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12.报任安书】同步练考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12.报任安书】同步练考(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叙,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诚:果真解析:选C。
“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选C。
C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项,均为副词,本来;B项,均为介词,在;D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安在其不辱也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选B。
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练习题
报任安书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ãi)绁(xiâ)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答案:C(A.“衣”yì;B.“暴”pù;D.“仆”pú。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则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
正确理解句意很关键。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答案: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解析:掌握这种题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靠逻辑思维解决,二是多加记诵。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A(A.接近,趋向。
B.①通晓;②抒发。
C.①词尾;②然而。
D.①在;②对于。
)解析:正确理解词的意义需结合语境;要辨明用法首先要明确词性。
5.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答案: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doc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解析:C A项,“固”,均为副词,本来。
B项,“于”,均为介词,在。
C项,“所”,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D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流俗之所轻.也B.其次不辱.身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解析:C “相”,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对方。
A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B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B.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下流..多谤议D.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解析:B A项,非常:古义是“不同寻常”,今义是“十分,极”。
B项,郁结:古义、今义均为“积聚不得发泄”。
C项,下流:古义是“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卑鄙龌龊”。
D项,发愤:古义是“发泄愤懑”,今义指“决心努力”。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解析:B “却不以为辱”错,司马迁知道是莫大的耻辱,但是他选择了“践志”,以实现人生价值为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即僭越。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2 苏教版必修5
直面人生练习⊙生存选择报任安书(节选)1、选修延伸第一课时【课后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思垂空文以自见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⑦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非常之人称焉..勤勤恳恳 B.唯倜傥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遇遭此祸..多谤议 D.仆以口语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若.望仆不相师虽.万被戮,岂有悔哉A.若 B.虽居则忽忽若.有所失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及以.至是,言不辱者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C.以 D.于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灌夫受辱于.居室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6.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测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曩.者(nǎnɡ)槛.阱(jiàn)愠.色(yùn) 剔.毛皮(tì)B.强.颜(qiǎnɡ) 缧.绁(léi)倜傥..(tìtǎnɡ) 头枪.地(qiānɡ)C.凝滞.(zhì) 婢.妾(bēi)圜.墙(huán) 暴.肌肤(pù)D.占卜..(zhàn bǔ) 囹圄.(wǔ)污垢.(ɡòu) 名摩.灭(mó)解析A.剔—tī;C.婢—bì,圜—yuán;D.占—zhān,圄—yǔ。
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报.任安书报:答,回复B.特.以为智穷罪极特:只是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愤恨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解析C.恨—遗憾。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挥斥方遒..勤勤恳恳/书生意气B.积威..之所劫哉..约之渐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C.唯倜傥..之才不能任也..非常之人称焉/非倜傥D.而用流俗..人之言/流俗..之所轻也解析A.情意/意志气概。
答案 A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C.被/处所。
答案 C5.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
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司马迁一心为完成《史记》而隐忍苟活,令后人景仰。
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练习+.doc
C 、恨私心有所不尽D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选择题 (每题 4 分) 1、 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曩( n ang ) 者 阙(qu e )然 囹圄 (I ing y u) B. 倜傥(t it ang ) 愤懑(m e n ) 放失 (sh i )C. 缧(1百)纟世 闺閤(h e ) 剌(I a )谬D. 强(qi dng )颜 将相(xi m g ) 愠色(y m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下至于兹(现在) 不逊(不谦虚)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 错)C 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D 、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 E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 F 、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吾视其辙乱B 、窥镜而自视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 、瞋目视项王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 A 、仆诚以著此书 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C 、放矢旧闻 E 、则仆偿前辱之责 )B 、思垂空文以自现D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报任安书注释测试练习(配套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报任安书注释测试练习(配套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曩者
..辱赐书()
2.意气勤勤恳恳
......()()
3.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4.其次不辱理色
..()()
5.其次诎.体受辱()
6.其次关.木索()
7.所谓强颜
..耳,曷足贵乎()
8.且勇者不必死节
..()
9.何至自沉溺缧绁
....之辱哉()()
10.所以隐忍
..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11.鄙陋没世
..不表于后也()()
..,而文采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13.唯倜傥
..非常之人称焉()
1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15.仲尼厄.而作《春秋》()
1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
17.大底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故述往事,思.来者()
19.思垂.空文以自见()
20.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
21.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4.则仆偿前辱之责.()
25.且负下未易居,下流
..多谤议()
26.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27.无乃与仆私心剌谬
..乎()
以下是一词多义:
1.(1)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2.(1)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2)用.之所趋异也()
3.(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重.为乡党所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2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之所趋.异也 趋:趋求推贤进士为务. 务:职责B .卒就.死耳 就:就要,将要受械..于陈 受械:戴上刑具C .若望.仆不相师 望:埋怨仆诚.以著此书 诚:诚实,真诚D .定计于鲜.也 鲜:态度鲜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连累,涉及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D.⎩⎨⎧ 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3.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 .①②④⑧B .②④⑥⑧C .①③⑤⑦D ,③④⑤⑥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 D.①②④二、表达交流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
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
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1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理解(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B.退论书策以.舒其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C.囚于.请室于.妻子何如D.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宫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必修5跟踪检测十二 报任安书 节选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报任安书 (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叙,这里指创作 C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 D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诚:果真 解析:选C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选C A 项,“固”,均为副词,本来。
B 项,“于”,均为介词,在。
C 项,“所”,与后面词语构成所字结构;表处所,……的地方。
D 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⑤下流..多谤议 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A .①③⑦B .②⑥⑦C .②④⑤D .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⑦“父母”与今义同。
“勤勤恳恳”,古今异义词,古义,诚恳的样子;今义,指勤劳踏实。
“妻子”,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非常”,古今异义词,古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下流”,古今异义词,古义,深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声名不佳;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册:专题3 报任安书(节选)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缧.绁(léi) 剌.谬(là)困厄.(è) 谤.议(bàng)B .愠.色(yùn) 放失.(shī)轩.辕(xuān) 沉溺.(nì)C .闺阁.(gé) 愤懑.(mèng)垢.辱(gòu) 草创.(chuàng)D .倜.傥(tī) 怯懦.(nuò)固陋.(lòu) 曩.者(nǎng)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辱:承蒙B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C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倾:超过D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其次关木索见狱吏则头枪地B.⎩⎪⎨⎪⎧及罪至罔加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且勇者不必死节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意气..勤勤恳恳B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C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B .流俗之所轻也C .李斯,相也D .灌夫受辱于居室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问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1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菙.(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ù)之私心.刺(là)谬(miù)乎?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⑤⑧ B.②③④⑥⑧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⑧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D.仆虽怯懦..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望仆不相师居则忽忽若.有所亡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灌夫受辱于.居室5.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二、语言表达1.仿照下列的句子,写上相应内容,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同步试题
报任安书积累与应用一、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赠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倾:超过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拜:再一次下拜B.推贤进士为务务:事务、工作C.若望仆不相师师:效仿D.刑不上大夫刑:刑罚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见狱吏则头枪地B.及罪至罔加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受木索,暴肌肤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固主上所戏弄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下流多谤议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5、下列各句中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流俗之所轻也B.其次不辱身C.下流多谤议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若望仆不相师虽万被戮,岂有悔哉A.若B.虽居则忽忽若有所失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及以至是,言不辱者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C.以D.于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灌夫受辱于居室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二、8、名句默写(1)人固有一死,,。
(2)仆窃不才,近自托无能之辞,,,,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这首诗写于辛弃疾南归后的第15年。
当时作者36岁,任江西提典刑狱。
②鹧鸪的叫声在民间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请你结合诗句具体谈一谈,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
10、翻译句子。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之所趋.异也 趋: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务:职责 B .卒就.死耳 就: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 受械:戴上刑具C .若望.仆不相师 望:埋怨仆诚.以著此书 诚:诚实,真诚D .定计于鲜.也鲜:态度鲜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连累,涉及 解析:B 项,就,靠近;C 项,诚,确实;D 项,累,积累,经历。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A 项“固”,均为副词,本来。
B 项“于”,均为介词,在。
C 项“所”,①表被动;②表处所,……的地方。
D 项“所以”,均表原因,……的原因。
答案:C3.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 .①②④⑧B .②④⑥⑧C .①③⑤⑦D ,③④⑤⑥解析:①“剔”同“剃”;③“失”同“佚”;④“枪”同“抢”;⑤“责”同“债”;⑥“摩”同“磨”;⑧“底”同“抵”。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戏弄”“雕琢”“父母”与今义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课堂同步自测题 及答案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 赖晓东
选择题 ( 每题 4 分)
1、
下列词语,加粗字读 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 曩(n ang ) 者 阙(qu e )然 囹圄(1 ing y u) B . 倜傥(t it dng ) 愤懑(me ) 放 失 (sh i) C . 缧(l 目)纟世 闺閤(h e) 剌(l e)谬 D . 强(qi ang )颜
将相(xi eng )
愠色(y tn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视其辙乱
B
、窥镜而自视
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 、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仆诚以著此书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
C 放矢旧闻 D
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 、且负下未易居, 下流多谤议
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 恨私心有所不尽
D 、鄙陋没世而 文采不表于后世 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 就
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 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 区别呢 ?
B.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下至于 兹(现在) 不逊 (不谦虚) 错)
C 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 D
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 幸勿为过(过
、 累 百世(积累,经历)
曼 辞(美好)
E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 F
、亦以 究 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
思垂空文以自现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 、则仆偿前辱之责
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C .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
D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
10.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1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2.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⑤会不相从许
⑦会其怒般人不
②会天大雨
④会征促织
⑥俱会大道口
A.①④⑥ B .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1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 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 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 就。
D.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 解。
1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
5 分)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 5分, 15 分)
(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三、名句默写(每空 1 分, 12 分)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思来者。
3、 亦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成一家之言。
4、 《诗》三百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网罗天下放矢旧闻, ________________ ,综其终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仲尼厄而作〈〈春秋〉〉; _______________
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四、句子仿写。
要求句式相同,意思表达完整、连贯。
(字数不要求与原句相同) 12 分
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尽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 2 、B 3 、C 4 、A 5 、D 6 、 B 7 、D 8 、D 二、 9、D 10. C 11. C 12.D 13.B
14. B (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
B 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洎牧以谗诛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辱,岂有悔哉。
16.( 1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 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
( 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三、略四、百姓好比江河水,虽然它可以浮舟,但也可以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