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合集下载

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

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

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军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看看下面吧!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浑⒃。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词句注释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掩,埋。

⑾龙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

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王昌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国家荣辱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边塞诗,带您领略这位文坛巨匠的诗境。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边塞抗击外敌时的心境写照。

诗中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第二首是《兵车行》。

这首诗是对边塞军人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描述军车行进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战士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是《边塞曲》。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在严寒孤寂的边塞长城上守卫祖国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壮的氛围,诗人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四首是《从军行》。

这首诗以宦游之士从军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写他们离开家乡,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忧虑,展现了浩气长存的青年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五首是《兵车关》。

这首诗以战士们从久别家乡后重返家园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喜悦的场景和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六首是《塞下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辛酸和悲壮。

第七首是《塞上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和守边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辛酸,展现了守边军人的坚韧和忠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展示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无私。

第八首是《塞下曲六首·其五》。

这首诗以塞下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展现了边塞战士忠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心。

这8首诗作中,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丽,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坚韧。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边塞诗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边塞诗

1.描写边塞的古诗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4、《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7、《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

2.初中学过边塞诗有哪几首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8首 -回复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8首 -回复

王昌龄(698年-756年)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陕西,曾任宰相和国子监祭酒等职务。

王昌龄以其边塞诗而著名,他的作品以描写边疆战争和士兵生活为主题,展现了忠诚、坚韧和爱国精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边塞诗》、《登鹳雀楼》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王昌龄的诗歌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八首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1.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从军行七首·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5.从军行七首·其六
王昌龄〔唐代〕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6.从军行七首·其七
王昌龄〔唐代〕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7.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唐代〕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1.《塞下曲·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塞下曲·其二》
塞上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我为群公子兴妒,
愁杀长城使人泪。

3.《塞下曲·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其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塞下曲·其五》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塞下曲·其六》
萧萧几叶风兼雨,
西北望长安路。

向隅仰宿孤松影,
对月啼鸟空疏。

7.《塞下曲·其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诗《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七首朝代:唐代诗人: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

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原文从军行七首⑴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浑⒃。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⒇,马踏深山不见踪。

注释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独上:一作“独坐”。

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当风。

⑶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金闺:对女子闺阁当美称,借指家庭。

⑸新声:新制的乐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榆叶:榆树叶。

嫩者可食,亦可入药。

疏黄:指叶子稀疏枯黄。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请回军:上表请求撤军。

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掩埋阵亡将士的遗骨。

掩,埋。

⑾龙荒:荒原。

后泛指荒漠之地或处于荒漠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指匈奴祭天处龙城。

荒,谓荒服。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1、《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4、《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5、《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8、《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0、《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1、《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关阅读:与盛唐气象盛唐时代,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取。

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取了出塞,选取了从军入边,渴望立业边疆,功就名成。

于是,在边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王昌龄(约693年―约757年),唐代著名诗人。

其代表作品之一是边塞题材诗歌,反映了当时边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军队的战斗英勇,被后人称为“王昌龄的边塞诗”。

下面是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1、凉州词2、塞下曲3、早春二首·其一4、塞下曲·其二5、塞下曲·其三6、凉州馆中与小儿戏为足球者7、塞下曲·其四8、塞下曲·其五9、塞下曲·其六10、赋得古原草送别11、塞下曲·其七12、塞下曲·其八13、塞下曲·其九14、凉州词·其二15、题李凝幸美人画16、塞下曲·其十17、送别18、过秦楼19、出塞九首·其四20、终南别业21、出塞三首22、失题23、尚书令·子卿临终前赋此诗以别太子24、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25、送元二使安西26、随州冬日望湖楼醉书27、山居秋暝28、露从今夜白29、登池州城楼30、南海新安吴氏别业徵吾舅31、龙门远上寺32、塞下曲·其十一33、塞下曲·其十二34、阴陵磨35、春望36、浪淘沙令37、汉江临泛38、从军行七首39、咏怀古迹五首4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1、初出茅庐录东篱树花42、入朝自洛阳至梓州合三绝句43、江南淮左名都44、度大庾岭45、会昌有感46、浪淘沙令·北乡一相逢47、浪淘沙令·西里上一别48、登岳阳楼49、秋兴八首·其一50、秋兴八首·其二51、秋兴八首·其三52、秋兴八首·其四53、秋兴八首·其五54、秋兴八首·其六55、秋兴八首·其七56、秋兴八首·其八57、送陈章甫58、答销夏侯之请赋诗59、答谢杨刑部见寄60、送李白之江南61、赠张小敬62、送李十二还乡63、对雪64、新年作65、题李凝幸美人画·拟古况景阳66、行路难·其二67、凉州馆中落第后遇仙女68、南固山69、草堂70、窦外举71、李十二之夜泊牛渚怀古三首72、逢房太尉73、赠王二74、秋思75、塞下曲·绛州客76、对子期故人即席以赠77、新婚别国夫人78、大雅·荡子情79、闲官80、遣妇81、煮豆词82、古意83、秋日忆山东兄弟84、客从何处来85、风入松86、古柏行87、夜宿左省88、落花时节又逢君89、天宝九年春(太原和王十一相约山中赏雪)90、赠李冯侍御91、送东阳马生序92、田舍93、出塞94、驾阁奉和·千里临风会有期95、秋波三首96、谒金门·言怀97、千里独行98、相见时难别亦难99、凉州词·其一100、浪淘沙令·南柯一梦。

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

从军行王昌龄七7首

相关王昌龄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参军行王昌龄七7首本文是对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参军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经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邃、复杂的感情,看看下边吧!参军行王昌龄七7首其一战火城西百尺楼,傍晚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老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战士哭龙荒⑾。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远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⒂,已报活捉吐谷浑⒃。

其六文学分享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老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词句说明⑴参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应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分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没法除去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分别”。

⑺撩乱:内心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同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指尸骨埋葬。

掩,埋。

⑾龙荒:荒野。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颠终年积雪,故文学分享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频频杀戮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经常扰乱边疆的少量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队伍。

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导语:这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热土;这是出塞入塞的瓶颈;这是让单于咬断牙根的地方,关于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远方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即使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家乡的。

青海:指青海湖。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

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

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十分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

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

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若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边塞诗,是古诗中读来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小楼精选唐诗中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与朋友们一起感受唐诗中的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一、王昌龄《出塞》好的诗词,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秦时明月汉时关七字,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

千年以后的我们,头顶依然是秦汉的明月,脚下依然是唐宋的大地。

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需要战士奔赴边境,守护国土,依然需要龙城飞将,守护国家的强大。

二、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对于一个守卫国家的战士,最令人动容的誓词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论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战争,内心永远拥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坚毅内心,这就是战士最大的人格魅力。

三、王翰《凉州词》战争,就必然要面对生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即使身处沙场,依然要纵情饮酒,即使身处生死边缘,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激昂向上的酒神精神。

四、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自天上奔流而来,万仞山下,孤城当关,在这壮阔苍茫的背景中,一曲羌笛幽幽传来,在这荒凉却充满力量的边塞回响。

读王之涣的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边关的荒凉,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但却没有沉沦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反而在荒凉中感受到了雄强,在凄苦中感受到了悲壮,读之情绪高昂,慷慨悲壮,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五、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在苍茫壮阔的边关,不止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还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当战事消停,在某个夜里,一曲不知来处的笛声,便能拨动思念的心弦,让离家日久的战士,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思念起那个等待自己归来的良人。

六、王维《使至塞上》关于边塞风光的描写,有很多经典的诗句。

不过都抵不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大好,好到你无话可说。

十首著名边塞诗

十首著名边塞诗

十首著名边塞诗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8.《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些诗歌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战争、士兵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古代边塞的壮丽与苍凉。

王昌龄边塞诗20首

王昌龄边塞诗20首

王昌龄古诗词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上曲·其一王昌龄〔唐代〕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从军行二首·其一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八首著名诗歌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八首著名诗歌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八首著名诗歌他,是盛唐著名诗人,是与高适、岑参、王之涣齐名的“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是有着“诗家天子王江宁”美誉的“七绝圣手”。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八首著名诗歌,欢迎大家阅读!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上过学的对它应该都不会陌生吧!2《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又是一首著名的《出塞》诗,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3、《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相信你一定会背这首名作。

4、《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一起是王昌龄素负盛誉的闺怨诗作。

边塞诗人认真起来闺怨诗也不在话下啊!(王昌龄诗作成就中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还是很有道理的)5、《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中的精品。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6、《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

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盘点王昌龄10首塞外诗,经典永不过时!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留存于世的诗作200余首。

他的诗歌以七绝五言为主,主要的题材与边塞、离别有关。

其中包括对边塞的风光的描写、战士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和感悟。

他的诗歌恢弘大气、深沉含蓄,塞北大漠、雄关戈壁、烽火羌笛、古道孤城,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结合到一起,使意境非常悠远高深,让人读时,颇有感动。

下面一起欣赏其中10大经典塞外诗:其一:太湖秋夕唐-王昌龄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译文: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简析:王昌龄吟咏苏州的诗,仅此一篇。

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

其二: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译文: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简析: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其三:龙标野宴唐-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塞下曲四首》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2、《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3、《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4、《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5、《九江口作》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名《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虽然是乐府旧题,不过这王昌龄是不是真的去从军了呢?我们来看下王昌龄的简历:【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如果王昌龄确定是“晋阳”人,那就真的巧了,我们前面读到的“王翰”,“王之涣”都是“晋阳”籍的,都是山西太原人,而三人都姓王,祖上是不是同一个家族的呢?以上简历并没有提到王昌龄出塞从军的事,我们再来看看更具体的相关时间表:【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720年左右,曾居“嵩山”学道。

723年左右,客河东“并州”(山西太原),“潞州”(山西上党)。

724年左右,赴“河陇”,出“玉门”。

其著作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注:(“河陇”即“河西与陇右”,也就是甘肃西部地区,大致包括今“敦煌”,“嘉峪关”,“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等地。

“玉门”即“玉门关”。

)726年,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

】王昌龄居然也有到“嵩山”学道的经历。

关于从军应是724年,他赴“河陇”,出“玉门”。

如果王昌龄早年是靠农耕维持生活的话,那么他不可能去塞外旅游,应该就是去从军了,至于什么职务,没介绍。

不过我们有些好奇的是,王昌龄一个从事农耕的人,后来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句?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名句都是出自王昌龄。

人,并非有了经历就能写出好诗,而在王昌龄的资料中,我们却没有读到他刻苦读书的经历?这部分历史资料肯定是缺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唐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独上:一作独坐。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唐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唐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唐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唐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