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框架与构式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1.2.3. 普通习语(pieces)按常见方式排列第三种常规习语是由根据普通组合原则组合成的普通词项构成的,但这些原则都归属于成语解释。

大量满足这些条件的习语包括hang/tie one on(意为“喝得大醉”),pull someone‟s leg(取笑某人),和tickle the ivories(弹钢琴)。

此范畴内的常规习语包括诸如某人拿起一盘饮料说now watch me drop it之类玩命词组及传递反面信息的修辞疑问句,如:Who‟s gonnamake me? Am I invisible? When did I say you could do that?等。

2. 常规习语:以let alone为例我们对研究常规习语很感兴趣。

吸引我们的常规习语包括语法、语法外型和编码、解码型。

这些类型不但包括前文中提到的the X-er the Y-er句型,而且也包括像例14表达中显示的结构:(14)a. There goes Charlie again, ranting and raving about his cooking.b. Look who‟s here!c. what with the kids off to school and alld. Why not fix it yourself?e. He‟s not half the doctor you are.f. Much as I like Ronnie, I don‟t approve of anything he does.g. He may be a professor, but he‟s an idiot.h. Him be a doctor?i. What do you say we stop here?j. It‟s time you brushed your teeth.k. One more and I‟ll leave.l. No writing on the walls!m. That‟s not big enough of a box.n. It satisfied my every wish.在断定上面每个句子都例证了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或常规习语前,我们认为每个句子都可以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否定的回答。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构式语法语义分析框架的不确定性及其认知基础

构式语法语义分析框架的不确定性及其认知基础

9 ・ 6
而 , 种尝 试一开 始并 不是很 成 功 , 们最 初创 立 的 这 他 句 法理论 很 快 在 乔 姆 斯 基 学 派 的攻 击 之 下 失 败 了 ( 流溪 ,19 :2 。 至于 这 次 失 败 的原 因 , ao 周 97 9 ) L cf 认 为主要 在于 他们创 立 的新 理论 没有 一个 区别 于 主
派 注重语 言 研 究 中的 理 想化 (dai t n , ielai ) 而在 理 z o 想化过 程 中就必然 要剔 除 少 数 特殊 的 语 言形式 , 只 研究那 些 常 见 的 、 占大 多 数 的语 言 形 式 ( 所 谓 即

20 等 ) 语 言 教 学 ( Mom t ad Le e , 08 、 如 r oo n ow n i 20 ) 07 等领 域 , 个 构式 语 法 研 究 呈 现 出 方 兴 未 艾 整
cr” , 而达 到理 解人 类 语 言本 质 的 目的 ( a— oe )从 R d
fr , 0 0:0 ) od 2 0 1 1 。而构 式语法 的创立者 们则 认 为那 些被 剔 除的特殊语 言形式 其实在 人类语 言 中占有较 大 的 比重 , 且认 为很 难 说 剔除 这 些语 言的做 法是 并
鉴于此 , 有必要分析并解决其理论构建 中存在的问题 : 义分析模型 的不确定性 。在对 构式语法语 义分析模型做 语
简要介 绍的基础上, 出其不确定性来 源于框架语 义学的“ 指 凸显 ” 原理 ; 随后又根据框 架语 义学的“ 凸显” 出 了与 找 现有文献不 同的词 义界定法 , 进而说明构式语 法语义分析模型不确 定性 的认知根源在 于人类框 架背景知识的异质
等 ) 构式语 法 的理 论 也被 运 用 到 具 体语 言 的句 法 ,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一)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

(二)哲学基础(三)理论目标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构式项压制现象研究

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构式项压制现象研究

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构式项压制现象研究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是一种句法、语义、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语言学理论。

构式项压制是指在句子中某个构式项出现时,其他与之相似的构式项
会被压制,即不再出现。

该现象在语言中十分常见,例如:书店里买了书
的那个人很高兴,我们不会说“书店里卖了书的那个人很高兴”,因为
“卖了书”这个构式项被“买了书”这个构式项所压制。

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研究发现,构式项压制现象与句法结构、语义信
息和认知负荷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构式项压制受到句法结构的影响,
当一个句子中存在多个相似的构式项时,通常只有其中一个会出现,其他
被压制。

其次,构式项压制与语义信息的表达有关,某个构式项的出现通
常与该句子所要表达的具体意义有关。

最后,构式项压制也与认知负荷有关,当一个句子中存在多个相似的构式项时,人脑的认知负荷会不断增加,因此只有一个构式项能够被保留。

综上所述,构式项压制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句法结构、语
义信息和认知负荷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该现象对于理解语言发展和
语言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孙红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模式,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维度是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大多是外国理论,我国的语言认知学定义上没有尚为准确的表述形式。

据此,本文对批判外国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形式和体验特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希望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前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前期主要对外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后期则在相关基础上结合汉语言的个案进行分析。

但是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了尽可能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2.1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在当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广泛课题中,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个共识是认知语言学成立的基础。

同时,这两个论述也被刊登在《认知语言学》的创刊号上,刊中描写到:“人们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总结起来就是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概括性共识是人们对于语言描述方面产生的普遍原则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人们顺利开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认知共识是使对认知语言学的描述同我们大脑的反映相一致的共识,是能准确反映出理论构想的共识。

相关学者认为,概括性共识是对现象学的描述,具体到语言学类,我们需要概括的主要种类为四种:语法句法领域、语义学领域、语用学领域以及形态学领域。

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对一些例证。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学中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范畴”包括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效应在内的范畴,我们之前关于语言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并不能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相适应,所以不具有心理真实性,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理解;而范畴原型理论是得到认知科学证实的理论,正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理论。

所以,只有被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共同认同的理论才能被接受。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基于框架的概念,研究词语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学理论。

它通过构建一个个框架,对词汇和语句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推理。

本文将从框架语义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框架,它指的是一种认知和表达思想的基本结构。

框架可以涵盖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框架相关联。

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所处的框架来解释。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词汇-框架映射:词汇与框架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每个词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框架。

2、框架-意义映射:框架与意义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每个框架都可以映射到一组意义。

3、语境-框架映射:语境与框架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不同的语境可能需要不同的框架来解释。

二、关键词处理在撰写文章时,如何处理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的定位、提取、处理流程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应选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汇,一般为主旨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提取:从文章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应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关键词处理: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框架和意义。

三、内容撰写基于关键词和内容,可以开始撰写文章。

以下是撰写文章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Adele E.Goldberg,她的代表作是《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

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学以及语用学联系密切,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基石,也正是构式语法基于语义研究这样的特点,在我国语言研究领域颇受欢迎。

汉语相对而言是一种意合语言,很多句子不能够单单从形式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的引入,为我们理解汉语、研究汉语带来了新的思路。

当前,我国涉及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领域,有过介绍并研究的主要有张伯江、沈家煊、陆俭明、李临定、马庆株、石毓智、严辰松、牛保义、王寅等,其中讨论内容主要涉及长期稳定的句式或结构,如“把”字句、存在句、双宾句、被动句、部分短语结构等。

Goldberg认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Fi,Si>,而其形式Fi也好,意义Si也好,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能全然从C的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所推知。

”构式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既包括语素和词,也包括半固定以及固定的习语、熟语,还有抽象的句型等等,可以说构式可以覆盖语言的所有层级。

于是,我们可以概括构式语法包含的基本思想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式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形式,一为意义。

既然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那么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式等均可纳入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研究的是理想化的语言,意图将规则的语言运用数理逻辑形成公理化形式演算系统以便实现最简,证实经济原则的存在。

而现实中的语言,则不完全或一定不存在理想化的语言,这也对研究不规则的语言提出了迫切要求。

构式语法的出现与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规则语言的解释及分析问题。

因为构式语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语言,如规则的不规则的,简短的复杂的、标记的无标记的、抽象的具体的等。

这也是构式语法能够发挥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理论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简单说就是可以“作用于生僻语言现象”。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对Goldberg 构式语法的理解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完善的语言学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一面世,很快引起语言学界的瞩目,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当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介绍其理论,或运用该理论尝试解释现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亦或对该理论加以评论。

构式语法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的,通常被看作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符合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的一种方法,从词汇语义视角阐释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先具备概念结构,语义框架为词义的存在及其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为语义的描述与表征提供了思路,对构式语法理论是一个语义上的补足。

构式语法理论是在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形式语言学理论反思的结果。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法格式是由生成规则或普遍原则的操作而产生的,表层结构的背后还有深层结构,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可以转换。

构式语法理论则区分了动词的论元结构与构式结构,主张用构式义来解释语言中各种句法格式的语义,认为句法不是生成的,词汇项和语法结构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每个句法格式本身表示某种独立的意义,不同的句法格式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Goldberg是构式语法理论建设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Goldberg 建立了自己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

她表明,她的构式语法理论是在Fillmore,Lakoff 等人的构式语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Goldberg认为,如果某一结构的特征不能完全从语法中业已存在的其他结构的相关知识推知,该结构可确定为独立存在的构式:C 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 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超越句子--构式、框架与口语互动

超越句子--构式、框架与口语互动

2019年第5期(总第106期)No.52019General Serial No.196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超越句子——构式、框架与□语互动[1]Kerstin Fischrr著刘星宇马伟忠施春宏译(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中国北京190083;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901)摘要:构式语法学家目前仍不愿意将其研究的描写单位扩展到句子之上。

然而,从认知视角来看,构式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前提都特别适合涵盖口语互动。

进而言之,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认为意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语法结构不仅植根于人的感觉一运动系统,还植根于社会互动经验,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互动问题。

关于入场语言学习的实验表明,语气的习得是在互动中锚固的。

最后,对口语会话中的特殊现象(如语用标记),可以将其作为构式从框架语义学角度对其做出最佳解释。

因此,框架和构式这两个认知语言学概念对于解释口语互动中的概括非常有用。

关键词:构式语法;框架语义学;互动;自动语言学习;入场;语用标记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056(2019)05-0127-18DOI编码:10.14095/ki.5ce.2019.05.013一、引言一种语言的语法描写旨在解释该语言言者所说出的句子。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很自然地设想,构式语法也能够解释自然口语互动中的话语。

早期的语法理论中,一些现象,特别是关于口语互动的现象被忽略了,因为它们被认为属于语言运用层面,而非语言能力层面(参见Chomsky,1965:3)。

构式语法拒绝这种语言使用观,但如何描写这种互动,确实给构式语法学家们在一些主要的方法论问题上提出了挑战。

例如,在互动中,底层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话轮构建单位(tum-cocstruchocal u- nit,简称TCU)(Sachc,Schegloff&Jefferson,1974)。

英语补语化构式之认知语言学分析

英语补语化构式之认知语言学分析
21 0 0年 9月 第2 6卷 第 3期
田一 语学玩学摇 ( 皙社‘ 版)
J u n l fSc u n I t r a in l td e ie st o r a ih a n e t a u is Unv ri o n o S y
S p ,0 0 e .2 1
Vo . 6 No 3 12 .
tmp r l y,b u d d e s a d io i r cp e . e o ai t o n e n s n c n cp n il s i Ke r s En l h c mp e na in;i nt e o sr ci n g a y wo d : gi o lme tt s o i f n i v ;c n t t mma ;c g i v i g it s i u o r r o n t e l u si i n c
1 引 言 .
支 。 Fl r imoe(1 9 , lb r l 9 0) God eg(1 9 9 5,2 0 0 3), a l P u
Ka ( 9 5) C o ( 0 1 都 对 构 式 语 法 做 出 过 详 y 1 9 和 rf 2 0 ) t 细 论 述 。 构 式 语 法 ( lb r 1 9 认 为 语 法 结 构 God eg, 9 5)
ⅣG
Ab t a t o sr c in ga s r c :C n t t r mma a s h l h t a u o i r n od t a mmaia o sr c in aT a i g n t er o n r h ,id p n e t r g t lc n t t s c ly me n n s i h i w g t n e e d nl c u o i y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Way构式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Way构式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Way构式Way构式作为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因其相对的复杂性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实际上,这个结构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是有着较长历史的。

从十五世纪开始,这一结构就借助于make而开始形成(Sullivan,2007),此后变得越发进化完善而具有生产性。

该结构的句法结构可总结为:[SUBJi[V[POSSi way]OBL]](Goldberg,1995)。

根据以往的研究以及应用的实际语境来看,Way构式从语义上表达主语指称沿着介词短语设计或创造出的道路移动的隐含义。

并且构式义是无法由各部分的语义结合得出的,也无法从已有的语言表达结构中推导得出。

由此,在这一构式中动词不再是表达结构中的主导核心成分,其表现出了典型的形义配对体的特征。

为了解Way构式的形成机制,一些研究方法例如句子的融合及转换(Salkoff,1988),习语演变说(Jackendoff,1990),构式语法(Goldberg,1995),历时演变(Israel,1996),隐喻角度(Sullivan,2007),及意象图式(Mondorf,2011)在以往都有应用。

其中构式语法对于该构式的研究更为适合,其承认了这一复杂构式的存在。

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构式语法对于Way构式某些特征的解释力并不充分。

因而本论文采用构式语法及其他认知语言学理论用于研究此构式,包括概念事件词汇化,范畴化,压制理论,来获得更加透彻的研究结果。

本论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旨在解释Way构式进化演变的内在动力,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为该构式提供综合研究。

此论文首先对Way构式的构成和恰当的理解进行表述。

接下来本文采用概念事件词汇化理论来研究构式中核心的动词特征。

此外由于该构式的特殊性,其构式义无法从组成部分的词汇义中得出,本文采用压制理论来分析构式语义形成的原因。

最后,从范畴化角度来试图说明Way构式的高生产性及在多种语境下应用的广泛性。

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功能的对比分析

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功能的对比分析

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功能的对比分析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都是语义的分析解读机制。

构式语法将论元结构语义的差别直接归结于构式,强调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角色的融合;概念框架重视框架和语法结构间的语符关系,强调系统的生理可行性,提出概念框架同语法结构、动作系统和感知系统的连通。

本文以英语撞击动词为例,探索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对于解释动词和小句语义方面的功能,并对二者理论和功能的异同做出分析。

标签:构式语法概念框架功能对比一、理论综述(一)概念框架理论语义的研究涉及概念语义和语法语义。

概念语义系统是一个认知语义和百科语义系统,它通过语法语义和语法形式构成体现关系。

概念语义域分为方位域、领属域和性状域,它由基本概念语义结构组合而成。

在认知功能模式中,我们构建概念框架来表述小句的概念内容。

概念框架是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具有一定激活连通权值的局部性关系网络,由概念过程、先设条件和推导结果三部分组成。

其认知意义是它的语符关系和生理可行性。

(二)构式语法构式指独立于具体词语而存在的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是语言基本单位。

构式语法的理论背景是认知语言学,符合完型原则。

出现在不同构式中的同一动词的意义上的差别被直接归于具体构式,构式本身可以直接提供论元,构式意义和动词意义相互影响。

动词包含框架语义知识,即动词意义必须参照包含丰富世界知识的背景框架;而构式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家族,构式的中心意义和与人类经验有关的情景相联,系统隐喻对于构式语义的扩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语义一致原则”和“对应原则”具体的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普遍的构式论元角色融合,前者是后者的实例,并体现特定的选择限制。

(三)撞击动词的选取本文以Levin Beth(1993)在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一书中收录的常用撞击接触动词(Verbs of contact by impact)为语料,共选取35个动词:hit,beat,strike,knock,bang,pound,smash,bump,drum,rap,tap,lash,slap,smack,kick,batter,hammer,bite,claw,scratch,peck,stab,punch,swat,belt,strap,cane,cosh,whip,knife,brain,conk,ram,slam,brush。

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

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

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研究有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一种是以Langacker为代表的认知语法,另一种是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

认知语法强调用语法以外的因素来解释语法现象。

构式语法是一门研究说话者知识本质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构式语法的起因是对一些边缘语言现象的研究,因而构式概念成了构式语法的核心,并由此引申到对全部语言现象的讨论。

标签:认知语法构式语法构式对比研究一、认知语法认知语法通常指以Langacker为代表的一派认知语言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强调用语法以外的因素来解释语法现象。

认知语法从名称上看似是对语言的认知研究范式的统称,其实是对Langakcer语言研究方法的专指。

Langacker所提倡的“认知语法”主要从人类的“认知和识解”角度研究语言结构,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心智表征,克服了传统语法过分强调客观标准、忽视主观认识的倾向,充分考虑到人的认知因素在语言结构中的反映,着重用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来识解语言的规则,开创了语法研究的全新思路。

(王寅,2007:316)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确立了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框架。

Langacker所创建的认知语法,主要运用“象征单位”和“识解”等来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素、词、短语、分句和句子,即音系层(语言形式)象征语义层(概念内容),词汇、形态和句法构成一个象征单位的连续体。

“认知语法注重描写形式(音位、书写,但不包括语法形式)与意义(语义、语用、语篇信息功能等)相配对结合的象征单位,语法被视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有结构层次的象征单位的大仓库”(王寅,2007:337)。

认知语法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句法部分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词汇、语素连为一体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二是语义结构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中有一层层约定俗成的映像,语义结构是约定俗成的概念结构,语法是语义结构约定俗成的符号表征。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提出了比传统语法更为精确的解释方法,用于描述句子结构、语义和语用意义。

认知构式语法是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尤其是基于认知结构理论,从语用学、语义学、句法学等方面,研究语言使用者在信息构建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式模式。

认知构式语法以构式结构主义思想为核心,将语言本质抽象为一些基本的、可复制的构式模式。

它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句法部分以一系列不同的句式模式为基础,语义部分解释句子的意义,而语用部分则侧重于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性。

认知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它是以一种构式的方式来表达,也就是说,它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含义描述成一个完整的构式结构。

认知构式语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描述一句话的语义,而且能刻画句子的语用意义,从而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对于“昨晚你去看电影了吗?”这句句子,认知构式语法将它描述为一个句法构式,如下:问句 (wh)-[昨晚]+(你)-[去]+[看]+[电影]+[了]+[吗]?这个构式可以有效地描述句子的句法结构以及表达的概念,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中所涉及的具体含义。

此外,认知构式语法在描述语义方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它把语义抽象为一系列抽象的构式概念,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表达意义。

例如,在这句句子中,概念“昨晚”就可以用一个抽象的构式概念来描述:“昨晚”可以被抽象成“介词+单位时间”的构式概念,即“过去的单位时间”。

认知构式语法也适用于描述句子的语用特性,即描述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怎样的特殊礼貌用语或修辞用语,以及语句如何适用于一定的语境中。

例如,当“昨晚你去看电影了吗?”这句话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时,它表达的语用意义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它可能表达出“对方的确实”的推测,或“对对方的礼貌”的称赞,等等。

总之,认知构式语法是一种极其有用的语言学理论,它比传统语法更加精确,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句子结构、语义以及语用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wo approaches :the figure and ground approach & the frame and attention approach
From frames to scripts:flying on a plane
Attention: the two occurrences of the definite article the.
Question: Why so the two uses of the definite article sound completely nautral, although they cannot be explained with the rules of grammar alone?
A (buyer) Mary
C (money) 500 dollors
D (seller) John
Frame and perspective
The assignment of syntactic roles is governed by the choice of the verb buy, which is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Examples:
5.David spent ten pounds on an old shirt.
6.The old shirt cost David ten pounds.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Explaination:We need to make inferences that are based on our world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the definite references.
From frames to scripts:flying on a plane
Categories is to provide “default assignments” by supplying context-dependent prototypes.
From frames to scripts:flying on a plane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e relies on the principle of prominence, that is on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The [BUY] frame is not just a useful tool for the syntactic description of the verb buy, but i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verbs sell, charge and pay.
框架这一概念由 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引入的语言学,它的基础是“商 务事件”框架。
An example of BUY
A
D
The Frame of BUY
Mary bought some books from John for 500 dollors . some books B (goods)
5.4 Construction Grammar 构式语法
5.1 Frame and Scripts
The notion of frame was introduced into linguistics by Charles Fillmore in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based on his by now classic example, the "commercial event " frame.
This is a first sign that the frame approach goes beyond the figure and ground approach in that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ss prominent parts of sentences like adverbials.
Cognitive categories act both as anchors and as triggers for frames.
Frame is in the format of categori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that frames are designed and it is by the same categories that they are activated.
From frames to scripts:flying on a plane
The relevence of frames extends over the boundaries of single sentences to much larger linguistic and congnitive units.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n of frame
any system of linguistic choices
collections of words
choices of grammatical rules or linguistic categries
The following little story: Sue caught a plane from London to Madrid. After she had found her seat she checked whether the life vest was beneath it, but she could not find it. So she asked the flight attendant to find one for her.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1)Researches working in the frame paradigm are interested in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eaning of the verbs that belong to a frame. (2)The frame approach presents a unified view of syntactic patterns, (3) the figure and ground approach mainly emphasizes the two prominent entities on the level of clause in the syntactic figure and the syntactic ground; however, the frame has something to say about linguistic items that attract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our attention potential.
Every sentence evokes a certain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a situation by the choice of the verb and the particular syntactic pattern that it governs.
The basis for perspective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directing one's attention.
(4) 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
Frame and perspective
The two verbs buy and pay describe the comercial event from the BUYER's perspective, while sell and charge perspectivize the situation from the SELLER's point of view.
第五章 框架及构式 Chapter 5 Frame and Constructions
Contents
5.1 Frame and Scripts 框架与脚本
5.2 Event-frame and the windowing of attention 事件框架和开启注意力视窗
5.3 Language-specific framing and its use in narrative texts 特定语言框架及其在叙述文本中的使用
They rely on Fillmore's early Case Grammer,and share the belief that clause patterns cannot be seen in isolation but against their cognitive background
Frames can be conceived as a way of describing the cognitive context which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fo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catego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