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诗两首 教案

诗两首 教案

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两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讲台与白板。

2.课件或者项目演示。

3.诗歌教材和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 (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帮助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预测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诗歌介绍与背景知识 (10分钟)在课件或者项目演示的辅助下,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解释古体诗、近体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概念,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学习第一首诗 (25分钟)选取一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以及诗人的表达意图。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学习第二首诗 (25分钟)选取另外一首中国古代诗歌,同样通过讲解和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读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讨论和表达,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 诗歌创作与表达 (30分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的经典之处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创作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欲望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思想和感知转化为文字,表达出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展示 (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展示部分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保持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的热情。

四、课后作业1.回顾今天学习的两首诗歌,写下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继续思考和发挥,完成一首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两首经典古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和诗人的表达方式。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诗歌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1)朗读和背诵诗歌。

(2)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诗歌二:《登鹳雀楼》(1)朗读和背诵诗歌。

(2)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步骤:1. 诗歌一:《静夜思》(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诗歌二:《登鹳雀楼》(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语言、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1. 两首诗歌的文本。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诗歌创作和实践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2.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欣赏和创作讲座,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3.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展览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好像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同学读诗诵诗的力量,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自己。

根据“阅读——把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同学渐渐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悟诗歌赏析的要领,培育喜爱诗歌的情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老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老师采纳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供应网络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4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送别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切情意。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能够解释诗歌中的难词难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难词难句的解释。

(2)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诗歌的批判性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

2.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解释诗歌中的难词难句。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修辞手法的意义和效果。

4. 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意象。

(2)解释意象的意义和效果。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解析和创作作业的质量。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指定教材中的两首诗歌。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歌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李白、杜甫(2)时代背景:唐朝(3)诗歌类型:山水田园诗、边塞诗2. 诗歌内容分析:(1)《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描绘了寂静的夜晚,以景托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遭遇的感慨,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体会。

(2)诗歌的文学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诗歌背景,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歌中的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分析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感悟或鉴赏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希望这份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把握诗中的意象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022年《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送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理解第一、二句诗:⑴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⑶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盛景送⑷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⑴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①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②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诗两首》教案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

22.诗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一、导入新课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常常会产生许多遐思幽想,群星璀璨的天空令我们心驰神往。

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去感受诗人笔下美丽、新奇的夜空。

二、自学指导一:朗读诗歌,整体了解诗歌内容。

(一)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

)(二)读出画面美。

(1、聆听配乐朗读,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2、配乐,沉醉在想象中朗读。

)(三)探究理解诗歌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指导二:探究诗歌感情。

1、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思考:诗歌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诗人想象的目的是什么?2、描写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画面,并比较它跟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3、诗中反复使用“定然”、“定”,有什么作用?明确:1、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2、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一大胆的改动恰恰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

《诗两首》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诗歌的内容、背景和创作特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诗歌的基本知识。

(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示例,尝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鉴赏心得体会。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诗两首》教案指南五篇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诗两首》教案指南五篇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诗两首》教案指南五篇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诗两首》教案指南五篇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⒈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课前布置: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诗两首》教案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诗两首》教案设计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中,教案的制定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为此,我分享一份《诗两首》教案设计,希望能给有需要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习两首名家名作:“山坡羊•潼关怀古”、“壮志凌云”2.领会文化内涵,认识诗歌的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水平。

4.通过分析、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山坡羊•潼关怀古》、《壮志凌云》两首诗歌。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领会文化内涵,增强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朗读和背诵水平。

2.难点:分析诗歌,进行深度阅读,理解诗句,掌握古诗技巧。

四、教学方法1.朗读模仿法2.分角色朗读3.小组合作解译4.个别指导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通过对原文背景的了解,由学生展开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文分析1)逐句朗读,通过“小声朗读—齐声朗读—讲解短语—分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理解文意,通过翻译、间接翻译、音译、对比等方法梳理所给诗文,要求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和特点。

3.文学鉴赏1)分析古诗歌的特点:写景、写情、用典、抒情。

2)分析句式结构,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蕴含的文化信息。

4.诗歌背诵启发学生认识诗歌朗诵的重要性,带领学生成为一名背诵达人。

5.课堂巩固在课堂小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领悟。

在充分了解后让学生尝试画出诗句中的景象或者给诗歌配上特别的音乐,来增强诗歌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和灵气。

六、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立不同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一份自由、愉快的上课氛围。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有待深入挖掘,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寻找新的优化教学的方法。

加强节点的解析,完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设计,将才华浓缩,喜欢文学的同学,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而是拥有美好文化、风情万千的诗歌和文化。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

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

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

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

(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

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

闻:听到。

不及:比不上。

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

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打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今年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诗两首》教案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

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韵律。

2.了解现代诗的呈现方式和意义。

3.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进行现代诗的学习,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2.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两首现代诗,分别为《你》和《我》。

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意义,同时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1. 《你》你总是那么忙我能够看见你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想你是很幸福的吧你总是那么忙我能够听到你入睡的时候睡的很晚想必是忙的很开心吧你总是那么忙我能够想起你那些我再也不知道是清晨还是午后的时光源自黎莉的日记,写出了对于忙碌而又幸福的追寻。

现代文学新人为诉说内心的不平凡,将那些小小的细节堆积起来,画成浓墨重彩的画面,在现代诗中极为少见。

2. 《我》我在岁月的荒野里漫无目的地穿梭我在书本的海洋中寻找知识的海角我从未停下我的脚步哪怕路途再漫长我从未放下我的梦想哪怕遭遇重重打击我是永远的追随者我是向上的行者本诗属于岛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古体诗歌形式。

诗歌将现代人士追求卓越,不断前行的信念和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教学方法1.互动式朗读:通过交替个人朗读,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和感情。

2.读写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分组演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各自小组内演绎以上两首现代诗,并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于诗歌的吟咏、讲解和讲评,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代诗歌的韵律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将诗歌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读完后老师范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随波逐流。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怎样的思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问题研讨
1、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2、全诗共4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思考
1)听朗读,学生自由朗读。(2)识记理解字词。(3)识记生字词。
小组合作探讨
(1)朗读。
(2)合作探究。
(3)讨论交流。
全班明确
本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宋代大词人晏殊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学生将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在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每组选一位代表诵读
3、.自主学习生字词。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3、分析诗歌的结构。
四、合作交流
1、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发言
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情感
态度
价值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
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启思: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二、自读诵读这首诗歌
老师范读
三、自主探究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听教师讲解,熟悉作者
请一位学生说说通过资料搜集到的关于和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1、学生自由读
2、每组选一位代表诵读
学生读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结一节课的收获
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巩固课堂所学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16年2月日学期总课时:
课题
《未选择的路》
课型
新课




知识
技能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过程
方法
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教学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
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A:课后进行搜集整理,另外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预习《十三岁的际遇》
B:课后进行搜集整理,另外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并谈谈你的理解感悟,字数不限。预习《十三岁的际遇》
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16年2月日学期总课时:
课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型
新课




知识
技能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
方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
态度
价值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做学习与探究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1-3题
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