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情感、责任担当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够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家国情怀。
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
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在历史教材中,更是充满了家国情怀的素材。
从古代的辉煌文明到近代的屈辱抗争,再到现代的伟大复兴,历史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篇章。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兴衰荣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纪录片、影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比如,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观看有关自然灾害救援的报道,让学生体会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
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抗日英雄,通过演绎他们的事迹,深刻体会到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精神。
此外,开展实地参观和考察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题教育的实际操作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题教育的实际操作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题教育的实际操作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国民意识方面,爱国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爱国主题教育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际操作,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爱国主题教育。
一、传递正确的爱国观念在进行爱国主题教育时,首先要传递正确的爱国观念。
小学生应该明白,爱国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更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展示国旗和国徽等形式,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爱国观念。
二、拓宽爱国知识面除了传递正确的爱国观念外,还需要拓宽小学生的爱国知识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并讲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领导人和国家英雄的故事,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三、创设爱国体验活动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爱国情感,可以组织一些爱国体验活动。
例如,安排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历史遗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先烈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爱国主题的手工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亲身参与,增强对爱国的体验和认同。
四、注重情感教育爱国情感的培养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使之成为他们行为的驱动力。
鼓励学生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做出表率,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情感。
五、融入日常生活爱国主题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每日起立向国旗敬礼、每周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题的班会活动等方式,让爱国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此外,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宣扬爱国情感的纪录片、电视节目,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培养自觉践行爱国行为最终,爱国主题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小学生能够自觉地践行爱国行为。
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一、引言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情感认同,以及为家庭繁荣、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育过程中,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途径1. 融入课程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历史人物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周、民族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
3.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情感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讲故事、看影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 历史课教学:在讲解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抗战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语文课教学: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3. 地理课教学: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资源分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资源意识。
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情况。
四、结论在家国情怀的培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善于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历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学科教学都可以有效地渗透家国情怀。
高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情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中班主任,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家国情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历史课堂上,讲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地理课堂上,介绍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围绕家国情怀展开讨论和交流。
例如,以“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行为,引导他们将爱国之情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此外,还可以举办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深入思考家国情怀的内涵,增强对国家和家庭的认同感。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迅速,学生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也充满了关注。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分析其中涉及的家国情怀问题。
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学生讨论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让学生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
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应当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中华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重要源泉。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等,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仁爱、和谐、责任等思想观念。
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家国情怀为核心,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
通过分析家国情怀的内涵,阐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人才。
一、引言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1.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3.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4.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三、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实践措施1.课程设置(1)开设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2)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讲述爱国故事、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家国情怀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国情怀。
3.校园文化建设(1)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
(2)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和教育家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和教育家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是深远而丰富的,它不仅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更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目标的崇高追求。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种精神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和教育家精神,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课程内容的整合:在课程设计中,将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奋斗历程。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反映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2. 情感教育的实施: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历史英雄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牺牲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3. 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创新教育方法的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跨学科学习的推广: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世界观,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6. 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这种评价体系可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和责任。
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作为中国的未来,学生们需要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建设美好的祖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些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方法。
一、深刻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自己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去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传播和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
我们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学校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家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让他们明白国家的伟大是建立在一代代英勇奋斗的人们基础之上的。
三、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场所,如军事博物馆、爱国主题教育基地等。
通过亲身参观,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认识到祖国给予我们的一切。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爱国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爱国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加深他们对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环保活动等,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起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方面,需要做好教育引导,传承优秀传统,并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爱国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各学科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过零丁洋》等,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历史教材中,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地理教材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广袤疆土、丰富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事热点是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教育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及时将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
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制度优势等,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新闻报道、视频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事件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情感、责任担当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途径。
一、在知识传授中融入家国情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
在历史学科中,讲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让学生了解先辈们为国家的独立、繁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比如,讲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
在语文学科中,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例如,在教授杜甫的诗歌时,让学生体会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学习《岳阳楼记》时,让学生领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
在地理学科中,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广袤与美丽,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到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家国情怀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国情怀的内涵,增强他们的体验和认知。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激发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热情。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家庭、参与环保行动等。
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社会的责任,从而培养他们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举办文化传承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文化展览、民间艺术学习等。
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一个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必须找准教学策略,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教学中去。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以自己的言行激发学生的热爱。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国家政治、历史和文化知识,更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精神。
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亲近国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旅游、摄影、写作等方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让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民俗文化、重大事件等,引导学生自觉履行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祖国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教师要注重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成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和认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一、注重历史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源远流长,来自于历史和文化。
因此,注重历史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重视和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学习国家先进的历史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家国的认知。
二、以身作则,塑造正面形象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发扬昂扬向上、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礼貌待人、服务社会,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塑造正面形象,让学生心灵上更坚定地拥护祖国,从而培育家国情怀。
三、注重实践交流,增强自信心注重实践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体验祖国的巨大变迁和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信说话,让学生感受自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学生更有爱国情怀、家国情怀。
四、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节、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等机会,引导学生认真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主题活动可以多样化,如组织各民族文化交流、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了解祖国的文化传统,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该找准合适的教学策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全面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热爱祖国、服务国家。
通过立身做人、立志成才、立足世界等多方位的家国情怀教育,实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瑰宝和未来的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体现家国情怀成为了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呢?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塑造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必须从家庭教育入手。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故事、诵读经典、赏析名画等带着孩子从小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让孩子对所处的国家有自豪感和认同感。
另外,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多为孩子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体现尊重、爱国、勤俭等品质,这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好方式。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强化对历史和文化的教育,通过课程安排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例如对红色经典的学习、国旗下讲话、升国旗仪式等等,都是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
同时,学校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参观、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爱和感恩之情。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
一个爱国的国家,民众也必然会有较高程度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校园中,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参与其中。
例如,可以带孩子参加志愿服务、观赏国家重大庆典等等,让孩子在社会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增进亲身感受祖国的美好。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互相作用,共同推动孩子家国情怀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更应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血液中,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是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关心和责任感的综合体现。
对于学生来说,家国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自己对国家和家乡充满热爱,对社会问题关心关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那么这种情感和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爱国诗篇、历史教材中的民族抗争史、地理教材中的祖国山河等,都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素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的事迹。
比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明白国家的发展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家国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他们在实地参观中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家国的理解和热爱。
例如,以“我心中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责任担当。
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如环境保护、贫困救助、教育公平等,让他们思考自己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
小学教育的家国情怀培养 帮助孩子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教育的家国情怀培养帮助孩子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小学教育的家国情怀培养:帮助孩子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场所。
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为孩子提供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机会与资源。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发展这些重要的价值观。
1.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传统民俗和传统节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接触传统文化,例如读经典名著或者与孩子一同观看经典的中国电影。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从而产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
2. 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需要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快乐和价值。
学校可以安排学生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和公益项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3. 知识普及和教育小学阶段是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努力提供各种机会和资源,使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地方文化遗址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4. 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可以定期开展以爱国主题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例如举行国旗下讲话、开展国旗下演讲比赛、组织革命历史知识竞赛等。
这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了解祖国的辉煌成就以及为了国家发展而付出的努力。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5. 鼓励参与国家事务孩子参与国家事务等公共事务的机会并不多,但在小学阶段,我们也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主题班会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主题班会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包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至关重要。
主题班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那么,如何通过主题班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一、明确班会目标在策划主题班会之前,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目标。
这可以包括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明确的目标能够为班会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清晰的方向。
二、精心选择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主题班会成功的关键。
主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国家的历史、文化、科技成就,家乡的风土人情、发展变化,或者当前社会热点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话题。
例如,“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爱国精神”“我的家乡美如画”“科技强国,我的责任”等。
三、丰富班会内容1、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家和家乡的相关知识。
比如讲述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近代的屈辱历史以及现代的崛起;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
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
2、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国故事或者名人的爱国事迹。
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故事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文艺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舞蹈等文艺表演,让他们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比如朗诵《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歌。
4、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一些与家国情怀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爱国精神?”“作为学生,怎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创新班会形式1、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
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指南
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指南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情感,是一种关心和热爱家庭和国家的情感认同。
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学指南。
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通过讲解国家的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社团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国家重大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问题,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志愿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对家国的情感。
四、丰富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唤起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在文学课程中,可以选读优秀的国家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
五、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开设中国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英烈纪念碑等地,让学生了解先烈的事迹和牺牲精神。
同时,可以开展纪念活动,纪念国家重要节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敬意。
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如何在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家国情怀如何在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更好地体现家国情怀呢?首先,教育内容是关键。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增加有关国家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从古代的辉煌文明到近代的屈辱抗争,再到现代的崛起复兴,使他们明白国家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也要介绍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
比如,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民间故事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除了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引导也不可或缺。
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可以通过讲述爱国志士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品质。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时事热点,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意识。
教育方法也对家国情怀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国情怀。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让他们亲眼目睹历史的痕迹,亲身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深入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关爱行动等,让他们在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如参与环保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等,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家庭教育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同样不能忽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国家和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小学教师实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小学教师实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实习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是一项重要又有趣的任务。
就像我之前实习的时候,有个小男生特别调皮,叫小宇。
有次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听我讲关于祖国的故事,只有他在下面偷偷玩玩具。
当时我有点生气,但还是耐下心来,决定用特别的方式让他明白家国情怀的重要。
那要怎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首先呀,咱得从课堂入手。
别总是照本宣科,得把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比如说讲历史,别光说哪年发生了啥事,得像讲故事一样,把人物和情节都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就像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我会模仿岳飞的语气,把他的壮志豪情表现出来,孩子们听得那叫一个入神。
还有呢,多组织一些活动也很管用。
比如国庆节的时候,搞个小小的爱国歌曲比赛。
让孩子们自己选歌,排练,然后上台表演。
我记得那次比赛,有个小组唱《我和我的祖国》,声音虽然稚嫩,但是眼神里充满了认真和自豪,真的特别感人。
再者,利用多媒体资源也不错。
放一些好看的纪录片、动画片,像《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用可爱的形象讲述历史,孩子们可喜欢了。
另外,咱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回家和家长聊聊家里的故事,了解家族的发展,感受时代的变迁。
有个小女孩,听完爷爷讲过去艰苦的生活,回到学校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知道要珍惜了,以前的日子太不容易啦。
”咱也别忘了校园环境的布置。
在教室里挂一些爱国名人的画像,贴上孩子们自己画的爱国主题的手抄报。
每次走进教室,满满的爱国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会受到熏陶。
再说说日常的交流,当孩子们提到一些和国家相关的新闻或者事件时,别错过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讨论,引导他们思考。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他在电视上看到消防员勇敢救火的新闻,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我就接着问:“那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勇敢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他们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
回到开头提到的小宇,后来我找他单独聊了聊。
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他喜不喜欢玩具车,他眼睛一亮说喜欢。
怎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怎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在共读中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叶澜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实践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
”生命是教育的“魂”,实践是教育的“行”,教育是一项充盈着人的生命的人类实践活动。
[2]为了对家乡有更加确切的了解,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笔者完成了《“你好,寒假!”探秘古村落、了解家乡变迁实践活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了关于组建探秘古村落小组的公告,召集到了十九个家庭参与。
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村的历史文化、奇闻趣事和民间故事已是耳熟能详。
家长自主意识的觉醒带来的发展期待,成为学生向前、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随后还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古村历史。
古村宗祠,是村落重要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古村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创造的精神,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家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组织孩子们探究古村宗祠文化,认真听讲解员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将参观学习与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结合起来。
并通过组织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有奖征文比赛,激励广大青少年勤学进取的热情和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
从小事做起,继承民族精神、唤醒家乡情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二、在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件事可以形成与多类主题的关系,并将在时间意义上无限衍生、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透析事物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价值可能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
组织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二探古村山下鲍”活动。
家长、学生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
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指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关怀情感。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伟大、民族的复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而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就需要找准合适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就如何找准教学策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进行探讨。
一、运用故事教育法故事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纵观历史,每一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系列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承载着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底蕴和精神印记。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祖国和家乡相关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
可以讲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的艰辛、牺牲和奉献,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先烈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
又如,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家乡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深情,从而培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通过故事教育,可以深入学生内心,唤起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刻情感。
二、开展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参与式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祖国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地貌、资源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和热爱。
又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从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
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祖国和家乡的魅力,从而培养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开设家国情怀课程为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家国情怀课程。
可以设置《民族团结与民族精神》、《祖国地理与民族风情》、《祖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系统地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认知和情感。
在这些课程中,可以讲授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传统;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在共读中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
叶澜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实践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
”生命是教育的“魂”,实践是教育的“行”,教育是一项充盈着人的生命的人类实践活动。
[2]为了对家乡有更加确切的了解,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笔者完成了《“你好,寒假!”探秘古村落、了解家乡变迁实践活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了关于组建探秘古村落小组的公告,召集到了十九个家庭参与。
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村的历史文化、奇闻趣事和民间故事已是耳熟能详。
家长自主意识的觉醒带来的发展期待,成为学生向前、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随后还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古村历史。
古村宗祠,是村落重要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古村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创造的精神,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家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组织孩子们探究古村宗祠文化,认真听讲解员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将参观学习与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结合起来。
并通过组织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
有奖征文比赛,激励广大青少年勤学进取的热情和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
从小事做起,继承民族精神、唤醒家乡情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二、在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件事可以形成与多类主题的关系,并将在时间意义上无限衍生、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透析事物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价值可能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
组织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二探古村山下鲍”活动。
家长、学生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二探古村方案的策划、采访问题的形成、采访的过程,从接收、支持,到参与、指导,内涵越来越丰富,家校合作的意识在不断深化、发展。
(一)家乡的历史美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涂氏族谱》和采访村中的老人来了解家乡的历史,采访之前,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了确定采访的问题,并做好分工安排,有采访员、记录员、整理汇总等。
在查阅宗谱、采访老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学会了取舍与补充。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上交了调查报告,其中探索小
队收集到的资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
探索小队:朱宇乐队长带领我们查阅了《涂氏宗谱》,我们了解到山下鲍原有几户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
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
据记载,清雍正年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下农村,与山下鲍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下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
山下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茶叶,油茶等,由于地处山区,村中无工业基础,因此青壮年多常年在外打工,经营超市等,逢节假日才回家。
[3]精灵小队的孩子们在队长王奕焮的带领下,访问了村里84岁老人涂立忠、88岁老人涂生明,采访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下鲍这个小村庄发展的迅速。
现在已是武义县超市经济的发源地,山下鲍一个村就有110多家,山下鲍村民、县政协委员潘法文,创办了拥有45家连锁超市的“万客隆”品牌,成功的联合其他超市,成为沃尔玛尊敬的对手。
(二)家乡的建筑美
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古井等。
山下鲍村历史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注重装饰,在梁、枋、楣等显眼处雕有人物、花草、瑞禽、祥
兽等。
门窗雕刻精美,院墙檐下普遍绘有壁画,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反映出族人对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识。
如此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吸引了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写生。
如此美丽的家乡,我们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笔者组织召开了“家乡建筑知多少”会,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看了家乡建筑的感受、写一写体会、画一画家乡美景,有部分同学回家后还整理、绘制了有关家乡的手抄报。
这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了总结与反思,许多学生在了解家乡中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笔者把这次活动的照片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有家长认为这样的寻根活动让孩子明白了爱乡要从小做起;还有家长认为寻根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亲近乡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家乡的技艺美
山下鲍历史悠久,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
至今在村尾的田里还有靛青塘遗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发家致富。
我们一起走访了靛青塘遗址,寻找当初制作靛青的具体地点,也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们了解了当初制作靛青的步骤、历史意义、为何衰弱?经过大家的探索,知道了靛青塘是山下鲍人发家致富的一种方式,后来由于交通闭塞,种植户下降,慢慢地被其他产业替代了。
在一系列的
寻根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三、在活动延伸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活动在专家交流中创新
县教育局教科所的雷国强所长是《千年古村山下鲍》的作者,对古村落的宗祠文化有很深的见解。
在家长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后,通过寻根作业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邀请雷所长跟家长一起谈谈家谱知识,让活动在专家的交流中有所创新。
(二)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的转变
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的。
从探秘古村到知家乡、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笔者做了一份知家乡爱家乡的问卷后测,旨在调查他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情况,我用问卷星向全班学生做了调查,全班
46位学生,回收42份问卷,回收率
91.3%。
我针对问题一一整理分析,有86.9%的学生对本村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95.6%%的学生畅谈了今后村庄建设的想法。
全班43个孩子觉得生活在自己村庄很幸福,很喜欢这样的村庄。
有25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较明确的回答,
有18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个人成就离不开家乡文化的滋养。
多了解家乡历史事件,会增进个人对家乡的感情,了解家乡的历史,能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从问卷结果来看,家长和孩子对家乡的幸福度和满意度挺高的。
(三)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加
从活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越是重视这项活动的家长,孩子的收获越大。
通过访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等方式,他们知道了家乡的历史、了解到了家乡的姓氏、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历史变迁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
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从没有关注过家乡的历史到对家乡历史的初步了解,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
该活动也对其他地方的家长起到了折射带动的作用。
其中一位河南的家长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商丘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宗谱发现自己竟然与庄子是同村的,他知道后,马上分享在班级群里,从而引发更过的家长去探寻自己的家乡。
对于我布置的寻根作业,他也是回答得最完善的,我把他的回答作为最好的参考答案发到班级微信群,供更过的家长参考。
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再认识,会形成一系列的认识效应,为他们今后扎根家乡、研究家乡、建设家乡奠定基础,这就是本次活动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
(四)体验延伸活动,彰显反思成效
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孩子们的各方面素养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国庆节开展了以爱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孩子们走入街头,走入各地景区、走入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重阳节走入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寒假的“关爱老人、古村探秘、童眼看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可见,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假期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社区的感情、责任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内蕴着学生自己的发展和周围世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带来了生命的灵动与丰盈。
根据教材的重点,有效地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都会受益无穷。
通过寻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思考,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得到了有效激发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