3 至 5个疗程,即可达到远期治疗目的。
追访一年,未再痛经。
按:痛经多见于未婚女子,若因其素体阴血未盛,复加喜食生冷或衣着单薄,寒邪乘机客于女子胞中,血虚寒客,血行不畅,阻滞不通,则易变生寒凝血虚痛经证。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桂枝温经散寒,通脉散瘀;细辛温经散寒,并长于止痛;通草通利血脉,通达经气;大枣益气而生化阴血,加乌药、小茴香温暖胞宫,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药性以奏其效。
2 桃核承气汤主热结血瘀证周××,女, 30 岁,营业员, 1989 年 7 月 10 日诊。
主诉:月经每次欲来,少腹疼痛难忍,卧起不安,甚则周身汗出,屡经中西医治疗,服药则证碱,若下次经至未服药则痛经又作,缠绵不止。
刻诊:少腹胀痛,按之如有结块阻塞,经来量少,色红而有血块,常有郁热,心烦,急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涩略数。
辨证:瘀热阻于胞中,脉络不和。
治当活血化瘀清热。
处方以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 8g ,桂枝 12g ,大黄 5g ,芒硝 3g ,炙甘草 6g ,通草 6g ,鸡血藤 30g 。
王付经方研究: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
陈某,男,69岁,郑州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1年前因脑梗塞住院治疗,出院至今仍头晕目眩、头脑昏沉未能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头晕目眩,头脑昏沉,时时恶心欲呕,下肢水肿,舌质暗淡,苔白腻中心夹黄,脉沉涩。
辨为风痰上扰,水湿浸淫,瘀阻清窍证,治当化痰息风,利水化瘀,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姜半夏10g,天麻6g,陈皮6g,白术10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猪苓10g,泽泻15g,茯苓10g,桂枝6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口服;二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脑昏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恶心欲呕止,下肢水肿消退,仍有轻微头晕目眩、头脑昏沉,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30剂;六诊:病情稳定,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服3次,治疗半年。
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晕目眩、苔腻辨为风痰,再根据头脑昏沉辨为痰阻清窍,因下肢水肿辨为水湿浸淫,又因舌质暗淡、脉沉涩辨为瘀滞,以此风痰上扰、水湿浸淫,瘀阻清窍证。
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平肝息风;五苓散健脾利湿,温化消肿,兼以清热;蛭虻归草汤活血逐瘀通窍。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王付经方医案讲课稿
王付经方医案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孙某,男,19岁,河北人。
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许某,女,27岁,郑州人。
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王付经方研究院;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肺结节病
王付经方研究院;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
八反配伍辨治肺结节病
44岁,河南人,5年前因咳嗽日久不愈,经检查诊断为肺结节病,经中西医治疗但未能有效改善症状,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咯痰量少、黏稠色白,消瘦,怕冷,手足不温,盗汗,胸闷,胸痛,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口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沉弱。
辨为肺寒阴虚,气虚夹痰证,治当温肺益阴,益气化痰,给予麻黄汤、麦门冬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麻黄10 g,桂尖6 g,杏仁15 g,麦冬170 g,生半夏24 g,红参10 g,粳米10 g,制附子10 g,海藻24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0 g。
6 剂,以水1 000~1 200 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盆腔炎医案6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盆腔炎医案6则(同病异治)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急性者多热,慢性者多寒,但不能忽视湿热夹气血虚者。
【导读】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变证机是脾胃寒湿,治可选用白术散;又因病变证机有寒湿比较重,故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治之。
周某,女,37岁。
有多年慢性盆腔炎病史,屡屡服用中西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带下量多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带下色白量多,阴部潮湿,阴痒,少腹拘急,舌质暗淡,苔白略腻,脉沉弱。
辨为寒湿浸淫证,治当温阳散寒除湿。
给予白术散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加味:白术12g,川芎12g,花椒10g,牡蛎6g,附子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山药15g,车前子1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1每日3服。
二诊:带下减少,阴痒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阴部潮湿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四诊:少腹拘急止,以前方6剂。
五诊:带下、潮湿、阴痒止,以前方6剂。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带下色白量多、潮湿辨为寒湿,再根据少腹拘急辨为寒湿肆虐,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湿浸淫证。
方以白术散健脾燥湿、温阳止痒;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散寒解毒;加山药益气止带,车前子利湿止带,炙甘草益气和中。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变证机是湿热夹气血虚,治可选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蕴结,故与猪苓汤合方治之。
蒋某,女,35岁。
有多年慢性盆腔炎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腹痛,带下量多、色黄,因劳累加重,面色不荣,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弱。
辨为湿热下注夹虚证,治当清热燥湿,兼益气血。
给予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与猪苓汤合方加味:白头翁30g,黄柏10g,黄连10g,秦皮10g,阿胶珠(烊化)10g,猪苓10g,泽泻10g,滑石10g,白术15g,山药1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经方派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经方派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
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
【导读】根据慢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夹气虚,故与麦门冬汤合方;更因鼻窍不通表现比较重,故又与苍耳子散用以开窍通鼻。
杨某,男,23岁。
有10年慢性鼻炎病史。
曾多次检查均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屡屡服用中西药,以及外用西药,均未能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近因鼻塞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鼻塞不通,遇寒加重,鼻咽干燥,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呼气恶臭,五心烦热,头痛,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检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并有稠厚脓痂。
辨为阴虚鼻塞证,治当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兼以化痰。
给予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麦门冬168g,半夏24g,红参9g,粳米18g,大枣12枚,甘草6g,苍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薄荷3g,茜草15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鼻塞有改善,鼻腔干燥好转明显,以前方6剂。
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6剂。
四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遇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鼻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辨为阴虚生热、灼津夹痰,以此辨为阴虚鼻塞证。
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润鼻滋燥;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兼以化痰降逆;苍耳子散辛温通窍,兼防滋补药壅滞。
王付治疗阳强 辨证方
王付治疗阳强辨证方*导读: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瘀血)方处方: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各12克,茯苓、丹皮、桃仁各10克,泽泻8克,水蛭5克……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瘀血)方处方: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各 12克,茯苓、丹皮、桃仁各10克,泽泻8克,水蛭5 克,虻虫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育阴,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阳强 (阴茎异常勃起),中医辨证属阴虚瘀血型。
症见阳强易举,小腹胀痛或拘急,小便不利,或血精,或头晕目眩,腰酸腿软,心烦急躁,或盗汗,舌质暗红瘀紫,苔薄,脉沉涩。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热结)方处方:大黄6克,芒硝9克,枳实5克,厚朴、龟版(先煎)、猪脊髓、白芍各24克,黄柏12克,知母 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阴津,泻热制阳。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阴虚热结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或潮热,或心胸烦热,手足心热,或汗出,或心烦急躁,口渴欲饮,或失眠,少腹胀满,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肝旺)方处方:熟地24克,知母15克,山药、山茱萸、黄柏、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制阳入阴。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阴虚肝旺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或遗精,急躁易怒,或抑郁,或焦虑,胸胁不舒,或心烦,手足心热,或目赤目胀,或头晕,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心肾虚热)方处方:黄连l 2克,黄芩、白芍各6克,鸡子黄2 枚,阿胶(烊化)9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龟版 (先煎)、猪脊髓、生地各2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心泻火,育阴益肾。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心肾虚热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健忘,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酸,遗精,耳鸣,或头晕,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
王付经方研究;焦虑症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焦虑症经方案例
谢某,女,49岁,郑州人。
有多年焦虑症病史。
服用中西药有一定治疗效果,可停药则诸症状又复发,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整日紧张不安,夜间恶梦不断,遇到问题总是向最坏处着想,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舌质暗淡,苔白厚腻,脉沉迟。
辨为寒痰扰心夹气虚证,治当温阳散寒,化痰醒神,兼以益气;给予醒神导痰汤加味,九节菖蒲12g,香附15g,柴胡12g,远志15g,五味子12g,龙骨12g,茯苓12g,姜半夏12g,生天南星10g,陈皮6g,枳实6g,人参10g、酸枣仁40g(一半研末冲服,一半煎煮),炙甘草3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苔腻好转,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
三诊:紧张不安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肢体困重基本消除,心烦意乱止,以前方治疗约80余剂,诸证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1年余。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暗淡辨为寒,再根据肢体困重、苔白厚腻辨为痰,因忧心忡忡、紧张不安、夜间恶梦不断辨为痰阻心窍,又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痰扰心夹气虚证。
方以醒脾导痰汤温阳散寒,化痰醒神;加人参补气健脾,生化气血,酸枣仁养心安神。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王付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
王付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愈肾囊肿
(50mm)
主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临床教研基地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藜芦人参汤、甘草海藻汤、甘草甘遂汤和附子半夏汤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
内容提要
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10g,生半夏12g,人参10g,大枣12枚,生姜10g,炙甘草10g
桂枝茯苓丸:桂枝15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5g,白芍15g
藜芦人参汤:人参10g,藜芦3g,生姜10g,大枣12枚
甘草海藻汤:甘草10g,海藻24g,生姜10g,大枣12枚
甘草甘草汤:甘草10g,甘遂3g,生姜10g,大枣12枚
附子半夏汤:制附子10g,生半夏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疗之前经检查肾囊肿为50mm
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疗之后经检查肾囊肿消失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藜芦人参汤、甘草海藻汤、甘草甘遂汤和附子半夏汤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的具体处方用药用量的详细数据在王付经方APP,欲明治疗的整个过程可登录王付经方APP,欲有尽有,一目了然!。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该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痰阻气郁,治以半夏厚朴汤;又因肺失宣降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治以麻黄汤宣降肺气;更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又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刘某,女,32岁。
有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嗽、气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胸闷,因情绪异常及活动加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治当燥湿化痰、行气解郁、宣降肺气。
给予半夏厚朴汤、麻黄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半夏24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5g,紫苏叶6g,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咯痰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情绪好转,苔腻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
之后,为丁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9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痰稠色白辨为寒痰,再根据胸闷、苔白腻辨为痰阻,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
方以半夏厚朴汤化痰行气、降逆止咳;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麻黄汤宣肺降逆、止咳平喘。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脾虚弱、痰湿内盛;治以茯苓泽泻汤益气渗利痰湿;又因痰湿偏于寒,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58岁。
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咳喘还是反复发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思饮食,食则腹胀,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为脾肺虚弱、痰湿蕴结证,治当健脾益肺、渗利痰湿。
【经方医案】王付:神经衰弱医案2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神经衰弱医案2则(同病异治)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又称精神疲劳综合征)属于神经症,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导读】辨治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故选用百合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虚热内扰,故与黄连阿胶汤合方治之。
徐某,女,19岁。
有4年多神经衰弱病史。
在多家医院诊治,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病情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失眠(易醒难入睡),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盗汗,面部潮热,皮肤干燥,月经紊乱,大便干结,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为心肾虚热证,治当滋补心肾、生津润燥。
给予百合地黄汤与黄连阿胶汤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黄连12g,黄芩6g,白芍6g,鸡子黄(待药液稍凉时兑入)2枚,阿胶(烊化、冲服)10g,麦门冬15g,五味子12g,酸枣仁45g,柏子仁10g。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心悸止,大便通畅,以前方12剂。
三诊:盗汗减轻,皮肤干燥好转,前方减生地黄为25g,12剂。
四诊:失眠、耳鸣好转,以前方12剂。
五诊:口干咽燥、盗汗基本解除。
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辨为心阴亏虚,再根据耳鸣,腰膝酸痛辨为肾虚,因盗汗辨为虚热迫津外泄,又因皮肤干燥辨为阴虚不滋、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征,以此辨为心肾虚热证。
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以莲连阿胶汤清心热、育肾阴;加麦门冬滋补阴津,五味子益阴敛阴安神。
酸枣仁、柏子仁养心益阴安神。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心阳虚,治当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四逆散合方疏肝解郁。
许某,女,52岁。
有多年神经衰弱病史,服用中西药即改善症状表现,可停药则诸症复发,近因失眠(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烦急躁,情绪低落,汗出,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夹黄,脉沉弱。
王付经方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王付经方研究【方药歌诀】柴胡加龙骨牡蛎,人参黄芩铅生姜,桂枝茯苓半夏黄,大枣煎煮益心神。
【学用导读】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要因病变证机而调整大黄用量及煎煮方法,二要重视方中铅丹先用小量,渐渐加大,中病即止。
【医案助读】抑郁症商某,女,29岁。
有抑郁症多年,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精神抑郁,心情郁闷,多愁善哭,心烦失眠,胆小易惊,记忆力减退,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辨为心胆郁热证,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2g,龙骨15g,黄芩10g,生姜15g,党参5g,桂枝5g,茯苓15g,清半夏10g,大黄5g,牡蛎15g,大枣6枚,胆南星12g,石菖蒲12g,琥珀3g,朱砂3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心情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
三诊:诸证明显好转,复以前方治疗20余剂。
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根据心情郁闷,多愁善哭辨为胆热扰心,再根据心烦失眠,胆小易惊辨为心胆郁热,又因苔薄黄腻辨为痰热蕴结,以此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胆调气,清心安神,加胆南星清热涤痰,石菖蒲开窍化痰,朱砂、琥珀,重镇安神,宁心散瘀。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辨证】胆心热证:胸满,心烦,易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舌红,苔薄黄,脉数或细;癫痫。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主治胆心热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肝胆气郁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心胆,心神不得守藏,胆气不能所主,以此而演变为胆心热扰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满,烦惊,表情沉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或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王付经方研究所
王付经方研究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病态窦房节综合征经方案例两足冰凉心胸烦热(围绝经期综合征)经方案例阳痿早泄经方案例慢性前列腺炎经方案例风湿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经方案例慢性红斑性胃炎、感冒经方案例咳喘动则加剧(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头痛头沉(血管神经性头痛)经方案例手指关节疼痛变形(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方...心痛心悸(冠心病、心肌缺血)经方案例哮喘痰多经方案例手足震颤(帕金森病)经方案例胸中痰鸣(支气管哮喘)经方案例腰痛如针刺(肾结石)经方案例心痛胸闷(冠心病)经方案例大便时溏时硬(慢性结肠炎)经方案例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心悸心中拘紧(风湿性心脏病)经方案例头痛如针刺(高血压)经方案例子宫内膜炎(带下量多色黄)经方案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多梦)经方案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方案例焦虑症(抑郁症)经方案例胃脘胀满痞硬(慢性胃炎)经方案例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经方案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经方案例头胀痛(高血压) 经方案例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经方案例慢性阴道炎经方案例大便溏泻(结肠炎)经方案例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慢性胃炎伴幽门水肿经方案例神经性呕吐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经方案例梅尼埃病(头晕目眩)经方案例慢性扁桃体炎经方案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方案例妊娠呕吐经方案例前列腺炎经方案例心痛心中痞硬(冠心病)经方案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方案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烦急躁)经方案例抑郁症经方案例低热(发热)经方案例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慢性扁桃体炎经方案例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经方案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经方案例慢性盆腔炎经方案例病毒性心肌炎经方案例慢性盆腔炎经方案例盆腔炎经方案例慢性阑尾炎经方案例慢性痢疾经方案例慢性肠胃炎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经方案例慢性咽炎经方案例糖尿病、冠心病经方案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经方案例强直性脊柱炎经方案例神经性头痛经方案例脚气经方案例肌肉困痛经方案例外阴瘙痒经方案例口眼歪斜经方案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方案例习惯性流产经方案例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方案例牙龈出血经方案例红眼病经方案例无胎心音经方案例抑郁症经方案例精子活动力率低经方案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经方案例乳腺纤维瘤经方案例失眠经方案例新生儿黄疸经方案例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经方案例糖尿病膀胱轻瘫经方案例肠易激综合征经方案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方案例冠心病心绞痛经方案例面部色素斑经方案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方案例慢性肠胃炎经方案例子宫腺肌病经方案例末梢神经炎经方案例手指关节炎经方案例结肠炎经方案例面神经炎经方案例口水多经方案例高血压、冠心病经方案例阳强经方案例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抽动症经方案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方案例细菌性痢疾经方案例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悸)经方案例慢性鼻窦炎经方案例慢性肠炎经方案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案例牙痛经方案例肺结核低热口周炎经方案例面赤烘热经方案例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舌头冰凉经方案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方案例缺铁性贫血经方案例麻木、酸痛经方案例低热、头痛经方案例药物性皮炎经方案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方案例产后大便难经方案例心痛如刺经方案例腹痛肠痉挛经方案例阴汗症经方案例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经方案例外阴瘙痒经方案例神经性头痛经方案例抑郁症经方案例小儿消化不良经方案例经前悲伤欲哭经方案例腹胀腹痛经方案例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经方案例结肠黑病变经方案例糖尿病、便秘经方案例慢性盆腔炎(寒证)经方案例磨牙(寒证)经方案例烧心经方案例冠心病右束支传导阻滞经方案例心衰水肿经方案例肿胀麻木经方案例心衰(二尖瓣、三尖瓣关闭全、血液返流,心肌...呃逆(膈肌痉挛)经方案例过敏性皮炎经方案例阴部潮湿瘙痒经方案例颜面及下肢水肿经方案例脘腹疼痛(慢性肠胃炎)经方案例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经方案例胃脘痞满经方案例奔豚(围绝经期综合征)经方案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经方案例房性心动过速经方案例窦性心动过缓经方案例心痛、心中痞硬经方案例膀胱术后尿潴留经方案例耳源性眩晕经方案例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方案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经方案例复发性多软骨炎经方案例产后少腹疼痛经方案例产后全身肌肉疼痛经方案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经方案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经方案例糜烂性食管炎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经方案例外阴湿疹经方案例肢体肌肉僵硬抽搐经方案例哮喘性鼻炎经方案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经方案例真菌性阴道炎经方案例神经性呕吐经方案例多发性神经炎经方案例房性心动过缓经方案例附睾炎经方案例(晕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方案例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方案例膝关节冰冷经方案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经方案例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经方案例特应性皮炎经方案例多汗(内分泌失调)经方案例产后大便难(便秘)经方案例肌肉风湿经方案例低烧(37.3℃),怕冷经方案例内分泌失调水肿经方案例腱鞘炎经方案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经方案例口腔疱疹经方案例复发性毛囊炎经方案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经方案例鱼鳞病经方案例烟酸乏力病经方案例口周炎经方案例红汗(内分泌失调)经方案例多汗症经方案例脱发经方案例酒渣鼻经方案例痤疮经方案例淋巴水肿经方案例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经方案例结节性红斑经方案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方案例妊娠疱疹经方案例天疱疮经方案例玫瑰糠疹经方案例多形性红斑经方案例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经方案例结节性疹痒经方案例瘙痒症经方案例血管性水肿经方案例胆碱能性荨麻疹经方案例慢性湿疹经方案例药物性皮炎(药疹)经方案例接触性皮炎经方案例足菌肿经方案例股癣经方案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经方案例风疹经方案例红癣经方案例颈部皮下结核经方案例左腋下化脓性汗腺炎经方案例项部毛囊炎经方案例寻常性脓疱疮经方案例风湿热经方案例脊椎结核经方案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方案例股骨头缺血性经方案例颈椎骨质增生经方案例糖尿病足溃烂经方案例足跟痛症经方案例神经性关节病(疼痛)经方案例淋球菌性关节炎经方案例复发性耳软骨炎经方案例骨性关节炎经方案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方案例贝赫切特综合征经方案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经方案例硬皮病经方案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经方案例干燥综合征经方案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经方案例皮肌炎经方案例复发性肌肉痉挛经方案例肌营养不良经方案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经方案例慢性腰肌劳损经方案例POEMS综合征经方案例关节炎、尿道炎、角膜炎经方案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经方案例纤维肌痛综合征经方案例肌无力综合征经方案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经方案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经方案例细菌性阴道病经方案例会阴及阴道疱疹经方案例淋病经方案例产后感染经方案例乳汁稀少经方案例母儿血型不合经方案例胎儿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经方案例羊水过少经方案例习惯性流产经方案例妊娠高血压经方案例妊娠呕吐经方案例输卵管粘连经方案例子宫腺肌病经方案例子宫下垂经方案例卵巢囊肿经方案例子宫内膜癌经方案例子宫肌瘤经方案例宫颈糜烂经方案例宫外孕经方案例女子性欲亢进经方案例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经方案例经行发热经方案例经行头痛经方案例结核性胸膜炎经方案例肺结核经方案例白喉经方案例流行性腮腺炎经方案例百日咳经方案例流感(流行性感冒)经方案例支气管肺癌经方案例肺结节病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呼吸衰竭 ...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经方案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方案例矽肺经方案例肺栓塞经方案例肺脓肿经方案例病毒性肺炎经方案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经方案例风湿性心脏病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方案例急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鼻咽癌术后化疗经方案例鼻腔肿瘤术后经方案例慢性鼻窦炎经方案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方案例皮质醇症经方案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方案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方案例甲状腺肿经方案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经方案例肾性尿崩症经方案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经方案例脑垂体经方案例睾丸结核经方案例生殖器疱疹经方案例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经方案例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经方案例生殖器念珠菌病经方案例男子更年期综合征经方案例男子乳腺增生症经方案例特发性青春期延迟经方案例精囊囊肿经方案例睾丸鞘膜积液经方案例阴茎硬结症经方案例睾丸炎经方案例精囊炎经方案例阴囊湿疹经方案例前列腺痛经方案例前列腺癌经方案例精囊腺炎经方案例免疫性不育症经方案例精子增多症经方案例畸形精子症经方案例精子活力低下症经方案例精子量过少症经方案例精子减少症经方案例性厌恶经方案例射精疼痛经方案例性欲低下经方案例肺源性心脏病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方案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方案例过敏性紫癜经方案例多发性骨髓瘤经方案例淋巴瘤经方案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经方案例粒细胞缺乏症经方案例溶血性贫血经方案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方案例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经方案例缺铁性贫血经方案例乳糜尿经方案例尿失禁(遗尿)经方案例膀胱肿瘤经方案例慢性膀胱炎、慢性肾孟肾炎经方案例肾功能衰竭经方案例肾下垂经方案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病经方案例慢性间质性肾炎经方案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经方案例IgA肾病经方案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方案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经方案例视神经脊髓炎经方案例同心圆性硬化经方案例结核性脑膜炎经方案例肌张力障碍经方案例痴呆经方案例头痛案例癫痫经方案例脑梗经方案例运动神经元病经方案例脊髓空洞症经方案例多发性肌炎经方案例重症肌无力经方案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经方案例末梢神经炎经方案例面肌痉挛经方案例口眼斜(面神经炎)经方案例臂丛神经痛经方案例三叉神经痛经方案例抽搐障碍经方案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经方案例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经方案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经方案例神经性厌食经方案例应激障碍疾病经方案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精神障碍经方案例颅脑外伤经方案例神经衰弱经方案例恐惧症经方案例口眼鼻干燥综合征经方案例强迫症经方案例焦虑症经方案例癔症经方案例神经性头痛经方案例脚气经方案例手心瘙痒经方案例慢性咽喉炎经方案例手指颤动经方案例口流涎水经方案例肺间质纤维化经方案例支气管哮喘经方案例肥胖症经方十枣汤案例食管癌术后呕吐经方瓜蒂散案例痛风性关节炎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案例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腔积液经方白术附子...坐骨神经痛经方桂枝附子汤案例白癜风经方升麻鳖甲汤案例肛裂经方赤小豆当归散案例黄褐斑经方当归散案例面肌抽搐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案例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经方胶艾汤案例乳腺小叶增生经方桂枝茯苓丸案例软组织损伤经方王不留行散案例脾肿大经方鳖甲煎丸案例糖尿病经方抵当汤案例肝损伤经方抵汤案例多囊卵巢经方抵当汤案例银屑病经方桃核承气汤案例手术后肠粘连、慢性盆腔炎经方薏苡附子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经方大黄牡丹汤...胃癌术后腹水经方书椒苈黄丸案例肝硬化腹水经方己椒苈黄丸案例小儿腹胀经方厚朴三物汤案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经方小承气汤案例精神分裂症经方案例磨牙经方大承气汤案例肋间神经痛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案例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脑动脉硬化经方大柴胡汤案例口苦经方黄芩汤案例冠心病心绞痛经方茯苓四逆汤案例神经性耳鸣经方肾气丸案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经方肾气丸...球后视神经炎经方肾气丸案例慢性膀胱炎经方瓜蒌瞿麦丸案例冠心病心衰经方真武汤案例尿床经方天雄散案例妊娠小腹剧痛经方当归芍药散案例小腿不宁综合征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案例手指拘紧经方芍药甘草汤案例疲劳综合征经方酸枣仁汤案例湿热脚气经方硝石矾石散案例酒精中毒性肝炎经方栀子大黄汤案例输卵管粘连、盆腔积液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子宫发育不良经方当归四逆汤案例腰腹部皮下多发性脂肪瘤经方大黄蛰虫丸案例慢性乳腺炎经方枳实芍药散案例慢性胆囊炎经方四逆散案例帕金森病经方风引汤案例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经方白头翁加...膈肌痉挛经方麻子仁丸案例肠痉挛经方桂枝加芍药汤案例肝硬化腹胀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案例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经方案例高脂血症经方黄连阿胶汤案例肾病综合征水肿经方防己茯苓汤案例慢性结肠炎经方五苓散案例前列腺结石经方桂枝茯苓丸案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水肿经方小半夏加茯...梅尼埃病经方泽泻汤案例直立性头晕经方苓桂术甘汤案例急性肠胃炎经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案例慢性肠胃炎经方黄连汤案例霉菌性阴道炎经方甘草泻心汤案例糖尿病胃瘫经方生姜泻心汤案例慢性胃炎、胃痉挛经方大乌头煎案例眼睑水肿经方甘草麻黄汤案例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经方附子粳米汤案例畸形精子症经方桃核承气汤合方案例精子量过少症经方温经汤合方案例遗精经方桂枝人参汤合方案例阳强经方黄连阿胶汤案例阳痿经方四逆散合方医案胃癌术后烧心反酸经方案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经方案例小儿高热惊厥经方案例慢性胰腺炎经方案例脂溢性皮炎经方案例痛风性肾病经方案例心肌缺血经方案例慢性咽炎、神经衰弱经方案例病毒性心肌炎经方案例长期低热经方案例风湿性关节炎经方案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案例股骨头坏死经方案例带状疱疹案例荨麻疹经方案例抑郁症经方案例精神狂躁症经方案例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案例乳糜尿案例肾结核案例肾结石案例肾衰竭案例肾萎缩案例肾动脉狭窄经方案例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案例紫癜性肾小球肾炎案例肾病综合征经方麻黄汤合方案例肾小球肾炎经方案例室性心动过速案例乙肝案例慢性盆腔炎案例冠心病案例痛经案例慢性胃炎案例输卵管粘连不孕症经方案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案例免疫性不孕症案例卵巢肿瘤案例乳腺增生案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经方案例细菌性阴道炎经方案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方案例闭经经方案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方案例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经方案例结肠癌经方案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方案例慢性便秘经方案例肠易激综合征经方案例胃黏液腺癌经方案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方案例胃下垂经方案例胃食管反流病经方案例食管鳞状上皮癌经方案例口腔溃疡经方案例风湿性心脏病经方案例支气管扩张经方案例慢性支气管炎经方案例扁桃体炎经方案例慢性鼻炎经方糖尿病及并发症经方强直性脊柱炎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论治头发(发白,发稀,发油)
王付经方:论治头发(发白,发稀,发油)头发(发白,发稀,发油)病证辨治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一、血热化燥证【病案示例】邱某,女,21岁。
近半年来白发明显增多,几经中西药治疗,则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病人没有家族史。
根据发白而枯燥,头皮干涩而痒,舌红,以此而辨为血热化燥证,遂用桃红增液汤20剂,头皮干涩而痒缓解,又以前方治疗2个月,白发减少而不枯燥。
之后,复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治疗3个月,以取得预期治疗目的。
【辨证思路】血热化燥证主要症状表现有:白发增多,或发枯燥不荣,或头发变细,或头皮瘙痒,或手足心热,心烦急躁,面热,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或数。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发白增多,发枯燥不荣,手足心热,舌红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阳盛而化热,热迫血而伤阴,燥热从内而生,导致阴血为热所灼损,发不得阴血所滋养,以此而变生为血热化燥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凉血活血,增液生津。
【方药妙用】桃红增液汤:桃仁12g 红花12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8g 玄参18g 麦冬18g 熟地24g 桂枝10g 何首乌30g 炙甘草6g。
临证加减用药:若血热明显者,加丹皮,水牛角,以清热凉血;若血虚者,加白芍,阿胶,以滋补阴血;若燥热者,加知母,石膏,以清热润燥;若心烦明显者,加黄连,竹叶,以清心除烦等。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
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
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桃红增液汤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增液汤合方的变化方,也是治疗血热化燥证引起白发的常用方。
方中桃仁、红花活血通脉。
赤芍、生地凉血润燥。
川芎行气理血。
玄参凉血化阴润燥。
麦冬滋阴润燥。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一)王付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一)王付1.感冒(风寒表实证)高某,男,21岁,学生,2010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5天前在晚上用水洗头后,未等头发晾干即入睡,夜间受凉,第2天白天开始咳嗽,体温37.8℃。
刻诊:头痛,发热,身体疼痛,咳嗽,恶寒,无汗,舌苔正常,脉浮紧有力。
中医辨证:太阳伤寒证。
治疗原则: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治疗方剂:麻黄汤加味。
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5g,自芷12g,炙甘草10g。
2剂,次日患者告诉老师,药仅服1剂,即全身微微出汗,诸症悉除,剩余1剂未再服用。
按语:《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根据患者病证表现有恶寒,无汗,发热,身体疼痛,头痛,脉浮有力等辨为太阳伤寒证,其病变证机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故以麻黄汤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加白芷芳香开窍,祛风止痛。
药仅服1剂,功效卓著。
另外,用麻黄汤主治风寒感冒应辨清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麻黄与桂枝的用量关系是麻黄大于桂枝,只有这样才能如张仲景所言:“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若麻黄与桂枝用量使用不当则可能引起大汗出而耗伤阴液或达不到发汗作用;二是应用麻黄汤治疗感冒,应抓住无汗、脉浮紧有力等症;三是煎煮麻黄汤时最好先煎麻黄,去沫,以免引起患者服药后心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所含麻黄碱具有升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及引起心动过速的弊端。
麻黄汤是不是发汗峻剂?清·柯琴谓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以致后人谓麻黄汤猛如虎,或以麻黄、桂枝辛大热,药性猛悍,或以为汉代气候严寒,人之体质较强,近世气候变迁,人之体质较弱等而畏用或不用麻黄汤。
然方是死方,法是活法,若医生未能抓住病变证机及辨证要点,误用麻黄汤必会耗伤津液,若辨清病变证机为太阳风寒表实证,不用麻黄之辛温,何以开发腠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温经而散寒。
有是证即用是药,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倘若寒邪束表,当用不用,错失良机,致表邪传里为患,乃医生之过失。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腋下多汗症案例分享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腋下多汗症案例
分享
詹某,男,33岁,郑州人,有多年腋下多汗症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腋下多汗,汗色偏黄,倦怠乏力,口苦
口腻,舌质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略弱。
辨证为气虚湿热证。
其治当益气固涩,清利湿热,以芪芍桂酒汤与栀子柏皮汤
合方:黄芪15g,白芍10g,桂枝10g,食醋50ml,栀子15g,黄柏6g,炙甘草6g。
6剂,以水800-1000ml,浸
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
150ml;第2次煎煮15分钟;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3服。
二诊:腋下汗出略有减少,仍口苦口腻,以前方加黄连10g,6剂。
三诊:腋下汗出较前又有减轻,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腋下汗出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汗出、口腻辨为湿热,又根据倦怠乏力、脉沉略弱辨为气虚,因舌质红、苔腻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气虚湿热证。
方以芪芍桂酒汤益气通阳清热;以栀子柏皮汤清热燥湿止汗。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腰肌劳损经方案例
腰肌劳损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
党某,男,64岁,郑州人,有多年腰肌劳损病史,虽服用补肾类中药,可疗效不佳,近因腰酸困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腰酸困痛,因劳累及受凉加重,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气血两虚证与肾阳虚证,给予芍药甘草汤与茯苓四逆汤合方加味,茯苓12g,生川乌5g,干姜5g,人参3g,白芍12g,生半夏12g,杜仲20g,黄芪40g,当归20g,炙甘草12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腰酸困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困痛较前又有好转,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苔腻基本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腰酸困痛基本消除,以前方巩固治疗20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腰酸困痛、手足不温辨为肾虚,再根据因受凉加重辨为寒,因困痛、苔腻辨为痰,又因倦怠乏力、劳累加重辨为夹气虚,以此辨为气血两虚证与肾阳虚证;方以茯苓四逆汤(无生附子以生川乌代替)温阳益气补阳,以芍药甘草汤益气补血,加杜仲强筋骨止疼痛,黄芪益气固表,生半夏燥湿化痰,当归补血养血通经。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articles on generic levitralong term effects of using levitra。
王付医案
读经典“欲穷千里目”,须习伤寒;为名医“更上一层楼”,必用经方。
强直性脊柱炎辨治选用经方作者:王付来源:原创更新时间:2009-21、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杨某,男,29岁,许昌人。
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几经住院及门诊治疗,并多次服用中西药,且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故前来诊治。
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
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24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
12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12剂。
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
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
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
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2、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姚某,男,33岁。
4年前因腰骶部沉重疼痛渐渐加重而经CT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并见部分融合,检查ESR29mm/h,CRP89mg/L。
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1年来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
刻诊:腰部、双髋关节、脚跟疼痛,胸胁不舒,受凉加重,行走不便,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略黄,脉沉。
辨为阳虚骨痹证,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味:附子10g,白术6g,桂枝12g,炙甘草6g,麻黄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黄芪24g,白芍24g,地龙12g。
6剂,1日1剂,水煎服。
二诊:腰胯诸疼痛减轻,手足转温,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复查ESR14mm/h,CRP6.0mg/L。
之后,将前方改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付经方医案
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
孙某,男,19岁,河北人。
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
许某,女,27岁,郑州人。
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口渴辨为太阳温病,再根据大便干结、苔黄辨为热结,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
大用量宣透郁热,兼益正气;以大黄甘草汤通泻热结,加红参益气顾正,柴胡疏散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鼻炎经方案例
谢某,女,49岁,郑州人,有20余年慢性鼻炎病史,2年前又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时时发热,时时怕冷,每天上午10时左右汗出如水,随之鼻塞不通,鼻流清稀涕亦如水,失眠多梦,梦多斗殴,心烦意乱,口渴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黄白夹杂,脉浮弱;辨为营卫虚弱不固,心肝不足阴血证,治当调补营卫,养心舍魂,给予桂枝汤与酸枣仁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酸枣仁45g,茯苓6g,知母6g,川芎6g,龙骨24g,牡蛎24g,白芷12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汗出减少,心烦意乱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较前又有减少,仍有鼻塞不通,以前方加白芷为15g,6剂;四诊:仍有汗出,失眠多梦好转,鼻涕较前又减少,以前方加黄芪15g,6剂;五诊:发热、怕冷减轻,未再出现鼻塞流涕,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梦如斗殴,以前方6剂;七诊:口渴消除,仍有心烦,以前方6剂;八诊:诸证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发热、怕冷、汗出辨为营卫虚弱,再根据失眠多、梦多斗殴辨为心肝阴血不足,因鼻塞涕多辨为营卫不固,又因苔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营卫虚弱不固,心肝阴血不足证,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气止汗;以酸枣仁汤养心清热,舍魂安神,加龙骨、牡蛎潜阳安神,白芷芳香通鼻开窍,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疱疹后神经痛经方案例
蒋某,男,63岁,许昌人,6年前出现背部疱疹,经治疗后疱疹痊愈,可背部疼痛至今,西医诊断为疱疹后神经痛,屡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有效控制疼痛,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背部疼痛如针刺,因受凉及活动后加重,痛则冷汗出,背部恶风,口淡不渴,舌质暗淡边夹紫,苔薄白,脉浮涩;辨为营卫虚弱,寒瘀阻滞证,治当调和营卫,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桂枝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50g,生姜10g,大枣12枚,牡丹皮10g,茯苓10g,桃仁10g,红参10g,五灵脂10g,炙甘草2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背部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减少,以前方12剂;四诊:汗出止,以前方减白芍为40g,炙甘草为20g,12剂;五诊: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减白芍为15g,12剂;六诊: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12剂;七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痛、汗出辨为营卫虚弱,再根据疼痛因活动加重辨为气虚,因痛如针刺,舌质暗淡边紫辨为瘀,又因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营卫虚弱,寒瘀阻滞证,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固护肌表;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红参益气帅血,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加大白芍及甘草用量者,寓芍药甘草汤缓解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5、头痛头沉经方案例2016-12-01
范某,男,31岁,郑州人,有多年头痛头沉病史,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虽经中西药治疗可效果不明显,近因同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头痛头沉如在云雾中,因风寒加重,耳中沉闷,无汗,大便溏1日1次,记忆力减退,多梦,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辨为寒湿困扰,心肾不交证,治当散寒燥湿,交通心肾,给予麻黄加术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5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白术12g,龙骨10g,牡蛎10g,生半夏12g,川芎12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头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头痛基本消除,仍有头沉,以前方加白芷12g,6剂;四诊:仍有轻微头痛,头沉减轻,以前方加川芎为15g,6剂;五诊:耳中沉闷及头沉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多梦减轻,以前方加磁石30g,6剂;七诊:诸证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痛头沉、因风寒加重辨为寒湿,再根据记忆力减退、耳中沉闷辨为心肾不交,以此辨为寒湿困扰,心肾不交证,方以麻黄加术汤散寒燥湿,通阳开窍;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通心肾,加半夏醒脾燥湿降逆,川芎行气活血能窍,白芷通阳化湿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