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难点:月亮运动规律的探究,团队协作完成观察与实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形状、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的记录本,以便记录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3.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4.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月亮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月亮的弯弯样子。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2. 深入了解月亮的奥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清晰地讲解了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点,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秘活动,深入了解月球的地质、气候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开展科幻故事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太阳系的认识,了解各个行星的特点。
2. 后续教学安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气候变化与季节交替。
3. 期末复习计划: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小学科学_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弯弯的月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由于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学习,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VR虚拟设备直观的观察月相的形成与变化,然后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与交流,观察月相的变化,通过一个月的月相图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整个过程,通过向戴花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探究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VR虚拟设备一套(眼镜若干)、课件、石膏球、黑白乒乓球若干、探究表格等【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以及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昨天网络学习空间里的预习作业老师已经批改了,大家完成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2,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请把你心目中最美的月亮画在纸上,展示。
【设计意图】科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科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激活学生思维二、探究学习:(一),通过学生的图画,引出月相的定义,明确“月相是什么”(二)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想一下,月相的成因,以及月相的形成和哪些星体有关?(月亮地球太阳)2,通过VR虚拟设备,观察、了解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观察任务1找到月亮地球太阳观察任务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3,观察反馈:(月亮是怎样运动的,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VR虚拟设备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观察环境,第一印象为学生初步建构正确的“月相的形成原因”4,使用教师提供的黑白石膏球(代表月球),进一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弯弯的月亮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弯弯的月亮》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儿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导学内容:
一、导入:播放《弯弯的月亮》儿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氛围。
二、进修儿歌歌词和背景知识:
《弯弯的月亮》是一首经典的儿歌,歌词如下:
弯弯的月亮像个弯弯的镰刀,挂在蓝蓝的天上,像个银盘一样高。
月亮弯弯,月亮圆圆,像个银盘一样亮。
这首儿歌描述了月亮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挂在蓝蓝的天空中,十分美丽。
歌曲旋律漂亮悦耳,富有童趣。
三、分析儿歌情感和意义:
1. 儿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2. 通过比喻的手法,让孩子们认识到月亮的奇奥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音乐欣赏:
1. 听一段漂亮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2. 要求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五、小结和延伸:
1. 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儿歌《弯弯的月亮》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案设计完毕,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进修,能够深入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内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愿学生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快乐,享受成长!。
青岛版科学六上弯弯的月亮教案及反思
17.弯弯的月亮【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3.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4.能参与观察月相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每天按一定时间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剪刀、卡片纸。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皮球每组一个、电灯、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歌曲《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
2.对于月亮我们都很熟悉,谁能说一说月球除了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外,还有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3.关于月亮的圆缺变化,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4.谈话: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但我们却能看到明亮的月光;月球是一个坚硬的球体,但我们却能看到它的圆缺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月球的圆缺变化的原因和月球的运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 认识月相(1)同学们肯定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同学们不妨来画一画吧!(2)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看到的并画下来的月亮。
(3)教师出示月相图片。
看着这些月相图,让同学们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4)师讲解什么叫月相?(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亮有缺到圆,又由圆到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5)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画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6)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你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7)汇报交流,观看月相变化视频。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状和变化2. 月亮弯弯的原因3. 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月亮弯弯的原因。
难点:月亮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的图片和动画。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通过PPT展示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
3.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学生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月亮的变化,加深对月亮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月亮变化的实验,如使用面团和牙签制作月亮模型,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记录一个月内的月亮变化。
2. 学生制作关于月亮变化的小报,包括月亮的形状、变化规律等。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小报,了解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是否深入。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结构,增加对月球的了解。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索的活动,如制作月球探测器模型,模拟月球探测过程。
1《弯弯的月亮》优秀教案
17.弯弯的月亮【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1.能多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会动手制作月相卡片,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会正确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
愿意参与观察月相的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球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提前一月布置学生观察月亮变化;关于月亮的图片、圆纸片、手电筒、小球等。
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器材;地球、月球、太阳位置示意图;月相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课题月亮常常引起我们无尽的幻想,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诗句中描写了月亮的哪些形状?(指名学生背诗句并说所描写的月亮形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圆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半月)、“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月牙)……天月亮为什么会“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研究月亮的科学实验室。
(教师板书课题:17 弯弯的月亮)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探究月相的变化。
1.同学们,老师一个月前布置同学们观察月亮,坚持观察的同学有哪些?(了解学生的观察坚持情况)2.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都有哪些形状?预设1:学生根据课前观察说月亮的形状变化。
(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十五、十六非常圆,非常亮;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初七、八呈现出半张脸;我发现月亮在二十二、二十三也是一半。
)3.你能把你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吗?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月亮。
4.请你把画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教师课件补充展示月相图片,全班交流,通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预设2:月亮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案_1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案 17. 弯弯的月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的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探索月亮的运动模式,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揭示月相圆缺之谜,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各种月相早就非常熟悉,但不同的时期,月相为何有如此大的区别?月相是如何形成的?月相为什么每个月重复一次?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是比较陌生的,但的确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此外,本单元前几节的学习,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参与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2、愿意合作与交流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知道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3、知道月相的形成原因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的规律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剪好的各种月相,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变化模型,活动记录表,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兵乓球。
胶带,固体胶。
1 / 4教学过程谜语引课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学生回答:月亮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板书:17.弯弯的月亮)一、月相定义(板书:17.弯弯的月亮)一、月相定义提问:你见过哪些形状的月相?学生回答:圆盘形的,眉毛形的,半圆形的教师: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
(板书:月相的定义)不同月相名称(板书:月相的定义)不同月相名称不同的月相有不同的名称:(课件展示:不同月相) 圆盘形状的叫满月;半圆,右边亮的叫上弦月;半圆,左边亮的叫下弦月;超过半圆的叫凸月;像镰刀,右边亮的叫娥眉月;像镰刀,左边亮的叫娥眉月;(展示各种月相)。
【教学实录】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与反思
《弯弯的月亮》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记录单(正面画月亮用,反面月相成因图)、手电筒、乒乓球、粗黑色水笔。
2.教师准备:自制的月相演示仪、课件、半月图8(贴好双面胶)、空圆图8(贴好双面胶)、固体胶、黑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师:课前我们交流过有关月球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的月亮都有什么样的?学生回答。
(月牙状的,弯弯的,圆的等)师:同学们见到过这多样子的月亮,可见你们是留心观察过的,学科学就需要有你们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老师这里有几幅月亮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点击课件)评析:对学生回答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渗透科学学习方法的鼓励。
观察对于学科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师:漂亮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观察月亮,我把最喜欢的月亮用阴影的方式画在了这张纸上,你们看(展示老师的示范图片,我喜欢弯弯的月亮,就把看不见的部分用阴影的方式涂黑了),同学们每人都有一张纸,把你最喜欢的月亮也用阴影的方式画在纸上,可以吗?好,开始,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活动。
选画好的几幅图(选择多种月相)贴在黑板上。
评析:月亮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先让学生回忆看到过的月亮,再通过欣赏月亮图片,最后把它画下来,这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过程。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画出的月亮也会不尽相同,形态各异,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给学生提供相同大小的圆,在圆圈里画月亮目的是让学生画出的月亮大小统一,便于学生形成月相表象。
老师的示范图片环节让学生明了怎样画月亮,没涂阴影的空白表示看到的月亮,防止学生标准不一,出现有的用“阴影”表示月相,有的用“留白”表示月相的混乱局面,导致交流障碍。
师:好,我看到大家画的差不多了,停下手中的笔,请看黑板,这里有几幅同学们的作品,非常好看。
看来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弯弯的月亮,有人喜欢圆圆的月亮,还有人喜欢半圆的月亮。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弯弯的月亮》教案及反思
17.弯弯的月亮【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3.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4.能参与观察月相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每天按一定时间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剪刀、卡片纸。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皮球每组一个、电灯、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歌曲《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
2.对于月亮我们都很熟悉,谁能说一说月球除了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外,还有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3.关于月亮的圆缺变化,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4.谈话: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但我们却能看到明亮的月光;月球是一个坚硬的球体,但我们却能看到它的圆缺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月球的圆缺变化的原因和月球的运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 认识月相(1)同学们肯定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同学们不妨来画一画吧!(2)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看到的并画下来的月亮。
(3)教师出示月相图片。
看着这些月相图,让同学们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4)师讲解什么叫月相?(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亮有缺到圆,又由圆到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5)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画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6)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你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7)汇报交流,观看月相变化视频。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弯弯的月亮》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一课。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学生交流观察一个月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发生的月相变化,从而知道月相成因。
仔细研究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它才是本课的核心与灵魂。
科学教育的过程要想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培养科学思维,体现探究本质。
本课教学的主要流程是学生探究月相的成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更侧重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的训练。
人与宇宙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我们只有通过对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研究,去寻求规律,才能间接地推断出它们的运动本质。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宇宙单元的解暗箱课型,让学生在达到科学探究目的这个过程中,努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整体性的把握这节课后,流程的设计似乎就是技巧性的了,我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低估学生认识水平,更不让学生遢等。
月相变化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一个多月前又布置了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因此学生对月相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的疑问;通过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找暗箱)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去猜想,因为没有以往的知识可以迁移。
若硬要加入猜想环节,那么学生不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道听途说式的只言片语,无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浪费时间。
所以我让学生思考“我们要想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该从哪儿着手呢?”(寻求突破口),这样处理既能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又能自然过渡到探究月相规律的环节。
引导他们尊重事实,从现象当中去寻找食物变化的规律,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也能培养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原生态式的思维方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他们科学的思维习惯。
弯弯月亮教学反思5篇
弯弯月亮教学反思5篇最后向客人介绍弯弯月亮,播放音乐进行美读.四.抓住关键词,尝试背诵我在小结课文时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五.拓展延伸,口头说话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赞美自己的家乡,告诉学生可以使用课文中的好词,美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他们更能感受家乡的美好,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乡,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学着介绍美丽家乡.弯弯月亮教学反思3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弯弯月亮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弯弯月亮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以读为主,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弯弯月亮教学反思4虽然准备时间比较匆匆,但是我对活动的设计还是反复斟酌的,第一次设想用音乐引出白天黑夜的概念,再分别出示画面学习诗歌;第二设想是用黑白两色背景的画面导入活动,引出白天黑夜的概念,再欣赏诗歌的;结果临上课前我又有了新的主意,于是决定用幼儿常见的太阳.月亮图导入活动,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黑白画面上,然后告诉幼儿他们还请来了好朋友,就藏在好听的诗歌里,引起幼儿倾听诗歌的欲望,也是让幼儿在没有画面的基础上完整欣赏诗歌.这时候幼儿感受到的是语言美和老师的朗诵美,他们在倾听中更渴望知道太阳和月亮会带来哪些朋友.我估计第一遍欣赏完后有的孩子会记几句精彩句,这时候我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听到的诗句再引出图,但是发现小班幼儿的回忆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直接出示了诗歌中出现的人和物图片,之所以在花花草草上画上睡觉的眼睛和睁开的眼睛就是想让幼儿根据观察,把花.草.树.人等图片归类到黑白背景图上,这个设计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分句学说,又可以趁机融合画面,达到一种诗句朗诵和画面融合的意境之美.当画面全部出来后,就进行分段学习,先学白天部分,再学夜晚部分,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脸谱图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但我在第三个环节中应该还是注意到了,也就是用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静悄悄.大家也可以看到,小班孩子对性质明显的音乐还是具备辨别和匹配能力的,选择的音乐也是比较合适的,很能引起幼儿表现的欲望.活动快结束了,孩子们还是蛮兴致的,这时候我急于结束活动,其实还可以让幼儿在音乐声中一边朗诵,一边表演一至两遍的.我觉得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第二教时,根据一些花草动物的贴图引导幼儿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另外在朗诵上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指导.弯弯月亮教学反思5《纲要》中指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语言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文学活动素材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朋友是谁,把幼儿导入到活动中,然后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橙色和黑色的画面上,接着出示了许多的图片,让幼儿帮太阳和月亮找到属于它们的朋友,这样把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乘势把《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念出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我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图谱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小班幼儿很容易感到乏味,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促进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测,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活动中,在对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听乐曲《去郊游》并表现出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表现形式有些单一,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如果活动时又模仿各种动物活动的样子,或是模仿自己起床后的生活场景会更好.我发现,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动作发展不够灵活和协调,在进行音乐游戏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以后的时间里,应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弯弯月亮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_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小组合作探究科学知识;在活动中热爱科学的品质。
3、科学知识:知道月相产生及其变化的原因,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重点、难点:1.了解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的原因。
2.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3.通过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教具准备:彩笔、绘图纸、乒乓球、教学过程描述:一导课:师:1、同学们10月1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2010年10月1日,除了国庆节外,我们国家还有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同学们知道吗?常娥二号发射升空,你们知道,常娥二号去完成什么任务吗?(对月球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和观察)师:2、人类从未停止对月球的探索,对于月球,同学们有什么了解的?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不发光,月球与地球之间的位置等。
师:上课……师:刚才我们交流了月亮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7 弯弯的月亮(板书)二:进行新课: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生:……师:非常好;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几张月亮的照片,想不想看?生:想看。
师:请看大屏幕(点争媒体)……学生欣赏图片师:照片看完了,好看吗?生:好。
师:老师也特别也喜欢观察月亮,而且我把我觉得最好看的月亮用阴影画到了纸上,同学们能不能把你觉得最好看的月亮画到纸上,可以吗?看谁画的又对又快,学生画。
并把学生的几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看黑板上的这几幅作品,非常好看,看来,有的同学喜欢圆圆的月亮,有的同学喜欢弯弯的月亮;那么这睦有亮不同的样子,你知道在科学上叫什么名字吗?生: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好,请看科学家是怎样命名的,(课件展示)谁能起来大声读一下:生读:师:读的非常好,叫什么呀?生:月相,板书:月相。
师:那关于月相,同学们有什么要了解的吗?(关于月相的知识你想知道什么)生:月相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
师:好,你的意思就是说,月相为什么发生变化?板书:为什么变化。
《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而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日、月、地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
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故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从教学的难度上看,本课和以前的教科书相比,大大降低了,但对观察的要求提高了一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
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
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
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
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
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反思
《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共同进行了《弯弯的月亮》的探究活动。
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他们都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他们提问的问题都比较的好,对于知识点的把握非常理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
一、从生活入手,激起探究兴趣。
本课的开始是从学生熟悉的月亮谈起,虽然学生都看到过月相的变化,但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
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讲解,探究活动学生对月相变化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二、细心观察,引导自主探究。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月亮在一个运动周期的变化,从而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日常已具有理解通过课件演示、探究活动了解掌握了正确的月相变化成因。
三、合理的拓展,让科学课走向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对天文学产生兴趣。
引入问题是将学生领入探究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兴趣,并能拓展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弯弯的月亮》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一课。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学生交流观察一个月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发生的月相变化,从而知道月相成因。
仔细研究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它才是本课的核心与灵魂。
科学教育的过程要想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培养科学思维,体现探究本质。
本课教学的主要流程是学生探究月相的成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更侧重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的训练。
人与宇宙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我们只有通过对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研究,去寻求规律,才能间接地推断出它们的运动本质。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宇宙单元的解暗箱课型,让学生在达到科学探究目的这个过程中,努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整体性的把握这节课后,流程的设计似乎就是技巧性的了,我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低估学生认识水平,更不让学生遢等。
月相变化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一个多月前又布置了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因此学生对月相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的疑问;
通过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找暗箱)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去猜想,因为没有以往的知识可以迁移。
若硬要加入猜想环节,那么学生不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道听途说式的只言片语,无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浪费时间。
所以我让学生思考“我们要想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该从哪儿着手呢?”(寻求突破口),这样处理既能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又能自然过渡到探究月相规律的环节。
引导他们尊重事实,从现象当中去寻找食物变化的规律,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也能培养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原生态式的思维方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他们科学的思维习惯。
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月相,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那么要交流每个农历日期的、还必须是同一个时刻的、月亮的形状及它在空中的位置,况且每个学生画的月亮都是有差异的,比如同一个夜晚、同一个时刻的月亮,他们画的形状也会有较大的出入,若要大家对月相达成共识,势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因此,我采取了用简笔画的方式,首先让他们明确了图中方位,然后让他们将几个典型的月相摆放在图中,摆放的过程中农历日期、月相形状及月相在空中的位置都要摆放正确(进入突破口),这从中很容易了解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即使平时没有好好记录的同学,借助此图也能得到帮助,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并能借此进行下一步的推理活动。
在学生将上半月、下半月
月相图整理摆放后,让他们比较一下:晚上看到的月相和早上看到的月相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明亮部分方向相反,并知道是因为月球本身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明亮部分必须朝向太阳的方向;为模拟试验中的条件埋下了伏笔。
在学生总结出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后,我及时补充月相变化规律歌谣,此处虽然显得机械且浪费时间,但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记住歌谣,对他们今后继续观察月相有很大的帮助,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月相图,找寻月球的运动规律(难点,黎明前的黑暗时刻)。
设计了“随着日期的推移,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了吗?变化有什么规律?” “月亮是沿着一条直线向遥远的东方驶去的吗?它怎样的运动轨迹我们在地球上才能周而复始的看到月亮?”“从这个月初二月相看到月相变化,到下一个月初二又看到新的月相变化经历了多长时间?月球公转了几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推理的高潮,得出了关于月球公转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至此,猜想假设几近成立,突破口被打开)。
推理的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对此,我一贯是非常重视的。
在学生推理出月球公转的若干问题后,模拟实验的方法、所用器材、注意事项等问题,则迎刃而解。
(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月相成因后,暗箱彻底打开。
)
总结环节,我提出“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去关注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
(升华总结)教材中的自由活动环节是让学生做出一个月的月相卡片,这个环节让我删除了。
我觉得作月相卡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为探究月球公转知识奠定基础。
既然前面已经有了探究月相变化规律的环节了,而且也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探究出了月球公转的知识和月相成因,若再加上这个环节似乎多余,更主要的是觉得与前面的设计思路不相符,所以删除了。
拓展延伸环节我也作了改动,将搜集月球与地球、人类、动植物的关系的资料,,改变为展示两个问题:一个是应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课前故事中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学以致用;另一个是月球公转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课下继续去研究,这样,活动的主题是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更能承上启下的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为下一节课探究日食、月食做好了铺垫。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