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情况

合集下载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农业概况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

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

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

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

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

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

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万吨,油料万吨,肉类产量达到万吨,蛋类产量达到万吨,牛奶产量达到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

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

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甘肃省农村发展的重要区域。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兰州农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

农业是兰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作物,以及水果、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兰州农村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工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农业旅游正在成为兰州农村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此外,农村服务业也在兰州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逐渐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为农户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

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尽管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速不够快。

其次,农村工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最后,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州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其次,加大对农村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总之,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兰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地区。

1. 小麦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次年的4月上旬。

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省内的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其中河西走廊地区由于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气候适宜,土壤疏松肥沃,是小麦的主产区。

中部平原地区主要是以秦巴山脉的北麓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略差于河西走廊,但也具备适合小麦生长的条件。

东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以高山区为主。

2. 大豆种植时间和地区:大豆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在河西走廊地区。

大豆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

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大豆生长非常有利,因此大豆在这一地区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作为粮食的主要补充品,在甘肃的农作物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 玉米种植时间和地区: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到5月上旬。

甘肃省的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中部平原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玉米的生长,因此是玉米的主产区。

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对于甘肃省的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

4. 高粱种植时间和地区:高粱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高粱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

甘肃的高粱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东部山区。

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灌溉条件良好,土壤适宜,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

东部山区由于气候寒冷,高粱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是该地区适合高寒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综上所述,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种植时间。

甘肃种植的玉米

甘肃种植的玉米

甘肃种植的玉米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高原峡谷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该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玉米是其中的主要产业之一。

那么,甘肃种植的玉米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来一一解答。

一、地理条件
甘肃省地处高原峡谷区,东临黄河,西邻青海,北接内蒙古,南与陕西接壤,总面积19.39万平方公里。

该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农业资源丰富,被称为“立体农业之都”。

甘肃的温度、降雨量和光照时间适宜玉米生长,使得甘肃省成为了玉米种植的良好区域。

二、生态条件
甘肃省的生态条件优越,自然环境相对良好。

该省拥有较为丰富的生物物种,而这对于玉米的种植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甘肃省基本没有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甘肃省的玉米种植更加天然、健康、有机。

三、品种特点
甘肃地区的玉米因少有自然灾害和人工破坏,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杂交种、扁豆和高粱等品种为主。

其次,玉米种植在甘肃省地区通常会选择机械化耕作,有
利于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开支和劳动强度。

四、产量表现
甘肃玉米的产量在全国的排名较为靠前。

201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790万亩,总产量达到1144万吨。

尤其是在白银、兰州、天水等城市,玉米产量占到了甘肃省玉米总产量的很大一部分。

总结:
甘肃省的玉米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加上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机械化的耕作方式,使得甘肃省的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在未来,甘肃的玉米产业仍将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状上,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甘肃省属于中国的内陆省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甘肃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畜牧业也相对发达,以养殖牛、羊为主。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工业方面,甘肃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的能源工业为主导。

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和石油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除了能源工业,甘肃省还有一些轻工业和冶金工业,但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甘肃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愈发突出。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甘肃省的耕地利用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对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探讨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策略。

一、甘肃省耕地资源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达45.61万平方公里。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甘肃省的耕地面积约为570.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7%。

甘肃省地处高原山地、沙漠戈壁、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

因此,提高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一)产量指标产量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河道两侧的平原地区。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统计,可以评估甘肃省的耕地产量水平及其潜力。

(二)资源利用率指标耕地资源利用率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关键。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土地的轮作休闲、合理施肥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肃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率。

(三)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和产量数据,分析农作物的市场价值,进而评估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都能够进一步提高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三、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现状目前,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比较低下。

一方面,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甘肃省耕地的产能较低,耕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偏单一,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导致耕地利用效益不高。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形复杂多样,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河谷等地貌特征。

这种地理环境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

甘肃的气候条件多样,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以下是一些甘肃适合种植的食物。

1. 小麦: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山前平原,有较好的小麦种植条件。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制作面食和糕点等食品。

2. 玉米:甘肃也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地之一。

甘肃北部的兰州、定西等地是玉米主产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玉米在该地区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 大豆:甘肃是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肃的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大豆生长,该地区的土壤肥沃,且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 苹果:甘肃是中国重要的苹果产地之一,尤其是甘南地区。

甘肃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苹果生长,使得甘肃的苹果具有优质口感和独特风味。

5. 葡萄:甘肃是中国葡萄种植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葡萄生长,甘南、张掖等地是主要的葡萄产区。

甘肃的葡萄产量和质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6. 红枣: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

甘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红枣的种植,因此甘肃的红枣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7. 草莓:甘肃的一些地区如定西等地也适宜草莓的种植。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草莓的生长,使得甘肃出产的草莓具有鲜嫩多汁、口感独特等特点。

8. 草地黑麦草:甘肃地区广泛种植草地黑麦草,作为牧草供养牛羊等畜牧业。

总之,甘肃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这些作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甘肃的农业生产在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甘肃省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甘肃省甘州区作为甘肃省的一个行政区域,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以下是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一、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GDP):甘州区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0亿元,同比增长7.5%。

2.第一产业:农业是甘州区的重要产业之一,2024年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6%。

3.第二产业:工业发展迅速,2024年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增加值为30亿元,同比增长7%。

4.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甘州区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4年服务业产值为60亿元,同比增长7%。

二、就业与收入1.就业情况:2024年,甘州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万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达到2.5万人。

2.居民收入:2024年,甘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万元。

三、农业发展1.农田面积:2024年甘州区的农田总面积为40万亩,同比增长2%。

2.粮食产量:2024年,甘州区的粮食总产量为10万吨,同比增长5%。

3.农产品供给:甘州区的农产品大部分满足本地需求,有一部分也销往其他地区。

四、工业发展1.重点工业:甘州区的重点工业有纺织、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其中纺织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2.企业数量:2024年,甘州区的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0家。

3.能源消耗:2024年,甘州区的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00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

五、交通与基础设施1.道路建设:2024年,甘州区的道路总里程为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100公里。

2.铁路交通:甘州区有一条铁路穿过,连接了其他城市,便于商品的运输。

3.城市建设:甘州区在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改进,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环境治理:甘州区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空气、水源等环境质量。

2.资源利用:甘州区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以上是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展示了甘州区在2024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交通与基础设施、就业与收入等各方面的状况。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分析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分析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分析甘肃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民在甘肃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甘肃农民的发展状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首先,甘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

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农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政府还支持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

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农民生产条件逐渐改善。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甘肃农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农民通过科技种植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设施,如温室大棚、水源改造等,提高了农田的效益。

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农民减轻了体力劳动的负担。

再次,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农民家庭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许多农民已经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农民的教育、医疗条件也有很大提高,农村学校、卫生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民的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农民的交通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公路的改造和农民购车的普及,使得农民能够更方便地出行和运输农产品。

然而,甘肃的农民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民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民在农业服务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上仍然较为薄弱。

另外,由于人口外流和老龄化问题,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也给甘肃农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推动甘肃农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还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总的来说,甘肃农民的发展状况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畜牧业是甘肃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畜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甘肃畜牧业资源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区。

截至目前,该省畜牧业养殖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甘南、临夏、酒泉等地。

其中,牛、羊养殖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畜牧业种类。

2. 甘肃畜牧业市场规模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规模庞大,养殖户数量众多,市场需求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也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3. 甘肃畜牧业市场现状甘肃省的畜牧业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3.1 发展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还相对落后,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产品品质一般。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畜牧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挥经济效益。

3.2 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甘肃省畜牧业逐渐壮大,养殖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当前现状目前,甘肃省畜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养殖者通过科学养殖管理,提高育种技术,疾病防治等手段,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市场上的畜产品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认可,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4. 甘肃畜牧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甘肃畜牧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研发和转化仍然是畜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科研机构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加强。

其次,畜牧业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压力。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甘肃畜牧业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的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养殖模式需要转型升级。

甘肃农业_精品文档

甘肃农业_精品文档

甘肃农业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省份。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甘肃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但在多年的努力下,甘肃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介绍甘肃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农作物种植甘肃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为主。

由于甘肃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的匮乏是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甘肃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如葡萄、枸杞、黄芪等。

这些特色农作物在甘肃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甘肃农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二、畜牧业甘肃的畜牧业主要以牛、羊、猪和马等为主。

甘肃的地理环境适合放牧,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甘肃的畜牧业以养殖为主,注重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同时,还注重改良畜种,提高畜牧业的品质。

甘肃的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还充分发挥畜牧业与农业的互补关系。

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用于畜牧业饲料或农田肥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

三、农业科技创新甘肃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甘肃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甘肃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引进和培育人才、建立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等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甘肃还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现阶段,甘肃的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型农药、肥料、农机具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研发和应用新型农药和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北部,是一个农业县。

宕昌县的种植业是该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下面将从种植业面积、主要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宕昌县种植业的现状。

首先,宕昌县的种植业面积相对较大。

该县的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据统计,宕昌县的耕地面积约为15万亩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种植农作物。

其次,宕昌县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蔬菜等。

小麦是宕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主要用于人畜饲料。

此外,宕昌县也种植一些蔬菜,如辣椒、茄子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宕昌县的种植方式主要以传统耕作为主。

农民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如手工耕种、播种、收割等。

部分农民也开始尝试机械化种植,如使用小型拖拉机进行耕作。

然而,由于宕昌县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地区较多,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推广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最后,宕昌县的种植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收割成本较高。

其次,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和科学指导。

再次,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最后,农业面临气候变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宕昌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次,鼓励农民合作社组织,推动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

再次,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治理,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总之,宕昌县的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政策引导,推动宕昌县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甘肃张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不断支持,甘肃张掖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现状、政府支持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甘肃张掖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甘肃张掖的农业现状,该地区农业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种植业方面,甘肃张掖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等,其中小麦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在养殖业方面,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养殖种类有牛、羊和猪等。

此外,甘肃张掖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苹果、葡萄、核桃等,在储备粮食和食品产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政府在推动甘肃张掖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趋势将持续向着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将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引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通过精确施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巡检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将成为甘肃张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持续发展。

未来,甘肃张掖农业将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政府将加大对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

考察甘肃设施农业的报告

考察甘肃设施农业的报告

考察甘肃设施农业的报告近期,考察了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设施农业和覆膜穴播小麦技术。

武山县、甘谷县设施农业的大规模生产,一乡一品的产业化格局,多层覆盖、多茬次周年生产的茬口安排,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设施生产的均衡高效给大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现形成考察报告如下。

一、武山县及甘谷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武山县和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地处渭河上中游,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

武山县总人口47万,农业人口37万人,耕地63.3万亩。

甘谷县总人口61.2万人,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87.7万亩。

两县属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无霜期190天左右。

武山、甘谷是典型的农业县,蔬菜是两县的支柱产业。

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3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9%,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我们考察的城关镇清池村有水源保证的耕地1987亩,其中拱棚韭菜1650亩,占水地面积的83%,蔬菜种植人均纯收入46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

市场营销体系完善,建成恒温气调库12个,库容量5000多吨;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0多个,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

其中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期达10万人次,年交易量2.1亿公斤,交易额达2.5亿元,蔬菜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

甘谷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5%,全县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10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蔬菜主产区燕家、雒家等40余村人均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6%。

总结推广了“燕家韭菜”、“五坪拱棚春萝卜-果菜-菜花”、“雒家地膜马铃薯复种大葱”、“白云茄子间套玉米复种绿叶菜”、“中洲露地大蒜复种大白菜”、“大王拱棚春萝卜套番茄套甘蓝”、“狄家拱棚西瓜-甘蓝”、“南后山地膜菜豆”等八大模式,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本报告旨在对甘肃农牧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甘肃农牧业现状分析1. 农业现状甘肃省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等。

同时,甘肃还是中国的重要葡萄、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甘肃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

2. 畜牧业现状甘肃省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以肉牛、绵羊等畜产品出产闻名。

然而,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草原退化、饲料短缺等困难。

三、甘肃农牧业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甘肃位于中国西北,与多个省份相邻,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场优势。

2. 资源优势甘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的扶持农牧业发展的政策,为甘肃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甘肃农牧业发展方向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草原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保护农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甘肃农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1. 自然环境不利因素甘肃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严峻,降水不足、气候多变。

2. 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现有投入水平较低。

3. 技术水平不高农牧业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

六、发展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农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农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引导农牧业产业投资通过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在农牧业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结语综上所述,甘肃农牧业在发展中面临机遇和挑战。

只有紧密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摆脱困境、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以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与此同时,甘肃的乡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乡村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发展的现状1. 旅游业的兴起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传统文化。

2. 乡村经济的困境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导致甘肃的乡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民收入不高。

同时,一些乡村缺乏适宜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支持,导致乡村经济失衡,发展受限。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甘肃地处西部内陆,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农业发展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消耗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努力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对于甘肃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1. 乡村旅游开发不平衡甘肃的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旅游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地区因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乡村旅游发展滞后。

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但甘肃很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农业结构单一甘肃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

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粮食价格,一旦价格波动,农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缺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链,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议与展望1.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对偏远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游客前往这些地区,打破资源开发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和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究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实施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了解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农业生产方面:调研发现,甘肃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导,畜牧业和渔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在种植业领域,存在农民对新兴农业技术和科技的接受度较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

2. 产业结构方面:甘肃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企业发展不够活跃,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

3. 基础设施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滞后,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农村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

3.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空间。

五、发展对策和措施1.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加强农村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提高农村企业发展的活跃度。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电力和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4. 引导农民通过农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加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

六、总结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为此,我们应当加大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农村经济的科技创新力度,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希望本次调研的结果能够为甘肃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

如今甘肃发展现状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目前,甘肃正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农业方面,甘肃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

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同时,甘肃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工业方面,甘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甘肃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培育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在城市建设方面,甘肃加大城市化进程,发展现代化城市。

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甘肃还注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在交通运输方面,甘肃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

同时,甘肃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跨境贸易和物流发展。

综上所述,甘肃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各个领域,甘肃都在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甘肃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农业基本情况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一、土地情况:
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

全省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折合6.8亿亩,居全国第7位。

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

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

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

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 % 。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在未利用的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充足,达1126.15万亩,这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可观的后备土地资源。

根据2001年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大于15°坡耕地2541.88万亩,其中,15°—25°的坡耕地2059.73万亩,占81%;大于25°坡耕地482.15万亩,占19%。

二、甘肃的植物情况:
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六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42%。

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

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
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

三、气候状况: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四、农业整体情况:
1、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1.1沿黄农业产业带:
主要包括临夏州、兰州市、白银市的沿黄河灌溉农业区。

该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产业聚集条件。

发展方向:建设沿黄灌区粮食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瓜果、奶牛和生猪为主的设施养殖等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层次和贮运能力。

1.2河西走廊农产品主产区:
包括酒泉、张掖、金昌、武威4市的走廊绿洲农业区。

该区域是我省农业资源条件较好、农业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发展方向:该区域以建设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稳定玉米、专用春小麦、马铃薯等粮食生产,重点发展杂交玉米、瓜菜花卉为主的制种产业及蔬菜、棉花、酿酒原料等高效种植业;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专用马铃薯和酿酒原料(啤酒大麦、啤酒花、酿酒葡萄)基地;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和瘦肉型生猪规模养殖、冷水鱼养殖产业,建成牛羊产业和草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种植、养殖、饲草(料)加工、农产品加工及冷链贮藏物流体系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循环农业发展。

稳步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探索资源节约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3陇东农产品主产区:
包括平凉市、庆阳市所属县区。

该区域土地面积大,雨养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全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

发展方向: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大力发展优质苹果产业基地、蔬菜、苜蓿草、白瓜籽、黄花菜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建
立名优及创汇农产品基地。

积极推进猪、禽规模化,牛羊标准化养殖,提升水平和层次,实现陇东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

1.4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
主要包括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所属县区、临夏州(沿黄灌区除外)及天水市北部部分县。

该区域降水较少,时空分布不均,是全省主要的旱作农业区,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十二五”时期,随着旱作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结构的调整,将是全省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区域和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主产区。

发展方向:该区域以旱作集雨高效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调整结构,继续实施压夏扩秋,重点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等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小杂粮生产与加工;推进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推进猪、禽规模化、牛羊标准化养殖,提升水平和层次。

1.5陇南及天水南部山地特色农业区:
包括陇南市所属县区、天水市南部县区。

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好,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果品、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区域优势明显。

发展方向:该区域以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马铃薯,适当压缩山地感锈小麦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突出发展油菜、特色林果、冬春蔬菜、中药材、猪(禽)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产品);建设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渭河流域及“两江一水”
流域设施及冬春蔬菜基地、特色中药材基地、猪(禽)规模养殖基地;积极发展茶叶、油橄榄、蜂产品及蚕丝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6甘南及祁连山等高寒牧区:
包括甘南州及祁连山区。

该区域是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及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发展方向:该区域以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乳制品、清真牛羊肉等畜产品精深加工。

着力抓好青稞、油菜、藏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建设补饲和救灾牧草基地。

五、
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