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 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 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
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
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②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_____。(填序号)
A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碳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 C 与 D 的粒子个数比是 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
______。
【答案】石油 温室效应加剧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2:1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
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
为
复合催化剂
3H 2 +CO2
CH3OH+H 2O ,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x+(1 3)+(-2)+1 = 0, x= ﹣2 。
②A、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
A 正确;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
B 不正确;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 Cu(OH)2 和_____,可能有 Cu。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6B. 8C. 16D. 18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硫酸D. 氨水答案:C3.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 氧气B. 水C. 氧气和水共同作用D. 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水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H2O5.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C + O2 → CO2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代谢过程。
水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求其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氢)+ 32(硫)+ 4×16(氧)= 98。
五、实验题9.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六、论述题10. 论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处理和净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1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
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
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 【解析】【分析】【详解】(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2024年中考化学精选压轴题:科普阅读题
2024年中考化学精选压轴题:科普阅读题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食醋是一种调味剂,除含醋酸3%-5%外,还含有少量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维生素B、钙盐、亚铁盐等营养成分。
醋酸的化学名称为乙酸(CH3COOH),纯净的乙酸又叫冰乙酸。
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食醋生产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为保证其所含营养成分全面,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冰乙酸为原料直接勾兑生产。
(1)乙酸的物理性质有(任答一条)。
(2)食醋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不使用冰乙酸配制食醋的原因是。
(4)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填化学式)反应。
(5)从微观角度解释香醋(一种食醋)酸香扑鼻的原因。
(6)①食盐水①食醋①纯碱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数字序号)。
2.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再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油。
在空气中,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切开后银白色的金属表面迅速产生了白色物质氧化钠,但该过程不会发生燃烧。
再取一大块冰,在其表面挖一个较深的抗(如图)。
用遥控车将钠放入冰坑底部,刹那间,冰火两重天的壮美奇观瞬时产生,钠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噼里啪啦看巨响,火光四射,火花飞溅。
燃烧殆尽,观察到冰块上裂纹纵横交错。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即可)。
(2)钠不能保存在水中的原因是。
(3)冰坑周围裂纹纵横,说明反应过程(填“吸热”或“放热”)。
3.计时器中的化学时间对人类极为重要,它渗透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各个领域。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明了用石片刻制成的“日晷”作为计时器。
到了铜器时代,又发明了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日晷”。
15世纪末出现了铁制发条,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为钟的小型化及怀表、腕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炼草成油不是梦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海水可以提取食盐,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可以得到溴、镁等物质。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后,用空气将其吹出。
也可以用水蒸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
而海水中的镁,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工业规模海水提镁的方法,是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将海水中的镁转变为沉淀;再加入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过滤、烘干,然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以用来制取盐酸,再循环使用。
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用于电解法制碱必须经过精制。
精制食盐水常加入一些试剂,使杂质沉淀过滤出来,再加入稀盐酸调节盐水的pH。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的技术叫做_______。
(2)铝和镁一样,属于活泼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_。
(3)如果加入稀盐酸后盐水的pH=7,则溶液显_______性。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最新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解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3)密封保存【解析】(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2.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
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最新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 2O 。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 并还原CuO 。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后加热CuO ,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 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 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 中CO 与CuO 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 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 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 ,防止空气污染(5)CO+CuO △Cu+CO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后加热CuO ,目的是防止CO 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 的现象是①B 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 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 ,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 中CO 与CuO 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 △Cu+CO 2 考点∶考查制取CO 并还原CuO 。
2.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
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OH NH SO ⋅↓;()4323424ZnSO +4NH H OZn NH SO +4H O ⎡⎣⎦⋅⎤;()22Zn OH ZnO+H O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氢氧化物 ()3Fe OH()2Fe OH()2Zn OH()2Cu OH开始沉淀时的pH1.97.06.04.7沉淀完全时的pH3.2 9.0 8.0 6.7(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最新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必备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必备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2024年中考化学综合测试—科普阅读题
2024年中考化学综合测试—科普阅读题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约为21%,这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怎样才能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呢?我们知道,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沸点。
科学家们正是利用了物质的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升温。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
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104kPa,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聚合物膜是膜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膜材料。
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和机械强度,可根据不同的气体分子大小和形状进行调整。
在氧气分离中,聚合物膜可以选择性地通过较小分子的氧气,而阻隔较大分子的氮气和其他杂质气体。
通过调整膜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获得不同的氧气分离效果。
(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升温,继而分离出氮气剩下液态氧。
这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
(2)聚合物膜分离空气富氧的技术中,空气中分子的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3)聚合物膜的孔径(填“>”或“=”或“<”)氧分子的直径。
2.氨燃料发动机2023年11月30日,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NH3)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发动机单缸功率可达208kW,氨能最大占比可达85%,相比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可降低碳排放80%。
氨燃料发动机是指用氨作为主要燃料的发动机,氨气是一种无色的具有强烈气味的气体,容易液化存储,液氨在发动机中与氧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
氨气的制取途径很多(如图所示),通过使用来源于风能和太阳能的电能制备氨,以及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由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制备氨,是氨氢这种“无碳”燃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Ca(ClO)2+H2O+CO2===CaCO3↓+2HCl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答案】干粉灭火弹 ABC 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拉发式 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2)A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B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C 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D 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故选ABC 。
(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引燃式灭火弹需要用力投入火场;(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预防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还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首要污染物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PM1068.6455.1363.6359.75SO2 4.3 2.11 4.1313.32NO2 1.080.46 1.15 1.1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
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 、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 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答案】SO 2、NO 2和CO 1~12月,全国PM 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SO 2 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析】【详解】(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PM 10)、细颗粒物(PM 2.5)、一氧化碳(CO )和臭氧(O 3),氧化物定义为: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 2、NO 2和CO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 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 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 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 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O+2CO 2CO +N 催化剂,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
其实,还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鲜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
制作方法:按1:3:10的比例将红糖、鲜厨余(水果皮、菜叶等)、水混合装入桶中,盖盖发酵3 个月,过滤出液体,得到环保酵素。
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长中的芥菜残留农药进行了研究。
首先检测喷洒农药2小时后初始附着量,然后分四组分别喷洒:清水,1:200、1:300、1:400(环保酵素和水的体积比,下同)的酵素液,检测96 h 后3种农药降解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施用化学肥料是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与此同时,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分别用1:250、1:500、1:750、1:1000的酵素液(每周施浇3次)对土壤中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原文作者李方志、韦文芳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_____。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4)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B 施浇环保酵素到第 7 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C 环保酵素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答案】纱布或滤网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1212100%1212+122+1611⨯⨯⨯⨯⨯1:300的酵素液AB【解析】【分析】【详解】(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纱布或滤网。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212100%1212+122+1611⨯⨯⨯⨯⨯。
(4)由图示信息可知,四组实验中,1:300的酵素液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率最高,故降解作用最好的是1:300的酵素液。
(5)A 、由有机质增幅率图可知,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故A 正确;B 、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故B 正确;C 、长期施用环保酵素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环保酵素不是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故C 不正确。
故选AB 。
【点睛】=10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5.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出天然气转化利用的新技术: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 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