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

合集下载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心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心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心得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心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你的行为习惯打算你的将来。

”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由其内心的理念驱动的。

理念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原则或价值观,它们指导着我们的思索方式和行为方式。

将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不简单。

在我个人的阅历中,我发觉了一些方法,关心我将自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习惯。

明确自己的理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念,它们受到我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经受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道德和诚恳是我最重视的理念之一。

我信任只有通过诚恳和道德的行为,我才能建立起真实、稳固的人际关系,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胜利。

因此,明确自己的理念对于将其转化为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制定详细的目标。

理念是抽象的,而目标则是详细的。

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理念,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些详细的目标,以关心我们实现这些理念。

例如,假如我的理念是诚恳,那么我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每天至少说一次真话,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通过制定目标,我们可以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习惯。

第三,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支持系统。

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假如我们的环境不支持我们的理念和目标,那么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塑造我们的环境,使其与我们的理念相全都。

例如,假如我盼望保持诚恳,我会选择与诚恳守信的人为伴,避开与那些不诚恳的人交往。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也特别重要。

我们可以查找志同道合的伴侣或加入相关的社群,与他们共享我们的理念和目标,相互支持和激励。

保持坚持和持续学习。

将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毅力。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努力实践我们的理念。

并且,我们应当持续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力量和见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使其更加符合我们的理念。

将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需要明确的目标、良好的环境和支持系统,以及坚持和持续学习。

当我们能够将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习惯中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实践我们的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胜利和满意感。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作用1 理顺组织内 部价值差异
作用2 提供组织运 作效率 作用3 增加团队士 气 作用4 提高整体形 象和品牌信 仰,提供企 业竞争力
一切都在,人们的价值观、行为选 择、以及价值判断都存在于企业的每个决 策中。
让理念转化为行为,企业真正的竞争 优势是员工的行为模式。企业文化成为决 定组织成功的因素。
公民身份
企业承担 社会义务 企业是经 济、智力、 社会财富
为发展支 付资金
为达到目 标提供资 源
提供物品和 服务
获得尊重 和忠诚
造物和造 人
人力资源 第一资源
5月16日学习笔记
+ 全新的经营观:超越商业领域、拥抱未来; + 企业必须需要满足一个共同的目标: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
+ 新的经营假设:价值是由顾客和企业共同创造的;
致力于 成功
大众成 就
对事业 的热情
持续 动力 动员 执行
大众参 与 大众认同 大众分 享
海航传奇
5月18日学习笔记
+ 星巴克的价值观:盈利不忘员工,成长不忘创意。 + 星巴克的指导原则: +
+
+ +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的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秉持多元化使我们企业经营的总要原则; 高度热忱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认识到盈利使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内部方面:挑战惯性思维,有新 认识;学会放弃过去成功方式, 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每部与全球 标准的差异。
检验创新的标准 时:它为用户做 了什么?
外部方面:需要国际规则来参加 国际竞争;放弃沿用固有自己的 消费理念和判断
华为攻略: 东方快车计划----要让客户看,要进行 试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LOVE CHINA WIND
在中国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率先打造 了“一卡通”多功能借记卡,“一网通”
网上银行、双币信用卡、点金公司金融、
“金葵花”贵宾客户体系等产品和服务 品牌,一卡通解决了中国人依靠多个账
户进行现金管理的难题,适应了人们对
银行服务更高的要求,取得巨大成功。 招商银行的 成长之路,将“因势而变” 的理念一步步体现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强大? 不仅是因为四书、五经,不仅因为老子、孔子和佛教,更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具有强大的载体!中国的丝绸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国的陶瓷是 全世界最好的,中国的文房四宝,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茶叶……这一切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往外走,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技术和 产品所到之处就是中国文化所到之处,世人因为这些产品知道了中国文化。 如今的中国文化令人堪忧的原因? 欠缺承载文化的载体:没有影响世界的产品和技术,中国文化无法具有载体从而被世界认知。人们因为可口可乐、苹果手机认识美国的创 新文化、因为丰田汽车认识日本的品质文化……这一切都是源于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所以文化从来都不是“虚”的东西,
为什么曾经发达的两个地方在今天相对于发达地区有些滞后? 一个是晋商所在区域,一个是徽商所在区域。 晋商是标准的儒商,学而优则商,他们要求先学,真正具有了学问,了解了做 人做事的事理,明白外物的逻辑,才可以去经商。大掌柜的子孙可以继承他的 股权,使得掌柜几代人都很忠诚。晋商成功的关键:深厚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 底蕴,明确而坚守的绩效制度。 现在失去往日辉煌的原因? 在环境改变后,晋商依然在茶马古道上运输商品,别人已经开始在铁路和轮船 上前行,没有了技术与产品作为载体,也就没有晋商强大的精神理念载体,就 自然而然的衰落了。

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

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

企业的灵魂——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摘要:“文化是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打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企业灵魂文化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为摘要中我引述了作者陈春花教授在《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书中提出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又在其他文献上找到以下说法: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商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解释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尝试,这种文化更多是企业的共同理念和集体行为,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存形式。

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西方国家的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他们很多人性的管理方法至今仍被沿用。

而在这个概念之后,美国的很多企业迅速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超越了日本,继续领跑世界经济。

所以说,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在公司产生之后也已经存在,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被突出出来,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

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看过以上几点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解,我想就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标题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先谈谈我的感受:1、文化是对环境的认同并不等同于知识“……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以此而生存的更好,相反,很多人因为掌握了知识,反而更加远离现实社会,更多的批判社会,批判社会,以至于让自己无法融入社会,这恰恰是因为知识远离了文化。

……”从小到大,并未真正认真的思考过“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是一味的认为文化等于知识,有了知识,就成为了有文化的人了,但当我看到“有知识和有文化并不是一件事情”时,心中那种好奇与不解油然而生。

从理念到行为:我们需要挑战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我们需要挑战习惯
第2 4卷
第 4期
天 中 学 刊
J u n l f in h n o ra a z o g o T
20 0 9年 8月
、 . 4 No4 b1 2 . Au . 0 9 g20
从 理念 到行 为 :我们需要 挑 战习惯
蔡 淑 兰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10 2)
环 ,也是 一切变革 的前 提 。人们普遍认 为 ,只有在 其发展 ,无 论是对新课 程改革 的命 运 ,还是对 中国教
新 的教育观念 指导下 , 才会产 生新 的教育行为 。因此 ,
举 国上下一 轮又一轮教 师培训 的 目的就是为 了实 现教 育者教育 观念 的转 变。然而 ,培训 的结果如何 ? 目的

教 育 理 念 与教 育 行 为 脱 节 的 表 现
趣 和需要 ,另一方 面却 又常常包办 代替 ;一方 面承认
学 生是独立 的 、处在发 展 中的 、有 差异 的个体 ,另一 边是 轰轰烈烈 的先进理念教 育 ,一边是落后 陈
新一轮 的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 ,较之 以往 的任何 一 方 面却又有 意无意地用一把 尺子衡量所有 的儿童 …… 次课程改革 ,其广泛性 、深刻性 、彻底性 是毋庸 置疑 的 。课程改 革提 出了新 的课 程理念 、新 的师生观 ,对 广大教育工 作者提 出了新 的更高 的要求 。在实现 这一 根本性转变 的过程 中 ,观念 的转变是 首要 的、重 要的

目前 ,广大教育工作者 在经历 了课程改革初始 阶 训 ,后上 岗;不培训 ,不上 岗”的原则 ,各地都把教


旧的教育教 学方法 和行 为 ,两者在 现实 的教育教 学 中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企业文化并不是虚的,而是非常实的,所谓“实”就是体现在四个方面:共同事物、共同语言、共同举止、共同感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员工摸得到、看得到。

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信条和行为准则。

文化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必须经过转化才能确保落实到行动上。

一、具有共同的事物共同事物可以让员工和组织保持一致,与公司形成共识。

企业应该尽可能给员工提供一些共同的事物,公开的办公场所、员工一起用餐的餐厅、公司的标识系统、办公用具以及工作环境等。

二、具有共同的语言作为一个企业,三个关键词很重要:顾客、合作、解决问题。

如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是谈论这三个词,那么员工所形成的共同语言就可以产生顾客导向的文化和行为习惯,就可以形成相互合作、配合的企业文化和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的企业文化和行为习惯。

语言所创造的氛围一定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习惯,所以企业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及要求,在企业内部引导员工谈论共同的话题,具有相同的语言是形成文化共识的第二个部分。

三、共同的举止典型运用“共同的举止”达成共识的是军队。

任何一个军人都会要求自己一切举止符合要求,无论是行走、吃饭、训练以及睡觉,这些完全一致的行为举止训练,使得军队形成强大的组织。

我们在形成企业文化的时候,也一样需要员工具有共同的行为举止。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行为举止包括:对待所有工作关系人员(顾客、合作方、政府、内部上下级、同事等)的沟通交流方式,会议的参与,品质的标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的日常行为举止,这些行为举止的一致性和高标准,就可以形成一个一致的团队。

对于举止和行为一致性的训练,是达成共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共同的感觉员工的感觉是第四个达成共识需要关注的部分。

海底捞的经验说明,给员工好的感觉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家公司从员工的衣食住行入手,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举措使得员工感受到特殊的待遇,并因为这样的待遇感受到公司对于他们的尊重和珍惜,在内心萌发了自豪感和当家做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一旦成为员工的共识,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阅读目标:首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娱乐放松?根据阅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书籍。

2. 制定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阅读速度,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

可以将阅读时间分配到每天的固定时间段,或者每周的特定日期。

这样可以帮助养成阅读的习惯。

3. 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书籍的目录和简介,了解书籍的主题和结构。

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记录自己对这本书的期望和预期收获。

4. 主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主动思考和参与。

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想法、疑问和感受。

可以标记重要的段落或者做一些批注,帮助记忆和理解。

5. 总结和归纳:在阅读完成后,可以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提炼出书籍的核心观点和重要内容。

可以将这些总结和归纳记录在读书笔记中,方便以后回顾和复习。

6. 应用和分享: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和观点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中。

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持续学习:建立持续学习的习惯,定期阅读并记录读书笔记。

可以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以上是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的详细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书籍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效率。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该书主要讲述了如何不断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成功的个人和组织目标。

针对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该书提供了可行的习惯培养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强化了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在阅读该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书中所分享的经验和知识的智慧和价值。

对许多人来说,掌握有效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并实际应用它们是一项挑战。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学习到了:树立具体、正确的目标,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推行有意义的工作和行为实践,以及培养为之坚持不懈的意识和行为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从内在角度强化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逐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

在我看来,该书的重要性非常明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的需求、态度和行为方式一直在发生变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管理这些习惯的能力已经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本书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

当然,阅读该书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巧。

我发现,通过与作者分享其经验和策略的故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行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

我认为,对于想要确保生活和工作质量的所有人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我获得的知识和策略应用到我的日程表和日常生活中。

并且,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现在的一些行为习惯,思考哪些习惯需要改进和实践。

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地理解到信奉实践、保持专注、形成价值观念和必须努力改变错误的习惯等等的原则和实践的重要性。

最后,该书激发了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并为我提供了很多行为习惯和传授这些习惯的方法。

在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之后,我仍然会持续努力,相信我不会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击倒。

总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它提供了具有内在智慧和实际行动方法的有意义的经验。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陈春花的这本企业文化管理书总体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枯燥,读了些许日子,好多东西我不太记得了,但这本书让自己真正从理论方面了解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企业怎么搞企业文化;当然看书的同时,自己思考最多的还是中圣公司如何创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对竞争力来源的理解;企业文化是在日本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基于竞争力派生出来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

我的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引导并自发形成的共同理念、共同行为。

中圣公司已初步形成中庸而为、团结协作、快乐工作,目前缺少的是进取精神、诚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

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组织与文化;面对目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所遇到的变化和风险越来越明显,而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互动的加快会使竞争优势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动态竞争将改变企业战略的思维力,导致企业必须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新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的建立、更新、开放与学习以及自我超越才正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根本动力。

我的理解,为什么要搞企业文化,一方面,好的企业文化具有提升业绩、帮助管理、树立形象、延续寿命的功能与好处;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发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更好的参与竞争、增强内在动力与信心。

中圣公司目前存在政策重大风险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做了几十年的环评业务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相当的竞争力,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越在困难时机越要敢于“亮剑”,除了战略策划转型外,企业文化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陈春花管理著作经典笔记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陈春花管理著作经典笔记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陈春花《成为价值型企业》推荐语:企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关于文化的问题,应该是属于我很长时间研究的一个话题。

我最早转入管理领域的研究实际上是从文化开始,我记得那应该是在1992年前后,然后很长时间的去理解文化,很长时间的去感受文化,让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的挑战是非常巨大。

后来我就开始介入到非常多的企业实践,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我直接参与和主持的企业文化工程和项目,应该超过二十个。

在直接参与和主持的过程中让我很深的感受到,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力量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真切的去挖掘出来的。

如果我们一旦能够把它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称之为文化软实力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就不断的把这些研究案例,这些思考积累留在我自己的内心当中,而且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主讲这门叫企业文化管理的课,也编写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教材,持续的讲授,持续的实践,持续的交流以及持续的思考,终于让我在这个时间点给大家呈现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那我用这样一个书名可能大家已经明白我们在文化领域应该是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东西就是你的理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的理念是否可以变为行为习惯。

因为一旦它是行为习惯的时候,文化就被确认下来。

坦白讲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都会认同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当中,发现对于企业文化如何产生,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曾经在课程当中很多次的问大家,每上一次课我就会问一次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然后我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同意说是的,可是当我问是真的吗?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吗?大家又会犹豫。

然后就会有很多同学摇头说那不一定。

那为什么大家会一开始很笃定的说有,当我再持续反问的时候又会摇头,我想这就是对企业文化一些最基本的认识界定不是很清楚,这就使得我们会出问题。

再比如说大家最习惯说的一句话,一个老板就是一家公司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好像这句话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将理念融入行动之中心得体会500字

将理念融入行动之中心得体会500字

将理念融入行动之中心得体会500字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将理念融入行动,使之成为可以实施的动态矩阵,是一个思想和行动的有机结合,也是一项挑战。

融入行动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群孤立的想法或者一堆言论,而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行为举止。

如果我们能够将理念融入行动,首先要做的是深入思考、努力洞察自身的意识,找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让自己的初心永远清晰可见。

其次,将理念真正融入到行动中,就要识别机遇,勇于把握,运用实际行动来发挥理念的作用。

行动不仅要对照目标,按时完成,而且要采取高效的办法,注重实效,而不是单纯地强调形式。

此外,要将普遍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来求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最后,行动前要有理念,行动后要有反思。

融入行动的理念不仅仅是一堆口头禅或者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说什么,而是要经过认真思考,写出逻辑清晰、能够体现自己思想的文稿,而不是拿来主义。

在行动之后,还要及时反思,看看理念融入行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有,从而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行动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将理念融入行动,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把思想和行动有机结合的过程,而行动之前,必须有认真的思考,而行动之后,也需要及时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理念。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看《百年中行新变革》时,肖钢曾讲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文化。

这也不是我对企业文化感兴趣的原因,倒是自己经历了多家公司的工作后,发现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企业文化不健全,甚至没有。

而我在与越来越多的员工接触时,更深切体会到了加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

我也对企业文化方面的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就选择了陈春花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则对陈春花教授的欣赏和崇拜,二则是书名本身与我自己的认知相符合。

一本好书要带来理念的冲击。

很多时候,我们会固执于自己的某些认知,对知识、对社会甚至对人,根本来讲,自己是无法判断对错的,但自己内心却坚信正确。

比如陈春花教授对“有文化”的释义,她讲到“有文化的人知道环境要什么,能够适应环境,并利用和创造环境”;又如对企业文化的载体,她认为是产品;再如她对今天环境下思维方式的阐述,都会给我带来启示和全新的认知,可能自己知道,但还是不够系统,陈春花教授给系统总结出来了。

好的企业文化如何构建。

陈春花教授从文化的认知谈起,先后讲了企业文化的认知、文化是神产品是形、文化是神员工是体等内容,详细讲解了确定核心价值观、成为领袖、全球思维、新理念和打造企业文化,书的层次清晰,透彻。

读完全书,就我本身对打造企业文化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还是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能够上下一心,达成共识。

只有企业的目标清楚,员工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欠缺什么等;二是公司高层和中层,乃至基层管理者都能够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管理活动中坚持,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养成行为习惯。

陈春花教授讲到,企业文化应该允许思想的不同,但有统一的行为方式。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书笔记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让企业)能够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P7因为今天的生存方式就是快速的变化,技术的巨变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需要每一个人去适应。

有知识不等同于有文化,有文化才能够被社会认同并认同社会,创造性思维当技术和信息导致全球化到来的时候,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成为环境的基本形态。

在这样的环境下,经验已经显得毫无力量,甚至我们不能够判断对或者错,整个世界不再是黑色或者白色,有人称之为“灰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全新的、从未遇见过的、巨大而复杂的。

正如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所说的那样:技术带来的复杂性远超过它的巨变性,的确如此。

这样的环境下,创新成为关键要素,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人们不断地面对变化和承受变化。

P18因为今天环境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并面对现实。

也正是因为文化的基本属性是思维方式,而思维决定行为选择,所以文化决定行为选择。

杰克·韦尔奇“每个人都是脸对着董事长,屁股对着顾客。

”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行动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推动文化进步。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对竞争力来源的理解。

在这之前,企业管理领域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所以带来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就是企业。

—当企业全体成员都拥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够体现在共同的行动中时,企业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并获得强有力的发展。

所以企业文化一定是和竞争力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拥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定会拥有竞争力。

反过来亦然,一个拥有竞争力的企业,也一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自我更新、开放与学习以及自我超越正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根本动力。

今天环境巨大的变化,使得企业在经营中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更多的不可确定性和未知,要求企业自身具有应对的能力,而这一切就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适应性。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第一篇: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知道陈春华大概是十年前了,其时在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系列书籍,知道了彼得德鲁克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的追随者,胡乱地翻过陈老师的几本书,就这么过去了,一晃十年。

最近读了陈老师《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下子被其中的理念和观点深深吸引住了,很为当年的草率而惭愧和遗憾。

有句话说得好:“栽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二十年前,退而求此次则是现在”。

还好,一切都不算太晚。

所以这一次我读得很仔细,很担心遗漏掉哪怕一点点的精华和养分,十几个夜晚的挑灯夜读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个感受是企业文化是个贴近现实、可以触摸的东西,不要把它神化,不要对其产生距离感。

企业文化理念指导行为模式,要慎思笃行,要从内心发力,要贯彻到行动。

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中圣公司“诚实守信,合作共赢”企业价值观管人理事,以“客户满意度至上”的经营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以“外塑形象,内提素质”的品牌理念管理和建设团队。

任重道远,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定“纵去远,日渐跻”。

第二个感受是管理能力提升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训,穷达之间,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标准很多,最重要的是践约,兑现承诺,只要能够践约就可以认为是管好了自己。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践约,那么团队必然可以践约。

所以说,管好自己是管好团队的前提,管好自己才能得到个人提升,才能获得同事信任,才能受到组织重用,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三个感受是企业精神影响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反映企业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这个关系想清楚。

企业精神要有一致性和传承性,不能随意变化,任意更改,中圣公司“中庸而为,圣之不骄”的企业精神得来不易,要倍加珍惜,要坚持和发展;对待员工我们要做到“思想上包容、行为上严格、生活上关心”,这三者不可以颠倒,对待员工行为规范的建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失之于缓,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克服困难和阻力,逐步建立员工行为规范体系。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粒子其实没有比其它棋子更特别的意义。但是如果在棋盘上布局,才发现围在一起的每一粒
棋子都能置对方于死地。
版权所有,侵犯必究
6
对于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公司能否形成自己的现代文化非常关键。 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经济社会的象征性和载体是企业。美国有现代文化,因为他们有微 软、IBM、可口可乐、通用汽车。中国现代文化的的载体有海尔、联想、华为、青岛啤酒等 等。日本也有现代文化,因为他们有丰田、本田、松下、索尼……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产品是全世界卖得最贵的,卖得最好的,卖得最多的,那毋庸置疑,
版权所有,侵犯必究
12
4.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
① 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 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② 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 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
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③ 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
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就出去了。
同理,我们公司的产品如果在液晶显示行业中卖得最贵的,卖得最好的,卖得最多的, 那毋庸置疑,公司的文化影响力就出去了。
版权所有,侵犯必究
7
二.企业文化
1. 2. 3. 企业文化之义 我们的企业文化 持续经营的动力
4.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
版权所有,侵犯必究
8
1. 企业文化之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 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 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内容简介······文化是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大的力量之所在。

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平衡持续变化和稳健发展两者的关系,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回答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企业文化的一切努力和最终的追求是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共同的行动模式以及明确的价值行为选择。

让企业的理念可以促进企业和顾客之间、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让企业的行为习惯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中,最终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让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日益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

作者简介······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0多篇,著作20多部,主编教材6部,其代表作《领先之道》、《超越竞争》分别于2006/2009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2007年本土最佳商业作者奖、2004年中国十大管理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先后出任《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IT经理世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商学院》专栏作者。

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EMBA课程主讲教授,所讲授的课程是学生最欢迎的课程。

2009/2010年连续两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吾爱吾师,我最喜爱导师”奖;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教学一等奖。

成长必修课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成长必修课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453.1295 12.9099 2.0059 4.8868 2594.5923
同比 48.83% 30.58% 26.22% 19.03% 18.73% 16.89% 16.78% 14.82% 11.38% 10.30% -3.13%
*数据、排名根据同业交流50家同业公司数据。
2. 1-11月活动人均产能行业前十
我们一直在成长,但是在被公司推 着成长,还是在主动成长,是在等着公 司的资源,还是在主动寻求成长之路?
思考二
测试自己的心声
你的心声是什么? 如果你的心声是成长, 那你就要发自内心的 为之努力。
天赋才能



心声

个人的独特重要本质
——成功人士的第八个习惯
良知
蒙牛与对赌协议
为了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金匮乏,蒙牛被迫与摩根等三家外资风险投资机 构签署了一份双层对赌协议。即2003年至2006年,蒙牛乳业的业绩复合年增 长率不得低于50%,否则蒙牛管理层将输给摩根等高达6000万到7000万的上 市公司股份;而如果能够连续三年增长高于50%,摩根等外资投资方将拿出一 笔相应的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如果蒙牛管理层在协议约定的第一年没有实 现年增长率50%的诺言,那么作为惩罚,开曼的中国乳业投资控股公司及其毛 里求斯子公司大笔投资现金将由外资方完全控制,摩根等外资方将因此占有蒙 牛股份60.4%的绝对控股权,可以随时更换蒙牛股份的管理层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把想法转变为现实,第一步需 要理念到位,信念坚定,第二步 解决实践困惑,把理念养成日常 的行为习惯。
众多五百强企业用这种方式, 让成长、创新等企业文化,根植 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快速发展。
成长要素2——
外因——时机把握

从理念到行为_我们需要挑战习惯

从理念到行为_我们需要挑战习惯

第24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4 No.4 2009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09收稿日期:2009-04-13作者简介:蔡淑兰(1963~ ),女,满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从理念到行为:我们需要挑战习惯蔡淑兰(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教育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新课程改革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教师培训,从理论上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那些落后的、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行为还在充斥着校园,占据着课堂。

这种现象说明,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成熟的教育行为,需要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成为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关键。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习惯;教育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课题。

30年过去了,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而在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艰难与困惑。

我国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最初的兴奋和期望到后来的平静,再到后来的观望,直到今天的冷漠,其中,问题的核心是:不是没有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未能把这种理念付诸实施,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可以说,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相脱节,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的表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任何一次课程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彻底性是毋庸置疑的。

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师生观,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切变革的前提。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才会产生新的教育行为。

因此,举国上下一轮又一轮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的灵魂
——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摘要:“文化是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打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企业灵魂文化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为
摘要中我引述了作者陈春花教授在《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书中提出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又在其他文献上找到以下说法: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商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解释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尝试,这种文化更多是企业的共同理念和集体行为,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存形式。

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西方国家的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他们很多人性的管理方法至今仍被沿用。

而在这个概念之后,美国的很多企业迅速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超越了日本,继续领跑世界经济。

所以说,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在公司产生之后也已经存在,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被突出出来,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

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看过以上几点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解,我想就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标题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先谈谈我的感受:
1、文化是对环境的认同并不等同于知识
“……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以此而生存的更好,相反,很多人因为掌握了知识,反而更加远离现实社会,更多的批判社会,
批判社会,以至于让自己无法融入社会,这恰恰是因为知识远离了文化。

……”
从小到大,并未真正认真的思考过“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是一味的认为文化等于知识,有了知识,就成为了有文化的人了,但当我看到“有知识和有文化并不是一件事情”时,心中那种好奇与不解油然而生。

细读之后我发现,确实,学习只能让我们了解社会,剖析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因此而生存的很好,只有能够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才是真正的有文化。

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的人,能够认知并认同这个社会,适应社会,寻找到社会认同的生化方式。

让我们换句话来说,有文化的人,了解社会,知道环境现状是什么,环境需要什么,并能够适应环境,利用和创造环境,这就是文化和知识的不同之处。

然后我就在不由的自问,我算是有知识的人还是有文化的人呢?仔细回想,从小学到现在这个阶段,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未并父母要求做更多的事情,只是一味的学习。

但其实我对这个社会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还不能有效的将学习的知识转化成生存的生活的技能。

2、文化是生存方式并无高雅低俗之分
“……认为教授就应该做学术研究而非迎合公众口味,认为研究论文就是专业的学术的,而目前于丹和易中天的方式就是太庸俗了,这些看法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文化没有高雅、低俗之分,文化就是一种生存方式。

……”
我也是易中天的三国粉,当时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机观看《百家讲坛》节目。

细细思量,为什么我当时会如此热衷呢,出来自己对历史还有《三国》的喜爱,还有就是易中天老师通俗、细致的讲解。

试想如果易中天老师之乎者也的和观众大谈古文,我觉得很少有人能接受。

出来大学,面对五湖四海的同学,说实话,我也曾感到很迷茫,感觉和一些同学并不能找到共同语言,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文化差异太大。

书中陈春花教授这样讲: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觉得无法与世人融合,觉得与社会格格不入,更大程度上是文化上无法认同而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文化高雅低俗之分。

现在想来,当时同学们之间有些障碍的原因是文化的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

就像我们舍友曾经因为蒜薹的名称展开过一场口舌“大战”,北京同学大都将之称
作蒜苗,但在我的家乡,蒜苗是在北京被称作蒜黄的材料。

最终我们也不能说服对方,但我们互相接受了对方的说法,并没有一定分出哪个学术哪个平凡,哪个高雅哪个低俗。

3、企业的文化不是“虚”的,而是“实”的
在我之前的理解中,一直认为,文化这种东西,只能是说说而已,它犹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充斥在我们周围。

而且它也像空气对于人的意义一样不可缺少,空气和文化都是融入我们血肉内的东西,它和我们是一体的际必须的,否则,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但是我却在无形中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它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来,文化这种东西确实是个很难去说清楚的事情,它只能通过企业的产品与员工的行为准则来展现出来。

就像书中陈春华教授体积到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具体的一种产品,但不可否认它也是一个品牌,一种文化。

可口可乐超越时代、地域甚至文化,这个产品链接不同消费者的就是他所赋予每个人“挡不住的感觉”。

苹果手机,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移动通讯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

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iPhone手机后,苹果公司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不在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机器,而是代表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

一种创新,一种精益求精,一种追求客户价值体验的企业文化就这样完美的体现在公司的产品上。

4、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还是员工的行为习惯
陈春华教授早本书第四章讲到文化是神员工是体,文化最重要的一点表现是统一行动,一致的行为习惯,可以带来统一的意志,这样,文化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所以企业文化最终会表现为员工一致的行为习惯。

我以自己对员工行为习惯作用的理解,来画出流程图说明一下,员工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图形中,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看出,员工行为习惯像桥梁一样连接着公司与顾客,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前景。

因此让员工在自己的行动中渗透和表现公司的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的观念。

以上是我就书中陈春华教授提及的几个小问题的理解,下面我还想就我全篇通读之后的感想再写上一点。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潮下,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价值也越发深刻和清晰,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如何管理好企业文化?如何让企业获得更好的业绩?如何让企业组织更好的成长?这个问题,已不仅仅是HR 的工作职责,而是从领导者到全体企业员工所有人,需建立的一整套共同的行为模式,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提升整体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业绩,增强企业的实力。

而企业管理者越来越从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抽身出来,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入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之中。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一家企业从小做到大,可以从最初的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企业发展理念吸引,再到确立更清晰的企业发展目标吸引越来越多的同道者加盟,凝聚更多力量,这种螺旋成长的过程里,企业文化逐渐沉淀,而后立文成型,全体职员一起遵守。

这个企业文化确立的过程便是从理念到行为模式的确立过程。

万物归一,道法归一,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会归于同一哲学,归于思想的上层建筑的层面上。

企业文化也不例外。

在企业管理方面,在中国企业一度流行
为美式管理方式,日式管理方式,以及最终回归到中国式管理方式。

中国式管理,这也是最适合中国人性格以及国情的管理方式。

美国式管理像打桥牌,抓到牌找到资源再按规则合作做事。

于是美式管理也被称为有用文化。

而日式,严格规整得一丝不苟是其特点。

可用围棋形象代言,生即是生,死即是死,黑白分明。

而中国式则是麻将。

四人即和又不和,窝里斗成团。

这也是中国文化,五四破四旧,打倒孔老二之后,中国文化也呈现倒退,集体无信仰,信与不信,散漫无道德底线,整个社会短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于是中国制作虽然走向世界,却总是在产业链的最低层徘徊,艰难突破。

其实,突破的核心就是文化,挖掘凝聚于产品之上的文化附加价值。

让中国文化寻找到合适的产品,这也便是从务虚到务实的艰难一步。

说起文化,看似一些摸不着,有点虚的东西,特别是企业文化。

但通过研读本书之后我理解了它有着无限的能量,它为企业的经营提够了充足的动力和持续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战略的根基。

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我们并不是完全找不到它的影子,企业的产品中透漏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中表现着,企业的领导者实践着。

参考文献:
⑴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序Ⅴ页
⑵MBA智库百科,企业文化,/wiki/%E4%BC%81%E4%B8%9A%E6%96%87%E5%8C%9 6
⑶百度百科,企业文化,概念,/view/4152.htm?fr=aladd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