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 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件项目6 ABB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的单轴运动是指每次手动操纵一个关节轴的运 动。 • 机器人线性运动是指TCP在空间中沿着坐标轴做线性 运动,当需要TCP在直线上移动时,选择线性运动是最 为快捷的方式。 • 机器人重定位运动是指TCP点在空间绕着坐标轴旋转 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绕着工具TCP点做姿态调 整的运动,所以机器人在某一平面上进行机器人的姿态 调整时,选择重定位运动是最快捷的。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2)ABB标准I/O板DSQC652 DSQC652板如图6-12所示,模块接口主要提供16个数字输 入信号和16个数字输出信号的处理。 1)模块接口说明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机器人开机后的示教器默认界面如图6-2所示, 单击左上角的ABB主菜单按键,示教器界面切 换为主菜单操作界面,如图6-3所示。
图6-2 开机后示教器的默认界面
图6-3 主菜单操作界面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主菜单操作界面包括输入输出、手动操纵、自动生 产线窗口、程序编辑器、程序数据、备份和回复等 ,每一项都对应一定的功能,具体如表6-1所示。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6.1.2 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
• 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有两种,分别是手动模式和自 动模式,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模式还可以分为手动全 速模式和手动限速模式。机器人在手动限速模式下的最 高运行速度为250mm/s,在手动模式下,即可以单步运 行例行程序又可以连续运行例行程序,运行程序时,需 要一直按下使能器按钮。在手动运行模式下,可以进行 机器人程序的编写、调试,示教点的重新设置等。机器 人在示教编程的过程中,只能采用手动模式。在手动模 式下,可以有效的控制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范围。机器 人程序编写完成之后,在手动模式下例行程序调试正确 后,方可选择使用自动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是采 用自动模式。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2)ABB标准I/O板DSQC652 DSQC652板如图6-12所示,模块接口主要提供16个数字输 入信号和16个数字输出信号的处理。 1)模块接口说明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机器人开机后的示教器默认界面如图6-2所示, 单击左上角的ABB主菜单按键,示教器界面切 换为主菜单操作界面,如图6-3所示。
图6-2 开机后示教器的默认界面
图6-3 主菜单操作界面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主菜单操作界面包括输入输出、手动操纵、自动生 产线窗口、程序编辑器、程序数据、备份和回复等 ,每一项都对应一定的功能,具体如表6-1所示。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6.1.2 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
• 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模式有两种,分别是手动模式和自 动模式,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模式还可以分为手动全 速模式和手动限速模式。机器人在手动限速模式下的最 高运行速度为250mm/s,在手动模式下,即可以单步运 行例行程序又可以连续运行例行程序,运行程序时,需 要一直按下使能器按钮。在手动运行模式下,可以进行 机器人程序的编写、调试,示教点的重新设置等。机器 人在示教编程的过程中,只能采用手动模式。在手动模 式下,可以有效的控制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范围。机器 人程序编写完成之后,在手动模式下例行程序调试正确 后,方可选择使用自动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是采 用自动模式。
机器人学ppt完整版
视觉传感器
通过图像采集和处理获取 环境信息。
听觉传感器
通过声音采集和处理获取 环境信息。
触觉传感器
通过接触力、压力等检测 获取环境信息。
信息融合与处理技术
数据级融合
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特征级融合
提取各传感器数据的特征后进行融合。
信息融合与处理技术
决策级融合
在各传感器做出决策后进行融合。
信号处理
机器人结构组成
机器人本体
包括基座、腰部、臂部 、腕部等部分,构成机
器人的主体结构。
驱动系统
驱动机器人各关节进行 运动,通常由电机、减
速器等组成。
控制系统
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 制,包括控制器、传感
器等部分。
感知系统
获取机器人内部和外部 环境的信息,如位置、
姿态、力等。
关节与连杆描述
关节描述
机器人的关节可分为转动关节和移动 关节,分别用旋转角度和平移距离来 描述。
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轨迹优化
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判断机器人系 统的稳定性,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 行优化,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效率。
鲁棒性优化
控制分配与优化
针对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干扰 ,设计鲁棒控制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 抗干扰能力。
控制策略与方法
PID控制
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对机器人 关节误差进行调节,实现关节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的精确控制。
滑模控制
设计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 滑动,从而实现对机器人关节的鲁棒 控制。
自适应控制
根据机器人动态特性的变化,实时调 整控制器参数,以保证系统性能的最 优。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件第六章 机器人传感器
物理量
电量
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为电信号。 因而从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 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6.1 机器人传感器概述
6.1.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部分组成
基
被 测 量
敏 感 元 件
转 换 元 件
本 转 换 电
电 信 号
路
6.1 机器人传感器概述
6.2 内传感器
增量式编码器
6.2.1 位移(位置)传感器
(1)信号性质
输出信号为一串脉冲,每一个脉
冲对应一个分辨角,对脉冲进行计 数N,就是对 的累加,即,角位移 =N。
如: =0.352,脉冲N=1000,
则:
= 0.352×1000= 352
增量式编码器的信号性质
6.2 内传感器
增量式编码器
6.2 内传感器
6.2.1 位移(位置)传感器
2、光电编码器
光电编码器是角度(角速度)检测装置,通过光 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 数字量的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工作可靠 等优点,应用广泛。
编码器
6.2 内传感器
6.2.1 位移(位置)传感器
2、光电编码器
轴式
套式
电信号
二进制编码
• 满足机器人控制的要求 • 满足机器人自身安全和机器人使用者的安全性要求
6.1 机器人传感器概述
6.1.4 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常见的被测物理量
机械量:长度,厚度,位移,速度,加速度, 旋转角,转数,质量,重量,力,力矩;
热工量: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流、 热 分布、压力(压强)、压差、真空度、流 量、流速、物位、 液位、界面、噪声
机器人课程ppt课件(2024)
当前面临挑战分析
01 02
技术瓶颈
机器人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集成度高, 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如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方面的准确性问题 。
法规政策
机器人产业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涉及安全、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 失,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03
市场应用
机器人市场应用广泛,但不同领域的需求差异大,定制化程度高,如何
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 地位,拥有众多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和研究机构。这些国家在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都有较为成熟 的应用和产业化经验。
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发展历程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到第二代感觉型机器人,再到第三 代智能型机器人的演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02
03
内部传感器
检测机器人自身状态,如 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外部传感器
检测外部环境信息,如距 离、温度、声音、光线等 。
传感器融合技术
将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 融合处理,提高检测精度 和鲁棒性。
控制技术
开环控制
根据预设的指令或程序, 对机器人进行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
通过反馈机制,实时调整 机器人的行为,以达到预 期目标。
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社区互动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和交际圈
优秀案例展示和评价标准探讨
案例一
学生自主研发智能小车,实现自动寻 迹、避障等功能
案例二
学生利用Python编程实现人脸识别系 统,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
机器人ppt课件
算法与模型
控制算法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
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如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用于提高机器人智能水平,如物体分 类、语义分割等。
感知算法
处理机器人感知数据,如目标检测、 跟踪、辨认等。
05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 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 具备更高级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实现更精准、高效的任务执行。
技术伦理
随着机器人具备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技术伦理问题逐渐凸显,需要 关注人权、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06
机器人案例分析
家用服务机器人
家庭清洁机器人
负责家庭地面清洁工作,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 智能控制功能,提高家庭清洁效率。
智能音箱
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提供语音助手服务, 实现家电控制、信息查询和娱乐等功能。
交互技术
交互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与人或其他智能体进行交流和 互动。
自然语言处理
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文本指令, 进行文本分析和语义理解。
语音辨认与合成
让机器人能够辨认和理解人类语音指令,并 生成语音反馈。
人机交互
通过触摸屏、手势辨认等技术,实现人机交 互,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03
机器人的硬件结构
机器人ppt课件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 机器人概述 • 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 机器人的硬件结构 • 机器人的软件系统 •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 机器人案例分析
目录
01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 的机器系统,具有感知、思考、 动作三个基本要素。
2024年度-机器人教学课件(共26张PPT)pptx
介绍了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类型、 工作原理及在机器人感知中的应 用。
机器人自主导航与定位
阐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基本原 理、定位方法及SLAM技术。
机器人基本概念与分类
机器人操作系统与编程
介绍了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 、分类及应用领域。
介绍了ROS的基本概念、功能特 点、常用命令及编程实践。
32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第三代机器人
智能型机器人,具备自主 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适 应复杂环境和任务。
5
未来趋势展望
人机协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机器人将更加注重与人类的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
应用领域拓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增加, 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如医疗、教育、娱乐等。
自主化
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智 能化水平,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 务。
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3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
深入学习机器人相关领域知识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器人相关领域知识,如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等 。
参加机器人竞赛和项目实践
推荐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和项目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推荐学生利用MOOCs、在线实验室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 果和兴趣。
01
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基本概念、运动学与控制、传感器
与感知、自主导航与定位等关键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02
学习方法分享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小组讨论、实践
操作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机器人ppt(共21张PPT)
送给操作人员。 (2) 凿岩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利用传感器 来确定巷道的上缘,这样就可以自动瞄准巷 道缝,然后把钻头按规定的间隔布置好,钻 孔过程用微机控制,随时根据岩石硬度调整 钻头的转速、力的大小以及钻孔的形状,这 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人只要在平安的地 方监视整个作业过程就行了。
(3) 井下喷浆机器人。井下喷浆作业是一项繁 重且危害人体健康的作业,目前这种作业主 要由人操作机械装置来完成,缺陷很多。采 用喷浆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喷涂质量,也可 以将人从恶劣和繁重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4) 瓦斯、地压检测机器人。瓦斯和冲击地压 是井下作业中的两个不平安的自然因素,一 旦发生突然事故,那么相当危险,
先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柔性特征:对作业具有广泛适应性
机器人学是人们设计和应用机器人的技术和知识。 柔性特征:对作业具有广泛适应性 机器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得益于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许多学科。
此外,在食品工业、核工业等行业中也已 其结构简单,无独立控制系统,造价低廉,如附设在加工中心机床上的自动换刀机械手。
动作平稳可靠,运行速度快,称重精度高,缝口位置准确,码垛垛形整齐。 (2) 凿岩机器人。 动作平稳可靠,运行速度快,称重精度高,缝口位置准确,码垛垛形整齐。
围 大 , 定 位 精 度 高 , 通 用 性 强 , 适 用 于 不 断 哈工大博实公司自主开发的“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生产线〞应用于大庆石化公司10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装置,全线实现了自动运行,
南京金城机械在其125-7D车架的生产线上 使用了7台机器人用于焊接和切割,提高了 产品的一致性。
2) 在电子、家电行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的应用改变了韵声集团八音琴全靠手工
装配的历史,提高了企业形象,积累了经验, 培养了人才,为企业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根 底。 3) 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哈工大博实公司自主开发的“自动包装机器人 码垛生产线〞应用于大庆石化公司10万吨/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全线实现了自动运行,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ppt课件ppt
THANKS
发展现状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航空航天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航空航天 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控 制、卫星维护、空间探索等领域 。
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包括 飞行器控制、卫星维护、空间探 索等。
服务机器人
定义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应用于服务领域的智能机械装置,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如餐饮、旅游、金融等。
05
总结与展望
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人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带 来更大的效益。
改善生活质量
机器人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家庭服务、教育等领域,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
推动产业升级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的持续 发展。
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发展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医疗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术 、康复、护理、诊断等领域。
应用领域
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诊断机器人等。
航空航天机器人
定义
航空航天机器人是指应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的智能机械装置,能够 在高空中执行各种复杂任务,如 飞行器控制、卫星维护、空间探 索等。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机器人技术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这个时期的机器人具备高度智能化 、自主决策、学习能力等特点,并且开始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服务、农业、医疗等。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
生产制造
机器人是生产制造领域的重要设备 ,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重复性工作,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医疗护理
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康复训练、 护理等方面,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和效率。
机器人ppt(共21张PPT)
明确机器人行为规范和道德 标准,确保其行为符合社会 伦理要求。
提高机器人自主决策技术的 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伦理 风险。
提高公众对机器人伦理问题 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讨论 和制定相关政策。
法律法规现状及完善建议
01
02
03
04
05
当前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空白与挑战
制定专门针对机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建立机器人法律监
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 质量,降低人力成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时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涉及研 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为社会提供更 多就业岗位。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社 会资本投入机器人产业。
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创新。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重视机器人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人的法…
流
管机制
目前,各国针对机器人的法 律法规尚不完善,主要集中 在机器人安全、隐私保护等 方面。
机器人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超 明确机器人的法律地位和责 出了现有法律框架的范围, 任,规范其设计、生产、使 如自动驾驶、医疗机器人等, 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行为。 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 以规范。
各国应加强在机器人法律领 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机器人带来的挑战。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 监督和管理机器人的研发、 生产和使用过程,确保其符 合法律法规要求。
社会影响与公众认知调整
机器人ppt课件
执行部分
机械结构
执行部分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包括关节、轮子、爪子等,用于实现机器人的 移动、抓取等动作。
驱动器
驱动器是一种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的装置,它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机械 结构运动,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人工智能部分
机器学习算法
人工智能部分包括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如深度学习、神经网 络等,用于让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
数据处理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算法 进行处理,以识别、解析和利用 这些数据,为机器人的行为提供 指导。
控制部分
控制器
控制部分的核心是控制器,它负责接 收从感知部分获取的信息,并根据预 设的程序或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并 输出控制信号。
执行器
控制部分的执行器负责接收控制信号 ,并将其转化为机械动作或电信号, 以驱动机器人的运动。
01
02
03
04
工业领域
生产线自动化、质量检测、仓 储管理等。
医疗领域
手术辅助、康复训练、护理等 。
服务领域
智能客服、家庭服务、教育等 。
军事领域
侦查、排爆、战斗等。
02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感知部分
传感器
机器人的感知部分包括多种传感 器,如视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周围 环境,获取信息。
案例二:Nest公司的智能温控器
总结词
智能家居领域的代表产品,能够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并自动调整温度。
详细描述
Nest公司的智能温控器是智能家居领域的代表产品。这个设备能够学习用户的行 为模式,自动调整温度,以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它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 序远程控制温度,并提供能源使用数据,帮助用户节省能源。
工业机器人技术-PPT课件
QF1 L1 L2 L3 ON/OFF单元 CN601 CN602 CN555 电源模块 CN557 驱动模块 S轴 L轴 U轴 R轴 CN509 示教器 X81 安全单元 CN201 DC24V I/O信号 CN304 DC24V IR控制器 I/F模块 CPU 机架 CN5 CN159 CN157 CN158 I/O单元 CN305 CN156 CN200 CN154 CN151 AC200V DC24V DC24V 电源单元 DC24V DC24V DC24V DC5V CN153 CN403 CN155 B轴 T轴 制动电阻
变速原理
标准结构
1—芯轴 2—端盖 3—输出轴承 4—壳体(针轮) 5—密封圈 6—输出法兰(输出轴) 7—定位销 8—行星齿轮 9—曲轴组件 10—滚针轴承 11—RV齿轮 12—针齿销
安装要点
(a)正确
(b)错误
第5章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5.1 控制系统结构
5.2 控制系统连接 —电源
2—手腕单元
3—上臂 4—下臂
3.2 SCARA及Delta结构
SCARA结构
(a)执行器升降(前驱)
(b)手臂升降(后驱)
Delta结构
(a)回转驱动型
(b)直线驱动型
3.3 安川MH6机器人结构
基座 1—基座体 2—RV减速器 3、6、8—螺钉 4—润滑管 5—盖 7—管线盒
腰
第一代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一般是指 能通过离线编程或示教 操作生成程序,并再现 动作的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没有分析 和推理能力,无智能性, 称示教再现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现已实用 和普及
第二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装备有一定 数量的传感器,能获取简 单信息,作出简单的推理, 并适当调整自身的动作和 行为。 第二代机器人已具备一定 程度上的智能,故称感知 机器人或低级智能机器人。
变速原理
标准结构
1—芯轴 2—端盖 3—输出轴承 4—壳体(针轮) 5—密封圈 6—输出法兰(输出轴) 7—定位销 8—行星齿轮 9—曲轴组件 10—滚针轴承 11—RV齿轮 12—针齿销
安装要点
(a)正确
(b)错误
第5章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5.1 控制系统结构
5.2 控制系统连接 —电源
2—手腕单元
3—上臂 4—下臂
3.2 SCARA及Delta结构
SCARA结构
(a)执行器升降(前驱)
(b)手臂升降(后驱)
Delta结构
(a)回转驱动型
(b)直线驱动型
3.3 安川MH6机器人结构
基座 1—基座体 2—RV减速器 3、6、8—螺钉 4—润滑管 5—盖 7—管线盒
腰
第一代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一般是指 能通过离线编程或示教 操作生成程序,并再现 动作的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没有分析 和推理能力,无智能性, 称示教再现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现已实用 和普及
第二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装备有一定 数量的传感器,能获取简 单信息,作出简单的推理, 并适当调整自身的动作和 行为。 第二代机器人已具备一定 程度上的智能,故称感知 机器人或低级智能机器人。
Robotics机器人技术()PPT课件
The control of autonomous robots involves a number of subtasks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of the mechanism
Kinematics, Dynamics, and Odometry
Reliable control of the actuators
▪ Control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 Automated blinds ▪ Thermostats and heating ducts ▪ Automatic doors ▪ Automatic room partitioning
▪ Personal service robots
Traditional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uses robot arms and largely pre-computed motions
1. Programming using “teach box” 2. Repetitive tasks 3. High speed 4. Few sensing operations 5. High precision movements 6. Pre-planned trajectories and 7. task policies 8. No interaction with humans
▪ House cleaning ▪ Lawn mowing ▪ Assistance to the elderly and handicapped ▪ Office assistants ▪ Security services
3
Robots
第六章 机器人感知 PPT课件
2
• 直线型(测量位移) 旋转型(测量角度)
360V
E
3
• 1.2 测速发电机
4
• 1.3 光电编码器
光学编码器是机器人关节伺服中常用的一种检 测装置。可以将机械轴的转角值或直线运动的位移 量转化成相应的电脉冲。
增量式
绝对式
5
6
7
2 外部状况的感觉
(1)物体识别传感器 (2)物体探测传感器 (3)极近物体探测传感器 (4)距离传感器
四 机器人感觉
传感器的种类
1.传感器的分类 内部传感器:检测机器人本身状态(手臂间角度等)的传
感器。 外部传感器:检测机器人所处环境(是什么物体,离物体
的距离有多远等)及状况(抓取的物体滑落等)的传感器。 外部传感器分为末端执行器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 末端执行器传感器:主要装在作为末端执行器的手上,检
11
触觉传感阵列
滑觉传感器
12
力觉传感器
力和力矩的一般检测方法
(1)通过检测物体弹性变形测量力。 (2)通过检测物体压电效应检测力。 (3)通过检测物体压磁效应检测力。 (4)采用电动机、液压马达驱动的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电动 机电流及液压马达油压等方法测量力或转矩。 (5)装有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的设备,可以通过速度与加 速度的测量推出作用力。
30
13
14
腕力传感器
15
接近与距离觉传感器
根据感知距离,接近觉传感器可分为三类;感知近距离(mm级)物 体的有磁力式、气压式、电容式等;感知中距离(大致30mm以内)物体 的有红外式;感知远距离(30CM以外)物体有超声式和激光式。视觉传 感器也可作为接近觉传感器。
16
17
超声波传感器
• 直线型(测量位移) 旋转型(测量角度)
360V
E
3
• 1.2 测速发电机
4
• 1.3 光电编码器
光学编码器是机器人关节伺服中常用的一种检 测装置。可以将机械轴的转角值或直线运动的位移 量转化成相应的电脉冲。
增量式
绝对式
5
6
7
2 外部状况的感觉
(1)物体识别传感器 (2)物体探测传感器 (3)极近物体探测传感器 (4)距离传感器
四 机器人感觉
传感器的种类
1.传感器的分类 内部传感器:检测机器人本身状态(手臂间角度等)的传
感器。 外部传感器:检测机器人所处环境(是什么物体,离物体
的距离有多远等)及状况(抓取的物体滑落等)的传感器。 外部传感器分为末端执行器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 末端执行器传感器:主要装在作为末端执行器的手上,检
11
触觉传感阵列
滑觉传感器
12
力觉传感器
力和力矩的一般检测方法
(1)通过检测物体弹性变形测量力。 (2)通过检测物体压电效应检测力。 (3)通过检测物体压磁效应检测力。 (4)采用电动机、液压马达驱动的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电动 机电流及液压马达油压等方法测量力或转矩。 (5)装有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的设备,可以通过速度与加 速度的测量推出作用力。
30
13
14
腕力传感器
15
接近与距离觉传感器
根据感知距离,接近觉传感器可分为三类;感知近距离(mm级)物 体的有磁力式、气压式、电容式等;感知中距离(大致30mm以内)物体 的有红外式;感知远距离(30CM以外)物体有超声式和激光式。视觉传 感器也可作为接近觉传感器。
16
17
超声波传感器
《机器人课程介绍》PPT课件
务。
机器人应用领域
医疗服务
手术协助、康复训 练、护理等。
家庭服务
清洁、陪伴、教育 等。
工业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焊 接、装配等。
军事应用
侦察、排雷、作战 等。
其他领域
农业、航空航天、 水下探测等。
03
核心技术与应用实例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03
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原理
应用实例
介绍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等。
及时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分 析和总结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掌握机器人基本运动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的使用 方法
实验内容
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 湿度、距离等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实现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导航功能
控机等),并考虑其处理速度、存储容量、通信接口等性能指标。
02 03
驱动器选型
根据执行机构的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器类型(如伺服驱动器、 步进驱动器、直流驱动器等),并考虑其驱动能力、控制精度、调速范 围等性能指标。
传感器选型
根据机器人需要感知的环境信息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如红外 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并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稳定 性等性能指标。
系统架构设计
设计机器人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组成、软件框架和通 信协议等
项目总结与展望
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未来发展方 向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机器人应用领域
医疗服务
手术协助、康复训 练、护理等。
家庭服务
清洁、陪伴、教育 等。
工业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焊 接、装配等。
军事应用
侦察、排雷、作战 等。
其他领域
农业、航空航天、 水下探测等。
03
核心技术与应用实例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03
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原理
应用实例
介绍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等。
及时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分 析和总结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掌握机器人基本运动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的使用 方法
实验内容
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 湿度、距离等
基础实验项目举例
实验目的
实现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导航功能
控机等),并考虑其处理速度、存储容量、通信接口等性能指标。
02 03
驱动器选型
根据执行机构的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器类型(如伺服驱动器、 步进驱动器、直流驱动器等),并考虑其驱动能力、控制精度、调速范 围等性能指标。
传感器选型
根据机器人需要感知的环境信息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如红外 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并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稳定 性等性能指标。
系统架构设计
设计机器人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组成、软件框架和通 信协议等
项目总结与展望
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未来发展方 向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课堂PPT
种类似自然语言的语句代替简单的if 和goto语 句
3.应用的自然性:由于这一特性的要求,使得 机器人语言逐渐增加各种功能,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
4.易扩展性:从技术不断发展的观点来说,各 种机器人语言都能满足各自机器人的需要,又 能在扩展后满足未来新应用领域以及传感设备 改进的需要。
8
5.调试和外部支持工具 它能快速有效地对程序进行修改,已
商品化的较低级别的语言有非常丰富的调 试手段。 6.效率:语言的效率取决于编程的容易性。
9
第三节 动作级语言
10
一、AL语言 AL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系统,描
述诸如装配一类的任务。它有类似ALGOL 的源语言,有将程序转换为机器码的编译 程序和由控制操作机械手和其他设备的实 时系统。编译程序是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 能实验室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在小型计算 机上实时运行。近年来该程序已能够在微 型计算机上运行。
11
【例8-1】用AL语言 编制图8-1机器人把螺 栓插入其中一个孔里 的作业。这个作业需 要把机器人移至料斗 上方A点,抓取螺栓, 经过B点、C点再把它 移至导板孔上方D点 (见图8-1),并把螺 栓插入其中一个孔里。
12
编制这个程序采取的步骤是: (1)定义机座、导板、料斗、导板孔、
螺栓柄等的位置和姿态; (2)把装配作业划分为一系列动作,如
移动机器人、抓取物体和完成插入等; (3)加入传感器以发现异常情况和监视
装配作业的过程; (4)重复步骤1~3,调试改进程序。
13
二、LUNA语言及其特征 LUNA语言是日本SONY公司开发用
于控制SRX系列SCARA平面关节型机器人 的一种特有的语言。LUNA语言具有与 BASIC相似的语法,它是在BASIC语言基 础上开发出来的,且增加了能描述SRX系 列机器人特有的功能语句。该语言简单易 学,是一种着眼于末端操作器动作的动作 级语言。
3.应用的自然性:由于这一特性的要求,使得 机器人语言逐渐增加各种功能,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
4.易扩展性:从技术不断发展的观点来说,各 种机器人语言都能满足各自机器人的需要,又 能在扩展后满足未来新应用领域以及传感设备 改进的需要。
8
5.调试和外部支持工具 它能快速有效地对程序进行修改,已
商品化的较低级别的语言有非常丰富的调 试手段。 6.效率:语言的效率取决于编程的容易性。
9
第三节 动作级语言
10
一、AL语言 AL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系统,描
述诸如装配一类的任务。它有类似ALGOL 的源语言,有将程序转换为机器码的编译 程序和由控制操作机械手和其他设备的实 时系统。编译程序是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 能实验室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在小型计算 机上实时运行。近年来该程序已能够在微 型计算机上运行。
11
【例8-1】用AL语言 编制图8-1机器人把螺 栓插入其中一个孔里 的作业。这个作业需 要把机器人移至料斗 上方A点,抓取螺栓, 经过B点、C点再把它 移至导板孔上方D点 (见图8-1),并把螺 栓插入其中一个孔里。
12
编制这个程序采取的步骤是: (1)定义机座、导板、料斗、导板孔、
螺栓柄等的位置和姿态; (2)把装配作业划分为一系列动作,如
移动机器人、抓取物体和完成插入等; (3)加入传感器以发现异常情况和监视
装配作业的过程; (4)重复步骤1~3,调试改进程序。
13
二、LUNA语言及其特征 LUNA语言是日本SONY公司开发用
于控制SRX系列SCARA平面关节型机器人 的一种特有的语言。LUNA语言具有与 BASIC相似的语法,它是在BASIC语言基 础上开发出来的,且增加了能描述SRX系 列机器人特有的功能语句。该语言简单易 学,是一种着眼于末端操作器动作的动作 级语言。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6.6触觉传感器ppt课件
接触物体
保护罩 物体
4
柔软的电极
二、接触觉传感器
柔软的电极
柔软的绝缘体 电极
柔软的绝缘体 电极板
电极
5
三、压觉传感器
电容式压感阵列
6
三、压觉传感器
压阻式压感阵列
棒形导电橡胶
单向导电橡胶
印刷电路板 夹板
压力
电源
扫描控制信号
7
三、压觉传感器
微机电压感阵列
顶层
硅传
l2
感器
l1
底层
柔性 电路
线圈
探针
工业机器人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1
一、触觉传感器
接触 力 简单的几何信息 物体的主要几何特性 滑动状况
2
二、接触觉传感器
1)操作 a)操作
2)探测
b)探测
c3)响)应响应
3
二、接触觉传感器
橡胶层 金属薄片 增压流体
电极
弹性薄层
橡接胶触层物体 金属薄片 增压流体
保护罩 电极
物体
弹性薄层
挡光杆
光电开关
温度觉与热觉 向下接近觉
B向
指Π
B面
11
光 光电检测器
光顶发层射器霍尔器件
硅传
l2
感器
磁铁
弹性体
8
四、滑觉传感器
圆柱滚轮测头 弹簧板支撑
工手 件爪
滚轮
滑动
磁铁
磁头
(俯视图)
(前视图)
9
四、滑觉传感器
滑移 物体
软表面
绝缘体 触针
+输 出
钢球
油阻尼器
线圈 磁铁
橡胶阻尼器
输出
14、WTRA机器人等级考试六级课件PPT
1掌握机器人的丌同分类方法及丌同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了解机器人控制器系统执行系统感知系统驱动系统3知道从结构功能程序等多方面综吅地觃划不设计智能机器人4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简单应用声光控温湿度传感器等5知道基本素材的作用及应用特点6知道机器人运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机器人功能7具有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智能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能力8掌握机器人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一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就是面向各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戒多自由度机器人
(3)知道综合规划与设计智能机器人的一般方法;
(4)掌握智能机器人简单故障的一般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自行规划设计机器人外形结构; (2)能熟练运用模块化语言编写机器人程序; (3)能运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的常规运动; (4)初步具有综合规划设计智能机器人的能力; (5)能熟练排除智能机器人简单故障。 3、情感目标: (1)爱好机器人运动,具有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2)具有安全意识、文明守纪、操作规范的职业素养;
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完善的 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自主 地进行工作。
二、机器人组成
二、 机器人组成
机器人由三大模块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模块分别是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 模块。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 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 三大模块、六个子系统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将这些枯燥的理论,深入浅出、简明意赅地告诉你!首先我们将机器人比 作一个人,人有什么呢?
6、知道机器人运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机器人功能8、掌握机器人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就是面向各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 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 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 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 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 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 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 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 按应用领域分。
(3)知道综合规划与设计智能机器人的一般方法;
(4)掌握智能机器人简单故障的一般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自行规划设计机器人外形结构; (2)能熟练运用模块化语言编写机器人程序; (3)能运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的常规运动; (4)初步具有综合规划设计智能机器人的能力; (5)能熟练排除智能机器人简单故障。 3、情感目标: (1)爱好机器人运动,具有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2)具有安全意识、文明守纪、操作规范的职业素养;
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完善的 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自主 地进行工作。
二、机器人组成
二、 机器人组成
机器人由三大模块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模块分别是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 模块。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 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 三大模块、六个子系统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将这些枯燥的理论,深入浅出、简明意赅地告诉你!首先我们将机器人比 作一个人,人有什么呢?
6、知道机器人运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机器人功能8、掌握机器人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就是面向各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 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 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 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 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 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 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 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 按应用领域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u q r x ,y ,z , x , y , z p u ,v ,w , u , v , w
由于两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于是可以得到:
u 1 0 0 0 rz ry x
v
0 1 0 rz
0
rx
y
ur w 0 0 1
p
u
0
0
0
ry 1
rx 0
0 z r
——是自 O i 到杆
Lj
的质心 C
j
的向径。
.
5
例1 求两杆操作机的静关节力矩(坐标系与结构尺寸如图)。
解: 设已知
.
6
.
7
.
8
二、操作机的静力平衡
ur
设有操作机如图所示,每个关节都作用有关节力矩 i (广 义将驱产动生力力,uFr 指e 和向力z i 矩的正Muur 向e 。),由在于末uFr端e 、执Mu行ur e器是u的操r 参作考机点作用P 于e 外处
1 ry
0 1
0 0
0 0
MFwu
JT
ur P
My
rz
0
rx
0
1
0
Mv
Mz ry rx 0 0 0 1 Mw
上式也可直接用虚功原理求得。
.
14
6-2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一、研究目的:
1、合理地确定各驱动单元(以下称关节)的电机功率。2、
解决对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问题(力控制) 在机器人处于不同位置图形(位形)时,各关节的有
力(矩)与接触力的关系。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运动与关节驱动力(矩)间的动
态关系。描述这种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称为动力学模型。由
于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其动力学模型也常常很复杂,因此
很难实现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控制。然而高质量的
控制应当基于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因此,如何合理简化机
器人动力学模型,使其适合于实时控制的要求,一直是机器
JT Q
式中 J ——是速度分析时引出的雅可比矩阵,其元素为相应 的偏速度。
上式是针对操作机的关节力和执行器参考点 P e 间所产生的 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式。
该式表明关节空间和直角坐标空间广义力可以借助于雅可 比矩阵 J 进行变换。这种变换关系,也可推广到任两杆间固 联直角坐标系中的广义力变幻,这时应将关节空间与直角坐 标空间的雅可比矩阵,换作直角坐标空间的雅可比矩阵。
界对象的力和力矩,为了和输入关节力矩 故应取负值。
i
一起进行运算,
.
9
利用虚功原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令
r 1,,i,,nT
u r
T
Q q r F e x q , 1 F , e y , ,F e q z , iM ,e x ,,M q n e y , T M e z
u r p x e ,y e ,z e ,
x ,
y ,
z T
于是,操作机的总虚功是:
W rTq rQ u rTu p r
根据虚功原理,若系统处于平衡,则总虚功(虚功之和)为0,
即
rTq rQ urTu p r0
.
10
ur r
由机器人运动微分关系可知,pJq,则有
因为 q i
rJTQ urTq r0
是独立坐标,则
r ur
r q
0
,所以有
.
11
例2 如图,操作机的手爪正在持板手扭某一哩栓,手爪上 方 联接一测力传感器可测六维力向量(力和力矩)。试确定测力传 感器和扭动板手时力和力矩的关系。
.
12
解:
设在测力传感器上置坐标系 Sf ( Of uvw ),在螺栓上置坐 标系 S ( O xyz ) 。在图示瞬间,两坐标系彼此平行。因为刚 体的无限小位移(平移和转动)可表示为六维向量,故对二者的 微位移可分别表示为:
效惯量及耦合量都会发生变化(时变的),因此,加于各 关节的驱动力也应是时变的,可由动力学方程给以确定。
二、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ur F i1
uur M i1
.
3
按静力学方法,把这些力、力矩简化到 L i 的固联坐标系
oi xi yi ziu u ,r可u 得u u r: u r
u F u irF u i u r1G ir u r r u r
或
uurM M u u F u u iiriu ri iuM rR iR ii 1 ii1 u F 1 rM u iiu r1 1 u iiiu r1 1R F 0 iir u G u ir1 iu i u r0R rC ii i1 u F rG ii 1 1 i r u C u iriR 0 iG u u iu r0
人动力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
2
6.1 机器人静力学
一、杆件之间的静力传递
作用在有操力作矩机ur 中Muu,ru iur任1和取力两uFr连i1杆;在L i杆,L
i
L
1
i
。设在杆
L
i
上的
1
上作用有自重力
GuO〔r ii 过1 点质
心 C i );r i 和 r C i 分别为由 O i 到 O i 1 和 C i 的向径。
机器人技术
陶建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05. 2.
第六章 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操作机设计和动态性能分
析的基础。特别是动力学分析,它还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动态仿真的基础。
机器人静力学研究机器人静止或缓慢运动式,作用在机器
人上的力和力矩问题。特别是当手端与环境接触时,各关节
式中 Gui0r umurig ( m i 为杆 L i 的质量)。
求出 F i 和 M i 在 z i 轴上的分量,就得到了关节力和扭矩,
它们就是在忽略摩擦之后,驱动器为使操作机保持静力平
衡所应提供的关节力或关节力矩,记作
r i
uur k Fuui ur
u
r
i
,其大小为
k M. i
4
当忽略 u u F u rriiiirriu R riiu R r1ii1
u R r0ii1M uu F u rriiii 1 11
若以
r i0
表示不计重力的关节力或力矩值,对于转动关节
则有 :
rr
nr
ur
i i0ki (ri,Cj Gj)
ji
式中
r r i,C j
0
x
J
q
v
0 0 0
0
1
0
y
w
0
0
00 .
0
1 z
13
前式也u r 可以从前图直r 观求得。 设 Q 为相应于 q 的广义力向量,
ur P
ur 为相应于 p
的广义
力向量,则可得:
Fx 1 0 0 0 0 0 Fu
Fy
0
1
0
0
0
0
Fv
ur Q
MFzx
0 0
0 rz
u q r x ,y ,z , x , y , z p u ,v ,w , u , v , w
由于两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于是可以得到:
u 1 0 0 0 rz ry x
v
0 1 0 rz
0
rx
y
ur w 0 0 1
p
u
0
0
0
ry 1
rx 0
0 z r
——是自 O i 到杆
Lj
的质心 C
j
的向径。
.
5
例1 求两杆操作机的静关节力矩(坐标系与结构尺寸如图)。
解: 设已知
.
6
.
7
.
8
二、操作机的静力平衡
ur
设有操作机如图所示,每个关节都作用有关节力矩 i (广 义将驱产动生力力,uFr 指e 和向力z i 矩的正Muur 向e 。),由在于末uFr端e 、执Mu行ur e器是u的操r 参作考机点作用P 于e 外处
1 ry
0 1
0 0
0 0
MFwu
JT
ur P
My
rz
0
rx
0
1
0
Mv
Mz ry rx 0 0 0 1 Mw
上式也可直接用虚功原理求得。
.
14
6-2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一、研究目的:
1、合理地确定各驱动单元(以下称关节)的电机功率。2、
解决对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问题(力控制) 在机器人处于不同位置图形(位形)时,各关节的有
力(矩)与接触力的关系。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运动与关节驱动力(矩)间的动
态关系。描述这种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称为动力学模型。由
于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其动力学模型也常常很复杂,因此
很难实现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控制。然而高质量的
控制应当基于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因此,如何合理简化机
器人动力学模型,使其适合于实时控制的要求,一直是机器
JT Q
式中 J ——是速度分析时引出的雅可比矩阵,其元素为相应 的偏速度。
上式是针对操作机的关节力和执行器参考点 P e 间所产生的 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式。
该式表明关节空间和直角坐标空间广义力可以借助于雅可 比矩阵 J 进行变换。这种变换关系,也可推广到任两杆间固 联直角坐标系中的广义力变幻,这时应将关节空间与直角坐 标空间的雅可比矩阵,换作直角坐标空间的雅可比矩阵。
界对象的力和力矩,为了和输入关节力矩 故应取负值。
i
一起进行运算,
.
9
利用虚功原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令
r 1,,i,,nT
u r
T
Q q r F e x q , 1 F , e y , ,F e q z , iM ,e x ,,M q n e y , T M e z
u r p x e ,y e ,z e ,
x ,
y ,
z T
于是,操作机的总虚功是:
W rTq rQ u rTu p r
根据虚功原理,若系统处于平衡,则总虚功(虚功之和)为0,
即
rTq rQ urTu p r0
.
10
ur r
由机器人运动微分关系可知,pJq,则有
因为 q i
rJTQ urTq r0
是独立坐标,则
r ur
r q
0
,所以有
.
11
例2 如图,操作机的手爪正在持板手扭某一哩栓,手爪上 方 联接一测力传感器可测六维力向量(力和力矩)。试确定测力传 感器和扭动板手时力和力矩的关系。
.
12
解:
设在测力传感器上置坐标系 Sf ( Of uvw ),在螺栓上置坐 标系 S ( O xyz ) 。在图示瞬间,两坐标系彼此平行。因为刚 体的无限小位移(平移和转动)可表示为六维向量,故对二者的 微位移可分别表示为:
效惯量及耦合量都会发生变化(时变的),因此,加于各 关节的驱动力也应是时变的,可由动力学方程给以确定。
二、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ur F i1
uur M i1
.
3
按静力学方法,把这些力、力矩简化到 L i 的固联坐标系
oi xi yi ziu u ,r可u 得u u r: u r
u F u irF u i u r1G ir u r r u r
或
uurM M u u F u u iiriu ri iuM rR iR ii 1 ii1 u F 1 rM u iiu r1 1 u iiiu r1 1R F 0 iir u G u ir1 iu i u r0R rC ii i1 u F rG ii 1 1 i r u C u iriR 0 iG u u iu r0
人动力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
2
6.1 机器人静力学
一、杆件之间的静力传递
作用在有操力作矩机ur 中Muu,ru iur任1和取力两uFr连i1杆;在L i杆,L
i
L
1
i
。设在杆
L
i
上的
1
上作用有自重力
GuO〔r ii 过1 点质
心 C i );r i 和 r C i 分别为由 O i 到 O i 1 和 C i 的向径。
机器人技术
陶建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05. 2.
第六章 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操作机设计和动态性能分
析的基础。特别是动力学分析,它还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动态仿真的基础。
机器人静力学研究机器人静止或缓慢运动式,作用在机器
人上的力和力矩问题。特别是当手端与环境接触时,各关节
式中 Gui0r umurig ( m i 为杆 L i 的质量)。
求出 F i 和 M i 在 z i 轴上的分量,就得到了关节力和扭矩,
它们就是在忽略摩擦之后,驱动器为使操作机保持静力平
衡所应提供的关节力或关节力矩,记作
r i
uur k Fuui ur
u
r
i
,其大小为
k M. i
4
当忽略 u u F u rriiiirriu R riiu R r1ii1
u R r0ii1M uu F u rriiii 1 11
若以
r i0
表示不计重力的关节力或力矩值,对于转动关节
则有 :
rr
nr
ur
i i0ki (ri,Cj Gj)
ji
式中
r r i,C j
0
x
J
q
v
0 0 0
0
1
0
y
w
0
0
00 .
0
1 z
13
前式也u r 可以从前图直r 观求得。 设 Q 为相应于 q 的广义力向量,
ur P
ur 为相应于 p
的广义
力向量,则可得:
Fx 1 0 0 0 0 0 Fu
Fy
0
1
0
0
0
0
Fv
ur Q
MFzx
0 0
0 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