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脓性改变。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化脑的主要病原菌。
在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而5岁以下儿童则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为主。
此外,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但与患儿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而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且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是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在病史记录中,需要关注起病方式、主要症状、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有无诱因等。
体检时,要注意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的判断,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还需要检查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以及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检查,涂片找细菌和细菌培养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培养阳性者还需进行药敏试验。
未经治疗的化脑患儿的脑脊液WBC计数通常在1000~5000个/mm3范围内,也可低于100或高于个/mm3.多核细胞增多是主要表现,在80%~95%之间,约10%的患者以单核细胞为主(>50%)。
约50%~60%的病人CSF中糖浓度2个月的患儿,其CSF糖浓度与血糖浓度之比≤0.4,诊断化脑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8%。
新生儿期CSF糖浓度与血糖浓度比值较高,比率≤0.6时则为异常。
化脓性脑膜炎
1.抗生素的选用
(1)病原菌未明或疾病初期 新生儿化脑,病原菌常考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另外要注意近来条件致病菌感染也有上升趋势。婴幼儿及年长儿首选抗生素仍以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氯霉素较多,以后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用法:青霉素40-60万u/kg.d,分3次静脉滴注;氨苄西林150~30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氯霉素60-100mg/kg.d(总量不超过毒性脑炎 起病急,病程急性期与化脑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头痛、嗜睡等症状有时比较突出。CSF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后期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糖含量正常,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菌学检查阴性。
3.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 可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头痛呕吐,但根据结核接触史、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病灶、CSF外观及常规表现、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等可予区别。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应在抗菌素应用的稍前或同时使用。用法:地塞米松0.6mg/kg.d,分4次静脉滴注,可连用4日,以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
[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1.症状和体征变化 若治疗有效,可表现出生命体征稳定,体温逐渐下降,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逐渐减轻至消失,一般反应及面色好转,脑膜刺激征转阴以及病理反射逐渐消失。
[病情分析]
(一)基本诊断
2024版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化脓性脑膜炎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膜引起炎症,也可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与性别分布地域与季节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急性起病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01020304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
颈项强直、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迁延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02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鼻咽部,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血症等。
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如脑膜炎、中耳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常见病原菌种类及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治指南.
附件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治指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小儿中。
在流行年则发病年龄可向高年龄组移动。
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3~4月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特点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临床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分型论治。
流脑暴发型多病情危急,故常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一般型(一)邪犯肺卫(流脑早期)症状: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微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白,脉象浮而有力。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方如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大青叶桔梗甘草薄荷野菊花(二)卫气同病(败血症期)症状: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皮肤可见斑疹,烦躁不安,表情淡漠,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数。
治法:清气和卫,解毒透邪方药:方如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知母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板蓝根野菊花丹皮(三)气营(血)两燔(脑膜炎期)症状:高热,头痛如劈,呕吐频繁,昏睡或烦躁不安,颈项强直,瘀斑密布,婴儿可见前囟隆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或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方药:方如加减玉女煎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1 -二、暴发型(一)毒闭气脱(败血症休克期)症状: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全身斑疹密布,融合成片,面色苍白,指端青紫,皮肤可见花纹,四肢不温,呼吸微弱,身出冷汗,脉象微细。
治法:清营解毒,益气固脱方药:方如清瘟败毒饮合生脉散加减石膏生地犀角赤芍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山栀玄参人参麦冬五味子(二)热盛动风(脑膜脑炎期)症状:突然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躁动不安,抽搐不止,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绛苔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方药:方如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水牛角石膏板蓝根龙胆草生地白芍钩藤地龙送服安宫牛黄丸。
(三)阳气暴脱(休克期)症状:突然热势下降,四肢冰凉,面色青灰,冷汗,皮肤见花纹,斑疹成片,色紫暗,肢端青紫,呼吸弱,血压低,脉微细欲绝。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脑室引流及神经外科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鼻咽部,其能否在宿主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表面抗原。
但对携带者多次检查表明,脑膜感染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菌血症引起脑膜炎。
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微生物是通过脉络丛还是通过脑膜血管侵入脑脊液尚不十分清楚。
推测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与外伤、循环内毒素或脑膜本身存在病毒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
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
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医治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21年版)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烧、头痛、精神萎靡、疲惫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样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育可发现致病菌。
(三)医治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21〕43 号)。
1.病原医治: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初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医治: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进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映,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医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3)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实验、血糖;(4)血培育、CRP、PCT;2.按照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自身免疫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18
脑 水 肿
脑 水 肿
脑回变平, 脑沟变浅
19
脑 水 肿
20
镜下:
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 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 脉管炎和血栓形成, 出血性梗死
21
五、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暴发型:骤发起病,迅速出现休克、皮肤 瘀点瘀斑、意识障碍、DIC等,多为脑膜 炎双球菌。 亚急性:多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断头”化脑:治疗不彻底化脑
32
增殖期(发病3天治疗后)
以单核一吞噬细胞反应为主。在有 效的抗生素治疗以后,脑脊液中细胞 总数,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急剧 减少。多数嗜中性粒细胞处于退化状 态,胞核分叶较多和更趋稠密。单核 样细胞明显增多,多数已经演变为吞 噬细胞,并对细菌具有强大的吞噬作 用。后期尚能吞噬粒细胞,胞浆内含 有较多的空泡,呈泡沫吞噬细胞
6
2、原发性或源于邻近感染(鼻旁窦/中耳炎) 的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
先天发育畸形:脊膜膨出、鼻窦漏、皮肤窦道等。
菌种分布: 链球菌(60%-70%) 类杆菌(20%-40%) 肠杆菌科(25%-33%) 金葡菌(10%-15%) 罕见奴卡菌,李斯特菌。
7
3、机体免疫状态
营养不良(重度)、恶性肿瘤(白血病)、
34
辅助检查
(3)病原学检查:涂片检查找病原菌或脑脊液培养致 病菌。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提供快速病原体 诊断。 对流免疫电泳:流脑快速诊断,特异性高,流 感杆菌和肺炎球菌也可,阳性率80%。 乳胶凝集试验:用于B组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 免疫荧光试验:多种病菌均可,特异性和敏感 性均高 (5)脑电图检查:可有改变,但非特异性。 (6)头CT和MRI检查可发现局灶性病变及并发症。 35
化脓性脑膜炎
(5)、易多次复发、再发。
编辑ppt
41
基本临床表现 并发症表现 不同年龄特点 不同菌种特点
二、流感杆菌性化脑
(1) 发病率:仅次干肺炎链球菌 (2) 3月至3岁多见(与免役水平 ─ IgG低下关)
流行性不强,但有一定的传染性。 (3)起病较缓慢,明显的前驱症状 (4)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多见
编辑ppt
38
不同年龄特点
2婴幼儿:全身表现明显,神经系统表 现欠典型
a、嗜睡,烦躁,易激惹,感觉过敏,哭声 尖锐,眼呆,凝视,双手拍打头部……不 典型,往往惊厥才引起家人注意来诊。
前囟饱满,脑膜刺激征阳性——重要体征
b、明显发热,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
编辑ppt
39
不同年龄特点
3、儿童: 典型
脑颅 膜内
颈头强痛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
刺压 激增
呕吐
症 高 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水肿……)
编辑ppt
25
基本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颅内压高
三大特征: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婴幼儿:缺乏主诉、骨缝、囟门等因 素使临床表现出现差异。
编辑ppt
26
基本临床表现 并发症表现 不同年龄特点 不同菌种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编辑ppt
1
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 疾 病 。 简 称 “ 化 脑 ” (Purulent
Meningitis)
属内科神经系统疾病
定位:中枢神经系统,以脑膜为主。 定性: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 常见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 嗜血杆菌。
Causative Organisms in Episodes(Nonrecurr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dults at aTertiary Care Hospital, 1962 to 1989
Organism Srtreptococcus pneumoniae Gram-negtive bacilli Neisseria meningitis Streptococci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mmunity Acquired(%)(n=253) 38 4 14 7 11 5 Nosocomial(%) (n=151) 5 38 1 9 3 9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for Central Nervous Infection from 1950 to 1981,in Olmsted County,Minnesota
Infection Aseptic meningitis Bacterial meningitis Viral encephalitis Brain abscess Chronic meningitis
Agents of Gram-Negative Bacillary Meningitis in Adults
CASES OGANISM Escherichia coli Klabsiella ssp Pseudomonas spp Enterobacter spp Serratia spp Acinetobacterr spp Salmonella spp N 84 73 35 26 19 15 8 % 30 26 12 9 7 5 3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 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感染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指南化脓性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易激惹,意识改变,头痛,呕吐,前囟饱满(婴儿),惊厥,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瘀点(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新生儿表现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呕吐,黄疸,发绀及呼吸不规则等。
2.辅助检查:⑴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压力增高,细胞数在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多在1g/L以上。
糖和氯化物降低或正常。
涂片检菌常可见致病菌。
⑵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有核左移。
⑶血培养:阳性(连续做两次血培养)。
⑷瘀点涂片.合并症:1.颅内压增高征(诊治见其常规)。
2.硬脑膜下积液: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遇以下情况应考虑硬脑膜下积液。
⑴化脓性脑膜炎经特效治疗后,脑脊液已好转,但体温持续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者。
⑵临床症状好转后,又发生无法解释的高热,呕吐及惊厥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⑶脑脊液正常,但前囟隆起,头围增大,由颅内压增高症状。
⑷颅骨透照试验如为硬脑膜下积液,则透光度较对侧增强,常大于1cm,如为硬脑膜下积液,则较对侧更不透光。
3.脑室管膜炎:多见于年龄小,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又以下情况考虑合并脑室管膜炎。
⑴病情危重,频繁惊厥,呼吸衰竭。
⑵CT及脑超声检查可见有脑室扩大。
⑶脑室液白细胞≧50×10⒍/L,以多核为主,脑室液糖定量<1.6mmol/L(30mg/DI)或蛋白定量﹥40mg/dl⑷常规治疗疗效欠佳。
或化脑复发。
⑸脑室液细菌培养或涂片阳性结果与腰穿液一致时即可确诊。
4。
其它:如感染性休克,DIC,复发性脑炎,脑积水,脑性低钠等。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液体控制在30-50ml/kg/d,张力在1/4-1/5张。
昏迷患儿可鼻饲流质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浆或丙种球蛋白。
2.抗生素:原则:早期.定量.联合.静脉给药是取得良好转归的关键。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指南解读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指南解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NPM)是婴儿期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它通常会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发生。
该病的发病率在各国的统计数据中都很高,而且患病后果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该疾病,医学界一直都在研发和完善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本文将从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来简要介绍一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知识和指南方案。
病因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很多,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造成该疾病的主要细菌包括新生儿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存在于孕产妇阴道、肛门和消化道等部位,有些病毒也可以通过产道传播至新生儿体内。
流行病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发生。
它通常与早产、低体重儿等危险因素相关。
另外,母亲若有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则也有可能通过产道将细菌传染给婴儿。
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很难进行准确诊断。
通常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此外,医生还需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辅助诊断,例如高热、嗜睡、惊厥等情况都可以提示该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一般而言,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天门冬氨酸钠、利尿剂等来协助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择很重要,医生需要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另外,该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住院时间和医疗措施。
预防目前,防止新生儿感染的最好措施就是从孕妇入手。
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需要进行细菌感染的筛查,如果存在感染则需要及时治疗。
此外,医生在分娩时需要进行全面的产房卫生消毒工作,以避免细菌污染,并注意新生儿卫生和护理。
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医生、家属和护士都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等细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抗菌素的疗程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静脉点滴
10-14天 脑膜炎球菌:静脉点滴7天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
炎:>21天
45
治疗 treatment
抗生素选择 早期经验性治疗 三代头孢+万古霉素
•肺炎球菌脑膜炎 •流感杆菌脑膜炎 •葡萄球菌脑膜炎 •大肠杆菌脑膜炎
氨苄青霉素、(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青 霉素万古霉素疗程 10-14天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瘀斑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瘀斑
19
腰椎穿刺
20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硬膜下积液 • 脑室管膜炎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 脑积水 • 脑脓肿 • 癫痫、智力低下、听力损伤、视力障碍
21
并发症及后遗症
硬膜下积液 发生率 85-90% 15-45%有症状
• 抗生素治疗48-72h后,脑脊液已好转,发热仍不退或退后又复生,颅 内压增高的症状
多见于 肺炎链球菌 流感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
26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
室间孔
CSF由侧脑室脉络膜丛产生→侧脑室→ 导水管 中央孔,马、路氏孔
三脑室 →四脑室 →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回吸收→大 静脉窦
27
脑积水
• 梗阻性脑积水: 稠厚的脓块或粘连→闭塞马、路氏孔及大脑导水管 →
梗阻性脑积水 • 交通性脑积水:
↑或明显↑
明显↓
G染色见 致病菌
结核性 病毒性
不同程 度↑
数十-数百, 淋巴为主
↑或明显↑
明显↓↓
不同程 正常-数百, 正常或轻
度↑ 淋巴为主
度↑
正常
儿童疾病-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
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导读】化脓性脑膜炎是脑部因为感染了化脓菌造成的一种脑膜炎症。
在幼儿当中这种疾病较常见。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发现的晚没有及时治疗,它的致死率非常高。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非常急,所以和时间赛跑是挽回宝宝健康挽留生命很重要的一点。
那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是多少呢?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化脓性脑膜炎起病之初,和感冒流感非常相似,孩子会有发烧头疼的症状。
所以该病引起婴幼儿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重视而耽误了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最近几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至死率从原本的50%到90%降到了10%以下。
家长的敏感度在早期时能发现化脓性脑膜炎,对孩子的生命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决定治愈率的因素是病情进展的程度。
有很多孩子在治疗之后仍然会留下积水,癫痫等后遗症。
所以对于婴幼儿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在冬季和春季是比较流行,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力差,血脑的屏障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是非常容易受到该病感染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2到4周就可以康复。
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预后情况就不是非常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约有1/3 左右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患有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情况更差。
虽然现在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已经有了针对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各种细菌的疫苗,但是一旦患上该病,情形仍然不容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会使患者的脑粘膜和老师之受损。
这种损伤在该病治疗之后也是不可逆的。
有很多孩子因为患上这种疾病,留下了听力和视力上的障碍,不少孩子因此而失明。
这些后遗症在今后几乎是无法恢复的。
化脓性脑膜炎还易给患者留下肢体偏瘫的后遗症,肢体残疾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这种现象。
另外就是化脓性脑膜炎,还会给患者留下癫痫、脑积水,脑出血等等这些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在几小时内就会造成患者死亡。
脑脓肿诊疗指南
脑脓肿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有感染史,如:中耳炎、乳突炎,身体其它部位炎症。
2.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或出现脑危象。
3.脑局部性损害症状:偏瘫、失语、行走不稳、癫痫等。
4.感染症状:发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状等。
【体格检查】
感染病灶、颅内高压征、局灶性脑损害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颅骨平片、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头颅CT增强扫描或MRI 扫描。
【鉴别诊断】
与其它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
【治疗原则】
1. 控制颅内高压。
2. 全身性抗感染治疗。
3. 手术治疗:
(1)脑脓肿穿刺冲洗或置管引流术。
(2)脑脓肿切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视乳头水肿:
脑脓肿 、硬脑膜下积脓或静脉窦栓塞。
实验室检查
(一)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20×109/L~40×109/L 中性粒细胞为主
感染严重时,白细胞总数有时反而减少。
关键 (二)脑脊液常规检查:
步恶化可以改善预后 细菌性脑膜炎是神经病学急症,一旦诊断应尽早
给予适当治疗
目前尚无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针对性抗菌治疗方案
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推荐治疗 万古霉素+三代头孢 三代头孢
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特菌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
无乳链球菌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
流感嗜血杆菌
三代头孢
大肠杆菌
三代头孢
备选治疗
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如发热、头痛、精神萎靡、全身瘀点瘀斑等。 重者DIC、休克。
三 、颅压增高表现:
头痛、呕吐、前囟饱满、血压升高、嗜睡、 昏迷、惊厥、脑疝
四、脑膜刺激征: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阳性。
五、视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
受累时有相应功能障碍。
六、脑动脉受累:
(四)脑CT或MRI:
不作常规,当颅压明显增高、治疗 不顺利、头围增大疑有并发症者可作CT。
诊断
1、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 2、起病急骤,有前驱感染症状 3、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4、外周血白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5、脑电图弥漫性慢波 6、脑脊液特征性改变
诊治流程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
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免疫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新近癫痫、视盘水肿、意识改变及局灶性神 经缺陷
疗程(天) 7 7
10-14 14-21
21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塞米松治疗的意义
某些怀疑或证实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考虑辅 以地塞米松治疗
成年肺炎链球菌患者应在抗菌药第一次给药前1020分钟,或至少同时应用
已接受抗菌治疗的成年患者则不必再使用地塞米 松,因为此时应用地塞米松未必改善预后
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脑膜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证据 尚不充分
反复腰穿的指征
抗菌治疗效果较好时不建议常规复查腰穿 以证实细菌清除情况及生化参数是否改善
抗菌治疗48小时疗效不明显应再次行CSF 分析
尤其对于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肺炎链球 菌脑膜炎,且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者,更有 复查腰穿指征
新生儿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必须重复腰穿 证实CSF细菌清除效果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概述
1.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头痛、呕吐、惊厥 、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 液化脓性改变等。 3.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临床表现
一、发病
多数起病急,常先有发热、畏寒等上感症状 早期有易激惹、目光呆滞 脑膜炎双球菌所致者可呈暴发型起病,24 小时 内危及生命。
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
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 素氟喹诺酮类、氨曲南、 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
三代头孢
氯霉素、头孢吡肟、美罗 培南、氟喹诺酮类 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氨 曲南、氟喹诺酮类、复方 新诺明
不同致病菌的抗菌疗程
致病菌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单核细菌增多性李 斯特菌
否
是
血培养和腰穿
血培养
地塞米松+经验抗菌治疗
诊治流程
头颅CT检查结果(—
)
CSF支持细菌性脑膜炎
腰穿
革兰染色结果
什么时间开始抗菌治疗?
症状持续时间越长,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 英国感染病协会推荐:对所有怀疑细菌性脑膜炎
的成年患者,接诊后应立即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美国新近研究表明:给予抗菌药物阻止病情进一
(颅内压 过高者先脱水): 压力增高200-500mm水柱,外观混浊; WBC增高:>1000×106/L (80-95%)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蛋白增高(常>1000mg/L); 糖显著降低(常<1.1mmol/L); 氯化物降低。
(三)细菌学检查:
CSF涂片镜检找菌、 脑脊液和血培养 。 (CSF涂片找菌阳性率取决于细菌量 革兰染色找不到者可用丫啶橙将细菌 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