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并且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习得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而认知语言学则将其应用于语言领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反映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重要窗口。
通过研究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试图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语言数据,以验证理论假设和提出新的解释。
理论分析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反思,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和观点。
这两种方法相互complement,共同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领域上,认知语言学为语言教育、语言治疗、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语言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
在语言治疗中,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治疗师诊断和治疗语言障碍患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改进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自然度。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深入探索语言和思维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它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奥秘,为人类的认知研究和语言应用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认知语言学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概述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讲座。
讲座由我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张教授主讲,主题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认知语言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认知语言学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与认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 特点(1)以认知为基础。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与认知之间的联系,关注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2)强调语言的普遍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
(3)注重实证研究。
认知语言学强调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以实证数据为基础进行理论构建。
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个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归纳等认知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2. 意象认知理论意象认知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种映射关系。
语言符号通过映射关系,将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
3. 常识理论常识理论认为,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常常借助常识来理解语言符号。
常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它对语言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4. 心理空间理论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构建的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符号,解决语义歧义等问题。
四、认知语言学的应用1. 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词典编纂认知语言学为词典编纂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编纂者可以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使词典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3. 机器翻译认知语言学为机器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篇一:认知语言学作业认知语言学概述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研究认知语言学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摘录了部分内容,试图通过他们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帮助初学者了解认知语言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认知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最近十几年内受到了语言学界的青睐,国外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国内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认知语言学向占主导地位的、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发起了挑战,语言学家也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证实。
本文主要阐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基础1、哲学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客观为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简称经验主义)为哲学依据。
经验主义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现实,也没有完全离开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感知和思维。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而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物理的、生理的),人与人(社会的、文化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吃、穿、住、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
但大脑不是象一面镜子一样一成不变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具有自身的认识事物的结构和规律。
每一种经验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结构,正是这种多维的结构构成了经验的完型。
因此,客观现实反映在大脑中形成了认知世界或认知结构。
认知语言学就是研究这一认知结构及其规律对语言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范畴理论、知识、意义、理解、语言、推理、真理等都提出新的解释。
(赵艳芳,2000)2、心理学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继承和发展了心理学中关于经验联想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崇尚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批判其他人认为的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的观点。
它从人的生理基础出发,认为大脑与人身不可分,提出了“身在心中,心在身中”观点,即认为大脑的认知是以自身为基础向外扩展的,大脑的思维开始于大脑所存在的、与外界发生作用的人自身。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探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言语认知、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习得。
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假设进行详细论述和探讨。
一、言语认知言语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并且通过语言来组织和处理自己的思维。
言语认知假设认为,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涉及到了注意、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
在言语认知的研究中,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现象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言语认知的观点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固有的语言结构和规则,这就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假设认为,语言的规律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内在系统。
普遍语法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语法的内在规则。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找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普遍语法的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习得和语言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并且对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认知语言习得认知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的能力和知识。
人类在早期儿童发展阶段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
在认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重点关注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
语言习得的机制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习得。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归纳和推理等认知活动来获取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言习得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浅谈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与语言教学

【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经验现实主义; 认知模式; 语言教学
0 引 言
认 知语 言学 是近十几 年来 国际理论语 言学界新 兴 的一 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 其 堡的召开和 19 90年 《 认 知语言学》 杂志(ont eLnusc) C g iv ig ii 的出版。 i ts 认知语 言学是在
e oid 。他们错误地将 主观的东西 和客 观的东西截 然分 mbde )
开 , 为理性 、 认 思维 、 观念、 理解是 自主的 。 不受人 的生理 和物
结构 的复合体 , 其内在结构可以是命题 性的 , 意向图式性 的 , 也可 以通过隐喻投射和借代投射建立起来 。在那些没有清 晰
可辨 的概念之先 结构 的域 。 尤其是抽 象域 . 我们通 过隐喻借 来此种结构 。这样一来 , 隐喻就为我们理解那些抽象域提供 了途径。经验主义因此特别重视隐喻对 人类认知体系和语 言
言符 号不是对应 于客观 的外部世 界 。 而是与认知参 与下形 成 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以上概念结构与认 知模式 :4 思维具有完 型特征 (ett rp re )学 习和记 () gs lpo ets , a i 忆的认知过程依靠完型结构 . 而不是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
理环境 的制约 , 人类心智 是脱 离主体的 , 验的 , 超 不依赖认 识 主体 的身体经验及其 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
近年来 , 随着认 知科学研究 的深入 。 类学 、 人 心理 学 、 语
言学等对 “ 概念范 畴”cn eta ctgr s进行 了广泛 和深 (o cp l aeo e) u i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认知语言学啊,这可有点意思。
就像我们平常看东西一样,不是单纯地看个模样,认知语言学觉得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就像看东西一样复杂又有趣。
咱就说那个隐喻吧。
有时候我们说话就像在玩捉迷藏,表面说一个东西,其实是在说另一个。
比如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和金钱本来是两码事,可我们这么一说,就把时间的宝贵像给它穿上了金钱的外衣一样,让别人一下子就明白时间有多重要了。
这就好像我们把对金钱的那种珍惜的感觉,偷偷地搬到了时间上。
这可不是乱搬,是我们大脑里一种很奇妙的联系。
再讲讲范畴化。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收纳盒,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分类放好。
比如说动物这个大范畴,下面又有狗啊猫啊牛啊这些小类。
我们怎么区分它们呢?这可不是随便乱分的。
就像家里的衣柜,我们会把衬衫放一块儿,裤子放一块儿,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看到一只狗,大脑马上就把它放到动物这个大盒子里的狗这个小格子里了。
这中间还有什么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区别呢。
就像在水果这个范畴里,苹果可能就是那种典型的水果,大家都觉得它最像水果的样子,可要是说榴莲呢,就有点特别了,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它是那种典型的水果,但它还是在水果这个大范畴里。
还有意象图式这个东西。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在空间里的感觉,像上下左右这种。
我们的语言也会受这个影响。
比如说“情绪高涨”,这个“高”就是和我们身体感觉里的向上的那种积极的感觉联系起来了。
就像我们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像要飘起来一样,所以就用“高”来形容情绪好。
认知语言学就是这样,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背后的那些奇妙的大脑活动给挖出来了。
我觉得这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单词和句子,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东西,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我们大脑的小秘密。
这让我们更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话,也让我们看到人类思维的奇妙之处。
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新的游乐场,里面全是关于语言和思维的有趣玩意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认知语言学
发表时间:2018-10-22T16:13:42.36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作者:封锋林聖典肖冲
[导读] 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它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它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从语境的角度解释词汇的含义,是人们理解词义的重要联系和过渡过程。
然而,人们对于该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关注并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学者也屈指可数。
本文对于框架语义学的核心思想、哲学基础、理论目标、理论方法及其在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所探析,同时,对其所得到的评价及几点不足也有所提及。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社会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
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Journal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2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
2.1核心思想
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2.2哲学基础
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J.Piaget)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empirical semantics)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formal semantics),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因此,框架语义学是以经典主义哲学、建构论以及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思想。
2.3理论目标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8]。
因此,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在结合语境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帮助人们理解词义、句义以及语篇的含义。
2.4理论方法
菲尔莫尔认为,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并非是在现实中的实体,而是一个概念意识上的原型,它可以充分解释真实情景与词语使用之间相互适应的复杂性,并且受到特定语境的影响[9]。
因为语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果要理解一个单词的含义,就要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而掌握与这个单词有关的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同一框架或交替框架的词汇的含义,并且熟悉其语境,理解一个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的含义。
在借助于框架语义学理解语义的过程中,许多多义词都可适用于多个不同的框架,同样的,一种事实经常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中进行阐述,一个情景可以用两种相对立的方式框定[10]。
因此,语言的框架结构还应该是灵活可变的。
3框架语义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
框架语义学主要是描述语义和句式结构的理论,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于意义的研究,尤其是在词汇语义研究方面。
例如,陈勇提出,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词汇的同义现象应被分为框架之间的同义、同一框架内的同义这两种情况。
而李春华和李勇忠则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框架转化在建构意义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毛海燕以汉语框架网络知识库为基础,研究英汉词汇对比的程序和方式,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词汇语义对比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应用[11]。
类似这类研究都使框架语义学对于语义理解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使人们对于框架语义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语言学中语义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的同时,框架语义学在编撰字典和创新语料库等方面也有所运用,同时,它还有助于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双语框架语料库可被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单词及其语义框架。
而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词及其他新知识的效率。
教师则可使用语料库里的有关信息来编写练习,以弥补教学软件的不足。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一部分,是人们理解词义的过渡和桥梁,它以概念框架结构为基础,使人们在理解及表达语义的同时,对其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及背景知识也有所了解。
4结语
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术语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已开始被冠之以专名“认知术语学”。
[10]认知术语学是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其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说,不同类型思维活动之间、某一知识领域概念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
哪些对应关系;能否从认知角度对术语的同义与多义现象给以更好诠释;如何在术语中复原认知语义框架;术语的认知模式与日常词的认知模式有何不同,以及不同语言思维特点对术语认知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Гринев С В.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 М., 2015.
[2]Ярцева В Н. 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М.,Научное изд, 2016.
[3]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5.
[4]崔希亮. 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