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
本科教育质量高低、毕业生是否在社会上受欢迎,在单位中是否具有较高美誉度,是检验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将有助于学校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学校就业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帮助。
初步预想的工作主要有:
1、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本专业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长处和弱点,继而了解社会对化工人才质量方面的总体需求。
2、建立一套“调查—反馈—培养”的教育体系,调研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扩大优势,弥补差距,有针对性地改革和调整培养方案,以体现我校建筑人才的培养特色。
3、以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总结本专业毕业生的气质特征,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4、形成“毕业生跟踪调查”调研报告四套,包括“调查—反馈—培养”体系一套;知名校友录一套,基层就业者事迹录一套,自主创业者案例集一套
5、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编撰知名校友成长案例集等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6、申报校内课题,并力争在核心期刊发表2-3篇相关文章。
初步涉及的人员有:
组长:李建军(土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副组长:冯兰东(就业指导中心,讲师)
组员:李雷(法政学院辅导员,讲师)
李红超(土木学院辅导员,讲师)
王培森(土木学院辅导员,讲师)
初步工作的主要时间节点:
量,为教育教学提供详实、完备的参考意见,使我院教育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
制度化、系统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和宗旨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是实现我院健康快速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我院的教育质量、信誉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怎样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
才,必须高度重视。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目的是通过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状况,专业技能情况,专业知识运用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发挥情况,适应工作程度,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意见等内容,达到了解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开设课程,有针对性地改进我院教育教学工作。其宗旨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反映情况,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反
馈信息。
二、途径和方法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不仅需要我院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辛勤工作,同时更需要各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
较大规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在毕业生毕业后6个月之内进行,在6个月后对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单位再进行一
次小范围调查,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填写企业调查反馈表,组织毕业生填写就业情况调查统计表,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抽样调查等方式,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对其中的重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向学院有关部门提出调查报告,为教育
教学的改革提供反馈意见。
三、机构设立及职责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安置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此项工作由分管招生就业工作的学院领导牵头,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教务处以及各系部联合开展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调查和信息反馈。
主要职责:
1、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掌握学院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各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作为系部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参数。
撰写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反馈意见。
2、在掌握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每个专业选择毕业生相对较多的
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调查的数据源。
3、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能否为用人单位独挡一面;能否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否在基层中下得去、留得住、用
得上,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4、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不断扩大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范围,不断更新
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
5、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招生计划。应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
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及时调整我院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招生计划。
四、撰写调查报告
1、每年以书面的形式汇总单位的用人意见和当年毕业生的表现情况, 写出
问卷调查的数据及初步报告。
2、每两年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综合性专题报告。
五、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本文来自:山东技师学院新闻网() 详细出处参考:
/zjc/onews.asp?id=621
由《中国教育管理》杂志社和中青世嘉教育机构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专家座谈研讨会于近日在北京京海学院举行。来自中央教科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内教育界的知名专家、经济学者及部分高校就业办领导参会,并围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现状,针对如何探索和研究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
当前我国已逐步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因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制度、就业观念等尚未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变化,因此出现了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事实,并由此造成“供需”矛盾。“大众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和必经过程,在此期间为适应社会需求就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模式,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体系,