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题专项精品及练习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解析版)
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
③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四、真题训练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转型时期题目
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利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
(6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观念出现双重性的原因是什么?
(8分)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乾隆)《苏州府志》
材料二: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为可笑。
——《雍正朱批谕旨》
材料三: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哪些有关明清时期近代文明萌发的历史信息?(6分)
(2)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实现社会转型?试从政策因素方面加以分析(8分)。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热点6社会转型
热点六社会转型——历史剧变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进新起点(第112页)引领——热点材料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这种社会转型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构成的,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链接——相关知识一、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
5.从思想文化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近代中国: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朽。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抨击君主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2.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英国、法国、美国等先后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解析卷)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3·全国甲卷)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
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则,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这样能做到就是圣贤有道德的人。
百姓日用即道是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学命题,王艮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要求统治者把满足群众穿衣吃饭作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读经和做生意不违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的逢勃发展,这就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全国乙卷)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
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之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
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
这导致了()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2.(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3.(2024·山东·高考真题)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4.(2024·北京·高考真题)《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
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富强【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江南地区消灭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确定,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解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解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提倡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答案】A【详解】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留意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在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从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解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全都,排解B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解D项。
故选A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异地发觉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像之处。
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
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试验为基础【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解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解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阅历为主,排解D项。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极具变革性的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探讨。
一、经济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的发展:明清时期,以粮食作为主要农产品的种植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在明代,明朝政府实行了取消租佃的政策,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并且发展了旱田水浇地的耕种技术。
清代则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种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2.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代,手工业比较繁荣,丝织业、瓷器制作、造纸等行业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随着手工业的兴起,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3.海外贸易的开展: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明朝时期,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商人来华进行贸易。
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等皇帝采取了积极的开放政策,加强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二、政治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代的改革:明朝在政治上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设立兵部、刑部、工部等中央机构,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2.清朝的建立: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清政府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顺治、康熙、乾隆等清代皇帝实行了许多开明的政策,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加强军队建设等。
3.治理体系的变革:明清时期,中国的治理体系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明朝时期,朝廷推行了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府、州、县等行政单位。
清朝时期,清政府继承了明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增加了军事组织,强化了地方管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第 27 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1.(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7) 明朝内阁无定员, 等级也没有限制, 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 , 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 或由阁臣奥密介绍, 或由吏部介绍, 经皇帝同意使用。
这说显然代内阁()A. 决议体制拥有任意性B. 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没法对皇权形成限制D. 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2.(2019 福建莆田二模 ,27) 明朝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取了辅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利, 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 , 对官民言前进行监督、侦察, 并有权拘捕、施刑。
这反应了明朝()A. 君主权利遇到限制B. 中央集权遇到损坏C.宦官权利失掉控制D. 君主集权获取增强3.(2019广东佛山二模,27)从16世纪中叶开始,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 , 栽种面积快速扩大, 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件种。
据此可知()A.和缓了明清人口增添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栽种构造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快明清经济发展4.(2019广西桂林一模,27)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推行比较灵巧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
有学者以为因为海禁的开放, 刺激了个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华, 所谓“倭患”也就烟消雾散了。
这表示()A.明王朝推行开通的对外政策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渐渐废弛C.海禁是倭寇猖狂的原由之一D.倭患排除促进海禁政策崩溃5.(2019安徽蚌埠一模,26)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凡是绘完山川, 题以诗文 , 行楷簇簇如行蚕, 闪闪如迅霆飞电 , 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 和睦一致 , 更富裕抒怀境界。
此类绘画作品()A. 彰显文人画的独到技法B. 着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 表示写意画发展至巅峰6.(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27) 宋明期间的设计文化, 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 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境界之美, 讲究次序稳固, 公正规范 , 并逐渐成为一种时代风俗。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热点 第4练 社会转型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4练社会转型限时:60分钟总分:8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
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答案 D 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不是反映流通,排除C项。
2.(2019某某调研)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
到乾隆年间,某某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
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逐渐没落B.社会消费行为趋同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答案 C 根据材料“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到乾隆年间,某某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选C项。
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排除A项。
材料仅涉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非商业资本投资情况,排除D项。
3.(2019某某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23年某某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某某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日升昌票号(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X畴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答案 D 由材料内容可知某某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体现了晋商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故选D项。
每日一练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08——社会转型
每日一练 |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08——社会转型一、单选题1.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陆续将西方有关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药、火药等方面的知识传人中国。
他们穿儒生的服饰,说汉话,遵从中国的风俗人情,赢得了中国一些士大夫甚至是康熙皇帝的好感。
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A.传播了西方最为先进的科学成果B.对中国传统观念和认识产生冲击C.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D.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产生2.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3.某班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A.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B.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D.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4.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C.科技人才极度匮乏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5.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
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
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新名词的大量传入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6.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B.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7.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关于“社会转型”的高考专题复习策略——以明清社会转型为例
58 身份的基本途径,建立校企共同管理的基础。
但由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中职院校要建立并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1.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立难。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的状况。
一是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激励配套政策不完善,企业不愿意参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二是资金不到位,企业为学徒工安排专门的师傅进行指导,要支付一定的薪酬,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而政府的薪酬补助和优惠政策又没有落实到位,从而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2.维持难。
现代学徒制要求招生即招工,但是企业用工和经济、企业的人事变动、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因素紧密联系,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学徒工的人数,致使产教结合进行不下去。
3.运行难。
由于政策的不完善,现代学徒制还没有列入企业生产经营指标考核范围,企业没有设置对师傅及学徒工的考核办法,学校也没有对企业师傅进行监督、考核。
制度缺位和激励机制缺乏,造成学徒制成效不显著。
三、中职电子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措施1.完善政策保障。
一是各中职学校要制定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和校企合作章程,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带徒学习,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培养。
二是政府应制定与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
三是由于现代学徒制涉及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门管理,政府要落实有关部门的相关责任,明确各方职责,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在校企合作方面,校企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来实现。
但是如何深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并非简单地在学生毕业后,企业提供部分岗位接纳学生就业,而是在产学研过程中,企业应以积极的状态介入人才培养过程。
至于企业所担忧的培训成本的问题,可以通过签订培训协议来避免人才流失。
在选择培训对象之后,企业与学生本人之间签订培训协议。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培训方案,明确各自责任,在协议生效后有效地实施培训方案。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共27页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社会 转型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主题专项精品及练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也出现了近代化的曙光,面临着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但是,中国明清两朝对外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君主专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高考试题一般以这一背景为出发点,要求考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化面临的机遇,并总结中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中西对比是考查本主题的常见试题设问形式。
一、世界发展的潮流
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英国、法国、美国等先后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2.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建立,民主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3.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近代科学硕果累累,民主科学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
4.国际关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处于殖民霸主的地位,中国作为传统大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二、中国近代化的曙光
1.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全国性市场,大批商业性市镇出现,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3.文化: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色彩。
4.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
三、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脆弱,商业资本尚未从传统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
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观,不利于近代文化、科技的产生与发展。
4.对外关系:封建政府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人为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丧失了汇入世界潮流的契机。
1.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上。
从经济总量上看,当时中国在世界大国中,仍然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但是,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很少,更没有机器
生产。
2.明清时期的商人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
大部分商人既是商人也是地主,甚至是官僚,形成“以商致富、以地守财、以官护商”的循环,这是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成为瓦解封建社会力量的根源。
3.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世界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西方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但在工业革命完成前,明清统治者仍然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没有形成封建统治的全面危机。
4.封闭的传统、文化形态、经济模式虽然可以造就出虚假繁荣的景象,但却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历史局限,无法应付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体化浪潮。
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发展水平成为定局。
1.(江苏历史,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
认识。
3.“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大清律例》该规定主要反映了当时(
A.赋役沉重
B.刑罚严酷
C.社会矛盾尖锐
D.人身控制严格
4.明清时期出现了“弃儒就贾”的现象。
其原因是(
A.科举制度被废除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5.(太原一模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