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带的使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新)教学文案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意外或有意解除约束带,导致各种管道及静脉通路脱出、致患者本人或他人受伤。
2.被约束肢体的损伤。
3.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使用约束带期间可能引起骨折或肌肉劳损。
4.肢体挫伤或关节脱位。
5.被约束肢体麻木或刺痛。
预防及处理:
1.使用约束带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并填写“约束带使用同意书”,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
2.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3.使用约束带时,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1~2手指为宜。
4.应每2小时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
约束带的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4.处理流程 1)患者皮肤破损→立即松解约束带→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 → 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局部涂擦 0.5% 碘伏;若 发生溃烂、破损,则换药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 燥,避免摩擦和 受压→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 况→床旁交接班→科 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1.原因 1)未放保护垫或者护垫移位,局部皮肤受到摩擦,出现破损。 2)保护垫太薄,起不到保护作用。 3)保护垫粗糙,刮伤皮肤。 ( 4)约束带捆绑过紧,导致皮肤磨损或皮下出血。 5)在水肿或病变皮肤处使用约束带,指皮肤破损。 6)床单位班平整,不光滑,或约束肢体附近有锐利、坚硬的物 体, 躁动肢体与其发生碰撞、摩擦,导致 皮肤破损。 2.临床表现 约束部位疼痛,出现皮肤破损、 皮下淤血、瘀斑。
(四)四肢麻木、关节僵硬、骨折、神经损伤
1.原因 (1)约束肢体没有处于功能位。 (2)约束过紧。 (3)约束时间较长,肢体长时间未活动而出现肢体麻木和关节 僵硬。 (4)约束肢体过度伸张,躁动时引发骨折或神经损伤,尤其以 手肘 部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多见。 。
(四)四肢麻木、关节僵硬、骨折、神经损伤
2.临床表现 受约束的肢体麻木、 关节
僵硬、 活动障碍; 骨折者出现 受伤部位畸形、反常活动、骨擦 音或骨擦感、局部疼痛、局部肿 胀等;臂丛神经损伤 者出现肘 关节屈曲受限、上肢上举困难或 不能做背手动作,困难出现 “猿手” 、 “爪形手” 、 “垂腕征” 、 “方肩” 、 “翼状肩”等表现
(四)四肢麻木、关节僵硬、骨折、神经损伤
2)患者皮下淤血→立即松解约束→更换约束部位→报告医生、 护 士长→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 相应措施(淤血严重者,24 小时 之内 给予冷敷,24 小时之后给予 热疗)→安抚患者及家属→加强局 部观 察→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床旁交接班。
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病人保护性约束法并发症:
1.引起患者不良情绪
2.局部皮肤组织损伤
3.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
二.预防措施:
1.告知患者或家属使用约束带的目的,清醒的患者须取得病人同意。
2.约束带松紧适宜并使用保护垫。
3.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2小时松解一次,活动被约束肢体。
4.加强巡视,及时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处理措施:
1.对于清醒但不合作的病人,应认真聆听主诉,耐心解释使用约束带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理解。
2.发现患者脉博异常、主诉疼痛、肢端变冷、苍白、麻木皮肤肿胀、破损时,应立即松开,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页眉内容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意外或有意解除约束带,导致各种管道及静脉通路脱出、致患者本人或他人受伤。
2.被约束肢体的损伤。
3.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使用约束带期间可能引起骨折或肌肉劳损。
4.肢体挫伤或关节脱位。
5.被约束肢体麻木或刺痛。
预防及处理:
1.使用约束带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并填写“约束带使用同意书”,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
2.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3.使用约束带时,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1~2手指为宜。
4.应每2小时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
页脚内容1。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VS
案例二
患者因躁狂症状入院,医生在使用保护性 约束技术时,发现患者出现了血液循环障 碍。医生及时调整约束方式,减少约束时 间,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 同时,医生加强观察,定期检查患者生命 体征,确保患者安全。经过治疗,患者血 液循环障碍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
分析并发症对病人的影响及对医疗工作的挑战
完善医疗设备与器材管理
确保所需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符合规范要求,防止因设备和器材问 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对未来医疗工作的展望与期待
创新医疗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将更加 智能化、微创化和个性化。医生们应积极探索新的医疗 技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理念 和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保护性约束 技术操作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及时处理伤口和感染
如出现伤口或感染,应及时进行处理,如消毒、换药等。
02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 处理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1 2 3
皮肤破损
由于患者不断挣扎导致皮肤破损,应立即停止 操作,对破损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可涂抹红霉 素软膏预防感染。
肢体麻木或肌肉萎缩
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导致肢体麻木或肌肉萎缩 ,应适时帮助患者更换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 同一姿势。
提高患者满意度
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患者 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对病人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身体损伤、心理创伤等。对于身体损伤,如 压疮、血液循环障碍等,可能导致患者痛苦、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 等,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皮肤损伤、皮下淤血预防:1、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2、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用具松紧度以能容纳1~2横指为宜。
3、动态观察患者约束松紧度、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局部血运等情况处理:1、立即松开约束带,更换约束部位。
2、报告护士长、值班医师。
3、按医嘱对淤血、皮肤损伤处进行换药。
(二)末梢循环障碍预防:1、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2、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用具松紧度以能容纳1~2横指为宜。
3、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松解约束,尽量避免长时间约束患者。
4、需长时间约束者,每2h松解1次,松解期间协助活动肢体。
处理:1、立即松解约束,局部按摩,抬高肢体,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
2、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肿胀部位。
3、密切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皮肤情况。
(三)局部神经损伤预防:1、保持肢体及关节处于功能位。
2、需长时间约束者,每2h松解1次,松解期间协助活动肢体。
处理:1、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2、更换约束方式3、多学科会诊,给予相应给予理疗、功能锻炼、针灸、按摩、推草等措施,根据医嘱应用神经营养药物4、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谵妄预防:1、约束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动态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处理:1、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松解约束。
2、必要时寻求医生协助,使用药物稳定患者情绪。
医院护理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保护性约束是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移除,限制其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身体。
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病人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保护性约束操作并发症包括:皮肤擦伤、关节脱位或骨折、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压疮、疼痛等。
一、皮肤擦伤发生原因1.患者对保护性约束不理解,或受精神症状支配,兴奋躁动、紧张焦虑、反复挣扎。
2.约束时松紧度不当,未垫软棉垫。
3.约束过程中,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及时观察约束松紧度。
临床表现约束部位(尤其是手腕、脚踝、腋下等部位)皮肤出现刮擦、发红、破皮。
预防及处理1.约束前尽量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配合,避免其挣扎。
2.在约束部位垫一定厚度的软棉布。
3.注意约束的松紧度,尽量减少被约束肢体的活动度。
4.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松解约束。
5.交待患者勿抓、挠。
对于皮肤擦伤部位,用0.5%聚维酮碘溶液外涂,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6.若发生皮肤溃烂、破损,则换药处理。
二、关节脱位或骨折发生原因1.患者对保护性约束不理解,或受精神症状支配兴奋躁动、对抗。
2.约束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用力过猛。
3.约束时,患者肢体未处于功能体位。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疼痛,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存在明显压痛。
预防及处理1.约束前评估患者合作程度,对情绪特别激动、反抗强烈者可暂缓执行约束,并邀请其信赖的人给予交流,尽量稳定其情绪,争取配合。
2.掌握正确的约束方法,避免用力过猛,约束肢体处于功能位。
3.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松解约束,尽量避免长时间约束患者。
4.需长时间约束者,定期松解,并活动肢体。
5.一旦发现异常,充分评估约束部位的关节及肢体活动,立即报告医生。
三、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原因1.约束时,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约束过紧。
2.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工作人员未及时巡视,未观察约束带松紧度,及时放松约束带。
第十四章 患者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十四章患者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十四章患者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约束技术是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及治疗顺利进行,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使用各种约束用具将患者身体的某个或几个部位固定制动的方法。
约束法适用于没有自控能力、相应的理解力、不合作的患儿,某些意识障碍者,有跌倒坠床高风险者,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患者,严重行为紊乱,兴奋躁动,自伤杀人伤人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约束部位的不同分为手约束法,肢体约束法,肩部约束法,全身约束法。
临床上常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或治疗的需要而将某些特殊患者予以约束制动,可能只需约束某一个部位,也可能同时约束两个或以上部位。
手约束法是为了避免抓伤皮肤,防止引流管被拔出,使用五指不分开的手套将患者双手固定的方法,主要用于自控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够的患儿。
肢体约束法是使用约束带或特制的约束用具将患者四肢固定,以保证患者及其他周围的人员和物体的安全,保证治疗和护理顺利进行的方法,主要用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兴奋躁动有伤人行为或企图的精神病患者,经反复劝说也不能配合治疗与护理的精神病患者。
肩部约束法一般与四肢约束法同时使用,主要用于约束四肢后仍然躁动厉害,不合作而影响治疗及护理的患者。
全身约束法主要用于患儿的约束。
约束技术可能用于的并发症包括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皮肤擦伤,血运障碍,关节脱位或骨折,牵拉性臂丛神经受损,压疮,疼痛等。
一、患者及家属焦虑,紧张,恐惧一)临床表现1、患者极不配合,吵闹反抗,挣扎抗拒约束。
2、家属表示不理解责备工作人员,甚至自行松解约束。
二)预防措施1、约束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知情同意及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取得家属的配合。
2、严格执行约束的相关制度,严禁采用约束法惩罚患者;对不合作及有精神病患者要现予以警示,无效者再予以约束;实施约束时要态度和蔼。
三)处理措施1、评估患者及家属心态与合作程度,及时予以解释,尽量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约束带的使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新)教学文案
【处理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松解约束。 2.交待患者勿抓、挠。对于皮肤擦伤部位,用0.5%聚维酮碘溶液外涂
,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3.若发生溃烂、破损,则换药处理。
(三)关节脱位或骨折
【临床表现】 受伤关节或肢体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预防措施】 1.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对情绪特别激动、反抗强烈者可暂缓执行约
们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于未然! ! ! 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标准化。
找原因
护理人员
病人因素
护理工作忙、 人员相对不足
约束带使用不规范 缺乏应急能力
责任心不强
神志不清 躁动
镇静不到位
约束不当
不理解、不配合
不够重视拔管的 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危害
固定方法
敷料未及时更换 、消毒
监督管理 不到位
约束带使用目的
预防患者从床上、椅子或轮椅跌落。 限制活动。固定静脉输液手臂以防针头移位,固定
身体以免自行下床而跌落。 预防自伤。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导尿管或拆除敷料。 预防攻击他人。
约束带使用管理
限制患者行为主要是指对 有严重精神症状、抑郁症 麻醉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躁动 有伤人、自伤及自杀可能的患者 使用镇静类药物, 需加强监护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通过使用约束带
(七)疼痛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约束部位或制动肢体疼痛,甚至感觉全身疼痛,松解后不能活动自
缺乏应急事件 处理培训
搬运患者及各项护理操作时
护理管理
日常维护
想办法
合理使用约束带,要求人人掌握 学习导管拔出应急预案,提高大家处理突发事件
能力 完善交班及护理记录 加强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束带使用
4.对患者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至 少15分钟要巡视检查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 束患者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 终止约束情况。
5.病情稳定,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护士要通知医生检查 患者,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
(2)护士忙于其他病人时,未及时排查该患者安全隐患。 (3)护士及医生应急能力差,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护士、医生评估患者不全面,未重视患者的吸毒史。 (5)科室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反思
患者自行拔除留置针、导尿管多次发生。 以前我们没有重视,只是在发生之后多强调了管
道安全的重要性。 管道意外拔除是我们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我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宽绷带约束法:常用于固定手腕和踝部。先用棉垫包裹手 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 之不脱出,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然后将带子系于床缘 上。
肩部约束带约束法:用于限制患者坐起。用布缝制成宽 5cm,长120cm的约束带,操作时患者两肩套上袖筒,腋 窝衬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下面的两 条长带系于床头,必要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也可用大单 代替肩部约束带。
2.严格掌握保护具应用的适用证,维护患者尊严 ,不能以约束来对患者进行威胁或处罚。
3.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要让患者肢体处 于功能位置,护士要协助患者翻身,保证患者安 全、舒适。
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
4.使用约束带时,约束带下应垫衬垫,固定松紧 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1-2根手指为宜。注意每 15-30分钟观察一次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 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 解一次,并改变患者的姿势,给予受约束的肢体 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双膝约束带:用于固定膝部,限制患者下肢活动。膝部约 束带宽10cm,长250cm,用布制成。操作时两膝衬棉垫 ,将约束带横放两膝上,宽带下的两头带固定一侧膝关节 ,然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上,也可以用大单代替。护患者安全的装置,用于躁动 患者、有自伤或坠床的危险、或治疗需要固定身 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的活动。在应 用的约束过程中,应掌握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及注 意事项。
约束带的使用 约束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015年12月18日
前言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
案例
科外案例
案例介绍:
患者,男,64岁,因躁动将导尿管拔断,有一 段留在了膀胱内患者及家属拒绝取出残端,要求医 院赔偿后再取出。
事件原因分析: (1)患者突发烦躁,未及时采取相关的安全防范 措施。 (2)护士巡视病房时,未及时排查患者安全隐患。 (3)未做好相关宣教工作。
6.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约束措施后 ,仍难保证患者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教部 或总值班报告,并将患者转到有完善措施的精神病专科医 院或专科病房,一确保患者安全。
7.在约束患者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医德 规范》,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 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患者个人隐私的 保密。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科 内 案 例(一)
案例介绍:
患者,男,因躁动将胃管多次拔出,导致多次重插 胃管造成患者有食管粘膜、胃粘膜有受损的危险。
事件件原因分析:
(1)患者躁动,未做好双手的约束。 (2)护士巡视病房时,未及时排查该患者安全隐患。 (3)胃管固定方法有待改良。 (4)未重视拔管的危险及严重性,导致患者多次拔出胃管。 (5)科室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等方式保护患者,防止意外发生。 限制患者行为的措施一定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
少使用。
约束带使用
1.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患者行为的情况时, 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临时医嘱,医嘱注 明限制患者行为持续时间,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若限制患者行为的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医生必须对限制 患者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护士 遵医嘱在采取约束患者行为前,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要向 患者或家属说明约束患者的必要性,约束患者的方法、开 始时间和可能持续的时间、约束患者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 况、拒绝约束患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并 征得患者家属的口头同意。
缺乏应急事件 处理培训
搬运患者及各项护理操作时
护理管理
日常维护
想办法
合理使用约束带,要求人人掌握 学习导管拔出应急预案,提高大家处理突发事件
能力 完善交班及护理记录 加强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主要内容
约束带使用目的 约束带使用管理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 约束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约束带使用目的
预防患者从床上、椅子或轮椅跌落。 限制活动。固定静脉输液手臂以防针头移位,固定
身体以免自行下床而跌落。 预防自伤。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导尿管或拆除敷料。 预防攻击他人。
约束带使用管理
限制患者行为主要是指对 有严重精神症状、抑郁症 麻醉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躁动 有伤人、自伤及自杀可能的患者 使用镇静类药物, 需加强监护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通过使用约束带
们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于未然! ! ! 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标准化。
找原因
护理人员
病人因素
护理工作忙、 人员相对不足
约束带使用不规范 缺乏应急能力
责任心不强
神志不清 躁动
镇静不到位
约束不当
不理解、不配合
不够重视拔管的 缺乏相关知识培训 危害
固定方法
敷料未及时更换 、消毒
监督管理 不到位
科 内 案 例(二)
案例介绍:
患者,男,脑出血,手已约束,有吸毒和贩毒史, 护士忙于隔壁床治疗,患者因躁动将脑室引流管拔出, 导致引流管与外界相通约十多分钟,造成颅内感染, 病人病情加重转入ICU,病人家属不满,拒付医疗费 用。
事件原因分析:
(1)患者躁动,虽采取约束措施,但护士未按时巡视检查,未 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患者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 施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