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2.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评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华北断坳(Ⅱ2) -大兴迭隆起(Ⅲ7)-黄村迭凸起(Ⅳ16)的东北角。具体位
置见图2~7 “北京市构造分区略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2~3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水
北京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有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
河、蓟运河五大水系。评估区属北运河水系(见图2~3),
文
经现场踏勘,区内河流主要为凉水河、新凤河。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4、地质构造
二、地质环境条件 图 2 ~ 8 北 京 平 原 区 地 质 构 造 略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4.区域地壳稳定性 北京及邻近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且新构造运动以断裂及其控
制的断块活动为基本特征,活动 断裂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
北京地震地质会战第二专题《北京地区构造体系图》
1979年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1:10万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
1980年 1987年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调查报告》
2002年
《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环境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与之近于正交的北西向及近东西向、近南北向
最新2001-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4)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7)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8)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10)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1)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9)第七章附则 (20)第一章导言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北京市 规自 地灾 初步设计概算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一、背景介绍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平原的西北边缘,地势平坦,主要由平原和丘陵地形组成。
由于地势平坦和气候多变,北京市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地质灾害,北京市规自局进行了相应的初步设计概算。
二、地质灾害类型北京市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山体滑坡是由于土地沉积物受到水的侵蚀,导致土地失稳滑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岩石失去支撑力而引起的。
泥石流是由于降雨较大时,流水冲刷山体,导致山体松散岩石和土壤被水冲走形成泥石流。
三、初步设计概算内容在初步设计概算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调查与评价:对北京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包括地震烈度、山体稳定性、地下水位等。
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站建设、监测设备采购等。
3. 防灾减灾工程:对具有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进行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并制定相关方案和概算。
4. 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包括避难场所、物资储备等。
5. 安居工程规划:对可能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地质灾害进行安居工程规划,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初步设计概算结果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初步预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上需要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地质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安居工程规划等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协调,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通过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防治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规划,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确保城市安全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4)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9)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五章分期(近期与远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其重点 (16)第六章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7)第七章实施规划措施 (28)第八章附则 (34)第一章导言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类对大自然过多的索取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北京的地质环境负担沉重并趋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
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并且地质灾害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的特点,又因灾害的突发性与隐蔽性,故存在着大量的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已成为限制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意义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此,防御和治理地质灾害,保证北京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初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做好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建好“新北京”、迎接“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又不乏深远的国际意义。
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并付诸实施,是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保卫首都的安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0.11.06•【字号】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施行日期】200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2000年11月6日)各区县地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现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等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平原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征地面积在1公顷(含1公顷)以上的或非易发区内征地面积大于10公顷(含10公顷)并位于活动断裂带之上的建设项目,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山区(含山前地带):线性工程(铁路、区县、市、国家级公路,大型输水、输气管道等)、城镇(村)新区和居民区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利工程等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凡属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项目,可不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建设单位应将评估报告送交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由其组织审查认定;不做评估的,建设单位应到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填写认定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除外)。
附件:北京市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一、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一年来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实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介绍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介绍1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 )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8月1目录第一章导言 (3)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7)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8)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10)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1)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21)第七章附则 (22)2第一章导言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3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2. 规划目标本规划旨在全面了解、准确评估和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科学规划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具体目标如下:•组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团队,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预警能力和及时性。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3. 规划内容3.1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团队组建为了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组建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
该团队负责收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分析评估灾害形成机理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
3.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和监测对减轻灾害危害至关重要。
本规划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的建设,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规划和布设,监测设备的采购和更新,预警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等,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3.3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本规划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
具体包括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等。
3.4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加强本规划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质灾害的预防知识和应对技能。
3.5 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对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规划将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人类活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过度开发,减少灾害风险。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11•【字号】海政发[2007]53号•【施行日期】2007.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海政发〔2007〕53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做好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O七年七月十一日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区因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保证在我区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及时、有效排除隐患和抢险救灾,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海淀区防汛抗旱防治地质灾害指挥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险情排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乡镇政府、街道、所属单位为防治地质灾害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方案及应急抢险方案,成立抢险队伍,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发生灾情时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防治和抢险工作。
第一章总则一、概述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
全区地处暖温带,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且空间与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
海淀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是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其次为崩塌,滑坡在本区不发育。
主要分布于我区苏家坨镇、温泉镇和四季青镇。
二、指导思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实践与对策(一)
齐干,博士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
先后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学士、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和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博士后出站。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勘)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矿山地质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研究。
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发明专利1项,参与行业团体标准规范编制4项。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和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阻碍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地质现象。
北京地区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和长期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山区存在大量泥石流、滑坡、崩塌、采空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
北京是世界上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首都城市之一,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
1949年以来,北京地区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其中泥石流灾害共致死500余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9次,超过100人的2次;崩塌、滑坡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间房屋被毁;采空塌陷共造成6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特别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这是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给首都带来一场特大自然灾害并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了79人遇难,经济损失116.4亿元。
长期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技术支撑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综合防治实践经验,但总体防治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工作任务艰巨,仍需长期持久从法制建设、行政管理、经济投入、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综合防控,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
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试⾏)北京市规划和国⼟资源管理委员会2016年10⽉18⽇⽬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 (3)6 调查⽅法 (3)7 地质环境调查 (5)8 崩塌灾害调查 (7)9 滑坡灾害调查 (8)10 泥⽯流调查 (11)11 地⾯塌陷调查 (13)12 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15)13 调查报告 (15)14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16)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京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危害对象重要性分类 (18)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作流程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21)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质环境野外调查记录表 (23)附录E(资料性附录)崩塌野外调查表 (26)附录F(资料性附录)崩塌规模等级和分类 (30)附录G(资料性附录)滑坡野外调查表 (31)附录H(资料性附录)滑坡分类 (34)附录I(资料性附录)泥⽯流野外调查表 (37)附录J(资料性附录)泥⽯流分类 (39)附录K(资料性附录)地⾯塌陷野外调查表 (42)附录L(资料性附录)单灾种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47)附录M(资料性附录)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50)附录N(资料性附录)调查报告主要附图件⼀览表 (52)前⾔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北京市规划和国⼟资源管理委员会提出和归⼝。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资源环境⼯程有限公司、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指南主要起草⼈:张建青、张长敏、陈昌彦、丁继新、化建新、孙毅、李建光、周旭峰、于秀治、公庆联、张会昌、李东霞、王海芝、刘长青、王学良引⾔为规范和指导北京地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价⼯作,制定本指南。
最新文档-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PT精品文档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1-4 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2019年01月 20日野外调查时,未见 因地质作用而产生的破坏现象,据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及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内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弱。 地形地貌:评估区属平原区,地貌类型为河流冲洪积地貌, 原始地貌形态已遭受一定的人为改造,现地形较为平坦,第 四系地层厚度50m~100m,地貌类型较单一。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距南苑~通县断裂约0.8km,评估区 总体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复杂
中等
简单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三级 三级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北京市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
气
干旱气候,受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夏季
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据北京气象站
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1℃~12℃,7月份平均气温25℃~26℃,1
象
60%~70%。图2~3为通州地区1974~2019年年降水量柱状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2~3通州地区1974~2019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水
北京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有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
河、蓟运河五大水系。评估区属北运河水系(见图2~3),
1
份
收集 资料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1
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份
钻孔
4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房管局关于2001年度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房管局关于2001年度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5.30•【字号】京政办发[2001]43号•【施行日期】2001.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房管局关于2001年度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4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批示精神,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二00一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1〕17号)要求,市国土房管局编制了《2001年度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该预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有关地区、部门参照该预案尽快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请认真做好防灾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五月三十日2001年度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市国土房管局二00一年四月十八日)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北京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各类地质灾害已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做好今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结合本市防汛工作具体情况和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本防灾预案。
一、北京地区主要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在本市山区,主要灾害类型为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和崩塌。
(一)泥石流。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北部、怀柔县中部、延庆县东部、昌平区东部及平谷县等山区,影响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
本市共有泥石流沟584条,潜在泥石流沟232条,受威胁村庄242个。
(二)滑坡。
北京地区自然滑坡发生较少,规模不大,危害较小,而人为滑坡较多,危害较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0引言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严重。
截至2019年底,全市登记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5037处,按类型划分,崩塌2609处,滑坡54处,泥石流901处,地面塌陷95处,不稳定斜坡1378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型1处,大型11处,中小型5025处。
威胁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昌平、延庆、丰台、海淀、石景山10个区的84个乡(镇)、700个行政村、499条道路、111个景区及8所中小学校(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020)。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前后开展了多期不同层次的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地质局等单位在北京山区先后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北京山区的基础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各时代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等基础地质情况。
90年代前后,北京市开展了山区泥石流、采空塌陷的调查及典型泥石流沟的专项勘查及防治研究工作。
2000—2006年,山区10个区县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各区县的突发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
2013—2014年,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1∶5万详细调查,查明了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2016年,市规划国土委和市发改委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7—2019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实施“北京市泥石流沟精细调查与评价”项目。
2019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山区道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精细调查与评价”项目。
2004年至今,北京市每年汛期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相关单位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灾害调查精度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地质灾害由原来的局部、单一灾种调查到现在全方位、三维立体可视化精细调查,各个灾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和区域性评价工作趋于成熟。
构筑北京特色巨灾风险防范体系
构筑北京特色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构筑北京特色巨灾风险防范体系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
作为我国首都和经济、政治中心,北京市不仅面临着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的风险。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筑北京特色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势在必行。
一、认识巨灾风险巨灾是指发生在特定区域内突发、短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
北京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土地有限,一旦发生巨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认识巨灾风险,是构筑巨灾风险防范体系的前提。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巨灾风险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巨灾风险的现状和特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其次,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巨灾风险防范的理念,将巨灾防范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高城市抵御巨灾的能力。
此外,各级政府应加强巨灾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尽早采取适当措施。
二、构建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构筑巨灾风险防范体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起带头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和救援力量。
公众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应对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成立专门的巨灾风险防范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巨灾防范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政府还应加强对巨灾风险的调研和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确保公众能够了解和应对风险。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巨灾风险防范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加强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其符合巨灾防范的标准和要求。
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加强对巨灾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提高防范的精确度和针对性。
3. 加强技术支持政府有必要加强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向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指导思想和目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出发,不断完善本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地质灾害快速应急处置能力,高效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密切合作,指导区县政府落实各项突发地质灾害处置措施。
1.3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20XX年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应由本市预防和处置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1.5 突发地质灾害等级突发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5.1特别重大地质灾害(Ⅰ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10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
1.5.2重大地质灾害(Ⅱ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介绍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21〕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3)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那么 (6)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7)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9)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8)第七章附那么 (19)第一章导言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爆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指南
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指南
前言
北京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灾害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市政府制定了本实施指南,明确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目标、原则和重点领域,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一、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首都城市安全运行。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3.统筹规划,系统治理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三、重点领域
1.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与治理
2.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4.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定和规划管控
5.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落实资金投入
3.强化科技支撑
4.完善法律法规
5.广泛宣传教育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北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推进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构建保障首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设施体系北京是国家首都,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提出了北京市要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北京是国家重点抗震设防城市,是世界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三个国家首都城市之一(东京、墨西哥城),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北京市十分重视抗震防灾的相关建设工作。
2006年1月,市规划委市地震局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中心城纲要》)并经市政府审议通过。
作为我国首部指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规划纲要,《中心城纲要》指导着北京中心城地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同时也为近几年新城及乡镇规划中城市防灾内容的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之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也相继颁布实施,对城乡规划以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为落实新颁布法律、规范的“新要求”、面对汶川地震所突出的抗震“新形势”、体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人文北京的“新理念”,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编制《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本次规划在《中心城纲要》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北京市域范围内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规划布局,体现着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
规划由市规划院主持承担,联合了市地震局、清华规划院、北大首都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工大交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研究编制。
北京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布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规划第1章 北京地区地震灾害背景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1.1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情况北京市是我国大陆东部多地震的地区之一,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山西地震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区,地震构造背景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如1057年北京大兴6.7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730年京西颐和园6.5级地震等,这些地震都给北京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北京出台地灾防治工作意见
北京出台地灾防治工作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地质》
【年(卷),期】2012(007)003
【摘要】本刊讯(段金平)7月3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地灾防治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总页数】1页(P46-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为旅游景区地灾防治敲响警钟——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引发的思考 [J], 周楚军
2.北京市门头沟区泥石流地灾防治研究 [J], 曹立雪;刘雁冰
3.北京市举办地灾防治高级研修班 [J], 滕艳;段金平
4.心系人民群众地灾防治出成效——台州市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做法 [J], 梁勇;刘先平
5.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4)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9)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五章分期(近期与远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其重点 (16)第六章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7)第七章实施规划措施 (28)第八章附则 (34)第一章导言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类对大自然过多的索取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北京的地质环境负担沉重并趋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
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并且地质灾害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的特点,又因灾害的突发性与隐蔽性,故存在着大量的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已成为限制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意义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此,防御和治理地质灾害,保证北京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初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做好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建好“新北京”、迎接“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又不乏深远的国际意义。
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并付诸实施,是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保卫首都的安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
第三条规划编制的过程为了充分认识和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地勘局(原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开始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展开调查,除专项调查外,还有全市范围内的综合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其防治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并于1996年编制了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为使北京地区地灾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创建良好的地质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新世纪初始再次开展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修编工作。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第四条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勘察、监测、治理)的全局性、指导性文件。
地质灾害的管理、勘查、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科普宣传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各地区城镇建设规划应参照本规划制定。
第五条本规划范围是北京市辖区内除地震外的地质灾害(下同),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土液化、土地沙化。
在本区内进行的各项有关上述灾害的防治工作,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第六条本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近期规划年,2015年为目标(远期)规划年。
第七条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01.3.2)(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4)《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京政发〔1999〕15号)(5)《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待批)第八条规划的指导思想本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精神,为使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实现由过去行政手段为主向引导型转变、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本次规划力争与时俱进,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第九条规划的原则1.适应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以保证规划的有组织实施;2.坚持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规划,综合规划的原则;3.坚持规划工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4.坚持确保国土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原则;5.坚持围绕“数字北京”、“绿色和科技奥运”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而制定本规划的原则;6.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北京地质生态环境不仅是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而且与北京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7.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8.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平原与山区防治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山区和平原区分别以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塌、滑坡、采煤区地面塌陷等)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等)的防治为主;9.勘查、治理、监测、科普宣传、信息系统建设并重。
要屏弃重治理、轻保护的观念,严禁边治理、边破坏,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费用,切实保护好地质灾害防治成果。
第十条规划编制技术要点⑴从战略性出发,本规划将特别重视对全区地质灾害的自然背景及区位变化分析,将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人口密度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区域的特殊性和具体特点,重视灾害防治与预期效果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战略方向。
⑵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进行制图与面积量算,确保方案及成果图编制的精度与效率。
⑶多方征求不同部门专家意见,以保证本规划的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⑷根据不同灾种的影响因素、发育状况、危害对象等特征,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总目标根据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和分阶段目标。
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依法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分阶段目标是:到2005年:进一步摸清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高全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防治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到2015年:建立起与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具体目标1.在全市地质灾害多发区(县)进行防灾区划和在地质灾害严重地段进行重点勘查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群专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达到监测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传递、分析处理及预报的自动化,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2.在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高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支持下,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完成全市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地段的地质灾害勘查,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开发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一些危害特别严重并需要治理的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最终实现使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有明显降低的总体目标。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十三条总体部署根据北京地质环境条件、致灾地质作用特点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北京地区国土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北京地区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严重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按平原区、山区进行部署,平原区以防治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沙化为主;山区以防治泥石流、滑坡、崩(滑)塌和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为主。
山区再按崩、滑、流及采矿塌陷重点发育区和一般发育区进行部署。
⑴平原地区包括北京山前平原和延庆山间盆地,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经济较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逢,此外还有活动断裂、土地沙化等致灾地质作用。
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科学部署地下水开采井位和开采层位,通过高效的全自动监测网络,严密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面沉降;其次,要做好以国土经济开发区、奥运场馆建设区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并据此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布局。
⑵山区北京山区以中低山为主,岩性分布不均,地形坡度多在20~30°之间,林木覆盖率不等,除个别地区较高外,大部分地区较低,沟谷发育,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沟床纵坡多在15‰以上。
这一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是北京地区休闲度假、观光赏景好去处,但是这一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暴雨频发的地带,因此普遍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给景区建设、景点开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害隐患。
在该区应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此外,还应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地灾损失。
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北京西山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比较常见的致灾作用,同时北京西山地区西部大洼尖~百花山~灵山一带及大石河、清水河、拒马河流域也是北京地区泥石流重点发育区之一,这一地区矿业经济发达、人口相对稠密,因此,对这一地区的建设项目要地质灾害评估,避免将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建在矿山采空区和泥石流灾害隐患区,杜绝人为诱发或规划选址不当而引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
北京北山地区,特别是密云县与怀柔区交界处的凤驼梁~黑坨山~云蒙山~大洼尖一带和延庆县的海坨山南麓地区是北京强降雨中心,暴雨—大暴雨机率最高,泥石流灾害尤为发育,此外,周边采矿业较发达,水土流失严重,本区拟建立完整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不仅要修建抵御10~2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的防护工程(如谷坊坝、拦挡坝、排水沟等),而且还要修建能够抵御50~100年一遇的暴雨——泥石流防治工程;同时,还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将崩、滑、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国道、铁路、河流沿线、旅游风景区及其它地区存在的、程度不等的崩、滑、流灾害,要有的放矢、深入调查、合理防治,开展地质生态环境的评价工作。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类型、发育状况及危害程度,调查北京市全区采矿业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它地质生态环境改变,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四条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目标(或潜在的危害对象)、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区划,本市可以分出四类易发区,即不发育区(Ⅰ)、低易发区(Ⅱ)、中易发区(Ⅲ)、高易发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