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某人物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化分类:《史记》人物

王者师之张良——读《留侯世家》

几乎所有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评价张良的话:“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王者师”。是后代那些梦想通过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的士子崇拜的偶像。

张良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为韩灭秦、拥刘反项、巩固汉室。

为韩灭秦

第一阶段,是张良为韩报仇。他的主要功绩在灭秦。大的事件有三件。

第一个大事件就是刺杀秦王。这是张良的亮相之作。在中国2000 年漫长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可能就是家喻户晓的荆轲了,他的刺秦壮举经司马迁的神来之笔“荆轲刺秦王” 而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相反,知道张良刺秦的人就不多了。张良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国之后,张良国破家亡,对秦恨之入骨,誓言报仇。他“弟死不葬” ,散尽万贯家财,为的就是报答韩王对他们一家五世之恩。这次刺秦,张良经过了精心准备,志在必得。最后虽然误中副车,但是这一次暗杀行动却使秦始皇无比震惊,“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可以说,是张良的这一次的暗杀行动给了秦王朝的统治者一个警告,并且也激励了后来者。其后十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起义的烽火瞬间燎原,秦王朝终于结束了它短暂的十五年统治。可以说张良之功,功不可没。卢大经说:“子房欲为韩报仇,乃捐金募死士以铁椎阻击始皇,自此陈胜、吴广、田儋、项梁之徒,始相寻而起,是褫祖龙之魄,倡群雄之心,皆子房一击之力也。其关系岂小哉。”(《史记评林》引)明代陈仁锡也认为:“子房一椎,宇宙生色。”(《史记评林》引)第二件事情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圯上受书。

张良刺秦不中,反被秦始皇全国通缉。从此他隐姓埋名,静观时变。正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影响他一生的圯上老父赠书之事。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

长跪

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

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

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后人对它的真实性多持怀疑态度。如清代吴见思说:“此

节夜半来去,悄悄默默,写有鬼神气。”(《史记论文》)日人有井范平说:“《左传》善写鬼,

此段若有若无之事亦类鬼。史公盖自狐突见太子申生之章变化来,极脱胎换骨之妙。”(《史记评林补标》)其实,这段故事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不能完全把它当作历史来看。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无非是为了突出张良后来的足智多谋是天授,非人力。不过这段文字里圮上

老父赠书一事对张良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以后,黄老思想在他身上打下了坚实的烙

印。张良由一个卤莽豪侠之士正式转变为王者师。

后来,张良跟随沛公一路过关斩将,“下韩十余城,攻下宛,入武关”,打了无数大仗。最精

彩的一战就是峣山、蓝田之战。当时,刘邦本来只想派两万人马去攻打峣山。张良分析说:

“秦军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敌。我听说守关的将军是一个屠夫的儿子,像这样的市偿之人

最好用利益来引诱他。我们在山头上多挂旗帜,以为疑兵,然后再派人带着重金去宝物去收买秦将。”秦将果然反叛了秦朝,并且还提出要和刘邦一起攻打秦朝的首都咸阳。这时,刘邦就想答应他们,张良再次献计,认为这只是秦军的主要将领要投降,下面的士兵恐怕不会

听从,不如乘着秦军松懈的时机,出其不意攻打他们,这样秦军必败。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

议,举兵攻打守关的秦军,果然秦军大败,于是刘邦的军队一路打到咸阳,秦二世子婴终于

开门投降。刘邦得以第一个入关。

张良在这一战中,先是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其次重金利诱,分化瓦解敌军斗志;最后又乘着敌军松懈的有利时机突然发难,一战成功,使刘邦得以先入咸阳,后来称王关中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张良这一战之所以能成功,应归功于他善用黄老之学。也就是把黄老哲学的“以柔克刚” “后发制人”等应用到政治、军事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杨时曾这样评价张良的黄老哲学:“老子之学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单弱底人,到紧要处发出来令人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子

房如峣关之战,与秦将连和了,忽乘其懈击之,鸿沟之约,与项羽讲解了,忽回军杀之,这便是柔弱之发处,可畏可畏。”(《史记评林》弓I)这个分析真是精辟。后来,张良还把他的这套黄老哲学应用到明哲保身

上去,整天不问政事,一心修道炼丹,其实他是看到刘邦大肆

杀戮功臣,所以避祸。

拥刘反项

第二阶段是楚汉战争时期。张良大的功劳也有三件。

首先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鸿门宴”。我们来看张良在鸿门宴上的表现。

刘邦之所以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项羽内部出了一个“叛徒”,他就是项

羽的季父项伯。而项伯之所以替刘邦说话,主要就是因为张良的关系。原来,早年项伯曾经

杀了人,是张良救了他。现在项羽要攻打刘邦,项伯要报恩,所以前一天晚上来通知张良,他本意是要拉张良离开刘邦,可是最后却被张良说服,反而成了刘邦安插在项羽军中的一个棋子。请看项伯在鸿门宴中的独特作用。当天晚上回去就给项羽吹起了耳边风,说起了刘邦

的好话:“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又怎么敢进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却要攻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啊!不如乘机好好对待他。”项羽本来就是一个耳根子软的人,听了

季父的话就答应了。这样一来,作为统帅的项羽就没有非杀刘邦不可的心思了。再看鸿门宴

上项伯的表现。范曾看项羽不忍心杀刘邦,就出去叫了项庄,让他以舞剑助兴为名乘机杀了刘邦。本来这也是一条毒计,可惜自己内部却杀出一个项伯,死活要保护刘邦。作为主帅的

项羽没了杀刘邦的心思,再加上项伯的保护,范曾一人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最后还是让刘邦从容脱险。所以,没有项伯和张良这层关系,刘邦在鸿门宴上恐怕凶多吉少。

再看张良的表现。可以说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沛公进入项羽大营起,他就始终跟随左

右,观察着局势,伺机保护着刘邦。可以说鸿门宴上的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先是争取了

敌方阵营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然后和刘邦密谋,帮助刘邦想好第二天见项羽怎么争取他的

同情和理解。在刘邦形势危急的时候,兵行险着,导演了一出樊偿闯营的好戏。樊偿本就是

一介武夫,为了主子可以命都不要。果然,一听张良说刘邦危急,樊偿按捺不住,带剑闯入大帐。先是撞倒卫兵,然后是不客气地喝了项羽送的酒,大吃生猪腿。最后一番义正辞严慷

慨激昂的演讲把项羽说得哑口无言。正是樊偿这一闹,反而打乱了范曾的计划。刘邦乘如厕的机会从小路逃跑了。最后也是张良留下来殿后,处理了后事。因为张良留下是最安全的。张良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第二件大功就是推荐了“三杰” ,而最终灭项羽的正是这“三杰” 。他们就是黥布、彭越和韩信。

韩王成被项羽杀之后,张良终于归于刘邦。可以说从这时起,两个人开始了真正的合作。张良献的第一计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