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读书报告——《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42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42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42篇「篇一」“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
”读完了这本书《恰同学少年》,孔绍绶校长的话,还在我眼前闪现。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毛泽东等诸多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雄心壮志。
其中,孔绍绶校长对学生们节俭生活的教育,对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小时候,胃口不好,不爱吃饭,经常会剩饭。
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饭时,饭剩了不少。
妈妈劝我多吃点,并对我说:“孩子,这些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要珍惜呀!”那时的我并没有听进耳,只是告诉妈妈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欢天喜地自顾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
姨婆以前当过老师,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读起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完了,姨婆又给我解释起它的意思来。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贵的,它是用农民的汗水变成的,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浪费食物。
“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
”只有节约,才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攒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长日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下了许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句词出自《沁园春·长沙》。
最近我阅读了用此词命名的《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是怀着对领袖的崇敬之情读完的,这部书让我懂得了许多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一:《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记得《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的一幕: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在宽阔的湖南一师操场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那朗朗读书声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诵读那令人振奋的诗篇。
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难忘: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就是梁启超,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这种奋斗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奋斗和革命才能有永远的进步。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着祖国的今后和未来,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亲人寄予的厚望,还有祖国的利益和发展。
很多领导人都说过,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更说明教育对祖国的重要。
今日之责任,祖国之责任,都是我们肩负的重担与上进的激励。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努力与上进紧紧地关乎着祖国的命运,少年永远是祖国的脊梁。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庄重严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奋发图强。
在新时代,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各种挑战,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遥想当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节约,至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过去和现在却也不乏刘俊卿这种虚荣的人。
一师范开学,父亲为他挑担,他却说父亲是他雇的挑夫。
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卖着臭豆腐供刘读书,为了那所谓的面子竟管父亲要很多钱去买一双皮鞋。
他一学期花的钱竟比王家少爷还多!他视功名利禄为人生制高点。
他为了面子,宁可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却何曾想到亲人的心寒?他原本也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效力祖国,却自毁前程,这不正是刘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一道败笔么?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但是,正因为条件的改善,促使了我们更加的奢侈,更会享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心得体会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心得体会《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的感情故事。
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以民族大业为己任。
如:孔昭绶、杨昌济、袁吉六、张干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恰同学少年初中优秀读后感作文,希望你们喜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怀着敬佩的心情阅读了《毛泽东》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不禁从心底佩服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机智、勇敢。
就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毛泽东出生在韶山上屋场里,童年的毛泽东是一个聪明、顽皮的伢子,六岁时就开始干农活,经常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放牛,让牛自己吃草,他们则聚在一起讲笑话、讲故事、唱山歌,颇有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样子。
1902年,调皮、聪明的毛泽东开始了正式的私塾学习,他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而且见缝插针,从不浪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
毛泽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乐于助人。
他可以放下自己家的谷子不收,去帮助别人家的大婶收谷子;他可以每日带两份饭去学校,原因是他为了让断了口粮的伙伴可以吃上饭。
童年的毛泽东让我感受到学习和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十几岁的毛泽东知道县城有了新式小学堂时,他不顾父亲的阻挠,毅然写诗励志,外出求学。
在小学堂中,多是富家纨绔子弟,毛泽东不怕嘲笑,以一篇被老师评为“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文章征服了那些富家子弟。
长大的他,在经历了半年自学后考上了当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中,他常常与蔡和森等人在节假日一起在湘江中畅游,从不论春夏秋冬;在岳麓山间冒雨奔跑,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湘江边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远足时,他们常常风餐露宿,既废朝食,也不晚餐,只吃一顿蚕豆饭便足够了。
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受
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受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受通用。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
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受通用,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受篇1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有感三篇范文最新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800字(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现在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朗朗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字眼,却丝毫想象不出那个年代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怎样的学习,怎样的去追寻梦想,怎样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这两个极为优秀的人才。
这部电视剧生动再现了一群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挽救破碎的山河而努力奋斗,看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令人感觉到一种力量。
回头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主要是我们这代80后。
在生活上,我们这代都是独生子,全家都围着一个小孩转,什么也不用干,不用想,使小孩的独立性很差,以至出现了大学生不会自己铺床的一些笑话。
为什么要学习——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为什么要学习——观《恰同学少年》有感国家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现在国内外教育专家们已充分认识到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学习,而是一种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学习,是一种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
如果要想培养好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成为一种自律的学习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那就一定要和孩子探讨为什么要学习的话题。
做事总有原因,只有知道为什么去做,做完这件事会对我产生什么结果,才会用不同的态度去做,就像孩子们的学习,甚至问问成人为什么要学习?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是为了自己有好的生活;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能受人尊敬,做人上人;有的是为了自己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有的是为了给祖国献一份力量……。
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条规律: 谁的格局大,梦想大,谁的学习动力十足,创新思维越多,竞争意识越强,抗压能力越大。
所以为什么学习比怎么学习更重要。
“为什么学习”是人生方向的指引,只有方向对了,才能有正确的结果。
怎么学习是方法,是支撑方向的。
我最近在看《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前八集,有很多感触,就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角度来讲,剧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所做所为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毛泽东和蔡和森家境贫穷,但是都积极求学上进,想办法省钱挣钱多买书多读书,不贪慕虚荣,他们的胸怀坦荡,思维开阔,不拘一格,上下求索,修学储能,终成一代杰出的代表。
萧子升和萧子瞕是兄弟两个,因为考大学的作文试卷在临提交前被人偷了,兄弟两个先后出现了不同的态度,弟弟萧子瞕默认了让毛泽东代写两篇考卷,可哥哥知道后却非常生气,甚至被录取后找到校方说明情况。
可见萧子升是“德”字当先。
兄弟也是有大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才学出众。
他们读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
何为经世致用?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为了学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
他们背诵的一篇文章中,有段词特别震撼,如果我们每位父母都能从小给孩子扎这样的根,相信我们国家一定能越来越兴旺强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篇1“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句出自李白《少年行》的诗句,很好的诠释了少年的意气风发,壮志凌云。
少年像春天一样朝气勃勃,充满生机。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描述的是毛泽东等少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学习和生活。
它给我感触很深,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他与很多那个时代的少年一样,拥有远大的梦想,他有一颗渴望实现梦想的心,他有壮志凌云的气魄。
他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他知道革命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锻炼身体。
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怎么样去实现它,即使遇到千难万险,也一往无前。
本书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刘俊卿,他的父亲是一个贫农,为了能让儿子上学,把自己女儿卖了去做丫鬟。
当刘俊卿考上第一师范,他父亲到处借钱,为了给他买一身好的衣服,挑着行李送他去上学,路上不厌其烦地交代一件一件的事情,到了学校门口,刘俊卿竟然和别人说这是他雇用的挑夫。
短短的一句话,让他父亲心都碎了。
更过分的是,他又去将他妹妹辛苦赚的一点钱拿来供自己挥霍。
刘俊卿不仅没有感恩之心,也没有羞愧之心,一次次做错也不去反思,外表华丽内心空虚,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少年,我们积极向上,那国家就有希望,如果我们是垮掉的一代,那祖国就没有未来。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继续祖国的富强文明之路。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文篇2记得《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的一幕: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在宽阔的湖南一师操场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那朗朗读书声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诵读那令人振奋的诗篇。
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难忘: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热血沸腾。
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五月七日明国奇耻》这一篇。
这个故事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青年在列强面前,枪口面前决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
湖南总督汤乡铭让一师的学生为袁世凯的亲日行为写贺词。
这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袁世凯等人的卖国行径更是深恶痛绝。
他发动学生用手中的笔讨伐袁世凯,并将这些檄文装订成书。
然后奋笔疾书为这本书题词:“五月七日,明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们用热血和智慧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但毛泽东等人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而改变这一切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争取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随着“八一”节的到来,各种历史回顾的影片又拉开了帷幕。
而在众多的影片中,《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
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恰同学少年》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看后给了我无限的憧憬。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一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写出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而其中毛泽东的青春时代就记录在这一本书中——《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写的是毛泽东于1913到1918年的大学时期,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为首的奋斗青年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他们应该是最时尚、最先进、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
书中写了毛泽东在学校里做的一件件事,并赞扬了校长孔昭绶、学监方维夏,教师杨昌济等优秀老师对青年学生的关爱。
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最成功的就是举办了一个青年读书会。
他在校园里与同学们互相帮助,让每一位老师都禁不住连声赞叹。
毛泽东的作文更让人佩服,在考第一师范时写的作文就获得了第一名。
正如杨昌济先生所预料的,这篇作文的作者必成“非凡大器,非凡大器”。
毛泽东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在他上大学时就体现了出来。
他不仅爱读书爱写作,还主张同学们要多锻炼身体,因此创建了多种运动小组和一师范足球队。
他还组建了一支军队,是一师学生组成的学生军。
就这连一把真枪都没有的军队,竟然以毛泽东的智慧,胜过了有三千多支真枪的军阀部队。
因此湖南一师的校志里记录了“毛泽东,通身是胆”这句话。
看《恰同学少年》,更激起了我们的豪情壮志。
不是吗?我们应该也像毛泽东青少年那样,自强不息始终奋斗。
是啊,正值青春年少,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必须奋斗。
奋斗吧,奋斗出豪杰,
奋斗出精彩!。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本(2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我中华民族便可雄于地球”,这是《恰同学少年》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形象。
这本书朦朦胧胧唤醒了我的斗志,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师生情,什么是爱国志……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毛泽东,他倔强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的勇敢,也突出了他的领导才能。
在一次上作文课上,他不满袁吉六老师的讲课,竟然冲出教师;为了维护学校秩序,他组织了一群学生军,帮助学校维持正常秩序。
毛泽东性格虽然倔强,但他处理事情沉着冷静。
刚报考第一师范时,同学们都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有他,成绩公布还在外面悠然自得的吃着臭豆腐,同学急着到处找他。
他却说“不要急,我有把握绝对能考上,你们坐在那也是白等,来来来,吃臭豆腐”。
在一次与反动军阀的谈判中,他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且在军阀手枪的威逼下的局面下,临危不惧,端起茶杯悠然喝茶,首先就从心理上就战胜了反动派。
毛泽东爱看书,且记忆超群,看过的书能过目不忘。
杨开慧不全信,特意点一篇文章让毛泽东背,不到几分钟,他差不多一字不错背下来,就像他自己写的一样。
杨昌济老师把一本厚厚的《伦理学》借给毛泽东看,他三天后就还了回来。
老师十分失望,以为毛泽东没认真看。
结果他说“这本书太好了,我想慢慢研究,又怕影响老师,所以熬夜全抄下来了。
”毛泽东不仅自己经常锻炼身体,如打球、跑步、游泳、爬山等,还组织学校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学生军。
他认为,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学问再大又有何用呢。
今天,我恋恋不舍地合上这把本书。
书中的人物形象历历在目,蔡和森的执着,萧子升的洒脱,刘俊卿的贪恋…一一记在脑海。
他们的刻苦学习,他们的踌躇满志,他们的忧患意识,深深刻在我的心上。
看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的学习成绩虽然较好,但我的身体十分虚弱,动不动就咳嗽,以致我的记忆力也不行。
黄晖《恰同学少年》读后感(通用8篇)
黄晖《恰同学少年》读后感(通用8篇)黄晖《恰同学少年》篇1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将这句定作了我的。
而这句话是我从《恰同学少年》这本名副其实的好书中得知的。
每每看《恰同学少年》,心中便总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这本书朦朦胧胧地激起了我的理想与斗志。
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在书中出现,而这些人物都是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青年。
像喜欢刨根问底的毛泽东,遇事往往深思熟虑的蔡和森,常常一鸣惊人的萧子升……但深受我喜欢的便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了!一提起他,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毛泽东在遇上困难时那左比右算、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模样,眼前仿佛掠过毛泽东在球场上那百战百胜的英姿,心中徘徊着毛泽东对易永畦同学卧床不起时无微不至照顾的身影……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来。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的缺点便是太性急、太冲动了。
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他驶向成功的彼岸。
“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就是这句话吸引了我的心与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起在雨中奔跑着。
他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是如此豪情,是如此快活。
他们两人仿佛两个狂野的战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
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融入进去,尝尝那妙不可言的感觉,想必那感觉一定如蔡和森说的那样——“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顿时,青年们在高山之上那充满自由力量的长啸狂呼声使我震撼不已。
毛泽东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老师——黎锦熙曾说过毛泽东是师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勤奋,一分一秒都不放过。
他曾说过:“觉可以一日不睡,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他那优异的成绩是他的无数滴汗水换来的——他只要一有不会的问题,便立刻向同学与老师请教。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例(2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例最近我阅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这本书我是怀着对领袖的崇敬和对毛泽东的豪气读完的,这部书让我懂得了许多……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虽不怎么帅气,但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
每每想到他,我都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
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太冲动、太倔强、太自以为是等等,但他仍然让我敬佩。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应该朝着他奋斗,努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这个志向并不一定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他才会刻苦读书,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
《恰同学少年》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立志在先。
”记得毛泽东有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我们斗不过天,斗不过地,更斗不过人。
我们斗得过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更是一种胜利。
或许大家会说:“我们所生活的年代与毛泽东那个时代是天壤之别,正可谓乱世出英雄。
屋门这些甚或在和平年代的人有咱么内和毛主席那个年代的人进行比较呢?”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这只是个借口而已。
是啊,我们虽不生活在乱世,但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追梦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坎坷。
如果一个人连远大的志向都没有,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今天,就让我告诉苍茫大地,明日我主沉浮吧!《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范例(2)《恰同学少年》是由杨绛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以自传体式写成,讲述了杨绛和她的丈夫梁实秋在青少年时代的青涩恋情,以及他们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共同经历的各种困难和磨难。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二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翻开《恰同学少年》,走进毛泽东,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感受那个时代的青春激情。
内容向我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斗志。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好奇心,翻开这本震撼心灵,给予我无限斗志的《恰同学少年》。
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
一颗颗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心,仿佛催促着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也为我们谱写心中最美的诗篇。
穿越时空,那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让人浩气长舒,激起我内心深处潜能的正义感。
明耻篇使我看穿有的人邪恶的嘴脸,而有的人却让我领会昂首向前;一句“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不移”掀起我内心的波澜,瞬间万分感概就像汹涌澎湃的巨浪涌上心头;书生练兵则告诉我:没有一个野蛮强健的身体,光有满脑子书虫,那国家的强没有了武力的振兴何提成就啊;合上这本书,回忆她一桩桩,一件件震撼人心的事件。
它教我向领袖革命看齐,引我迈出困境将历史和未来的接力棒焊接。
新中国,新未来是中国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我暗暗许下誓言:在中国未来的道路上一定有我铺下的牢固的砖。
我在静谧中感叹道:“书中看到的竟不是一堆“国家,民族,理想,志向”的大道理,而是一个个年青人为新世界而奋斗,打拼的历史。
我想:岁月是永远夺不走那昂首挺胸的神情,张翅飞翔的雄鹰,就算再过一个世纪来翻开它,也依然会让人的激情像洪水般泛滥得到处都是。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二)《恰同学少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故事以中学生杨渡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家庭和成长的故事。
作者通过杨渡和他的恰同学少年朋友们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中学生群像。
这些恰同学少年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困惑,但他们在友情的引领下,共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岁月。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恰同学少年》全书讲了以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五年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优秀青年为自我“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而奋斗的故事。
那么《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范文一《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用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体,充分展示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姚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求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书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整本书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书中还原了领袖朝气蓬勃的年轻时代。
毛泽东原名毛润之,在长沙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新生考试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考入长沙公立第一师范。
在学校读书的过程中,他刻苦学习、修身立志,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互相交流,并与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等同学共同组织了同学读书会。
他不但注重学习,并且爱国爱民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在他的身上我领悟到了一种勇猛果敢、临危不惧的精神;感受到了一种气宇轩昂、仰不愧天的气概!书中的蔡和森让我明白了内敛的真实含义。
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然而,他却没有丝毫傲气,反而比其他人更平易近人。
他勤工俭学,在大街上擦皮鞋,没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种乐观的心态。
他恰如其分的解释了不矜不伐、屈己待人的真谛。
刘俊卿是书中的反派人物。
他家境贫困,父亲为他拼命工作,到处借钱供他读书,甚至把看病的钱都给了他,可是他却拿这些钱去买昂贵的鞋。
相比毛泽东的勤俭简朴,他的行为让人为他感到可悲。
《恰同学少年》称得上是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相结合的典范,它唱响了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
从书中我读到了在纷乱年代下一帮洋溢青春稚气的少年用自我的言行谱写着一曲青春之歌。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
2.主体:阐述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和启示
3.结论:总结全文,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正文
《恰同学少年》是一本由著名作家毛泽东所写的散文集,它记录了作者在湖南师范读书时的生活点滴和思考。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了它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和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独特的文笔和思考方式所吸引。
书中所描述的湖南师范的生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当时青年学生的热血和激情。
同时,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于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它让我明白,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恰同学少年,正是青春最好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体验生活的精彩。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第1页共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读书报告——《恰同学少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读书报告——《恰同学少年》仍记,高中时,曾在明亮的教室里与同学们大声朗诵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得当时正处青春韶光的我们,仿佛透过诗歌看到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青年人的凌云壮志,并深深地感动于诗歌中的热血。
但不得不说那时的我们太小太稚嫩了,知道的学到的都好少,即使被一时的热情所感染也很少会去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如今,当大二的我在重新拿起《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时,再次领略一代风流人物的崛起时,我能想的、看的变得多了起来。
记得当时小组内部讨论决定要读的书目时,最后决定读《恰同学少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恰同学少年》是一本很受欢迎的红色青春励志小说,贴近我们现实中所处的年龄,可读性比较强。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禁不住以书中人同时代的身份去思考,通过书中人的经历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解答一些在我自己所不解的青年人的疑惑。
同时,又不禁拿书中与现实作对比,对比之中,我又增填了一些疑惑。
我记得书中第五章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昌济先生在一节修身课上讲立志,说:“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与之类似的话在我十四载的读书生涯中听过很多次,我也记得我曾经回答过很多答案,科学家,天文学家,警察,舞者…所谓的志向从不知其然到不知其所以然,不停地变化,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志向只是为了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或一时兴之所至,并无经过深思熟虑。
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小说中令我感触颇深的不是哪个年代敢于勇于说出自己志向的人。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范文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范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是出自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的一句诗,同时也是一本书的名字——《恰同学少年》。
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的求学生活。
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在书中出现,而这些人物都是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青年。
像喜欢刨根问底的毛泽东,遇事冷静沉着的蔡和森,常常一鸣惊人的萧子升……但深受我喜欢的便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了!他英姿飒爽,虽不怎么帅气,但又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
一提起他,眼前仿佛掠过毛泽东在闹市里静心读书的身姿,心中徘徊着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
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来。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的缺点便是太性急、太冲动了。
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应该朝着他奋斗,努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这个志向并不一定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他才会刻苦读书,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
《恰同学少年》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立志最重要。
如果一个人连志向都没有,何谈成长,更不用说成为栋梁之材了。
毛泽东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老师曾说过毛泽东是师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勤奋,一分一秒都不放过,抓紧了时间。
他那优异的成绩是他的无数滴汗水换来的——他只要一有不会的问题,便立刻向同学与老师请教。
在他书上那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
书上的评语与心得,字字刻出了他对学习的执着,我也要向他学习,我向来不敢向老师问问题,下次遇到疑问时,我会积极向老师提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读书报告
——《恰同学少年》
仍记,高中时,曾在明亮的教室里与同学们大声朗诵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记得当时正处青春韶光的我们,仿佛透过诗歌看到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青年人的凌云壮志,并深深地感动于诗歌中的热血。
但不得不说那时的我们太小太稚嫩了,知道的学到的都好少,即使被一时的热情所感染也很少会去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如今,当大二的我在重新拿起《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时,再次领略一代风流人物的崛起时,我能想的、看的变得多了起来。
记得当时小组内部讨论决定要读的书目时,最后决定读《恰同学少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恰同学少年》是一本很受欢迎的红色青春励志小说,贴近我们现实中所处的年龄,可读性比较强。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禁不住以书中人同时代的身份去思考,通过书中人的经历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解答一些在我自己所不解的青年人的疑惑。
同时,又不禁拿书中与现实作对比,对比之中,我又增填了一些疑惑。
我记得书中第五章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昌济先生在一节修身课上讲立志,说:“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与之类似的话在我十四载的读书生涯中听过很多次,我也记得我曾经回答过很多答案,科学家,天文学家,警察,舞者…所谓的志向从不知其然到不知其所以然,不停地变化,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志向只是为了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或一时兴之所至,并无经过深思熟虑。
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小说中令我感触颇深的不是哪个年代敢于勇于说出自己志向的人。
可能他们的志向气冲云霄如罗学瓒、易永畦为国奉献、驰骋沙场之志,可能他们的志向相对质朴如周世钊想做一名校长,使我觉得沮丧,因为自己并没有一个真正出自心底的志向。
记得小说中,杨昌济先生问道毛泽东时,毛泽东沉默了,因为他也不明白自己心中的志向为何。
但在这章的故事里令我产生感触的不是同无志向而生的认可感,因为,在我心中我很清楚,即使年轻时的毛泽东和我一样没有明确志向,我们也是不同的,他没有立出明确的志向是因为当时社会状况的混乱和他对世事所知甚多。
而我,则是少年不是愁滋味,不曾强说愁,但总觉得眼前有太多东西都不甚明朗,脑袋里根本就没有产生“志向”这一令我向往的东西。
在这段情节中令我感触颇多的是杨昌济先生在听到毛说没有志向时的态度与反响,杨昌济先生不愧是一代育人大家,他对待没有志向的学生的态度是平和的,是带着思考的,在不强求同时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希望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明确的志向,使毛可以在漫漫的求索路程中不会因为过分的放宽界限而定不出目标。
看过这段故事我想,我以前对待志向的想法太天真了,总觉得志向早晚会有的,不必刻意去追求。
现在再想想,如果长期让自己处于一种被放养的游离状态,即使前路有着你的志向,也会因为你的散漫而错过,况且一个人能创造出最高价值的时候只有那么几年,如果与志向错过,便没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如今的我开始收拢自己,不再考虑一些遥不可及的事情,专注于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向往,最近慢慢地有了一些还算不上志向的朦胧感受。
我不追求做一个屹立天地的人,只求自己可以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曾堂堂正正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我曾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奋斗过。
仔细地品读思考《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使我的志向的渐渐清晰化,不得不说这算是大学的我学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了。
但有时我会很纠结,不是因为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纠结与当今社会与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的差异。
我从未读过或听过周围有那所学校会让学生如书中所说的张扬自己的个性,虽然学校中也有很多学生社团,但是我觉得那些社团太过于形式化,却与学生本身的个性及理想相隔太远。
每当在小说中我看到他们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汗水时我不禁黯然。
我不想抨击现在的教育体制,因
为我也说不清什么样的教育体制会更加适合现在的中国,但我总是禁不住幻想,幻想一个更加自主的环境,一帮青年人可以说出自己不同的抱负并为之热血沸腾而不是只讨论些某某经典进球,某某娱星的八卦,我不禁暗自思索是我们变得肤浅了么?看到毛泽东和同学为了锻炼身体、体验生活在山野中疾走,我不禁想起好多人曾经发出要去逃亡的想法却从未实施,为什么现在的我们有好多梦想家却缺乏敢于实践的勇者呢?我也不禁的暗暗耻笑自己也同样是个行动矮子,太安逸的生活,太多的诱惑,被从小培养出的中庸所束缚着,一念闪过之后再难续青春的激情,唯有随波逐流而尔。
不停地对比,不停地反思,也许我应该做些改变,我不知道要完成这种改变需要多久,亦不知是否真的能做出改变,但求青春的年华不被虚度,但求青春的热血不被掩埋。
读《恰同学少年》我生出了很多感想,有些并没被抓住,但仅仅是抓住的这些便让我受益匪浅。
《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些典范来领跑我的青春,这本书并不哲学话,没有太多深奥的哲理,但是它所蕴含的红色青春经典却足以感染我们这些正处于迷茫时期的人。
寥寥两千言,一家之谈而已。
《恰同学少年》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刚刚进入成人世界的我们读的书,它可以激发每个青年人内心的热血与赤子之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