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第二章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粘度最小的物质?A. 黄铜B. 液态氧C. 水银D. 橄榄油2. 一种固体物质在室温下不导电,也不溶于水以及醇类溶剂,属于下列哪一类物质?A. 镁B. 铜C. 木炭D. 锌3. 下列哪种金属在室温下是液态的?A. 铁B. 银C. 铝D. 汞4. 完全燃烧1g甲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1,完全燃烧1g乙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1 = V2B. V1 < V2C. V1 > V2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A. 葡萄糖B. 甲烷C. 乙醇D. 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有多少个元素?2.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3. 氮元素的化学符号是什么?4. 分子式C6H12O6代表着哪种有机化合物?5. 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是__(固体/液体/气体)。

三、解答题1. 简述中性溶液的特征以及如何制备中性溶液。

中性溶液的特征是指其酸性和碱性的浓度相等,pH值为7。

要制备中性溶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将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缓慢地滴加到一个容器中,直到酸碱浓度相等,pH值为7时停止滴加。

方法二: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逐滴混合,颜色由红变成无色,表示达到中性。

2. 请解释为什么在实验室中要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

在实验室中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主要是为了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称量瓶具有较小的容量,可以减少气体的容积,不会因固体粉末的散落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称量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防止固体物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水分、氧气等物质对固体的影响,保持固体的质量稳定。

3. 简述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并给出两个具体的例子。

无机化合物是指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无机化合物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A. 生石灰 B .固体NaOH C .浓硫酸 D .固体NH4NO2 .已知2SQ+C2 = 2SO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Q2的能量一定高于SQ2的能量B . SQ和Q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Q的总能量C . SQ的能量一定高于SQ的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3.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4. 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A. 空气量越多越好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B .灼热的木炭与CQz反应.Ba(QH)2 • 8HaQ晶体与NHCI晶体的反应的是()B. 应通入适量空气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5. 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6. 有A、B、C 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 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稀硫醸7. 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B .锌锰电池C .镍镉电池D .铅蓄电池&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 32. 5g ②锌片增重32. 5g ③铜片上析出lg H 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 2A.①和③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②和④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 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入适量的水C .加入少量CuSO 溶液D .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10•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10C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B. 20C 30mL 2mol/LC . 20C 20mL 2mol/L 的盐酸溶液D. 20C 10mL 4mol/L11.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4.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 2的速率可由 右图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巩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巩固练习及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巩固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

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O2D.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燃烧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解析】由反应过程可知,CeO2“先消后生”,是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的燃烧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D2.将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柠檬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B.电子由铜片流出C.锌片是负极D.铜片逐渐被腐蚀【解析】锌比铜活泼,故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经导线、电流计流入正极铜片,锌片逐渐被腐蚀,而铜片不会被腐蚀。

【答案】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表示的意义:时间为 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解析】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的含义是平均1 s内某物质的浓度改变了0.8 mol·L-1,B项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无法根据现象判断反应速率快慢,D项错误。

高三化学平衡补充习题

高三化学平衡补充习题

第二章化学平衡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106AA02 下列反应Kc的单位是( )2. 2X(g)+2Y(g)=3Z(g)A L·mol-1B mol·L-1C L2·mol2D mol2·mol-23. 106AA03 下列哪一个反应的Kc和Kp的数值相等( )A. 3H2(g)+N2(g)=2NH3(g)B. H2(g)+I2(g)=2HI(g)C. CaCO3(s)=CaO(s)+CO2(g)D. 2F2(g)+2H2O(l)=2HF(g)+;O2(g)4.106AA05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呈平衡状态;3H2+N2=2NH3-------K1错误!H2+错误!N2=NH3--------K2则K1与K2的关系为( )A. K1=K2B. K22=K1C. K12 = K2D. 无法确定5.106BA02 已知: 2SO2+O2=2S3反应达平衡后;加入V2O5催化剂;则SO2的转化率(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6.106BB03 正反应能自发进行和反应达平衡的条件分别为( )A. Qp>Kp;△G<0B. Qp>Kp;△G>0C. Qp<Kp;△G<0D. Qp<Kp;△G>0E. Qp=Kp;△G=07. 106BA05醋酸铵在水中存在着如下平衡:NH 3+H 2ONH 4+ + OH --------K 1 HAc+H 2OAc - + H 3O +-------K 2 NH 4+ + Ac -HAc + NH 3-------K 3 2H 2OH 3O + OH - --------K 4以上四个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A. K 3=K 1K 2K 4B. K 4=K 1K 2K 3C. K 3K 2=K 1K 4D. K 3K 4=K 1K 2 8. 106BB08 可逆反应;C(s)+H 2O CO(g)+H 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B.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D . 加入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E. 升高温度使V 正增大;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9. 107BA05 合成氨反应: N 2(g)+3H 2(g) 2NH 3(g)的平衡常数3N NH p 2H 23p p p K :当体系总压力增大一倍时;同温下重新建立平衡;此时:3H N 2NH p 223'p 'p 'p 'K 3; K p 与K p ’的关系为( ) A. K p =1/4K p ’ B. K p =4K p ’C. K p =K p ’D. K p 与K p ’没有如上关系10. 108AA04 下列因素对转化率无影响的是( )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力(对气相反应) D. 催化剂11. 108AA05 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反应温度相同;反应:(1) mA + nB pC (2) X+2Y Z 对A 和X 而言;转化率大的是( )A. X>AB. A>XC. X=AD. 无法确定12. 108BA01 反应: A(g)+B(s) C(g);在400K 时;平衡常数Kp=0.5.当平衡时;体系总压力为100kPa 时;A 的转化率是( )A. 50%B. 33%C. 66%D. 15% 13. 108BA03 已知反应N 2O 4(g)→2NO 2(g)在873K 时;K 1×104;转化率为a%;改变条件;并在1273K 时;K 2×104;转化率为b%(b>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1273K 时的转化率大于873K 时的;所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于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C. 由于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D. 由于温度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因而转化率不同14. 108BA04 在276K 时反应: CO(g)+H 2O(g)CO2(g)+H2(g)的Kc=2.6;当CO(g)与H2O(g)的浓度(mol·L-1)以何种比例(与下列各组数据接近的)混合时;可得到90%的CO的转化率( )A. 1:1B. 1:2C. 1:4D. 1:515.108BB09 对于反应: C(S)+H2O(g) CO(g)+H2(g);△H>0;为了提高C(S)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C. 增大体系的总压力D. 增大H2O(g)的分压E. 多加入C(S)16.213BA01 反应: 2SO2(g)+O2(g) 2SO3(g);△H<0;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和生产的实际要求;在硫酸生产中;下列哪一个条件是不适宜的( )A. 选用V2O5作催化剂B. 空气过量些C. 适当的压力和温度D. 低压;低温17.213BA05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SO2(g)+O2(g) 2SO3(g).△H=-200kJ·mol-1;欲提高平衡常数Kc的值;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温度B. 增大压力C. 加入氧气D. 去掉三氧化硫213CB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B.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C. 恒压下;在反应之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D.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E.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18.105BA01 下列关于催化剂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 可以加速某些反应的进行B. 可以抑制某些反应的进行C. 可以使正逆反应速度以相等的速度加快D. 可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19.107AA05 勒沙特列原理( )A. 只适用于气体间的反应B. 适用所有化学反应C;只限于平衡时的化学反应 D. 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体系20.107BB07 一定温度下反应: PCl5(g) PCl3(g)+Cl2(g)达平衡时;此时已有50%的PCl5分解;下列方法可使PCl5分解程度增大的是( )A. 体积增大一倍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总压力增大一倍C. 保持总压不变;加入氮气使总体积增大一倍D. 增大PCl5的分压E. 降低PCl5的分压21.213CB09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 H2S(g) (1) K1S(s)+O2(g) SO2(g) (2) K2则反应: H2(g)+SO2(g) O2(g)+H2S(g) 和反应: SO2 S(s)+O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A. 1/K1B. 1/K2C. K1-K2D. K2/K1E. K1/K2二.选择题1.106BC04 已知:(1) H2O(g)=H2(g)+错误!O2×10-11(2) CO2(g)=CO(g)+ 错误!2O2×10-11则反应: CO2(g)+H2(g)=CO(g)+H2O(g)的Kp为_________;Kc为__________ 2.106BC06 298K时;HBr(aq)离解反应的△Gø=-58kJ·mol-1;其Ka应为__________由Ka的数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108BC05 1073K时;反应: CO(g)+H2O(g) CO2(g)+H2H2O(g)的混合物经反应达到平衡时; C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mol;其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108BC07 已知反应: A(g)+B(g) C(g)+D(g)在450K时Kp=4;当平衡压力为100kPa时;且反应开始时;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C物质的分压(kPa)为__________213BC09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X(g)+Y(g) 4Z(g) △H=-45kJ·mol-1当同时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时;正反应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平衡将________________.107BC09 反应: (a) C+H2O CO+H2(b) 3H2+N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且呈平衡状态;当温度不变时;在上述反应里加入氮气以增加总压力;对反应(a)将_______________;对反应(b)将_____________1.108BD08 乙酸和甲醇可按下式反应:CH3COOH+CH3OH CH3COOCH3+H2O298K时K C=4;经过计算;(1)反应物均为1mol; (2)甲醇为1mol;乙酸为3mol时甲醇的转化率?对结果作出解释.2.107BD10 对反应: mA+nB pC;△H<0 ;升高温度;对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为什么?3.105BD08 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度;但不能影响化学平衡;为什么?4.213CD07 简述在合成氨生产中: N2(g)+3H2(g)2NH3(g). △Hø ·mol-1;工业上采用温度控制在673---773K;而不是更低些;压力控制在30390kPa而不是更高?四.计算题1.108BE02 在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将2molA和1molB反应;测得即将开始和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力分别为3×105×105Pa;则该条件下A的转化率为多少?平衡常数Kp是多少?2.316BE02 已知某反应在25℃时;K p×1017;求此反应的△Gø.3. 316DE01 把3体积H 2和1体积N 2混合加热;在10P ø条件下;达到平衡;其中NH 3含3.85%(体积百分数).计算:当压力为50P ø时NH 3占的体积百分数.(P ø kPa)4. 316DE06 反应: CO+H 2O CO 2+H 2(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Pco=40kPa ;P CO 2 =40kPa ; P H 2 = 12kPa ; P H 2O =20kPa ; 在恒温恒容下通入CO 气体;P H 2 =17 kPa ;试计算新平衡下各气体的分压.5. 315CE01 设H 2;N 2和NH 3在达平衡时总压力为500kPa ;N 2的分压为100kPa ;H 2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40;试计算下列几种情况的Kp 值. 1. N 2(g)+3H 2(g)2NH 3(g) K 1 2. NH 3(g)N 2(g)+H 2(g) K 2 6.315DE03 已知反应: PCl 5(g) PCl 3(g)+Cl 25有0.5mol 分解了;计算:(1) 该温度下反应的K c 和K p2PCl 5的分解百分率是多少.第二章化学平衡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B5. c E6. B7. B D8. C9. D 10. D 11. B 12. B13. C 14. A D 15. D 16. A17. C D 18. 1 D 19. D 20. A C21. E B二.填空题1.×10-1×10-12.×1010 HBr(aq)离解的很完全3.108BC05 0.5mol 50%4.5.213BC09 加快向左移动6.107BC09 无影响使平衡右移三.问答题1.108BD08 答:(1) CH3COOH + CH3OH CH3COOCH3 + H2O始: 1 1 0 0平: 1-X 1-X X X错误! = K C =α1=错误!×100%=67%(2) y2/(1-y)(3-y)=K c=4; y=0.9 α2=90%α2>α1;是由乙酸的浓度增大;使平衡右移导致甲醇的转化率升高2.107BD10 答: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的反应速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因升高温度使速度常数增大;反应速度则加快.(或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微观角度说明).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给出反应;逆向吸热;正向放热;所以平衡将逆向移动.3.105BD08 答: 因为催化剂能起到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所以能影响反应速度;但由于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同等速度的影响正;逆反应速度;而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所以不影响化学平衡.4.213CD07 答: 对于此反应;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低温反应速度慢;使设备利用率低;单位时间合成氨量少;为使其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合成较多的氨;常以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该反应的控制温度.高压对合成氨有利;但压力过高对设备要求高;运转费高;因此;压力不宜过高;为了得到更多的氨;常用加压;冷却合成气的方法;以分离氨;使平衡右移.四.计算题1.108BE02 解:2A(g) + B(g) 2C(g)始: 2×105 1×105 0平: (2×105-X) (1×105-1/2X) X有 (2×105-X)+(1×105×105×105(Pa)=×100%=80%K=错误!==8×10-42. 316BE02 解:∵ △G ølgK p∴ △G ø××(273+25)×lg ×1017=100813(J ·mol -1)×102(kJ ·mol -1)3. 316DE01 解:平衡时;P(NH 3)=10×øP(N 2)=错误!øP(H 2) =3P(N 2)øK p =错误! = ×10-4 设50P ø时;NH 3占X P =50XP ø P(N 2) =错误!(1-X)=(12.5-12.5X)P øP(H 2) =(37.5-37.5X)P ø 错误!×10-4 X=0.15NH 3占15%.4. 316DE06 解:K P =O H CO CO H 222p p p p =错误! =0.6恒容下通入CO 使P(H 2)增大17-12=5(kPa)P ’(CO 2)= 40+5 = 45(kPa) P ’(H 2O) = 20-5=15(kPa)K P = O H CO CO H 222p p p pP ’;CO =p O H CO H K p p p 222 = 错误! =85(kPa)5. 315CE01 解:N 2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错误!=0.2;则NH 3 则P =500×0.4=200kPa ; P(H 2)=500×0.4=200kPa(1) K p1=错误! =错误!=5×10-5(2) K p2=错误!×1026. 315DE03 解:(1) PCl 5PCl 3+ Cl 2平衡: 错误! 0.5/2 0.5/2 (mol/L) 即: 0.1 0.25 0.25 K c =错误!= 错误! = 0.625K p = K c (RT)2 -11 ×523)1 = 26.8(2) 设有X mol 转化为PCl 5PCl 5PCl 3 + Cl 2平衡: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0.625解;得: X = 0.045 (mol)PCl 5的分解百分率为: 错误!×100% =65%。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2《氧气》补充习题2及解析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2《氧气》补充习题2及解析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基础题(时刻:10分钟分数:50分)1.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爱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汞C.二氧化锰D.氯酸钾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汽油挥发乙醇燃烧B.食物腐烂钢铁生锈C.蜡烛熔化白磷自燃D.水分蒸发滴水成冰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D.用排水法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4.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熔化成水B.汽油挥发C.白磷燃烧D.空气液化5.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

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米酿酒B.菜刀生锈C.湿衣晾干D.食物腐败6.下列各组物质在O2中燃烧,产物在通常状况下差不多上固体的是()A.硫、铁丝B.磷、镁C.蜡烛、木炭D.磷、硫7.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你认为白烟的要紧成分是()A.CO2B.P2O5C.SO2D.Fe3O48.距地球15~35km处,有一个臭氧层。

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臭氧是一种空气成分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9.采纳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A.红磷B.硫磺C.木炭D.铁丝10.我们差不多明白,空气的要紧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什么缘故要盛放过量的红磷?(2)那个实验除了能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爽朗”或“不活拨”)的结论。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分解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分解
YOUR LOGO
20XX.XX.XX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 案分解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习 题 部 分 03 答 案 部 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习题部分
选择题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 案:B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题目: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分解中,填空题的答案 均可以在书中找到。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判断题
题目: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 题及答案分解中包含判断题。
题目:判断题的答案只有对和 错两种选择。
题目: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判断题有助于学生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
计算题
答案:B
题目: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 案:A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案:A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O2和H2O的混合物 B. 液态氧和液态 氮的混合物 C. 石灰石和食盐的混合物 D.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答案:B
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
03
答案部分
选择题答案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①氧气②氯气③活性炭④氦气⑤氮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物质是__________。

(3)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安全气体是__________。

①⑤④解析:①⑤④A、(1)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①氧气,能供给人类呼吸;(2)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物质是:⑤氮气,化学性质稳定;(3)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安全气体是:④氦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化学性质稳定;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①明矾②氧气③氮气④二氧化硫。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______。

④③②①解析:④③②①(1)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雨水中形成酸雨,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④(2)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故选③(3)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选选②(4)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吸附固体杂质,加速沉降。

故选①3.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

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医疗急救b.食品防腐c.航天火箭d.霓虹灯(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木炭b.水c.氮气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aca (合理均可)相同解析:ac a 2254P+5O 2P O 点燃(合理均可) 相同(1)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助燃性和支持呼吸。

2020春人教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2020春人教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2020春人教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2019年南通高一检测)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氧原子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 000 K,成功观察到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生成CO2的全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B.O2断键形成氧原子时需放出能量C.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生成CO2需要吸收能量D.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有电子转移解析:CO与碱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需释放能量,B、C项错误;CO与氧原子反应生成CO2,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所以CO与氧原子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有电子转移,D 项正确。

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解析】选D。

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A项错误; 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外,还有部分转化为动能,B项错误;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项错误。

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次能源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答案】D4、反应3X(g)+Y(g)⇌2Z(g)+2W(g)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5 min时Y减少了0.5 mol,则0~5 min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A.v(X)=0.05 mol·L−1·min−1B.v(Y)=0.10 mol·L−1·min−1 C.v(Z)=0.10 mol·L−1·min−1D.v(W)=0.05 mol·L−1·s−1【答案】C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解析】选C。

化学补充习题答案

化学补充习题答案

化学补充习题答案化学补充习题答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以下哪种物质是化合物?A. 氧气B. 氮气C. 水D. 氧化铁答案:C. 水。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而水是由氢和氧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2. 下列哪个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A. 锂B. 钠C. 铷D. 钾答案:D. 钾。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原子半径随着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由于钾的原子序数较大,所以它的原子半径最大。

3. 下列哪个化学方程式是不平衡的?A. 2H2 + O2 → 2H2OB. CH4 + 2O2 → CO2 + 2H2OC. 2Na + Cl2 → 2NaClD. 4NH3 + 5O2 → 4NO + 6H2O答案:D. 4NH3 + 5O2 → 4NO + 6H2O。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必须相等,而D选项中氮和氧的原子数量不相等,所以这个方程式是不平衡的。

4. 在化学方程式CaCO3 → CaO + CO2中,钙碳酸的分解属于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A. 合成反应B. 分解反应C. 双替换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而CaCO3分解成CaO和CO2属于分解反应。

5. 下列哪个物质是酸?A. NaOHB. HClC. NaClD. CaO答案:B. HCl。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HCl在水中会产生H+离子,所以它是酸。

通过解答以上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希望这些答案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鼓励大家多做化学习题,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 5 分)( 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以下变化中,必然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的是()A .干冰气化B .金属冶炼C .炸药爆炸D .食品腐败2.( 5 分)( 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 CO2与 SiO 2化学式相似,故CO2与 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能够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足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可否有淡黄色积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能够用该方法,观察可否产生白色积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3.( 5 分)( 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取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相等4.( 5 分)( 2016?石景山区一模)以下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余不同样的是()A .铝热反应B .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 OH)2?8H2O与 NH 4Cl 固体混杂A . A B.B C.C D. D5.(5 分)(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干净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从前指出,若是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 CO2、 H2O、N 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但能够除掉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够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变成()A .化学能B .热能C .生物能D.电能6.(5 分)( 2016?巴中校级模拟) 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库房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公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要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先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 .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B .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 .移开易燃易爆物,隔断灭火D .喷入化学灭火剂,控制灭火7.( 5 分)( 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以下物质: ① NaOH 固体: ② 浓硫酸; ③ NH 4N0 3 晶体; ④ 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马上塞紧带 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以下列图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②③④D . ①②③8.( 5 分)( 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 都吸热的是()A .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B . KNO 3 加入水中C . NH 4NO 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9.( 5 分)( 2016?浦东新区二模) 由 N 2O 和 NO 反应生成 N 2 和 NO 2 的能量变化以下列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 .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 N 2O (g ) +NO (g ) →N 2( g ) +NO 2( g ) +139kJ D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10.( 5 分)( 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 Br+H 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表示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高升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1.(5 分)( 2016?余干县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应 CaCO 3(s ) ═ CaO ( s )+CO 2( g )在常温下不能够自觉进行,则该反应的 △ H < 0一1 的值减小B . 0. lmol ?L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 .锅炉中聚积的 CaSO 4 和 BaSO 4 都可用饱和 Na 2CO 3 溶液浸泡, 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 除掉12.( 5 分)( 2016?顺义区一模) N 2 和 H 2 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妄图以下,用、 、 分别表示 N 2、 H 2、 NH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 .在该过程中, N 2、H 2 断键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C .在该过程中, 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 3D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13.( 5 分)( 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Fe 3O 4+4H 2△H >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 H 的单质存在 H 2、D 2、 T 2 三种同素异形体B .在该反应条件下, H 2 的还原性强于 Fe 的还原性C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能够用如图表示D . 1molFe 与水蒸气完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14.( 5 分)( 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 H ++OH ﹣═ H 2O 生成 1mol H 2O 放出 57.3kJ 热量,下 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 57.3kJ 的是( )A . 1mol H 2SO 4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 .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mol H 2OC .稀盐酸与 Ba ( OH ) 2溶液反应生成 1mol H O2D .稀 NaOH 与 98% 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 H 2O 15.( 5 分)( 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第 3页(共 18页)A .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2B .装置甲溶液中 SO 4 ˉ向铜片做定向搬动C .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 .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 +2e ˉ═H 2↑16.( 5 分)( 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以下列图,以下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且单位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 .电极 A 的反应: 2 2 5﹣3 COOH+4H +H O+C H OH ﹣ 4e =CHC .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值减小D .电池反应: O +C H OH=CH3 COOH+H 2O2 2 517.( 5 分)( 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 DMFC )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 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 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负极的反应式为32﹣2+CHOH+H O ﹣ 6e ═ CO↑+6HB .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 2+4H +4e═ 2H 2OC .电池工作时, H +由正极移向负极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18.( 5 分)( 2016?茂名二模)以下表达 Ⅰ 和 Ⅱ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表达 Ⅱ选项 表达 Ⅰ表达 ⅡA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1﹣已醇和已烷可经过蒸馏初89℃步分别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 2SO 4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 D乙二酸可与 KMnO 4 溶液发生反 乙二酸拥有酸性应A . AB . BC . CD . D19.( 5 分)( 2016 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以下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酒精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20.( 5 分)( 2016 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A . 2C 2H 2( g ) +5O 2( g ) ═ 4CO 2( g )+2H 2O ( l ) △ H= ﹣ 2bkJ/molB .C 2H 2(g ) + O 2( g ) ═ 2CO 2(g ) +H 2O ( l ) △H=+2bkJ/molC . 2C 2H 2(g ) +5O 2( g )═ 4CO 2( g )+2H 2O ( l ) △ H= ﹣ 4bkJ/mol D . 2C 2H 2( g ) +5O 2( g ) ═ 4CO 2( g )+2H 2O ( l ) △ H=+bkJ/mol二.填空题(共 2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模)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许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 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一般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供应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平时用 kJ?mol ﹣1 表示. 请认真观察以下列图, 尔后回 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2)已知翻开 1mol H ﹣H 键、1mol I ﹣ I 、1mol H ﹣ I 键分别需要吸取的能量为 436kJ 、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填 “放出 ”或 “吸取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转变成.(3)以下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 物质燃烧② 炸药爆炸③ 酸碱中和反应④ 二氧化碳经过分热的碳⑤ Ba ( OH )2?8H O 与 NHCl 反应⑥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2422.( 2015?房山区一模)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以下: ① 量取 50mL 0.25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② 量取 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③ 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杂平均后测量混杂液温度.请回答:(1) NaOH 溶液稍过分的原因.(2)加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A .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 .一次迅速加入C .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 NaOH 溶液混杂平均的正确操作是.温度 初步温度 t 1/℃ 停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实验次数 H 2SO 4 t 2/℃ ( t 2﹣ t 1) /℃ NaOH 平均值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25.625.425.529.03.5(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g?cm ﹣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 ﹣ 1,请依照实验 数据求出中和热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若将含 0.5mol H 2SO 4 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杂,放出的热量 (填 “小于 ”、 “等于 ”或 “大于 ”) 57.3kJ ,原因是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3.(2016?安徽模拟)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泉多种多样,比方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燃烧,甚至火山喷发等.(1)汽车尾气中的NO ( g)和 CO( g)在必然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①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以下分子式 /结构式NO/N ≡O CO/C≡O CO2/O=C=O N2/N≡N化学键N≡O C≡O C=O N≡N键能( KJ/mol )6321072750946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NO ( g)和 CO( 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 ( g) +2CO( g)? N2( g)+2CO 2( 9)△ H=kJ/mol②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系统中进行,并在t.时辰达到平衡状态,则以下表示图不吻合题意的是(填选项序号).(以下列图中V 正、 K 、 n、P 总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2)在 t1℃下,向体积为 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NO 和 CO,测得了不同样时间时 NO和 CO 的物质的量如表:时间 /s012345n( NO ) /×10﹣210.0 4.50 2.50 1.50 1.00 1.00mol﹣13.60 3.05 2.85 2.75 2.70 2.70n( CO) /×10mol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搬动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3)如图 l 所示,以 N2O4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可制备新式绿色硝化剂(一种氮氧化物)写出生成这种硝化剂的阳极电极反应式.(4) NH 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样c( NO2) /C( NO)、不同样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已知氨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回答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给出合理的讲解:.化学训练 23 题参照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 5 分)( 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以下变化中,必然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的是()A .干冰气化B .金属冶炼C .炸药爆炸D .食品腐败【解答】解: A 、干冰气化只有热量变化,无化学能的变化,故 A 吻合;B、金属冶炼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吻合;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有化学能和热能变化,故 C 不吻合;D、食品腐败是被氧化的结构,过程中有化学反应陪同能量变化,故 D 不吻合;应选 A .2.( 5 分)( 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 CO2与 SiO 2化学式相似,故 CO2与 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能够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足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可否有淡黄色积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能够用该方法,观察可否产生白色积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解答】解: A .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结构不同样,故 A 错误;B.晶体中有阳离子,未必必然有阴离子,如: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搬动的电子,故 B 错误;C.四氯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白色积淀,故 C 错误;D.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性质相似,可析出碳酸氢钾晶体,故 D 正确.应选 D .3.( 5 分)( 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取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相等【解答】解: A .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激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正确;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形成新的化学键过程中需要放出能量,故 C 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陪同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不相等,故D 错误;应选 A .4.( 5 分)( 2016?石景山区一模)以下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余不同样的是()B .燃料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Ba( OH)2?8H2O 与 NH 4Cl 固体混杂A . A B.B C.C D. D【解答】解: A .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 ( OH)2?8H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正确.应选 D .5.(5 分)( 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干净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从前指出,若是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 H2O、N 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但能够除掉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够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变成()A .化学能B .热能C .生物能 D.电能【解答】解: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应选 B .CO2、 H2O、 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6.(5 分)( 2016?巴中校级模拟) 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库房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公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要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先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 .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B .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断灭火 D .喷入化学灭火剂,控制灭火【解答】解:钙、钠能与水反应,不能够用水灭火,可用沙土覆盖燃烧物、移开易燃易爆物、喷入化学灭火剂等方法.应选 A .7.( 5 分)( 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以下物质:① NaOH 固体:②浓硫酸;③ NH N034晶体;④ 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马上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以下列图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高升,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U 形管右侧液面高升,应选: B.8.( 5 分)( 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A .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B . KNO 3加入水中C. NH NO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4【解答】解: A 、冰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酸碱中和,而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于硝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能够水解,故硝酸钾加入水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故不吻合题干的要求,故 B 错误;C、硝酸铵加入水中后,先溶于水,而铵盐溶于水为吸热的物理过程;尔后发生盐类的水解,由于盐类的水解为酸碱中和的逆反应,故盐类水解吸热,故 C 正确;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和水发生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D 错误.应选 C.9.( 5 分)( 2016?浦东新区二模)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 2和 NO2的能量变化以下列图.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N2O(g) +NO (g)→N 2( g) +NO 2( g) +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解答】解: A .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故 A 正确;B.依照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B 正确;C.依照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139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2(g)+NO 2(g)=N 2O(g) +NO (g)+139kJ?mol ﹣1,故 C 正确;D.△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N2(g)+NO2( g) 2 (g)+NO( g)△H=﹣=N O﹣1,故 D 错误.139kJ?mol应选 D .10.( 5 分)( 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Br+H 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表示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高升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答】解:依照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A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没关,故 B 正确;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 C 错误;D、高升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则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 D 错误;应选 B .11.(5 分)( 2016?余干县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应 CaCO3(s)═ CaO( s)+CO 2( g)在常温下不能够自觉进行,则该反应的△ H< 0一1的值减小B. 0. lmol ?L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聚积的 CaSO和 BaSO 都可用饱和 Na CO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4423除掉【解答】解:A .反应 CaCO3(s)═ CO2(s) +CaO( g)在常温下不能够发生,而△ S> 0 ,则△ H ﹣T?△ S> 0,所以△ H> 0,故 A 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搬动,溶液中CH COOH 的物质的量减3少, CH3COO﹣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溶液中的值增大,故 C 错误;C.铅蓄电池工作时,负极是金属铅失电子,正极上是二氧化铅得电子,都是生成硫酸铅,硫酸铅难溶于水,所以两个电极的质量都增大,故 C 错误;D.CaCO的溶解度小于CaSO ,故 CaSO用饱和 Na CO3溶液浸泡可转变成溶解度更小的3442CaCO3,尔后再用稀盐酸溶清除掉,故 D 正确.应选 D .12.( 5 分)( 2016?顺义区一模)N2和 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妄图以下,用、、分别表示N2、 H2、 NH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N 2、H 2断键形成N 原子和 H 原子C.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 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解答】解: A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即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会变化,故 A 错误;B、由图中可知,每 3 个氢分子和 1 个氮气分子断键获取原子,尔后生成 2 个氨分子,生成氨分子从前是氢原子和氮原子,故 B 正确;C、氨气是含有氮氢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NH 3,故 C 错误;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应选 B .13.( 5 分)( 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 F e3O4+4H 2△H >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 H 的单质存在H 2、D 2、 T2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2的还原性强于Fe 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能够用如图表示D. 1molFe 与水蒸气完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解答】解: A .H 2、 D2、T 2三种均为氢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B.铁的还原性强于氢气,故 B 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故 C 正确;D.3Fe+4H O Fe O +4H2,有 3mol 铁反应时转移 8mol 电子,则 1mol 铁反应则转移234电子 2mol,故 D 错误.应选: C.14.( 5 分)( 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 H2O 生成 1mol H 2O 放出 57.3kJ 热量,下H+OH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 的是()A . 1mol H 2SO4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 H 2OC.稀盐酸与Ba( 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 2OD.稀 NaOH 与 98% 浓硫酸反应生成 1mol H 2 O【解答】解: A 、1mol H 2SO4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2mol 的水,生成的热量是114.6kJ,故 A 错误;B、氨水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 B 错误;C、稀盐酸与Ba( 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 2O 所产生的热量为57.3kJ ,故 C 正确;D、 98%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放出的热量会大于57.3kJ,故 D 错误.应选: C.15.( 5 分)( 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2ˉ向铜片做定向搬动B.装置甲溶液中 SO4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 ++2eˉ═H 2↑【解答】解: A .甲没有形成原电池,铜为金属活动性序次表H 元素此后的金属,不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 A 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搬动,故 B 错误;C.锌为负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故 C 错误;D.透过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获取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故 D 正确.应选 D .16.( 5 分)( 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以下列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且单位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2 2 5﹣3COOH+4H+B.电极 A 的反应: H O+C H OH﹣ 4e =CHC.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 值减小D.电池反应: O +C H OH=CH COOH+H O第12页(共 18页)【解答】 解: A 、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单位 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需要的燃料越多,则酒精含量越高,故A 正确;B 、该原电池中,投放酒精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H 2O+C 2H 5OH ﹣ 4e ﹣ =CH 3COOH+4H +,故 B 正确;C 、原电池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pH 增大,故 C 错误;D 、该原电池的反应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和水,电池反应式为 O 2+C 2H 5OH=CH 3COOH+H 2O ,故 D 正确. 应选 C .17.( 5 分)( 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 DMFC )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 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 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3 2﹣ 2+A .负极的反应式为 CHOH+H O ﹣ 6e ═ CO ↑+6HB .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 +﹣═ 2H 2OO 2+4H +4eC .电池工作时, H +由正极移向负极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解答】 解: A .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CH 3OH+H 2O ﹣ 6e ﹣ ═CO 2↑+6H +,故 A 正确;B .甲醇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电极反应式 O 2+4H ++4e ﹣═ 2H 2O ,故 B 正确; C .该原电池放电时,氢离子由负极向正极搬动,故 C 错误; D .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 D 正确. 应选 C .18.( 5 分)( 2016?茂名二模)以下表达 Ⅰ 和 Ⅱ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表达 Ⅱ选项 表达 Ⅰ表达 ⅡA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 1﹣已醇和已烷可经过蒸馏初89℃步分别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 2SO 4 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 D乙二酸可与 KMnO 4 溶液发生反 乙二酸拥有酸性应A . AB . BC . CD . D【解答】 解: A.1 ﹣已醇和已烷沸点相差较大,可蒸馏分别,故A 正确;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不需要外接电源,故 B 错误;C .硫酸为共价化合物,故 C 错误;D .乙二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还原性,故 D 错误.应选 A .19.( 5 分)( 2016 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以下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酒精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解答】 解: A 、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 A 正确;B 、酒精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 、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D 错误.应选 A .20.( 5 分)( 2016 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 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 2C H ( g ) +5O2( g ) ═ 4CO ( g )+2H O ( l ) △ H= ﹣ 2bkJ/mol2 2 22 B . C H (g ) + O ( g ) ═ 2CO 2 (g ) +H O ( l ) △H=+2bkJ/mol2 222C . 2C 2H 2(g ) +5O 2( g )═ 4CO 2( g )+2H 2O ( l ) △ H= ﹣ 4bkJ/molD . 2C H ( g ) +5O2( g ) ═ 4CO ( g )+2H O ( l ) △ H=+bkJ/mol2 2 2 2【解答】 解: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 4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为: bkJ ×=4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 2H 2( g )+5O 2( g )→4CO 2( g )+2H 2O ( l )△H= ﹣4bkJ/mol ,应选 C .二.填空题(共2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模)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许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 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一般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 供应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平时用 kJ?mol ﹣1 表示. 请认真观察以下列图, 尔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 放热 (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2)已知翻开 1mol H ﹣H 键、1mol I ﹣ I 、1mol H ﹣ I 键分别需要吸取的能量为 436kJ 、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 放出 (填 “放出 ”或 “吸取 ”) 11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化学能 转变成 热能 .(3)以下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②③⑥,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④⑤.① 物质燃烧② 炸药爆炸 ③ 酸碱中和反应④ 二氧化碳经过分热的碳⑤ Ba ( OH )2?8H 2O 与 NH 4Cl 反应⑥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解答】 解:( 1)依照图象解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故答案为:放热;。

化学必修2第二章习题.doc

化学必修2第二章习题.doc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能、蒸汽B.电能、风能C.蒸汽、风能D.煤、石油2.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出一2HB. 2H2+O2 =2H2OC. CaO+H2O =Ca(OH)2D. 2C1^C123.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电池B.锌猛电池C.氢氧燃料电池D.银镉电池4.下列装置屮,电流计G屮有电流通过的是()5.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 =ZnO+H2O Ag2O+H2O+2e =2Ag+20lT,下列判断不止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

为负极B.锌为负极,Ag2。

为止极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增人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下列的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A. V(H2)==O. 1 mol / (L min)B. V(N2)==0.lmol / (L-min)C. V(NH3)==0.15mol / (L-min)D. V(N2)==0.002mol / (L-s)&在铜一锌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屮,当导线屮有l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H2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已知某反应aA(g)+ bB(g)匚二2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A B C起始浓度(mol/L) 3.0 1.002s末浓度(mol/L) 1.80.60.8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屮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A. 9: 3: 4B. 3: 1: 2C. 2: 1: 3D. 3: 2: 110、可逆反应吐他)+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出、I2、HI 的浓度相等B 、出、I2、HI 的浓度保持不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11 •可逆反应2NO , 二 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牛成n mol 02的同时牛成2n 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牛成n mol 02的同时牛 成2n molNO 2 ③用NO?、NO 、0?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 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 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12. 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牛反应:2A(g) +3B(g) =2C(g),开始时,A 的浓度为2 mol-L 1, B 的浓度是4 mol ・L" , 2 min 后,A 的浓度减少0.8 mol-L 1 ,贝!J(1) v(B)= ___________ , v(C)= ______________ o(2) 在2min 末,C 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 B 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_ 。

普通化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2-7H22O (s)解: 查表得:Δf G m(298.15K)/ KJ.mol-1-237.1 -236.7Δr G m(298.15K) = Δf G m(H2O (s), 298.15K) - Δf G m(H2O (l), 298.15K)= (- 236.7 KJ·mol-1)- (-237.1 KJ·mol-1 )= 0.4 KJ·mol-1因此, 此过程不能自发发生2-10解:C12H22O11 (s) + 12O2 (g) 12 CO2(g) + 11H2O(l) (1)查表得:Δf H m(298.15K)/ KJ·mol-1-2225.5 0 -393.509 -285.83Δf S m(298.15K)/ KJ·mol-1360.2 205.138 213.74 69.91Δr H m(298.15K) = 11 ×Δf H m(H2O, l, 298.15K) +12 × Δf H m(CO2, g, 298.15K)- Δf H m(C12H22O11, s, 298.15K) - 12 × Δf H m(O2, g, 298.15K)= (- 11 × 285.83 KJ·mol-1- 12 × 393.509 KJ·mol-1)- (-2225.5 KJ·mol-1 + 0)= - 5640.738 KJ·mol-1Δr S m(298.15K) = 11 ×Δf S m(H2O, l, 298.15K) +12 × Δf S m(CO2, g, 298.15K)- Δf S m(C12H22O11, s, 298.15K) - 12 × Δf S m(O2, g, 298.15K)= ( 11 × 69.91 J·mol-1·K + 12 × 213.74 J.mol-1·K)- (360.2 J.mol-1·K + 12 × 205.138 J.mol-1·K)= 512.034 J·mol-1·KΔr G m(298.15K) = Δr H m(310.15K) - TΔr S m(310.15K)≈Δr H m(298.15K) - TΔr S m(298.15K)= -5640.738 – 310.15 ×512.034= -5640.738 - 158.807 = - 5799.55 KJ·mol-1w' = Δr G m(310.15K) × 3.8/342.3 × 0.30= -6563.03 KJ·mol-1 × 0.0033 mol= - 19.3 KJC12H22O11 (s) + 12O2 (g) 12 CO2(g) + 11H2O(l) (2) 或查表得:Δf G m(298.15K)/ KJ·mol-1 -1544.6 0 12 × (-394.4) 11 × (-237.1) (1) Δr G m(298.15K) = 11 ×Δf G m(H2O, l, 298.15K) + 12 ×Δf G m(CO2, g, 298.15K)- Δf G m(C12H22O11, s, 298.15K) - 4 × Δf G m(O2, g, 298.15K)= (- 11 × 237.1 KJ·mol-1- 12 × 394.4 KJ·mol-1)- (-1544.6 KJ·mol-1 + 0)= - 5796.3 KJ·mol-1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此反应的任意温度下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公式为Δr G m(TK) = -5640.738 – 0.512T从结果看出, 此反应的Δr G m受温度的影响小,在小温度的范围内(ΔK < 50 K 内),可以用298.15K 时的数据进行计算任意温度下的Δr G m。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在化学的学习旅程中,第二章往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这一章通常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的习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O₂)、铁(Fe)。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

理解物质的分类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我们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接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是第二章的重点。

化学变化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比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

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但其本质成分不变,比如水的蒸发,从液态变成气态,还是水分子。

在做相关习题时,要仔细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的成分是否发生了改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在解决很多化学计算问题时非常有用。

比如,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就能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做习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让我们判断它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则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化合反应;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再来说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比如氢(H)、氧(O)、碳(C)等。

化学式的书写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原子的个数比。

比如,氧化铁(Fe₂O₃)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价交叉法就能写出化学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 第二章 训练4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 第二章 训练4含答案

训练4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基础过关]一、化学电源及其回收利用1.对化学电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B.化学电源所提供的电能居于人类社会现阶段总耗电量的首位C.化学电源均是安全、无污染的D.化学电源即为可充电电池2.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铅蓄电池3.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

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出洗净用作电极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电池内部填有NH4Cl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施用二、常用化学电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材料是Pb,负极材料是PbO25.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B.锌为负极,碳为正极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6.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B.Pb是负极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7.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 B .钙 C .铁 D.碘3.下列关于F、 C1、 Br 、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4.放射性同位素钬67166A. 32B. 67C. 99 D .1665.在36 Li 、37Li 、1123Na、1224 Mg、614C、714 N 中:(1)和互为同位素;(2)和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 周期和族 ) ,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 1999 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 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 种原子 ?为什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完整版)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完整版)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1、指定单质的∆f G m θ、∆f H m θ、S m θ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不为零,)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 >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 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C) S m ︒(H 2, g . 298 K) (D) ∆f G m ︒(O 3, g . 298 K) (E) ∆f H m ︒(CO 2, g . 298 K)1-2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 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 ︒与生成物的∆f H m ︒相等的反应是: (C)(A) 1/2H 2(g) + 1/2I 2(g) → HI(g) (B) H 2(g) + Cl 2(g) → 2HCl(g) (C) H 2(g) + 1/2O 2(g) → H 2O(g) (D) C(金刚石) + O 2(g) → CO 2(g)1-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C)(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 ;∆U = Q - W ;∆H = 0 1-4 已知反应H 2(g) + Br 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 1︒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 2(g) + 1/2Br 2(g)⇔HBr(g)的K 2︒为: (B )(A) (4.0⨯10-2)-1 (B) 2.0⨯10-1 (C) 4.0⨯10-2 (D) (4.0⨯10-2)-1/2 1-5 上述两个反应的)1(θm r G ∆与)2(θm r G ∆的关系是 (答D ) (A) )1(θm r G ∆=)2(θm r G ∆ (B) )1(θm r G ∆=[)2(θm r G ∆]2 (C) )1(θm r G ∆=)2(21θm r G ∆ (D) )1(θmr G ∆=)2(2θm r G ∆ 1-6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C )(A) 298K 时,纯物质的S m ︒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 0(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重点内容概要1、封闭系统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焓减小(∆r H m <0)、熵增加(∆r S m >0)都是有利因素。

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方向要综合考虑系统的∆r H m ∆r S m 两个影响因素。

吉布斯等温方程式:∆r G m =∆r H m -T ∆r S m (吉布斯函数定义 G=H-TS )将焓和熵两个因素统一起来。

2、熵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统计热力学定义:S = kln Ω。

熵值与温度、聚集状态、分子结构有关(要求会利用规律比较熵值大小) 同物、同温:S(g)>S(l)>S(s) 同物、同状态:S(高温)>S(低温)同温、同状态:结构相似时S(分子量大的)>S(分子量小的),分子量相近时S(含原子数多的)>S(含原子数少的)S(完美晶体,0K)=0(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增加原理:∆S (隔离)>0 —— 隔离系统过程自发性判据。

对于反应∑=BB B ν0θθνB m BB m r S S ,∑=∆θB m S ,——标准熵(可查298K 数据)规定0),(,=+aq HS m θ≈∆)(TK S m r θ)298(K S m r θ∆ (前提是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没变)3、吉布斯函数 G=H-TSS T H G ∆-∆=∆(等温条件下成立)最小自由能原理:0<∆mr G 过程自发,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0>∆m r G 过程非自发,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0=∆m r G 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热力学标志=∆)(T G m r B p p RT T G BB m r νθθ)/(ln )(∏+∆Q RT T G mr ln )(+∆=θ (该式中反应商的写法要特别注意:气体代相对分压,溶液代相对浓度,固体、液体不用代入。

以计量系数(反应物-,生成物+)为指数连乘)例如:MnO 2(s)+2Cl -(aq)+4H + (aq)=Mn 2+(aq)+Cl 2(g)+2H 2O(l)(典型的反应)42]/)[(]/)[(]/)[(]/)[(22θθθθc c c c p p c c Q H Cl Cl Mn +-+⨯⨯=)298()298(,K G K G B m Bf B m r θθν∑∆=∆(因只有298.15K 的数据,所以该式只能计算298.15K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15.298(298)298()298(K S K K H K G m r m r m r θθθ∆⨯-∆=∆ θθθm r m r m r S TK K H TK G ∆⨯-∆≈∆)298()((使用该式计算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前一项单位kJ.mol -1 ,而后一项T △S 单位一般为J.mol.K -1) (注意mr G ∆、θmr G ∆两者的区别、应用、计算)例如:判断反应的方向(一定T P 下)mr G ∆θm r G ∆只能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方向,可以估计一般状态下反应的可能性。

以±40kJ.mol -1 为界限,若>+40kJ.mol -1反应自发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是即使能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利用θθK RT T G m r ln )(-=∆计算出平衡常数很小);若<-40kJ.mol -1反应自发的可能性极大(有的教材认为θm r G ∆<0,反应自发的可能性较大,0-40 kJ.mol -1需要具体分析计算mr G ∆才能确定。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热力学特征0)(=∆T G m r 动力学特征 v(正)=v(逆)标准平衡常数B p p KBeqB νθθ)/(∏= (注意:溶液代相对浓度)RTT G T K m r )()(ln θθ∆-= θθK RT T G m r ln )(-=∆(注意:两种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要掌握,从上式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对于给定的反应即写法一定)只与温度有关,与起始浓度或分压无关,与过程进行的途径(是否用催化剂)无关。

) 平衡移动方向: θKQ <0<∆m r G 反应正向自发或平衡向正向移动θK Q = 0=∆m r G 平衡状态或平衡不移动θK Q > 0>∆m r G 反应逆向自发或平衡向逆向移动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RS RT H T K mr m r θθθ∆+∆-=)(ln)()()(ln 211212T T T T R H T K T K m r -∆=θθθ5、反应速率 对于反应B BB ∑=ν0dtdc B B1-=νν对于反应dD gG bB aA +→+若为元反应 b a B c A c k )}({)}({•=ν ——质量作用定律 若为非元反应 y x B c A c k )}({)}({•=νx,y 由实验确定(元反应)反应级数 n = a+b (非元反应)n = x + y(若实验发现n = a+b ,不能确定反应就是元反应。

如H 2+I 2=2HI )k ——速率系数,对于给定的反应,只与温度和催化剂有关。

一级反应特征:(由kc dtdcv =-= 积分式⎰⎰=-t t C C kdt c dc 00 积分得kt c c =0ln可以看出特征① kt 2ln 2/1= 半衰期只与速率系数有关,与起始浓度无关 ② lnc =-k t + lnc 0 直线关系 ③k ——速率系数量纲(单位)是(时间)-1阿伦尼乌斯公式:RT Ea Ae k/-= (Ea ——活化能)A RTEak ln ln +-=)()()(ln211212T T T T R Ea T k T k -=(从该式可以推断:在低温区温度对速率影响大;活化能大的反应(速度慢的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大)(温度对活化能影响可以忽略,催化剂因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活化能 但不改变始态和终态,因此不改变平衡)5. 链反应与光化学反应的一般概念6.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等综合性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7. 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的概念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1、指定单质的∆f G m θ、∆f H m θ、S m θ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不为零,)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 (C) S m ︒(H 2, g . 298 K) (D) ∆f G m ︒(O 3, g . 298 K) (E) ∆f H m ︒(CO 2, g . 298 K)1-2、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 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 ︒与生成物的∆f H m ︒相等的反应是: (C)(A) 1/2H 2(g) + 1/2I 2(g) → HI(g) (B) H 2(g) + Cl 2(g) → 2HCl(g) (C) H 2(g) + 1/2O 2(g) → H 2O(g) (D) C(金刚石) + O 2(g) → CO 2(g)1-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C)(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 ;∆U = Q - W ;∆H = 0 1-6、已知反应H 2(g) + Br 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 1︒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 2(g) + 1/2Br 2(g)⇔HBr(g)的K 2︒为: (B )(A) (4.0⨯10-2)-1 (B) 2.0⨯10-1 (C) 4.0⨯10-2 (D) (4.0⨯10-2)-1/2 1-7、6题述两个反应的)1(θm r G ∆与)2(θm r G ∆的关系是 (答D ) (A) )1(θm r G ∆=)2(θm r G ∆ (B) )1(θm r G ∆=[)2(θm r G ∆]2 (C) )1(θm r G ∆=)2(21θm r G ∆ (D) )1(θmr G ∆=)2(2θm r G ∆ 1-8、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C )(A) 298K 时,纯物质的S m ︒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反应自发性与化学平衡 2-1、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 (B ) (A) ∆H > 0 , ∆S < 0 (B) ∆H > 0 , ∆S > 0 (C) ∆H < 0 , ∆S > 0 (D) ∆H < 0 , ∆S < 02-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110)298(-⋅=∆mol kJ K G m r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