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童谣
浅谈苏州民间童谣的学习
浅谈苏州民间童谣的学习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
哼唱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语句简练、易懂易记、幽默诙谐。
然而现代的孩子们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知之甚少,苏州方言等宝贵文化在渐渐淡忘。
苏州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能开阔幼儿眼界,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爱乡和爱国之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这些童谣中有歌唱时令、节气,农民耕作的劳动歌,有歌唱儿童生活、意境优美的儿歌,有歌唱苏州风物、花鸟鱼虫的杂歌等等,它们具有相当浓厚的儿童情趣和一定的教育意义。
标签:苏州童谣;社会化;幼儿发展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依山傍水,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吴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小桥流水的清雅别致、苏式糕点的甜香软酥糯,更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吴侬软语之美。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和许多其他方言一样,却在一日生活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的舞台,失去了主导地位。
现代的孩子们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知之甚少,苏州方言等宝贵文化在渐渐淡忘。
然而风趣幽默、清新朴实的苏州童谣,正是引领幼儿接受苏州语言的最好形式。
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能扩大幼儿眼界,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尤其对于培养幼儿的爱乡和爱国之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我们班把苏州童谣学习作为班级特色,选取了幼儿易于接受的苏州童谣,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初步的苏州民间童谣教育。
通过一年的粗浅尝试和探讨,在童谣的教学中引导幼儿感知苏州,引发幼儿稚朴的爱乡和爱国情操,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题材,感受苏州方言的魅力苏州话的轻清柔美,久已成为文化的标识。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泰伯奔吴带来中原地区的华夏语,又经过两千多年无数的变异和融合,才形成可今天的吴语体系。
苏州方言历来被陈伟“吴侬软语”,是吴方言的代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柔”、“甜”、“温”、“糯”。
汉族民间童谣的语言特点与重要价值
汉族民间童谣的语言特点与重要价值引言现代社会对于汉语民间童谣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民间童谣是一种是口耳相传形式的民间歌谣, 因此其具有简单明快的语言特点, 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谣歌曲中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民谣歌曲中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对儿童的知识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对于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以及表达形式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童谣的简要概述1、民间童谣的内涵童谣是指专为儿童所作的歌谣或是短诗, 童谣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发展方式, 因此十分重视格律和韵脚。
童谣在旧时社会被认为能够预示人们的世运或是人事, 例如在《三国演义》的第九章中, “卓问李肃曰, 童谣主何吉凶”。
汉语民间童谣是指以汉语为传播载体, 将儿童为主要接受主体, 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具有汉语语言特征的民间歌谣。
民间童谣属于民间文学之一, 包括在民谣之中, 因此对于童谣的定义没有明显的界限和范围, 在民谣之中适合孩子歌唱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都可归属为童谣。
民间童谣的基本释义为具有韵律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 因此在儿童间流行的歌谣普遍具有简短、轻快的特点, 并且民间童谣普遍带有地方语言特色, 主要表现为诙谐幽默、形式简洁且朗朗上口。
2、民间童谣的发展民间童谣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诗经》中“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在《列子》中所记载的是我国圣人尧时的童谣, 由此可见童谣已有接近三千年历史。
在民间童谣的发展历史以明代为分界线, 在明代之前童谣普遍为政治童谣, 属于统治阶级济宁政治统治的工具。
自明代之后, 童谣才被人们有意识的进行创作和收集, 非政治性的童谣创作是民间童谣兴起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童谣的发展史中基本呈现两多两少的状况, 即乱世较多、盛世较少, 时代末期较多、时代初期较少, 例如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的童谣出产量较高, 而在时代末期便会大量流传。
传统童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教育与游戏乐趣
传统童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教育与游戏乐趣传统童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教育与游戏乐趣传统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源泉。
童谣通过简短而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传达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并且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传统童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儿童教育与游戏中发挥作用。
首先,童谣作为儿童教育的工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童谣以简单的形式,如韵律、语调等,吸引了孩子们的关注。
通过反复听唱,儿童能够记住童谣中所包含的知识和价值观念。
例如,著名的《三字经》就是通过童谣的形式,将儿童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们。
童谣中的歌词往往包含了关于品德、习惯、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人不修,树不正,不修身,何以立?”这些简短而生动的语句,深入浅出地教育了孩子们的品德观念。
其次,传统童谣为儿童教育提供了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往往沉迷于电子游戏和手机,缺乏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而传统童谣则能够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童谣还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比如在歌词中穿插问题,需要孩子们回答。
这种互动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也增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教育的作用,传统童谣也给儿童带来了游戏和乐趣。
童谣中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孩子们在唱着童谣、跳着舞蹈的时候,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
童谣还融入了许多游戏元素,例如通过拍手、击掌等方式与其他孩子互动,或者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来学习和游戏。
这种形式的游戏不仅消遣了孩子们,也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童谣的传承面临困境。
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和娱乐方式将童谣逐渐淡忘,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童谣,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使其与现代教育和娱乐相结合。
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
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童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常常通过押韵的歌谣和简洁的诗歌来传播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它们在学习语言、培养审美情趣、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传统童谣的文化意义,探讨其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传承文化遗产童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常源于民间传统,代代相传。
通过传统童谣,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这些歌谣和诗歌记录了人们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传统童谣的存在和流传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代能够了解、尊重和享受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传统童谣常常包含着对生活的态度、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通过童谣,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友爱、尊重、正直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儿童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传统童谣中经常描绘了英雄、美德以及善恶的对比,可以帮助孩子们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促进语言和认知发展传统童谣的押韵和节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通过咏唱童谣,幼儿能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发音和节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童谣中常常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扩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童谣,儿童的认知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凝聚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传统童谣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和文化的凝聚力。
在集体中咏唱童谣,不仅可以强化集体记忆,也能够加深人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童谣是家庭、学校以及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传唱和传授给下一代,传统童谣成为一个文化传统的象征。
五、培养审美情趣传统童谣拥有优美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儿童在欣赏和咏唱童谣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音乐素养,也提高了审美情趣。
童谣中的诗歌和歌谣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押韵、比喻和象征的运用,激发了儿童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结论传统童谣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培养、语言和认知发展、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审美情趣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间文学中的童谣儿歌
民间文学中的童谣儿歌童谣儿歌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通过简短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富有韵律感,能够深入人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童谣儿歌是孩子们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童谣儿歌的起源与特点、功能与意义以及影响与传承等方面,探讨民间文学中的童谣儿歌。
童谣儿歌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童谣儿歌最早起源于古代的谣曲和民歌,它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童谣儿歌通常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生活哲理,如谚语、谜语、民间故事等,它们以儿童为受众,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让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和价值观。
童谣儿歌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童谣儿歌的歌词通常简短易懂,语言通俗流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则。
同时,童谣儿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节奏感。
其次,童谣儿歌还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许多童谣儿歌中蕴含了对人生、友情、亲情等价值观的教育,它们以浅显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使孩子们在歌唱和娱乐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此外,童谣儿歌还能够加强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参与歌唱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最后,童谣儿歌还能够传递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许多童谣儿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和历史传统,通过歌唱和传唱,这些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
童谣儿歌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民间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童谣儿歌是儿童的生活伴侣和朋友,它们陪伴孩子们度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无论是在游戏中唱唱跳跳,还是在学习中记忆知识,童谣儿歌都是孩子们最忠实的伙伴。
其次,童谣儿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
通过童谣儿歌,人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加深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它以简短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者描述某种事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谣被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童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童谣的语言简练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这样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著名的童谣《娃娃歌》“豆儿来,排长队。
青菜豆瓣要点头。
辣子还裹外面裹,一弹一掉把嘴搅”,节奏明快,语言生动,不仅展现出了美食的诱人之处,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从长远来看,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和兴趣的培养,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童谣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童谣多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事物,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还能够通过模仿、朗诵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东边日出西边雪,好奇的小白兔,真呀真奇怪”,通过这首童谣,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小白兔的形象,也能够感受到朗朗上口的韵律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朗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朗诵童谣,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感悟美的一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更好地锻炼。
童谣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里面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如节气、传统节日、农耕文化等等。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不仅能够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也能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培养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
比如《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独立寒冬,骄阳之下,不畏严寒”。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能够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品格,又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
而这些都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情怀。
童谣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童谣多以简单明了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象描述事物,给学生带来美的愉悦感。
莆仙方言童谣赏析
莆仙方言童谣赏析
莆仙方言童谣是福建省莆田市和仙游县一带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莆仙方言童谣的赏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特点:莆仙方言童谣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
莆仙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词汇方面,莆仙方言童谣中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在语法方面,莆仙方言童谣的句式结构多样,有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也有押韵和谐的韵文句。
2. 内容主题:莆仙方言童谣的内容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趣童真,如《小燕子》、《捉泥鳅》等;也有表现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如《拜年歌》、《迎神曲》等;还有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类童谣,如《孝顺父母》、《学做家务》等。
这些童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寓意的故事,传递了世代相传的民间智慧和道德观念。
3. 艺术形式:莆仙方言童谣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口头传唱的传统童谣,也有书面记录的现代童谣。
在传统童谣中,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如说唱、吟诵、对唱等。
现代童谣则更加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4. 文化价值:莆仙方言童谣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既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莆仙方言童谣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莆仙方言童谣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对其语言特点、内容主题、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的赏析,可以更好地领略其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一、培养语言能力民间童谣通俗易懂,富含韵律,这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非常有益。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享受音乐的快乐的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而且民间童谣的曲调和节奏感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自然地吸收语言知识,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二、陶冶情操民间童谣凝练了民族的智慧,蕴含了民间的故事和情感,这些故事和情感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品德涵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民间童谣中蕴含了许多美好的情感,如亲情、友情、互助、勇敢等,这些情感通过童谣的传唱和讲述,可以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对他们的品德素养和情感情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开拓视野民间童谣中往往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比如农事、传统节日、劳作等,这些文化元素对幼儿的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非常有益。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幼儿可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文化的熏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促进认知发展民间童谣往往含有寓教于乐的成分,能够通过童谣的形式,向幼儿传递一些基础的常识和认知内容,比如数字、颜色、形状、动物等等,这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童谣的传唱和讲述,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这对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都有益处。
五、培养审美情趣民间童谣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语言、情感等多种要素,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教育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引入民间童谣,比如结合现代儿童教育手段,设计专门的民间童谣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间童谣。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谣是一种有着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学形式,由于其简单易懂、韵律流畅的特点,广受儿童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谣具有着独特的作用,以下将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递传统文化、塑造正确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童谣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童谣的语言简洁明了,旋律优美,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演唱,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节奏、音调有更深刻的感受。
童谣中丰富的形象描写和富有韵律感的句式结构,能够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学生通过模仿童谣的语言风格,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童谣的语言欢快,旋律明快,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
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会更加愿意去参与学习。
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童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唱童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
童谣中融入了许多传统民间文化的元素,比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通过学习童谣,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童谣中也给人以当地风情和民间风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自己的文化背景。
在传递传统文化的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童谣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童谣中融入了许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等,通过学习童谣,学生能够接受到这些道德价值观的熏陶。
童谣中往往以正能量为主题,通过学习童谣,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童谣中还融入了一些生活经验和智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童谣来获得生活启示和智慧思考。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递传统文化,还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童谣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童谣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中国古代民间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文化形式。
它以简单易记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民间童谣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有着深厚教育价值的文化形式。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孩子们能够培养语言能力、音乐感知、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素养,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间童谣教育的价值,以期引起社会对民间童谣的重视和关注,推动民间童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更广泛应用。
一、培养语言能力民间童谣的词语简单易记,曲调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幼儿学习。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和扩展词汇,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
民间童谣的歌词往往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启发幼儿对语言的音韵感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编排民间童谣的词句常常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促进情感表达民间童谣往往是描写情感、寓教于乐的小歌谣,一方面,童谣中的诗情画意可以启迪幼儿对美的感知,提高幼儿对美的追求,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民间童谣中的情感表达也会让幼儿在歌谣中感受到各种情感的包容,引导幼儿用心感知心情,表达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用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三、启迪智慧发展民间童谣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发展。
童谣往往通过文字简练、意境深远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一些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可以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启发幼儿对人生道理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民间童谣中所表达出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等也会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品格修养和思维品质。
四、增进团队合作民间童谣有着浓厚的群体性和集体性,学唱民间童谣是一种集体活动,需要进行团队合作。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它既是儿童的游戏
和娱乐,也是他们语言、音乐、艺术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民间童谣的传承和学习,儿童可
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艺术细胞,以及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民间童谣对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童谣是以韵脚和押韵为特
点的短小的歌谣,它有着简洁、明快、生动的特点。
儿童在学唱民间童谣的过程中,需要
掌握正确的发音、韵律和节奏,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且,通
过学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学习和应用各种汉字和词语,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
文字素养。
民间童谣还可以让儿童学习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比如天气、季节、动物
等等,这些都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民间童谣对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间童谣的旋律简单明快,易于儿童模仿和学习。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
的音乐才能和兴趣。
学唱民间童谣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听觉判断能力和节奏感,让他们更好
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
民间童谣对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
民间童谣是一种蕴含着
深厚乡土情感和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传
统和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关注,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民
间童谣也是一种美的表达和体验,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旋律和动人
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首先,民间童谣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由于其简洁、明了、简单的语言特点,儿
童易于理解和记忆,可以利用童谣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
运用能力。
其次,民间童谣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童谣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人
民生活和百姓智慧。
让孩子通过童谣了解民俗、历史、地理、风俗和情感,理解传统文化
的形成背景和社会历史,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敬畏之情。
再次,民间童谣可以引导儿童的道德品质。
童谣中多涉及到道德、情感、行为等问题,作品中的形象和事例可以在儿童的心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品质。
最后,民间童谣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童谣的文艺性与儿童的审美能力相映成趣,童谣可以提高儿童美学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儿童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感、
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抓好民间童
谣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培养儿童的传统文化意识,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指源自民间的口头传唱的儿童歌谣,是儿童与成人交往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以其通俗易懂、韵律生动的特点,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和传颂。
民间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承,它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那么,民间童谣有何价值呢?首先,民间童谣具有美育价值。
民间童谣在表现儿童生活、情感和思想等方面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节奏感和律动感,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们不仅可以让儿童愉悦、快乐地接受美的熏陶,而且也可以启蒙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表现形式。
其次,民间童谣具有情感教育价值。
民间童谣中融入了不少儿童的情感体验,如对父母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等等。
这些感性的情感内容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学会表达和沟通。
同时,民间童谣中也包含了很多寓教于乐的故事和谚语,如“危楼高百尺,手足皆缩畏”,可以启发儿童思考,学会珍惜生命和珍惜每一个机会。
再次,民间童谣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民间童谣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族历史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
同时,民间童谣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向新一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最后,民间童谣具有教育启示价值。
民间童谣中的很多故事和情节,都是关于正义、良心、勇气、责任等方面的,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通过学习和传唱民间童谣,儿童可以获得道德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启迪和塑造,更好地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品格。
综上所述,民间童谣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民间童谣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流传下去。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民间传承的一种口头文化艺术形式,以简练、易唱、生动、富于情趣的语言和旋律为特点,广泛流传于我国各地。
它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间童谣时代性强、地域性强、民间性强,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民间童谣具有简朴生动的语言特色,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元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民间童谣中各种形式的比喻、排比、对仗、极化等修辞手法,可以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二、锻炼音乐鉴赏能力民间童谣是一种富有韵律、旋律的音乐作品,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民间童谣的音符简单清晰,易于孩子们模仿、学唱,这有助于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同时,民间童谣中充满欢快、活泼、抒情、激昂等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健康积极的情感表达。
三、增强情趣修养民间童谣的内容涵盖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元素,孩子们在学唱民间童谣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和文化传统,培养情趣修养。
同时,民间童谣中也传递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这些深刻的道理通过童谣的形式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在欣赏、学唱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学唱民间童谣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结交新朋友,与同伴们一起分享欢乐。
同时,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共同参与学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增强孩子们与家人和同伴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建立起孩子们积极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民间童谣教育价值重大,它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传承民间童谣,让更多的孩子们接触、学唱,让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时代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传承发展。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指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歌谣,它们以简洁的语言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反映了民间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在中国,民间童谣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们不仅给孩子带来欢乐,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本文将探讨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语言教育价值。
民间童谣的语言简洁明了,旋律朗朗上口,这有利于儿童学习语言。
通过接触民间童谣,儿童可以轻松地掌握语音、词汇和句型结构,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童谣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对儿童的语言艺术修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孩子们可以培养朗朗上口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
民间童谣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智慧和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家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民间童谣正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为儿童的文化熏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途径。
民间童谣也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民间童谣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情节展示了各种人生道理和道德情感,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认知。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众多的道德故事和情感寓言,受益匪浅。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情感认知,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感和情感联想,促进他们的多元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们对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民间童谣带来的欢乐和成长。
也要加强对民间童谣的研究和保护,让它们能够传承下去,为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食粮。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指流传在民间,以歌唱形式讲述各种生活、工作、玩耍、风景、人物等方面的歌曲。
这种歌曲既没有专门的唱词,又没有永久的作曲家,是群众自己创作、习惯性地口传唱的。
民间童谣是中国的一种民间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这些童谣的鲜明特点,是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词语通俗易懂,表现各个领域的生活、工作、游戏、学习,表达人们对自然、动物、人事物的感情和喜悦,反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
民间童谣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具有教育意义。
首先,民间童谣的内容多样性极高,通过不同的童谣,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例如:“小鹿乱撞”,“拔花儿”,“捉迷藏”等,这些童谣中蕴含了人类对动物、植物、生活、游戏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让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对异物具有广泛、积极和通透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民间童谣的语言简单流畅,易于儿童理解掌握,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非常有益。
童谣的特点是简短、易记、易唱,这样的语言特点可以充分地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学唱歌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寓教于乐,训练孩子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再者,民间童谣的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有助于孩子们的音乐素质提升。
童谣作为歌曲,是由音符组成的,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形成了音乐赏析能力,对孩子们的音乐教育非常有益。
总之,童谣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又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扬这种民间文化遗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这种乐趣,从而受益终身。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和形象的描绘,传递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价值观念。
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娱乐与启蒙教育方面,还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情感发展。
民间童谣具有娱乐性和启蒙教育性。
童谣中的歌词和旋律简单易学,容易让儿童接受和理解。
儿童通过唱歌、跳舞,参与到童谣中,获得快乐和乐趣的也在无形中接受了一些启蒙教育的内容。
比如《捉泥鳅》这首童谣,歌词描述了捉泥鳅的过程,引导儿童去观察、感知自然界的现象,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民间童谣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民间童谣的歌词内容往往涉及到物品名称、动作词、数字等,通过反复唱、听、回忆,儿童能够逐渐记住这些词汇和知识。
比如《小毛驴》这首童谣,通过歌词中的描述,儿童可以学到小毛驴和它的形象特点,培养儿童对动物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民间童谣还能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童谣中的歌词语言简单明了,节奏感强烈,旋律优美动听,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在学唱童谣的过程中,会模仿歌谣中的语音、语调和语调,不断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
通过反复唱、听童谣,儿童的发音、语调和语速会得到有效地训练,提高儿童的语言流利度和语感。
民间童谣还能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
童谣中的主题往往是家庭、友情和亲情等温情内容,歌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能够引发儿童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思考和体验。
比如《小白船》这首童谣,歌词中描述了小白船在风雨中奋力前行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儿童在唱这首童谣时,能够感受到歌词中的情感,更加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民间童谣在娱乐与启蒙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童谣的演唱和传承,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情感发展。
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儿童能够在童谣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也要加强对童谣的研究和传播,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民间童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形式,它通过简单易记的歌曲形式,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文化传统。
民间童谣以其浅显易懂的特点,对儿童的育人和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民间童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认知和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实践。
民间童谣以其简单的句子和重复的旋律,使儿童能够轻松地记住和模仿。
通过重复唱诵童谣,儿童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培养儿童的语感和音乐感。
民间童谣是儿童情感表达和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童谣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能够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童谣中的正能量和积极的思想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培养他们的良好情感和价值观。
民间童谣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童谣中丰富的图画和寓意,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想象空间。
儿童不仅可以通过唱诵童谣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还可以根据童谣创造自己的故事和想象世界。
这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还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民间童谣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间童谣凝结了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授儿童唱诵童谣,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民间童谣也能够引起儿童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民间童谣在儿童的育人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是儿童学习语言、情感表达、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扬民间童谣,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从中受益,并将其传承下去。
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
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
1、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
汉语民间童谣是汉语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民间童谣的语言表达,流传着一个社会的历史,传道授业的遗孤。
童谣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也是中国文化总体语言特征中最特殊、最独特的一种。
1、节奏感强
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节奏非常有节奏感。
绝大多数童谣以四四八八或八八六六的节拍反复唱出,节奏性很强,这种拍子又令人十分节奏感,保持到今天。
2、紧凑之美
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结构也非常的紧凑。
一般特征都不会超出一句七个字的规定,比如常见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句代表着深情与囐芥,而这其中精辟的句子结构,诗意幽美,也令人惊叹,这也是汉语民间童谣的一大特色。
3、深厚的含义
汉语民间童谣中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带去不少的思想气息,童谣中有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历史,有的是社会的传统习俗,有的是个人的人生情怀,有的又是人间的情感激荡,总之童谣看似简单,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则是及其复杂的,令人难以言说。
4、轻松愉悦
最后,汉语民间童谣唱起来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就是其语调活泼、轻松愉悦。
用孩子般活泼的嗓音唱出历史沉淀里深厚的情怀,用轻快的旋律让人心昂神欢,唱出一种向往、一种令人梦回从前的感觉,把不知所措的迷惘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无限的温馨、欢乐的气息。
汉语民间童谣历久弥新,在每一个新的年轻人里都还传唱着朴实自然的美丽,继续着那无垠浩瀚雅音,也把一代代久而千年的中国文化传承起来。
民间童谣的特点
民间童谣的特点
民间童谣是民间传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通常是简单、易记、易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学资源。
它以口头传承为主,多数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民间童谣的特点。
一、民间童谣的语言简单易懂
民间童谣的语言是简单而易懂的,因为其主要受众是儿童,这些童谣通常使用生活化
语言,单纯明了,便于儿童理解,学习和记忆。
民间童谣通常采用古老的语言,是流传下
来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让人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二、民间童谣的歌词主题丰富多彩
民间童谣通常是针对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创作的,内容涉及到生活、学习、游戏、动物、自然等多方面的主题。
童谣通常侧重于在一种趣味性的方式下,向听众传递信息或
知识,因此童谣涵盖的主题广泛且丰富多彩。
民间童谣的旋律简单优美而易于记忆,通常采用轻盈的调子,优美的旋律使得童谣更
容易被儿童记住和唱出来。
同时,民间童谣的旋律也反映了各地民间文艺的特点,代表着
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
四、民间童谣可以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民间童谣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有益的语言学习环境。
儿童可以
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通过唱、跳、玩、听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
方面的知识。
此外,民间童谣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
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儿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民间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儿时的歌、童年的诗。
文章主要从民间童谣的种类、作用及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民间童谣,并分析了优秀民间童谣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民间童谣;童趣;灰色童谣;美感童谣的历史真可以说是“久矣夫”的了。
《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
《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
”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
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
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
民间童谣,又称民间儿歌。
它是劳动人民(作者是妈妈、别的成人及儿童)根据儿童的思想、心理、感情、想象、趣味、理解力、生活经验、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等而编唱的口头短句。
它生活色彩与地方色彩浓厚、形象、通俗、活泼,大致上就年龄来区分,有适于三岁前幼儿的理解的,也有适于四岁至十岁幼童理解的,二者内容深浅不同,有时难于严格区分。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民间童谣这种宝贵的民族文化。
一、民间童谣的种类和格式(一)童谣的种类现代童谣的种类很多,它们简短有趣琅琅上口,小朋友都喜欢读。
传统童谣有以下几种:1.帮助识数的数数歌:它是数字与文字的巧妙结合,能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如小鸡两条腿/老牛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螃蟹八条腿/蚂蚁十条腿/蚯蚓鳝鱼没有腿。
2.边唱边玩的游戏歌:儿童二人(有时是一个大人跟一个幼儿或一个幼童)或三人以上在做各种游戏时,常伴唱者或诵述者的童谣,就是游戏歌。
如:双手摆/双脚跳/摇得快/跳得高钻城门/过草桥…3.认识事物的问答歌:儿童一问一答,形式活泼妙趣横生,他们在问答中学会分辨事物,认识事理。
如:什么船儿上月球/宇宙飞船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潜水艇儿海底游…4.趣味盎然的绕口令:由读音相近又易混淆的字组成儿歌,可以训练儿童发音能力。
如:妈妈摘瓜瓜/花花捧瓜瓜/花花追瓜瓜…5.启智谐趣的猜谜歌:谜语所设置的通过形象特征来表现的悬念,十分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猜猜能训练他们的推理、判断和联想的能力。
如:家住大海/走上岸来/太阳一晒/马上变白。
6.首尾蝉联的连锁歌:运用“顶真“的手法结构全歌,逐句相连,易念易记。
如: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哒/嘀嘀哒。
7.滑稽可笑的颠倒歌:通过夸张的手法,有意颠倒所描述的事物,形成荒唐可笑的情状,可以训练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
如刚刚三点过,太阳就落坡。
鸭子跳上架,猫儿进了窝……8.一韵到底的字头歌:歌中的每句末字相同,有很强的韵律感。
如:我们都有一双手/专心听讲放好手/上课发言请举手/饭前先要洗洗手/花儿好看不好手。
9.摇篮曲:这是一种旧日妇女(主要是母亲或别的亲人)用手轻拍着在摇篮或怀抱中的婴儿或幼儿催眠时,徐徐哼出的歌。
10.风俗歌:这是描写长期形成的民间风尚歌。
这种风俗,约定俗成,留下了历史的某种真实影子。
过去老昆明有句俗谚:“小刀刀/八月十五划粑粑/毛豆栗子供菩萨。
“讲的就是这天的情景。
另外,还有拍手歌、对对歌等等。
(二)童谣的格式童谣的格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句式能产生不同的节奏,它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主要依据不同年龄对象和内容而定,常见的格式有以下几种:1.三言句式:小针管/亮晶晶/针管里/药水清/打疫苗/不哭闹/防疾病/真是灵。
2.四言句式:月亮光光/下来吃米汤/米汤没曾滚/下来吃米粉/米粉没曾熟/下来吃米糊/米糊没曾烧/下来吃米糕……3.五言句式:我张小嘴巴/你张小嘴巴/许多小嘴巴/都来唱妈妈。
4.六言句式:小鸡唱歌叽叽叽/轻轻走来吃小米/母鸡妈妈爱小鸡/看好孩子要注意老鹰来了不要怕/妈妈我来保护你。
5.七言句式:月儿弯弯挂树梢/好像一把小镰刀/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二、童谣的作用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中传唱,带有浓厚地方特色、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琅琅上口的歌谣。
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童谣充满童趣,有利于培养幼儿广泛兴趣童谣来源于民间,取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满童趣。
幼儿之所以喜欢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从事的活动。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游戏的方式,通过对童谣的教授,激发幼儿对童谣及其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童谣音韵和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趣味浅析民间童谣童谣音韵和谐,语言质朴,节奏明快,语句通俗,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对童谣的欣赏和学习,孩子们获得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
他们在吟诵童谣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把童谣作为一种情感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童谣琅琅上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童谣简短易读,又具有韵律感,易唱易记,是一代代人通过口耳传承的语言文化。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一边玩一边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娱乐玩耍中学习了方言,增长了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三、童谣的现状童谣自古有之,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
曾几何时,不健康的“灰色童谣”、另类“顺口溜”、“打油诗”等弥漫校园,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自行传播,虚拟的人机网络游戏吞噬了一些未成年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且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灰色童谣现在的童谣一般来自电视节目、流行歌曲、成人短信以及道听途说。
这些内容使儿童感到新奇有趣,所以形成很大的市场。
探寻灰色童谣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童谣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好载体的缺失。
现代社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仅仅只针对应试教育这一块,却忽略了最有民族性的东西以及能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东西。
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同样是极度匮乏,自从踏入学校的大门,生活中充斥的就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有趣的童谣只能靠道听途说。
其次,适合孩子们的童谣太少。
在整个儿童文学创作中,应重视童谣,遗憾的是这已行之有效而宝贵的德育教育载体近些年颇受冷落。
市面上,这类图书虽好销,但多为旧作的重新翻版,多的是老面孔,缺的是新内容。
儿童呼唤贴近他们那快速成长心灵的“解渴”童谣。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自发“创作”。
当然,这种需求有时品味不高,甚至低俗。
再次,优秀童谣的缺失导致“灰色童谣”代位。
童谣在我国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现在的儿童不愿意再唱那些旧时的童谣。
在没有适合他们的童谣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为了发泄学习带来的压力,学生们唱出了“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等内容的灰色童谣。
“灰色童谣”促使我们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其思想道德现状,脱离实际一相情愿地为他们创作一些大道理,很难起到口耳相传、易唱易记的效果。
(二)解决灰色童谣存在的方法第一,营造学习童谣的良好氛围。
童谣的音节连贯和谐,幻想丰富幽默,这对于研究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很有益处,对于协助儿童教育,增进儿童快乐学习也很有帮助。
孩子如果能从家长那里、亲人身边学到健康的童谣,在学校又可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社会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家庭、学校、社会的观念都转变过来,都重视起这个被认为是“小儿科”的东西。
第二,编创适合儿童的童谣。
孩子是纯真稚嫩的,他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
孩子只是把灰色童谣当作语言好玩、搞笑,当作枯燥单调生活的调味剂。
当然,在孩子的这个重要阶段,灰色童谣长期熏染必会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留下阴影,会或多或少的引导了孩子们偏激的认知,也会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创或指导童谣创作时,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有所创新。
凡是对儿童品德、知识和生活有益的,能够给他们滋养的,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美感和艺术鉴赏力的题材和形式都可以采纳,我们要深入到儿童中间去,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在思索什么、喜爱什么,理解他们的快乐和忧愁,这样才能发现和提炼出有意义的命题,写出他们喜欢的童谣。
第三,举办童谣征集活动,在征集的童谣中,选取优秀的童谣出版。
去年,云南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栏目征集老昆明童谣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市民的热心参与。
街头巷尾栏目每天都收到几百条童谣短信,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童谣征集方式。
综上所述,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支,包含了一个民族重要的思想、文化、情感与道德元素,保留了多样而丰富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生态形式,是人类曾有过的美好生活和纯真世界生动完美的表现,是当代儿童重要的精神乳汁。
因此,利用本土民间童谣,对儿童进行教育,是符合儿童需要的。
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创作更好的童谣满足现在孩子们的需要,并把童谣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载体,挖掘童谣中一些有用的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1]雷群明,等.中国古代童谣[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2]谭达先.论港、澳、台民间文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3]金波.童谣童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4]朱庆坪.小婴孩童谣[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5]戴岚.试析歌谣游戏之传承[J].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6.[6]张继楼.《儿歌集》美国纽约长岛.十峰中文学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