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的灵魂

——读《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有感摘要:“文化是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打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企业灵魂文化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为

摘要中我引述了作者陈春花教授在《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书中提出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解。我又在其他文献上找到以下说法: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商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解释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尝试,这种文化更多是企业的共同理念和集体行为,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存形式。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西方国家的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他们很多人性的管理方法至今仍被沿用。而在这个概念之后,美国的很多企业迅速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超越了日本,继续领跑世界经济。所以说,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在公司产生之后也已经存在,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被突出出来,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看过以上几点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解,我想就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标题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先谈谈我的感受:

1、文化是对环境的认同并不等同于知识

“……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以此而生存的更好,相反,很多人因为掌握了知识,反而更加远离现实社会,更多的批判社会,

批判社会,以至于让自己无法融入社会,这恰恰是因为知识远离了文化。……”

从小到大,并未真正认真的思考过“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是一味的认为文化等于知识,有了知识,就成为了有文化的人了,但当我看到“有知识和有文化并不是一件事情”时,心中那种好奇与不解油然而生。细读之后我发现,确实,学习只能让我们了解社会,剖析社会,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因此而生存的很好,只有能够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才是真正的有文化。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的人,能够认知并认同这个社会,适应社会,寻找到社会认同的生化方式。

让我们换句话来说,有文化的人,了解社会,知道环境现状是什么,环境需要什么,并能够适应环境,利用和创造环境,这就是文化和知识的不同之处。

然后我就在不由的自问,我算是有知识的人还是有文化的人呢?仔细回想,从小学到现在这个阶段,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未并父母要求做更多的事情,只是一味的学习。但其实我对这个社会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还不能有效的将学习的知识转化成生存的生活的技能。

2、文化是生存方式并无高雅低俗之分

“……认为教授就应该做学术研究而非迎合公众口味,认为研究论文就是专业的学术的,而目前于丹和易中天的方式就是太庸俗了,这些看法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文化没有高雅、低俗之分,文化就是一种生存方式。……”

我也是易中天的三国粉,当时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机观看《百家讲坛》节目。细细思量,为什么我当时会如此热衷呢,出来自己对历史还有《三国》的喜爱,还有就是易中天老师通俗、细致的讲解。试想如果易中天老师之乎者也的和观众大谈古文,我觉得很少有人能接受。

出来大学,面对五湖四海的同学,说实话,我也曾感到很迷茫,感觉和一些同学并不能找到共同语言,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文化差异太大。书中陈春花教授这样讲: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觉得无法与世人融合,觉得与社会格格不入,更大程度上是文化上无法认同而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文化高雅低俗之分。现在想来,当时同学们之间有些障碍的原因是文化的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就像我们舍友曾经因为蒜薹的名称展开过一场口舌“大战”,北京同学大都将之称

作蒜苗,但在我的家乡,蒜苗是在北京被称作蒜黄的材料。最终我们也不能说服对方,但我们互相接受了对方的说法,并没有一定分出哪个学术哪个平凡,哪个高雅哪个低俗。

3、企业的文化不是“虚”的,而是“实”的

在我之前的理解中,一直认为,文化这种东西,只能是说说而已,它犹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充斥在我们周围。而且它也像空气对于人的意义一样不可缺少,空气和文化都是融入我们血肉内的东西,它和我们是一体的际必须的,否则,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但是我却在无形中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它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来,文化这种东西确实是个很难去说清楚的事情,它只能通过企业的产品与员工的行为准则来展现出来。就像书中陈春华教授体积到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具体的一种产品,但不可否认它也是一个品牌,一种文化。可口可乐超越时代、地域甚至文化,这个产品链接不同消费者的就是他所赋予每个人“挡不住的感觉”。苹果手机,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移动通讯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iPhone手机后,苹果公司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不在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机器,而是代表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创新,一种精益求精,一种追求客户价值体验的企业文化就这样完美的体现在公司的产品上。

4、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还是员工的行为习惯

陈春华教授早本书第四章讲到文化是神员工是体,文化最重要的一点表现是统一行动,一致的行为习惯,可以带来统一的意志,这样,文化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所以企业文化最终会表现为员工一致的行为习惯。我以自己对员工行为习惯作用的理解,来画出流程图说明一下,员工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图形中,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看出,员工行为习惯像桥梁一样连接着公司与顾客,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前景。因此让员工在自己的行动中渗透和表现公司的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的观念。

以上是我就书中陈春华教授提及的几个小问题的理解,下面我还想就我全篇通读之后的感想再写上一点。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潮下,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价值也越发深刻和清晰,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如何管理好企业文化?如何让企业获得更好的业绩?如何让企业组织更好的成长?这个问题,已不仅仅是HR 的工作职责,而是从领导者到全体企业员工所有人,需建立的一整套共同的行为模式,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提升整体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业绩,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管理者越来越从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抽身出来,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入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之中。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一家企业从小做到大,可以从最初的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企业发展理念吸引,再到确立更清晰的企业发展目标吸引越来越多的同道者加盟,凝聚更多力量,这种螺旋成长的过程里,企业文化逐渐沉淀,而后立文成型,全体职员一起遵守。这个企业文化确立的过程便是从理念到行为模式的确立过程。

万物归一,道法归一,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会归于同一哲学,归于思想的上层建筑的层面上。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在企业管理方面,在中国企业一度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