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实验四
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实验三、参数估计 实验四、t检验(可打印修改) (
SPSS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手册实验三:参数估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理解参数估计的概念2.熟悉区间估计的概念与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 参数估计的定义●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是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的方法。
它是统计推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部分。
●点估计(point estimation):又称定值估计,就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当总体的性质不清楚时,我们须利用某一量数(样本统计量)作为估计数,以帮助了解总体的性质,如:样本平均数乃是总体平均数μ的估计数,当我们只用一个特定的值,亦即数线上的一个点,作为估计值以估计总体参数时,就叫做点估计。
✧点估计的数学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小二乘估计法”、“顺序统计量法”等。
✧点估计的精确程度用置信区间表示。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是从点估计值和抽样标准误出发,按给定的概率值建立包含待估计参数的区间。
其中这个给定的概率值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这个建立起来的包含待估计函数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
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
划定置信区间的两个数值分别称为置信下限(lower confidence limit,lcl)和置信上限(upper confidence limit,ucl)2.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统计分析的目的就是由样本推断总体,参数估计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
3. 参数估计的方法参数估计的结果,常用点估计值(样本均值)+置信区间(置信下限、置信上限)来表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打开数据文件“描述性统计(100名女大学生的血清蛋白含量).sav”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打开图3.1探索(Explore)对话框。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四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四环素、金霉素的薄层层析鉴定(验证型)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四环素族抗生素的定性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层析(色谱,chromatograpby)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二种),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
用作固定相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
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支持物(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或者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
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层析等类型。
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
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分配层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
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
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亲水物质,这些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
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系数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
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系统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当欲被分离的各种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时,它们就能被分离开。
分配系数大的移动快(阻力小)。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四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引言: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三阶系统,对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稳定性,并加深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1.实验目的:通过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情况,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2.实验仪器:示波器、波形发生器、三阶系统实验箱3.实验原理: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发生突变时,输出的响应情况。
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主要涉及到系统阶跃响应、系统脉冲响应。
4.实验步骤:a.将波形发生器的正弦波信号输入三阶系统实验箱。
b.设置示波器的观测通道,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三阶系统实验箱的输出端口。
c.调节波形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得到的输出响应波形。
5.数据处理:a.根据示波器上输出的响应波形,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指标,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得到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
b.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1.实验目的:通过三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及稳定性判据。
2.实验仪器:示波器、三阶系统实验箱3.实验原理:三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初始状态发生突变或受到外部扰动时,系统是否能够回到稳定状态。
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极点判据、频率响应法等。
4.实验步骤:a.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三阶系统实验箱的输出端口。
b.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观察示波器上得到的系统输出响应波形。
c.根据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数据处理:a.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可以从输入输出关系中提取出系统的稳定性信息,比如振荡频率、稳定的输出值等。
b.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通过实验一,我们可以观察到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并根据输出波形,计算得到系统的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输入频率和幅度下的响应波形,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实验三、四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及零点残余误差消除实验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踪示波器、差动变压器、音频信号源、直流电源(音频振荡器)、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3-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图3-1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在模块上按图3-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Lv端子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
调节输出幅度为峰-峰值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ms/div)。
图中1、2、3、4、5、6为连接线插座的编号。
接线时,航空插头上的号码与之对应。
当然不看插孔号码,也可以判别初次级线圈及次级同名端。
判别初次线图及次级线圈同中端方法如下:设任一线圈为初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3-2接线。
当铁芯左、右移动时,观察示波器中显示的初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幅度值变化很大,基本上能过零点,而且相应与初级线圈波形(Lv音频信号Vp-p=2v波形)比较能同相或反相变化,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则继续改变连接再判别直到正确为止。
图中(1)、(2)、(3)、(4)为实验模块中的插孔编号。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称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5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3-1,再人Vp-p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田间统计实验_试验三 四 五
实验三单因素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5种除草剂药效试验,每处理设4个小区,每小区保持相同的稗草数,施药一周后调查稗草残存株数如下表,试做方差分析。
药剂种类重复1 重复2 重复3 重复4 总和平均丁草胺30 32 31 30 123 30.75扑草净35 35 38 35 143 35.75丁甲33 31 31 30 125 31.25丁二甲34 37 33 31 135 33.75杀草丹32 35 32 34 133 33.25除草醚31 32 32 35 130 32.5总和T 789 总平均:32.875解:由上表可知,扑草净与除草醚处理在5%水平上显著差异,与丁甲、丁草胺处理在1%水平上有极显著差异;扑草净与丁二甲、杀草丹在1%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丁二甲与杀草丹、除草醚、丁甲在1%水平上无极显著差异;与丁草胺在1%水平上无极显著差异,但在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杀草丹、除草醚、丁甲、丁草胺在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实验四统计软件DPS简介及其应用1.多胺处理后,某昆虫体内激素的含量如下表,检验多胺处理前后体内激素含量差异是否显著?解:两处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F=2.1804 p=0.2349如两处理方差齐性,其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2.1336 p=0.0455如两处理方差不等,其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2.1336 p=0.0472两处理各个样本数据配对时,其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4.1334 p=0.0020P<0.05 所以多胺处理前后体内激素含量差异显著2.研究甲、乙两药对某植病的防治效果,甲药防治70株,治愈53;乙药75,治愈62,问两药的防治是否有显著差异?解:处理Ⅰ53/70=0.757处理Ⅱ62/75=0.827T值=1.0400 p=0.30010 P<0.05 差异不显著3.进行除草剂药效和施药方法的预备试验,每种组合设一个小区,每小区保持相同的稗草数,施药一周后调查稗草残存株数如下表,试做差异性测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
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习指南实验三、四: 亚硝酸盐中毒复制和解救;亚硝酸盐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三亚硝酸盐中毒的复制和解救一、实验目的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要点。
了解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原理和治疗措施。
二、实验方法教师讲解后、学生分组操作。
三、实验属性和学时验证,3学时。
四、实验材料和器械兔若干只、一次性注射器、胃管、听诊器、体温计、亚硝酸盐钠、美兰、酒精棉球等。
五、实验内容(一)高铁血红蛋白检验1、原理亚硝酸盐(钾)离子,在血液中使血红细胞内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氧化为异常的高铁血红蛋白(正铁),从而失去携氧作用。
2、方法(1)取血5mL于试管中,在空气中用力振荡15min。
在有高铁血红蛋白的情况下,血液仍保持棕色,健畜则由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变为鲜红色。
(2)取血5mL于试管中,滴加1%氰化钾(钠)溶液数滴,在有高铁血红蛋白的情况下,血液立即变为鲜红色。
(3)血液分光镜检验:取血用水稀释10-20倍后置于分光镜上检验,可在红色区640-650nm波长发现高铁血红蛋白的吸光谱带。
当加入5%氰化钾(钠)溶液数低后,由于氰血蛋白形成,此吸光带立即消失。
但经急救治疗过的家畜,高铁蛋白大部分已被还原,故用此法检验宜早进行。
(二)治疗措施可用特效解毒药甲蓝或甲苯胺兰溶液静脉注射,若与Vc和高渗葡萄糖(亦有较弱的还原作用)溶液合用,则疗效更佳。
1、亚甲蓝又名美蓝,为一种氧化还原剂,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
原理小剂量美蓝进入机体,在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白色美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
在此同时,本身被氧化成美蓝并重又参与反应,但大剂量美蓝进入机体,却养具有氧化作用,反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因此,治疗只宜用小剂量。
反映如下:剂量标准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mg,浓度为1%的酒精生理盐水或水溶液。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或分点肌肉注射。
2、甲苯胺蓝原理同美蓝,但其还原高铁血红蛋白的速度比美蓝快37%。
剂量每公斤体重5mg,浓度为5%。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7-5实验(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四)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注意事项 1.红表笔代表欧姆表内部电源的负极,黑表笔代表内 部电源的正极. 2.与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一样,多用电表在使用前要 进行机械调零(即观察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线左端的零刻度 处,若不指零,可用小螺丝刀旋转定位螺丝).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5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电学黑箱,干电池,导线,晶体二极管, 电阻,开关,小灯泡. 实验步骤 1.认识二极管,首先熟悉图甲中的二极管的符号,然 后按照图乙、丙所示电路了解二极管的导电特性.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5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5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多用电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2.练习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3.了解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符号.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5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实验原理 1.多用电表一般可以用来测电压、电流和电阻等,而 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其外形如图所示.上半部分 为表头,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各种量程的刻度, 下半部分为选择开关, 它的四周刻着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 另外,还有欧姆表的调零旋钮,机械调零旋钮和测试笔的 插孔.
高考物理总复习
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1)现备有以下器材: A. 干电池 1 节 B. 滑动变阻器(0~50Ω)
人 教 实 验 版
C.滑动变阻器(0~10kΩ) D.电压表(0~3V) E.电压表(0~15V) G.电流表(0~3A) F.电流表(0~0.6A) H.开关、导线若干
教科版科学三、四年级部分实验操作
实验记录单
用量筒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测量结果
在使用量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量筒必须放稳。 ②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 出液体的体积数。 ③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④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 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1、加入食盐的方法:等溶解完了第一份再放第二份, 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 2、若加入一份食盐,不能在水中充分溶解,那么这 一份不计入最后结果计算中。 3、最后要求大家把杯中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 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4、做好记录。
实验十:新鲜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较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 什么不同。 2、实验材料:水槽1个、集气瓶3个(分别标有ABC)、毛玻璃片 3片、橡胶管、水、装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 空气的塑料口袋、火柴。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器材。 ②做好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③用橡胶管连接气体和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这三种气体。 ④用燃烧的火柴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内,根据火柴火焰燃烧时间 判断瓶内氧气含量情况。 ⑤填写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⑥整理好实验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一 现象二 现象三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杯子里有空气,只有让杯子里的空 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杯子要保持干燥,纸巾要塞入杯 底,防止掉下来。 ②一定要选择干燥的纸巾。 ③杯子压入水中要保证竖直压入, 不能倾斜。 ④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实验三: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
实验九: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2、实验材料: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天平、小匙、食盐、 记录单。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②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将一份食盐(每份2克)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溶解后, 再加入第三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计算出克数。 ⑤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吴镇扬)第三,四次实验(山师)
实验三快速Fourier变换(FFT)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加深对FFT的理解,熟悉MATLAB 中的有关函数。
2.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3. 了解应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4.应用FFT实现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上机实验内容:(1)、观察高斯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固定信号xa(n)中参数p=8,改变q的值,使q分别等于2,4,8,观察它们的时域和幅频特性,了解当q取不同值时,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幅频特性的影响;固定q=8,改变p,使p分别等于8,13,14,观察参数p变化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及幅频特性的影响,观察p等于多少时,会发生明显的泄漏现象,混叠是否也随之出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出相应的时域序列和幅频特性曲线。
程序:function [x, F]=gauss(p,q);n=0:15;x(n+1)=exp(-(n+1-p).^2/q);F=fft(x);endclear all;figure(1)[x1,F1]=gauss(8,2);n=0:15;subplot(3,2,1);plot(n,x1);text(6,0.2,'p=8,q=2');grid on;xlabel('n');ylabel('时域');subplot(3,2,2);plot(abs(F1));text(7.5,2,'p=8,q=2');grid on;xlabel('k');ylabel('频域');[x2,F2]=gauss(8,4);n=0:15;subplot(3,2,3);plot(n,x2);text(6,0.2,'p=8,q=4');grid on;xlabel('n');ylabel('时域');subplot(3,2,4);plot(abs(F2));text(7.5,2,'p=8,q=4'); grid on;xlabel('k');ylabel('频域');[x3,F3]=gauss(8,8);n=0:15;subplot(3,2,5);plot(n,x3);text(6,0.2,'p=8,q=8'); grid on;xlabel('n');ylabel('时域');subplot(3,2,6);plot(abs(F3));text(7.5,2,'p=8,q=8'); grid on;xlabel('k');ylabel('频域');figure(2)[x4,F4]=gauss(8,8);n=0:15;subplot(3,2,1);plot(n,x4);text(6,0.2,'p=8,q=8'); grid on;xlabel('n');ylabel('时域');subplot(3,2,2);plot(abs(F4));text(7.5,2,'p=8,q=8'); grid on;xlabel('k');ylabel('频域');[x5,F5]=gauss(13,8);n=0:15;subplot(3,2,3);plot(n,x5);text(6,0.2,'p=13,q=8'); grid on;xlabel('n');ylabel('时域');subplot(3,2,4);plot(abs(F5));text(7.5,2,'p=13,q=8'); grid on ;xlabel('k');ylabel('频域');[x6,F6]=gauss(14,8); n=0:15;subplot(3,2,5);plot(n,x6);text(6,0.2,'p=14,q=8'); grid on ;xlabel('n');ylabel('时域'); subplot(3,2,6);plot(abs(F6));text(7.5,2,'p=14,q=8'); grid on ;xlabel('k'); ylabel('频域');5101500.51p=8,q=2n时域0510152024p=8,q=2k频域5101500.51p=8,q=4n时域0510152024p=8,q=4k频域5101500.51p=8,q=8n时域51015200510p=8,q=8k频域5101500.51p=8,q=8n时域51015200510p=8,q=8k频域5101500.51p=13,q=8n时域510152005p=13,q=8k频域5101500.51p=14,q=8n时域510152005p=14,q=8k频域(2)、观察衰减正弦序列xb(n)的时域和幅频特性,a=0.1,f=0.0625,检查谱峰出现位置是否正确,注意频谱的形状,绘出幅频特性曲线,改变f ,使f 分别等于0.4375和0.5625,观察这两种情况下,频谱的形状和谱峰出现位置,有无混叠和泄漏现象?说明产生现象的原因。
数电实验实验三、四
12.3 数据选择器 2.3.1 实验目的1.测试集成数据选择器74151的逻辑功能。
2.用74151构成大、小月份检查电路。
3.用74151构成比较2个4位二进制数是否相等的电路。
2.3.2 实验设备与器件1.74151型8选1数据选择器1块 2.7404型六反相器1块 2.3.3 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其中的一路数据送到电路的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分为4选1数据选择器和8选1数据选择器。
74151是8选1数据选择器,数据输入端0D ~7D 是8位二进制数,2A 1A 0A 是地址输入端,Y 和Y 是一位互补的数据输出端,S 是控制端。
其管脚如图2-3-1所示,逻辑功能如表2-3-1所示。
74151的逻辑表达式是:)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Y 0123012201210120+++=)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0127012601250124++++图2-3-1 74151管脚图逻辑开关LED图2-3-2 74151逻辑功能测试图D0D1D2D3D4D5D6D7A2A1A0YVCC GNDYS74151432115141312161011798562表2-3-1 74151功能表2.3.4预习要求1. 理解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的逻辑表达式。
2. 查找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151的管脚图。
3. 写出大、小月检查电路的设计方法,要求是:用4位二进制数0123A A A A 表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从0000~1100为1月到12月,其余为无关状态;用Y 表示大小月份,Y=0为月小(二月也是小),Y=1为月大(7月和8月都是月大)。
4.用两片74151设计一个判断两个2位二进制数是否相等的电路。
5.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完成有关实验电路的设计,拟好实验步骤。
水江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多个
实验一:冰和水的温度变化
目的:观察冰和水之间的温度变化,并探讨冰的融化过程。
材料:冰块,水杯,温度计,计时器。
步骤:
1.准备冰块并称量其质量。
2.在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
4.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5.当冰完全融化之后,停止计时并记录下总共用时。
6.分析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冰和水接触时,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冰完全融化为止。
开始时,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逐渐减缓,最后温度稳定在0℃左右直到冰完全融化。
冰的融化时间与冰的质量成正比,较大质量的冰块融化时间较长。
结论:冰的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水的热量,导致水的温度下降。
较大质量的冰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融化。
材料力学实验三、四指导书
铸铁拉伸
无
7
实验四纯弯曲梁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所涉及课程:材料力学 计划学时:2 学时
【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公式。 【实验设备】 1、力尔公司材料力学教学试验机; 2、游标卡尺、钢尺; 3、弯曲试验装置 L1 载荷 P 加载梁 C A 纯弯曲梁 L2 S D B B H
4
报告。 2、准备数据采集系统 ①启动微机。 ②启动“材料力学实验”软件。 3.试样安装 ①安装扭转夹头。 ②安装扭转试样: 将准备好的标准扭转试样,装入两夹头之间。方法是:首先将试样长度 与实验机两夹头间距离比较一下, 然后, 点击程序操作板上的 “允许加载” , 点击集中力加载下的“上升”或“下降”按钮,使动力加载梁上下移动,直 到两夹头距离适合装入试样。点击“扭转夹头复位”按钮,等待扭转上夹头 转到零点位置,再将试样装入。
Tm Wt
试件受扭,材料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在试件的横截面上作用有剪应力 , 同时在与轴线成±45°的斜截面上,会出现与剪应力等值的主拉应力 1 和主压 应力 2 ,如图 2-11(a)所示。
45°
τ
σ1
σ2
45°
(a)
(b)
(c)
图 5 纯剪应力状态与扭转断口示意图
低碳钢的抗剪能力比抗拉和抗压能力差,试件将会从最外层开始,沿横截面 发生剪断破坏,如图 5(b)所示,而铸铁的抗拉能力比抗剪和抗压能力差,则试件 将会在与杆轴成 45°的螺旋面上发生拉断破坏,如图 5(c)所示。 【实验步骤及内容】 1、试样准备 ①量取试件标距: 采用标准圆截面拉伸试样 (长试件或短试件) , 试样的形状及尺寸见图 (1) 。
图 7 扭转试验加载图
实验三 常压蒸馏 实验四 己二酸的制备
蒸馏操作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一般应
用于下列几方面:
(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 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30℃以上)才能达到较有 效的分离; (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 (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 高其纯度;
(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三. 常压蒸馏装置
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
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3、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 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 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 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 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 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 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 程(沸点范围)(75-80°C)。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 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 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 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 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 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试剂:
•环己醇;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浓盐酸; 10%氢氧化钠溶液 •己二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为:1.44g/100ml; 在沸水中为160g/100ml。白色棱状晶体。熔 点:153℃。
四、实验步骤 1. 在250mL烧杯中加入5mL10%氢氧化钠溶液和 50mL水,搅拌加热下加入6g高锰酸钾至35℃使之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重结晶、减压过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3 OH + 8 KMnO4 + H2O 3HOOC(CH2)4COOH +8MnO2 + KOH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及组织实验四金相显微试样制备
实验三 碳钢的热处理及组织、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
(2) 了解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硬度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碳钢经热处理后的组织可以是接近平衡状态 (如退火、正火)的组织,也可以是不 平衡组织(如淬火组织)。
因此在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 不但要用铁碳相图,还 要用钢的C 曲线来分析。
图1为共析碳钢的C 曲线,图2为45钢连续冷却的CCT 曲线。
图1共析碳钢的c 曲线 图2 45钢的CCT 曲线曲线能说明在不同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不同类型的转 变过程及能得到哪些组织。
1 •碳钢的退火和正火组织 亚共析碳钢(如40、45钢等)一般采用完全退火,经退火后可得接近于平衡状态 的组织,其组织形态特征已在实验I 中加以分析和观察(图3)过共析碳素工具钢 (如T10、T12钢等)则采用球化退火,T12钢经球化退火后,组织中的二次渗碳 体和珠光体中的渗碳体都呈球状(或粒状),图中均匀分散的细小粒状组织就是粒 状渗碳体。
2.钢的淬火组织含碳质量分数相当于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
马氏体组织为板条 状或针状,20钢经淬火后将得到板条状马氏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其形态呈现 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马氏体群。
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有几束不同取向的 马氏体群,每束条与条之间以小角度晶界分开,束与束之间具有较大的位向差, 如图4所示。
224300 200100 800700明+备<[转变馥了Ait* M 严火'退火 0 时间/1站r图3 T12 钢球化退火组织图4低碳马氏体组织45钢经正常淬火后将得到细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如图5所示。
由于马氏体针非常细小,故在显微镜下不易分清。
45钢加热至860C后油淬,得到的组织将是马氏体和部分托氏体(或混有少量的上贝氏体),如图6所示。
碳质量分数相当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等温淬火后得到贝氏体,女口T8钢在550~350C及350E~ Ms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过冷奥氏体将分别转变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实验三、四-离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3)取上面制得的NaAc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之。
(4)将(3)制得的Fe(NO3)3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保留作比较用;第二份中加入2mol·L-1HNO31~2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第三份用小火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解释上述现象。
实验三解离平衡
实验日期:__年__月__日星期:___
班级:___姓名:___
[实验目的]
1.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2.掌握盐类水解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3.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使用原则。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现象记录
解释或结论、反应式
一、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mol/LHAc溶液2mL,再分别加1滴甲基橙,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固体NH4Ac,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另一支试管进行比较,并解释之。
NH4++H2O→NH3·H2O+ H+
Mg(OH)2+2 H+→Mg2++ 2H2O
Ca2++C2O42-→CaC2O4↓
CaC2O4+2H+→Ca2++ 2CO2↑+H2O
Pb2++ 2I-→PbI2↓
盐效应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 + 2H2O
(2)取0.1mol/LPb(NO3)25滴,加入0.1mol/LKI溶液10滴,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演示实验
试实验一:探究磁铁的秘密一、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秘密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橡皮、回形针、塑料尺子、粉笔、铁钉、木块、布条、玻璃片、陶瓷小勺、大头钉等。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用品依次摆放在桌面上,/用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橡皮。
/发现磁铁吸不住橡皮,把橡皮放到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2.用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被吸住,/把回形针放到标注吸住的盒子里。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靠近其余的物品,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住的盒子里,吸不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4.观察标注吸住盒子里的所有物品,/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铁做的。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布料的特点二、实验器材:棉布、化纤布、丝绸、盛有水的水槽、烧杯。
三、实验步骤:1.把棉布放在手中,用手直接感知棉布,摸一摸。
/发现棉布手感柔软。
用同样的方法摸一摸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手感都很柔软。
2.用手拉一拉棉布,/发现棉布被拉长了,松手后,发现棉布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同样用手拉一拉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同样被拉长,松手后,同样回到原来的样子。
说明棉布、化纤布和丝绸都有弹性。
3.把同样大小的棉布、化纤布、丝绸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棉布,在烧杯上方挤压,/发现能挤出水。
同样的方法挤压化纤布、丝绸,/发现都能挤出水。
观察烧杯里水的多少,/发现水有多有少,说明棉布、化纤布、丝绸都有吸水性,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不一样。
实验结论:布料具有柔软、弹性和吸水性的特点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铝条、铜条、铁条、砂纸、锤子、铁砧子三、实验步骤:1.拿出铝条,用砂纸打磨铝条,/发现铝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拿出铜条,用砂纸打磨铜条,/发现铜条表面具有紫红色的光泽。
拿出铁条,用砂纸打磨铁条,/发现铁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说明:铝条、铜条、铁条具有金属光泽。
植物学下册 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蕨孢子囊群纵切片
蕨孢子囊群装片
蕨原叶体
精子器
颈卵器
பைடு நூலகம்
幼蕨装片
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浮水,茎横卧, 无根,每节3叶轮生,上2叶矩圆形浮水,下1叶细裂须根 状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单 性,大小孢子囊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浸制标本:地钱,葫芦藓;问荆生殖枝(示孢子 叶穗)。
新鲜标本:肾蕨.
腊叶标本:各种蕨类植物标本。
苔藓植物实验内容 :
苔纲: 地钱叶横切片;地钱胞芽杯切片和胞芽装片; 地钱雌器托切片; 地钱雄器托切片; 地钱孢 子体切片
藓纲:葫芦藓装片; 藓精子器切片; 藓颈卵 器切片; 藓原丝体装片
地钱营养繁殖的胞芽杯 和胞芽
地钱的有性生殖: 卵式生殖 雄配子体: 精子器着生在 盘状雄生殖托上
精子器
❖ 雌配子体: 颈卵器着生在伞形雌生殖托上
基足 蒴柄
假蒴苞
无性生殖: 产生同型孢子
同型孢子
弹丝
孢蒴
孢
子
体
蕨类植物实验内容:
石松的孢子叶穗纵切片,卷柏孢子叶穗 纵切片,蕨原叶体,幼蕨装片,蕨孢子 囊群装片,蕨孢子囊群切片,槐叶萍大 小孢子果切片。
问荆,肾蕨等部分蕨类植物及标本的观 察。
石松孢子体
(Lycopodium clavatum)
有根、茎、叶分化, 茎匍匐生长,叉状分 枝,营养叶和孢子叶 异型,营养叶鳞片状 密生在小枝上,孢子 叶集生在分枝顶端 呈孢子叶球。
孢子囊单生于近叶腋,孢子囊大,有
石 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同型 松 孢 子 叶 球
问荆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示孢子叶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A/D转换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学习理解模/数信号转换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的使用方法。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一套,万用表一个。
3 实验内容
编写实验程序,将ADC单元中提供的0V~5V信号源作为ADC0809的模拟输入量,进行A/D转换,转换结果通过变量进行显示。
4 实验原理
ADC0809包括一个8位的逐次逼近型的ADC部分,并提供一个8通道的模拟多路开关和联合寻址逻辑。
用它可直接输入8个单端的模拟信号,分时进行A/D转换,在多点巡回检测、过程控制等应用领域中使用非常广泛。
ADC0809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分辨率:8位
〃单电源:+5V
〃总的不可调误差:±1LSB
〃转换时间:取决于时钟频率
〃模拟输入范围:单极性0~5V
〃时钟频率范围:10KHz~1280KHz
ADC0809的外部管脚如图4.47所示,地址信号与选中通道的关系如表4.6所示。
图4.47 ADC0809外部引脚图
表4.6 地址信号与选中通道的关系
模/数转换单元电路图如图4.48所示:
图4.48 模/数转换电路图
5 实验步骤
1. 按图4.49连接实验线路。
2. 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 将变量VALUE添加到变量监视窗口中。
4. 在JMP START语句行设置断点,使用万用表测量ADJ端的电压值,计算对应的采样值,然后运行程序。
5. 程序运行到断点处停止运行,查看变量窗口中VALUE的值,与计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可能稍有误差,相差不大)。
6. 调节电位器,改变输入电压,比较VALUE与计算值,反复验证程序功能。
图4.49 AD转换实验接线图
实验四 D/A转换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学习数/模转换的基本原理。
2. 掌握DAC0832的使用方法。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一套。
3 实验内容
设计实验电路图实验线路并编写程序,实现D/A转换,要求产生方波、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
4 实验原理
D/A转换器是一种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器件,其特点Array是:接收、保持和转换的数字信息,不存在随温度、时间漂移
的问题,其电路抗干扰性较好。
大多数的D/A转换器接口设计
主要围绕D/A集成芯片的使用及配置响应的外围电路。
DAC0832是8位芯片,采用CMOS工艺和R-2RT形电阻解
码网络,转换结果为一对差动电流Iout1和Iout2输出,其主
要性能参数如表4.7示,引脚如图4.50所示。
图4.50 DAC0832引脚图
表4.7 DAC0832性能参数
D/A
图4.51 D/A实验单元电路图
5 实验步骤
1. 实验接线图如图4.52所示,按图接线。
图4.52 D/A实验接线图
2. 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 单击按钮,运行实验程序,用示波器测量DA的输出,观察实验现象。
4. 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单击虚拟仪器菜单中的按钮或直接单击工具栏的按钮,在新弹出的示波器界面上单击按钮运行示波器,观测实验波形。
5. 自行编写实验程序,产生三角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验证程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