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共47页文档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材料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b3f8777e21af45b207a811.png)
胃癌
早期胃癌:
上腹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 炎相似。
进展期胃癌:
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 ,或近期上腹痛 频率加快、程度加重 早饱、纳差、体重下降 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梗阻症状:进食梗阻感、腹胀、呕吐宿食 穿孔症状:剧烈腹痛
胃癌
病例4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腹痛5小时 5小时前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向腰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
既往胆结石、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89次/分,血压152/79mmHg,
中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1次/分
问题
初步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3倍)、脂 肪酶、淀粉酶同工酶、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腹部B超、CT
急性胰腺炎
治疗:
卧床休息 禁食、胃肠减压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抑制胰酶分泌和抗酶治疗(PPI、生长抑素及其类似 物)。 抗生素治疗(重症胰腺炎或胆源性胰腺炎) 抗炎症因子药物(乌司他丁) 中药治疗 手术治疗(胆总管下端梗阻行ERCP+EST;胰腺坏死、 胰腺脓肿行外科手术治疗)
肝硬化
诊断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三系↓) 肝功能(胆红素↑,肝酶↑,蛋白↓ ) 凝血功能(凝血时间↑ ) 肝纤维化指标 腹水检查 超声、CT、MRI、消化道造影 胃镜、腹腔镜、肝活组织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7f3010453610661ed9f499.png)
1,胃炎
5, 肝炎
2,消化性溃疡
6, 肝硬化
3,肠炎
7, 肝癌
4 ,胆囊炎
1
认识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 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
主要功能是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出粪便。
2
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概念: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
49
(二)致病性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
水平传播
性传播:不少见。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50
临床表现
• 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 重型肝炎 • 慢性HBsAg携带者 • HBV与原发性肝癌
类型: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16
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 和侵袭(损害)因素平衡失调 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 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
• 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性质:
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
疼痛部位:
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DU—上腹正中或偏右
20
疼痛特点
疼痛的节律性: • 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 GU:进食→疼痛→缓解
(优选)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优选)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aa80ba5de80d4d8d05a4f9a.png)
好发部位 直肠累及 回肠末端 沿肠纵轴 沿肠横轴 炎症 脆性 脓性分泌
溃疡性态
深度 表面 分布 周围粘膜 假息肉 卵石征
肠管形态
溃疡性结肠炎 左侧结肠 95% 极少(倒灌性回肠炎) 连续 全周
克罗恩病 右侧结肠 50% 常见 跳跃,节段或区域性 偏心,不对称
严重,无正常黏膜 增加 多见
轻,有正常黏膜 不增加 少见
(优选)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一、大肠解剖图
降
二、不同肠段内镜下特征
(1)直肠
全长12-15cm,
两端细,中间膨大 形成直肠壶腹。可 见三条半月形的隆 起皱襞,呈新月形, 围绕壶腹约1/2周 径。
(2)乙状结肠及乙降移行部
肠腔管径最细。 因环行肌较不发达, 致半月襞隆起较低, 如充气过多可能看 不清,结肠袋相对 较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规则
阿费他形、圆形、卵圆形
浅 脓性苔 不规则 充血、糜烂 多见 无
深 白苔 纵行分布 正常 少见 多见
早起痉挛,晚期长管形狭 早期正常,晚期呈多发性
窄,呈铅管样
跳跃环形狭窄
内 镜 下 鉴 别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与
克
罗
恩
病
的
缺血性结肠炎
❖ 缺血性肠炎是某一段 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 因引起的供血不足, 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 坏死。
正常大肠粘膜
正常大肠粘膜呈橘红 色,光滑湿润,有明 显光泽。因粘膜层较 薄,粘膜下层的血管 纹理清晰可见。其特 征为鲜红色树枝状分 枝,主干较粗分枝逐 渐变纤细,终末细如 丝状与另一支血管终 末分枝相吻合,相互 交错形成网状,且边 缘光滑,粗细匀称。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消化科常见病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消化科常见病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8ad8dfdfad6195f302ba638.png)
消化科常见病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急性胃炎的护理(一)急性胃炎的护理诊断/问题及依据1、疼痛:腹痛由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所致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胃黏膜炎症所致的呕吐、腹泻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5、焦虑与呕吐、腹部不适所致精神紧张及无法正常饮食有关有关(二)护理措施1. 疼痛:腹痛由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所致(1)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伴随症状。
(2)嘱患者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体位。
(3)给予局部热敷、按摩等以减轻腹痛。
(4)疼痛时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等缓解腹痛症状。
(5)分散患者注意力,如谈话、深呼吸、音乐疗法等减轻疼痛。
2.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胃黏膜炎症所致的呕吐、腹泻有关(1)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
(2)观察失水征象: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
动态观察实验室结果,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病人可出现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弱、尿量减少,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致昏迷等表现。
(3)观察呕吐的情况:观察呕吐特点,记录呕吐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颜色、量、性质、气味。
(4)积极补充水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给予纠正。
3.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1)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帮助病人寻找并及时除去发病因素,控制病情的进展。
(2)指导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对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保证身心两方面得以充分休息。
(3)指导患者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一般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
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患者应禁食。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4.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1)加强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及温湿度,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等,动态掌握病情变化。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最新版本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1a66f3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d.png)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最新版本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
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为便潜血阳性,黑便为50-70ml,柏油便为200ml,呕血为250-300ml。
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1)药物:生长抑素(包括XXX)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需要首剂。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A、PPI、立止血。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首先要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有活动性出血>1.0ml╱min行血管造影加栓塞治疗。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5fcd54f6137ee06eef91879.png)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考纲要求胃炎、消化性溃疡、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肛门直肠良性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
新大纲修改说明:新大纲中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被划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但笔者认为临床上都属于急诊外科的范畴,将几种疾病归纳在这里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更好的鉴别这几种疾病,特别在选择实验室检查方面更容易理解,故在编排章节上,仍将这几种疾病放于本章节进行讲解注意事项(1)消化系统的副诊断中常常低钾血症、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消化系统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溃疡病因治疗器械上消化道大出酌情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非首选)血,切除(肿瘤、溃疡、肛裂、痔、结石等)、修补(溃疡、疝气等)、胆总管探查手术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核生长抑素、抑酸剂胰腺炎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通便H2 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止酸禁食、胃肠减压梗阻、腹膜炎抗生素抗感染感染除菌治疗,三联或四联疗法:PPI、胶体铋联合两种抗生素首选 PPI 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如有 HP 感染应型联合退热、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对症治疗药物),卧床休息,祛除病因、保持大便通畅,坐浴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改善生活方式(饮食、减少烟酒、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或急诊手术、开腹探查(急腹症)肿瘤手术治疗胃炎诊断公式急性胃炎=急性病程+不洁饮食/刺激物/药物+上腹不适或隐痛+黑便慢性胃炎=慢性病程+上腹不适+嗳气、恶心——具体分型见后(慢性萎缩性&非萎缩性)急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病因①药物:最主要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②感染;③应激;④乙醇等临床表现上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解痉药物可缓解。
消化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书写模板
![消化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b2af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e.png)
消化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书写模板\溃结: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痢疾病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阿米巴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黏膜多属正常。
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镜检更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4.Crohn病:常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末段回肠受累多见,很少累及直肠,肠腔呈偏心性狭窄;结肠镜见纵性或匐行溃疡,伴周围黏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病理示:节段性全壁炎,有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等。
5.大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经直肠指检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检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需注意和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结肠癌变区别。
6.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正常或仅见少许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消化性溃疡:1.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无溃疡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肝胆胰腺疾病)者而言,检查可完全正常或只有轻度胃炎。
此症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女性。
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食欲减退等,有时症状酷似消化性溃疡。
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有赖于X线和胃镜检查。
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疼痛与进食油腻有关,疼痛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伴发热、黄疸的典型病例不难与消化性溃疡作出鉴别。
对不典型的患者,鉴别需借助B型超声检查或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检查。
3 .胃癌:GU与胃癌很难从症状上作出鉴别,必须依赖钡餐检查和内镜检查,特别是后者可在直视下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III型(溃疡型)早期胃癌的内镜和X线表现易与胃良性溃疡相混淆,活检可帮助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