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军师——张良(史记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军师——张良(史记论文)

千古军师——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族,城父(今安徽亳州市)人。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这是司马迁为张良写的《留候世家》中对其简明的介绍,其中张良的形象、性格特点一目了然,让这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的名字,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史上说张良貌若女子,长得眉清目秀,文文静静,但这具弱小的身躯下所蕴藏的能量却是惊人的。他谈吐有加,大方沉稳,使得一向喜欢作弄读书人的刘邦也对他恭敬自如,两人一拍即和,结为知之。正所谓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同生共仇也许就应当像张良和刘邦一样吧。

接下来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对他进行分析。

张良曾经因秦王的缘故而家破人亡,他立志成为了一名刺客,“秦皇帝东游,良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从这件事我们便可以知道其决心与毅力,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他后来的成功不是偶然。

《史记》中记载:“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当如是。”出一编书,

曰:“

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这就是张良,一个有耐心,尊老爱幼,足智多谋的千古名人。我相信在他身边还有很多个这样的小故事,这些有着大意义的小故事正是其帝师之路的开始。

苏轼在《留侯论》中也对其大加赞赏:“古之所谓豪杰之事,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老人者,以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张良是一个能够隐忍的人,也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古往今来,这不就是一代人杰所共有的品质吗,

金子总会发光,在纷乱的大地上,张良为汉朝的建立与稳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楚汉相争时期,张良的一条条建议被刘邦所采纳,辅助刘邦妥善处理了与项羽的关系,同时,为刘邦点明了由分封制向集权制国家转变的方向,让刘邦对韩信等将军善加笼络,为最终在武力上战胜项羽起了重要作用。在那之后,汉王朝的稳定也离不开他。刘邦这个好面子的人甚至说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的话,可见其对张良的倚重。

这一切都说明了张良具有过人的谋略与胆识,而他在与刘邦相伴的时间里,也深刻认识到刘邦那“小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他善于识人的特点的体现。功成身退正是他认识到“伴君如伴虎”之后智慧的选择。在刘邦在成功的巅峰时,“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在刘邦进行封赏时,“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

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这些都是他明哲保身的表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韩信等人后来的遭遇更是凸显了张良智慧的人物形象。

总之,张良的性格有很多闪光点,积极面对人生,勇挑重担,处事果敢,对于形势判断准确,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蕴大智慧与腹中,谦和有礼……良曰:“沛公殆天授”,也许这正是一个最恰当的君臣组合,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息的光芒。而在司马迁的评价中,张良像诸葛亮一般已近鬼神。这就是张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代千古军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