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八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 人民版
课题
8.3打破隔离的坚冰
第1课时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中心发言人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小结】
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和专题结构:
打破隔离的坚冰【板书设计】经济:第二 Nhomakorabea工业革命结
束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密切世界联系
政治:世界大战等打破
思想:发生变化
【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法
问题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_课时
教具
教材、地图册等
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个人主页
教
学
过
程
【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导入新课】
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导入本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
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解其发展时代背景、产生的重要影极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课文和学案,课外阅读《美国悲剧》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的方法]:借助学案法、学生板书图示、谈话法、欣赏法、、讲演法、讨论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多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导入本课。
二、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
3、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
4、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三、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在提纲上写出知识结构。
学生上黑板构建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1、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种族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培养平等、公正、包容的价值观。
2.问答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处理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种族隔离政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种族隔离问题的认识。
1.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又要保证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观点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打破隔离的坚冰》,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视民族团结的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怀,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打破隔离的坚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种族隔离问题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种族隔离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人民版必修三)【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1、掌握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3、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使用说明】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
注重学法,激情投入;3、建议使用一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
一、世界的文学1、背景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欧洲文学⑴代表:罗曼·罗兰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②地位: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本人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美国文学⑴19世纪末:以幽默为主旋律,马克·吐温、欧·亨利和杰克·伦敦是杰出代表。
⑵20世纪初: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A、德莱塞: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
B、海明威:《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_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老人与海》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其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4、亚、非、拉等国的文学⑴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精品教学设计
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三专题八的第三课,本课内容在本专题内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继前两课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欧美文学在这一时期继续焕发光彩,引领世界潮流。
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在经历碰撞后,亚非拉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世界文学艺术呈现出共融性、多元化的特点。
此外,20世纪中期的文学艺术已经出现了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趋势,如文学中的海明威和美术中的毕加索。
这就有利于第三课20世纪50年代后,“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的学习。
(二)教材内容:本课共有四目内容:第一目: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主要侧重于欧美和亚洲。
第二目:介绍了俄国的高尔基和中国的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
第三目:介绍了这一时期流派纷呈,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
第四目:介绍了现代主义立体画派的代表毕加索和他的绘画艺术。
二、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理解其时代背景和影响。
认识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体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和艺术共融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重点:19C末20C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蕴含的艺术价值。
(二)难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认识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该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间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丰富与多元性。
(二)通过学习高尔基的作品,深刻地体验那种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忧国忧民的意识和精神。
上述内容,我会在后面介绍教学流程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情况详细说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 (13)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解读材料,了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逐步掌握解读和获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
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
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本专题亦文亦史,要上出历史学科的味道,毫无疑问,不能停留在文学常识或文学艺术鉴赏上,因此我们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作为授课的重点;同时,不是简单的记忆背景,而是要真切地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要把这作为难点。
(2)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共同研读材料、讨论等(3)教学形式结合幻灯和课本图文材料,通过阅读、欣赏、讨论、对话等多种形式来把握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产生的背景。
(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5)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定(一)课前预习: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二)新课导入:意图:屏幕显示附有历史人物图片(罗曼·罗兰、德莱塞、海明威、川端康成、鲁迅、毕加索、泰戈尔、高尔基、德彪西、勋伯格)的星空图,象征本节涉及的人物是巨星闪耀。
高二历史教案: 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必修
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知识与能力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泰戈尔与《戈拉》;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生影响的理解;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一、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表现1、文学(1)欧美文学1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1)
8.3 打破隔绝的坚冰(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识记 19 世纪末~ 20 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2、经过归纳联系,认识跟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增强,人类文化的不停沟通与交融。
3、经过议论,提升剖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4、经过归纳指引讲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沟通交融中才能获取活力和真实的发展。
经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育人文精神和伤时感事的意识。
【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取发展的历史背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 : 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生影响的理解;世界的沟通与交融对文化的影响。
【教课过程】复习导入师生一同回想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方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9 世纪早期)碰撞与与矛盾( 19 世纪中期)打破隔绝的坚冰。
19 世纪末一 20 世纪中期)19 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此后开始打破隔绝的坚冰,走上交融。
讲解新课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 19 世纪末一 20 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
2.认识这一期间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
3.理解这一期间文学的影响。
4.学会赏识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学生联合本课的内容,在纲要上写出知识构造。
学生上黑板建立知识构造。
教师进行指导。
一、世界的文学问题 19 世纪末一 20 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 I 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归纳这一期间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1.盛行背景(1)经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2.文学成就学生填写以下表格地域文学特点主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地位法国美国亚非拉问题19 世纪末 -20 世纪中期世界的文学有何特点?答案欧美文学持续发散着光彩,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存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交融并渐渐获取了世界的认可。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质教学设计
教课方案三打破隔绝的坚冰湖州市第五中学泮飞庆一、指导建议要求:基本要求发展要求知道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 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
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体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拥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赏识能力。
说明“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和“音乐的变奏”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教课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方式;以二次开发为特点的教材观。
教课过程的设计贯串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化艺术的共融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主题,以泰戈尔的时代与作品为主线。
过程中直接领会泰戈尔作品的魅力,感悟泰戈尔作为亚洲诺贝尔文学奖获取者的伟大,透过以泰戈尔以及其作品为代表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剖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切合建构主义和认贴心理学原理。
三、中心修养培养课时目标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包含国别、代表性作品);【时空..观点】鉴赏泰戈尔等拥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发掘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认识一准期间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准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道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运用编写历史表格的方法,对该期间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清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历史解说】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历史解..释】四、重、难点确实定要点: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必修三教案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必修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1.理解文中隔离现象的危害和背后的原因;
2.掌握文中两个例子的细节和含义;
3.了解唐吉可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的形象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4.通过思考、分析,尝试打破隔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文中两个例子的细节和含义;
2.了解唐吉可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的形象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难点
1.分析例子背后的文化隔离;
2.思考如何打破现有的隔离,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引出“隔离”的概念和危害,并请学生说说他们身边的隔离现象;(2)介绍本课的两个案例,并让学生阅读全文。
2.【讲解】(1)分析例子中背后的文化隔离原因、现象及其危害;(2)讲解唐吉可德形象,引出他带给我们的启示。
3.【讨论】(1)邀请学生谈论文中两个例子背后的文化隔离现象及其危害;(2)让学生思考如何打破隔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4.【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打破隔离,积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打破现有的隔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了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打破隔离,激励他们积极地行动。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八 第3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世界的文学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都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欧洲文学(1)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乔治·萧伯纳,代表作《苹果车》。
(2)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美国文学(1)19世纪末美国文学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以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等为代表。
(2)20世纪美国文学①德莱塞: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作品有《嘉莉妹妹》、《美国悲剧》等;②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反战情绪。
《老人与海》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4.亚非拉文学(1)印度的泰戈尔《吉檀迦利》,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日本的川端康成于196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二、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1.高尔基(1)散文诗《海燕》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
(2)《母亲》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3)自传三部曲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及优秀品质。
2.鲁迅(1)《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封建礼教的本质。
(2)《阿Q正传》企图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3.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作品。
[知识点拨]高尔基和鲁迅是无产阶级优秀文学家,他们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强烈批判了各自的社会现实,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
三、音乐的变奏1.印象主义音乐(1)特点:追求朦胧的效果和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
高中历史 2:8.3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打破隔离的坚冰【课前思考】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什么?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亚、非、拉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立体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本课学习目标】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亚、非、拉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认识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文学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和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所起的巨大作用,并对两种文学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明白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当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辨证思维能力。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立体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同时也可以适当地欣赏相关的绘画作品,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及立体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运用历史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组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以利于对“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立体派”等概念和流派能有更为明确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历史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课前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毕加索则是这一派别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相继而来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
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读起来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
马克·吐温(1835—1910)、欧·亨利(1862—1910)、杰克·伦敦(1876—1916)都是当时美国杰出的作家。
20世纪初,德莱塞(187l —1945)和海明威(1899—1961)成为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德莱塞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
《嘉莉妹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美国悲剧》则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海明威是个传奇人物,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藐视死亡的勇士。
《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老人与海》则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这种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高二历史上学期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人民版
高二历史上学期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人民版10、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1907年前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有哪些特点?课后作业:1、《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 ( )A、罗曼、罗兰B、海明威C、德莱塞D、马克吐温2、下列哪位文学家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罗曼、罗兰B、海明威C、德莱塞D、马克、吐温3、美国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是()A、《美国的悲剧》B、《苹果车》C、《老人与海》D、《约翰克利斯朵夫》4、下列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是()A、《太阳照旧升起》B、《丧钟为谁而鸣》C、《老人与海》D、《约翰克里斯朵夫》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A、川端康成B、鲁迅C、巴金D、泰戈尔6、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的作品是()A、《母亲》B、《苦难的历程》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静静的顿河》7、下列不属于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的是( )A、《海燕》B、《童年》C、《我的大学》D、《千只鹤》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药》D、《祝福》9、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音乐流派有( )①浪漫主义音乐;②表现主义音乐;③新古典主义音乐;④印象主义音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19世纪末以来,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A、勋伯格B、罗丹C、凡高D、德彪西11、20世纪立体派绘画最著名的代表是( )A、毕加索B、米开朗琪罗C、拉斐尔D、德彪西12、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曾经震撼画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画面采用了主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B、描绘了战争带给格尔尼卡镇居民的伤亡和惊恐C、这幅画的创作是有感而发D、这幅画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3、下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家中,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是()A、川端康成B、罗曼罗兰C、泰戈尔D、马克吐温14、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印象主义音乐给人一种朦胧、飘逸的听觉享受B、新古典主义音乐以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为代表C、新古典主义音乐强调风格的简约与自然D、表现主义音乐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15、下列关于立体派绘画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B、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C、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D、是20世纪在英国兴起的艺术流派16、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作品是()A、《弹曼陀铃的少女》B、《少女肖像》C、《有藤椅的静物》D、《亚威农少女》。
历史ⅲ人民版8-3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历史ⅲ人民版8-3 打破隔绝的坚冰教案要求1.认识 19 世末 20 世初文学的主要成就,其生的代背景及影响2.欣 19 世末 20 世初有代表性的美作品,认识些美作品生的代背景及其价3. 列 19 世末 20 世初有代表性的音作品,理解些音作品的代性、多性和民族性目分解1.认识 19 世末 20 世初世界文学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2.认识掌握 20 世初无文学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以及影响3.认识 20 世初音的主要派、代表成就以及意4.欣加索的立体主画派的主要特点、分期以及代表作20 世初至20 世中期,人史了排山倒海的化。
第二次工革命的达成、两次世界大、第一个社会主国家的成立、第三次工革命的开始⋯⋯些都深刻影响了一期文学的展。
当世界得愈来愈多姿多彩的候,文学域也开始得日丰富。
19 世末至 20 世早期世界文学得展的史背景有哪些?一期内的世界文学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各是什么?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本主要介19 世末 20 世初的文学和成就。
教在教课的程中,主要采纳情形模法以及整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期的文学成就。
一期文学生的代背景睁开,帮助学生掌握剖析的方法。
学生一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欣有名的曲和画,学生从中获取感悟和启迪。
通上述活,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性学,学会多次、多角度、多门路地研究,并且找解决的手段和方法。
再者引学生理解各个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只有在互相的沟通和交融中才能得活力和真切的展。
此外通学高基的作品,学生深刻地体那种无大事而斗的勇气和信心,领会迅和加索他的国民心。
【一】世界的文学1.19 世末 20 世初的世界文学展的背景:〔1〕第二次工革命亲密了各国的系。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断本主的形成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利等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方式,改着人的精神生活。
2.19 世末 20 世初的世界文学展概略:〔1〕欧洲:法国主作家曼· ,其作品《翰·克里斯夫》先后得法西学院文学和文学,被誉 20 世第一部大的主文学作品,他自己被称“两个世的文化的一座梁” 。
高中历史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域的进展形势,熟悉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性。
【知识与能力】明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熟悉这些文学成绩产生的时期背景及其阻碍;明白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期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进程与方式】一、通过鉴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来明白得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背景,从而帮忙学生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式;二、通过组织学生的感悟活动,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探讨问题,而且寻觅解决问题的手腕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取得进展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要紧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阻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进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生阻碍的明白得;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阻碍。
(三)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师生一路回忆本专题的要紧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题目并说出本课的课题,教师据提纲检查温习情形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彼此阻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导入本课。
【新课教学】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
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能够缩短世界之间的距离的?对文艺的传播有何阻碍?从中谈谈你的熟悉?)一、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学设计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三三打破隔离的坚冰打破隔离的坚冰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认识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在通史中和必修1.2中的接触的相关内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它还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本专题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本学科中地位不重要,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必修和必修所学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探究讨论的方法解决。
二.目标及其解析二.目标及其解析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
22.目标检测.目标检测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就是指要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无产阶级在解放人类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的忧国忧民意识。
【教学重点】
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20世纪末19.
【教学难点】
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课前准备
◆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工业领域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那么在文学领域有着怎样发展呢?
讲授新课
一、世界的文学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欧美文学
1、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罗曼?罗兰: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2、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历史地位及其代表作
海明威代表作:《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
通过放映一段泰戈尔散文诗欣赏:《采果集》节选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
”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
”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
”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
”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
”引出泰戈尔。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特点: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2)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含意深远,清新美丽,使泰戈尔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飞鸟集》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多才多艺,才华超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3)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
1968年,川端康成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世界性的殊荣。
二、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1、俄国:高尔基
(1)地位: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自传三部曲(《母亲》、《海燕》)作品:2(
2、中国:鲁迅
⑴鲁迅: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
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
⑵文学特色——鲁迅希望通过描画这些“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三、音乐的变奏
1、背景:19世纪末,世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音乐艺术的突破口,一时间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存。
2.代表人物:
(1)印象主义音乐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代表作交响诗《牧神午后》以及管弘乐《夜曲》、钢琴曲《月光》等。
(2)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是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
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调性观念,使自己创作的音乐处于一种非调性或无调性的状态,并且探索出了无调性音乐的旋律——12音体系,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
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就是这一音乐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浪子历程》、《春之祭》等。
四、毕加索与立体派
1.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
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现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2.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来定居法国巴黎他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
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创作了各种艺术风格的作品,用自己的艺术之笔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生命之歌。
.
3.创作分期、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1)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以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
(2)1907年前后他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代表作有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亚威农少女》。
(3)随后,毕加索进一步探讨立体主义表现技法的可能性,开始了其艺术生涯的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作品。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而悲惨的岁月使毕加索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世界,他进入了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5)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
画面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毕加索用他的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