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T血管成像(脑血管)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种 可靠的快速诊 断 颅 内血 管疾 病的方法 。对颅 内血 管 病变具 有很 高的临床实 用价值。
[ 关键词 】 T; T 血 管疾 病 C C A;
[ 中图分类号 ]R 3 . [ 7 42 文献标识码]B [ 论文编号 ]10 —9 12 1 ) 116—2 0 40 5 (0 0 1。3 30
[ 摘要]目的 : 究 C 研 T血 管造 影( T 及 三维 重建技 术 ( C A) VR) 颅 内血 管 病变的 临床应 用价 值。方 法 : 对 回顾性 分析临 床上 疑动脉 瘤破 裂所致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 它脑血 管 病及 支架术 后 复查 的患者 8 其 O例 , 病例 均
断价值 。
后复查 。5 动脉 瘤 中, 脉瘤直 径 为 2 2m 3例 动 ~1 m, 按其部 位 , 脑前 动脉 1 大 3例, 交通 动 脉 1 , 前 5例 后 交通动 脉 1 5例, 内动 脉海 绵 窦段 5例 , 底 动脉 颈 基 末端 2例 , 动脉 3例 。6例 A 椎 VM 中, 叶 4例 , 枕 颞 叶 AVM 合 并 动 脉 瘤 1 , 叶 1例 。VR及 MI 例 额 P 技术可 以清晰 的显 示病 变 部位 的血 管 结 构 、 围大 周 血管的关 系及 血管 的通 畅情 况 和血 管 壁 钙 化情 况 。 C T仿 真血管 内镜 显示 颅 内大血 管 内 的情 况具 有 一 定的优势 。综 合以上 几 种技 术 。 获得 更 多 的血 管 可 病 变信 息。 3 讨 论
进 行 了头 颈 部 C A 检 查 。 T 并通 过 计 算 机 软 件 处 理 和 三 维 图 像 重 建 来诊 断 血 管 病 变 。 结 果 : 维 C A 作 为 一 三 T 种新 的微 创性 的血 管造 影技术 , 能清 楚地 显示颅 内血 管 病 变的形 态 、 围及 空 间毗 邻 关 系, 可发 现血 管壁 范 并 及 瘤 颈 的 钙 化 。 结 论 : 维 C A 作 为 一 种 很 有 价 值 的 血 管造 影 技 术 . 有 操 作 简 单 、 全 、 创 性 等 特 点 , 三 T 具 安 微 是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
显堡趁堑皇佥△趑越堂呈QQ垒生筮!曼鲞箜3塑・147-图l左大脑后动脉发自左大脑中动脉图2右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狭窄图3前交通支动脉瘤图4AVM: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3);AVM1例(图4)供血血管及引流血管显示清楚明确。
本组病例显示前交通支29例(100%),后交通支26例34支(58.62%),小脑上动脉29例54支血管(93.1%),小脑下前动脉20例36支血管(62.07%),小脑下动脉26例46支血管(79.31%)。
讨论当临床要了解脑血管的情况,传统方法是插管脑血管造影,其检查结果也作为其他检查的金标准,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先进仪器设备的作用,脑血管造影进一步简便化,DSA对血管显示能力突显其在该领域的优越性;但是其创伤性的检查以及该检查诱发再出血的可能性,均限制了其在急性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应用[II。
此外,由于不能早期获得脑出血的量和病因,往往给I阻床选择治疗方案带来困难,延误治疗,增加了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CTA检查前一般先作CT平扫,可早期鉴别脑血管意外的类型(梗死或出血),比较准确i贝4定脑出血的量,很大程度改善了传统DSA的不足。
据研究121与DSA相比,CTA有以下优点:①仅做静脉穿刺,创伤小,避免了DSA麻醉和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
②可任意角度动态观察颅内血管,更加客观和细致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而常规DSA只能l一2个角度进行投照。
③可同时显示颈内动脉系、椎动脉系和Willis环血管全貌,而DSA每次只能显示一条大血管及其属支。
④时间短费用少。
⑤受患者病情因素限制少,急性脑出血或蛛网膜出血患者,属危重症,当临床怀疑动脉瘤或AVM可能为出血诱因时,DSA检查受限,CTA可作为早期检查可靠方法。
1.与普通螺旋CT相比,16排螺旋CT有明显优越性:(1)扫描时间明显缩短,普通螺旋CTA扫描时间30—40S,16排旋CT扫描时问9~10S。
(2)成功率高,由于扫描时间短,在造影剂血管充盈期间可进行重复扫描,本组2例,由于年龄较大(8l岁和85岁),血液循环较慢,第1次扫描动脉充盈欠佳,接着作第2次扫描,血管充盈满意,总时间24S。
256层螺旋CT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精品医学课件
优势
(l)简便,一次扫描同时完成3个部位的CT血管成 像,节省患者检查时间,避免多次检查;
(2)无创; (3)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对比剂对患者的危害; (4)多种重组方法简便、快捷,全方位可重复地、
75ml 扫描时间10s
总结
心脑血管联合CT成像具有简便、快捷、无创、 对比剂使用少、客观和重复性强的优势,在系 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冠状动脉、颈动脉 及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 优势和应用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潜力的检 查方法,值得推广。
尽管DSA检查目前仍然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 准, 但毕竟是有创检查, 操作风险相对较大。已 经不是首选。
B超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程度, 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容易受患 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冠状动脉和颈脑血管CTA以其简便、 快捷、无创、准确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已广泛 应用。
256层螺旋CT心脑血管 联合成像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 脑动脉等常同时发生,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这些动脉疾病的早期检出对临床及时干预治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往学者多利用血管超声、DSA分析颈动脉粥 样硬化性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文献认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B超测量)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DSA诊断)程度明 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与血液动力学基础。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的指标。
病例1
F 68岁 胸闷,临床诊断冠心病
检查方法
准备同冠状动脉 扫描范围:左膈顶—颅顶 触发阈值150Hu,延迟6.5s 扫描速度5ml/s,370ng/ml造影剂
cta脑血管狭窄诊断标准
cta脑血管狭窄诊断标准
脑血管狭窄是指颅内或颈内动脉的管腔狭窄,可能导致脑血流
减少,从而引起脑缺血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CTA(CT血管成像)
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脑血管狭窄。
CTA脑血管
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影像,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通过观察血
管的形态和管腔狭窄程度来诊断脑血管狭窄。
医生会根据CTA影像
中的血管狭窄程度和位置来判断病情。
2. 症状和体征,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
比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症状,医生会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
3. 病史,患者的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狭窄,医生会结合这些
病史来进行诊断。
4. 并发症,脑血管狭窄可能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医
生会观察CTA影像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并发症,从
而进一步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CTA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的,不仅仅依靠影像学检查,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助于医生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CT血管成像(CTA)对头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A s atO jcieT td e l i n rci l a e f T a g gah C A) o i n s b t c- bet : os yt i c ypat a vl i rp y( T f da oi r v u h cn _ a c u oC n o r g s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在脑血管检查项目中,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都属于重要的检查手段,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两者的呈现效果越来越接近,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那么CT脑血管成像和脑血管造影的区别是什么、该如何进行选择呢?1有无创伤差异对于CT脑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来说,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检查时患者是否有创伤,前者属于无创检查,而后者则是有创检查。
脑血管造影需要在介入手术室内完成,它是通过导管把造影剂注入到人体的血管内,让脑血管显影;接着再使用DSA快速相片和摄片把脑血管的形态清晰地显现出来,让医生更好地诊断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脑血管造影属于脑血管诊疗方面比较先进的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但脑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其检查过程就相当于给患者做了一场手术,患者需要住院才能检查。
另外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中,有的患者担心会有不良反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脑血管造影只使用少量且浓度比较低的造影剂,此外在检查中还进行基他方式的介入治疗,患者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CT脑血管成像检查其实相当于增强检查,患者只需要在CT室中来进行,医生快速地在患者周围静脉中注入造影剂,然后通过快速CT扫描、重建,从而得到血管的图像。
它主要适用于人体大血管,属于无创检查,患者不需要住院,但这种检查方式会有伪造影出现的可能,比如当患者血管发生扭曲时,那么就有可能被误判为血管瘤,进而影响到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2清晰方面差异在清晰度方面,CT脑血管成像与造影也存在着差异,脑血管造影相对更加清晰。
脑血管造影可以展示患者血管的形态,特别是对血管闭塞、狭窄、出血、痉挛、畸形等进行比较真实的显示,在检查中脑血管造影还能依照血管所处位置的形态,确定患者血管内是否有占位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在图像显示清晰度及诊断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脑血管造影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随着CT技术和核磁共振的发展,多排CT脑血管成像在检查效果方面和脑血管造影已经非常接近,比如在周围血管病变或者颅内占位病变等方面的检查,应用CT脑血管成像技术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CT脑血管成像可以取代脑血管造影,特别是在细微处成像方面,脑血管造影的优势仍然不可代替,如有的患者属于蛛网膜下出血,原因大都是因为血管畸形或者颅内动脉瘤等因素造成的,而颅内动脉瘤非常细小,如果使用CT脑血管成像技术来检查可能无法清晰地显示出来,如果漏诊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检出率更高的一个诊断方式为MRA(P<0.05)。
结论:对于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相较于多层螺旋CT进行疾病诊断,在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患者的脑部所出现的病变部位能够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创伤性更小,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多层螺旋CT;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指的发生在脑部血管的各种类型的疾病,在临床上该疾病非常常见,并且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其中所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以及脑动脉炎等症状,若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则会遭受到极大的生命威胁[1]。
也因此需要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最近几年MRA在临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42例和38例分别为所有患者男女例数,40岁至85岁为其年龄,均值(63.59±2.16)岁。
表现为颅内动脉瘤、脑梗死以及脑出血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9例、32例以及19例。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与状况的运动、肢体障碍、抽搐、头痛头晕以及失语等一系列症状。
1.2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所最终获得的影像学图像需要在2名拥有丰富经验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影像学医生共同讨论下进行疾病的诊断,并将最终获得的结果作为患者的诊断结果。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血管成像比较
CT血管成像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但对放射线敏感,不适用于所有人群。磁共振脑血管成像在显示 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更为准确。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传统的脑血管成像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血流动态显示的优点,但属于有创检查 ,有一定的风险。磁共振脑血管成像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脑梗塞诊断与预后评估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神 经功能缺损,磁共振脑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梗塞灶的部 位、大小以及侧支循环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
通过磁共振脑血管成像可以评估脑梗塞患者的血管狭窄程 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预测患者复发的风险,为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脑血管畸形诊断
瘤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过 程和注意事项,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
准备患者
确保患者去除金属饰品 、磁性物品等,以免干
扰成像。
稳定情绪
对于紧张或焦虑的患者 ,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
中保持静止。
扫描技术参数
磁场强度
选择适当的磁场强度,以保证 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序列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脉冲 序列,如T1加权、T2加权等。
原理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 氢原子发生共振,根据共振信号的强 弱和空间位置,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 建出血管的三维图像。
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70年代
磁共振成像技术诞生,开始应 用于医学领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80年代
研究者开始探索应用磁共振成 像技术进行血管成像。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飞利浦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2022年我院12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对比四种后处理技术(MPR、CPR、VR、MIP)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
结果 120例受试者中,正常者19例,动脉粥样硬化者77例,粥样斑块的性质可由MPR、CPR全部准确诊断并明确,较VR、MIP更优;动脉瘤患者34例,均可经VR显示,较其他三种后处理技术更优;动静脉畸形患者2例,均可由4种后处理技术显示,较其他三种,VR对血管整体的显示更优。
结论联合应用飞利浦256排螺旋CTA四种后处理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精确率。
[关键词] 飞利浦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头颈部血管疾病前言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
同时,脑血管疾病还是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恶化的高危独立因素[1]。
目前,临床已经在广泛使用飞利浦25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头颈部血管病变。
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飞利浦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1-2022年我院12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35-75岁,均值(55.39±2.17)岁,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其中伴严重精神疾病者;伴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研究所用造影剂过敏者。
1.2方法扫描方法:仪器:飞利浦256层CT禁食头颈部CTA检查,参数:120KV,300mA,层厚0.625mm;对比剂:碘帕醇370mgI/ml,50ml,高压注射器团注于静脉内,追加注射生理盐水30ml,注射速率4.5ml/s;使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为120HU,扫描启动条件为降主动脉CT检测值达到所设定的阈值;扫描范围自身主动脉根部到颅顶。
脑部CT图
图1-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灶周围的水肿带是暗的。-
图2-
脑白质变性,亮的。
图3-
脑组织的边界很
清晰,结构也很清晰,病变也很清楚。
现在的MR都有四个序列:T1、T2、T2压水、ADC并DWI,一般做颅脑时再加脑血管 成像(MRA)。MR的成像基础就是氢原子核的自旋电轴受单向强磁场的作用而偏转再回复原位所发出 的信号。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密度最大的就是水了。而每种组织的含水量与水的 状态是一定的,发生病理改变时,水的含量与状态也会相应改变,每种特定的病理改 变都有水的相应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序列会显示与正常组织不同的差异,这样, 通过易。T1序列有黑的脑脊液和灰白的脑,所以看脑组织很好,但要看病灶就很难— —看图1。而T2的脑组织是灰黑的,病灶比脑子亮,所以容易看病灶。但周围的脑脊液 很亮,干扰还是很大的——图2。所以,我们有了T2压水序列。这个序列就是把T2的 自由水的信号压制住,只让结合水显影。所以,T2压水序列的脑脊液是黑色的,而脑 组织还是灰黑,病灶还是比脑组织要亮——图3。这下好了。而且,我们还发现,这个 序列看脑组织更清晰。因为脑的灰质比白质含水量多(因为供血多),而脑脊液水更 多,所以看T1和T2都看不清脑的边缘。但这个序列,灰质是灰白色的,而脑脊液是黑 色的。然而临床的问题是无限的,我们发现,脑梗塞在超早期表现为细胞内水肿,后来发展 为细胞外水肿。上面3个序列都分别不出水肿是内还是外的。于是,有了DWI(弥散成 像)。其实DWI不能直接成像,而是由ADC序列反转得到的。ADC的成像基础是水分 子的布朗运动(高中物理的东西,不再重复了)。早期细胞内水肿,细胞胀大,细胞 间隙变窄,布朗运动就减弱了,在ADC序列表现为暗影。但ADC显示的脑组织本来就 很黑,在黑影里面找更黑的病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们将信号反转,更暗的让 它变成更亮的,就得到了DWI序列,病灶一目了然。往下再怎么看呢,就要靠解剖知识和临床积累了。就说到这里。
双源CT脑血管成像-V1
双源CT脑血管成像-V1双源CT脑血管成像(CTA)是一种用于检测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脑血管供应情况、诊断脑血管疾病和指导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双源CTA的相关知识。
一、双源CTA的原理和优点双源CTA是通过两个不同能量的X射线束扫描头同时进行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生成高质量的3D影像。
相对于传统的CTA技术,双源CTA具有以下优点:1.较低的辐射剂量:双源CTA采用不同能量的X射线进行扫描,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和剂量,大大降低患者接受CT检查的辐射剂量。
2.高质量的影像:双源CTA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准确的血管成像,可以检测到更小的血管病变。
3.更高的速度:双源CTA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成像。
这一特点对于有心脏疾病和不能承受长时间检查的患者非常重要。
二、双源CTA适用症状1.脑出血和脑梗死: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症,双源CTA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2.脑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血管异常连接的一种情况,可以导致血流异常,血栓形成和破裂出血等。
双源CTA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3.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是大脑重要的血液供应部位,一旦出现狭窄将直接影响脑血液供应。
双源CTA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液流量,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三、双源CTA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CTA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如果肾功能不足可能会影响造影剂代谢和排出,进而导致肾功能损伤。
2.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女性,CTA检查应该避免或限制。
虽然CTA辐射剂量很小,但是对于胎儿和婴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的。
3.检查前需要清空肠道,以保证成像质量。
四、双源CTA检查的步骤1.患者需要进入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仰卧在检查床上。
2.医生会向患者的静脉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
3.扫描头开始工作,通过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
4.完成扫描,医生将收集到的图像进行解释和分析。
2023修正版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简介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向患者身体内注入特殊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CT 扫描、MRI等影像设备来获取详细的血管图像。
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动脉瘤等疾病的存在和程度。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
2. 脑血管解剖2.1 大脑动脉供应区域- 大脑动脉是指供应大脑的主要动脉。
常见的包括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前方,主要供应大脑的额叶。
大脑中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侧面,供应大脑的顶叶、侧面额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后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后方,主要供应大脑的枕叶和后部颞叶。
2.2 脑血管的分支及分布- 大脑前动脉分为左右两支,每支均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大脑的不同区域,如额叶、中央回、外囊等。
- 大脑中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并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供应大脑的顶叶、外囊、侧颞叶等区域。
- 大脑后动脉通常分为左右两条,分别供应大脑的枕叶、颞极区、枕颞叶等。
- 颈内动脉还有其他分支,如眶上动脉、前交通动脉等。
2.3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结构-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是进入脑部的两大动脉。
颈内动脉起源于颈动脉,在颈椎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进入颅腔,然后向上分为三段:颈内段、海绵窦段和颅内段。
椎动脉起源于颈椎动脉的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通过椎管的侧孔进入颅腔。
-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相继进入颅腔后,在基底动脉环处相互交汇形成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还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
3.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以诊断脑血管病变。
该技术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使用连续的X射线图像来观察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双源CT脑血管成像(一)
双源CT脑血管成像(一)双源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它是通过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X线扫描来获取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脑血管图像。
下面将对其原理、临床应用和优劣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双源CT脑血管成像靠的是两个不同能量(80kVp和140kVp)的X线经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吸收,通过计算机重建方法获得三维影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同能量的X线穿透人体时,它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组织吸收。
80kVp的X线能量更低,可以更好地穿透不同组织,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而140kVp的X线能量更高,可以更好地穿透骨骼结构,提供更好的骨骼对比度。
二、临床应用双源CT脑血管成像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脑血管疾病。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的血管结构,对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和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 评估脑卒中风险。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可以测量血管壁的厚度和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壁的异常改变,从而评估脑卒中的风险。
3. 观察血管内血栓和胆固醇斑块。
血栓和胆固醇斑块可以影响血管通畅度,导致缺氧和缺血。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些斑块和血栓的位置和大小。
三、优劣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相比,双源CT脑血管成像具有以下优点:1. 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三维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
2. 无需注射造影剂。
相比MRI和CT静脉造影等其他技术,双源CT脑血管成像不需要使用有害的造影剂。
3. 检查时间短。
对于急性脑卒中和其他紧急情况,双源CT脑血管成像可以迅速地提供检查结果。
但是,双源CT脑血管成像也存在一些缺点:1. 辐射剂量较高。
由于需要使用X光,双源CT脑血管成像需要较高的辐射剂量,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风险。
2. 不能检测微小的血管。
双源CT脑血管成像无法显示直径小于0.5mm 的微血管。
四、结论综上所述,双源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时间短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测量方法
用Spiral CT检查时,采用ECG触发器得到R 波时间,延时,在心脏的舒张期进行信号采集 ,此时血流速度小,心脏图像质量好。为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提供了可靠工具。
冠状动脉钙化评估
用Agatston法测量(钙化灶CT值超过130 H): 根据钙化灶CT值分段计算钙化面积 钙化灶CT值分段计算
CT血管成像(脑血管)
CTA与DSA差别
DSA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射造影剂,图像质量 好,对血管疾病或异常能得到明确的诊断。
CTA采用静脉注射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与动 脉DSA相比,不需要动脉插管,可减少并发症。
CTA成像过程: 造影剂注射速度 注射时间 CT扫描开始时间
CTA三维显示
CTA三维显示 VRT
130-199 HU,因子为1 200-299 HU,因子为2 399 HU,因子为3 >400 HU,因子为4 总钙量(TCS)为所有不同钙化的冠状动脉量总和
冠状动脉钙化评估
低 TCS < 10 中等 TCS 10 - 400 严重 TCS > 400 冠状动脉钙化范围会影响介入治疗效果(血管成 形术angioplasty, stenting, atherectomy或rotor ablation转子磨蚀)。
VRT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左,右冠状动脉插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正常 中等钙化
严重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测量
动脉粥样硬化与有关冠状动脉钙化,通过测定冠 状动脉钙化量(CC)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病情。
EBCT常用于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对钙化评估。 "亚毫秒CT"的出现和与ECG结合在心脏应用领域 中已向EBCT发出挑战。采用连续扫描 CTA对冠状动 脉有非常好分辨率。
冠心病
男76岁,胸痛6 个月,确认为 下壁急性心肌 梗塞
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侧冠状动脉可见 多发性钙化灶,其中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最为明显CT 值 519 H,面积 186 mm2。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