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构造,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组装小车的各个部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能够经历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3. 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有创意的小车。
重点:小车的构造和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教具:小车模型、各种材料和工具。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小车的基本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设计、制作小车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小车的构造和功能,介绍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示范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精选20篇)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精选20篇)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会给图画加上文字(英文)。
2.能够制作各种漂亮的效果字(投影字、阴影字)。
教学重点:文字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各种漂亮的效果字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每到过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给老师或同学送一张漂亮的贺卡,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那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制作一张贺卡吧?(出示教学课件)二、新授内容(一)选择背景用左键选择前景色,右键选择背景色。
(二)插入图画(1)选择“编辑”菜单中的“粘贴自”选项,选择好图像后,将它插入贺卡,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2)用喷枪工具在图形中喷上各种颜色。
(三)填加文字1、选定“文字”工具,拖动鼠标在画布上画出一个虚线框—文字输入框,然后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在框中输入文字。
2、在画出文字输入框后,窗口中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可以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以及加粗、斜体等。
三、学生操作保存作品教后小记:第九课图画的旋转与变形。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2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内容最少的一课,在单元内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的文件移动做好准备。
二、课前准备1、资料准备将本课的教学素材发放到学生电脑的D盘中。
2、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3、对学生的要求掌握打开文件夹的'操作能够快速准确地打开文件夹窗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类型及其与扩展名之间的关系,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其与文件的关系,了解文件的类型。
2、教学难点认识几种最常见的文件类型。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数文件都有扩展名,那么扩展名的作用是什么呢?2、创建文件夹创建文件夹的方法有很多种,窗口的左侧有一个“常见任务”窗格,单击其中的“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即可,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单击右键,使用快捷菜单也可以。
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4篇

【导语】科技的本质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制动⼒⼩玩具 教学⽬标: 1、使⼩学⽣思维初步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思维活跃有灵感。
2、引导学⽣带着创新意识去观察⽣活并运⽤创新思维⽅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较为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激发学⽣思维创新的兴趣。
教学难点:制作动⼒⼩玩具。
课前准备:吸管、⽓球、橡⽪筋、细绳、图钉、透明胶等等。
教学过程: 1、导⼊ 我们可以利⽤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并制作⾃⼰的动⼒⼩玩具。
2、做中学 (1)制作空⽓动⼒⼩玩具。
⽓球向前滑动,⽤了什么动⼒? 通过以上测试,我发现了: (2)⾃⾏设计并制作动⼒⼩玩具。
3、测与评举⾏⼀次动⼒⼩玩具的演⽰、评⽐活动,全班学⽣从外观、动⼒利⽤、创新程度等⽅⾯评价每⼀件作品,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我的作品的优点是: 不⾜之处是: 改进的⽅案是: 4、⼴⾓镜 反冲⼒,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反冲作⽤通常叫做反冲⼒。
现代⽕箭就是利⽤⾼速喷出的⽓体的反冲⼒,使⽕箭获得巨⼤的上升速度的。
⽔上快艇就是利⽤⽔流的反冲⼒向前快速航⾏的。
⽔⼒、风⼒、弹⼒、电⼒、磁⼒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成为各种设备的动⼒。
5、拓展活动 我们⾝边有各种各样的动⼒⼩玩具。
开展⼀次调查活动,看看⾝边有哪些动⼒⼩玩具,了解他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分别利⽤了哪⼀种动⼒。
⼩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向上“流”的⽔ 教学⽬标: 认识向上“流”的⽔,了解⽑细现象及其作⽤与害处,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的动⼿实践能⼒和创新精神,切实提⾼学⽣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是怎么样往上“流”的。
教学难点:⽑细现象及其应⽤。
课前准备:玻璃杯、筷⼦、餐⼱纸、棉线、粉笔、纸条、清⽔、红墨⽔、钢笔等。
教学过程: 1、导⼊ 教师:⽇常⽣活中,⽔往低处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候,⽔也能⾃动地从低处往⾼处流呢! 2、试⼀试:分别将粉笔、纸条和棉线的⼀端放⼊⽔中,你会发现⽔竟然能沿着物体上升。
小学科学教案:《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 (2)

注重项目设计,发展工程思维——《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项目化学习融合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
教材可设计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项目化学习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改进、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基于项目化学习融合工程设计理念在小学科学新版课标提出,技术与工程是小学科学知识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教学要重视“技术与工程”内容。
2021年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
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可见,本节课运用工程思维学习路径是必然选择。
二、目标定位基于以上,本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为:1.经历从设计、制作、改进、展示的项目过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在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3.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三、设计理念《制作我的小乐器》旨在运用工程设计的理念制作小乐器来检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让孩子初步经历项目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教材分两部分,分别是设计小乐器和制作展示小乐器。
对于本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思考一:本节课教材上安排了多个环节,按照教材建议上把每个内容展开来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
大多数老师会把本节课安排成两个课时,一课时为设计指导,一课时为制作改进展示。
小学四年级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教案(优秀7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2: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3: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3 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探索和调查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学生说:想。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小学四年级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四年级劳技教案: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闪光灯塔

四年级劳技教案: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闪光灯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漂亮。
作为一个小学生,你是否想过能够为家乡、为城市出一份力?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这个目标。
本节课我们要制作的是一座精美的闪光灯塔。
通过制作,同学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家乡、为城市增添一份美丽。
1. 材料和工具在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和工具。
材料包括纸箱、彩纸、电线、开关、LED 闪光灯等,工具主要包括剪刀、胶水、电钻等。
2. 制作过程(1)制作灯塔的主体我们需要将纸箱按照特定的方式切割。
将大的纸箱剪成小的,剩余的四个面,按一定的比例剪下来,最好是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最下面为圆形。
将这些纸板片粘在一起,形成一个灯塔的轮廓。
这个轮廓应该是粗细适当,高矮适中,地理上代表灯塔的形态。
涂上一定的颜色,并贴上彩纸包装,使其看起来更美观、绚丽,来达到夜间的高能见度。
(2)制作电路我们要制作闪光灯的电路。
需要钻孔并装上 LED 闪光灯,接上电线,将开关电路和电池组装好,确保灯塔可以正常点亮并闪烁。
为了保证安全,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触电危险。
(3)组装闪光灯塔经过以上制作,同学们就可以将灯塔主体和电路组装好了。
在组装灯塔的时候注意线路的连接,不要把电路乱接乱插,否则会导致电路短路。
将闪光灯和电池插入灯塔中即可。
3. 调试和效果展示已经完成的闪光灯塔需要经过调试和效果展示。
调试的过程需要逐个检查灯塔的电路是否正常,以及每一个零部件是否正确运转。
只有保证所有部件无误,闪光灯塔才能够展现出最佳的效果。
当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之后,同学们可以将闪光灯点亮,让家人、同学、朋友来欣赏这座精美的闪光灯塔。
这不仅可以为家乡、为城市增添一份美丽,也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欣赏夜间的城市景色。
4. 体会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制作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2(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8课,本课是第7课主题活动的延续。
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的兴趣高涨。
学生能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
【学习目标】1.在工程制作中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评价任务】1.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检验学习目标1)2.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检验学习目标2)【学习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教师活动1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5.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学生改进小车。
6.改进后的小车进行班级赛车大赛7.评估标准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改进。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动手实验与探究教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动手实验与探究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2.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4.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2.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四、教学内容1.问:怎样才能轻松地把重物推动或拉动?2.实验初探:制作一个简易台车,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推动或拉动,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
3.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4.实验深入: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容器和材料制作推车,设计不同负载条件下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成果,归纳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讨论实验中不同材料和负载条件对物体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教学法: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扩展实验应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物推动或拉动的原因和方法。
2.实验初探: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易台车的制作方法,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推动或拉动,并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
3.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4.实验深入: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容器和材料制作推车,设计不同负载条件下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归纳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讨论实验中不同材料和负载条件对物体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小学四年级劳技教案三篇

【导语】劳技课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式,以培养学⽣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为⽬的,是以学⽣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标,对学⽣的全⾯发展具有独特的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劳技教案⼀:缝沙包 教学⽬标:练习⽤回针法,学会做沙包,培养学⽣的动⼿操作能⼒和⾃⼰动⼿解决⽣活⼩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回针法缝制沙包。
教学难点:⽤回针法缝沙包⼝。
教具准备:针、线、各⾊⼩块布料、沙⼦、⽶或⾖⼦等半信封、顶针箍、剪⼑、⽼师各种形状范例沙包6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课题。
1、教师出⽰6只沙包,问:这些五颜六⾊的⼩包包是什么?你知道怎么玩吗?玩沙包有什么好处? 2、师⽣归纳:沙包可以做投沙包游戏、玩投远⽐赛、玩跳房⼦游戏,抓五⼦游戏等,玩沙包既开⼼有趣,还有益于⾝体健康。
3、师引⼊:想亲⼿做个沙包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缝沙包。
板书课题。
⼆、学习制作沙包 1、观察沙包 教师出⽰六个沙包,指导学⽣观察: 这些沙包有哪些形状?(圆形、⽅形、三⾓形、梯形等) 师述:根据布料的形状和⾃⼰的喜好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沙包。
2、学⽣⾃⼰看书并⼩组交流,了解制作沙包的步骤。
3、学⽣带着问题观察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的⽰范,并提出不清楚问题。
教师边⽰范边指导并适时板书(指导见下,板书见最后): (1)根据⾃⼰的需求选⼀块⼤⼩合适的布料。
(2)选好布料后根据布料的形状或⾃⼰的喜好设定沙包的形状。
(3)根据⾃⼰需要的形状对布料进⾏裁剪。
(4)颜⾊鲜艳的⼀⾯朝⾥对折,边与边对齐。
(5)⽤回针的⽅法把对折的两邻边缝合,针脚尽量密,以防弯松动后沙⼦漏出。
留下⼀边不缝,以备翻⾯装沙⼦。
(6)将缝合的沙包翻⾯,装上适量的细沙⼦或⽶、⾖⼦,注意不要过满,满则容易绷破,也不易缝合,也不要过空,以⼤致饱满为宜。
装时可在沙包下垫⼀张纸接沙⼦,注意不要弄到⾝上或眼睛⾥,保持卫⽣,注意节约。
小小发明家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小小发明家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教案目标: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材料:小灯泡、电线、电池、开关、纸板、剪刀、胶水等。
制作目标: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小灯泡电路。
教学重点:了解电流、电路结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可以讲述科技发明的一些例子,如扫地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能发明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怎样的小发明可以帮助人们的生活?第二步:教学1.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池、开关等。
2.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电线、电池、开关等材料的特点和功能。
3.教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小灯泡电路,包括连接电线、安装开关等步骤。
4.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亲自动手制作小灯泡电路。
第三步:实践1.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制作小灯泡电路。
2.学生自主创作,设计自己的发明小装置,并用电路连接。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小装置,向全班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评论,鼓励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困惑。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电路结构、电流等知识点。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意表现,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发明小装置的创意水平。
3.提问学生关于电路结构和电流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类似的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风车、电动小车等。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和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推广活动,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参与,并举办一个小型科技展览,以展示学生们的发明作品。
总结:通过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活动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科技创新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科技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创新的概念,认识科技创新对社会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习和运用科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的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科技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探索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4.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科技创新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手机屏幕容易碎裂,与学生共同思考并探讨科技创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科技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2. 理论学习(20分钟)向学生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创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并思考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时,讲解科技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3. 创新实践(6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的科技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合作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科技创新作品。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总结和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作品,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和讨论,加深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2. 考察学生对科技创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团队精神。
4. 考核学生创新作品的创意和实用性。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给予他们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小小发明我也行(教案)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小小发明我也行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发明创造的概念和方法。
2. 发明创造的实例分析。
3. 小组合作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发明创造,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发明创造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步骤。
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
三、实践操作1. 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动手制作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的原理和功能。
2. 其他学生提问,作品作者回答问题,共同分享和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二、深入学习1.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三、实践操作1. 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完善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并详细介绍作品的原理和功能。
2. 其他学生提问,作品作者回答问题,共同分享和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4篇

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4篇教学目标:1、使小学生思维初步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思维活跃有灵感。
2、引导学生带着创新意识去观察生活并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较为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兴趣。
教学难点:制作动力小玩具。
课前准备:吸管、气球、橡皮筋、细绳、图钉、透明胶等等。
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动力小玩具。
2、做中学(1)制作空气动力小玩具。
气球向前滑动,用了什么动力?通过以上测试,我发现了:(2)自行设计并制作动力小玩具。
3、测与评举行一次动力小玩具的演示、评比活动,全班学生从外观、动力利用、创新程度等方面评价每一件作品,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我的作品的优点是:不足之处是:改进的方案是:4、广角镜反冲力,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
现代火箭就是利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冲力,使火箭获得巨大的上升速度的。
水上快艇就是利用水流的反冲力向前快速航行的。
水力、风力、弹力、电力、磁力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成为各种设备的动力。
5、拓展活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动力小玩具。
开展一次调查活动,看看身边有哪些动力小玩具,了解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分别利用了哪一种动力。
教学目标:认识向上“流”的水,了解毛细现象及其作用与害处,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水是怎么样往上“流”的。
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玻璃杯、筷子、餐巾纸、棉线、粉笔、纸条、清水、红墨水、钢笔等。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日常生活中,水往低处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候,水也能自动地从低处往高处流呢!2、试一试:分别将粉笔、纸条和棉线的一端放入水中,你会发现水竟然能沿着物体上升。
分析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做一做在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清水。
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将竹筷放入水中,调节竹筷与玻璃内壁之间的间隙,慢慢调整这个间隙的大小,仔细观察竹筷与玻璃内壁间的水上升的高度,并将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小小工程师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小小工程师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教案我明白您的要求,以下是一份根据您给出的题目“小小工程师小学四年级科技制作教案”所写的高质量文章。
希望您满意。
【引言】科技制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为小学四年级的科技制作教案,我们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小工程师的探索,让他们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践,了解科技原理,锻炼动手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精彩的教案吧!【一、引发兴趣】科技制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为了引发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展开。
比如,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发明创造,如无人机、机器人等,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他们对科技制作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科技制作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制作的原理和方法,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讲解科技原理: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直观的图表和实例,向学生讲解一些科技制作的基本原理,如简单电路的原理、力学原理等。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动手实践:接下来,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实践任务,如制作简单的电灯、风车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科技原理的运作,并体验到自己亲手创造的乐趣。
3.探索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有趣的创新探索。
比如,给学生一些材料和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用科技制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与拓展】为了巩固学生对科技制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巩固与拓展教学。
1.巩固训练: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科技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对科技制作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家庭手工制作技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家庭手工制作技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家庭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 学生能够运用剪贴、折叠、拼接等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培养审美观念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培养对劳动技术的热爱。
- 学生在家庭手工制作过程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是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意识。
通过家庭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在进行家庭手工制作时,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发挥创意。
但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能缺乏耐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
教学重难点- 掌握家庭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 运用剪贴、折叠、拼接等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3.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家庭手工制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手工制作?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项技能?环节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 学生尝试分析教材中的作品,总结创作方法。
环节三:动手实践(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手工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在此过程中,运用剪贴、折叠、拼接等方法创作作品。
环节四:小组合作(10分钟)- 学生将各自的作品进行展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评价。
-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环节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家庭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制作简易乐器展示——科学四年级上册《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教案

制作简易乐器展示——科学四年级上册《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教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享受着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但是在这个数字时代,原始而又简单的玩具和乐器也许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个简单的制作乐器的教案以及展示。
这个教案基于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让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这一章节,让我们来看看制作简易乐器的乐趣吧!课程:让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目标:学习如何制作简易乐器,并了解弦乐器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材料:- 纸板- 彩色绳子- 剪刀- 涂料或彩笔步骤:1. 取一张大纸板,将其按照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切割成合适的尺寸。
2. 用彩笔或者涂料为纸板上色。
3. 在纸板上打洞,洞的数量和位置需考虑音调的范围。
4. 将彩色绳子穿过洞,结成环。
5. 用剪刀剪下绳子末端,使其形成锯齿状的切口。
6. 用手指抓住绳子,用力拉动并快速放开,发出琴弦震动的声音。
7. 用手指在上面按压绳子,改变绷紧程度以得到不同的音符。
展示:在制作完成的简易乐器上,我们演奏了几首简单的乐曲。
伴随着随机的琴声,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教室里弥漫着和谐的气氛。
评估:在制作简易乐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班级里创建了友好和谐的氛围。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弦乐器的运作原理,还得到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
我们也教育了学生不仅需要使用现代科技设备,也应该寻找更具创意和亲手制作的东西,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的教案,我们教育了我们的年轻学生如何制作简易乐器,并学习了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音符的原理。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教案,让更多的孩子在寻找更多快乐的同时,培养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力。
科技课后服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科技梦想。
二、教学内容1. 主题:科技小制作2.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3. 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剪刀、胶水、彩色卡纸、塑料瓶、电池、灯泡、导线等。
2. 教学材料:科技小制作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科技小制作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制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2. 学习制作原理(1)教师讲解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所需材料的特性和作用。
(2)举例说明制作步骤,让学生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3.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制作项目进行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展示(1)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巩固(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提问:你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2. 拓展练习(1)教师提供新的制作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作品展示(1)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次科技小制作,你们学到了什么?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科技梦想的激发。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科技梦想。
3.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制作电动玩具车竞赛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制作电动玩具车竞赛注:本实验适用范围为中小学科技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而且对于科学原理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实验项目简介电动玩具车竞赛是一项寓教于乐的实验项目,主要通过学生自行组装电动玩具车,并将车辆放在赛道上进行比赛。
本实验项目适合于中小学科技课程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原理、机械结构、能源转换等知识,同时还需要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如观察、实验、验证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详细介绍制作电动玩具车和比赛规则。
二、材料准备制作电动玩具车所需要的材料如下:1.电动马达:1台2.轮子:4个3.电线:2米4.9伏充电电池:1节5.开关:1个6.电池盒:1个7.零件盒:1个8.尺子、剪刀、胶带、电烙铁等三、制作过程1.学生需要将四个轮子装在车子四个底部支架上,采用电烙铁将其焊接固定。
2.将电动马达固定在车子底部中央,采用电线将电动马达和电池盒连接。
3.接着,学生需要将电池装到电池盒中,并用电线连接开关。
4.把电池盒和继电器固定在车子顶上,并将所有电线连接到其对应的位置。
5.学生需检查电线是否连接正确、电池是否有充电、开关是否正常使用。
若没有问题,可以尝试操控电动玩具车的前进、后退等功能,调整速度。
四、比赛规则1.比赛场地长宽不少于10米×5米,赛道长度不小于20米。
2.每队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电动玩具车,进行比赛。
3.比赛开始,学生保持自身车辆在赛道内,并控制自行车在限时内行驶的路程尽可能多。
4.比赛结束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车停在指定区域内。
5.比赛成绩以行驶路程最远为主,行驶路程相同时间内越短,排名越靠前。
6.犯规将被取消成绩,比如越出赛道或车辆出现故障。
五、实验效果展示运用电子简单原理、机械结构等知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大大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一)-教学设计

4.请学生谈谈在设计制作小车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
例: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如在分工明确、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制作效率。例如,在制作过程中,A同学负责切割材料,B同学负责组装,通过合作,小车制作速度大大提高。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简单机械、小车设计相关的图片、文章和案例,以便丰富知识储备。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加强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小车模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至少三种应用了简单机械原理的交通工具,并简要说明其原理。(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
例:①自行车:应用了杠杆原理,通过脚踏板和链条传动,使轮子转动;②汽车:应用了轮轴原理,发动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轮子;③电梯:应用了滑轮原理,通过电动机驱动滑轮组,实现升降运动。
3.请学生简述在小车制作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并说明最终效果。(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车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制作小车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基本原理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车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综合实践技术四年级上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教学方案

综合实践技术四年级上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教学方案一、引言机器人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完成一些重复性、危险或高精度的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制作的简单机器人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学习制作简单机械臂机器人的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讲解PPT、实验器材、制作工具等;2.学生准备:听讲笔记、纸板、剪刀、胶水、牙签、线圈等。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给学生。
2.介绍机械臂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臂机器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讲解制作简单机械臂机器人的具体步骤:a) 制作机器人的身体部分:学生将纸板剪成合适的大小,并用胶水将其粘贴在一起,确保结实牢固。
b) 制作机器人的机械臂:学生使用牙签和线圈将机械臂的关节连接起来,通过调整牙签的角度和长度来实现机械臂的运动。
c) 安装机器人的电路和电池:学生使用简单的电路板和电池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
4.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机器人,并在制作过程中解答他们的问题和解决遇到的困难。
5.学生完成机器人制作后,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制作经验。
6.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机器人的功能或外观,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创新,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施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评价学生在展示和讲解中对机器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收集学生的改进方案和实施过程,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机器人制作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机器人知识和制作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技制作
1、明轮船
教学目标:
明轮船利用叶轮转推船前进,是机器动力轮船的一种雏形。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只明轮船。
课前准备:泡沫塑料、塑料片、冰棒棍、粘胶带、细铁丝、吸管、橡皮筋、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方法。
课本2—3页。
1、做船体
2、装支架
3、做明轮
4、装配
5、试航
二、动手制作
三、制作提醒
1、注意观察桨叶旋转以及小船移动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2、明轮船的大小与船的航行速度有很大的关系,使用大小不一的明轮,你会发现明轮船
形式的速度是不同的。
3、用铁丝、塑料片、吸管做一个舵,固定在船的尾部。
试一试,怎样改变船的航向。
四、试航记录
五、上交作品
课后记
2、火车头模型
教学目标:利用废弃饮料瓶制作一个火车头模型,摆在家里做装饰物,你一定很开心。
课前准备:饮料瓶、粘胶带、胶、小刀、剪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方法:课本4—5页
1、把房型饮料瓶阴影部分截去。
剩下部分剪成火车头的车身底座。
2、用另一方形饮料瓶剪出驾驶室。
3、制作驾驶室车顶。
4、制作车灯。
5、粘接固定。
二、动手制作
三、制作提醒
1、有办法使车轮动起来吗?
2、粘接塑料瓶时,可以使用电骡铁(安全条件下)
四、制作记录
五、上交作品
课后记:
3、手掷滑翔机
教学目标:自己动手做一架简易滑翔机,让它在蓝天里滑翔飞行,你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件准备:吹塑纸、吸管、回形针、粘胶带、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6—7页。
二、动手制作
1、用吹塑纸裁剪一副机翼、一副尾翼。
2、用吸管做机身。
3、把机翼和尾翼分别插入切口中。
4、在机头处插上回形针或粘上适量橡皮泥调试配重。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1、到室外试飞时,用手指拿飞机的机身中部,迎着风向前上方掷去。
2、根据滑行状况,调试机翼,直到飞机滑翔至最佳状态为止。
3、自己设计制作一架滑翔机。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4、魔术罐
教学目标:小茶叶罐在桌上向前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向前滚了一会儿又倒了回来。
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动手做一做就明白了。
课件准备:小茶叶罐、冰棒棍、橡皮圈、细铁丝、细棉线、铁螺帽、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8—9页。
二、动手制作
1、折断冰棒棍。
2、将铁丝固定在螺丝帽上。
3、挂上螺帽。
4、将冰棍棒卡在盒子内。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茶叶罐卧在桌面上向前滚动时,里面的橡皮圈在螺母和茶叶罐的共同作用下被扭紧,从而使茶叶罐滚了几圈后被拽了回来。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5、蛙声筒
教学目标:一根尼龙线与涂有松香的小木棍摩擦,会发出小小的声音。
怎样使摩擦发出的声音更大呢?试试做一个发声玩具“蛙声筒”你就明白了。
课件准备:塑料杯子、塑料酸乳罐、硬纸杯、尼龙线、松香、锥子、双面胶带、小铁盖、蜡烛、冰棒棍、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10—11页。
二、动手制作
1、用塑料罐做蛙声筒。
2、用卫生纸纸芯做蛙声筒。
3、用饮料瓶做蛙声筒。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找一个塑料罐或者硬纸杯,在底部中心锥一个小针孔,将尼龙线穿过小孔。
杯内的线头拴上一截火柴杆或小纸卷。
在小木棍的一端用小刀刻一圈凹槽,蘸上融化了的松香。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6、自动给水器
教学目标:给小鸡、鸽子喝水的水槽,太深它们够不着,太浅则需要经常给水槽加水。
为了让小水槽里总保持有一定的清水,能不能做一个自动加水器呢?
课件准备:塑料瓶、茶盘、桶盖、木板、钉子、钳子、锥子、锤子、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12—13页。
二、动手制作
参看课本12—13页制作要领。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如果在瓶子的底部锥一个孔,结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讨论,再动手试一试。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7、会跑的塑料杯
教学目标:将塑料杯着地向拖动,然后松开手,塑料杯会自动向前跑。
发挥你的创造力,动手做一做。
课件准备:塑料杯、白纸、橡皮筋、锥子、锤子、剪刀、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14—15页。
二、动手制作
参看课本14—15页制作要领。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还能用其他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外壳。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8、奇妙的双眼
教学目标:我们都知道,人和大多数动物都有两只眼睛。
你想过吗,人的两只眼睛有什么作用?做完下面的实验你就知道了。
课件准备:纸、铅笔、球、直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16—17页。
二、动手制作
参看课本16—17页制作要领。
1、碰黑点
2、碰笔尖
3、抓球游戏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我们的双眼不但能判明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还能判明前后远近的关系。
但用一只眼睛辨别位置和距离却是一件难事。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9、写封密信给好友
教学目标:你有什么秘密要告诉好朋友吗?给他写一封密信吧!
课件准备:纸、橘子汁或白醋、蜡烛、水、玻璃板、硬铅笔、水彩或墨水。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18—19页。
二、动手制作
参看课本18—19页制作要领。
1、用橘子汁写密信
2、用硬笔写字
3、用蜡烛写字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当纸浸在水里,纸上被划过的地方受潮而反光,就能看到原来写的字。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
10、一张纸一件作品
教学目标: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动脑动手竞赛。
想一想,用一张纸做材料,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多些挑战性!快开始吧。
课件准备:纸、磅秤、剪刀、铅笔、直尺、胶水。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制作过程,课本20—21页。
二、动手制作
参看课本20—21页制作要领。
1、做纸盒
2、制作摩天大楼
三、动手制作
四、制作提醒
摩天大楼要高要稳,但墙面不一定要完整的。
五、活动记录
六、上交作品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