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中考冲刺模拟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历史中考冲刺模拟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A. 孝文帝B. 司马懿C. 司马炎D. 诸葛亮
4.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5.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①庄园经济 ②租地农场 ③重农抑商 ④手工工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15.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A. 人口迅速增长
B. 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3.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孝文帝B. 司马懿C. 司马炎D. 诸葛亮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改革内容很广泛,包括:禁止穿鲜卑族服装,改穿汉人的服装;改革以后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社会风尚.因此成为促进民族大融合“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孝文帝.选项A符合题意;司马懿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属于三国时期人物;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被同归为“古代东方文明”的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有其共同点,其中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①都发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②都采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③都有留存于世的伟大的建筑工程④都属于农业文明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②④
14.14、15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下列生产方式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是

2024北京通州区中考初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通州区中考初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通州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4题。

满分为70分。

考试时长为7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纸)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

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2. 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

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A. 阶级的产生和分化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商王朝的兴衰过程D.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3. 下侧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①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A. 交通事业的发展B. 统治疆域的拓展C. 巩固统一的措施D. 王国问题的解决4 以下出土货币反映了( )新疆和田出土45公斤汉五铢钱甘肃出土汉朝古希腊文铅饼(货币)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C. 汉与西域的文化交流D. 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5. 如图为大同北魏墓中出土的女舞俑。

舞者头戴风帽,身着长襦,其服饰具有典型的鲜卑特征,但其舞袖的动作及端庄的风格,更接近于汉族舞蹈。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 三国鼎立局面B. 北方人口南迁C. 北方民族交融D. 政治制度完善6. 唐朝对科举录取人数有很大限制,使得唐朝“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政府每年对官员进行考核, 使得“为官择人,官得其人”。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B. 推行推恩令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创立太学答案:ABC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武举科的设立D. 乡贡科的设立答案:ABC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节度使的权力B. 设立三司使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锦衣卫答案:ABCD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藩王的权力B. 设立军机处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武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A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三大改造D. 改革开放答案:C1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1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12.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A. 2008年B. 2010年C. 2012年D. 2014年答案:A13.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4.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A. 1990年B. 2008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5.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界杯?A. 2002年B. 2006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6.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A. 2008年B. 2014年C. 2018年D. 2022年答案:D1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残奥会?A. 2008年B. 2012年C. 2016年D. 2020年答案:A1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青奥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大运会?A. 2001年B. 2005年C. 2009年D. 2013年答案:A2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园会?A. 1999年B. 2006年C. 2011年D. 2014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年级历史模拟考试卷(含答案及答题卷)

九年级历史模拟考试卷(含答案及答题卷)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九年级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全卷二个大题,含2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试卷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农作”。

除神 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 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 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 ) A 、“仁”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法治”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最终完成是在 ( ) A 、南北朝时期 B 、隋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 南宋时期 4、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 物中与纸的 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 A 、屈原 B 、张衡 C 、蔡伦 D 、郦道元 5、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 A 、英勇抗金,忠君爱国 B 、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 、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 、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6、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 )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日本 7、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 A 、《农政全书》B 、《天工开物》C 、《梦溪笔谈》D 、《本草纲目》 8、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 9、1861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眼中, 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信中的 “文明人”指 ( )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日本军队 1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运动最先爆发于( ) A 、天津 B 、上海 C 、北京 D 、南京 1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九年级模拟试卷历史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模拟试卷历史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模拟试卷历史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唐朝的建立C. 郑和下西洋D. 辛亥革命2.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 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 以下哪个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广州起义二、判断题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正确/错误)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朝代。

(正确/错误)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新大陆。

(正确/错误)4.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度。

(正确/错误)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正确/错误)三、填空题1. 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是______。

2. 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______。

3.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__。

4.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

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2. 请简述唐朝的繁荣时期的表现。

3.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4.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和影响。

2. 请分析唐朝繁荣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3. 请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4.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 请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作用。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 请分析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展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2、“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段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A.河姆渡出土的骨耜B.半坡出土的纺轮C.陕西出土的秦兵马佣D.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4、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歌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5、、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达,同时,唐朝也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造就出盛唐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下列历史图片能够佐证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7.给下列一组史实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是()①废除丞相②设置锦衣卫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A.官僚机构的改革 B.特务统治的建立 C.思想文化的控制D.君主集权的加强8、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选择题1.小王同学在学习某一阶段的中国历史时,列了该阶段朝代发展的顺序,正确的是A.秦朝西汉东汉三国B.秦朝西汉新朝东汉C.西汉秦朝东汉三国D.新朝秦朝西汉东汉2.下面是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某一主题时,根据收集的信息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

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A.①B.②C.③D.①②③4.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为张学良将军幽禁生活的第一站。

院落中将军塑像的底座上,刻有周恩来题写的“千古功臣”四个大字。

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停止向红军进攻6.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A.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B.台儿庄战役纪念馆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7.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

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A.古代希腊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8.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A.元老B.元首C.元帅D.执政官9.峨眉山是佛教名山,是我们宣传乐山的城市名片。

世界三大宗教是①佛教②__③道教④伊斯兰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分析下可知三角贸易对欧洲最大的影响是:A.丧失了上亿精壮人口B.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C.获取了美洲大量土地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1.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用它作为自己建立政权的指导思想。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英国宪章运动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建立集体农庄,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4.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A.宰割中国B.削弱英国C.限制日本D.瓜分德国5.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起草《独立宣言》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④参加雅尔塔会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为摆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德国建立纳粹政权,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这一时期,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日本7.“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8.王超同学看电视时,看到这样的画面:屏幕上先打出一行数字——1941年12月7日,接着是大批飞机向美军太平洋舰队实施狂轰滥炸。

该情节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莫斯科保卫战 B.不列颠之战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战役9.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印制“united”“win”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请注意:考生须将31--50题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1. 2018年2月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二次破冰大陆,两岸关系更清澈安心。

八年前访
问团成员谒见黄帝陵时激动地说:“……每天都有回家的感觉。

我们的根就在这里
呀。

”是因为mUyNtNcJSz
A.黄帝教人农耕,是农业生产创始人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黄帝独自打败了蚩尤 D.黄帝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2. 下列朝代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夏朝—启
B. 秦朝—嬴政
C. 魏国—曹操
D. 蜀国—孙权
33.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
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
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mUyNtNcJSz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34.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

杜佩妍同学在自
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
是mUyNtNcJSz
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35. 一位南宋读书人书房的陈设,不可能
...存在的场景是
A.桌上摆着曹雪芹的《红楼梦》
B.墙上挂着王羲之的摹本《兰亭序》
C.桌上摆着活字印刷的《史记》
D.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
36.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集权统辖
B.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明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 清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7. 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mUyNtNcJSz
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