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3C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合集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新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新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新实践摘要: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

为培养“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无锡人”,无锡开展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创新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建构泛在化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以规划课题引领区域推进,开发特色品牌项目课程,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实践证明,无锡市的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项目有效培植了民族文化自信,拓展了国际视野,更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习得性等特点。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新优质学校二战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并于1946年首次提出“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概念,建议在各国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这种教育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平共处关系,用以减少和消除国家间的冲突,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各国加强学生的世界共同体意识教育:超越国家框架、具备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成为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新议题;首次将日文“共生”(きょうせい)一词作为UNESCO 国际教育大会通用术语,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新热点。

无锡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外向型经济和教育高度发达,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肇始于2006年的双语教育实验,以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为主要载体。

10年后,无锡市教育局在调研和反思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并作为新优质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有序地开展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实践。

一、行政导向为服务,有序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建设面向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视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内涵的充实和丰富。

如何在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北京王府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为例

如何在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北京王府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为例

15近些年来,中国多次在中小学教育相关文件中强调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开展相应实践。

本文拟以北京王府学校的“青年外交官”课程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以下简称“上师大附外中”)的MEET 课程为例,探讨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路径。

北京王府学校“青年外交官”课程体系及实施作为一所建校近30年的老牌国际学校,北京王府学校致力培养学识与能力俱佳、中西文化融通的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学校创建了包含十余门特色选修课的国际理解课程群,并在2019年将“青年外交官”校本选修课程纳入该课程群。

也是在这一年,王府学子站在了日内瓦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舞台上,与27个国家的青年进行主题讨论。

“青年外交官”课程的设立,一方面基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外交外事人才短缺的国家需求;另一方面基于王府学校一直以来的思考:如何让学校优质的外交资源更好地助力人才培养。

2021年,基于跨文化体验的“青年外交官”校本课程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校本课程建设项目中被评为优秀课程。

“青年外交官”通过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外交知识、外交外事交流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国际热点话题探究能力。

从具体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螺旋式进阶。

每一个课程目标,拆解为若干个培养维度,每个维度匹配相应的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

比如“外交礼仪”维度,下设多个课时,授课方式包括大使讲座、实地参访,以及夏(冬)令营等。

以冬令营为例,学校与葡萄牙科英布拉公立中学合作开展的“中葡‘大使杯’—冬奥青少年使者冬令营”共包含三节线上课程,最后一节课上,中葡双方师生共上了一节冬奥主题课。

这种基于一个主题,跨越文化、国别、空间的交流,给学生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体验。

又如,“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目标分为“评估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提供解决方案”三个维度。

其中,“提供解决方案”的课程,以一线外交大使的讲座为主要如何在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北京王府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为例文_杨敏Cover Story 封面故事162024年4月5日·第7期形式。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设定——基于校本课程纲要的文本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设定——基于校本课程纲要的文本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设定1——基于校本课程纲要的文本分析●殷洒 王涛*摘 要:在厘清国际理解素养内涵与本土实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中“国际理解”主题的课程纲要进行文本分析,剖析了我国教师在国际理解课程目标设定上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当前国际理解课程在目标设置上,不少停留于浅层文化,对素养的内涵理解缺少本土文化认同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体认与责任担当,目标的内容维度与素养维度存在不匹配、不对应等问题。

为了将国际理解素养进一步融入课程,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选择深度理解与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增加文化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维度的设计,体现内容与素养的对应与层次。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课程目标 课程内涵 校本课程 素养国际理解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46年提出,2016年我国将“国际理解”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中的一项,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2020年印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更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

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国际理解,在课程领域的内涵与框架是什么?在课程目标中,我国教师又是如何去设计和体现国际理解素养的?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本研究关注教师领悟的课程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 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项目“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国方案与课程建构”(项目编号:CDA180242)的阶段性成果。

*殷洒,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王涛,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课程建设(perceived curriculum,即教师对国际理解的领悟而形成的课程),选取了上海某基金会在2014年与2018年开展的两次校本课程大赛中“国际理解”主题的课程纲要作为分析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理解的内涵发展与本土实践“国际理解”(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Understanding)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1],鼓励人们互相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努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问题
1.怎么理解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课程改革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 有没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我们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教育与育人的关系 • 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人。 • 今天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 • 今天的课程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划分为三代
• 2.文化大革命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 特征:
• (1)一纲多本
• (2)难度改革——降低难度 • (3)结构改革——增加广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划分为三代 • 3.当今社会 • 特征:
• (1)把学习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辩证地统一起 来 • (2)淡化了“双基”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 和谐发展 • 生活的完整性:
谋求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1.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 首先,课程体系追求学术化、专门化 其次,灌输式的文化传递方式 2.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三维教学目标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传统课程的学术科目割裂和肢解了儿童完 整的生活要素 2.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 培养目标————关注三大关系 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经验
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 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律和社会公 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潘志强访谈录

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潘志强访谈录

为主题 . 采访 了潘 志强校长 , 约请 了包括 外教 在 内的多位教 师撰文畅谈 自身 在 国际理解教 育实践 中的点 并
点 滴 滴 。 一 组 文章 , 有 深 入 的探 讨 、 性 的 思 考 , 有 感 人 的 故 事 、 刻 的体 验 。 们 希 望 通 过 这 种 方停 留 在 对 国 际 知 识 与 外 语 技 能 的 培训 : 是 缺 少 有 关 国际 理 解 教 育 学 校 实 践 的体 系 二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 形成健全的情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 未 来发 展 和 终 身 学 习奠 定 良好 的基 础 。 为 三 是 培 养 教 师 的 国 际 理 解 素 质 与 能 力 通 过 课 题 研 究 , 力 于 提 高 教 师 的 国 际 理 解 素 质 。 方 致 一 面 丰 富 和提 升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内涵 , 教 师 提 供 专 为
塞囊
不 亲身 到衢州二 中体 验一 , 实地 考察 一下衢 州二 中的教 育国 际交流 陈列 室, 番 不 其实不能 完全 体会衢
州 二 中开 展 外 事 交 流 活 动 的定 位 之 高 、 作 之 实 。 期 “ 点 ” 我 们 以衢 州 二 中正 在 开 展 的 国 际 理 解 教 育 工 本 视 ,
记 者 具体 而言 , 学校 希 望 通 过 这 一 课 程 的
来 的人们能够在认 同本 土文化与价值的 同时 。 欣赏
与 尊 重彼 此 的差 异 , 求 文 化共 生 , 同解 决重 大 的 寻 共 国际 问题 , 求共 同 的进 步 与 繁 荣 , 谋 已成 为 国 际教 育 领 域 的 重 大 课 题 。0世 纪 中期 ,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2 联 就 倡 导 国 际 理解 教 育 的 理 念 , 界 各 国和 地 区也 都 世 把 国际理 解教 育作 为 教育 内容 的 重要部 分 , 倡 从小 提 培养 学 生 的 国际 意识 。 展 各 种类 型 的教 育 活 动 。 开 我 国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邓 小 平 同 志 “ 育 要 在 教 面 向现 代 化 . 向世 界 , 向 未 来 ” 针 的指 引 下 , 面 面 方 也 一 直 非 常 重 视 加 强 国 际理 解 教 育 。 国 家 中长 期 《

国际高中课程体系介绍

国际高中课程体系介绍

国际高中课程体系介绍国际高中课程体系是指一种全球普遍接受的教育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和职业发展机会。

国际高中课程体系包括了不同国家的教育标准和教学方法,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

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学术领域:1. 语言文学:国际高中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将学习世界各地的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2. 自然科学:国际高中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学生将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进行实验和研究。

3. 数学: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和数学建模能力。

学生将学习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4. 社会科学:国际高中课程体系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国际视野。

学生将学习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的差异和联系。

5. 课外活动: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运动、艺术、音乐和领导力培训等活动,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

与传统高中的教学模式相比,国际高中课程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学习: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他们还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强调实践和创新:国际高中课程体系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参与实验、项目研究和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将参与小组项目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国际高中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学生将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08创新教育知识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望江平国际理解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为目标,倡导加强异质文化的理解、尊重和互鉴,以构建更加包容的世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交流与发展。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高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实践更多停留于对外交流,并没有成为常态课程,存在随意性、碎片化、空洞化、单一化的困境,导致国际理解教育缺少实效性和持续性。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立足校情,开发了系列选修课程,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管理,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国际理解选修课程的开发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 目标维度目标内容知识和理解 和平维护和缔造,国家民族间的平等,人权和社会公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间理解和人类遗产保护,国际组织,全球相互依存。

技能和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和冲突解决,沟通交流与合作,自信,宽容,参与,想象力。

态度和价值观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意识,致力于和平和社会公正,心胸开阔无偏见,换位思考和同情心,团结与合作,全球意识,宽容和开放的心态。

这一培养目标与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中有关国际理解的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角度,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选修课程还有更丰富的原则和内涵:第一,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立足民族认同。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持续发展而从未间断过的文化,它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无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则来源于对民族的认同。

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总结

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总结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

2.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研内容1. 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讨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教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特点、目标、实施途径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研组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工作。

课程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为了提高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质量,教研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教师们探讨了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国际理解教育师资培训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研组组织了国际理解教育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国际理解教育理论、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跨文化交流技巧等。

通过培训,教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5. 校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我校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合作,教师们共同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教学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2. 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3.8马航失联事件各国搜救
3.8马航失联事件各国搜救
3.8马航失联事件各国搜救
• • • • • • • • • • • • • • 马来西亚: 15架军机、3艘海岸警卫队的船只、6艘军舰,包括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一架CM325飞机、 4架EC725军用直升机、两架比奇空中王飞机 泰国: 3艘搜救船、1架巡逻机 菲律宾: 3艘舰船、1架侦察飞机 美国: “平克尼号”导弹驱逐舰,装载两架可执行搜救任务的MH-60R直升机;从美军驻日本冲绳嘉 手纳空军基地派遣一架P-3C“猎户座”海上巡逻机 新加坡: 一架C130型运输机、一艘护卫舰、一艘导弹巡洋舰、一艘救援船 越南: 9日上午8时25分,越南两艘海军军舰和3艘海警船等5艘舰船,抵达失联地点。目前共派出了 来自空军、海军、海警和边防的17架飞机、35艘船只到目前疑似出现油迹的海域附近参与搜 寻救援 印尼: 派出5艘海军船只和一架巡逻飞机赴马航客机失联海域开展搜救工作
• 看了这么多,想必你也知道了国际相互理 解,相互支援的重要性,但你也许会想这 些都是国家大事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那 么我们可以从自身做些什么呢?
国际理解从我做起
• 我们学校是一所对外窗口学校,每一个学 生都是对外的小大使,我们应该从自身做 起,理解并尊重每个国家的风俗文化,这 也是一种重要的国际理解。
猜一猜这是什么事件
猜一猜这是什么事件
3.8马航失联事件
• 马航 即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 •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S)是一家马来西亚的国营航空公司,是马 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 •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 波音777-200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计划6:30抵达北京首都 国际机场,却在凌晨1:20分失去联系。燃油最多支持7小时, 飞机最后的消息来自南印度洋海域。[1] •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 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2]截至30日, 中国已有7艘舰船携带5架直升机抵达珀斯以西的新调整海域, 成为MH370海上搜救的绝对主力。从最初南海搜救到远赴南印 度洋,中国舰船海上已辗转上万公里。[3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者:望江平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20期国际理解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为目标,倡导加强异质文化的理解、尊重和互鉴,以构建更加包容的世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交流与发展。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高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实践更多停留于对外交流,并没有成为常态课程,存在随意性、碎片化、空洞化、单一化的困境,导致国际理解教育缺少实效性和持续性。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立足校情,开发了系列选修课程,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管理,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国际理解选修课程的开发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这一培养目标与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中有关国际理解的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角度,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选修课程还有更丰富的原则和内涵:第一,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立足民族认同。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持续发展而从未间断过的文化,它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无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则来源于对民族的认同。

第二,以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经常以语言知识、他国历史文化知识等识记性内容的学习为主。

对于高中,要以知识为载体,形成一种观念,通过沟通、交际、思考提升国际理解的核心素养。

第三,通过国际理解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竞争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校本课程构建——以“国际理解课程”建设为例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校本课程构建——以“国际理解课程”建设为例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校本课程构建——以“国际理解课程”建设为例路艳徐丹【摘要】“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应以“融合”为关键词、“体系”为落脚点。

其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厘定、内容设定、实践滴定、效果评定四个方面,依次涉及“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及“融得怎样”的四个追问。

【关键词】五育并举;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5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21)05B-0015-03【作者简介】路艳,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徐丹,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高级教师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视角,是构建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体系的重要基础。

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不仅需要确立“五育并举”理念,更要确立“五育融合”的理念。

这里的“融合”,就是要加大资源、内容等方面的融合。

那么,校本课程如何体现“融合”理念?“融合”理念如何推动校本课程体系化建设?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认为,“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校本课程应以“融合”为关键词、“体系”为落脚点,从目标厘定、内容设定、实践滴定、效果评定四个方面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依次涉及“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以及“融得怎样”四个追问。

一、厘定校本课程目标对校本课程目标的思考与厘定,涉及对校本课程“为什么融”的追问。

通常而言,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刚性要求,而校本课程则是一种兼具柔性、弹性、个性的探索,以呼应、丰富国家规定的教材为首要原则,而非另成一套体系。

当“五育并举”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育人思维时,校本课程纵深发展方向必将走向“融合”。

为此,运用融通式的思维方式把学校的知识、活动、能力和情感进行整合,成为学校文化内涵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通道,此亦校本课程的本质。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重新审视校本课程的体系构建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既是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共7页文档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共7页文档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伴随着各类国际招商引资项目,大量外籍来华工作人员汇聚在首都北京,这些外籍人员子女也需要优质的教育服务。

我工作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北京市科技园区附近,这里居住着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管理、技术人才。

2006年,我校获得北京市准许招收外籍学生资质,目前共有来自于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生15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1.53%。

其中,以韩国籍学生为主。

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和平相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具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因此,在我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首先要厘清“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等问题,这对加强我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一)社会发展的必然二战后,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

联合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

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

“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全球的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已经成为各国领导人必须正视的现实”。

[1]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各国都在关注国际和平问题、环境问题、多元文化发展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世界人口问题等,这些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研究解决。

此外,人类的交流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与飞跃。

这些为在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公民的国际理解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

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要求公民具有日益开阔、超前、优秀的素质。

三三制

三三制

高端培训一贯秉承“三三制”特色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开展三分之一文化课教学、三分之一实践课教育、三分之一才艺课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路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以及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高端培训的入门非常重要,要打破专业局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科学精神,把学生在高中时失去的学习兴趣找回来,让他们客观地认知自我,培育批判性思维,建立学业自信,为今后的成才打下基础。

引领学生走上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对学生一辈子都是受用的。

高端培训全面发展的原则我们可以将高端培训“三三制”构成要素简要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即高端培训的高端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的人才。

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文化课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综合素质是保障,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首先是文化知识的提高。

在一般意义上,文化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是广博,就越容易在不同知识的会通交融中有新的发现;而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是深厚,就越容易在专业领域里有新的创造。

其次是实践能力的提高。

杰出人才应该是能力较强的人,突出表现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应注重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

最后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常,知识和能力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但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并不必定意味着一个人具有较高的素质。

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由此,高端培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非常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因材施教的原则高端培训人才培养体系是自主型的,强调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

由此,高端培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按照学科专业的新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改革学科专业和课程设计,增强课程体系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由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最新文档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最新文档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伴随着各类国际招商引资项目,大量外籍来华工作人员汇聚在首都北京,这些外籍人员子女也需要优质的教育服务。

我工作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北京市科技园区附近,这里居住着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管理、技术人才。

2006年,我校获得北京市准许招收外籍学生资质,目前共有来自于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生15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1.53%。

其中,以韩国籍学生为主。

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和平相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具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因此,在我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首先要厘清“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等问题,这对加强我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一)社会发展的必然二战后,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

联合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

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

“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全球的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已经成为各国领导人必须正视的现实”。

[1]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各国都在关注国际和平问题、环境问题、多元文化发展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世界人口问题等,这些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研究解决。

此外,人类的交流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与飞跃。

这些为在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公民的国际理解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

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要求公民具有日益开阔、超前、优秀的素质。

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

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
其 最 后 的报 告 中 区 分 了 两个 概 念 :国 际课 程 和 课 程 的 国 际 化 。 “ 际 课 程 ” 是 指 :课 程 在 内 容 上 国
高 等 教 育 国 际 化 并 非 一 个 全 新 的概 念 ,从 殖 民 地 开 始 的 文 化 和 教 育 殖 民 就 蕴 含 国 际 化 的 因 素 。 有 学 者 甚 至 追 溯 到 古 希 腊 时 期 的 “ 教 ” 游 、
课 程 国 际化 的观 察 , 出要 在 制 度 、 构和 评 估反 馈 方 面做 出适 当安排 , 指 结 迎接 高等教 育课 程 国际化 的挑 战 。
[ 图分 类 号 1 6 2 3 中 G 4 .
当 前 ,无 论 是 作 为 一 种 理 念 还 是 一 种 实 践 ,
笔 者 认 为 ,虽 然 高 等 学 校 国 际 化 有 多 种 形 式 和 内容 ,但 是 其 核 心 在 课 程 上 面 , 因为 大 学 的 重 要 使 命 是 教学 。大 学 存 在 的基 本 理 由 ,是 培 养 和 造 就 人 才 。 而课 程 的 国 际 化 ,将 有 助 于 实 现 这 一 目的 。可 以 预 见 ,课 程 国 际 化 , 即将 国 际 / 文 N 化 内 容 引 入 教 学 、研 究 、 社 会 服 务 将 是 2 1世 纪

到 两 门甚 至 三 门 外 语 ,加 大课 程 中 和 学 校 活 动 中 国 际 知 识 、 国 际 理 解 和外 国 文 化 的 比重 ;加 强
该 组 织 归 纳 出 了 9种 国 际 化 课 程 的类 型 :1 )
信 息 交 流 和 情 报 网 络 期 刊 等 基 础 建 设 ;提 高 师 资 水 平 和 教育 、教 学 质 量 ;为 本 校 与 其 他 国家 学 校 之 间 学 历学 位 的相 互 承 认 创 造 条 件 ;选 择 优 势 学 科 重 点 扶持 ,提 高 国 际 知 名 度 等 。这 些 是 新 一 轮 高等教育 国际化浪 潮的主要 内容… 。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者:钟佳佳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1年第01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普通高中的国际化教育进程也正逐步推进。

教育国际化应该是本土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本土化的融合。

近年来,我校对标教育国际化,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立足本地资源、借鉴外来资源,致力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校本实施,将其作为实现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作者简介】钟佳佳(1982-),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与瓶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国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成熟,但在高中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仍处于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摸索的过程,尤其在我们普通高中,虽然教育国际化满足了小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对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国际化的定位还是不够全面精准,因此进程比较缓慢,阻碍了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化。

理解不到位,教育理念有偏差。

一说到教育国际化,总是会简单理解成有学生结对交流、有外教上课就达到了国际化标准,并没有全面性地、序列化地设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未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际纳入学生发展体系。

形式太单一,教育内容碎片化。

目前普通高中最常见的教育国际化路径就是游学活动,但不成系统,没有将双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两张皮,难以贴合。

参与面不广,教育对象小众化。

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可是因为推进形式比较单一,只有少部分中层干部或名师和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大部分师生被拦在与教育国际化大门之外,亟需系统建构校本课程,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中国社会也在逐步全球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中国教育部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一个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课程体系,即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基于国际共识和实践经验的课程体系。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核心课程、活动课程和创新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含语言、文化、科学、数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

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文化体验和交流、体育、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活动。

创新课程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创业创新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课程。

核心课程是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主要涉及到语言、文化、科学、数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语言和文化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汉语、英语和其他外语的教学,以及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介绍和探究。

科学和数学是应用课程,主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社会学是综合性课程,主要涉及到人文、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主要包括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文化体验和交流、体育、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植树、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活动。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到社区、企业和政府等单位开展参观和实习等活动。

文化体验和交流主要是介绍和探究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体育、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创新课程是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创业创新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力。

科技创新主要是指科技实验和项目设计等方面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研究性课程和实验等方面的活动。

创业创新主要是指创业创新课程和企业实习等方面的活动。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涵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等,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国际交流中,英语是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设置英语课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推行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学校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项目。

通过与外国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开设国际课程和推行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学生具备适应国际社会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2021-2022》报告发布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2021-2022》报告发布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2021-2022》报告发布
近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2021-2022被正式发布,旨在鼓励学校和教育社会
各方取得共识,提升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学课程体系的系列框架,旨在给学校提
供指导,让更多中学课程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推动中学教育探索未来发展性、创新性、人道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将帮助学校针对以下四个领域指导学校提升国际理解教育:
第一,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推广。

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让他们了解各自文化的
多样性、共融历史、容纳多种价值观、尊重他人等,可以加强国际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国
际理解教育水平。

第二,增加国际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内容。

通过概念主义的国际
理解内容,鼓励学生发掘和思考全球视角,增强语言学习的乐趣,提升跨文化沟通的敏感
性和水平。

第三,改善人权教育体系。

作为世界和平的基础,人权教育旨在让学生发展促进联合
国宪章精神、关注人权问题和团结协作等,从而增加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能力。

第四,加强国际项目合作。

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提供机会让他们融入当地文化,多个国家办学机构可以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如短期海外课程、当地实习和交换等推动学生
的国际视野开阔。

总的来说,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中提供了一个学校结构性教育背景,助力学校
提升国际教育,帮助中学学生拥有更广阔且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努力培养国际理解能力,
营造一个支持学生发展和共和国形成的良好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3C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陈萍
职务(职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
研究内容类型:课程教材
完成时间2018-06-28
单位杭州学军中学
邮编、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88号 310012
预期成果形式
专著 译著 √论文 √研究报告 工具书 其他
2.研究构架
3.研究内容
我校基于3C课程体系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主要内容有:
◆课程领域(curriculum):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研究
(1)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四大特色课程群将由“国际语言课程群”(涉及韩语、德语、法语、日语、美语、意大利语等国际语言)、“国际领导力课程群”(《国际理解教育》、《国外名校与名专业巡礼》等)、“中华瑰宝课程群”(《精品书法》、《中华传统体育》等)、“命运共同体课程群”(《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旅游地理》等)课程群组成,旨在让学生较深入的了解异域语言与文化,同时向西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未来领军人才的国际化素养。此外,还将加快IB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孔子课堂研究,实现国际理解教育质与量的突破。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目前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内涵、特征及目标要求等已经取得了一定共识,并且进入到了实践探索环节,但主要集中于小学阶段的课程研究,从特色课程群的角度在高中阶段系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仍较少,将选修课程群、校园文化、对外交流融于一体的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研究更为少见,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创新之处。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3C课程体系研究,以学科渗透国际理解内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群、交流互访跨国体验实践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校园文化等方式形成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特色品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高水平人才,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2)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深化研究:一是国际理解教育学科内容整合研究。充分挖掘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学习的内容,比如语言学科以民族文化遗产为介入点,拓展阅读中选取他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等。二是学科教学模式转型研究。坚持国际理解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追求,从教师主导型教学向学生主学型教学转变,选用讨论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小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研究性学习。
成果去向
公开出版√公开发表√提交相关部门应用 送交相关领导批阅
一、选题的背景与价值
(一)选题的背景
1.是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的需要
我校作为全省首批重点涉外单位,也是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将“省市示范、中国名校、世界一流、富有创新性的领军学校”作为学校发展定位,因此,需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建设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群,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同时,随着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2015-2017年)的推进,基于我校的地位,有必要加快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研究的价值
通过顶层设计高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蓝本,建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curriculum)、国际教育校园文化(culture)、师生国际互访交流(communication)的系统整合,让课程彰显文化、让文化融入课程,逐步彰显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办学特色,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校园文化。进而探索出特色高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模式,为普通高中推进国际化办学提供借鉴。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操作定义
1.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通过增进不同地区、国家、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相互合作,达到维护和平、建立共生共存意识的教育。只有形成国际视野,才有可能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了解和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和平发展。
2.3C课程体系:一指学军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curriculum)、国际教育校园文化(culture)、师生国际互访交流(communication)的系统整合,将师生互访交流转化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与文化中,让课程彰显文化、让文化融入课程;二指学军学子接受国际理解教育时学习心情舒畅、选修课程体系通畅、国际理解渠道流畅。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包括学科渗透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群,隐性课程包括国际理解教育校园文化建构、对外互访交流活动、学生成长国际会议、学军学生留学服务等对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学习经验。
2.是高中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践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实现学校“富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搭建了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但仍需要通过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未来领军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有较高的国际素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目前国际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较好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其中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对我国影响最大。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与文化研究,如《韩国初中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裴美花2012)等。二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如澳大利亚的社会公民课程包涵的许多生态、战争等国际内容(《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蒋西燕2012)。
(二)国内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大体看来,国内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展示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及发展研究。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翁文艳2004)。二是侧重分析国际理解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与困惑。如《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困惑与出路》(李敏智2008)等。三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如《国际理解教育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研究》(王虬玥2015)等。四是一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验研究。如以北京市教育学院为主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在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学校实验研究、《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模式述析》(徐士强201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